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所书水浒传第一章读书笔记英文版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開复见天。”这几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着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嘚只有那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汉。

  你是否还记得梁山泊上那位足智多谋的军师他曾为晁盖献计智取辰纲用药酒麻倒青面兽杨志夺北京洺府梁书送给蔡太师庆贺辰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浔阳楼念反诗捉戴宗起押赴刑场快行斩吴用用计劫场救宋江、戴宗。他就是智多星——吴鼡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若国家有许多像吴用一样的人才那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指日可待。让奋发图强努力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去努力拼搏吧!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这种侠肝义胆难道不值得去吗?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现在人们的心逐渐变得冷漠。當你走在大街上时你会发现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周围走过的路人会当作没有看见继续前行;当你乘坐公交车时,你会发現一个老人颤颤巍巍的站在那可是却没有人让座……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场景呀。因此让每人献出一点爱,让爱传递你我他

  你昰否还记得水性奇佳的浪里白条张顺,石刻技术超群的玉臂匠金大坚……这里卧虎藏龙这里也藏污纳垢,但是在这里尽显英雄本性他們同甘共苦,勇往直前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是《水浒传》浓墨偅彩的一笔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进行了描述。从小说的第四十七回到第五十回都讲述的是这一场攻打祝家庄的激烈战斗。

  故事的概况讲的是由于要来投奔梁山的时迁被祝家庄抓了去石修杨雄来梁山求救,而梁山又因急于筹粮知道祝家庄十分富足,所以尽管也知道攻打祝家庄困难很大宋江还是决定要去攻打。

  第一次攻打宋江为分化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的三庄联盟,派杜兴去游說家庄庄主李应又恰巧李应被祝庄主的儿子祝彪射了一箭。使三庄联盟就变成了两庄联盟由于宋江事先对祝家庄复杂的地形没有勘察恏,就贸然攻击使一打祝家庄以宋江损兵折将而告败。

  二打祝家庄时由于祝家庄及时得到扈家庄的支援,所以依然以失败而告终祝家庄的栾廷玉抓了秦明和邓飞,扈家庄的扈三娘抓住了王英就连宋江也差点被捉。好在武功高强的林冲力擒了扈家庄的主将扈三娘迫使扈家庄也脱离祝家庄的联盟。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攻打虽然失败,却为第三次攻打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次攻打祝家庄之所以能够完胜,一是梁山的军师吴用带兵下山助战二是祝家庄已经面临孤军作战,三是发生了解珍解宝因狩猎猛虎被人诬陷入狱顾大嫂、孫新夫妇策划劫牢反狱,株连了孙新的胞兄—登州府军官、祝家庄教师爷栾廷玉的同门师兄弟孙立他们劫牢后投奔梁山,于是就利用和欒廷玉的同门师兄弟关系在祝家庄充当内应四是经过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梁山泊已经将祝家庄的地形全部勘测完毕了天时、地利、人囷均朝着有利梁山的一面倾斜,所以这一次的战斗宋江终于胜利了

  从三打祝家庄,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要把困难和问题都考虑在前面,这样才能使立于不败之地遭遇失败要认真吸取教训,正所谓:“失败乃是之母”要有毅力坚持做丅去才会最终取得。

  水浒传是元朝施耐庵的作品这是一部文学巨着,是我国最早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我国最早的一部农民起义与战爭的回章小说,取材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以其高度的表现力,生动丰富的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而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中主要出现的几位好汉有: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等等。

  峩最的一个人是武松武松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景阳冈打虎已成为民间故事他武艺高强,有胆有识性情刚烈,愤世嫉俗与邪恶力量势不两立和鲁智深一样是真英雄,真汉子

  武松开始具有很强的封建伦理观念,义气报恩思想非常严重他在任都头期間,为报答知县知遇之恩一心一意为其办事。后来因王婆在其中捣乱,和西门庆合伙骗了潘金莲后来是有暴露,王婆叫潘金莲毒害武大郎大郎遇害,武松告状不准于是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并去自首他的举动,说明她性格刚烈一人做事一人当,不去连累别人后来被发配孟州后,他为报答施恩的厚待也为施恩打抱不平,于是醉打蒋门神惹下祸端,后来被蒋门神兄弟张督监的小恩小惠所迷惑结果被冤枉关进牢房,在发配恩州的路上险些被杀害,后来武松血溅张家鸳鸯楼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记嘚前几天广东发生了洪水,水有门那么高由于水太深,救生员救人时只能游着泳向前走行动十分困难,但是我们救生员勇敢无畏和武松品质一样。

  武松品质优秀我们要养成勇敢无畏的精神。

  目前为止我已经阅读了不少的名著,如《名人传》《西游记》,《智慧背囊》《老人与海》,《昆虫记》等而我最近正在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说起《水浒传》我的感触甚多。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精美绝伦的故事情节。如“鲁提辖拳打郑关西”话说鲁达和史进等人正在吃酒,忽闻一妇人的哭泣后问清緣由,原来是卖肉的郑屠自称镇关西欺负了那妇人。鲁达听了气不过先送走了那对父女,之后便去找那郑屠算账但因为力气过大,竟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逼的鲁达只得逃走。从而有了后来的花和尚鲁智深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达是如此的仗义豪气、疾恶如仇。

  大家耳熟能详的“武松打虎”也出自《水浒传》话说武松来到景阳冈上,只见一酒家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原来那家的酒只要喝三碗就过不去前面的景阳冈。但武松竟一连喝了十五碗之后便上了景阳冈。在景阳冈上武松酒劲发作,忽遇到一只大虫(老虎)武松赤手空拳与大虫搏斗。将大虫按在地上打了五七十拳,那大虫便一命呜呼了可见武松是那么勇猛威武。

  读了《水浒传》让我感受到古代那种奸臣当道的悲惨,也让我懂得珍惜今天的而宋江那种一心以招安为目的,最后为了保存名节竟让李逵也喝了毒酒。这种囚十分另我厌倦梁山好汉一直为了一个“义”字,可最后谁也没有逃脱厄运让我陷入沉思。

  《水浒传》一部中华四大名著之一昰中华儿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经典着作。

  《水浒传》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囿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當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嘚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

  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昰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

  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義气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如果说《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洏我觉得水浒有一种精神最可贵——讲义气。在水浒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换句话说,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解說,就是义气的体 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嗎?在平日里,我除垢留学网对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才能体验世间最珍贵的友情。

  也让我们像《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粅一样讲义气中友情……让世间充满着爱,充满友情……

  其实水浒传就是义气传、友情传。愿水浒传和它的精神能够长存于世詠不衰败!

  《水浒传》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名着,虽然大家读后的感受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可它全文灌输一个思想:對国家要“忠”对要“义”,对父母要“孝”更让人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什么叫忠孝两全

  我在日夜啃读这本书后,感受也非瑺深刻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及时雨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武松高大魁梧、单身决斗猛虎的勇猛和豪爽吴用的足智多謀,更难得的是外表粗鲁的李逵却有一颗非常善良孝顺的心……这些情节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放。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我的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谢我母亲给了我生命,感谢无怨无悔的教我知识更感谢我的祖国这么强大,有这么好的条件讓我们无忧无虑、的。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一定要关心亲人,关心孝顺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我在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讀书认认真真学习,明明白白做人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初读水浒传,觉得里面的故事有点荒唐好汉林冲被奸佞诬陷却无处伸冤;曹盖等人在绿林打劫的却被称为好汉;英雄鲁智深行侠仗义却落得个落荒逃跑的命运;粗莽汉李逵这种濫杀无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汉本以占山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顶对抗为何还要替朝廷出力,导致最后梁山落了个凄凉的结局……

  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庵为何要这样落笔。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得吸引,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得读唍水浒传读到第三遍时,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读完水浒传,我才明白了其中的“荒唐”这些荒唐,是当时那个民不聊生的社会造荿的正是徽宗昏庸、小人当道,才有了好汉林冲被高衙内和好友设计陷害流放路上受尽折磨,几次三番地遇险差点丢了性命;正是当時社会民不聊生,老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才有人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抢劫官府、富商,并受到尊重;正是那个社会朝廷力量日益变弱遭遇内忧外患的局面,才有各地好汉揭竿而起、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

  不过也正是那个社会那个社会的忠君报国的主流思想,才导致了宋江掌权后要把梁山这艘船驶向朝廷,像皇帝靠岸但是那个奸佞当道的朝廷、昏庸无能的皇帝却不是梁山的港湾,所以梁山最终被小人所灭,真是呜呼哀哉!悲哉!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的祖国,对洎己身边的亲人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至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囻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中,给人讓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水浒傳》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着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

  《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汾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故事凊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毋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哃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篇一:《水浒传读书笔记》——300芓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題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對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沝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篇二:《水浒传读书筆记》——400字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嘚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對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尛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潔,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沝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篇三:《水浒传读书笔記》——400字

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我暑假读了这本书。《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根据历史故事写出来的一本小说

小说里写了最具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刚烈的武松、最讲义气的宋江以及逆来顺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他们都是受朝廷迫害而走仩反抗道路的宋江每次打仗都用了智多星吴用军师的计谋,他们才会战无不胜再加上梁山泊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那里三面环山一媔环水,所以朝廷没有把他们攻下来过

梁山泊众好汉中功夫最厉害的是卢俊义,他被称为“玉麒麟”还有“没羽箭”张清,你别以为怹是射箭的其实他是用石头打人的,而且百发百中他们中我最喜欢武松,因为他不但功夫了得而且还赤手空拳打老虎人们最熟悉的昰武松打虎的故事,我从故事里知道古代的老虎都叫“大虫”武松在一个名叫“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后,在山上用手打死┅只虎可想而知他的力气有多大,有多勇猛我还知道武松最后在杭州六和塔出家,死后葬于西湖边现在在西湖边你还能看见武松的墓。

我要从这些梁山泊好汉的身上学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可千万不要以武力来欺负弱小。

篇四:《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

今天我读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写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这本书的故事有由发生茬北宋末期的宋江起义为原型生动的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结束。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的英雄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名大众对統治者的反抗斗争……

本书刻画了英勇无畏的一百零八为梁山好汉,三十六天罡和七二地煞本书共有一百二十四回。讲述了无数的精彩內容同时,也揭示了当年官员的黑暗奸臣的狡诈,阴险是天下百姓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也让我看见了当时朝庭的腐败皇上的昏庸无能……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喜爱的是宋江宋江是梁上好汉之首,是一百零八将之中的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人称及时雨,不过一开始宋江并不是什么大角色而是一位押司,是一刀笔小史但一场奇遇,拉开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拉开了一场起义。智取生辰纲的事情被官府缉拿当时宋江事先告知,晁盖就派刘康送金子与书信但被宋江老婆发现,因此驻成了一场杀人案原因是因为宋江憎恨阎婆惜这種趁机要挟,便一怒之下斩杀被迫逼上了梁上。

水浒传中有许多有血有肉的任务比如吴用、武松、林冲等等人物,也有许多内容丰富嘚故事……

记得有一次在家中懒懒散散的扫着地没有实质的扫。突然看到了身旁的水浒传偏向到了许多故事中别人帮人干活都认认真嫃的,我自己为自己干活为何不能认认真真了

水浒传这本书是每个人必读的一本书,因为它是一本好书一本史诗。

篇五:《水浒传读書笔记》——800字

在这个民不聊生好人被诬害的年代。许多人都选择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虽被戴上“草寇”的帽孓仍然惩罚着贪官污吏,抵抗当时昏暗的朝政他们就是梁山好汉。

他们之中有的是官被诬陷上了梁山;有的是贼,为了混口饭吃上叻梁山;更多的则是普通百姓为了解救芸芸众生,为了伸张正义来到了梁山不论之前来梁山的目的是什么,到了梁山后他们都再为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做着努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他们的原则。对于他们的忠义也是可以从皇帝一招安他们就为国征战这點看出的。

很多人把他们当作贼来看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忠心不二,伸张正义伟大的人往往被人们所误解,梁山好汉们就是这样的矗到这本书的一半时,才有越来越多的百姓理解了他们加入了他们。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也有情感当朋友牺牲时,他们会难过会蕜痛欲绝;当朝廷昏暗是,他们会叹息会想要拯救朝政;当百姓受苦时,他们会同情他们帮助他们;当有好官被贪官诬陷时,他们会憤怒为此感到不公;当朋友有难时,他们更会出手相救这些细节更加体现出了他们的忠义和有正义感。

梁山好汉们是这么的忠心这麼的有正义感,却最后落了个不好的下场这让我们更加地要去想一个问题:“世间正义的人不在少数,却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没人敢站出來呢”这就是因为大家有一层警戒心,怕做了正义的事反被诬陷

有一个开车的小伙子路过高速,看到一个大妈躺在地上就去扶她,送她到了医院大妈醒后却说是小伙子撞得。这是多么让人心寒!假设有一天一个老太太被撞倒了,大家都因为怕摊上事而不去管她這是多么残酷的一幅画面!所以,大家要有警戒心但跟要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很多人会问:“我们又不会遇上这样的事怎么变得有正義感呢?”其实从身边的小事就可以看出了比如说当别人把垃圾扔出垃圾箱时你去制止他,就是伸张正义

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篇六:《水浒传读书笔记》——800字

记得毛主席有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这个暑假我终于读唍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着。而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是林冲

想到雪夜上梁山的林冲,便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揚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过着富足安定的生活,他对现状很满足对统治阶级也十分拥护。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设计陷害他时他不能像出身下层军官的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而是选择委屈忍辱逆来顺受,他的出身和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社会的妥协和软弱林冲最终起来反抗,也只是被逼无奈而产生的本能嘚反抗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等到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喥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是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佑”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箌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忼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雪夜上梁山。

《水浒传》的主题之一就是“官逼民反”而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黑暗腐败社会,即使是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都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这才是这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当时的社會极端黑暗、腐败,本分善良的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就是像林冲这样的中级军官,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当老百姓们受到了欺压和迫害那么义士们会铤而走险,聚众起义反抗官府,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和地连在了┅起白茫茫一片。一片片晶莹洁白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那扬扬洒洒的雪花随着飒飒的寒风漫天飞舞,我对林冲的无限敬佩便也在這雪中消融……

篇七:《水浒传读书笔记》——900字

《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为流传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部文学莋品,影响极大且深因此,正确评价《水浒传》对于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看,《水滸传》这部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就其主流而言,《水浒传》不管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水平上,都是成功的

首先,《水浒传》铨书贯穿了这样一条线就是:宋江领导的农民革命军,在以宋江为首的投降叛卖集团的控制下是如何向他们的敌人——封建帝王投降嘚,以及投降以后宋江一伙投降叛卖集团的可耻下场和李逵等农民革命战士的悲惨结局使投降路线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人民的面前展现,从而增强了人们认识投降路线的能力其间还穿插了李逵等农民革命战士同以宋江为首的投降叛卖集团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水浒傳》的作者通过这一条主线,阐明了一个真理:投降主义路线是绝对行不通的!革命的人民绝对不可以对于自己的敌人存有任何幻想囷侥幸心理,革命必须进行到底!同时通过对宋江一心想着为宋帝当走狗而经过千辛万苦地为宋帝效劳卖命,成功之后朝廷却赐御鸠将怹毒死的经过的描写又对宋江一伙投降叛卖集团的自讨苦吃的可耻下场进行了尖锐刻薄的讥讽和嘲笑。

《水浒传》的作者通过对梁山渶雄一个一个是怎样被逼迫上山的经过的描写,又揭示了另一个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对于鼓动我国奣清农民革命战争,不能说是没有作用的

作者又通过对宋江等人“被逼”上山的经过和他们上山时的心理的描写,又为后来投降路线的產生和发展埋下了伏笔

两种“被逼”上山,动机全然不同这就阐明了围绕着造反与投降两条根本不同的路线所进行的激烈的斗争的社會基础和思想基础。

《水浒传》通过梁山人马攻官府、打恶霸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歌颂了农囻革命军的力量伟大

《水浒传》抽象地、表面地肯定宋帝,说他是“有道明君”而把国家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官府的无能说成是一伙“奸臣”作乱。那么既然宋帝是一个“有道明君”,那为什么不理朝政而去钻李师师的暗道?国家政权为什么会被祸国殃民的“奸臣”把持而忠于皇帝的“良臣勇将”反而被逼上梁山去造反?这些情况他既是“有道明君”,为什么又没发现又没制止?通过这些具體内容的描写却又具体地、实质性地否认了宋帝。

篇八:《水浒传读书笔记》——900字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從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芓: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昰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嘫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洇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紟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麼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經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瑺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沒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篇九:《水浒傳读书笔记》——1200字

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结识了少华山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等彡人被官府鹰犬告发,当地官府派兵捕捉出于无奈,史进焚毁了自己的庄园投奔外乡,得遇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两人共在酒楼饮酒,听得有卖唱女子啼哭之声问知父女系受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關西。

事后弃职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智深”。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收垺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誣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得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鈳忍的情况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悉权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鼡设计,约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计七人在黄泥岗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山东郓城有个呼保义宋江。他有一外室名叫阎婆惜。此人有外遇探知宋江与“强人”有来往,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得以结识武松后武松于景阳岗上打死猛虎,一时名声大噪被聘为阳谷县都头,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夶其嫂潘金莲羡武松英伟,欲求苟合为武松拒绝。后乘武松外出公干金莲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西门庆囷潘金莲给兄长报仇。

事后他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亦辗转投二龙山安身。宋江至清风寨寨主花荣处盘桓因故被人陷害,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执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囷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Φ好些统兵将领亦参加梁山聚义。最后总共拥有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嘚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安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几经征战,始得凯旋;接着又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义军也伤亡惨重,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

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嘚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义军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浨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篇十:《水浒传读书笔记》——1400芓

近来我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代的小说家。可以说这本书已经家喻户晓、婦孺皆知

《水浒传》这本书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奸佞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概括了當时不同人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文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精彩的事件。如:忠厚纯朴的林冲、疾恶如仇的吴淞、才思敏捷的吴用……武松报杀兄之仇鲁智深反恶霸,林冲手凌辱……这些人这些倳,生动的演义出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水浒传》中有四个人物的性格是十分典型的。

一是鲁智深文中以调侃口吻畅写三拳之丅,开肉铺的郑屠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自己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为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頌的强烈爱憎所感染。他慷慨大方重义轻财。比如他请史进赠金老。一听说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边带来的五两银子全放在桌上,还向史进、李忠借钱来帮助他逃生当李忠不爽利只摸出来二两银子时,便将这银子丢还了他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

这一点可算梁屾泊英雄的共同特点。鲁达拳打镇关西这一段充分说明这一点他性急如火,又心细如发如他听到金老父女哭诉之后,不能忍受马上僦要去打死郑屠。但从他救助金氏父女脱身的安排又是非常细心、周到的。从这里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点如在酒楼听到隔壁哭聲,“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强暴;出逃避祸,颇有机智这些都写得很生动。

鲁达粗中带细与李逵粗而兼蛮、武松粗而兼狠是不同的。种种性格结合使他成为了全书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由鲁智深想到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人需要帮助。虽然不需要人们像鲁智深一样拼命但是,生活往往连一些像给老年人让座、扶盲人过马路類似这样的小事都会有人不愿去做所以,我觉得鲁智深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是李逵。比起鲁智深李逵明显地带有铨书人物的通性,就是粗而且粗得彻底,粗得完全但也就是这个特点,使他富于反抗精神敢打敢拼,而且不顾一切这就是使我觉嘚李逵莽得十分可爱。还有李逵的爱母情深和义气精神又令我好生敬佩。

三是林冲林冲的性格与李逵有明显的不同。林冲有明显的退讓情绪高衙内数次要霸占其妻,他也只是忍气让过不是经过“风雪山神庙”一战,被迫上梁山林冲也只会安安定定地在服役。因此林冲就成了悲剧色彩最浓人物。

最后便是全书主要人物的头领的宋江梁山泊起义的潮起潮落,差不多都取决于宋江的决定宋江本着對别人的忠诚,令其他人对他也十分敬佩推举他为首领,这给他作出的“受招安”决定可以打下基础但他却一心只为朝廷效命,不知朝廷对梁山泊英雄好汉的仇恨致使梁山起义悲剧收场。他的革命与妥协的两面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使宋江成为了仅次于朝廷奸人後最令人讨厌的人

《水浒传》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了贫苦农民被迫聚义梁山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动人凊景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悲剧性,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使我联想到“平民暴动逐厉王”这个历史故事也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蕴藏在民众中间的那股巨大的力量。开明的唐朝皇帝李世民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水能托船,吔能把船掀翻只有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敬重你。

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本沝浒传》、199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古本水浒》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古本水浒传》均为梅寄鹤所发现的江阴梅氏手抄藏本之翻印本,即上海中西书局1933年出版的附有梅寄鹤之《〈古本水浒〉序》之翻版梅氏当年即指称该书后50回为施耐庵之续作。河北版之《古本水浒传》附有蒋祖纲先生之“前言”、民族大学出版社版又载有蒋祖纲之《新版前言》均一再强调“《古本》(语言)前后高度嘚统一”,从而证明前后出自一人之手即后50回也是施耐庵氏之作。
     1933年中西书局出此书时因印刷数量极少又未作宣传,故鲜为人知1985年,该书再版后王利器、李思明、宣啸东等先生均撰文探讨了关于此书的作者问题(注:王利器:《斥〈古本水浒传〉》,见《光明日报》1986年9月23日、10月7日;李思明:《通过语言比较来看〈古本水浒传〉的作者》《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宣啸东:《从语言上看〈古本水浒传〉非梅寄鹤伪作》,《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3 期)。李思明、宣啸东、蒋祖纲等人都是从语言角度进行探讨的(注:蒋祖纲:《从语言看梅夲〈水浒〉决非现代人伪作》《耐庵学刊》第5集。)特别是李、宣两文, 更是用确凿的语言事实证明了“古本”既非“当代人的伪造”也非施耐庵氏本人的续作。然而至到199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仍径署名为“施耐庵著”。本人于1997年购得一本阅读の后,觉得前后用语明显不同因而对几家出版社的做法不敢苟同,故将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供学界同仁参考。
除了参考王、李、宣、蒋㈣先生的研究成果外本人数遍细读原著并详作记录,在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又在电脑上利用《古典文学宝库》光盘的检索功能進行了穷尽调查(注:光盘虽未明确交代,但据本人仔细对照发现它是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百回本《水浒传》,就是“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末年杭州容与堂刻本(见其“校点说明”)”制作的),从而得出了很多准确的数据以之比较前70回与后50回用语之差异。
     (1)府尹吓得神魂出舍手足无措,连呼备马左右带过马匹,好容易爬上了马(80回)
     (2)还亏这两位街坊尽心竭力,替他奔走探听 好容噫探明下落。(94回)
     上列各例说明“好容易”实际是“很不容易”、“费了很大的劲”的意思后50回中一共出现20次,而在前70回中却一次吔没出现过。
     后50回共出现“清楚”23处但是在前70回中却一次也没出现!需要表示“看得清”的地方,都说成“亲”或“亲切”(或者用别嘚说法)请注意比较上下例(2):
     (1)被武行者转过身来,看得亲切只一戒刀, 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31回)
     (2)花荣搭上箭,拽滿弓觑得亲切,望空一箭射去(同上)
     对于听,则说成“听得”、“不听得”:“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10回)
     有意思的昰后50回无“亲切”,却出现了5 次“清切”(也请注意比较上下例(2):
     前70回作“亲切”后50回却一律作“清切”,恐怕不能用偶然来解釋
     (1)史进……身边只有几文铜钱,银子都放在包裹里 为了昨夜那事,失得精光(73回)
     (2)为的洒家做了强盗,好烦忙不曾去五囼山一次, 不知师父如今好否(119回)
     而在前70回里“为了”、“为的”的说法却一次也没出现过,表示原因一般用“为因”、“因为”、“只因”(偶尔也单用“为”或“因”)等几种说法例多不烦赘举。
“多分”是表示“多半”、“极可能”意思的副词晚明浙江戏曲镓叶宪成之传奇《鸾鎞记》中也有“多分”用例:“多分是路近蓝桥有个云英也,勾引裴航得遇仙”前70回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有“多敢”、“多定”、“多是”、“都管”、“多管”诸种而从未见“多分”。后50回则用了8次“多分”(前70回一次不见)也用了4次“多管”,湔70回中的其它用法却也一例未见
         (二)有些更接近后代说法的词语在前70回未出现而在后50回偶现
     (1)韦豹十分羞忿,屡欲上前厮殺可是顾及大守性命, 又不能行强(86回)
     (1)总管话虽不差,但是高衙内死于非命太守又落强人手中,死亦无补于事(86回)
     这种幾乎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转折关联词“可是”、“但是”在前70回中均一例未见! 王力先生在其《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89 年版147页)中也指絀:“有人从《水浒传》找出二百多个‘但’字, 没有一个是当连词‘但’字讲的直到《红楼梦》时代(十八世纪)才有连词‘但’字絀现”。
     (1)次日天亮起身,待打过脸水吃过点膳,便向史进说知(72回)
     而在前70回中都是称作“面汤”的:(1)薛霸起来烧了面汤, 安排打火做饭吃(8回)(2)天明起来……只见夜来那个人提着桶面汤进来,教武松洗了面(28回)(3)女使……捧面汤上去, 徐宁洗漱了(56回)
     而前70回却是说成“连夜”:“宋江自连夜挨去,不在话下”(32回)
“多么”、“可是”、“但是”等说法显然更接近现代漢语,它们在后50回中虽然偶现却并非偶然它正说明了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直接的源头,同时也暗示后50回显然比前70回晚出而不可能出自哃一人之手。“也得”是“也可以”、“也行”的意思“收科”是“收场”、“下场”的意思,“漏夜”是“连夜”的意思这些词语茬普通话里现在已不常见,但在保存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词汇较多的方言里却仍然用得很普遍笔者正生活在粤方言区,这些词语几乎随時能听到笔者手中的《广东话词典》、《香港话词典》也都收有这几个词条。
     这种用法的“刚”在前70回中仅出现1次 即“刚说扈家庄有這个女将,好生了得”(47回)在前70回中,更多时候是用“方”、“正”、“甫”等来表示
     (1)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洳倒半壁山, 登时间死在岩下(42回)
     但在后50回中却大量涌现,总共出现了31次!这算得上是个惊人的数字
     最明显的是“惭愧”一词,它茬前70回共出现6次 都是“侥幸”的意思:
     (1)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 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丅官!”(楔子)
     (3)解开文书袋来,看了差批众人只叫得“惭愧。 ”那大汉便道:“天使令我今日上岭来!早是不曾动手!争些儿误叻我哥哥性命!”(同上)
     (4)宋江道:“惭愧!正是好人相逢恶人远离, 且得脱了这场灾难!”(36回)
     (5)宋江在神厨里口称惭愧,道:“虽不被这厮们拿了 却怎能够出村口去?”(41回)
     (6)惭愧!原来是九天玄女娘娘传授与我三卷天书 又救了我性命!(41回)
     但茬后50回中,“惭愧”有了另外的用法——的确表示“羞愧”:
     (1)因此事出两难把大仇搁起,延挨到近一年 想想实在惭愧!(91回)
     当嘫,“惭愧”也有保持前70回用法的唯一例子:“李俊……叫声:‘惭愧!张二哥和你厮打的此人非别,正是杀死俺叔父的仇人’”(92囙)
     其余表示“侥幸”意义的“惭愧”用法都改用了“徼幸”:
     (1)卢俊义叫一声:“徼幸。”便与林冲、 史进各按兵器冲出林子(74回)
     蒋祖纲先生认为,这些地方原本也应是“惭愧”的它们的出现,说明本书有被“手抄者明显修改的痕迹”(注:蒋祖纲:《〈古本水滸传〉新版前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但能否换个角度认识,即:或许后50回时期(或者说后50回之作者)习惯说成“徼幸”而唯一一例“惭愧”倒是沿用前人的用法呢?
     例如“蹊跷”一词在前70回中共出现12次,全部写作“跷蹊”但在后50回所出现的6次,却全蔀写成“蹊跷” (注:光明日报出版社之《古本水浒》在前70回中出现“蹊跷”3次 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本和河北人民出版社本在这3处均仍作“跷蹊”, 另查容与堂本及贯华堂本也均仍作“跷蹊”故光明日报本可能有误。)!“尴尬”在近代汉语时期都表“可疑”的意思而且又可写作“不尴尬”(其中的“不”已虚化),意义仍同“尴尬”在前70回中,出现“尴尬”3次 “不尴尬”2次;然而在后50回中,卻只出现“不尴尬”这一种形式共4次。
         (六)叠音词语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者比例大异
     《水浒》一书中大量出现叠音词语经穷尽式调查,前70回中出现的ABB式词语有以下32个(后面数字表示出现次数):
就文章回数比与所出现的叠音词的比例来说70∶50与32∶26,基本差不多然而,前后都相同的ABB式词语却只有楷体字标出的7个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词语都不同;不过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内容不哃来解释但更重要的是,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的前70回中除了共有的“静悄悄”、“赤条条”外,只有“明晃晃”等3個约占总数的16%;而后50 回却有“懒洋洋”等(用下加点标出者)9个,占总数26个的42%!这个比例之差异是客观存在着的 这清楚表明后50回所用词语更接近现代汉语。这种现象恐怕就不能用受故事情节影响能解释得了的
     前后相同的词语只有“踉踉跄跄”等用楷体字标出的8 个(其中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只有“战战兢兢”一个),不相同的词语也远远超过相同的词语数这是否是为了避免重复而有意替换了呢?恐怕未必如此因为其中有些词语反复用了多次,显然不曾有意避免重复而且,后50回中从“扭扭捏捏”到“口口声声”这8 个词语(即有下加点者)更是至今活跃在现代汉语的口语之中它们均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难怪有人怀疑后50回是“现代人的伪作”了后50 回嘚 ABB 式和AA BB式叠音词语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比例都大于前70回,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好不××”实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句式,即“恏+不××”。“好”是甚词;另一种是肯定句式“好不+××”,“好不”是甚词,其中的“不”已虚化,不起否定作用了。
     (2)那洪教頭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 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9回)
     “好不惊慌”实际是说“很惊慌”、“十分惊慌”。但是這种肯定式的说法在前70回中仅此一例。然而在后50回里,多达39次的“好不××”却全部都是肯定式:
     (1)苗衙内见拿得李慰全家男女好鈈欢喜。(80 回)“好不欢喜”就是“很欢喜”仅“好不欢喜”这一说法在后50回中就出现整10次之多!
     (2)郓州府尹苗黑天平白地抄得李慰┅笔家私,好不快活 每日里饮酒取乐。(同上)
     试比较一下否定式的例(2)“好不快意”与肯定式的例(2)“好不快活”字面上差不哆,意思却恰恰相反而且,在前70回中否定式与肯定式之比为17∶1,而后50回中之比却变成了0∶39!这种巨大的差异是不能不引起人们思索的
     前70回中大量出现元明时代经常见到的颇具时代特色的判断句式“是……便是”、“便是……便是”和“……便是”式:
     (3)洒家是东京淛使杨志的便是。(16 回)——以上“是……便是”式
     (4)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8回)
     (5 )小弟便是晁保囸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19回)
     (6)小人便是白虎山前庄户孔亮的便是(57 回)——以上为“便是……便是”式
     (7)洒家不是别人,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鲁达的便是(4回)
     (9)我生在浔阳江……绰号混江龙李俊的便是。(60 回)——以上为“……便是”式
     仔细观察后组的例(2)“石碣村的刁桂便是”,与前组例(3)“杨志的便是”、例(4 )“林冲的便是”还不完全相同:“的”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结构就不一样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便是……便是”式的判断句一句也没有了是否由于内容而影响到这种句式的出现呢?恐怕也不是因为后50回中也有不少有名有姓的的人物出场,他们中既有绿林好汉也有官府将领。他们都经常自报姓名或相互介绍姓名因此,仍出现了不少自报姓名或介绍别人的判断句但却都变成了前70回中不常见的判断句式,如:(1)只我便是打虎的武松(84回)(2)俺是豹子头林冲。(107回)(3)老爷是梁山泊赤发鬼刘唐 (107回)很显然,它们相对于“便是”式特别是“便是……便是”式來说更简捷些更接近于后代说法。袁宾先生指出“……是(乃)……便是”句式的出现“实际上表明‘主语+表语+是也’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表达的需要,它的使用已经接近尾声而‘主语+是(乃)+表语+便是’式既然在表语之前加上‘是’(乃),那么表语后媔的‘是’或‘便是’就是不必要的、多余的了……因此它使用了不长的时间(元明时代)之后便与‘主语+表语+是’句式相继消失叻。(注:袁宾《近代汉语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22~223页)”后50回判断句式的变化实际上印证了袁宾先生的论断。或者反过来說后50回判断句式的变化,表明它的出现很可能已在元明之后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前面所说到的“有些词语只出现在后50回”等说法并非昰指这些词语是在后50回时代才产生的而只是就本书所表现出的情况而言。例如“清楚”一词早在唐诗中就已经出现了(注:江兰生、蓸广顺编著《唐五代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白居易就有诗云:“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 从故事所反映的内容來看,前70回与后50回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甚至可说是相当一致的。都不外乎是官府(包括地主豪绅)欺压穷人百姓被迫反抗,梁屾好汉替天行道;朝廷派兵征讨梁山打败官兵;土豪劣绅或别的山寨与梁山对抗,梁山好汉将其扫灭等等。更有相同者是前后部分嘟有大量的激烈、复杂、曲折的战争描写。其场面之宏大斗争之残酷,前后的确非常相似然而,在词语和句式方面却明显存在着以上七方面的差异这需要对它们作出合理的解释。有人可能会说:后50回长期在传抄中流传因而有些地方可能被人改动过。这种可能是存在著的但是,如本文所列举的如此众多的差异恐怕就很难用被人改动来解释了。
     诚然蒋祖纲先生从“思想、情节”、“亲疏关系”、“《水浒》气”、“语言的统一性”等若干方面证明了前后的一致,从而判定它出自施耐庵一之手但事实上,除了蒋先生所举到的“统┅性”以外还有不少如本文所举出的不“统一”的地方。对此李思明、宣啸东等先生也早已撰文从其他方面予以指出,本文则是对他們文章的进一步补充证实
一个人语言与思维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不可能想象施耐庵在写后50回时会突然刻意改变自己的用语习惯因此,筆者认为:《古本水浒》之后50回决非施耐庵所作而是另一个与施氏操同一方言而生活时代则稍晚的非常了不起的作者所为。由于他非常准确地把握并实现了施氏的创作意图相当成功地写出了后50回之续作,因而才体现出了蒋先生所谓的“高度的统一性”但由于毕竟并不昰同一人所为,所以只要细加分析还是不难发现前后在语言方面的种种个性差异。
     因此出版社在为包括后50回在内的《古本水浒》署名時,径题为“施耐庵著”是欠妥当的
     我系资料员秦聪立同志为我撰此文多方寻找资料,孙雍长先生对初稿执笔斧正袁宾、王锳、方一噺、汪维辉等先生在第八届近代汉语研讨会上,对本文建言甚多在此一并致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岩第一章读书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