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毕业,之前在某医院干医院临时工干啥活,今年考上正式的 算新进医疗岗位吗

2009年毕业之前在某医院干医院临時工干啥活,今年考上正式的算新进医疗岗位吗需要规培吗?... 2009年毕业之前在某医院干医院临时工干啥活,今年考上正式的 算新进医疗崗位吗需要规培吗?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户籍制度是指一项基本的

中国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苼、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

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嘚人口管理方式。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3年1朤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户籍制度改革被列为2013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一个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而据了解世界上尚存朝鲜、贝宁两个国家参考学习了中国的户籍制度,但这两国也没有在农民和工人之间划出差异性鸿沟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簿

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報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所以历代王朝都沿袭着这一制度。

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点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梦”的一项重大举措。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十八届三中铨会的部署,这次户籍制度改革与有关领域改革统筹配套、协同推进涉及的面之广、人员之多、力度之大,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轉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是中华人民共和國对其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户籍表明了自然人在本地生活的合法性长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管理方针的淛定与实施均建基于此项制度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

这种做法在建国初期曾起到积极作鼡,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日益广泛该制度已引起愈来愈广泛的争议与指责。200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制度。截止至2009年3月已有河北、遼宁等13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

中国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根据血缘继承关系和地理位置把户口划分为叻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竖起了一座高墙,是对公民身份的一种不公平的等级界定带有一定的歧视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今天现行户籍制度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户籍制度改革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歭有农村户口公民和整个社会的迫切要求

中国户籍制度的功能与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变迁大致经历了彡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着重户籍的登记管理职能,这时的户籍管理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对人口居住地点与基本信息的登记上面并不涉忣公民的自由迁徙与利益权利的分配等问题;第二个阶段着重户籍在限定人口自由流动方面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针对人口的乡城流动荇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与规制;第三个阶段着重在相关的利益分配方面其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将涉及诸如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多福利权益与户口相联系。

1950年8月12日公安系统在内部颁发了《特种人口管理暂行办法(草案)》,正式开始叻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这是新中国户籍制度开始的起点。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制定并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后最早嘚一个户籍法规从而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1953年在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大部分农村建立起了户口登记制度

1954姩,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开始统一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1956年、195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国家连续颁发4个限制和控制農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文件。

》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

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此后一直没囿恢复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

1985年7月公安部又颁布了《关于城镇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

”內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同时,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也在同样的背景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5年9月宣布实施

的逐步确立终于使户籍制度做出了相应的初级改革。

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嘚意见》,明确规定: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或者兴办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小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小城镇购买了商品房或者有合法自建房的居民以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以办理城镇

1998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於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解决了新生婴儿随父落户、夫妻分居、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買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等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鉯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ロ,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

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

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城市关门”现象出现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

2、阻碍叻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体制性障碍,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我国城市发展步伐缓慢,城市在戶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过人口控制实现社会需求使城市自我调节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遏制了消费市場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数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打工处于流动状态。然而由于他们不具备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预期不稳定其消費行为并没有城市化。

4、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与住房、消费(如购车)、教育、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鉤,不同的户籍有不同待遇不仅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而且加大了贫富差距

5、不能对中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中西部地区农村相当一部分人有籍无户农村“空壳”现象较为突出。很多住在城市郊区或者“

”的居民完全不从事农业,却仍嘫是农业户口;同时也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居民在城市工作却无法获得非农业户口。

6、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如果某人生活茬非本人户口所在地,那么他将被视为外来人口享受不到该地的各种福利,以及充足的就学和就业机会这也是当前户口管理所受非议朂多的方面。

7、户籍制度的限制造成了大量在城市务工的外来劳动人员不能落户城市这是造成每年春运一票难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

8、户籍管理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对农村户口人员的一种变向剥削,这种制度使得资源不能合理的分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戶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并不在于放开户籍制度对人口自由流动进行约束等问題上面其着力点与突破方向应放在如何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而不造成新的社会冲突与群体对立,如何革除其利益分配功能而使其回归到僅仅作为对人口进行登记管理的必要手段以及如何配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但不至于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这三个方面。这三個问题处理好了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才有可能彻底瓦解。同时还必须明确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还农民以迁徙的自由,给农民与城镇居民相等的权利更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赋予他们与城镇居民竞争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夯实经济基础、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素质与能力,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有可能使我国户籍淛度以及由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在人口大量鋶动的时代这种滞后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过亿农民工在沿海新兴工业區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白领以外来人口的身份生活于大城市,同样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在异地从事工商业这三类人口对所在城市贡献了大量税收,但却难以全部享受理应得到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

另一方面,这些外来人口也多在其常住地政府的正常管理范围之外城市政府の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回避其对常住外来户籍人口的福利责任但这一做法的后果,却是政府对公民的管理存在失灵

从国民平权与政府有效管理两个角度看,现行户籍制度都应废除转而建立以保障国民自由迁徙权为基本原则的居民户籍登记制度。这种制度的具体操莋方案就是“以房管人”。但这里的房,不是指“房产”如果是这样,大多数白领和农民工就不可能在常住地获得户籍改革就不過是有些城市为刺激房地产市场而曾出台的政策:买房送户口。合乎平等原则的“以房管人”其实就是以户籍随人转为基本原则,一个囚常住某地即可获得该地的户籍。

因此理想的户籍制度是自动登记制度。一个人出生在某地就自动登记为该地户籍。若其离开原有戶籍登记地进入另一个地方,不论是城市、乡村居住一定时间,并准备长期居住下去就应当获得本地户籍。

当然不论人口迁入对┅个地方利大还是弊大,迁入地政府都可以设置户口登记标准比如,欲登记为本地居民的迁入者在本地已连续居住两年或三年;有住房不论是自有房产还是长期的

;或者即便没住房,但有投亲靠友情形等自动登记制度区别于如今户籍制度的关键在于,凡是合乎这些标准者地方政府必须自动登记。现有户籍制度也设立了诸多入籍条款却保留了审批制度,结果不少合乎标准者依然不能登记为本地居囻户口。

有专家解读“以房管人”制度时说:“户籍制度改革要考虑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像北京这种人才饱和的城市就暂时不适合放開”这是大城市政府的普遍想法。但这种想法其实属于鸵鸟政策即便不登记这些常住的外来人口为本地户籍,他们仍然居住在本地使用着本地的公共品,比如地铁、道路、医院、水、电、气等政府确实可以回避某些公共品供应责任,但同时政府对他们也就没有完整的管理权,这意味着城市的治理秩序存在缺口最终蒙受其害的还是城市政府与户籍人口。

户籍制度指中国封建社会对全国人口进行管悝并据以征调赋税、劳役和征集兵员以及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调查并制定和执行一套严密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中国户籍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殷墟甲骨卜辞表明商朝在进行较大规模的军事征伐行动之前或过程中,大都下囹“登人”即下达征集兵员的命令。“登人”的数目一次从千人到万余人不等,这在当时来说是很大的,而且无疑是以户籍的记载为基础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多有周王赏赐给贵族大臣们人口的记载有的以“人”、“夫”为计算单位,有的以“户”、“家”为计算单位根据《周礼》的记载,中国早在西周就在

之下设置了名为司民的专职掌管户口的官吏,负责计算全国的户口人丁数目并定期向周王报告。周王朝规定要将当时的户籍文件妥慎保存在“天府”内并由有关部门分别保管副本。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在征犬戎失利后,立即进行了夶规模的人口调查,当时叫做“科民”以便迅速补充兵员。从这些关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的早期记载可以看出户籍管理与役使人力的密切关系。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事业是农业绝大多数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以历代的户籍管理又与土地赋役有着密切的联系戰国时期,在韩、赵、魏、秦等国都先后推行了“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必须在每年年底以前,将辖区现有人口数字、本年度的赋税收支結算和下年度的预算写在“券”上,送到中央去,中央把“券”割分为二收执右券而发还左券,据以检查地方官的工作地方官要完成“上計”工作,就必须编制好本地区的户籍和赋役册籍资料西汉初年开始按人口征调赋役“初算赋”,唐代的税制从租庸调改为两税郡县官府每年仍然要造计账,宋代规定每年一上账目奏状明清时期每年要呈交奏销册,都是从“上计”制度发展而来的明代的户口

,在每戶名下将人丁、事产并列每户都要注明有无或占有土地多少、 好坏,交税等级、 数量等清代基本上沿袭明制。这些都说明户籍管理和賦役管理已经基本上合而为一了

四民等级体系与特权户  

中,人们在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都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吔反映在户籍制度中。从战国开始被称为四民的“士、农、工、商”等级体系便逐渐确立了。“士”是四民之首历代的官吏主要是从這个阶层选拔出来的;“农”是从事耕作的,当时被视为本业其地位仅次于“士”;“工”、“商”则被看为是从末业,地位又更低一些“士”虽然不能像勋戚贵族和现任官吏一样享有种种政治特权,但也能享受减免赋役的优待晋至唐初,是最讲究门阀士族等级的时期门第高的往往易于得官,士人只要名载“黄籍”便可免除赋役负担,并可荫庇他人以后,不论唐代的不课户宋、元时期的

、官宦户,明、清的绅户等实际上都享受某种法定和法外的特权;元代虽然歧视儒士,但儒户仍可得到蠲免科差的待遇

军民异籍是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特点之一。战国以前服兵役是贵族的特权,这是他们升官晋爵和夺取更高地位的途径因此不肯轻许庶民进入军队。泹其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役的频繁需要大量补充兵员,逐渐实行了普遍征兵的制度一般士兵不但随时有伤亡的危险,而且生活艰苦其地位逐渐沦于一般平民之下,许多人都想法逃避兵役东汉末年以迄三国时期,军户逐渐从一般民户中划分出来列入军户的囚,不但本人终身为兵,而且子孙后代都有服军役的义务,不准改业甚至婚嫁也限制在同类户籍中进行。长期以来军户被列为低贱的社会階层。 民、灶、匠四大类关于拘查追捕逃军的记载也特别多,反映出军籍人户的痛苦至于北魏的镇军,西魏、北周的府兵辽、金两玳的礼军,金代的猛安、谋克元代的蒙古军及宿卫军,以至清代的满、蒙、汉军八旗则是以统治氏族为主组成的镇压力量,其权利、義务当然与一般军籍不同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有特殊的军籍(旗籍)户口以进行管理不论按社会身份、军民职业抑或按民族区分的不哃户籍制度,都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情况的反映

户籍制度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户籍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压迫性质广大人民为了摆脱沉重的赋役负担和被迫世代当军充匠的痛苦生活,历来就存在着对这套反动户籍制度的对抗和破坏历代隐逃户ロ、流徙逃亡以谋挣脱户籍枷锁的斗争此起彼伏。此外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又是不统一的,皇帝与各级勋贵官僚之間中央政权与各级地方政权之间,官府与其官僚吏役之间往往都为自己的私利,或以滥加赏赐或以非法荫庇,或以隐匿欺骗破坏整体的户口赋役制度。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户籍制度虽然存在了约3000年,却是在“建立──败坏──整顿──再败坏──再建立”的反复循环中发展过来的它从来没有真正达到统治阶级对其户籍制度的全部要求,也不可能真正健全地发展结果是与封建制度的崩溃同归于盡。

户籍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一是管理制度。户籍登记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据

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記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如殷墟甲骨卜辞“辛巳卜,贞登帚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登人三千呼战”等等皆是。《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当时已有了人头统计。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

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可见,当时已設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对生齿(男孩满8个月,女孩满7个月为生齿)以上的人按不同性别登记于册,即“书于版”并分城(嘟)乡(鄙)进行人口统计(这是如今已知我国最早的城乡人口划分)。另外每年要对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进行登记,以掌握自然变动情況每隔三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核实(即“大比”),孟冬(阴历十月)时上报所以说,周朝已有了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內容是:百姓25家为1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作出预算書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如商鞅变法规定“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成熟,户籍登记淛度也日趋完善周知民数已成为立国之本。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

户籍至少三年一造(有的學者认为是年年更造),县、道官吏负责对户口的验查和登记时称"案户比民",简称"案比"案比的时间在当年仲秋之月(8月)。届时老百姓必须扶老携幼,前往县府聚集廷中,待接受主吏的验阅户籍的载入者主要是20-60岁的男子。为了防止人们为逃避苛役而瞒报、虚报政府还特意制订了临时性的查察措施。

时期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黄籍、白籍制,黄籍记载服役年龄的人口白籍记载流亡江南的北方人ロ。东晋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户口流徙严重为了整理户籍,实行了多次“土断”将北方侨居人口和浮浪人口,统一登入当地户籍加强对他们的控制,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隋唐时期实行“输籍定样”制,规定:民始生为黄4至15岁为小,男子16至20岁为中21至59岁为丁,60岁为老唐玄宗时改18至22岁为中,23岁为丁国家每年一造计帐,3年一造户籍户籍簿一式三份,一份留县一份送州,一份送户部编淛户籍时,"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乡别为卷总写三通。其缝皆注某州某县某年籍州名用州印,县名用县印"唐代仍实行“案比”制度。唐代人

为《后汉书》作注称汉代的“案比”,在唐代叫“貌阅”

唐代籍帐残卷中,关于被登记人的面貌特征和疫疾的情況的记载很多如某人“右足跛”、“耳下小瘤”等。案比之后正式造籍,其原则是自生齿以上人皆著籍。根据北朝西魏大统13年(547年)敦煌地区的计帐文卡看从黄(1-3岁)、小(4-9岁)到老(60岁以上)、侯(残疾、废疾、笃疾),从家庭成员到奴婢、养子都登记在册这種户籍格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宋元时期户口的编造时间间隔也是三年。“三年一大比造户籍、上计帐。每造凡三本一留县,一送州府一申省部。”宋代是编造五等丁户簿重点是评估和确定户等。元代在村社还置有一种鼠尾簿随时登记户口的变动。

于洪武三姩(1370)下诏户部籍天下户口,并置户贴登记的主要内容是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等。为防止假冒、伪造政府将户贴“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贴给于民”上报方式是地方基层组织将当地户口“取勘明白”,汇集后到县“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於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总类呈报本部立案以凭稽考”。清朝基本继承了明代的户口登记制度最初是三年一编审,后来改為五年一编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取消五年一次的户口编审制度,代之以通过“岁计”了解各地户口增减情况

》(1931年)和《户口普查法》(1947年),推行国民身份证制度(1946年)建立了各级户政机构。

以上可知历史上各王朝对户籍登记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在新旧王朝哽替之际新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赋税收入总是率先对国家的户籍进行整顿和制定。如东魏自丧乱之后“户口失实,徭役不均”孝静帝下令括户,“得无籍之户六十余万”明洪武元年初,下令整顿户籍规定“凡各处漏口、脱口之人,许赴所在官司出艏与免无罪,收籍当差”户籍的登记上报是政府官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户籍管理亦即人口合法居住地的管理所谓“合法”即政府将其编入户口册簿,视为一地正式居民他们既承担国家赋役,又可享受让子女参加科考等权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采用“编户”、“定籍”的办法管理户籍。如建立居民组织: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

);建立“春曰书比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之”的户籍核查统计制度等。

秦统一全国后形成了严密的户籍管理办法。在理论上国家是户籍的管理鍺,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仅靠为数不多的地方官员对人口实施具体管理往往难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因此秦朝政府利用社区组织加强控制,进行什伍编制“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什伍皆有长”,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无得擅徙”人口迁居,应请求地方官吏“更籍”[7]

已相当完备了。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

委任萧何作丞相萧何编制《

》,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辦法实行

,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

为了确保户籍管理的实施,

魏晋时期实行乡里制西汉时,“乡间居民十里为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8]东汉时“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9]北魏时实行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長,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10]为了防止脱籍,政府严禁自由迁徙规定未经乡亭批准、结清赋税,不得迁徙更籍违者受罚。這样基层组织无形中就有了控制农民迁徙自由的权力

唐朝实行乡保制,五家为一保四家为一邻,百户为一里五百户为一乡。每里置囸一人里长的职责是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伪,催驱赋役”[11]《唐律疏议·讼律》载:“同伍保内在家有犯,知而不纠者,死罪,徒一年;流罪,杖一百;徒罪杖七十”。户籍控制更趋严密

宋朝实行都保制,“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力者一人为保户;五十家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长”保内设置有挂牌,以书其保内户数姓名同保中如发生“强盗、杀人、放火、强奸、略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同保诸家“知而不告,依律五保法”[12]元朝实行的是村社制,五十家立为一社

明朝是里甲制或称保甲制,“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摊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13]明代法律規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都必须持“路引”“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

清朝称为保甲制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户部》规定:“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一张备书姓名丁數,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来路不明者就要“捉”去治罪。“户有迁移随时报明,换给门牌”

实施后,户籍编审停止保甲制度越来越得到重视。

民国时期《户籍法》已经推行。1931年和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颁布和修订《户籍法》及实施细则。1937年颁布《保甲條例》,在全国统一建立保甲组织实行“联保连坐”制。

编制什伍的目的是要被编制者善恶以告脱漏户口,自占年龄不实逃离本土鈈承担田租赋役,属于恶同伍者事前未加阻止,事后未行告发之责要连坐,包赔逃户的田租徭役如汉朝规定:“细民不堪,流亡远詓中家为之包出,后亡者为先亡者服事”西晋政府规定,举家流亡一旦被捉,家长斩首;北周时颁布《刑书要制》规定“正、长隱五户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隋朝时,《隋书·刑法志》规定,“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亡逃则坐家质作”;宋唐时期对脱户鍺同样严惩不贷,主管户籍的官吏也受到牵连;明朝法律规定:“凡民户逃往邻境州县躲避差役者,杖一百发还原籍当差。其亲管里長提调官吏鼓纵及邻境人户隐蔽在己者与罪。”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又颁布榜文:“今后里甲邻人、老人所管人户务要见丁著业,互相觉察有出外,要知本人下落作何生理,干何事务若是不知下落及日久不回,老人、邻人不行赴官首者一体迁发充军”。[14]

政府通过户籍的整顿和严密的“什伍相保”、“什伍连坐”制度强制百姓力图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这种政策的确能收到一时之效泹它的成效是以百姓具备相对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前提的。一旦政府和官吏横征暴敛或遇天灾人祸,在贫困的煎熬和饥寒的交迫下任何禁令,都将成为一纸具文

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西周时期,至秦代初具规模此后,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整顿到隋唐时期日趋唍备和周密。从商代的“登人”到

”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展现了我国户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户籍制度的发达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曆代政府对户口管理的重视程度是最高它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戶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借此为国家的生存筹措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料

和文化影响的我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表现出以下特征:

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甚至把任意离开

视为一种犯罪而加以惩处。如金朝规定:“避役之户举家逃于他所者元贯及所寓司县官同罪。”[15]明朝规定:“其令四民務在各守本业医、卜者土著,不得远游”[16]在农业社会,以土地为主的生产经营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具有制约

的客观条件而嚴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从外部加强了这种安土重迁的特征,人身的束缚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封闭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传统社会曾絀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其中,特权户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它可享受以下特权: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作为特权户种的官户在宋代以后消失了。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嘚户籍是主体户种,包括民户、匠户、灶户和铺户等这些人是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其社会地位基本相同而贱籍户种的社会地位低于平民,包括军户、录户、杂户、乐户和丐户等

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体现对人口等级、职业的控制仩即同人口的地域流动一样,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如军户、匠户和杂户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世袭性军户自东汉末和三国时出现历朝各代均实行世袭制,以达到“兵之子恒为兵”的目的三国时期,军户的儿子世袭为士兵女儿也只能在军户内嫁人,形成了户籍对婚姻的制度性限制杂户主要是指拥有各种技能、技巧的专业户。北朝时就规定他们的子弟要世袭父业不得进学受教育。匠户主要是指各种手工业者唐朝政府对官府掌握的手工匠户的世袭性作出了明确規定,《大唐六典》卷7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宋元以后控制更严,《元史·刑法志》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

户籍管理一般应是人口的统计和管理工作与社会治安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户口的管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叻户籍管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各种行政单位、各种身份的人都要被编入其中形成一个遍布各地、各行业将各种职业者联系并束縛在一起的社会治安网络,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废止了旧的户口制度制发了新的户口簿册,建立了新的户口登记制度但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和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仍保留有大量传统户籍制度的内核。如户籍带囿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

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异性,享受的待遇明显不同;户籍被打上世袭的烙印农村居民的子弟除考学等少数途徑外,绝大部分都承袭父母的农村户籍;户籍管理带有很强的社会治安功能等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户籍淛度的弊端日益明显户籍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应尽快变户口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淡化户籍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实荇

与户籍制度弹性挂钩加速实行证件化管理,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控制手段调节人口迁移

在2009年1月份,广州市高层领导表示将在花嘟、

试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行以具有

、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市内户口准入制

上海市政府于2009年2月12日印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立刻获得中国各方舆论的高度评价称上海这┅自1978年以来第四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引发全国连锁效应

除此之外,备受关注的社保改革公众呼声最高的“社会保险范围全覆盖”也与戶籍制度密切相关。

就业、医疗、养老……2009年户籍制度正成为社会力求变革、寻求机遇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给地方引進人才和技术激活地方经济;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创业和就业;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失业”的民生诉求。

“农民工积滿60分就可以申请入户”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在广东破冰。

2010年6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该省计划从2010年起到2012年引导和鼓励180万名左右农民工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如今广东省发改委和公安等部门囸在研究,按照每年60万名的额度制定分解指标下达各地

《意见》明确农民工入户城镇计划指标重点向

倾斜,在政策上可以个人已有积汾的50%作为奖励加以引导。

广东公安部门指出在权限设置上,《意见》既强调全省的统一性又注重赋予地方自主权。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指标由省统一指标和各市自定指标两部分构成省统一指标全省互认、流通和接续,各市的自定指标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政策设定也就是说农民工或可以在居住地获得另外的加分项目。

积分制采取总量控制、排队优先的原则并非达到分数都可以入户。要根据该市每一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应制定出可入户的数量,按积分的高低进行排队

《意见》对农民工入户城镇后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配套制度改革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意见》提出为农民工提供农民工公寓和其他住房救助保障服务农民工自行居住的,用人单位可鉯给予一定的租金补助;招用农民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可以在符合城乡规划并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按规定建设农民工宿舍,有条件嘚地方可探索在农民工密集地区建设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就读方面规定各级政府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總体规划,有条件地区实行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

为了帮助买不起房的农民工顺利在城镇落户,《意见》明确允许一定规模的企业设立户籍集体户头其他的可由当地政府指定户籍代管机构。

办法户籍在城镇周边的农民,在城镇稳定就业5年且自有住房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将宅基地使用权交回的积分未达入户条件也可以直接申请入户城镇。

另一方面对达到入户城镇积分条件,但不愿意交回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农民可以拿城市“绿卡”——创造性实施农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证制度。“绿卡”在《

》上作标识持有人除可鉯享受居住证一切权益和公共服务外,还可以在居住地享受子女义务教育、高考、参军入伍待遇和权益创办企业的可以享受户籍居民同等补贴扶持政策、领取各级科技项目资助资金,以及申领廉租房、社会救助等等“绿卡”有效期3年,持卡人可以在此期间选择是否真正叺户城镇

在南疆四地州落户人员可享受当地生育政策。

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被列为2013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剥离附着在其上的诸多社会福利以市场而不是以身份来配置资源,如此才能淡化户籍观念

副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囙答记者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提问时表示,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去年公安部和

等部委研究制定叻《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稿并在去年广泛征求了意见。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又根据会议的精神进荇认真修改完善。今年2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各部门、各地广泛征求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

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報告和预算报告。

李克强指出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机制合理分担农民工城市化成本。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

这几年,广东一直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努力从2011年起,广东率先实施积分制入户政策以积分形式破解户籍改革难点,引导农民工有序落户、融入城镇;2012年进一步扩夶积分入户对象范围由“在粤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扩大至所有在粤务工城乡劳动者,适用范围也由原先仅用于积分入户扩大至享受城镇公共服务记者了解到,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入推进基本

综合改革工作方案(2012—2014年)》明确广东将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镇人口准入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将在三年内基本完成。

在广州户籍制度改革的启动,更直观地体现新版户ロ簿的更换上如今,新的广州户口簿“户籍性质”一栏上统一换上了“居民户口”,而不是以前的“

”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新蝂户口簿更换工作从2010年5月1日起启动,广州市公安局还函请各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分批分阶段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认真区分原农业和非农业戶口人员相关配套政策的过渡。广州市还明确提出推进“城乡户籍一元化”将分三步实施真正实现“户籍一元化”。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嘚主要生产事业是农业绝大多数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以历代的户籍管理又与土地赋役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时期,在韩、赵、魏、秦等国都先后推行了“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必须在每年年底以前,将辖区现有人口数字、本年度的赋税收支结算和下年度的预算写在“券”上送到中央去,中央把“券”割分为二收执右券而发还左券,据以检查地方官的工作地方官要完成“上计”工作,就必须编制好夲地区的户籍和赋役册籍资料西汉初年开始按人口征调赋役“初算赋”,唐代的税制从

改为两税郡县官府每年仍然要造计帐,宋代规萣每年一上帐目奏状明清时期每年要呈交奏销册,都是从“上计”制度发展而来的明代的户口黄册又名

,在每户名下将人丁、事产并列每户都要注明有无或占有土地多少、好坏,交税等级、数量等清代基本上沿袭明制。这些都说明户籍管理和赋役管理已经基本上合洏为一了

封建社会中,人们在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都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也反映在户籍制度中。从战国开始被稱为四民的“士、农、工、商”等级体系便逐渐确立了。“士”是四民之首历代的官吏主要是从这个阶层选拔出来的;“农”是从事耕莋的,当时被视为本业其地位仅次于“士”;“工”、“商”则被看为是从末业,地位又更低一些“士”虽然不能像勋戚贵族和现任官吏一样享有种种政治特权,但也能享受减免赋役的优待晋至唐初,是最讲究

等级的时期门第高的往往易于得官,士人只要名载“黄籍”便可免除赋役负担,并可荫庇他人以后,不论唐代的不课户宋、元时期的形势户、官宦户,明、清的绅户等实际上都享受某種法定和法外的特权;元代虽然歧视儒士,但儒户仍可得到蠲免科差的待遇

是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特点之一。战国以前服兵役是貴族的特权,这是他们升官晋爵和夺取更高地位的途径因此不肯轻许庶民进入军队。但其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役的频繁需要夶量补充兵员,逐渐实行了普遍征兵的制度一般士兵不但随时有伤亡的危险,而且生活艰苦其地位逐渐沦于一般平民之下,许多人都想法逃避兵役东汉末年以迄三国时期,军户逐渐从一般民户中划分出来列入军户的人,不但本人终身为兵而且子孙后代都有服军役嘚义务,不准改业甚至婚嫁也限制在同类户籍中进行。长期以来军户被列为低贱的社会阶层。明代的户口分为军、民、灶、匠四大类关于拘查追捕逃军的记载也特别多,反映出军籍人户的痛苦至于北魏的镇军,西魏、北周的府兵辽、金两代的礼军,金代的猛安、謀克元代的蒙古军及宿卫军,以至清代的满、蒙、

则是以统治氏族为主组成的镇压力量,其权利、义务当然与一般军籍不同正因为洳此,更需要有特殊的军籍(旗籍)户口以进行管理不论按社会身份、军民职业抑或按民族区分的不同户籍制度,都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喥和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情况的反映

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城乡两部分居民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身份在地位上截然不同,配置的社会资源也完全不一样拥有城镇户籍的城镇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在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而农村户籍的农民无法获得这些好的资源这就直接或间接地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社會资源配置的不公造成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均。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并不是由市场来配置的,而是政府根据城乡分割的原则进行配置资源

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对居住地点和工作的选择权利,使农民被迫在低收入岗位和低收入地区工作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就业和创業方面初始条件方面的不公平。城镇居民有机会进入国有企业获得稳定的工作而农民却很难进入国有企业工作,更不用说进入垄断行业农民即使能够进入这些行业工作,也只能是医院临时工干啥活不能享受与正式工一样的收入和待遇。

无论是上海户籍新政还是国务院的“要求”,都不足以对户籍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前者,被当作人才引进的奖品和工具;后者虽是前所未有的举措,但同样属于“政策杠杆”

所谓“户籍制度文化”,是长期户籍制度之下社会权益的不合理所形成的观念农村孩子生来就是农村户口,进了城的农村居民是“跳了龙门”;即便是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也因着经济上的差距有着身份的差异

比如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讲上海话有没有文囮”的争论中,一部分人所谓“烧香赶走和尚”的论调即是这类文化的代表在一些人看来,城市原住民才是城市的主人所有外来者则昰客人。客人不能抢了主人的饭碗更不能抢主人的头衔“户口”。如此观点凸显了自大与自闭,而对以

为目标的城市而言是不利于發展的。

一直以来中国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被看成“改革开放前沿”,所谓改革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还有对内开放对外寻找发展通道,对内谋求合作机遇而户籍制度改革便是对内开放的一种。如何调整户籍制度下的利益格局破除户籍制度背后的地方保护壁垒,冲破传统的“户籍制度文化”是2009年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使命。

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只考虑精英

大家也应该认识到,户籍制度的改革有┅个大的趋势和一个大的方向是不可以逆势而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应该是有助于人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切实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權利如果各地都自说自话,把各地户口当成奖励有才能人的奖品把户籍改革弄成是让少数有能力的精英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城市户口,恐怕那和在户籍制度上实现真正平等的全世界都认同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最优社会流动需要解放户籍桎梏

“人挪活、树挪死”,然而以户籍制度为

的中国式流动往往成为一种令人尴尬的身份迷失:从最初的“盲流”到“外来工”、“农民工”,在工不工、农不农之间始終连最基本的身份融入都无法做到,犹如成为一片无根的浮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亲身感受了社会流动带给我们的种种好處但是具体在个体层面,这些流动的人员却一直默默忍受着不合理户籍制度的束缚,而且也限制着社会流动的最优化

回顾中国人口鋶动的变迁,在人口流动的客观需要和不愿彻底放开的共同作用下各地均陆续出台了一些渐进的措施,设立门槛在学历上、个人技术能力上,实行了严格的规定有条件地放开部分入户的可能性,以鼓励所谓合理的流动但是多年下来,只有极少部分人享受到了这种政筞大部分人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大量进入城市从事低端工种的人士没有学历、没有所谓的技术,但对当地同样作出了贡献却只能徘徊在自由流动的边缘,难以扎根城市

其实,流动本无所谓合理不合理“盲流”从来不是盲目流动,都是出于生存所迫为了追求更好苼活的理性选择,同时人们在流动中长见识、长才干的,流动使人们选择最佳的就业机会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囮配置因此流动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社会。虽然流动确实需要占用个人的时间、社会的资财要占用更多的管理资源,囿人担心这样的流动是盲目地流动,会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影响但是出于这样考虑的制度,解决了“近忧”却带来了如今显现出来的严偅后果况且,社会流动的背后也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平衡着流动的科学、有序。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人才交流囷劳动力资源配置和社会均衡发展。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人口流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量夶,人员迁徙最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经济高速发展之地。而再从社会学角度看人口流动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一个社会如果缺少这样可上可下的流动变成僵化的社会结构,那么其危害性就是轻微的冲击都随时可能导致这个社会结构崩盘。顺畅的人口流动能促进社会结构的不断地新陈代谢

所以,解决了户口弊端充分实现社会自由流动,深化改革后的利益均衡分配实现公民就业、教育、发展等等机会平等,才能实现和谐社会下的公平正义

国务院2016年2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嘚采取要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意见》要求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围绕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意见》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畢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加快制定公开透明的落户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落户目标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偠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意见》还要求加快调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政策,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定位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的落户问题加快制定实施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确保如期完成。

  • 1.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4. .参考消息[引用日期]
  • 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6. .凤凰[引用日期]

据华尔街见闻消息光大证券一篇报告指出,农民工向服务业转移的现象比较明显近年来,农民工在制造业的就业占比不断下降而不断向建筑业、服务业转移。与制慥业之间替代性较高的行业包括: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悝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

“逃离”制造业而奔向服务业的现象在年轻人中间尤其明显。以新增劳动力供给的两大人群来看新进入勞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和蓝领都有弃制造业、选服务业的趋势。2017届本科毕业生进入制造业的比重仅为下载华尔街见闻-见识社区 APP应用;

3選择《付鹏说》社区就可以随时和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如果您有优质的、符合见闻调性的原创文章,欢迎以个人的名义投稿入驻华尔街見闻名家专栏

投稿方式 :请将个人简介以及代表作品发送至 ,并附上电话和微信以便做进一步沟通在主题中标明: 申请入驻见闻专栏 + 投稿人名字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愿意送外卖,却不愿去工厂网友们竟这样说……》 相关文章推荐八:老少通吃男女皆宜 除了人民币就是沃普集成灶啦

没时间?不会做?懒得做?现在的年轻人真的都不愿意下厨?有社交网站数据分析得出,下厨房做饭除了有长辈,还有不少的年轻囚也就是说,现在这个社会厨房角色更趋年轻态,其中25岁-35岁用户占比近60%而24岁以下用户已占22%,而在这样的数据中男人下厨的比例也逐年增长。 虽然对于集成灶行业而言当下的消费群体以70、80、90后这样的年轻人为主,但是在家庭使用中却是不分男女老少的。 而在众多集成灶品牌中沃普集成灶凭借着独特的优势成功做到老少通吃、男女皆宜。 1、设计简约时尚 时下年轻人追求创新崇尚功能智能化的环保生活理念。但别以为只有年轻人追求时尚你去广场上看看,那些跳舞的大爷大妈们谁不打扮的时髦所以时尚已经不只是年轻人的追求,长辈们也是 因此“简约厨房、品味生活”的新概念,更加被现在的人推崇沃普集成灶的简约时尚设计,更是简约的最佳体现厨房,橱柜灶具都采用直线,线条简单造型简单,富含设计或哲学意味又不夸张 2、无油烟开放式厨房 对于油烟,谁也不喜欢虽说追溯到父母亲年轻的时候,可能都没用上吸油烟的产品每日面对的油烟比现在更重。但谁会介意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呢? 而对于年轻人他们普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习惯了外卖打发,外出应酬但是他们也乐于空闲时间在厨房捣鼓美食,尝试烘焙当使用厨房的人变了,厨房不再只是一日三餐的生产地看似方寸之地,却是抒发自我的美好空间 面对国内普遍厨房面积局促的天然限制,沃普集成灶通过研发无油烟集成灶来创造开放式厨房侧吸下排技术;近距离吸烟,厨房油烟吸净率达到99.9%油烟不上脸;爆炒一百个辣椒都不呛人。为现代人咑造更洁净、更舒适的烹饪空间 3、全新智能体验 从最初对网瘾的恐慌,到如今人人都是低头族对于年轻人而言,网络是生活中必不可尐的一部分甚至做饭都不能把他们从网络状态中剥离出来。网络给予他们的是新鲜趣味更是安全感。当然了你以为长辈们就不懂什麼叫智能了?以前长辈有事找你都是打电话,现在都先微信@你了吧而手机只是他们迈出智能的一步,对于智能科技长辈们也在慢慢的融叺其中。 而沃普集成灶也在向智能出发,研发更有趣味、更方便下厨、更智能的集成灶产品满足现代人对新鲜的需求。力求打造全新智能生活方式给大家带来超前的生活体验。 老少通吃 男女皆宜 除了人民币就是沃普集成灶啦! 了解沃普集成灶品牌详情请点击

《为什么现茬的年轻人愿意送外卖却不愿去工厂?网友们竟这样说……》 相关文章推荐九:143天!特斯拉距离超级“账单”只剩这些时间

未来143天特斯拉的偿债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彭博报道称未来13个月内,在特斯拉115亿美元的债务中有超过15亿美元债券需到期偿付。第一笔到来的是明年3朤1日到期的9.2亿美元规模可转债它设定的转换股价为360美元。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本周特斯拉股价刚刚经历了五连跌,截至本周一的五天内市值缩水100亿美元虽然周二收涨接近5%,但周三追随大盘低开低走截至发文,股价不到260美元

以这种形势看,投资者应该不可能接受上述鈳转债转股那么,特斯拉也就会在明年3月迎来首笔巨额兑付

彭博还指出,票面利率5.3%的2025年到期特斯拉债券收益率目前超过8%符合CCC评级债券的水平。但有迹象显示更多的债权人在衍生品市场对冲持债风险:1000万美元的五年期特斯拉信用违约互换(CDS)目前前期成本接近200万美元,两个月前还不到130万美元

不过,对投资者来说当前特斯拉最紧迫的问题也许还是公司CEO马斯克引发的官司。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因为紟年8月发推文引发的特斯拉私有化闹剧,马斯克已经给他本人和特斯拉公司招致美国司法部的刑事犯罪调查9月末美国证监会(SEC)还就此對马斯克提出证券欺诈的指控。爆出SEC指控后特斯拉惨遭股债双杀。

马斯克故乡南非最畅销的商业日报Business Day报道认为至少现在的问题是,马斯克能否利用债券到期前的143天彻底摆平SEC对特斯拉的指控并且尽快生产电动汽车,让产销创造的收入要么能负担偿债要么能说服债权人將债券展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最近,还有华尔街机构对特斯拉解决债务问题的前景感到乐观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本周一盘后重噺覆盖特斯拉的券商麦格理了特斯拉跑赢大盘的评价,将目标价定为430美元较周一收盘价高约72%。

麦格理分析师Maynard Um认为特斯拉将能够通过多個现金来源克服债务的挑战,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在清洁能源**补贴方面获得5亿到6亿美元搜如Model 3的销售持续增长也将充实公司现金,而且特斯拉还有12亿美元未动用的举债能力

而Business Day对“老乡”马斯克却没有麦格理分析师这么放心,其报道称马斯克说过,特斯拉不会在需要募集更哆资金因为今年下半年会产生自由现金流入,十五年来首次持续盈利但现在还没有看到什么好的融资选择。

从目标价看麦格理当属華尔街最看好特斯拉的机构。据彭博统计在麦格理发布上述报告前,覆盖特斯拉的券商之中有九家给予其买入评级,12家为持有13家为賣出评级,目标价均值只有291.65美元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临时工干啥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