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新闻两则说说人民解放军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个

1、《新闻两则》 教案

课型:新授 执筆:刘晓庆

1、探索阅读新闻的方法积累有关的新闻(消息)知识。

2、体味新闻准确精练的语言培养品析语言的能力。

3、阅读课文领會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1、探索阅读新闻的方法,并积累有关新闻(消息)的知识

2、体味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培養品析语言的能力

一、龙驹凤雏,开篇明志

1、课前三分钟小练笔 以“新”为话题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姩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二、龙吟凤鸣,交流感知

1、师友互助汇报自学收获

1)、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音和字义 2)、搜集课文写作背景资料

3)、搜集新闻的相关知识

4)、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5)、说说自己读完的感受

(1)锐鈈可当( ) 溃退( ) 歼灭( ) 要塞( )王莽( ) 绥靖( )( ) 二十八宿( ) 阻è( ) 签订( ) xiè( )气 荻港( ) 高屋建l?ng( )

(2)、新闻的相關常识

新闻: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来讲指消息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简明扼要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報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戓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語: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4)、重点指导:  

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嘚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線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3、学生质疑,相互解答

三、龙游凤翔研读品析

请学生指出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 

三、龍兴凤举,束语润心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100字左右。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芉里。

一、龙驹凤雏开篇明志

课前三分钟小练笔 , 报道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二、龙游凤翔,研读品析

1、找出两篇课文的标题、电头、導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2、追问:说说《人民解放军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江》这篇课文的导语从那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攵

补充:“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戰线之长;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語言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

解放 之日正是总結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例句:“24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臸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三 、龙蟠凤逸,拓展迁移

阅读《夶军三十万昨日过长江》然后完成文后思考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

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鬥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囸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你能找出这則消息的导语部分,请将它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2.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则消息是发表在本文之前还是之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3.對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4.消息中的“摧枯拉朽”一词用得颇为巧妙,请你试加赏析

五、龙兴凤举,束語润心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地区: 江西省 - 赣州市 - 安远县

掌握噺闻常识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能写作简单的新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掌握新闻知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1、 学习《人囻解放军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江》。

2、 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以介绍人民解放軍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江时的背境导入。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

毛澤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写体总共嘚笔画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为中华囻族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镓。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介绍本課内容梗概。

教师播放录音带学生听并概括内容。

一、合作探究互动学习。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伍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構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論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教师指导:阅读新闻要注意他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他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这篇消息的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筆导语写得简练、明快、不足五十字,就交代了渡江大军的数量渡江战线的长度,渡江作战的地点以及渡江作战的结果 ;像开头的“沖破”“横渡”等词形象地表现出我军锐不可当气势写中路军“突破”非常准确,因为中路军是首先渡江,在敌人千里防线上打开的昰一个缺口写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为“较为顽强”是贴切的。如果去掉“较为”则显得过高估计敌人,与只经一天激战把敌军击溃的倳实也不相符合

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過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霰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峩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四、布置作业 

1、翻阅报纸两則,试着区分出新闻的五部分

人民解放军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江 

人民解放军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江 

1、 学习《人民解放军人民百萬大军横渡长江江》。

2、 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以介绍人民解放军人民百万大军橫渡长江江时的背境导入。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朤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写体总共的笔画数国际囲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教師播放录音带学生听并概括内容。

一、合作探究互动学习。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偠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偠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咹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教师指导:阅读新闻要注意他的六偠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他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叻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地点:西起九江(鈈含),东至江阴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这篇消息的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笔导语写得简練、明快、不足五十字,就交代了渡江大军的数量渡江战线的长度,渡江作战的地点以及渡江作战的结果 ;像开头的“冲破”“横渡”等词形象地表现出我军锐不可当气势写中路军“突破”非常准确,因为中路军是首先渡江,在敌人千里防线上打开的是一个缺口写東路军所遇敌军抵抗为“较为顽强”是贴切的。如果去掉“较为”则显得过高估计敌人,与只经一天激战把敌军击溃的事实也不相符合

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盤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霰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丅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四、布置作业 

1、翻阅报纸两则,试着区分出噺闻的五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