山东杜郎口中学学改革实行了问题追究制对吗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点击上方“校长会” 可以订阅哦!
在这里观察学校
  在这里理解学校
  在这里建设学校
“校长会&凝聚全国教育精英,提炼中国教育智慧,与您一路同行!
  杜郎口中学,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出“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省级四十多种新闻媒体给予高度评价和报道。
  北京市十一学校,是一所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立完全中学,学校是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国家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这两所教改名校,能否为我们指引教改的方向?
  山东杜郎口中学旋风还没停息,教育部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将北京十一学校推到了聚光灯下。我曾五次去过杜郎口中学,前三次是采访报道,后面两次就是为了会会朋友。北京十一学校我没去过,不过对现任校长李希贵还是有所了解,加上有老朋友在十一学校工作,所以多少对学校自然有些近感。
  明星易闹绯闻,名校亦有争议,都很正常。我爱热闹,也来说说自己对这两所教改名校的一些看法。
  北京十一学校和杜郎口中学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十一学校在成立之初是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在李希贵上任之前就已经在李金初的掌管下成为京城名校;杜郎口中学则是山东农村一所普通初中,在崔其升上任时已经连续多年在当时县内23所初中校排名倒数了。
  李希贵在十一学校推行的改革绝对属于“高大上”:重金招聘名师和博士,师法美国教育,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崔其升的改革其实很下里巴人:没钱没人,只能要求老师不讲少讲,给学生更多空间。
  李希贵在十一学校不动声色悄悄干了几年,非常低调,但一亮相就不得了――教育部罕见地将新闻发布会开到了学校。目前,好像除了民间有几位异见人士,官方对十一学校的教改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崔其升在杜郎口是十年磨一剑,先是在地方上慢慢出了点名,然后有媒体关注,然后褒贬不一。
  说个细节:2006年3月我去杜郎口中学采访,工作结束准备回报社时,老崔拿出一份材料,说是不久前一位教育部官员来学校考察后的讲话录音整理稿。这位领导对学校的改革颇有些看法,老崔说你写稿时可以参考一下。
  我对两所学校的改革都心怀敬意
  崔其升绝地反击,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情况下硬生生将一所濒临倒闭的农村初中变成了一所全国闻名的课改名校。个中甘苦,可以想像。
  有人说,老崔会运作,懂得经营品牌,狗屁。再讲个细节,在报社时听同事说的:杜郎口中学出名了,来参观的人很多。因为学校离茌平县城比较远,学校附近的镇子上也没旅馆,有人提议学校建个教师培训基地,包吃包住包培训。说到住宿条件时,老崔对房间内设卫生间安装沐浴设备感到不解:“冬天还要洗澡吗?”我不相信当年那个每天一间一间教室转的“土包子”校长已经在进行学校品牌经营了。
  北京十一学校系出名门,李希贵算是捡了个便宜,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一般学校可能很难学他的改革,但他没把大把大把的钱拿出买楼豪赌养女人,而是招名师博士建实验室开选修课。有人猜测李希贵可能有什么目的,我以为不论他的目的是什么,至少他所做的这些都是合法的正事。对做正事的人,我是心怀敬意的。
  当年,我亲眼目睹课间学生看到崔其升走来,蜂拥而上直往他身上扑。在报道中,我看到李希贵任由学生把他打扮成加勒比海盗样,学生有他的手机号和办公室钥匙,可以发短信和他开玩笑,随意进办公室找书看。这样引领着学校发展却在学生面前有如此亲和力的校长,我很有好感。
  两所学校的改革都没有为中国教育改革找到方向
  “杜郎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改样板,但我从来不认为中国哪个学校可以为中国教育指出一条路子来。学校教育问题,首先是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问题,而不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我曾说过,几十年来,中国教育从不缺教改典型,但中国教育从未走出过困境。”
  时间又过去了五年,我依然持这个观点。再进一步说,教育部将新闻发布会开到北京十一学校,有人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因为很多年没有过这种事了。而我认为,这是教育部推卸和掩盖自己的责任。理论上说,教育部应该做什么事?规划、立法、定标、监督,尽力保障教育公平。具体一点说,教育部在搭建好中国教育发展大框架之后,主要就是扮演好“守夜人”角色,而不是吃力不讨好地去指导地方教育发展,去发掘和宣传学校典型。
  但事实总是不尽人意。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企业相对获得了一定的空间,只要依法,怎么经营都行。盈利要交税,破产就倒闭,自己对自己负责。不像过去,生活什么、生产多少、价格怎么定、工资怎么发,企业内部一系列的事,企业自己却没有决定权,一切由上级主管部门安排。有人戏称当年中国“只有车间没有企业”。再来看学校,校长的权力不是大了而是小了,小了许多。财权、人权都收归到教育局层面了,校长其实就是个“大班主任”。中考高考的升学率、重点率等,教育局决定的;学校考核、校长升迁这些事,也是教育局的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基本上没有了改革的动力,甚至可以说学校就没有改革的权力。所谓的学校改革,改来改去,无非为了两点:一是绝对保证学生在校内的安全,二是绝对保证完成上面规定的指标。这种价值追求下的学校教改,到头来无非就是把学生塞进笼子里喂食。塞进笼子,安全有了;喂食,成绩有了。有的校长比较聪明,知道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可能受不了,于是安排一点放风时间,比如跑跑步、唱唱歌、跳跳舞、请人做几次励志演讲,再给父母洗个脚什么的,出出汗流流泪,可以很好地减轻焦虑,回头再义无反顾地投身题海。率先成功上岸者,风光无限。哪个学校上岸学生多,哪个学校就是名校,媒体蜂拥而来,家长趋之若鹜。谁上不了岸,没有发言权,一边凉快去。这些年各地媒体推出的教改样板校,基本就是这种套路吧。
  山东杜郎口中学,改革成功最基础的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分数。没有分数,一切免谈,这不是崔其升个人偏好,而是社会现实使然,是教育体制造成的。但杜郎口中学依然有值得重视的地方,那就是学校不是靠加班加点取得分数,而是靠发挥学生主动性、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成功。《读写月报新教育》曾做过一期专题“杜郎口的课不是好课”,十一学校的魏勇老师说杜郎口的课是“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我认为,如果纯粹从教学内容上看,杜郎口的课的确算不上好课,萝卜的比喻很贴切。可是,如果学校只能提供萝卜――上面不让做别的菜,学校也没钱买别的菜――这个时候,学校想点办法今天炒萝卜明天煮萝卜后来上盘萝卜干,而不是天天给学生来个饭焐萝卜,我认为这就是值得肯定的。况且,杜郎口中学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萝卜,这就更值得赞赏了。以杜郎口当年的条件,我以为也只能做到那样了。非要让一个从不知道山外的世界长什么样的老者表现出英国的绅士风度,这太难为人家了。
  杜郎口出名后,不差钱了,但还是进不了好教师,一是上面没政策学校只能空想,二是学校虽不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毕竟是一所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初中,教学楼行政楼因为当地缺水而长期没有卫生间。这种情况下,崔其升不但不可能像李希贵那样招到那么多的特级和博士,就是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也难得有意愿去学校。
  我已经好几年没去过杜郎口了,不清楚他们现在如何。前不久,在微信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学校在搞“无师课堂”。我立刻想到去年曾有一则新闻,说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早懂事,骗孩子说自己是后妈,她的亲妈已经死了。以前学校教师水平太差,老师讲课不如学生自学,这么多年过来了,老师干脆站到教室外面了。我不清楚具体情况,但还是觉得这个不应该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方向。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个人觉得杜郎口中学正在向世人再次证明这一点。当然,作为曾经三次采访报道杜郎口中学的人,我希望自己对杜郎口中学“走火入魔”的判断最后是错的。
  李希贵在十一学校推选的改革其实没什么创新可言,无非是分层教学,走班制代替常规的行政班级,咨询师和教育顾问代替班主任,必修课程之外增加许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程得到极大的重视。他能落实这些举措,有很多前提条件,比如他的学校是曾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的北京十一学校,他本人从一线教师做到教育部官员,他有钱将大批特级和博士招之麾下……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这些举措怕是无法落实的。曾有人论证过,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那样生活,那整个地球的资源都无力承载,所以美国的生活方式不适合中国。这个论证我一直没看到有人站出来反驳,那大概说明大家能够接受这个说法。如果是这样子,李希贵在北京十一学校推行的教改,同样无法在全国推广,这也是很简单的道理啊。据说有个叫魏忠的上海人计算过,如果都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全国博士生远远不够用。
  很有意思的是,说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适合在中国推行,大家好像都认可。说北京十一学校的教改不可能在全国推行,有人就反对,说我们主要是“学精神”。
  怎么“学精神”?李希贵把北京十一学校打造得像个民主大家庭,教师和学生都觉得很自由,很幸福。这是北京十一学校最内核的东西,其他学校怕是学不来的。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校长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魄力。十一学校的教师没有职业倦怠感,其他学校的校长听到这一点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恐怕多数校长的心情就是羡慕嫉妒恨吧:他们的教师怎么会这么敬业――羡慕;唉,如果我们学校的老师也能这样就好了――嫉妒;回去一定好好整顿一下,让我们的老师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恨。
  或许有个别校长想学李希贵,从自己做起,行吗?行,很难!崔其升当年被人骂被人举报,如果不是靠自己够硬够干净,如果不是运气好,或许杜郎口早被撤并了。李希贵的阅历和资格在那里,他可以让师生愉快地动起来,一般人可是动不了他。中国有几个校长能像李希贵这样?
  中国教育的希望在那里?
  中青报的李斌兄知道我对北京十一学校的教改有兴趣,特意发来自己的系列报道和评论,在此向李斌兄表示感谢。
  看了李斌兄的系列报道,我的感觉是“很生动,很诱人”。李斌兄的评论题目是《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我也同意。可是,我还是认为,不论是崔其升在山东杜口中学还是李希贵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的教改都不代表了中国教育的希望。
  世界的改变,靠的是人。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但是,人的成长,真的是靠教育吗?这或许是一个问题。人的成长,真是取决于学校教育吗?这更是一个大问题。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总体上说,学校教育的作用相比家庭教育其实并不太大。而家庭又是根据什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除了少数有自己思想的家长,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的还是主流文化价值观,而主流价值观的背后是什么?制度!学校教育的背后是什么?制度!
  在报社时,我曾写过一篇访谈,题目是《所有的教改必须落实在课堂》。这其实是问题的一个方向,还有另一个方向是:所有的教改必须指向教育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两相着力,教育才有更大的空间,师生才能有真正的自由的呼吸。有时候,有必要花巨资打造一个巨型的空气净化装置,让里面的人可以自由呼吸,但这不是改良空气的做法。教育改革也是如此,一两个校长,一两所学校可以把学校范围内的教改做得风生水起,但真正能改变中国教育的其实不是校长。
  十多年前,我还在中学教书时就曾在《我的教改观》一文中提出:教育改革必须向经济改革学习,政府要切实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减少考评频率,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要真正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鼓励教师的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后来,又概括为四句话:
  教育行政部门:抓规范办学;
  校长:抓学校发展;
  社会机构:评估学校办学质量;
  教师:按合同完成教学任务。
  我一个普通教师都能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中联想到教育改革“管、办、评”三者分离的思路,说明教育改革具体应该怎么做,这本身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改革者的理念是不是真的到位,能不能识破既得利益者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错误的理念加上漂亮的借口,各种貌似精细完善的举措,在实践中也会一败涂地的。
来源:教育自由谈
  主编:王洋
  微信号:
  编辑: 龚学成
  周上力
  校长会宗旨:做国内最专业的学校整体提升智库机构和最好的优质学校教育智慧传播平台!
投稿邮箱: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校长会”。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编,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1019文章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教育界人士炮轰杜郎口中学,神话还是谎言
发布日期:  来源:网络     
& &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都听说过山东杜郎口中学,这所偏居一隅的农村乡镇初中,凭借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神奇&的超前教改实验吸引了全国教师的目光。很多学校领导、教师分批分期的来这里参观考察,甚至每个来访教师为此还要花费价格不菲的&门票&!
& & 然而几年过后,一些教育界人士开始对&神奇杜郎口&慢慢反思:全国这么多名校、这么多资深专家都在新课改面前集思广益、苦思冥想,难道都不如这一方神奇土地孕育的农村师生?
& & 于是,慢慢的我们就听到来自教育界内部的不同声音,也看到了来自网络的一些独特观点。以下是收集的一些网络文章片段(不代表本网站观点),相信关
心教育的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能自辨清浊。
& & & & & & & & & & & & & & & & & & & & 杜郎口肥皂泡的彻底破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效课堂&改革述评& 雷廷松
& & &放弃当初&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的模式到最新的&学杜郎口中学,不必砸掉讲台,不必全都镶上黑板,只要记住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就可以了&的新解释,已经宣告所谓的&杜郎口高效课堂&肥皂泡彻底破灭了。
& & & &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常常有三面黑板;学生的课桌一改传统&秧田式& ,变为&小组式& ,每一小组 6-8人面对面而坐,看上去有点乱;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十分钟,多一分钟都要挨罚;上课时,学生随时可以拍桌子站起来嚷嚷&&& 令前来参考的卢老师感到惊奇的是,虽然杜郎口中学每间教室都全天候开放,在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但那里的学生对这些随意穿梭在教室中的来访者竟然&目不斜视&,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这得有多大的&定力&和&慧根&啊!
& & & 南开区某初中数学教师刘老师这样描述他学访杜郎口中学时见到的情景:&那是一堂初三数学课,老师讲了没几句学生就讨论起来了!不到 10 分钟,教室里&全乱了&!只见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同学腾一下子站起来,走到教室南面的黑板前开始演算公式,然后大声地讲解起来,接着其他学生呼啦一下全动起来了,都从座位上跑到那块黑板前围成好几层,最前排的学生基本是蹲着的,有的干脆坐在地上,后面的大都站着,有的甚至趴在前一个学生的身上(用专业的摄影师摆拍,也就是这种角度)。当第一个&小先生&讲完后,另一个&小先生&又主动站出来讲自己的解法,不仅分析了题意,还有解题的思路,同时还有相关知识点的回顾,甚至连本题的易错点及解题的方法归纳都一一罗列出来了。&&这些学生做得分析甚至比一般本科师范毕业的青年老师的讲解还要深入,当时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知道这节课得&彩排&多少次啊。
& & & & & & & & & & & & & & & & & & & &《杜郎口中学的假课改》
&&&&& 最近,&杜郎口&一词被炒得沸沸扬扬,到杜郎口中学参观者络绎不绝。连工作与教育毫不搭边的老爸也知道了这件事情,那天回家时与我谈起。&
&&&& 我从老师的描述中可以了解个大概:那里的条件比我们差很多,教室是平房,宿舍简陋而拥挤。然而,那里的学习活动开展得别具特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自主讨论、发言;上课形式不拘一格,甚至课桌围成圆形,颇有&圆桌会议&的架势,上课像赶集,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围在黑板前&&&
&&&& 这些新颖的形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因此杜郎口能够成为热点焦点。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有如此高的学习兴致,精神可贵。
&&&& 但是,认真想一下,这些形式真的适合我们吗?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能否保证学生自觉、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效率,能否按照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况且,在的&指挥棒&下,这样的形式能否保证真实?事情新鲜,大家都去看,但真正认同的又有几个?&通过各种现象,我认为&杜郎口现象&炒作的成分大于理智。&
&&&& 杜郎口的成绩都是假的,他们津津乐道的升学人数中至少有2\3是高价生,而在当地高中教育早在两年前就普及了,真正能以文化分考录高中的寥寥无几,他们的教学成绩在全县在中下游.学生是极其厌恶所谓的教改的,因为他们学不到知识,这也是学生辍学,转学的原因。而当地不学他们也说明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旧在于他们只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确实经济效益是有了,让人掏了钱包学了一些浮夸风.要知道,教育是良心活,是不能用来挣钱的,无怪乎当地的老百姓都要骂娘。&&
如果他们的教改真的那么好,他们的学生就不会仅有1000人左右.如果他们的教改真的那么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辍学、转学、逃学。&杜郎口的这种现象,成了教育领域的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杜郎口中学神话的质疑
&&& 近年来课改的天空升起了两颗新星,先是一节课只讲四分钟(天津市教科院忘敏勤教授撰写的《每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洋思中学经验给我们的启示》)的&洋思&中学,甚至掀起了&洋思热&&洋思现象&的大讨论。之后又出现了一节课只讲几句话或是不讲的&杜朗口中学&。(本校曾组织教师曾去观摩学习,情况证实确实如此。)各地各种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我曾表示出怀疑,和不信。为此被一位置身于课改的能者讥讽和嘲笑。
我这人对新的事物喜欢批判的吸收和接纳。经验告诉我,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应该有它的长处,也应该有不足。可惜各种材料报道中都没有找到他们两所学校的缺点。两所学校是名校不我敢怀疑。倒是对这两所学校的教学方法有些怀疑和困惑。
一、疑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是教地理的,所以以地理教学为例)以现在我刚讲过的鲁教版(好像与人教版差别不大)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中第三节为例,就文字有3000字左右,重要地图有4副,学生活动内容有三大部分,18个问题,一个作图题。每个题都不是可以随便看看书就可以找到答案的。我在授课时尝试让学生自读学习。10分钟后看完书的学生有两人,大多学生在17分钟后读完,20分钟后还有10人没有读完书。
那么什么时间学生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合适,学生阅读能力差异是很大的,学生自己讨论这18个问题一节课下来干不了别的。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根本完不成。我校教学成绩在所在地区也是不错的。我们的学生可不笨啊。&
二、疑学生合作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力。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也不一样,他们的思考问题方式、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分组合作学习偏重于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语言智力。而偏重于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的学生就智力特点来讲,很难与他人合作学习。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性格特点使合作学习能力很难取得&杜郎口传说&中的效果。&
三、质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杜朗口中学每天上12节课(包含了早晚自习,大多数农村中学都是如此)。在观摩课上,我们看到每个学生都很有激情,都积极的思考,积极的回答问题,积极的相互交流,45分中内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思考,没有学生不积极参与,没有学生不喜欢的课程,每堂课都有兴趣。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讲,从早到晚,从星期一到星期六都保持如此高的热情,喜欢所有的科目?家长和搞教育的人仔细想想,这现实吗?
四、质疑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学生在为以后的终身学习上打基础,学生先后会接触到一些新的未知学科,如:物理、化学。这些科目的入门有一定的难度。还是说我的地理吧。如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知识的应用、地球上方向的判断等知识。不要说学生自学,就是教师耳提面命,学生能会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学校其他学科老师也私下议论,难道我们这些省、市学科名师嘴唇磨破,还不如杜郎口的农村孩子自学的成效?
五、质疑后进生(成绩差生)的分类:一种是思想上的,一种是学习上的。而洋思和杜郎口中学不约而同都是从学习方面来讲的。姑且不论这种说法对不对,就学习而言,有的同学阅读能力差,有的学习习惯不好,有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两种或几种情况兼而有之。但在杜郎口的理论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么教好的标准是什么?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素质也就各不一样,可不可以培养出相同标准的学生?难道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杜郎口中学神话?谎话?
& & &杜郎口中学火了。能火多久,具体能火到哪一天我很难预测,但我敢断定,超不出几年。为什么这样说呢?教育界现在就像流行歌坛,往往是你放唱罢我登场。领导和观众都不喜欢老面孔。&3月份的某一天,我有幸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发现了杜郎口中学的&秘密&,不就两个方面四招吗?&
& & &第一个方面是对外。主要有两招。第一招是行政&攻关&。花血本请省里、市里的业务领导去为&指导&,目的当然是借助领导的业务职权为他们做宣传。事实上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的。比如,我们去参观,恐怕不全是慕名而去的吧,或多或少有点&任务&的意思吧。
& & &第二招是媒体宣传。现在的个别媒体版面,我就不多说了。比如,我们区把发表信息、论文作为考核内容,年底快检查了,然后你立马去找那个《**教育导报》,办个专版,豆腐块,一版弄10来篇,用不了几天全给你登了,还耽误不了检查。有一次,我无意中看一份齐鲁晚报,哎,有杜郎口。人家连晚报都&办妥帖&了。
& & &第二个方面是对内。主要也是两招。第一招是外塑形象。塑什么形象呢?改革的形象。没文化,咱胆子大啊。现在的主流导向是只要打改革的旗号,把传统打烂都行。老师,自古以来都不是讲课吗,我偏不让你讲;讲台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标志物,太好了,就拿它开刀,撤了它。人家说了,这叫做以学生为主体,不但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而且还超前呢。
& & & 第二招呢,内抓质量。首先是抓老师。老师们一周上30节课是很普遍的,此外还要开会啊、学习啊、教研啊、写随笔啊,备课、作业更不用说了。时间哪里来呢?校长说了,你完成就行,时间自己找。你干不过来怎么办?罚款!比如开会,你没去,罚20元。福利怎么样呢?过年一箱子酒、2斤月饼,你爱要不要。然后是抓学生。早上5点多,就得到教室里学习,一直到晚上近10点。中午吃了饭,马上学习。你在杜郎口,那么大的学校,整整一中午,学生没有一个出来玩或者活动的。
& & &有人说了,人家也不全是搞形式啊,人家有过硬的东西摆在那呢?升学率高啊!可是,那升学率离开老师、学生几乎残酷的加班加点,靠他那个&改革&能行吗?再说了,适逢当地高中扩招,学生想考不上高中都难。可是为什么人家那学生几乎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不是普通高中啊?我告诉大家,考不上的压根就没去考。为什么呢没去考呢?这是校长的秘密,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可意会不可言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杜郎口中学的&繁华&掩盖了什么?
& & & 我在杜郎口中学经过近距离的观察,看到校园里一些反常的现象。固然有很多就如各种教育媒体上所宣传的那样,但是给我更多感触的是形式的内容太多,隐藏在形式背后的东西却很值得我们去反思。我至今有两个疑问:&
& & & 那里的学生很&开朗&,但是这种开朗仅仅是面向自己的小集体,当外人跟他们聊天时,更多展现给我们的是羞涩内向。甚至不同班级里的学生相互之间交往也不是很多。在杜郎口中学每个班级里有很多后进生,在学生自由交流的过程中,这些学生是怎样使进度达到一致的?学生交流用的知识是什么时间学的?如果仅仅靠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学会的话,我想只有在神话里才有。&
& & &一所乡镇中学,平地里刮起教学理念的革命之风,本身就令人质疑。客观的环境没有改变,比如说中考的方式、社会的评价、家长的需求、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的来源,主观能动性不会大到哪里去,效果当然而知。君不见我们许多的城市学校,包括办学环境很好的学校,从教学设施到师资力量相当有实力,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披荆斩棘,大刀阔斧,对外演说的和实际执行的往往是两码事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中央戏剧学院一样的水准!
& & &对杜朗口经验的感受,起初真的令人吃惊和震撼,学生的课堂表现令人瞠目结舌。以前偶尔用过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学生表现和对学生的冲击力很强,但没有见过如此频繁运用这种方式的课堂。
& & 表面上,整个课堂进程中都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课堂的主动权几乎全部交给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都参与了进去,是对我们传统课堂呈现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但这种展示的背后其实还是传统课堂的几个部分,因为在这之前还有&预习课&,后面还有&反馈课&,其实就是把一节课中的几个环节换成了几种课型,而且把预习课也做大做强了,我们看到的展示课其实只是几个环节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我们几乎没有看到。
& & &这里的学生五点半就到校,晚上九点半才睡觉,就知道这些时间孩子们在准备表演给我们这些喜欢看热闹的外人看。所谓的专家看完以后再发一段感慨,夸孩子们多么幸福,生命力多么张扬之类的。我想只有那些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说明,看到孩子们自信,和滔滔不绝,可我总害怕他们是木偶,在为许多人作秀,因为我在他们闪烁其词的言谈和目光中没有读出&幸福&两字,那么所谓的&专家&最好闭上嘴巴,子非鱼,安知鱼之痛苦哉?&
&&&& 任何课程改革走向极端都是错误的,因为人的全面与协调会因为极端而失衡,任何一种改革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而是功利的作秀最终会走向畸形发展,而无力走得更远。同一种经验和模式如果不能在本区域内得到复制和推广便没有生命力。杜朗口已经搞了那么多年,与其学校情况相似和水平相近的肯定很多,为何没有听说别的学校搞出同样的经验?我们外地去学习恐怕只看皮毛,如果真去照搬,恐怕画虎不成反类犬。
以上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春教育在线网站观点,请读者自辨。
欢迎加入长春教育在线家长Q群
幼升小家长号
小学家长群号
初中家长群号
高中家长群号
如加群受阻,可来电咨询
感谢关注官方微信账号edu04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郎口中学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