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能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应聘吗

阜新三联微信公众账号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微信奴--微信公众帐号导航大全,收录了各地区微信公共账号以及旗下文章。任凭风雨不虚行——怀念上海三联书店编辑叶庆先生--刘
晨--凤凰网博客
思想比知识更有魅力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任凭风雨不虚行——怀念上海三联书店编辑叶庆先生
& & & & & & & & & & & & & & &任凭风雨不虚行 & & & & & & & & & & &——怀念上海三联书店编辑叶庆先生 & & & & & & & & & & & & & & & & & &刘 晨如果不是因为亚当·斯密的《修辞学与文学讲义》多给我邮寄了一百九十五本,我想,叶先生的去世,我是难以得到消息的,或者还会继续推迟知道这个消息。十月十日,我给叶先生打电话说多邮寄了书的事情(不是我的我不该要),他的电话怎么都打不通,而后我又直接联系叶先生的办公室电话,最后接电话的人告诉我,叶先生去世了。我掐指一算,还不到一个月时间。顿时,我无比震惊和遗憾。叶先生与我相识,并不算长,迄今约莫半年左右。我们大约是从二零一三年的四月份开始接触,这里面的缘分还要感谢我的另外一个好友,《华商报》的马想斌先生。我们的相识,源于我的一个书稿。马想斌先生说,有认识上海三联书店的一位编辑,而后我就在网上联系了叶先生。初始,我把大致的情况说给了叶先生,他看过之后说书稿符合标准,可以出版。于是,我们就开始更为深入的接触。要知道,公费出版合同和自费出版合同是不同的,而我的书稿属于自费出版,但是不用我自己花钱,而是所在的单位报销,即用项目费资助出版。这就涉及到了三者之间的商榷,十分繁琐。他的耐心和亲和,并替我考虑的心,让我感动。我们在商榷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字都倍加斟酌。而在读者后来的反馈中,说有的文章写的不尽兴,原因在于删除的章节有些多。主要原因还在于我,而叶先生所做工作和职责在于希望能够把不好的部分不要留下来,以免破坏整本书的“氛围”和质量。并且,每一次删减都是经过我的同意的。比如说,《三农研究的“终结”》这篇文章就有争议,在初稿中此文是存在的,但是出版出来的书中是没有的,而删除这篇文章是我们共同商榷的结果,还包括后来出版出来的文章,特别是第二部分,文章短小,却也是删除了部分段落的原因。对于这本书的出版,叶先生付出了巨大心血,有时候在凌晨两三点,还与我在商榷和修改书稿内容,我万分感动。这样的场景,大约有两三天。从后来的初稿修改文本中,大约可以看出,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经过阅读和审查的,生怕不妥或不对。这样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这本书的字数总共有二十二万字,所以可见其是多么的辛苦。仅拿我们常人的阅读情况来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三万字的文本,一直读完,恐怕都有些头疼,何况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读完并修改再修改二十二万字的书稿?说到“短时间”,其实真的是非常短。从七月份开始到八月份出版,这其中的艰辛,恐怕不是我一个人能够体会的。而我自己在最开始的时候,日夜失眠,不知所措,还好,最后形成习惯,也就能夜夜入睡。但是叶先生是否如此,我便不知。或许比我还要辛苦和担心。因为出版一位硕士研究生的作品,是需要承担风险和压力的。其实,之前我一直很想弥补一个所谓的遗憾,那就是见上叶先生一面。还好,在七月份的时候我定下了两张票,从武汉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我清晰的记得,北京的会是七月二十四号左右召开的,那个时候,包括浙江师范大学的辛老师、兰州大学的申老师在内,我们一起开会闲聊时,还提到过这个事情,我说我要去上海一次,见一下这位先生(老师)。而后,等四天的会开完,我就直奔了上海。在上海,在莘庄附近的解放日报大楼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叶先生,他早已为我泡好了茶。一生书气,十分具有人格魅力,且声音稳重并附有磁性,就像电话里交谈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确定性”。我们在办公室隔壁的一个小会议室内,起初,他生怕把我一个人落下,从办公室到会议室,来回了好几次,并给我添水,我十分感激,这些举动,在我的脑海里,都会注意并心怀感激。接待的周到,还带我参观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一些书目,在一个房间内摆满了近些年来出版的样书,包括于建嵘教授的《底层立场》和刘瑜老师的《民主的细节》在内的书籍等等。琳琅满目,让人敬畏。这都是一些十分富有意义且严肃的学术书籍。当我看到一本上、下卷,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时,我说,我收藏了十六个版本的红楼梦。也就是这么随后一提,他就将这本书从书柜上拿下来,给值班的同事打了声招呼,也就送给了我。我当初不知道说什么为好。他还将自己做的另外一本书《中国文学场》也送给了我,是张拧老师作的序。我翻来翻去,不知道如何是好,只知道除了谢谢还是谢谢。文人之间的交谈,不过如此,无须山珍海味,大酒大肉,只需要粗茶淡饭就好。中午的时候,我们在楼上的餐厅一起吃了一个便饭,和往常一样,我们在一起交谈的天南海北,从乡土文学到中国的发展,再到上海的人口总数及经济状况,等等。无话不说,且对谈如流,相互甚欢。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他就专门点了一个清蒸松江鲈鱼,这可是上海的“绝味”。中午,我们还每人喝了一瓶啤酒,最后他付了帐。回到会议室,等到下午两点从南京那边邮递过来的书稿(二稿)。大约下午一两点的样子,他接过书稿,并把还不太确定和需要修改的部分,在办公室内,我们做了面对面的商榷和确定。这已经是第三次大规模的修改了。走的时候,他拿了一个很牢固的袋子给我(至今我都保留着),然后把书样,赠书等一并装入其中,并亲自送我下二十楼,而后在解放日报社下面彼此分别,我向他敬礼(纯粹是打趣),他也回敬了一个。显得幽默无比。我们还说,下次再见。没想到这却是最后一次。后来,我本在武汉见到一本非常合适他的一本书(因为在我们的交谈中他提到了他对那些书感兴趣),打算邮寄一本过去,但一直没有如心去做,所以导致这本书永远无法再邮寄出去。只能说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的,由不得自己做主。也就在是听到他曾经的同事说他去世的那一刻,我顿时整个人都慌了,不知所措,十分难受。因为,我们之间,除了业务上的来往(书稿的出版),私下的关系也很不错,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并且我心中非常明白,这本书的出版,其所下的功夫背后意在对我的提拔。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所以,我十分不愿意我的这位恩人离去,心痛交织,万般无奈,却只能接受现实。我与上海三联书店的另外一位编辑冯老师联系,我说,能否把叶先生的家人联系方式告诉我,我想亲自去上海拜祭,并见见师母和他的孩子。后来转折了好几次,才联系上他的家人,在联系上的过程中,我于当晚定下车票,第二天上午十点便从汉口出发前往上海,大约下午三四点的样子到达上海,先落定在我的好友家中,并和叶先生的弟弟取得了联系。晚上便和师母联系上,并定好第二天下午一点左右,在家中见面。当晚,我忐忑难安,并突然有些感冒,身体稍有不适。上一次是来找他,这一次也是来找他,却生死之间,相隔千里。让人叹惜。也就是十月十三日的上午,我从好友家中出发,前往上海大学附近,上午在上海大学停留了片刻。而后前往叶先生先前所住的地方。师母从外面赶了回来。她下午两点还要去接孩子。师母给我倒了点水,我缓缓的端起,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我们交谈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我问了一些详细了情况,原来叶先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工作过一段时间,而后去日本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零零七年入职上海三联书店。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的知道,他离去时仅仅只有四十九岁!房子是租来的,每个月的租金约莫二千八百元左右,师母说过段时间也就要退掉这所房子,租金太贵,住不起。女儿也只上小学四年级,特别喜欢画画。我在上海大学“闲逛”等待下午一点钟见面的时候,也买了点文具:一个精致的本子和一支笔。后来,我将一点现金,本子,笔,还有叶先生责编的《被围困的社会》交给师母的时候,我说,我十岁的时候,父亲当初就送给了我一支钢笔和一个本子,我依然记忆犹新。所以,希望能够把这个礼物转送给妹妹,望她早日成人,好好读书,争取独立自强,坚韧的生活下去。我不得不说,这是我用心且唯一能做的努力,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的好,我只能告诉师母,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说,我肯定会帮助的。她看着我的联系方式(永远不可能变的联系方式),用笔轻轻的敲打着小小的本子说,你现在读书也不简单。我说,没有关系。现在对于我而言,这些要来得快一些,再说也是一种报恩吧。她说着说着,眼睛有点泪水,但是强忍着。毕竟,她也是第一次见我,还不是那么的熟悉。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本来可以逃过一劫的,本来可以逃过一劫的。因为叶先生之前就有高血压,并且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两次,还不按时吃药。年纪尚轻的师母问我,需不需要什么书?——不需要了,留给孩子吧,或许今后对她的学习有用。在书房里,师母问我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叶先生的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带着学位帽,大概是当初从日本取得博士学位时的毕业照。而房间内,却挂着他们的婚纱照。再一比较,让人难受。叶先生和师母都是上海本地人,这让我再一次担心,孩子以后怎么办的问题,何况师母也一直很担心这个。她曾说,要是孩子现在自立成人了,那就不这么揪心了。但是,一切都不能假设。我也不知该怎么是好。很多很多,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这一次上海之行,对于我而言,没有更多的诉求,只想以后能够多帮帮她们母女。离开的时候,我在虹桥车站发了一条微博说,我很想您——老叶(请原谅我这样称呼您)。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就像当初得到消息时所面对的那样,我怎么样都无法控制在母亲面前的哭泣,那像是失去亲人一般的痛苦与无奈,偏偏就时不时的发生了,一点预兆都没有。是啊,突发脑淤血,本可以躲过一劫的,四个小时的急救手术,却还是没能挽回我这位恩人和师长的生命。回到住处,多邮寄来的《修辞学与文学讲义》(上海三联书店,年月出版)是叶先生最后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亚当·斯密十分稀见的作品。现在还摆在我的面前,而旁边便是《被围困的社会》,责编也是叶庆老师。我已无力量,继续回忆,一幕幕的镜头,赫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怎么说都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伤害,却不忍轻而易举的忘却。而让我敬佩和尊敬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本身的优良品格,还有对学术的追寻,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能够安静的,用心的,努力的去做亚当·斯密那本学术作品的人,现在又有多少?何况还是学科中不太“有用”修辞学!如果我们的学术都如他这般,我想,中国的学问本不该像当下这么糟糕,如果我们都平易的对待他人,耐心且富有引导的对待彼此,我想,人与人之间,也都会记住彼此的友情与恩情吧。最后我想说,愿您在天堂安好。如下次去上海,我依然会选择去看望您,并给您继续敬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零一三年十月十四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于武汉 & &(此文未公开发表,谢绝转载) & 叶庆先生本人的著作有:《商务日语会话与维养(日中对照·图解)》(译著)(2006,学林出版社);《日语能力考试文法总汇2级》(主编,2009,学林出版社);《日语能力考试文法总汇3级》(同上);《日语能力考试文法总汇4级》(同上);《日语能力考试文法总汇1级》(同上)。负责责任编辑的学术作品多部。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刘晨的博客
1988年生,湖北荆门人,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澳门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助理,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农村廉洁建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乡村政治与基层治理、网络政治及反腐问题。著有《被围困的社会:转型中国的政治想象与乡村理解》(2013年版)、《理想的下场》(2015版),合著《知识分子与农村发展》(2016年版)等。联系方式:liuchen_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三联书店调研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联书店调研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广&#8203;告&#8203;学&#8203; &#8203;传&#8203;播&#8203;学&#8203;专&#8203;业&#8203; &#8203; &#8203; &#8203;做&#8203;V&#8203;I&#8203;设&#8203;计&#8203;L&#8203;O&#8203;G&#8203;O&#8203;设&#8203;计&#8203;都&#8203;可&#8203;以&#8203;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三联书店为庆祝进入中国一百五十周年以及集团成立二百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太古集团携手上海三联书店策划了《太古之道—太古在一个冬夜,我经过书店,避寒之后匆匆离开提起三联韬奋书店,五湖四海的读者和作者不约而同地把它想象成“文化人的联络站”。三联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书店或出版社,它与它的读者和作者经常地、时不时地保持着各种渠道和形式的来往,竭诚地为他们服务。《沉思录》是何怀宏在1980年代末期完成的重要译著,译文忠实简练,素雅凝神,在二十多年里不胫而走,默默在许许我拍我了解关于三联书店的前世今生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新华视点》联合学府凯德三联书店举办了一场别这是出版人的五堂课,是爱书者的启示录。全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与大师对话,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教授4月24日下午在我院明达礼堂开讲《今天我们怎样读书》。本次人文讲座是我校“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原名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创办于1996年,这家书店与北京读者相伴2《美食与美酒》读者沙龙带您探寻怎样挑选各类海鱼?怎样判断紫砂壶的优劣?谈老书、旧书,可谓是纯私人的话题,在这个时期谈三联,似乎更不合时宜,其实正因为此,忆起她,说明我们作别为时不远的“出版传统”已经很久了。我的图文人要成为现代人其实很难。拥有一点点基本的现代观念,都需要像蜕皮一样一层一层自我洗刷,将过去几十年被堆积在身上的陈腐观念渐渐清除。凤凰读书2015年度好书推荐点击题目下方凤凰读书,一键关注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 著名学者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活动及友谊,为二十世纪学术史青浦朱家角镇放生桥畔,上海三联书店首家旗舰店上下两层楼的520余平方米书香空间,现代敞亮,与悠然江南水乡浑然一体,正在静候旅行者驻足捧读。01 《柏拉图四书》刘小枫 编/译《斐德若》与《会饮》是公认的“爱欲对话”姐妹篇,《普罗塔戈拉》则明显是《会2015年度好书推荐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在秦皇岛南戴河的海边,有一座面朝大海的图书馆,独自伫立在空旷的沙滩,恍若世界的尽头。这这里不只有眼前的阿婆粽芡实糕,还有诗和远方你去过朱家角吗?朱家角很小,小到你匆忙的步子可以用3小时把它全部丈编辑推荐他如何带领团队高调参与《邓小平时代》空前的版权竞争,并推动其顺利出版,使这本时代大书轰动一时、得奖无开业17年的汕头三联书店,于日结业,三年过去了,当时的惋惜与感叹,本想会是一个时代的新开始,却像一个无言的句号,了断一段三联与汕头的姻缘,三年至,是为祭。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按钮,梦想离你的距离其实只有那么一点点。200幅手绘文登话《那时故乡》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邵象英。本月20日在上三联书店,全名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它的前身是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在各写作的人是孤独的。写作与孤独,形影不离,影子或许成为主人。写作在召唤,有时沉默,有时叫喊,往往没有回声。远行与回归,而回归的路更长。三联书店·初夏书单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陈来 著轴心时代中华文明形成的基本价值成为主导中 大家都说三联书店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快过年了,三联想请读书人回家投个票。读书人,既要了解时下知识精英们 大家都说三联书店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快过年了,三联想请读书人回家投个票。读书人,既要了解时下知识精英们日-30日,三联书店在网上发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度读者选书”活动,共有逛过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最早与书店结缘还是小时候,经常去家门口的新华书店买教辅材料和练习册。那时候自然没有当恭贺新春——书香上海2015版贺岁书单  作为上海出版界一年一度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书香上海已连续两年在春节恭贺新春——书香上海2015版贺岁书单  作为上海出版界一年一度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书香上海已连续两年在春节去年此时,北京文化地标、爱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水“24小时营业”。一年过去了,三联书店交出创办于1997年的雕光,原来在北京大学东门的成府街上,独特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一批喜欢文学、电影、热爱生活的人们创办于1997年的雕光,原来在北京大学东门的成府街上,独特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一批喜欢文学、电影、热爱生活的人们热门文章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