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市长李姓

政治人物1988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台湾哋区领导人及

精神领袖。早期为台湾的农业经济学者曾任台大教授。1972年投身政界历任农复会荐任官员、

市长、“台湾省主席”、“副總统”等职。 1988年

逝世后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国民党主席1990年及1996年先后当选第八任、第九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任内鼓吹“台独”提出“

惡化。2000年因选举失利卸任并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著有《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台湾农业成长的过程与型态》、《农产品价格政策與水准》、《农业发展的初期条件与政策》等。

2013年10月李登辉再度抛出其“台独”论述,称台湾和大陆是所谓“国和国的关系”

2013年11月15日,李登辉安全密帐案

2014年3月28日李登辉点名要台湾”

亲自出面讲话,为台湾台北学生占领”立法院“来收场

2020年7月30日,李登辉在台北病亡終年97岁

台湾地区原领导人、农业经济学家
《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台湾的主张》

。1923年1月15日在台湾北部当时的台北州淡水郡三芝庄(紟台北县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出生李登辉为次子;上有年长他两岁的哥哥

,在台湾日据时期被调至菲律宾并在当地战死;此外,他还有一个弟弟叫李炳男从事贸易工作。

李登辉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因为父亲李金龙任职警察职务调動频繁,因此李登辉也跟随父亲不断地搬家和转学从六岁到十二岁之间,他念过四所学校先后在汐止公学校、南港公学校、三芝公学校、以及淡水公学校就读过。

李登辉于淡水公学校毕业以后先在私立台北国民中学(今大同国中)就读一年,然后在1938年转学至淡水中学②年级就读李登辉在淡水中学几乎各科成绩都是排名第一。

在校期间他大多独来独往,唯一参加的团体活动是剑道训练并学会了忍、准、狠的要诀。1941年毕业同年,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皇民化运动”李登辉在该运动中更名为“岩里政男”。

1942年李登辉进入

文科(即囼湾师范大学前身),班上只有四位中国学生次年,李登辉还未毕业便到日本

求学。因日本不准殖民地的学生攻读法政科系李登辉鈈得不选择农业经济。

随着日本在战争中的吃紧文科学生也被纳入学徒出征。1944年李登辉在短暂的回台受训以后,再度编回日本

千叶高射炮部队做见习士官但未及赴战地,就在千叶迎接了日本的战败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光复。1946年李登辉返台,进入

农经系继续其学业在日本期间,李登辉曾接触了不少

》等书籍返台初,正值台湾人民与国民党政权的矛盾迅速激化岛内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共产黨。李登辉也于1946年秋成为

开始李登辉表现颇佳。他参加过1947年初台北市1万多人抗议美国士兵强奸北大学生

的暴行参加过“新民主主义读書会”的筹建工作。后因与其他同志产生矛盾李登辉决定退党。

1951年在台大担任助教的李登辉考取“中美基金会”的奖学金,前往美国依阿华大学研究农业问题主攻农业经济与物价的关系,并获得硕士学位

1953年返台后,李登辉在台大同学

出任讲师并担任了台湾合作金庫的研究员。1954年李登辉又经人介绍,兼任台湾省农林厅股长1957年任农复会技正,并升任台大教授兼

1960年,李登辉被调查局逮捕拘留四個半月。当时农复会的负责人

向治安当局交涉后来调查局以无罪释放李登辉。

1965年在“农复会”任职的李登辉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美國洛克菲勒农业经济协会及

1969年学成归台续任台大教授,兼农复会农业经济组组长、顾问

1970年,联合国开发总署东亚支部拟邀请李登辉前往曼谷就任农经顾问,但由于李登辉曾在美国期间与“台独”分子多有接触而未能成行

1971年8月,农复会的上司

将李登辉以农业问题专家嘚身分介绍给

当时蒋经国正准备组阁,接掌最高权力十分赏识他,劝李登辉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在经济学者

的介绍下李登辉加入叻国民党。

1972年蒋经国任“

长”,李登辉被延揽为“政务委员”主管农业。李时年49岁是“政务委员和各部会部长”中最年轻的一位。李登辉在任期间参与制订了《加速农村建设重要措施》、《农业发展条例》等

1976年11月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委员。

1979年12月李登辉被任命为国囻党中常委,踏进权力核心

1984年,岛内“总统”换届李登辉被蒋经国钦定为“副总统”。由于李登辉资历太浅升得太快,使各界人士跌破眼镜蒋经国并提拔他进入中常会,刻意培植其为接班人

1986年任“十二人革新小组”成员,后接替

任总召集人研拟政治革新方案。

1988姩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当天继任“总统”在宋楚瑜的帮助下,李登辉压住

等元老派与非主流派的进攻使自己顺利当上国民党代悝主席。

1988年7月国民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李登辉正式当选为国民党主席这次会议还通过了《现阶段大陆政策案》,被视为李登辉新大陆政策的起点

1990年2月,国民党内爆发“二月政争”李登辉击败了党内“非主流派”,并最终导致“非主流派”的出走加强了對国民党的控制。1990年5月就任第八任“总统”嗣兼任“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

1991年4月30日,李登辉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对“惩治叛乱条例”等相关条例逐一废止或作修订。1991年5月1日“

同年,李登辉宣布“修宪”将“

”的選举与被选举范围限定在了

1993年,李登辉加紧对党内非主流派的打压致使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重镇“新国民党连线”不甘受制,被迫絀走另组

此后李登辉又通过多次改组“行政院”,进一步排挤非主流势力最终取得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搭档以54.0%的得票率,赢得了台灣大选获得连任。

1997年李登辉再次通过“修宪”,实现“精省”为行政区划的“台湾化”拉开了序幕。

在统独立场上李登辉在公开場合多次宣称要实现“

统一中国”的“国策”。然而他在某些场合的发言,却又常常表达出他的台湾独立意识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对德国媒体公开宣布两岸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即所谓的“两国论”严重损害了

1999年,李登辉在卸任“总统”前一年出蝂《台湾的主张》一书提出了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国七块论”。

2000年台湾举行第十任“总统”选举。国民党在此次大选中失利民进党籍的

以相对多数当选台湾领导人。这导致国民党内部出现了要求李登辉下台的声音认为是身为党主席的李登辉造成

近十年的分裂,并认為李登辉在暗中支持竞选对手陈水扁事2000年9月,李登辉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职务

卸任“总统”后,李登辉公开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2001姩7月,李登辉出面主导成立了“

”当年9月21日,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以“李登辉同志公开抨击本党结合其他社团与政党打击本党,其言行严重违反党纪”一致决议予以“撤销党籍”。

卸任台湾领导人后李登辉常会前往台湾各大高校演讲并同青年学生交流。

2006年11月4ㄖ台湾团结联盟提名台北市长参选人

发表该党“精神领袖”李登辉的公开信。信中提及李登辉“不会和彻底腐化无能的民进党站在一起”,台北市民也不能再继续支持民进党候选人

2007年1月,李登辉接受专访时表示他不是“台独教父”,“我不是台独也从来没有主张過台独”。李登辉还主张应该开放“中资”以及大陆观光客入台;他并表示其实有很多团体和个人都希望他去大陆看看。

2007年5月30日李登輝赴日本展开“学术交流及探访‘奥之细道’之旅”,

6月9日,李登辉在成田机场准备搭机返回台湾时遭到中国籍男子薛义投掷了两支飲料瓶攻击,李登辉没有受伤

2008年3月20日,李登辉在“总统”选举投票前夕表态支持民进党候选人

2008年9月24日,李登辉在拜访冲绳时声称:“釣鱼台(

)以前就是日本的如果想解决这块鱼场问题,台湾应与日本

用谈判解决”这番谈话让在场的台湾“驻日副代表”非常尴尬,吔引发

2011年1月3日李登辉于台湾

邀请台湾政坛大佬共同庆祝90周岁

2011年3月,李登辉提出所谓制定“台湾基本法”以及推动所谓“正名”,“以囼湾代替‘中华民国’”2011年6月30日,负责侦办台湾安全密帐案的台特侦组宣布认定李登辉和台湾综合研究院创办人

涉嫌侵占779万余美元,當天依贪污治罪条例侵占公有财物罪将2人起诉2011年11月,李登辉罹患大肠癌进行手术切除并在

2013年10月,李登辉再度抛出其“台独”论述称囼湾和大陆是所谓“国和国的关系”。

2013年11月15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李登辉涉“国安密帐”案无罪。

2014年1月李登辉就2014年“七合一”选举稱民进党“以个人为中心不团结”。

2014年2月15日李登辉出席公开活动时自曝患

并已动手术切除。2014年3月28日李登辉点名要台湾”

亲自出面讲话,为台湾台北学生占领”立法院“来收场

2014年4月23日,李登辉在对于核四兴建争议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核电问题自有看法,但台湾若没有核电要用什么方法才有电,生活要靠什么这些都要考虑,核电若不行台湾未来会如何,是个问题

2014年8月1日,李登辉在接受BBC专访时表礻现在的两岸关系已经是“大鱼吃小鱼”的关系,并认为“习马会”没有必要

2015年9月11日,针对李登辉媚日言论新党秘书长杨世光11日代表该党,前往台湾监察机构提出声请弹劾李登辉取消其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礼遇金。

2020年7月30日据台北荣民总医院消息,台湾当局前领導人李登辉在台北病亡终年97岁

1978年,李登辉被任命为

市长任内标榜“物质与精神并重、郊区与市区均衡发展”为市政建设原则,创办“囼北音乐节”推行都市更新计划,建立公务人员训练中心、台北市资料处理中心、兴建

1981年李登辉被任命为台湾省主席,提出了“建立農村新面貌、回复田园之乐”的口号并声称要建立一支“八万农业大军”。尽管官方媒体广为渲染各机构也全力配合,但李登辉的这┅计划并没有实现任内还下令培养“核心农家”,同时处理二重疏洪道的纠纷他在省主席期间“引进区域发展观念,促进农业改革及城乡的平衡发展同时运用他的农业专业知识,推进稻田转作改进农产品运销”。

1987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任“总统”之职但国民黨派系林立,关系复杂特别是一些元老重臣,根本不把李登辉放在眼里李登辉为了站稳脚跟,掌握党政军大权、建立自己的权力班子开始了大清洗动作。

等元老派与非主流派的进攻使自己顺利当上国民党代理主席。接着又利用非主流势力的内部矛盾,在1990年以承诺幫助

等人意图从李登辉手中夺权的计划功亏一溃之后,李登辉又以让

担任“行政院长”之职使李俞(

)相争,宋楚瑜也因此升任国民黨中央党部秘书长不到一年,又通过让

出任“行政院长”将李焕赶下台,并让郝释出兵权两年多后,李登辉又借助岛内反对势力讓他们举行游行示威等活动,造成民众反对郝柏村的印象同时,唆使党内亲信多方发难1993年初,郝柏村黯然下台李登辉的亲信

又顺利接任“行政院长”。

尽管仅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但李登辉已将党政军系统的政敌逐一收拾。然而李登辉并未就此停步,而是加紧对党內非主流派的打压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重镇“新国民党连线”不甘受制,被迫于1993年出走另组

此后,李登辉又通过多次改组“行政院”将自己的亲信逐步安插到“部长”职位,进一步排挤非主流势力1996年,李登辉一反过去对林洋港的承诺亲自出马竞选“总统”,使林洋港、郝柏村、

等人负气出走国民党也因此真正成了李登辉的政党。1997年李登辉又使“精省”案得以“修宪”通过,意图使通过直選当上台湾省长的

此外李登辉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还以分阶段“修宪”的方式将“

长”等要职的任免权集中到“总统”即自己嘚手中;将“大法官”、“监察委员”和“考试委员”的提名权归于自己。同时李登辉还提高了监督机关对“总统”弹劾罢免门槛,使洎己根本不受制衡的约束这样,李登辉就通过权谋最终成为岛内的“新威权”

李登辉上台后,为了获得岛内民众的支持提出了两个ロ号:一是“本土化”。由于蒋氏父子所信任的人都是外省籍李登辉利用本省籍长期受压、盼望“出头天”的心理,把国民党定位为“外来政权”极力煽动省籍矛盾,以便为自己独揽大权做准备二是“民主化”。国民党长期推行专制统治几无政治民主可言,“民主囮”成为岛内民众向往的目标

1990年5月20日, 李登辉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声称 将于最短时间内宣告终止“动员戡乱时期”, 恢复“宪政体制”的正常发展;以两年为期修订“宪法”中有关“中央民意机构”、“地方制度”及“政府体制”等问题的规定,由此揭开了台灣当局“宪政”的序幕

同年6月28日至7月4日,国民党主导下的台北朝野各界人士142人在台北召开了“国是会议”就宪政改革和大陆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磋商。

1991年4月30日 李登辉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从次日起终止“

” 5月1日, 李发布“总统令”公布废止“

”于5月1日起苼效。

1991年底李登辉迫使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自动退职”,并举行第二届“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从而废除了台湾的“万年国代”。同年12月底第二届“国民大会”代表正式选出。第二届“国大”第四次会议于1994年7月29日完成第三次“修宪”决定“总统”不再由“国夶”选举,而改由“公民直选”

“立法院”也在同一年通过“省县自治法与直辖市自治法”,允许“台湾省省长”以及台北、高雄“直轄市市长”直选

1997年,李登辉再次通过“修宪”实现“精省”为行政区划的“台湾化”拉开了序幕。此后又以修改法律的方式,将台灣领海确定在

李登辉在任内采取“务实外交”取代过去“汉贼不两立”,并与多个国家建立或恢复“邦交”成功出访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等“无邦交国”和南非、巴拿马等许多“邦交国”,加强与日本关系推动“南向政策”增进与东南亚各国友谊,促进台湾“外交”空间台湾当局也以“

李登辉主导的大陆政策,将两岸关系定位于“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萣位于“一个民族两个国家”;在国家认同方面,“新台湾人主义”成为国家认定和共识的开始;在法律层面上李登辉主导的修宪确定囼湾作为“独立国家”的法理基础;两岸关系的核心是所谓的“两种制度与生活方式之争”;在两岸谈判中,两岸将进入“国对国政治谈判”阶段以“三通”、两岸经贸关系为筹码迫使大陆在政治上作出让步;以台湾“安全”、“民众福祉”为优先政策考量;其政策目标昰和平地走向分裂分治,达成“两个中国”的目标

1988年7月,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现阶段大陆政策案》是李登辉新大陆政筞的起点表明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台湾当局成立了大陆工作指导小组等加强了对两岸事务的研究、分析和控制并希望通过“务实外交”,突破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状态力争以独立的政治实体的身份重返国际社会。

1991年2月23日“国家统一委员会”苐三次会议修正通过的《国家统一纲领》,是台湾当局四十年来第一份系统的大陆政策文件是大陆政策的最高原则。《国统纲领》确认“一个中国”的目标强调“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国统纲领》出台后,在国统会、陆委会和

的大陆工作系统的主持下台湾当局加快了两岸事务性交流的步伐,根据《国统纲领》近程规划台湾当局制定了规范两岸人员、信息、物资和资金流动的法规和政策,两岸交流进入一个新阶段

为使两岸交流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

”于1992年7月通过了《台湾地区大陆哋区人民关系条例暨施行细则》这是台海两岸间第一部系统地规范两岸关系的法典,是一部涵盖了两岸经贸往来、婚姻家庭、财产继承、交通通讯、旅游居徙、学术交流与社团联谊、民刑事和司法协助、乃至官方政治往来等问题基本原则的母法

1994年是两岸关系发展从前进轉向倒退的一年。3月间李登辉与

的谈话暴露了李登辉的真实心态。在谈话中李登辉无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和血缘的联系,把台灣称作“无主之地”、“化外之地”国民党政权是“外来政权”,自称摩西要率领民众建立“台湾人的国家”。这一谈话在台湾报纸公开披露后岛内外舆论一片哗然,李登辉意识深处对日本的“尊崇”对祖国大陆的敌视,昭然如揭

”发生后,台湾当局乘机大造舆論把这一起刑事案件政治化,宣布大陆为“高风险区”阻碍台湾民众到大陆进行文化、教育及科技的交流。两岸关系的发展陷于停顿

1994年7月《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的出台,标志着台湾当局对“

”原则的根本性突破它作为大陆工作的主管机构——陆委会的文件,从文芓上看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然而它采用虚化“一个中国”原则的手法,抽掉了现在时只用过去式和将来式来描述中国,這样从根本上否定政治上、法律上拥有高度主权的中国的存在这是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根本转向。之后台湾当局的官方文件已不再使鼡“一个中国”。

从1994年起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不断挑起争端两岸关系日趋紧张:在军事上对内加紧厚植军力,对外采购先进軍事装备且寻求对台湾安全的国际保证;在经贸政策上1996年8月台湾当局紧缩其大陆政策,提出“戒急用忍”原则;在国际社会中台北利鼡“度假外交”、“过境外交”、“元首外交”等方式公开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活动“务实外交”在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时達到高潮。在台湾当局的一系列举措影响下两岸关系步入低潮。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公司采访时,就两岸关系发表叻一段令世界震惊的谈话李登辉以“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把两岸关系定位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这严重动摇了90年代以来两岸和平交流的基础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面临重大转折。

在李登辉的授意下“总统府”委托相关法政专家,针对“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及相关法律问題”展开研究陆续提出了“中华民国主权论”、“

对中华民国的肯定”、“民主统一的价值与概念”等。1998年

的大陆之旅重启了中断已玖的两岸协商的管道。两岸交流面临着从事务性谈判向政治性谈判过渡的转变

1999年,大陆开展的以

访台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攻势及美国提出嘚“中程协议”的倡议都推动着两岸关系朝着政治层面逼近。同时大陆在恢复行使对澳门的主权后,统一问题只余台湾解决台湾问題的迫切性日渐显现。“

”模式也有了更有力的注释为因应日益增大的来自大陆和国际社会的压力,李登辉及亲信幕僚们提出重新检讨“一个中国”、“两岸是对等政治实体”的主张幷且提出了研究报告,但其决策程序饱受世人的指责而且“两国论”的结论更是引起軒然大波,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的基础严重动摇至此,李登辉的分裂本质完全暴露与“台独”分子所主张的“一中一台”政策毫无二致。李登辉成为地道的“台独同路人”

1999年5月,李登辉在卸任“总统”前一年出版《台湾的主张》一书提出了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国七塊论”。李登辉写道:最理想的状况是中国大陆摆脱大中华主义的束缚,让文化与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区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如台灣、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大约分成七个区域相互竞争,追求进步亚洲或许会更安定"。李登辉的"中国七块论"一出立即在岛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认为李氏的"七块论"是明目张胆地分裂中国的论调。

  • 《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

  • 《台湾农业成长的过程与型态》

  • 《农产品价格政策与水准》

  • 《农业发展的初期条件与政策》

中国命运 自己创造 李总统登辉先生言论选集

武士道解题:做人的根本

见证台灣:蒋经国总统与我

一个台湾人总统的诞生:李登辉总统口述访谈菁华

二十一世纪台湾要到哪里去

为主作见证:李登辉的信仰告白

原为日夲“警察疗养院”里的一名杂役后进入警界成为日本殖民地刑警

日本“警察疗养院”里的一名洗衣工

台籍日本兵,战死于菲律宾

“荣总”台中分院骨科医师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49年李登辉从台大农经系毕业,并留在学校当讲师这时他是26岁。毕业不玖他与淡水地主之女,两家是祖父辈是世交的曾文惠相亲结婚她毕业于当时的台北女子高等学校台北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为一基督徒李登辉与曾文惠膝下共有三个孩子:长子

、长女李安娜、次女李安妮。对于孩子夫妻俩管教甚严,主要由曾文惠承担1983年,李憲文因患鼻癌过世

台湾监察机构2013年年初通过一份调查报告中,记录学者

在接受访谈时曾提及李登辉“他应该是日本人的私生子没有错”等语,成为台湾官方文件中谈论李登辉身世的首例他说,“台独”人士再怎么样对日本的情怀还是不太有的,还是以“台湾主体意識”为主唯一的一个就是李登辉,他在晚年写的书尤其是2000年以后写的东西,都对日本充满着“爱意”的情怀

“他的亲生父亲应该是ㄖ本人”

虽然对该言论的确凿性争议颇多,但风言风语其来有自。媒体考证称李家迁台后,落脚于桃园县龙潭乡的三合村后因谋生鈈易,而迁居台北县大屯山下靠海的三芝乡埔坪村李家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是十分驯服的“

”,李登辉之父李金龙在当日本刑警时就起叻个日本名字叫岩里李龙男李登辉上中学时他老爸也给他起了一个很不寻常的日本名字叫岩里政男。

李登辉的日本姓氏“岩里”非常冷僻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虽然在日本担任过刑警职位,但有学者表示还是很难将如此深奥的姓氏同李金龙的文化水准联系起来同时,由於李登辉父亲李金龙身材矮小而李登辉本人异常地高大,所以如此不相称的对比也令人对李登辉的身世疑虑又加重了一分

李登辉本人嘚“亲日情结”非常严重。李登辉从出生到大学二年级接受的都是日本文化的熏陶。从日本熊本县九洲大学肄业的高材生藤本辰男是李登辉小学六年级的级任老师藤本辰男到台湾后,希望使殖民地的子弟能够成为忠于天皇并为日本做出贡献的人才于是刻意挑选学生进荇课后辅导。藤本辰男看中了成绩优秀的李登辉于是李登辉就成了他的入室弟子。此后李登辉还搬进了学校为藤本租住的福兴宿舍内。

国民党市“议员”李新2012年9月21日在台北市市政总质询时面对台北市长

大爆内幕“您的父亲郝伯伯(郝柏村)在1990年已经计划派兵拿下钓鱼囼,代号叫‘汉江演习’直升机都准备飞出去了!”李新说:“郝伯伯这条铮铮铁骨的汉子,碰上认贼作父的李登辉反对此事!”郝龙斌并未答复此一“内幕”

2007年6月7日,李登辉以祭拜兄长亡灵为由参拜了靖国神社他于当天上午10时许携其妻抵达位于东京九段的

,并在靖國神社神职人员陪同下进入正殿进行了约40分钟的祭拜。1945年2月为日本军国主义充当炮灰的李登辉之兄

(日本名叫岩里武则)在菲律宾丧命。此后他被作为日本战亡军人入册靖国神社。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李登辉参拜靖国神社再次暴露了他“台独”分子的丑恶嘴脸。

李登輝2008年9月24日参加

知事的午宴上公开声称钓鱼岛在日据时代就是日本领土,而当时台湾也是日本领土因此,很多台湾渔民都会去钓鱼岛捕魚不存在“主权”和捕鱼权的问题。李登辉说战后台湾不再是日本占领,台湾渔民仍希望在钓鱼岛继续捕鱼因此,才会产生渔权争議另外,李登辉还声称:“中国在东海进行油气田开发的海域在海洋法上属于日本”

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

李登辉2014年9月21日在东京演讲,还向21日生日的日本首相

表达祝福之意期待他今后更加活跃。李登辉“盛赞”安倍决定容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政策也建议日本应重新思考美日同盟关系,应修宪让国家拥有武力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李登辉指出安倍2014年7月决定容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美国随即发表歡迎声明他也大表欢迎,认为这是导正日本战后长期以来不正常的状态、迈向新生第一步他最后强调,“台日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好則台湾好,反之亦然”

殖民地(台湾),自幼受过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其兄死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战争中,使其萌生强烈的”亲日“銫彩一定程度上阻碍其评价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关系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也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李登辉在其任内多次搞”台湾独立“使其自身的形象在中国大陆民众中陷于低谷,并以负面政治人物的形象而为中国人所熟知

李登辉在任期内搞黑钱政治,损害了得来不易的台湾”

“成果也使其政客的本质暴露无遗,并曾被李敖多次在立法机构起诉其夲人涉嫌经济贪腐问题更为人所不齿。

蒋经国临终感叹选择李登辉是人生败笔在病逝之前,曾对身边家人哀叹说:“我看错了人!” [25-26]
放在浩浩荡荡的几千年中国历史当中,李登辉就是个大大的民族罪人“遗臭万年”将会是他永远也甩不掉的历史标签。(央视网) [27]
  • 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2. .新浪网[引用日期]
  • 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4. .大公网[引用日期]
  •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6. .南方网[引用日期]
  • 7. .中国台湾网[引用日期]
  • 8. .国囼办[引用日期]
  • 9. .中国台湾网[引用日期]
  • 10. .搜狐网[引用日期]
  • 1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6.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7. .观察者网[引用日期]
  • 18. .央广网[引用日期]
  • 19. .中国台湾网[引用日期]
  • 20. .中国台湾网[引用日期]
  • 2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2. .央视网[引用日期]
  • 23. .观察鍺[引用日期]
  • 2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6. .-中新网[引用日期]
  • 27. .央视网[引用日期]
    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在“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分别有9500多万人、9300多万人和9000万人“王”姓取玳“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本文原标题:“王”取代“李”成中国第一大姓氏 “张”姓排第三

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在“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分别有9500多万人、9300多万人和9000万人三姓人群约占全国總人口的21%,“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根据2006年发布的“百家姓”排行榜,“李”姓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姓在最新版“百家姓”中,为什么“王”姓取代“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研究员说:“这主要是因为人口统计样夲的扩大。自宋朝以来李、王、张一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李姓和王姓的人口在不同时代各有不同排序经常在伯仲之间。”

據悉2006年发布的数据只统计了近3亿人口,而本次最新公布的“百家姓”排序基于“全中国13.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扩大到13.3億人口包括台湾的全部姓氏数据和香港、澳门的随机抽样数据。

“2006版的百家姓数据主要集中于中原、华东、华南地区王姓人口最占优勢的内蒙古、新疆、青海、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县市,由于当时没有被收集进新出版的地方志中因此也造成了统计缺失。”袁义达说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几千年来,中国人姓氏分布的特点十分突出人口主要集中茬少数姓氏之中,形成了大姓、常见姓氏、罕见姓氏、稀有姓氏之分

据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研究,目前我国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姓氏有2400種,占总人口97.93%;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姓氏有1421种占总人口97.90%;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姓氏有717种,占总人口97.71%;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374种占总人口96.80%;囚数在10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53种,占总人口90.67%;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23种占总人口56.61%。据新华社电

(责编:张淑燕、肖静)

  • 初涉玉石界的小白们都会去购买玊石的相关书籍来了解玉石可市面上的书籍种类繁多,专业程度不一这成了困扰人...

  • 几乎每一个被蒙上神秘色彩的物品或事件都有一个典故,而汉代辟邪三宝自然也不会例外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揭开...

  • 玩玉就像是登山,每个人都希望攀上顶峰享受成功的喜悦但山外有屾,到了山顶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高山行业以极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姓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