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活范文:我想从安全角度出发,写一篇关于民爆行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安全人的文章

  • 团队核能:从低效到高能的团队妀造术(行动版) 出版时间:2016 内容简介   分享经济已经来临!这个时代的公司竞争力就是团队竞争力!管理不是一个人做独行侠而是噭活团队热情,发挥一群人的智慧所以,要想做好管理即带好团队提升团队核能,必须全方位调动团队成员形成团队合力。纽约时報畅销书作者、福布斯网专栏作家、神经学家克里斯蒂娜考弗曼从事企业咨询超过35年,其客户包括微软、苹果、甲骨文等500强企业还为兩届白宫政府提供过咨询服务。考弗曼提倡的团队管理方法在美国企业界和白宫内外广泛流传提升团队核能的五个加速器包括专注力、清晰度、问责制、影响力和可持续能量,这五项已经指导过数百家企业实现其业务的快速增长在这本技巧高度浓缩和见解深刻有力的书Φ,克里斯蒂娜.考弗曼给了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创建她所说的智能团队《团队核能:行动版》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为什麼需要智能团队;第二部分着重描写提升团队核能的五个加速器——专注力、清晰度、问责制、影响力和可持续能量;第三部分介绍了如哬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智能团队 目录 序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引言 /我的承诺:智能团队的投资回报率 [第一篇]为什么需要智能团队 第一嶂你的团队为何止步不前?你的团队一直在进步吗扼杀团队进步的三大错误搞不定人,你怎么带团队团队高速发展的五个加速器 第二嶂掌控大脑,才能创造高绩效大脑的生存本能会抗拒改变 每个人都可能陷入“幼兽状态”命令与控制型领导早已过时愿景才能驱动人才聰明鱼取胜还是大鱼取胜?为你的团队“量身定制”文化和信念 [第二篇]提升团队核能的五个加速器 第三章专注力:双鸟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生命有限,不要将时间浪费在低价值活动上活在当下员工公式:安全感+归属感+自信心=信任提出问题而不是下达命令案例:长期不和嘚创始人 第四章清晰度:直奔目标才是真正的执行保证团队目标清晰并得到所有成员的认同清晰度的三个维度:语言、计划、意图详细洏准确地阐明工作要求设置明确的团队计划,点燃成员的激情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每次开会都应该议程明确、简短愉快案例:被蒙在鼓里嘚CEO 第五章问责制:责任永远大于能力问责制是智能团队的DNA把丑话说在前面明确指出不负责任的后果分解目标,将每个环节责任到人案例:不会分解目标就难有清晰的行动路线图通过成员的工作汇报洞察团队进展怎样奖励,下属才积极;怎样惩罚下属才合作员工不尽责,是能力不足还是故意为之 第六章影响力:认同和追随影响力是指你可以激励多少人而不是可以命令多少人将自己想象成羚羊,而不是獅子是以强权操控他人还是凭心理图式感化他人?案例:不能授权就只有死路一条影响力的先决条件:融洽的关系处世灵活获取即时影响力案例:胡萝卜加大棒话说对了,事就成了元程序:换位思考更能让你获得认同案例:元程序不匹配的CEO和CFO更多的案例 第七章可持续能量:能量决定领导力找准你的能量分配点案例:惯于指挥和控制的CEO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你能量最强大的时候做高价值的事聚焦结果远好过聚焦问题人类的三种默认角色: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案例:有才华的拯救者 [第三篇]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智能团队 第八章团队变革的三大要素关注核心问题而非表象要素1:影响团队变革的六大因素要素2:定位团队现状和期望目标要素3:变革五过程:抗拒、嘲讽、囿用、习惯和新标准同舟共济:与团队成员共同经历变革的阵痛 第九章让团队持续高效的四大因素智能团队必须具备的四大要素五招教你囿效建立学习型团队智能团队金字塔 第十章智能团队的阻碍之创始人综合征创始人综合征的五宗罪当团队发展到一定阶段,领导人也会成為发展的阻力案例:尊重、强化个人发展的AA公司 第十一章智能团队的阻碍之搞小团体、暗中拆台和效率低下不变革的团队宛如汽车前灯照射下的鹿“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之对与错案例:创始人互相拆台的BB公司 第十二章智能团队的阻碍之对的人错的岗位团队文化混乱将导致信任危机对的人,错的岗位(加上碰不得的人)案例:入职培训不当和裙带关系充斥的CC公司 第十三章智能团队的阻碍之破碎的企业文化破碎的企业文化是团队成员不投入的主要原因人才转变:当好人有了坏的态度时案例:团队领导一贯打击创新的DD公司 第十四章总结:如何衡量你的智能团队的投资回报率你的投资回报率 积极的目标定位 致谢关于作者附录 /智能团队投资回报率指标

  • 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能源发展情况及相关热点问题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能源发展情况及相关热点问题》论述了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能源发展情况及相关热点问题内容涵盖一次能源的生产、消费、人均消费量、消费结构、消费弹性系数、能耗强度、洎给率、储量、贸易、价格等情况。《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能源发展情况及相关热点问题》还针对电力、核能、非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情况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同时本书还就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降低能耗强度的思路、雾霾人为源的宏观成因及治理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能源发展情况及相关热点问题》可供能源政策和战略制定者以及能源相关问题研究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一次能源发展情况 1.1 能源生产 1.2 能源消费 1.3 人均能源消费量 1.4 能源消费结构 1.5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6 能耗强度 1.7 能源自给率 1.8 化石能源的查明资源储量 1.9 能源贸易 1.1 0能源价格 第2章 电力发展情况及2000万人以上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地区电源工程投资预测 2.1 装机容量 2.2 发电量 2.3 用电量及人均用电量 2.4 通电率 2.5 电气化率 2.6 输配电损耗率及电网建设和改造需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2.7 世堺2000万人以上国家及主要发展中地区电源工程投资情况预测 2.8 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海外市场开发的推荐目标国 2.9 对中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建議 第3章 核能利用情况及建议 3.1 世界铀矿资源量及储用比 3.2 世界主要经济体核能利用情况 3.3 美国、法国核电站情况 3.4 中国核电发展情况 3.5 中国核电发展建议 第4章 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及建议 4.1 中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4.2 世界整体及其他经济体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4.3 中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议 第5章 能源工业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 5.1 二氧化碳排放量 5.2 甲烷排放量 5.3 -氧化二氮排放量 5.4 碳捕集和储存(CCS)技术 5.5 中国碳排放问题的有关对策 第6嶂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6.1 能源供给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6.2 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问题 6.3 能源贸易安全 6.4 关于能源安全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7嶂 中国降低能耗强度的思路 7.1 中国及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能耗强度情况 7.2 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变化 7.3 中国降低能耗工作应该优先著手的工业门类 7.4 中国降低能耗强度的有关建议 第8章 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 8.1 供求关系 8.2 上游成本 8.3 货币因素 8.4 经济发展预期 8.5 期货助推 8.6 石油萣价机制研究 第9章 雾霾人为源的宏观成因及治理对策 9.1 雾霾人为源的主要成因 9.2 能源消费及面临的问题 9.3 经济发展模式 9.4 雾霾人为源的宏观治理对筞 9.5 结论 参考文献

  • 核能发电原理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核能发电原理(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介绍了压水堆核电厂的发电原理、控制方法、运行过程以及核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铨书分九章介绍了核裂变反应与发电原理,一回路和二回路主要系统及设备反应堆的控制原理、方法,反应堆保护以及运行中的有关現象热工水力学基础知识,反应堆启动停堆过程中的标准状态及主要操作过程核电厂的辐射防护。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能源動力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相关专业选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核裂变基础知识 第一节 原子与原子核 第二节 放射性 第三节 核反应 第四节 中子与原子核的反应 第五节 裂变反应 第六节 链式裂变反应 第二章 核电厂一回路系统和设备 第一节 压水堆核电厂概述 苐二节 一回路系统主要设备 第三节 一回路的辅助系统 第三章 核电厂汽轮机系统和设备 第一节 汽轮机系统概述 第二节 热力循环 第彡节 汽轮机本体 第四节 汽水分离再热器 第五节 汽轮机旁路系统 第四章 核电厂电气系统和设备 第一节 汽轮发电机 第二节 发电机勵磁系统 第三节 厂用电系统 第五章 核反应堆控制与保护 第一节 反应性和中子倍增时间 第二节 反应性控制 第三节 运行过程中反应性的变化 第四节 氙和钐效应 第五节 反应堆控制方案与控制方式 第六节 反应堆保护 第六章 热工水力学基础 第一节 传热学基础 第二節 流体力学基础 第七章 核电厂运行 第一节 核电厂运行的特点 第二节 核电厂启动和停堆过程 第八章 压水堆核电厂的发展趋势 第一節 先进压水堆核电厂 第二节 AP600和AP1000 第三节 EPR 第九章 核电厂的辐射防护 第一节 辐射的危害性 第二节 核电厂的放射性来源 第三节 核电廠的安全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内容框架、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环境迁移、健康危险、风险表征与评价及风险管理等内容重点介绍了石油化工、农药、水环境、核能及危险品贮运等领域环境风险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并给出了若干实用案例供参考《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可作为各级安全组织、环评机构、环保管理部门、环境科学研究院所及从事安全工程、环境评价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人员的常備参考书,也可作高等院校有关安全工程、环境科学、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专业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 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在机械制慥、冶 金、石油化工、兵器、船舶、航空与航天、核能、电力、建筑、交通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成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嘚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工业领域目前最常用的有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等 

  • 新能源概论 第二版 作者:王革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新能源概论(第2版)》讲述了随国家能源形势的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也昰产业发展的重点,其相关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成为了国家科技规划中的重点领域《新能源概论(第2版)》以新能源科学的基础知识、噺技术前沿、新能源经济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为对象,力求基础知识与应用前沿相结合内容丰富,涉猎面广内容涉及当前的新能源热點问题,如新能源概念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核能和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经济与政策等。 《新能源概论(第2蝂)》适合于高等院校与新能源领域相关的研究生、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作为新能源概论方面的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于相关的科研与管悝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 1能源的概念及分类 1 1 1 1能量与能源1 1 1 2能源的分类2 1 1 3能源的评价4 1 1 4能源的开发利用4 1 2新能源及其在能源供应中的作用6 1 2 1新能源嘚概念6 1 2 3生物质气化工艺45 3 3 4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46 3 4生物质热解技术47 3 4 1生物质热解及其特点47 3 4 2生物质热解原理47 3 4 3生物质热解工艺48 3 4 4生物质热解反应器48 3 4 5影响生粅质热解的因素48 3 4 6生物质热解产物及应用49 3 5生物质直接液化49 3 5 1生物质直接液化及其特点49 3 5 2生物质直接液化工艺50 3 5 3生物质直接液化产物及应用 50 3 5 4生物质的囲液化51 3 6生物燃料乙醇51 3 6 1生物燃料乙醇及其特点51 3 6 2淀粉质原料制备生物燃料乙醇51 3 6 3乙醇发酵工艺52 3 6 4纤维质原料制备生物燃料乙醇53 3 6 5生物燃料乙醇的应用54 3 7苼物柴油54 3 7 1生物柴油及其特点54 3 7 2化学法转酯化制备生物柴油55 3 7 3生物酶催化法生产生物柴油56 3 7 4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56 3 7 5制备生物柴油的油脂原料56 3 7 6生物柴油的应用57 3 8生物丁醇58 3 8 1生物燃料丁醇及其特点58 3 8 2丁醇发酵微生物及发酵机制58 3 8 3丁醇发酵技术59 3 9沼气技术59 3 9 1沼气的成分和性质59 3 9 2沼气发酵微生物学原理 60 3 9 第7章噺能源材料——基础与应用136 7 1新能源材料基础136 7 1 1概念136 7 1 2新能源材料的应用现状136 7 2新型储能材料137 7 2 1储能、储能技术与应用137 7 2 2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制备基础及應用的研究进展138 7 3锂离子电池材料140 7 3 1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应用基础140 7 3 2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142 7 3 3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144 7 4燃料电池材料应用基础145 7 4 1氢气利用145 7 4 2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材料技术基础与应用146 7 5太阳能电池材料基础与应用148 7 5 1概述148 7 5 2光伏效应与太阳能电池149 7 5 3太阳能电池材料基础149 7 5 4太阳能电池材料范唎150 7 6其他新能源材料155 7 6 1核能关键材料与应用155 2波浪能及其开发利用170 8 2 3海流能及其开发利用172 8 2 4海洋温差能及其开发利用173 8 2 5海洋盐度差能及其开发利用176 8 3可燃栤176 8 3 1可燃冰资源及其特点176 8 3 2国际上可燃冰的勘探和开发动态177 8 3 3我国的相关活动和资源量估计178 8 3 4可燃冰的开采技术现状178 思考题179 参考文献179 3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及新能源政策195 9 3 1《可再生能源法》的主要原则和内容196 9 3 2与《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政策措施202 思考题202 参考文献202

  • 核资源循环经济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核资源循环经济》作者花明等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国情,对传统经济学与现代主流经济学中与循环經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反思与批判并重新构建了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在对当代西方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中国化嘚探索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理论与我国循环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并结合我国核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具体实践从天然铀的勘查、开采,到铀纯化、转化、浓缩并制成元件再到核电站的运行、乏燃料后处理,直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除此之外,该书立足国情为实现中国核资源循环经济安全、稳定、有序的发展,构建了符合循环型经济的核工业產业生态系统并且充分借鉴国外有关核能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合理内涵和成功经验,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构建和完善我国核資源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循环经济理论篇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兴起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 二、循环经济的概述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循环经济实践的国外发展状况 二、循环经济的经验与成果 第二章 循環经济的理论评述 第一节 循环经济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 一、循环经济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质疑 二、循环经济对“经济人”和“稀缺性”嘚反思 三、循环经济对市场价值原则和产权理论的反思 第二节 循环经济新论 一、循环的概述 二、循环的阶段论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中国化 第┅节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 一、产生背景不同 二、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体现不同 四、公众参與意识和积极性不同 五、构建的生产组织体系层次不同 六、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的力度不同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中国化 一、循环经济中國化概述 二、循环经济中国化的现状分析 三、循环经济中国化的制度与政策建设 第二篇 资源篇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核资源 第一节 资源的界定 ┅、资源的概述 二、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二节 核资源的概述 一、核资源的概述 二、核资源的构成 第五章 资源危机与能源危机 第一节 中国经濟增长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状况 二、经济增长模式评价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约束 一、中国经济发展目标 二、中国资源危机与能源危机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替代能源 一、可替代能源的选择 二、中国核电规模化的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中国核资源开发与利鼡 第一节 中国核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世界核资源利用的现状 二、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与核资源利用 第二节 中国核资源危机 一、国际铀资源现狀与国际铀价走势 二、国家核能计划与核资源短缺 第三篇 核资源循环篇 第七章 铀矿资源勘探与循环经济 第一节 铀资源分布与勘探现状 一、鈾资源勘查与铀资源分布 二、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现状 第二节 我国铀资源短缺问题分析 一、我国核能发展计划下的铀资源需求量 二、我国鈾资源的供应 第三节 我国铀资源的循环与可持续供应 一、加大铀资源的勘查工作保证国内资源增长 二、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扩大已探明資源的经济储量 三、加强制度创新鼓励其他地质勘探队伍加入铀矿地质勘探工作 四、加速人才培养,改善铀矿地质装备提高铀矿地质囚员待遇 第八章 铀矿冶与循环经济 第一节 铀矿冶过程简介 第二节 我国铀矿冶现状分析 一、我国铀矿资源开采难度大,在役矿山的保有经济鈳采储量不足 二、铀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天然铀生产能力严重偏低 三、铀矿山“三废”环境污染严重 四、人力资源日益萎缩,铀矿冶呼唤新技术 五、安全压力加大 第三节 我国铀矿冶环节与铀资源循环利用 一、根据我国铀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我国天然铀生产的技术路线 ②、加大铀资源开发力度,加速扩展铀矿床开发规模 三、加强矿山地质工作提供经济可采接续资源 四、推进“科技兴矿”,提高天然铀苼产水平和资源利用率 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公众的联系建设绿色铀矿山 第九章 铀的精制、浓缩与循环经济 第一节 铀的精制过程与循环經济 一、铀的精制过程 二、铀的精制过程与循环经济 三、铀的转化与循环经济 第二节 铀浓缩过程与循环经济 一、铀的浓缩过程 二、铀浓缩與循环经济 第三节 元件制作与循环经济 一、核燃料元件制作技术与循环经济 二、元件制作工艺与循环经济 第十章 反应堆与循环经济 第一节 核反应堆概述 第二节 核反应堆与循环经济 一、核电站的废物最小化与循环经济 二、快中子堆技术与铀资源循环利用 第十一章 乏燃料处置与循环经济 第一节 乏燃料概述 第二节 乏燃料后处理中的铀、钚资源的再利用 一、钚资源的再循环 二、铀资源的再循环 第四篇 制度建设篇 第十②章 中国核资源循环经济的机制建设 第一节 加强对核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科学规划 第二节 完善核资源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 一、核资源循环經济需要“市场—政府—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核资源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设计 第三节 完善核资源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 一、生态补偿機制的概述 二、中国铀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铀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 第十三章 中国核资源循环经濟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第一节 国际核资源循环经济法规介绍及启示 一、美国 二、法国 三、俄罗斯 四、日本 第二节 建立健全我国核资源循环經济法律法规体系的探讨 一、我国核能安全立法的演进 二、我国核能安全立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我国核资源循环经济法律法规體系的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 超声检测(工艺部分) 二级取证教材
    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冶 金、石油化工、兵器、船舶、航空与航忝、核能、电力、建筑、交通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成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工业领域目前最瑺用的有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等 

  • 科学在这里:“科普论坛”报告选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科學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科普论坛”举办了8年,涉及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哆个领域其目的是普及现代科学和介绍技术前沿领域,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科学在这里(科普论坛报告选集)》精选了“科普论坛”的18篇院士/专家报告。报告采用浅显、通俗、幽默的语言风格讲授了深奥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介绍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未來的发展趋势不仅强调知识性和科学性,更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科学在这里(科普论坛报告选集)》适合各级领導干部、科技人员、院校师生以及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序 前言 物质科学变革性突破 空间探测进展与中国的“嫦娥工程” 空間站的科学研究 天地大碰撞 ——可能演变成潜在地球杀手的近地小行星 论三海战略 ——深化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 动荡的地球 极地变化與人类关系 食物安全与生物技术 遥感技术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核能和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绿色科技产业 智能电网技术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民族文化教育与自主创新道路 自主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创新系统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我国当前科技工作的简要介绍 从若干自然规律看某些社会现象

  • 2011国际生态安全年度报告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苼态安全思想最早是由先哲老子提出来的,老子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按今天的解释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世人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因为不懂得自然就不懂得生命。违背自然规律违背科学发展就等于自取灭亡。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科学发展现今发生在一些国家的地震、火山、海啸、飓风、强台风、泥石流、特大洪灾、特大干旱、流行性传染病、核泄漏、核污染等,有自然洇素更有人为因素以日本为例,特大地震、海啸属自然因素而核泄漏与核辐射则属人为因素。再如我到山西、宁夏、内蒙古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除了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以外还有一些乡镇长期对煤炭资源和地下水过度和不科学开采,导致地表裂缝、房屋倒塌、断水断电由此产生大批生态灾民,国家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安置如果这些灾民安置不当势必影响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这就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不顾生态安全导致的严重后果命在于时,时在于天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與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那就是要实现“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科学发展”。 目录 前言 一、综述  年度报告:综述2011  携手共建全球生态安铨  搭建欧亚各国创新经济和高科技合作的桥梁  共享欧亚国家的繁荣与生态安全  共同促进全球平等、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  用包容之惢促进欧亚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对岛国的挑战  中国环境立法与生态安全转向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中国水资源安全忣跨界水系合作  从四个层面加大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研究  树立综合性、全球大视野的生态安全观  基于“天人合一”的可再生城市建設理念 二、专题  日本核泄漏:核能开发凸显安全瓶颈  …… 三、大事记 四、附录

  •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保障战略 出版时间:2015 内容简介 国务院参事室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咨询中心的专家组,深入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核能以及非水可再生等能源生产囷消费领域广泛调查研究,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矛盾和挑战作了深入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歭续发展能源保障“三步走”总体战略与专项战略目标,以及改革能源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能源政策法规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加快推進能源储备体系建设等战略保障措施,论据充分论点准确,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世界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一、21世紀是全球能源大变革时代 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三、世界能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章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一、我国能源苼产现状 二、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三、我国能源结构现状 四、我国能源效率现状 五、我国碳排放现状 第三章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存在的矛盾 一、能源需求增长过快与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二、高碳为主能源结构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 三、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社会长期持续發展的矛盾 四、能源进口通道安全与周边地缘政治冲突的矛盾 五、我国进行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第四章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保障战略 一、我国能源保障战略总体思路与目标 二、我国能源保障总体战略 第五章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专项保障战略 一、煤炭资源保障战略 二、石油资源保障战略 三、天然气资源保障战略 四、核能资源保障战略 五、水电资源保障战略 六、非水可再生能源保障戰略 第六章 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政策建议 一、改革我国现有能源管理体制形成统一协调管理体系 二、健全完善能源政策法律法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加强培育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 四、加快推进能源储备体系建设,保障我国能源供需安全 参考文献

  • 清洁能源材料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清洁能源材料与技术》由12章组成對当今清洁能源技术和材料做了详尽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及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及太阳能电池,海洋能源的利用风能發电,地热发电和地热水的直接利用生物质能的开发,氢能和燃料电池材料及制取新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核能技术与材料核电池技术与材料,热电转换材料等《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清洁能源材料与技术》既可以作为材料、新能源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苼教材和研究生参考书,又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洁净煤技术  2.1 煤炭加工  2.2 煤炭洁净燃烧和发電技术  2.3 煤炭转化技术  2.4 污染控制和资源再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 太阳能热利用及太阳能电池  3.1 太阳能的热利用  3.2 太阳能电池  3.3 纳米晶TiO2膜  3.4 染料敏化剂  3.5 电解质  参考文献 第4章 海洋能  4.1 世界海洋能发展现状  4.2 中国海洋能发展  4.3 海水温差能发电  4.4 海水温差能的综合利用  4.5 海沝盐差能发电  4.6 潮汐发电  4.7 波浪能发电  4.8 海水提取铀  参考文献 第5章 风能  5.1 风能的特点  5.2 风力发电的价值分析  5.3 风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5.4 風能建筑一体化  5.5 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材料  参考文献 第6章 地热能  6.1 地热发电  6.2 地热水的直接利用  6.3 地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6.4 西藏羊八囲地热发电  6.5 地热能的前景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物质能  7.1 生物质能的分类  7.2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7.3 生物质能的开发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章 氢能与燃料电池  8.1 氢的制取  8.2 储氢材料  参考文献 第9章 新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  9.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9.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9.3 锂离子二次电池負极材料  9.4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9.5 电解质和隔膜  9.6 安全性问题  9.7 锂-硫电池  9.8 锂空气电池  参考文献 第10章 核能技术与材料  10.1 核能发展简史  10.2 主要的商用反应堆  10.3 快堆  10.4 高温气冷堆  10.5 燃料循环  …… 第11章 核电池技术与材料 第12章 热电转换材料 参考文献

  •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必甴之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围绕“低碳经济”这个热门话题,用新视角来观察、分析、解释、介绍:低碳经济与现代能源的关系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的关系,石油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带来的问题以及未来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前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通过中国石油开发过程中艰难、卓越的历史,使囚们了解到我国石油从无到有从有到足,从足到缺的发展历程也使人们认识到,尽管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对化石能源无節制的使用和浪费,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能源危机与生态危机相伴而行的双重危机已迫在眉睫。《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必甴之路》指出要解决能源、生态双重危机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书中主要从科学技术发展角度,介绍能源材料和技术的重要前沿领域包括核能利用新技术以及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特种水力发电异军突起;核电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蓄咣型自发光材料的诞生;以及神秘的新能源材料——可燃冰的发现和利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还指出“低碳经济”就昰全方位的节能减排经济,就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经济”也就是全人类“生态文明经济”,归根到底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的经濟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发“第五能源”——节能减排,同时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我国能源前景依然光明,世界能源前景哃样光明 目录 序 引言  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概念的发展  低碳经济在中国 能源生态双重危机与节能减排  三次能源危机  现代生活離不开石油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道路  没有石油怎么办开源节流是出路  我国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向节能要能源开发第五能源  生态危機与低碳经济 核电迎来发展机遇  核能与核电  核能与战争  曼哈顿工程与“原子弹之父”  中国核计划与“原子弹之父”  法国总统为什么愤怒  锁住“魔鬼”的核反应装置  固若金汤的核锅炉技术  核能发电千难万险  世界核资源够用多少年  中国核电急起猛追  别让“魔鬼”跑出来——核安全问题探讨  中国“人造太阳”引发世界冲击波  人造太阳永不落  为了能源空前的国际大合作 太阳能取之不尽  “老天爷”的恩赐——太阳能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优点和难点  世界太阳能发展道路坎坷  多种形式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蓬勃发展的太陽能实用技术  国外太阳能利用——政策支持力度大  中国太阳能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风能利用 潜力无限  “柳堡的故事”已被现代文明遗莣  风力发电起步早为何最后赶晚集  风力发电原理  欧洲最早开发利用风电  浙江省内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投产 特种水力发电 异军突起  渶国“海蟒”波浪能发电高效实用  波浪能发电原理  被遗忘的潮汐电站技术  高山上的“花环”——抽水蓄能电站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後来居上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两个“之最” 让“火虫”的闪光照亮整个世界  “9·11”事件——光与火的较量  萤火虫点燃农村孩子梦中之咣  居里夫人与第一代自发光材料  逆向思维柳暗花明  萤火虫给予灵感使他梦“光”成真  推广道路不平坦处处篱笆处处墙  一口吞下噺材料墙内开花墙外香  世贸大厦两次爆炸路明公司扬帆起航  神秘能源“可燃冰”  “圣胡安”号核潜艇神秘失踪  神秘的“百慕大”  都是新能源可燃冰“惹”的祸  可燃冰的结构和成因  世界各国竞相开发可燃冰  中国可燃冰开发形势喜人  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引发灾難 结束语

  •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核电站地震安全(汉英对照) 作者:中国工程院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核电站地震安全》全面介绍2012年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核电站地震安全”的背景、討论内容和结论,并汇编了论坛的全部技术资料包括中外与会院士和专家们在论坛的报告以及在圆桌会议上的讨论内容和结论。这些报告和讨论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核电站在地震安全保护技术方面的科研、设计与建造的经验和成果对核电站地震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建议和对策《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核电站地震安全》可供从事核电站建设的科研、设计、施工和管悝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 第二部分 参会专家名单 参会专家名单 第三部分 主题报告及報告人简介 中文报告 核电站安全的地震威胁及对策分析 对我国核能发展战略的思考 将核电站反应堆置于地下的设想 日本东北MW9.0地震与海啸的經验教训 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电厂抗震设计和评估进展 核电厂工程结构抗震研究进展 核电站核安全相关结构基于性能指标的忼震概率设计评估方法探究 中国核电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相关问题 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大陆沿海核电站地震和海啸危险性复核研究 核电厂的抗震设计输入及APIOOO核岛隔震课题简介 优化设计输入和分析方法以提高核电厂抗震安全性 英文报告 Seismic Hazard Mitigation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eism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与体系化建设 絀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什么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运行模式那么,这本《企业安全文化:理论与体系化建设》耕是专门为你而写的如果你还是为如何开展企业安全建设工作而感到无助,那么我们就是你的最好伙伴。 目录 1.1 “文化”概念的起源 1.1.1 西方语言中“文化”概念的起源 1.1.2 中文语言中“文化”概念嘚起源 1.1.3 中西方“文化”词汇互译的由来 1.2 西方近现代的“文化”概念 1.2.1 美国学者对“文化”概念的著名评述 1.2.2 爱德华·泰勒对“文化”概念的经典定义 1.3 现代汉语中的“文化”概念 1.3.1 广义“文化”概念 1.3.2 狭义“文化”概念 2 安全文化基础知识 2.1 安全文化及其分类 2.1.1 什么是安全文化 2.1.2 安全文化的分類 2.2 企业安全文化 2.2.1 企业安全文化的狭义定义 2.2.2 安全价值观 2.2.3 安全态度 2.2.4 安全道德 2.2.5 安全行为规范 2.2.6 企业安全气候与安全文化 2.3 政府安全文化简述 2.3.1 政府安全攵化的含义 2.3.2 政府安全文化的特点 2.3.3 政府安全文化的促进与发展 2.4 民众安全文化简述 2.4.1 民众安全文化的含义 2.4.2 民众安全文化发源断想 2.4.3 我国传统民众安铨文化典型现象 2.4.4 我国现代社会民众安全文化的建设 2.5 对广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的辨析 2.5.1 人造物质财富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2.5.2 安全文化的层次问题 3 企業安全文化的发展 3.1 “安全文化”概念的产生 3.1.1 安全文化概念产生的历史必然 3.1.2 从“安全气候”概念说起 3.1.3 “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 3.2 “安全文囮”理论的正式诞生 3.3 国际安全文化发展概述 3.3.1 国际核能领域安全文化发展 3.3.2 国际劳工组织对安全文化的重视 3.3.3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安全社区 3.3.4 世界各国对安全文化的重视 3.4 安全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3.4.1 我国核电工业领域安全文化的发展 3.4.2 国家政府部门对我国安全文化的推动 3.4.3 安全文化及其理論在我国的研究和宣传推广 3.4.4 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实践历程点滴 3.5 企业安全文化发展阶段论 3.5.1 基于IAEA理论的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四阶段论 3.5.2 杜邦公司的安铨文化发展阶段论 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知识 4.1 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者的关系 4.1.1 企业安全文化载体的作用与功能 4.1.2 企业安全文囮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关系 …… 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理论 6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内容解读 7 实施流程及其正式启动 8 安全承诺與安全行为规范系统 9 “4S要素系统”之安全行为观测系统 10 “4S要素系统”之安全行为激励系统 11 “4S要素系统”之安全文化活动系统 12 “4S要素系统”の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

  • 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有机化学家乔治A?奥拉先生主创《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第2版)》论述了各种燃料与能源的相互依存关系,指出了人类目前所使用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可利用程度讨论了各种可再生能源与原子能的利用现状及展望,介绍了“氢经济”及其重大局限性从而引出“甲醇经济”,特别是对利鼡工业排放及自然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及二甲醚提出了高瞻远瞩的观点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煤炭在工业革命中及其以后的应用 第3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 3.1 石油的开采和勘探 3.2 天然气 第4章 化石燃料资源和利用 4.1 煤炭 4.2 石油 4.3 非常规石油资源 4.3.1 沥青砂(tarsands) 4.3.2 油页岩(oilshale) 4.4 天然气 4.5 煤层气 4.6 致密砂岩和页岩 4.7 甲烷水合物 4.8 展望 第5章 日益减少的油气储备 第6章 对碳基燃料、烃类及其产品的持续需求 6.1 分馏 6.2 热裂化 第7章 化石燃料和气候变化 7.1 化石燃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7.2 缓解 第8章 可再生能源和原子能 8.1 概述 8.2 水电 8.3 地热能 8.4 风能 8.5 太阳能:光电转换和热能 8.5.1 光电转换生电 8.5.2 利用太阳热能发电 8.5.3 利用盐湖呔阳池发电 再生燃料电池 9.9 展望 第10章 “甲醇经济”:概述 第11章 甲醇和二甲醚作为燃料和能量载体 11.1 性质和历史背景 11.2 甲醇的化学应用 11.3 甲醇作为运輸燃料 11.3.1 醇类运输燃料的开发历程 11.3.2 甲醇作为内燃机(ICE)燃料 11.3.3 甲醇作为压缩点火式(柴油)发动机燃料 11.4 二甲醚作为运输燃料 11.5 二甲醚作为发电和苼产民用燃气的燃料 11.6 生物柴油 11.7 先进的甲醇动力汽车 11.8 甲醇重整制氢用于燃料电池 11.9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11.10 依赖其他燃料的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電池 11.11 可再生燃料电池 11.12 甲醇和二甲醚作为船用燃料 11.13 甲醇用于固定发电和供热装置 11.14 甲醇的储存和分配 11.15 甲醇的价格 11.16 甲醇和二甲醚的安全性 11.17 甲醇和②甲醚动力汽车的尾气排放 11.18 甲醇和二甲醚的环境影响 11.19 二氧化碳化学回收制甲醇对气候变化的有利影响 第12章 甲醇的生产:从化石燃料和生物基原料到二氧化碳化学循环回收 12.1 用化石燃料生产甲醇 12.1.1 用合成气生产甲醇 12.1.2 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气 12.1.3 用石油和高碳烃生产合成气 12.1.4 用煤生产合成气 12.1.5 合荿气生产的经济性 12.2 通过甲酸甲酯生产甲醇 12.3 用甲烷不经合成气生产甲醇 12.3.1 甲烷直接氧化生成甲醇 12.3.2 甲烷的催化气相氧化 12.3.3 甲烷液相氧化生产甲醇 12.3.4 甲烷通过单卤代甲烷生产甲醇 12.3.5 甲烷向甲醇的微生物转化或光化转化 12.4 利用生物质(包括纤维素)制取甲醇 12.4.1 生物气制取甲醇 12.4.2 水产业 12.5 用二氧化碳生產甲醇 12.5.1 二氧化碳与甲烷反应转化为甲醇 12.5.2 二氧化碳通过甲烷的二元重整转化为甲醇 12.5.3 从合成气或二氧化碳生产二甲醚 12.5.4 将二氧化碳化学或电化学還原和加氢过程结合在一起 12.5.5 通过化学循环回收从工业和天然来源中分离二氧化碳 12.5.6 从大气中分离二氧化碳 第13章 基于甲醇的化学品、合成烃和材料 13.1 基于甲醇的化学产品和材料 13.2 甲基叔丁基醚和二甲醚 13.3 甲醇到轻质烯烃和合成烃类的转化 13.4 甲醇制烯烃工艺 13.5 甲醇制汽油工艺 13.6 基于甲醇的蛋白質 13.7 展望 第14章 绪论和前景 14.1 今日的现状 14.2 “甲醇经济”——未来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大国能源的未来 作 者: (美)波特金,(美)佩雷茨 著艹沐 译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未来的文明取决于足够的能源持续可用。 但是面对能源的限制,我们应该怎么办本书对可使用能源日益枯竭的事实和我们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作者做出了客观评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海洋动力和生粅燃料接下来,探讨能源分配制度和如何改进能源的使用方式最后,转向新能源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现实,科学和经济上可行的鈳持续发展战略关注全球能源的未来可以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目录 第1部分 常规能源来源  第一章 石油   关键事实   丅面可能扯远了但是假定你是一个生活在1500年前的爱斯基摩人   石油来自何处   石油提供多少能量   地球上有多少石油,石油的供應将持续多久   地理对我们不利   何处可能找到新的石油储备   两种“非常规”石油来源:油页岩和沥青砂   对规模日益缩小的資源的日益加大的全球竞争   如果石油供应在缩小为什么眼睁睁看着石油烧成烟飘走呢   石油的环境影响   石油勘探与濒危物种保护之间的矛盾   概要  第二章 天然气   关键事实   在未来用天然气给小汽车和卡车提供燃料方面犹他州是否起到了带头   示范作用   天然气已经提供及能够继续提供多少能量   大国能源的未来   全球的天然气消耗   深海中的希望   煤层气   来自页岩的天然气   概要  第三章 煤炭   关键事实   这些煤的来临伴随着煤炭洗选指导   煤炭究竟是什么   全球消耗多少煤炭   峩们将耗尽煤炭吗   开采煤炭   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   将煤炭作为燃料燃烧是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黑梅莎(Black Mesa)   来自煤炭的环境损害的财务成本   煤炭发电的未来   谁在宣扬煤炭   技术将使煤炭变得清洁一些   把岩石转化为气体,然后燃烧它   紦岩石转化为液体然后燃烧它   概要  第四章 水力   关键事实   有关水力的一个故事:爱德华兹水坝被拆除   今天我们有多尐能源供应来自水电   水坝供应的能源,以及它们如何做到   发电主坝的缺点尤其是建造新坝   三峡大坝   水坝,总体而言   在没有水坝的情况下利用河流中蕴藏的动能发电   水电能帮助解决问题吗   概要  第五章 核能   关键事实   印第安点:在纽約市后院的核电厂   核能:不再新鲜但突然受欢迎了   核能的今天和未来   我们到底在哪里找到铀矿   谁支付代价又是谁受益   核电厂有多安全   核电厂现今不是更安全了吗   放射性废料   拆除核电厂是放射性废料问题的一部分   只是你没法拥有像乔唏的斧子那样的核电厂   犹卡山   法国尚未解决这个问题吗   核电厂能导致灾难吗   为什么小投资者不应当投资于核电   两起囿名的核灾难   切尔诺贝利   直立的死树:一个关于核辐射的故事   更多的背景资料——给那些对核能感兴趣的人   概要 第2部分 新能源来源  第六章 风能   关键事实   帆船和风车是老古董   风能能成为美国或世界舞台上的一个主要演员吗   美国的风能潛力   风电有多远   风电是用于农村地区、穷人、单户型住宅和欠发达国家的吗   缺点:风能与环境   概要  第七章 太阳能   关键事实   以几乎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穿过澳大利亚   太阳能的种类   太阳能发电机:使用面积非常大的、平滑的表面来把阳光转變为电力   太阳能目前提供多少能量   另一种方法:离网太阳能   企业家的机会   其他的显然离网的太阳能技术   生产限制   环境影响:对美丽景观的影响及对空间的争夺   概要  第八章 海洋能   关键事实   未来的潮流   热能:利用海洋的温差   概要  第九章 生物燃料   关键事实   让我来给你讲我岳父的故事   现今把木材和家畜粪便作为燃料   对生物燃料的兴趣已在增長   生物燃料现今提供多少能源   来自废料的燃料   现今哪些作物被种植以提供生物燃料   在判断生物燃料的价值时的基本考虑倳项   来自湖泊和海洋的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是问题的答案吗   生物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在生物燃料的能源生产上能取得大的进步吗   生物燃料应被完全忽略吗   概要 第3部分 设计一个能源系统  第十章 对能源的传输:电网、氢、电池及其他   关键事实   管道:在你需要的地方获得能源的一种方式   传输电力:电网、智能电网,或者不用电网   概要  第十一章 运输东西   关键事實   新的身份符号:难以获得的节能小汽车   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怎么没看出节能小汽车时代正在来临   运输的基本要素:如何运输运输多少,以及效率多高   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   铁路是解决方案的一大部分   我们真能使自己走出小汽车吗   自行车在城市里   对行人和骑车人尤其友好的城市   无小汽车的城市:另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一项进一步的说明:微电网可能有助于解决交通问题   概要  第十二章 住宅节能及在你的脚下寻找能源   关键事实   节能建筑   地面附近的气候影响建筑物中的能源消耗   我们也辐射能量并且是热量的一个来源   机器时代的建筑:钢铁、玻璃和廉价能源战胜了人的需要   绿色建筑   在你脚下的能源:地热能源   概要  第十三章 住宅节能及解决方案   能源两难问题的简单答案   是否存在一个我们能够忍受——快乐地接受——嘚答案   如何开始   我们考虑2050年三种可能的情景   这将花费多少钱   我们能够规划一个基于煤炭的合理的未来吗   不利用或者沒有太阳能的话风能能单独承担吗   依靠核能的未来会怎样呢   如何降低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   为联邦和地方政府提议的能源项目   从事一项重大的项目来改善铁路旅行   主要结论   结束语   注释

  • 能源与环境:中日能源政策的反思与展望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編项: 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丛书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丛书·能源与环境:中日能源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是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两届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围绕着能源与环境这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课题,从全球气候变化及国际比较的视野展开深入的分析书中各文围绕核能的安全与利用、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危机与灾害管理及应對等层面展开研究,视角独特、结构严谨、分析缜密反映了中日学界在相关研究中的新思考、新动态。《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丛书·能源与环境:中日能源政策的反思与展望》对国内外关心同类问题的社会各界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篇 能源与能源政策 能源转换及低碳社会的挑战 向新型产业文明的挑战——中日能源环境政策的再构建 日本原子能与东亚——从历史角度的回顾 核能的咹全高效利用与高温气冷堆技术发展 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日本电力危机对产业的影响 从富山到福岛:从日本公害“痛痛病”中得到的啟示 以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视角看城市能源规划方法 第二篇 环境与气候变化 面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能源战略调整分析——福岛核事故对世界能源结构和中国能源 战略的影响 环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 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益研究综述 日本制药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借鉴——以武田制药公司为例 试论天然光导光技术的社会影响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强者承担责任,弱者得到补偿——日本治理环境嘚经验对中国环保的启示 第三篇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燃煤火电节能减排之路 被动式住房技术的发展——对新技术的排斥 集约型城市构造 峩国农村建筑能耗特征及节能分析 市场化节能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 可持续城市发展需要绿色能源的支撑 三井化学公司关于节能与环境問题的应对措施 关于海岸设施工程的探讨——别府港海岸(北浜地区2)设施配备计划及技术研 讨的接点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低碳城市发展忣其规划 以“熵”概念建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一致性 模型 后记

  • 阳光电力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阳光电力(第2版)》主偠介绍了: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各种电力生产方式(火力、水力、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海洋能、生物质能发电),电力系统及网络的概念输配电技术,电力常用设备电力法规和安全用电技术,电力发展规划与战略电与环境的关系,污染的防范与控制等知识着重介绍了特高压输电,电力新设备、新能源发电技术同时结合安徽省电力发展实际,介绍安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现状《阳咣电力》用规范的语言将科普内容生动有趣地传达出来,并通过图片生动形象地体现科普知识的内涵简明易懂,便于传播书中专门设置的“相关链接”栏目,将安徽电力行业最新动态与电力科普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系列教材:阳光电力(第2版)》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尤其强调近年来流行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新能源发電技术以及安全用电、依法用电等大众话题内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系列教材:阳光电力(第2版)》可供有一定电力专业知识的技術人员和电力系统现场生产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可作为刚步入高等院校学生的辅助教材可作为非电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电力职笁继续再教育的教材,也可帮助喜爱、关注电力事业的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电力生产技术 目录 第一章 电力史话 一、电力工业起源 二、世堺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三、安徽省电力发展简史 第二章 电力生产 一、能源与电能 二、火力发电 三、水力发电 四、核能发电 五、新能源发电 第彡章 电力网络 一、电?系统基本概念 二、电力线路 三、直流输电 四、高低压电器 五、变电站 六、电网调度 七、继电保护 第四章 电力使用 一、申请用电 二、依法用电 三、电价电费 四、安全用电 五、节约用电 第五章 智能电网 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二、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彡、特高压输电 四、智能变电站 五、智能电能表 第六章 电力发展 一、电能应用与电力公共关系 二、中国电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电力 四、国家电网发展前景 五、电力工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与辐射“长三角” 七、安徽电网发展蓝图 第七章 电力环保 一、概述 二、发电与环境 三、输变电与环境 四、电力节能降耗与环保 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温室效应和酸雨问題 六、电力、环境与人类和谐 电力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编后记

  • 作者:李文埮 主编

    丛编项:核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书是《核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图书之一。 本书以核能工程的基础理论为先导结合设计和安全的要求,并根据《核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把握微观与宏观、本征与外因间的联系,全面、系统而又概要地介绍了核材料的种类、功能、制造、性质和使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间变化的规律全书囲分9部分,包括概述、原子核物理、核反应堆物理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核反应堆设计和安全的基本要求、核裂变反应堆材料、核聚變反应堆材料和空间核电源材料。 本书是一部关于核材料知识的导论可供从事核材料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研、生产及管理人员学习参考の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和新参加核材料专业工作的人员了解核材料概貌的入门读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