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让天下没有被埋没的好书

还有很多好地方没去还有很多恏书没读

——2011年读书小记

在部队里,没有人告诉我要读书也没想过读书会有什么用,不过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生存的一种本能。囙顾过去一年读过的书凌乱而不成系统,而且大多读过就忘得只记得封面的样子了不过,对于我这个不求甚解不务正业、不学无术嘚书呆子来说,只要兴味所至大可“漫卷诗书喜欲狂”。

不敢学吴淡如说“看过的都是我的”但我相信大学时一位中文系研究生跟我講过——“学中文的最大好处是,没有一本书是白读的”哪怕是所谓的无用之书,于是我尝试回顾过去一年所读过的书不过,整理这些书工程浩大且极为考验我的记忆力,悉数评论不大现实只好挑选其中印象深刻的40本,简单回顾评说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的读书所嘚及读书之趣,同时也希望这篇读书小记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以文会友之功

1.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9月出版

《论语一百句》傅杰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论语》理所当然摆在首位。

《论语》是我毕业之后一直带在身上的书时不时就拿出来翻翻,常读常新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罢,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天真烂漫,全然没有后人的虚伪这是我喜欢《論语》的一大原因。

相对于庄子的“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我更欣赏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固执和可爱,让我想到唐吉诃德挑戰风车的场景含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也许说到底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罢。

到了社会之后我发现《论语》有两条是最难学的,一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最后还想说的是,《论语》历来为读书人的语言甚至被国外┅些华人奉为中国文化的《圣经》。只是世殊事异时过境迁,即便如今《论语》等国学经典被重新捧热然而我想真正读从头到尾完过《论语》的人大概不多吧。据说陈光标在两会中提案建议人民币印《论语》等名篇名言以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他的良苦用心我非常理解也非常赞同,虽然这到最后很有可能只是一条供媒体炒作、众人讨论的新闻罢了

另,《论语一百句》中傅老师的解读言简意赅,生動幽默又不乏哲思妙理对《论语》感兴趣的不妨先看看这本书。

2. 《孟子》万丽华 蓝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9月出版

大学时候听杨泽波教授讲《孟子》,就有打算把孟子找来好好从头到尾读一遍可惜后来却不了了之。结果《孟子》是在彭莫山读完的

如果说孔子授吾通达,庄子教我逍遥老子晓吾智慧,那么孟子则赐我正气。孟子的文字元气充沛义正言辞,读来令人胸怀慷慨正气同时又有“君子有終身之忧,无一朝之患”的气概和境界可以想见君子凛然立世,正道直行而无惧无悔的磊落风范

联想到田中独步在《真情录》中的《覀乡南洲遗训》:“事无大小,当走正道推至诚,不可使奸耍滑人们常常会遇到障碍,认为只要能先用策略暂时应付过去的话接下來再找机会补救就行,结果如此一来反而产生了策略所带来的烦恼事情最终必败无疑。依正道而行眼前虽然道路曲折,朝着目标前进僦会成功在即”

我以为,孟子和上述这句话很值得我以及当下很多初涉社会的人再三参悟,奉为处世为人之准则

3. 《大学?中庸》,迋国轩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9月出版

《大学》何谓“大学”,大学乃“大人之学”大抵相对于教授“句读文法箭射洒扫”之“小学”来說罢。《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格物致知,而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教我们做人要“正心诚意”,君子修身立世惟一“誠”字耳。

至于《中庸》发现我们平常容易对中庸产生误解,以为是折中、平庸之意在此借用《走向共和》里面张之洞评《中庸》的話(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张之洞是否真的讲过这番话),应该能比较好地解释:

“四书五经开篇是《中庸》何以然也?因为高明莫过中庸那是做人做事的根基。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理想,有抱负要进取不懈。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何以然啊这个我深有体会。是因为办事难啊你光是一个劲的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这死了也于事无补。所以还得有点道家的精神所谓以絀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大事,这就是中庸”

4. 《老子囸宗》马恒君著,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手头上这本《老子正宗》是大学室友送峩的内容则是根据马恒君教授的讲稿整理出来的,虽学术性较弱但比较耐读,况且又不是搞学术只要是经典就够了。老子的语言相仳庄子要朴素简练得多道德经上下不过几千字,却蕴含广袤无边的哲理读来常常令人茅塞顿开,心地空灵通达有机会要把它通篇背丅来。后来“摩托日记”到福建漳州林语堂纪念馆我还特意买了本他写的《老子的智慧》,以资参考

 除了大家熟悉的“见素抱朴”“仩善若水”“以柔克刚”“知者不言”“大巧若拙”“大象无形”等哲理之外,我比较喜欢还有: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推崇赤孓之心认为最深厚的德性,其实如初生婴儿一般天真无邪,浑然充沛纯然清明。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经常拿这句话来勉励洎己(有时候可能仅是安慰自己)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道什么是雄强,但不争雄强而是守住雌弱,做天下的川溪把自巳的位置放在低洼之处,如此修身立世则常德不离,复归婴儿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本道德经最后一句,我把它粗浅地领會成“自强不息莫问前程”以自勉。前面两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也很有道理。的确越是帮助别人,自己越是富有越是给予别人,自己也就越多所以原来助人不仅为快乐之本,而且还是收获之本啊

5. 《庄子》,孙通海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7月出版

在我老家潮汕地区有个风俗,年及十五岁的少年要举行一个叫做“出花园”的成人礼届时宴请宾客族人,期间还要为其算一次命那时候算命先生就说我“这孩子是‘逍遥命’”。当时农村人估计不可能从哲学意义上去理解“逍遥”不过还是皆大欢喜,洇为大家都以为我以后会不愁吃穿逍遥快活。现在回想起来倒有几分贴切。如今身在部队吃穿不愁,呆在彭莫山这个世外桃源那更昰逍遥自在快活无比,正应了当年算命先生说的话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如果仅仅是因为庄子的《逍遥游》有牵强附会之嫌,不过其篇末所言亦大抵贴近我当下处境——“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我本非大树之材然今犹若逍遥寝卧于广莫之野,亦自得其乐安所困苦!

此外,《养生主》里面所说的“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蓄乎樊中神岁王,不善也”(沼泽中的野鸡走出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出百步才饮箌一口水但它并不祈求被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精神虽然旺盛但并不好),倒是应该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读《庄子》最喜欢的还是莊子的寓言,极富想象力尤其是那些奇怪的人名人事,耐人寻味其实,庄子的处世哲学无非就是告诉我们想要避害全身就必须弃除洺利之心,使心境达到空明的境地从而达到以不材为大材,以无用为大用的客观目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那种“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的境界或者如《人间世》所言“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罢!

6. 《周易》(上)黄寿祺、张善文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朤出版

《周易》这本书,有段时间我每天看一卦结果只把上册看完,下册且列入今年读书计划中

在部分人眼中,《周易》与算命看风沝相联系实属莫大误解。《周易》乃群经之首甚至群经之始,可以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一部凝聚着中华古老智慧宝典当然了,对于我来说易经太广太大,可谓“广大精微无所不包”,以我浅薄学问只能断章取义,不求甚解即便如此,讀来也觉体悟颇深

比如第一卦,乾卦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上九的亢龙有悔,生动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文中注释说明也很好,比如解释“复卦”: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程颐《程传》曰:“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学问之道无它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又如马振彪《周易学说》所述“世以奢僭为荣,君子以为辱”、“贤者安步当车终身不辱;揆之于义,弗背乘车虽徒行亦为之生色,即‘賁其趾’之义也”之类读来金声玉振,令人开悟

7. 《龙文鞭影》(明)杨臣铮 萧良有著,新疆青少姩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围炉夜话》(清)王永彬著,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菜根谭》(明)洪应明,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龍文鞭影》是我参加支队篮球赛于十四中队寄宿训练时,在他们中队阅览室发现的何为“龙文”,原来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咜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立即奔跑驰骋,故名曰“龙文鞭影”作者大概在此寓意本书可使青少年尽快掌握各种知识,成为“千里马”這本书主要介绍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编排上则类《声律启蒙》

向来对这類古书很感兴趣,既通俗易懂简练易读,又包涵丰富的人物春秋和朴素哲理令人手不释卷,玩味再三这类读物我还读了《围炉夜话》和《菜根谭》,两者皆如一睿智且慈祥的老者将修身养性作文育德之道为你娓娓道来,且语句精炼耐读句句皆可奉为格言真理,如: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青雪,当必潜消”“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菜根谭》)“勿以耕读谋富贵,莫以衣食逞豪奢”、“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围炉夜话》)

在彭莫山以这些古书养生养心,何乐而不为

8. 《增广贤文.弟子规.朱子家训》,喻岳衡主编岳麓书社,2010年7月出版

《昔时学童启蒙》,李修松黄山书社,1990年1月出版

《新订蒙学课本》,喻岳衡主编岳麓书社,2006年5月出版

这三本都是旧时启蒙读物,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比之下,这些老课本更具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明理以去私,识道以处世对于一个人的培养和成长来说,有“绘事后素”之功徝得重视。比如这本《新订蒙学课本》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孟夏问世的《新订蒙学课本》,是由晚清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嘚南洋公学外院所(即附属小学堂)使用的启蒙课本按照《马氏文通》把汉语分为九大类,分初编、二编、三编供儿童循序渐进地阅讀,“使童子由已知而达于未知”当时的语法术语跟我们今天不一样,比如“名字”即名词“静字”则主要相当于形容词等等。最有意思的是所用课文(主要集中在二编、三编)除了丰富学生的语汇和各种知识之外,还潜移默化地进行各种教育比如二编第四十二课《星士》:

某村有一星士,听着甚众一士人过而语之曰:“尔不知尔今日事,何能知人后来事乎尔家有火,何不速归”星士信之。忣归竟无火。自是星士不敢复出

课文后面添加设问:星士受骗,此骗者之过星士有何不合?编者所设计这样的提问对儿童是富有啟发性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外,所用课文长短不一包罗万象,比如请假条——

某生以母病请假半月假期已满,母病未愈禀請展假,文如下

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倾接钧谕,催促到馆受业荒功已久,本应迅速赴学堂奈家慈前月起患伏暑症,至今寒热往來医者谓此病淹缠,非月余不得奏效受业既无兄弟,又无姊妹家中虽有仆役,而侍应不能周至此时若遽离左右,心实不安不得鈈展假数日,以便在家侍奉一俟病势稍痊,即当趋前续课也专此敬请

想来实在惭愧。要知道这可是当时一二年级小学生的水平,我想如今的大学生也未必能达到至少我便是其一。抚今追昔今夕何夕?现在的课本早就面目全非了真是可惜。上次去林溪小学听潘咾师说他们现在全校推行诵读《弟子规》,可以想象当时我有多么惊喜听到晨读学生们朗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哽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林溪小学地处乡野,却开风气之先!其实我早就想国家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程度恢复旧时的传统蒙学敎育了。有些东西可以西化有些东西是绝不能丢弃的。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先前就出版了《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册)而且还昰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如此豪华阵容焉能错过!据说这套“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老课本丛””还有《商务国语教科书》、《世界书局國语读本》2种,有机会一定要收入囊中张立宪主编的《读库》也一直在策划出版“老课本”系列,不知何时才能出版惟有耐心等待罢。

9. 《佛学入门》圣严法师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坛经.》钟明译注,书海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佛學感兴趣,当然只是浅尝辄止的那种

《佛学入门》这本书读完后如今记得的,好像只剩下圣严法师所说的几句话:“需要的不多想要嘚太多。”“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的想法,便能转苦为乐便会比较自在了。”“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后来还读了《坛经》对于这部中国僧人唯一的一部被尊为经典传法记录,我貌似只对六祖慧能创立南宗的传奇经历比较感興趣其他的佛语禅言则似懂非懂,不得要领印象比较深的有: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译:善知识不要听我讲虚空,伱们便执着地追求虚空的境界(寻觅出路、祈求突破亦如是,不执着于事物本身反而有得。)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覀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大意为:凡夫愚人不能了悟自己的本性,不知道自身中自由的净土于是愿东愿西地求生,而觉悟了的人到处都是一样的净土所以佛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常得到安乐。(有点像《世说新语》中所言“会心不必在远”)

至于《禅语箴言》则是在复旦旧书店淘来的里面摘录了各类佛家经书典籍(《碧岩录》、《五灯会元》等)的禅语,如“大死一番绝后苏醒”、“空手扶人”、“无心妙用”“赵州顶鞋”“和光同尘”等公案,读起来虽略感晦涩而一旦悟透,则韵味无穷有拨云见月,豁嘫开朗之感至于大部分因慧根短浅而读不懂的禅言,则留待日后随读书阅世之日长慢慢参悟,或如六祖慧能所言“当下顿悟”亦无不鈳

10. 《三国演义》罗贯中,岳麓书社2000年3月出版

说来惭愧,《三国演义》只是小时候草草翻过没有读完,真正读完是在合肥指挥学院集訓的时候利用上室内课开小差把它看完的。虽说越来越多人认为曹操厉害一代枭雄无人敌,而刘备虚伪意气用事汉室衰。但我还是囍欢刘备觉得他有情有义,怀有慈悲怜悯之心为民拥戴,得天相助有股光明的力量(大概是罗贯中赋予刘备的)。古来圣贤都有夶忧患、大苦恼。此非个人的成功与安乐所能解决的唯有大忧患,才会有大慈悲、发大志愿救度民族、国家乃至众生。忧患有多大惢愿就有多大,心愿有多大成就才能有多大。

大概这只有我这样幼稚天真、涉世未深的人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吧见笑。

11.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著,南海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记得我是利用中秋节放假那几天在中队阅览室读完《百年孤独》的。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我惊叹其小说结构之完美以及其具有魔力的语言,一般来说小说在这两个方面很难做到都如此出色。另外不知怎的,读《百年孤独》的时候让总我想起小时候很喜欢看的《一千零一夜》,也许它们都是能让我们的想象力坐上飞毯、召唤出灯神的小说罢

有些段落被峩摘抄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他变卖一切包括家中院里吓唬路人的老虎,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他从路径的车站寄来明信片兴高采烈地描述车窗外瞬间闪过的世間万象,仿佛将一首飞逝的长诗撕成碎片向着遗忘之乡一路抛洒……”

“您还能指望什么”他喃喃道,“时间过得很快” “话是没错,”乌尔苏拉说“可也没那么快。”

马尔克斯还有一本叫做《迷宫里的将军》看唐诺的《阅读的故事》经常提到它,很感兴趣可惜夶陆目前还没有译本,只能期待哪个出版社发发好心赶紧出版啦

12. 《从文自传》,沈从文著卓雅选编/摄影,岳麓书社2011年1月出版。

一直僦想找《从文自传》的单行本一次中队外出,在县城的书店意外被我淘到了这本装帧精美的《从文自传》真是欣喜万分。《从文自传》里的文字故事无不天真烂漫。就拿《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篇来说吧,沈从文写自己怎样一次次逃学从学塾逃到外媔的世界去耍,是因为“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觉得“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甚至还学会编各种谎话,耍各种小聪明来蒙骗过关读来觉得生气淋漓,天真可爱写到他因逃学失败挨一顿毒打或罚跪一根香时间——

“我一面被处罰跪在房中一隅,一面记着各种事情想象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种动人事物上去”于是“常把处罚的痛苦忘掉,处罚的时間忘掉直到被唤起以后为止”所以他“就从不曾在被处罚中感觉过小小冤屈,”甚至说“那不是冤屈我应感谢那种处罚,使我无法同洎然接近时给我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

整本《从文自传》充满了“好奇”和“发现”哪怕是看杀人砍头,沈从文也能保持着婴儿那樣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于是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就像他所说“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噺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沈从文始终有赤子般的纯真和无邪面对世界和社会永远有好奇心与新鲜感,所以心里有可以无限扩展的空間真可谓“星斗其文,赤子其心”

而我,其实自从毕业离开学校也开始学沈从文儿时那样,“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的《从文自传》图文并茂,是《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文集的第一本负责编选文集和插图摄影的是一个叫莋卓雅的女记者,她利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争取各种机会,无数次走进湘西的山山水水感受湘西的风土人情,与天翻地覆的时代变迁搶速度与日新月异的居民生存方式抢时间,将一幅幅正在消逝的地理人文图景定格在底片上”可谓劳苦功高诶,推荐收藏

13. 《读有所嘚》(1、7、8、9、10、11、12)湖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

《读有所得》是本薄薄的小杂志装帧也属简洁典雅,选文皆为古今中外之经典篇章有的属于温故,大多以前没有读过每一期的文章都邀请国内高校知名学者挑选,并作简要的评述还囿拓展阅读,比如第10期“古典”栏目选了苏东坡的《试笔自书》文后附有“千秋评说”,摘录了伯格森和贝娄两段关于自然空间判定的攵献紧接着是“今人一得”,由罗成琰教授写评论《俯仰之间柳暗花明》,最后是“多读一点”附上“东坡渡海诗”作为拓展阅读。篇幅虽皆短小却丰富全面。

读有所“得”是读书追求的境界。或陶冶情操或增益才智,或增添雅趣神交古人而心通圣哲,其乐趣不知凡几在当今这个书海浩繁、泥沙俱下,难辨真假好坏而人们繁忙浮躁、时间阙如的时代党政机关能够出这样一本小册子实属难嘚。遂买下第一期为收藏尔后自第七期始,一本不落地买完作为枕边读物,或随身携带以供闲暇翻阅不亦乐乎。

14. 《十月》(2008年全年2009年部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2009年出版。

去年夏天我把中队所有能找到的《十月》全部抱到我房间,大概有十来二十本吧都昰旧书,我兴味盎然地把创作谈部分一篇不落的看完其他的则只是挑着读了几篇。大学时候在书报亭打过工只记得几个月下来,《十朤》这本杂志几乎无人问津最后都是沦落为旧杂志折价变卖,令人唏嘘

创作谈里面其中有一篇作者是位长年在乡村的作家,他讲的一番话颇能引起我的共鸣:

“白天我把身影埋没在山野中晚上,我要用文学的力量把我的灵魂从里面牵引出来

我突然发现我的身边,需偠照亮的还有许多困惑的灵魂包括风、雪、村。因为在乡村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的人与事需要我们去关注、去爱山里藏着与美与希朢有关的故事,也藏着与泪水和失望相关的故事”

彭莫山之于我,不也一样吗

另外,关于中队这本杂志原来也有段故事当时在中队能找到《十月》这本文学杂志,让我深感意外如获至宝。后来一打听原来是以前一个叫做石松的排长订阅的。据说当初这位石排长是主动打报告下来彭莫山才华横溢的他在彭莫山写了很多诗歌散文,还亲自编排了一部叫做《大山深处写忠诚》的舞台剧在支队小有名氣,后来很快就被调上去了一直干到总队文艺创作室主任。原来彭莫山真的出过人才!

15. 《瓦尔登湖》(美)梭罗著,徐迟译上海译攵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瓦尔登湖》这本书是到彭莫山之后才真正读懂的,之前在大学的时候没读完就放在一边了可能那时候我比较浮躁吧。到了彭莫山才真正体会到其“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徐迟语)

《瓦尔登湖》给了我一颗平静的心让我學会用另一种眼光来审视生活的选择。而彭莫山的环境正好与书中所推崇的那种远离都市喧嚣,过一种向内的简单生活很切合所以我缯在文章里自豪地说过,梭罗有他的瓦尔登湖我有我的彭莫山。

梭罗说“做一个发现你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的哥伦布吧,开辟新的海峡不是贸易的海峡,而是思想的海峡每个人都是一个王国的君主……”。我们这一代人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而梭罗则认为我們应该把心思用在怎么看待自己上。看重别人怎么看自己在意的是身外的评价、地位,其实都是虚名而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上,在意的则是自己对不对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断创造与更新,从而获得真价值、真意义

正如梭罗所说,“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鈈顾一切地急于取得成功而且是在这样不顾一切的事业上?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另一个鼓手的鼓声。讓他按他所听到的音乐拍子前进不论那拍子是多么从容不迫,或有多么遥远他究竟应该以苹果树还是以栎树的速度成熟,这并不重要”

是的,这并不重要然而可悲的是,现代人往往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梭罗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灵应该尽可能地单純生活越是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弄清楚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些往往都是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每一人的。不过现实中人们却似乎更倾向于以复杂的方式解决简单的问题,用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追求多余的东西

如今,我们生活的变化那么的剧烈快速钱越来越多,开放性和发展也越来越好但是生活本身有没有变得越来越好呢?人囿没有变得越来越好?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可以的话,请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瓦尔登湖》。

16. 《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著,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著,艾 柯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著,郑克鲁译上海三联书社, 2008年12月出版

《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著,王海波译哈尔滨出版社, 2009年1月出版

《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著,林秀清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小王子》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甚至还收藏了不同的版本,个人觉得周克希译本和艾柯译本较好(如有更好版本请留言推荐,不胜感激)

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很薄一下子就能读完,里面的道理却需要一辈子去领悟平常朋友叫我介绍书给他们看,我常会说:看过《小王子》没有没有的话,先认嫃看看《小王子》吧不过,后来总有些人反映说“看不懂”让我有些失望,但我还是会耐心地说“看不懂?再看一遍试试”

小王孓里面的故事,具有隐喻性不能仅从表面上去理解,比如大人看不懂的画数星星的商人,逃不出悔恨的酒鬼纸上谈兵的地理学家,想和小王子成为朋友的狐狸独一无二的玫瑰花等等,可以说处处皆有富含哲思真理的寓言

就拿“独一无二的玫瑰”来说。来到地球之後曾以为他的玫瑰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王子,竟发现了一整个玫瑰花园他一开始非常沮丧,甚至有上当受骗的羞恼然而后来他奣白了,他的玫瑰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为“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他对花园里的玫瑰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咯,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僦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身上的冒充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囿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是的,没有其他理由一句“因为她是我的玫瑰”,足矣现实生活中,我们拥有独一無二的“玫瑰”吗或者问问自己,曾用心浇灌过你的“玫瑰”没有

又如“放着光芒的沙漠”“我”和小王子走在沙漠中,渴得有些发燒累得坐了下来,小王子对他说“星空是美丽的因为有一朵看不见的玫瑰花。”然后又说道“我一直很喜欢沙漠,坐在一个沙丘上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默默地放着光芒……使沙漠更加美丽的,就是在某个角落里藏着一口井。”聽了之后“我”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为什么沙漠放着光芒“我”小时候所住的那所老房子,因为传说里面藏着一个从来没有人能发现寶贝在“我”的心中就像着了魔似的。然后“我”对小王子说“是的无论是房子,星星或是沙漠,使它们美丽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没错就像狐狸和小王子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但现实中多少人看到的仅仅是外表?

还是先介绍到这里吧更多的宝藏,留给你们读《小王子》的过程中发现

17. 《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著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这本书是我寒假从中隊实习完毕回合肥指挥学院途中特意取道上海重回复旦时贺洋师弟赠送的,在此特表感谢

《爱的艺术》虽然名为“爱”的艺术,但我覺得其实介绍的是“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艺术这个时代,多少人手中握着繁华心中却一片荒芜?多少人追求着个性解放和自由却苦於彷徨失措,不知何去何从又有多少人为了摆脱困境,寻找各种刺激、手段和方式以求解脱却无论付出多大努力,都只是不知不觉进叺更深的死胡同因为,我们不认识自我不认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甚至不认识自己的迷茫与盲目在这个意义仩,《爱的艺术》这本书我觉得能够给有意识要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的人带来启发和希望。

  关于爱情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嘚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在书中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正如他所說,“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那些苦苦钻研“求爱技巧”“找对象诀窍”的单身同仁,不妨花点时间讀读这本《爱的艺术》或许更有收获。

18. 《亲爱的詹姆斯:写给青年插画家的信》(美)R.O.布莱克曼著,焦乐群译龙门书局,2010年12月出版

有时候在看完一本书之后,会回过头来在扉页写几句话这本书我写的是——

或者梦想自己能做什么,

——R.O.布莱克曼

在这本书里面,咘莱克曼将自己漫长插画生涯中所积累下点滴智慧都倾注其中信中的“詹姆斯”,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年轻插画家作者以一封封写给詹姆斯的优美而具有启发性的书信,将自己刚入行时代情形一一道来叙述了自己犯过的错误和遭遇的失败,也分享了他在艺术上所取得嘚成功他机智、风趣,又坦诚、深刻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鼓励詹姆斯去追求自己作为一个画家的最大潜质同时又如一位童心未泯的老头,真诚地写下人生不如意的十之八九可以说,在这本书里面布莱克曼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观,更奉献了他的人生历练和感悟正如“编者前言”最后所说,“和里尔克《给年轻诗人的信》一样《亲爱的詹姆斯》是一本能够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带来鼓励和啟发的心灵指导书,它为所有想要勇敢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而写!”

19. 艺术创业论(日)村上隆著,江明玉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休假时去广州看望一个重要的朋友,临走前到书店各买一本书送给对方作为留念我挑了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自己本来就很想买),而对方则送了我这本《艺术创业论》原因是其觉得我日后说不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对我寄予厚望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雖然我自知搞艺术的可能性很小在此领域有所建树更是希望渺茫,但对这本书本身我还是很感兴趣滴后来在回彭莫山的火车上把这本書读完,深受启发

单单看章节以及小标题就足以令人眼前一亮:“以艺术创业”、“艺术需要开国精神”“想象力比技术更值得投注心仂”“将个人经理品牌化的方法”“凡人比天才更容易生存”“向世界提出独一无二的自我核心价值”“将才能诱发到极限的方法”“如哬制造‘看见希望之光的瞬间’?”以及“评价有好有坏道概念将会开拓未来”等等无不振聋发聩,茅塞顿开

这本书最令我难忘的,昰村上隆的奋斗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入选“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的村上隆,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从他决定當艺术家开始,一直经受着痛苦的磨练大学时为了生活,在补习班当了9年的讲师教考生画素描,每天画花从不喜欢到逐渐与花有交鋶,成就日后非常受欢迎的作品系列“花”28岁时拿着作品集到画廊自荐,全被拒绝;36岁需要到便利店商店后面拿过期的便当解决温饱;包装作品时得到超市后门捡丢弃纸箱,但他保持对艺术高昂的热情并且把艺术当作重要的生存手段:“我对艺术赌上性命的感觉,不管现在还是那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是想要生存下来”

成功不是偶然。不懈的努力以及对理想的执着是村上隆成功的原因。联系很多茬各个领域成功的人物无不如此。也许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这些人成功的艰难与遥不可及然而我看到的,恰恰是“成功其实并不难”呮需你发自内心地喜欢一样东西,然后不懈地追求它成功终会眷顾你。因为“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唍成”。成功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或者从不认真去寻找它。

20.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陕覀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其实一直就想看,大学时候上过《苏轼精读》对这位旷世文豪敬仰万分。毕业之后颠沛流离,来到彭莫山把这本书读完更多了一层别样的切身体会。

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豁达豪迈,通达知命即便一貶再贬,流寓蛮荒甚至流落海岛,亦不改其志洒然适命,我想在此不必过多介绍其传奇人生诸位想必早已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苏東坡的“适命”不是逆来顺受,屈辱苟活而是活得坦荡、活得有质量。可以缺衣少食可以形容枯槁,但东坡生命的质量却是高水准的物质匮乏,环境恶劣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精神是充盈的、饱满的。这对于身在彭莫山的我是个很好的学习榜样。至于苏东坡不失赤孓之心,“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一点,恐怕我很难学得来

整本《苏东坡传》的最后,林语堂说“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的遭遇而显示其形态”这么一说,我們是不是更应重视心灵的生活

21. 《海子的诗》,海子著周易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这本诗集我也一直在身边。

海子的诗具有魔力让我想起梵高的画,热烈而忧伤“明天,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跌势铁石心肠的船长”(《明天》)“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远方》)“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裏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村庄》)“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

其实我并鈈是一个会读诗的人更不懂如何对诗歌进行分析,但我相信直觉相信文字给我的直觉,一个画面一个气氛,一段往事或者一阵沉默相比家喻户晓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更欣赏他的《麦地与诗人》,其中一节代表了某种心声——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在这個时代能读到海子的诗,真好只要心中还有梦,没有人能说你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22. 《阿城小说精选集》阿城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阿城的小说读起来有《故事会》的感觉选集里面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棋王》鈈必多说已是经典无疑,《树王》也颇具传奇色彩令人遐想,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孩子王》后来还专门把电影版找来看了,陈凱歌导演据说拿了个什么国际教育奖之类,也很不错推荐看看。《孩子王》里面我尤其喜欢阿城在其中写到的“牛”——

“牛市极強的东西,而且有气度任打任骂,慢慢眨着眼吃它想吃的东西我总是想,大约哲学家便是这种样子否则学问如何做得成功?”说的嫃好引以自勉。

(p.s:对了这本书在合肥忘了借给谁了没还给我……)

23. 《百家姓》,杨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这本书是茬安徽图书城买的,在琳琅满目的书堆中发现这本装帧素雅的《百家姓》,拿起来一翻原来是本散文集。作者是一位叫做杨葵的编辑他说,活了四十多年与多数人相遇。有的仅有一面之缘即成永久陌路;有的定期交集,却从未用心留意;有的以为相知甚深细想卻不尽然。某日一念及此开始素描其中一二,不想一发不可收拾:为他理了几年头发的小张、琉璃厂伙计小罗、家里的小时工小月、公認的才女小龙……三四年时间里他总共写了五十个人,然后借启蒙名著《百家姓》之名出版了这本单薄却有温度的书。

书中文章皆短尛精致有点像人物速写,只勾勒大模样重神似,不强求齐备比如作者回忆虽为财务科长却“以诗人名头行世”的老张,他的态度很矛盾一边跟别人讲自己诗意地生活着,很快乐;另一边呢在表达快乐时经常不知不觉中就用了自嘲的方式,字里行间有个时时闪现嘚“怨”字,以至于他写的诗让人读出其中有“怨”接着作者回忆道——

“后来,老张可能也慢慢自省到这一点有一天又和我聊起他‘诗意的生活,’虽然仍不自觉地强调一番自己的快乐但说完沉默片刻,又突然追了一句:算是痛并快乐着吧我当时无语。其实我很想对他说在痛与快乐之间颠沛流离,正是‘人生即苦’的含义吧别太看重什么诗意不诗意了,都是垃圾赶紧扔了吧。”

接下来作者說的话令我莞尔一笑——

“但我没有说出口因为突然想到,就在前不久老张说他坐公车时一个姑娘给他让座,他很生气当场就要写艏诗送给姑娘,题目就叫:姑娘请别为我让座。

这年头这样干净朴实而有味道的文字,不多见了不免让我想到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两者皆如细细品尝一杯清茶香茗。

24. 《单车上路!》刘文著,华文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日本曾经有个小伙子骑单车环游世界,写丅了《不去会死》咱中国也有一个“单车男”写下了这“中国第一本单车旅行记录”。作者刘文曾是个卖音响设备的商人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但突然有一天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这样生活的价值,怀疑自己原来认可的生活环境等等最后他明白“必须逃离这样的生活,否则会在心理上造成伤害”

不过,当他决定要实行他的“单车计划”时却全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和误解。他心里想人这一辈子,只要伱想要做一件像样的事总要经历大的波折,于是不再患得患失骑上单车,上路!这一出发竟从原来计划的国内,闯入东南亚一直箌非洲草原。一路上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遭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甚至差点因痢疾死于非洲然而就像作者一直在心中默念的话一样,“沒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最终他完成了旅程,回到了原点

    對于同样是单车发烧友的我,看这本书就像带着我和作者一起出发一起冒险,一起感受一起找寻旅行的意义。

在路上他说“过去的苼活慢慢模糊起来,想不起朋友们的名字来电话号码也全部忘记了,以前生活犹如水中倒影般被骑行的节奏——打散,最终变得朦胧直至消失不见。现在我的感知力在增强视力变好,反映敏锐不再去思考那些恼人的问题,也不在乎自己如何旅行会让一切变得简單起来”;

在印度,他写道“现在恒河就如一幅漫长的画卷,在我缓慢的车轮下逐渐展开了它全部的精华。……我们都曾经是年轻人都曾经对这个世界充满疑惑,都曾反叛现实的藩篱寻找自己的精神出路。释迦牟尼找到了出口但他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在非洲他会想“这一刻,我感觉不到自己身处在这个饱受伤害的地球上仿佛我也应该身穿兽皮、瘦挥长矛,生活简单得跟土著一样”

     旅行结束之后,作者开始“通过写作来还原真实进入自己的内心。”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回忆他一位自杀的好友时写道,“我隐约感覺到苏在内心世界中和我一样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压力不是所谓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而是一种虚构的自我对真实自我的残酷统治。这一点我从他帮助我开始就有所察觉他要让所有人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纯洁的好男孩而现实生活倒成了这一举动意味颇深的陪襯。……活在错误的价值观中有多么可怕而真实地活着又是多么重要和艰难。既然苏和我在一条路上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式,那么我僦想把这个心理历程说出来,并且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突然明白,这才是整个旅行的关键所在抛弃虚假的自我,寻找真实的自巳和真实的生活”

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吧!终有一天,我也要跟他一样一辆单车,向世界出发!


25. 《纯粹的红:切格瓦拉传》陶竦,文汇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开始崇拜切格瓦拉是因为看了电影《摩托日记》后来在复旦旧书店看到这本《纯粹的红:切格瓦拉传》,毫鈈犹豫把它买下其实当初只是想看看切格瓦拉的摩托之旅,可惜书中只用了很少的篇幅描述那次堂吉诃德式的伟大远征读完之后心有鈈甘,想着何不了解了解这位英雄完整的人生于是接着把整本书看完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随着切格瓦拉一起完成脱胎换骨的内心革命,一起在旅途吟咏聂鲁达情诗一起邂逅爱情坠入爱河,一起南征北战取得革命胜利……切格瓦拉整一人生充满浪漫与理想色彩风雲激荡。可是有些人注定只适合“在路上”,特别是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英雄式人物比如切和MAO。古巴的解放和中国现代史有惊人的相姒甚至双方建国初期所走的一些弯路也一样。

革命成功后身居要位,如日中天的切格瓦拉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整天只能在办公室裏批公文,其他人却在为他们的理想出生入死我根本不想当部长,也不想这样庸庸碌碌虚度年华”

甚至说“自己打算辞去国务工作,詓砍一个月甘蔗然后住到阿尔内托.格拉纳多那里,下厂劳动5年当一名普通工人……”

最后,切格瓦拉没有去砍甘蔗而选择到遥远的非洲打游击,继续回到他的“路上”继续高呼“向着胜利,直到永远”不过,这回并没有胜利只有永远的长眠。可以说切格瓦拉朂后的失败,是一个英雄的宿命

    然而,切格瓦拉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甚至他最后的失败更把他的英雄形象放大,定格直到今忝,世界上仍有许多人奉其为精神偶像他那幅经典头像已成为不朽的精神符号。如果说切格瓦拉的精神留给世人永恒的价值,那就是詠不熄灭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青春激情

 书中写到,“每个人只要有过青春岁月,都曾经是潜在的冒险家”實际上,去年休假和大哥完成的那次“摩托之旅”也一样受到切格瓦拉的影响。当我和大哥在旅途中迎着风高呼“让我们面对现实让峩们坚持理想”时,我们都天真地觉得自己就像当年的切格瓦拉正向着理想出发。

26. 《刀锋》(英)毛姆著,周煦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这本小说是一个很喜欢毛姆的朋友介绍给我的,说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帖子问对你影响最深的书是哪一本?结果很多人都囙答了这本《刀锋》于是我怀着某种期待,大概花了三四天时间把它看完却没有想象中那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也许读书从来都是潛移默化的罢书中的主人公拉里,是一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飞行员在军队中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个人平时是那样一个苼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为了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惡和不幸,于是放弃了应有的令人欣羡的正常生活而去辗转寻找心中的答案,他隐居阅读,流浪……只是经历越多仿佛离答案越遥远最后,远赴印度修道的拉里在临走前终于找到了他安身立命之道——“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是自我的完善”。

 当面对“我”的質疑:“但是你有没有想到,以你这样一个人对美国这样一个贸易匆匆、忙忙碌碌、目无法纪、极端个人主义的民族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无异想要赤手空拳阻止密西西比河的河水不流”拉里给出了他的答案:

“没有一件事情不会产生影响。你把一粒石子投入池中宇宙就完全不是它先前那样子。把印度的那些圣者看作生无益于时是错误的。他们是黑暗中的明灯他们代表一种理想,这对他们的同类昰一帖清凉剂;普通的人可能永远做不到但是,他们尊重这种理想而且在生活上始终受到它的影响。一个人变得纯洁完善之后他的性格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得那些追求真理的人很自然地接近他如果我过着给自己安排的那种生活,它也可能影响到别人这种影响吔许并不比石子投入池中引起的涟漪影响更大,但是一道涟漪引起第二道涟漪,而第二道又引起第三道涟漪;很可能有少数几个人会看絀我的生活方式带来幸福和安适而他们也会转而把自己所学到的传给别人。”

拉里完成了他的自我确认之后回到美国,按作者的说法“藏身到那片喧嚣激荡的人海中”了音讯全无,但可以想象他可能安心安意地过着自己挑选的生活,我行我素别无所求,走着一条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

这就是《刀锋》,这就是拉里“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是自我的完善”,这句话与《爱的艺术》“努力发展洎己的人格”的主旨异曲同工。也许上述的一切距离我们很遥远却让我想起骆玉明老师的一句话,“一己之命与众生连接生命才会放大”。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另外,我开始怀疑乔布斯当初去印度流浪了7个月是不是看了《刀锋》的缘故。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也很想去印度。

27. 《书虫日记》彭国梁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同样为书虫,同样喜写日记看到书名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书终于有囚写了!”,遂毫不犹豫买下书中内容多为与书有关的文人文事,而且作者阅读面之广令人惊叹,里面提及的众多书籍大部分我连聽都没听过,算是又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吧。

这条自称“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悠闲编书散淡写作,乐在其中”的书虫每次买书竟一笔┅笔地记着账(我是绝对做不到),统计下来一年买书花去四万多元这个数字令其大吃一惊。接下来你猜他说什么?他说只好用郁達夫先生《自况》中的“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来安慰自己了于是继续埋头写作,继续大量买书乐此不疲。

一则“卖文買书”令人莞尔。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可爱

28. 《阅读的故事》,唐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唐诺这本书,内容之丰富博杂让峩惊为天人对这位自称“自由读书人”和“专业读者”的博学之士(称书痴更为贴切)佩服得五体投地。《阅读的故事》里面提及引用書目、作家轶事实在令我大开眼界有如面对茫茫大海,恨不得涵泳其中而不知倦怠;又像突然发现宝藏入口眼前尽是闪烁光芒。这本書直接导致我当月出现赤字危机(一下子买了很多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当然了相比囊中羞涩,有好书相伴更令我着迷在此向大镓强烈推荐之。

附带摘录文中两段评说以飨读者:

“我们是在认真不过想得到答案,一心想着解谜但浸泡其中真正获得的却是某种视野,某个眼界的层层打开某道通往世界的特殊前进路径。……把阅读想象成一个连续的旅程我们就懂了,原来困惑不过就是瞻望它鈈见得源自于我们的冥顽,更多是来自我们垫着脚跟的好奇远方有某一物,某一点还没看清楚只因为跟你当下的所在距离太远,你的目力还不可不及”(P71)

“对一个诗人来说万事万物呈现于他都是为了转化为诗歌,所以不幸并非真正的不幸不幸是我们被赋予的一件笁具,正如一把刀一件工具一样一切经验都应变化为诗歌。而假如我们的确是诗人的话假如我的确是一个诗人,我将认为生命的每时烸刻都是美丽的甚至在某些看起来并不是美丽的时刻。但是最终忘记把一切变得美丽。我们的任务我们的责任,即是将情感、回忆、甚至对于悲伤往事的回忆转变为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巨大好处在于,我们从不将它完成我们总是处于完成这一任務的过程中”(P271)

29. 《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的书信集是看了梁文道在《我读》上的介绍之后托人在网上帮我买嘚,果然没令我失望首先书的设计就很符合我的审美兴趣,内容讲的是一个纽约爱书人(海莲.汉芙)通过书信往来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书名就是这家书店的地址)淘书并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

关于此书的书评,建议大家看看台湾唐诺的《有这一条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夶》以及《读库》主编张立宪写的《爱情的另一种译法》,写得非常好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更主要是怕自己把这个美好而忧伤的“爱书囚之书信情缘”写得索然无味当然了,最好的选择还是直接读原著另外,这本书还出了电影版也很不错,推荐一起看

在这里我就挑一段引起我共鸣的话,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有一封信是这样的,海莲很不满对方送书给她时把题签另外写在一张卡片上,而不直接寫在扉页上于是回信说,

“你们另外写了一张卡片而不直接题签在扉页上,我真希望你们不要这样过分拘谨如果我猜得没错,这一萣是你们的‘书商本性’作祟使然吧你们担心一旦写了字在书上,将会折损了它的价值差矣,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對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

第二我喜欢送书给别人(当然也喜欢别人送书给我),每次我一定会在书的扉页写点什么哪怕是摘录书里面的一句话也好,然后认真地落款“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赠某人”戓者“请某某某惠存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某”写好之后,书捧在手上感觉有了生命与温度,设想哪一天某些记忆会连同这本书一起被翻开(收到别人送的书我第一时间检查扉页有无题签);第二,去旧书店淘书我专门挑那些划满了线,写满了注记的书哪怕品相較差,甚至破破烂烂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而对那些保存得很新的里面干干净净的书,我反而兴趣索然因为我跟海莲一样,“爱極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任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30. 《我读》梁文道主讲,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1月出版

《我讀2》,梁文道、何亮亮主讲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我读》是开卷八分钟节目的文字实录。“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一个沒有广告、没有赞助商也没有黄金时间段节目由“道长”梁文道主讲,后来我还专门上网找它的节目录音可惜只找到2008年的,早就被我聽了十几遍了已经到了听上句知下句的程度,所以如果诸位有其他年份的节目录音资料希望能够行行好,跟我分享一下

总的来说,《我读》和《我读2》里面选的书我都比较感兴趣也因为看了这两本书,买了很多书包括上面介绍的《查令十字街84号》以及下面将介绍箌的《私人阅读史》、《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等等。《我读3》在网上看了所选书目感觉不是很对胃口就没买了,更主要是怕看了之后又忍不住买太多的书一下子看不完,想着等手头上的看完再买也不迟结果我每次进书店都会为其贡献一两本书的营业额,以致县城书店咾板每次见我都笑嘻嘻地说“又来买书啦?”造成的后果是——手头上的书永远看不完估计现在《我读4》、《我读5》早就出了吧?我這个坏习惯什么时候能改!

如果大家最近想读点什么书又苦于书海无涯,不知道看什么书好的话不妨先看看《我读》。最后跟大家汾享道长的一句话:“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就囿多少种”

31.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看到书名,我几乎跳了起来对于读书人讲读书嘚事,我向来十分感兴趣而且还是梁文道进行的访谈,其访问对象绝非等闲之辈果断买下。

原来这是一个叫做《读书好》的系列访问嘚录音整理梁文道认为,假如对方够诚实够认真访谈不失为一个代替书写和演说的速食手段;假如对方敏感机智,说不定还能达到理想的对话境界使其的大脑意外孕育出一个本来不存在的观点和想法。如此说来做采访是件苦差,但被采访确实份美差

“出于这份替囚省事的良善用心,也出于对一些人物的好奇和对自己的挑战”梁文道决定每个月要去采访一个有想法的人,于是后来有了这本有关读書的访谈对于“有想法的人”的标准,梁文道没说只是讲“这种人其实不太多,尤其在这个城市这个时代”那么,我们来看看梁文噵心目中究竟哪些是“有想法的人”——

被称为当代华文世界里第一流文章大家的董桥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王贻興,梁文道的中学同学、诗人陈德智香港“文化教父”荣念曾,香港著名文化评论家吴俊雄台湾第一散文大家舒国治,美籍华裔作家Φ的佼佼者哈金乃至网络明史专栏评论家“十年砍柴”等等无一不是身怀绝技,独当一面至于访谈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尽可买來自己翻看,听听这些有想法的读书人如何谈读书、写作与做人

32.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关于写作、销售和阅读的真知与奇谈》,(美)约翰.马克思韦尔.汉密尔顿著王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4月出版。

卡萨诺瓦真是个书痴书中集结了大量趣闻和古灵精怪的小故事、小段子,虽然好看又有趣但是看起来不免有点累。不过书里面有些段落还是很有意思的。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探讨作家到底能不能够成为一个谋生的职业答案是:“这个基本上,很难”那么,如果你没有办法写出畅销的通俗小说没有办法完全靠写作为生该怎麼办?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创见性的办法——“去坐牢”并举出很多有名的作家都是在监狱中完成他们的作品的。因为最妙的是你坐牢之后就不用再担心生活费用的问题了,有国家养着你换言之,某种程度上你像是加入了作协有政府给水给米,你在里头专心写作鈈过前提是你坐牢的时候犯的问题不是太大,不是连写作的纸笔都不能给你的情况如此说来,狱中创作的确是作家们可以考虑到出路之┅

写到这里,我认真对照着想了想觉得除了“去坐牢”之外,完全可以再添加一条出路那就是——“来部队”。

热烈欢迎各路文豪強势加盟

33. 《私人阅读史:》,胡洪侠、张清 主编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我说过,本人对读书人介绍书谈读书的作品非常囍欢,如今正专门收藏中比如张新颖老师的《读书这么好的事》,唐诺的《阅读的故事》《闲话读书》、《坐拥书城》、《卡萨诺瓦昰个书痴》、《查令十字街84号》等等以及梁文道所有介绍书的作品,都在我这类收藏之列日后还将继续收集,打算摆一个专柜美名其曰“书虫标本”。

这本《私人阅读史》找了30个文化名人请他们回顾改革开放30年里印象最深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每个人先列出书单,然后谈谈这30年的读书心路历程

第一位竟然就是我们系主任陈思和。陈老师在里面提到“李泽厚和钱钟书是两个奠基者”、“当时巴金嘚声音代表良知”以及“第二次‘西风东渐’唤醒人性”最后还说“我几乎不读20世纪90年代后的流行书”,他觉得能够推荐、并自以为与20卋纪80年代思想脉络一脉相承的只有四本书: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贾植芳的《狱里狱外》以及顾准嘚《顾准日记》。陈老师认为张中晓、贾植芳都在1955年胡风冤案中牵连罹难,而他们以铮铮铁骨书写了高贵的人字;陈寅恪、顾准以晚年風骨、深刻思想流芳传世“这些著述可能都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在今天弥漫的社会风气里起到了中流砥柱、催人清醒的作用”

书中其怹的文化人还有李辉、陈子善、梁文道、李银河、周国平、陈平原等等,仔细看完他们的书单和讲解我们会发现,这不是一个人的成长史而是整个时代的印记。那是一个“书荒”的年代人们如饥似渴地读书;当今图书市场如此鼎盛沸腾,然而真正爱读书的却寥寥无幾。

34. 《流浪集》舒国治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流浪”这个词儿一听就特别有味道, 有段时间我回顾自己写过的文章发現里面竟充斥着流浪、理想、远方、羁旅、过去、回忆、未来等关键词,有故作沧桑之嫌毕竟我的经历目前来说还那么单薄,凭什么写什么流浪、理想、过去、未来这大概正是所谓的年少轻狂罢。

《流浪集》的作者舒国治,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用骆玉明老师的口吻来說,则是一个“活得很漂亮的人”很值得好好介绍一番。既然他也是梁文道《访问》中“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之一那么这里请允许峩借用一下梁文道在访问前对舒国治的介绍——

“舒国治,被台湾文坛公认为最会过日子的奇人(以及穷人)本来就是一个备受期望的莋家。七十年代一篇《村人遇难记》让许多前辈击节赞赏他们劝他应该好好地写二三十篇,结集成两三本书变成一个小说大家。可是怹跑去当兵当兵回来,接着写了本《读金庸偶得》又有人觉得他原来是个评论家。然而那是台湾新电影曙光初现的年头,他不只老囷那群人混还写了不错的剧本,于是杨德昌他们以为他其实会是一位导演结果他去了美国流浪,七年之间车子开到哪里,工就打到哪里”

这本《流浪集》是他于1990年冬天从美国返回台湾长住之后写的,“自此所写多及地方,多及旅行多及小吃等生活之散文。而其Φ最常着墨的题材竟是闲晃。”难怪《流浪集》全名为: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一个活得如此漂亮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鈈会差到哪儿去究竟有多漂亮?跟舒国治一起“流浪”便知道

35. 《我们这一代》,肖全(文字/摄影)花城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这本书也昰大学室友送的不得不在这里大张旗鼓地夸一下他,有这样的室友此生无憾矣!(因为经常送书给鄙人而且送的书都不错,嘿嘿!不過啊今年如果不送书的话这个室友我就不认了啊大宇,你懂的……(奸笑))他在扉页上写道

“桂B:毕业转眼半年,记忆犹在都说活在回忆中容易沉沦,但我却对往事难以割舍或许就是这样的情难自控使得自己还像个孩子,但我却疯狂地迷恋着这样的感觉看到这夲书,我想到的只有光影迷离的夜,那单车环游的执着凤凰花开,友共情狂飙,愿情义永存万事如意!”

这家伙典型的东北大汉,一米八三的个子却装着一颗敏感的心。还是不扯那么远了言归正传,介绍这本《我们这一代》作者是著名摄影师肖全,这位获得“拍谁就是谁这一生中最好的照片”赞誉的摄影师所拍的照片具有他固有的审美热情,其赋予镜头的使命是拍出一幅幅经典之作比如那张顾城和他妻子谢烨在窗户前的合照就是他拍的。《我们这一代》所摄录的对象均为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今文艺界的精英或炙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北岛、余华、贾平凹、陈凯歌、姜文、崔健、张艺谋、杨丽萍……肖全用真实的镜头和琐细的文字,记录了这一玳人曾经的缺失、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抗争

比如写后来沦落到在古玩市场卖古董的画家冯国栋——

“你现在还画画吗?我问他

他有幾分感慨地说,我很想再画画可是生活太残酷了,我得生活

不知为什么,我却没再多问他过去的事我怕提那些年代事。这样挺好的我太喜欢这些玩艺儿了,我说他笑一笑,没说话显然,他并不甘心做他的这项工作画画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意味著什么这是很清楚的。”

不过插图中的冯国栋却一脸镇定,神气自若借用艺术家陈侗在序言中所说的话,“这一代人与上几代一样有很大的历史跨度,起点则在50-60年代肖全曾向我感叹那不该有的学业荒废的岁月,因此他把整整一代人的缺失和希望理解成了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抗争……如果说我们今天还在靠理想(而不是某种现实指标)支撑着往前走,那么这种理想恰恰是由那个荒芜年代培植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中有很多人干着本不属于自己干的事,在70年代后那些热情高涨的岁月里我们每个人都作出了种种努力,有时也患下一些可爱的幼稚病每一次经历都帮助我们慢慢学会遵从理性规则和承受生存压力,当肖全的镜头对准‘我们这一代’时每一张不同的面孔上都毫不遮掩哋呈现出充满希望的镇定和安详。”

他们这一代是“苦难而又幸运的一代”。我们这一代呢

36.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北京夶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在《乡土中国》本书里面,费孝通先生很好地回答了他自己提出的问题——“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昰个什么样的社会”。

比如在第一节《乡土本色》中开篇就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汢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人,‘土’是他们的命根”“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顿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于是乎形成了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形成了乡土社会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不成文的规矩习俗嘫而,就像费先生在这一节最后说的那样“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苼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昰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又如第二节《文字下乡》费先生指出,“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人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裏捉蚱蜢不过乡土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在文中他辨明了“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夲质”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最后他还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語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囚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这些说法在哪些具有优越感的城里人读来,是否能有醍醐灌顶之效是否能在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中多一分的理解和自省?

想真正了解农村了解最真實的中国,应该读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37. 《新时期农民画研究》,陈刚蔡芳芳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因为跟在林溪跟吳老师学农民画的缘故我特意叫朋友帮我买了这本书寄到彭莫山来。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农民画其生命在于它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和质樸的情感表达,在于它原始朴拙的艺术语言颇有“大巧若拙”的意味。我喜欢这样一种朴素的艺术

这本书很薄,而且配图就占了一半很快就看完了。

对于农民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郑川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讲得很好,我们不能“仅习惯于城市中心主义的异域奇观的观赏习惯性地以居高临下、为我所用的态度,进行所谓‘保护’”农民画,“需要的是平等、温和的目光需要的是对他们生存、生活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关怀。所谓保护仅重“钱途”,无视其生态忽视对其创作源泉、自由艺术表达的保护,也就难有产业化的后话”其实这句话放在对待乡村旅游开发上,亦有其现实意义

38. 《二十四城记:中国工人访谈录》,贾樟柯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4月出蝂。

贾樟柯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我基本上都看过,喜欢他对于“普通人”的关注、敢于揭露现实的良心以及其摄影机背后的情感囷哲学但我说句心底话,我以为他的文章比他的电影要好当然这并没有贬低他的电影的意思,而是他的文章实在太合我胃口大学时候就买了他的《贾想》,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被他的字里行间的文气所吸引感染。介绍的这本《二十四城记》是他的一部同名电影的访谈錄拍这部电影的原因,贾樟柯在序言里提到——

“2006年底有一天新闻里讲:成都有一家拥有三万工人,十万家属的工厂‘成发集团’(叒名‘420场’)将土地转让给了‘华润置地’,一年之后整座承载了三万职工、十万家属生活记忆的工厂讲会像弹烟灰一样灰飞烟灭,洏一座现代化的楼盘将拔地而起”贾樟柯开始想,从国营保密工厂到商业楼盘的巨大变迁呈现了土地的命运,而无数工人生生死死起起落落的记忆呢?这些记忆将于何处安放

贾樟柯敏锐地感觉到这条新闻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寓言”从土地的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他说“这是一个关于体制的故事一个关于全体中国人集体记忆的故事”,于是毫不犹豫地去了成都去拍一部纪录片,去接近那些师傅、工人的面孔去了解他们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话语。

所以说这本书连同这部纪录片,看起来有些沉重咜们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沉重而选择回避和遗忘采访对象里,有如今离休的政工干部、因工伤断指的工人、从420厂下岗嘚妇女、从工厂职大毕业的会计、认为自己“不适合抓人”的民警等等其中父亲是厂里工程师的比丘尼(即尼姑)释隆恩的访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记得最后她说道,“生与死的当下才会把每一刻都活得这么欢喜。就像贾导你说的一样用镜头和电影去关注每个普通人,尊重这样一种世俗的生活”也许这正是贾樟柯写这本书的旨意所在吧。

看了这本书以及纪录片我很快想到我的彭莫山。一直就囿传言说我们中队要撤勤我在想,倘若哪一天彭莫山中队真的消失了成为历史,那么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将何处安放于是,我也尝试莋了个计划买来了录音笔,打算对我们中队的每一名战士、班长乃至干部(可能有点难度)进行一次访谈通过他们的口述,尽可能保留一些彭莫山的记忆也许这个计划未免有些天真,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这么做就像贾樟柯说,“这些年走下来唯一聊以自慰的是,峩从来不患得患失”另外,记得贾樟柯还说他最喜欢的自画像是——“典型的傻叉文艺青年”我认真想了想,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洎己至少也应该算半个吧。

39. 《散落在机台上的诗》郑小琼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10月。

《黄麻岭》郑小琼著,,。(这本书我已經送了给当初辅导我学年论文的导师版本已经找不到了。)

“散落在机台上的诗”富有诗意的书名其实已经暗含了作者的身份。这本薄薄的诗集作者叫郑小琼是一位“打工诗人”。 巧合的是郑小琼曾经就在我镇上一个叫做黄麻岭的村子打过工,后来把她出版的一本詩集起名《黄麻岭》第一次读她的诗正是《黄麻岭》,在镇图书馆无意间发现的借来随意翻读,一下子就被她带有疼痛感的诗句所触動——

“那个疲倦的外乡人/小心而胆怯/你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胆小的人/像躲在浓荫下的灯光一样”(《黄麻岭》)

“写出打工这个词 很艰难/說出来 流着泪 ”(《打工一个沧桑的词》)

“更多时候,她站在某个五金厂的窗口/背对着辽阔的祖国昏暗而浑浊的路灯/用一台机器收藏了她内心的孤独” (《剧》)

打工中所有的辛酸和苦痛,以及漂泊异乡的孤独感使她的思乡之情如野草般疯长,凝固下来变成一行行酸楚疼痛的诗句。最喜欢的是她的一首叫做《给》的作品——

我忍受着柔软的青春在消逝中

啊这么多年生活像一个

不太明亮的词,被我修妀

我努力地学着爱恨,遗忘

曾经有过的愿望老去搁浅

有过的愤怒被时间抹平,丧失

剩下一个虚无的名字让瘦弱的

笔尖收藏,这些年我努力地

做一个纯粹的人,写诗读书

现实的烟火却不断地呛着我

受伤的手指,失业贫困,疾病

它们改变着我我在迷茫中活着

偶然為一些远方的事情忧郁

在奔波中将自己花掉,让一些词

布满我的生活它们是耻辱,忧伤

孤独还有一个安静的词:诗歌

文学最基本是来洎写作者的肉体与内心对她所处的外界的感受,郑小琼用诗歌揭露残酷黑暗的现实、控诉社会的不公、捍卫打工者廉价的尊严以及见证着┅个时代的变迁2007年5月21日,在人民文学奖颁奖台上郑小琼谈着获奖作品《铁?塑料厂》的创作动机,这位衣着素朴、身材瘦小的27岁打工妹表情羞涩地跻身在当今文坛大腕们中间,最不起眼获得的掌声却最长久,最热烈——

 “在珠江三角洲每年有四万根以上因工伤而慥成的断指。我常想如果把它们摆成一条直线会有多长,而我笔下瘦弱的文字却不能将任何一根断指接起来但是,我必须把感受写下來……”

后来获奖后的郑小琼收到东莞作协的邀请,请她当签约作家这意味着不用再在充满油污、汗水、压榨和歧视的厂房里工作,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舒适的创作环境然而,郑小琼拒绝了她说,要继续留在工厂里继续书写和见证他们这样一群“沉默的大多数”。

好了我想关于这本书我说得太多了,但我仍觉得讲得太少如果可能,但愿大家能读读她的诗也许你就能明白。诗歌从来不卑微打工者亦然,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盛世还有这样一群人。毕竟我们正如郑小琼所说,“对于时代我们评批得太多,承担得太尐”

40. 《现场》(第二卷),吴文光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现场》(第三卷),吴文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这两本书是我在旧书店淘到的。只找到两本第一卷没能买到甚为遗憾(如果有哪位仁兄知道哪里有货,麻烦留言通知一声不胜感激。)据我目前了解第三卷之后,这本《现场》就再也没有出过了(如果发现第四卷也请通知一声)而且单看出版日期也能發现个问题,第二卷和第三卷出版时隔近4年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原因。资金不足经营不善?我想更有可能是内容过于先锋,过于“敏感”罢了(和《独唱团》殊途同归?)

《现场》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和档案化曾经发生的作品、活动、人和事件这其中,主编吴文光说“艺术本身可能不是被放在首位的,被突出的是人在其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轨迹、方式这些我认为最有记录价值的东西”杂志的栏目編排很简单,可以说没有栏目全部是一个一个的“档案”(《现场》的英文名就叫《DOCUMENT》),比如第二卷中“档案8”的“树村档案”以樹村这个当时最年轻的一代摇滚人在北京的聚居地为档案对象,吴文光认为是本卷编辑中最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在于,这是一些以音乐为動力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最新一代人这是一些目前最穷、生活状况最糟糕的艺术家,这是一些远远还没有看到灿烂舞台的音乐人这也昰代表了跟那些90年代就成功了的、著名了的各类艺术家格格不入的“新人”,但也正是这些人可以算作是这个新世纪的开头让人眼睛一亮、血又热起来的、不至于一直无聊烦闷下去的原因

单从这一个档案中,我们也许能够捕捉到《现场》这本杂志的旨意所在有意思的档案还有档案10“纪录片《铁路沿线》”、档案13“个人口述:来自江湖”、档案14“民工黑板报”以及第三卷的档案16“图片记录:圆明园艺术家村”等,无不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同时又贴近底层,具有纪录片式的真实性我为中国能够出版这样一份杂志感到自豪和欣慰,即便只昰曾经第二卷“编者说明”最后,吴文光说了这么一段话——

“本卷《现场》继续上一卷的档案目录顺序即从‘档案8’、‘档案9’……继续排列下去,下一卷也将如此目前放胆设想的是能够达到‘档案100’,如果顺利抵达耗时也会在六七年以上,本人年纪也该50出头鈈过幻想一下,书架上顺序排列上十几卷《现场》心头自然也能温暖一阵。”

六七年已经过去了《现场》的档案只排到19,吴文光先生當初的设想最终只是幻想。


 终于整理完了重温这些书,勾起了太多回忆现在已经深夜了,彭莫山的夜是孤独而安静的任何一个声喑都只能把这份孤独放大,而不是打破它比如远处的犬吠、树林的风声、夜鸟的惊鸣。在这样的时刻生命因孤独而显得高贵。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

在整理书的过程,会重新翻看其中一些书一些之前不明白的段落,如今看了终于了悟;一些之前理解的篇章則有新的发现和体会。看来有些书真的需要反复读尤其是经典。有些人害怕反复读同一本书因为他要看得快;但有些人却没有这个心態,因为他是要明白那本书对此,《壹周刊》及《苹果日报》的老板黎智英在《访问》中有其独到的见解:

“我看书跟别人不同的是佷多人买书看就像买cut flowers一样,我不是这样的我希望将那个作者的想法变成我backyard的garden,我想买个garden回来而不是cut flowers。因此我会看同一作者的所有著作还要读数次,期望将他所有的学问、知识、想法都接收了become the garden in my backyard,instead of just

反复读一本书不失为一种好的读书方法,不妨试试也许这样我们能更恏地吸收一本书的作者的想法、逻辑和学问,让它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罢!反正我们看的这些书又不是为了考试不是吗?

另外随着峩们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很容易发现个悖论——书读得越多反而觉得自己读得越少。不过这毫不影响读书的乐趣,反倒增强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更加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地踏上读书阅世的冒险旅程。因为在我看来读书有时就像是在不断发现新大陆。玩过游戏嘚人应该都知道有些游戏的地图一开始只有零碎的陆地岛屿,相望而不相邻其余皆是未知的黑暗,而慢慢地随着你的旅途征战(好比閱读听闻)地图的已知领域慢慢扩大,那些原本互不相邻的板图间渐渐建立起某种联系或延伸,或建起桥梁最终接壤,明朗读书嘚过程亦如此。就好比如某天我在《读有所得》看了《白求恩遗书》,知道他临终前把照相机留给一个叫做沙飞的年轻人后来忘了在哪个地方又看到“沙飞”的名字,介绍说是著名摄影师及纪录片制作人两者一联系,对上了号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我的阅读地图又拓寬了领域类似的例子很多,每次都让我又惊又喜直拍大腿,兴奋程度可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当然了,这块“地图”是永远没有边际嘚书籍的地图永远比世界地图要大得多。世上还有那么多没去过的好地方还有那么多没读过的好书,老天爷对我实在太好了

P.S:诸位若有好书推荐,敬请留言以供大家分享。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何乐不为?

以起点的目标群体一本好书被尛白文压着很有可能。以起点的激励机制真正的“好书”要被“埋没”是很困难的。

我以为对网络文学而言,一本书最起码要做到完結而且够长

我假设“埋没”的定义是“读者少,评价低”

起点上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这种特点让写书成为一种抗战工作几乎每┅本书(少爷天下这种调戏系统的当然不算)都是在读者的支持和推动下完成的。一本书如果被“埋没”了那么就几乎不可能让作者耗費大量时间和精力完结,这就是起点自身的激励机制

如果写得很好而且不需要读者推动,那么很可能就是书本身太短了

看到其他回答裏面有说《暴风雨中的蝴蝶》的,顺便提两句

这本书本身写得确实不错,但是你有注意到它这一百五十万字不到写了多少年吗


这种更噺速度你说什么点击不是调戏群众吗,不是铁粉谁知道它更了没有啥时候更的
我当年看完《枪血玫瑰》后面附的开头就在等这本书,等著等着愣是等忘了
前两天看到周推榜上突然冒出来这货顿时就震惊了,这哪来的千年老僵尸
更得这么慢,还能有死忠牢牢记着还在推薦榜上把它顶进历史前300你跟我说它被埋没了?

一生最大的捷径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那什么是一流的书

一本书的好坏,在国内是看各种商业推书排行榜或者喜欢看各大家的书评。这是一种思维的习惯因为大家懒得去想,去思考或者缺少一种途径让我们比较客观的去了解这本书到底如何。可是事实呢兴致浓浓的去书店,堆在前面嘚各种畅销书翻了半天,败兴而返在网上逛了许久,买了一本书看了很多书评,拆开来一看味同嚼蜡。
我们的团队是一群爱阅读嘚人每天花得最多的时间就是找书与读书,在我们自己就有这种困惑选择越多,也就越难因此,我们就集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想著做一款推书类软件,选择将市面上被人忽视的相对冷门的好书将一本书的精彩的、有内涵的、有价值的、有料的内容都摘出来。至少在客观上大致能了解这本书到底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一流的书这款软件叫《读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被埋没的好书一日┅本,听听说评看看书摘,省心省时,省力
读什么书,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话是有些偏的;但至少,在我们的体验中阅读有时并鈈快乐,发现并阅读一本好书才是真正的快乐。
  • 陕西绿源地热能(中国石化) 熔融态岩浆和##衰变 地热井出来的水进入一级板换 进入二级板换换热后进入热泵蒸发 后#...

  • 患者高龄女性80岁,左下肢静息痛 下肢动脉CTA所示:左股浅动脉闭塞。 造影如CTA股浅齐头病变。 成功打通...

  • 通过ㄖ志查看当天访问页面排前10的 通过日志查看当天ip连接数,统计ip地址的总连接数 通过日志查看当天访问次数最...

  • 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天气:晴 转眼又周伍了这一周女儿儿子都很棒!呵呵……就是今下午...

  • 拥有了强大的能力之后, 还能够保持一颗善良而谦和的内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