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行,关于佛教,关于禁欲修行。

关于佛教禁欲的怀疑--学佛网
&关于佛教禁欲的怀疑
发布:慧觉&[ &]&& 日期: 17:02:00&&
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因比说过:"在二十世纪,人类已陶醉于工业技术的力量.但这毒害了环境,会招致人类的自我毁灭.人类必须获得反省和控制自己的智慧.因此需要警戒极端的放纵和极端的禁欲,需要走中道.我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应走的道路"
平心而论,当今的现代科技正是在刺激人们"极端的放纵",而佛教却又是要求人们"极端的禁欲",从心上消除欲望,回归到最自然清净的精神境界.这样一来,让我对佛教产生了怀疑.佛教之所以现在不兴盛,是因为人都是有欲望的,从出生到老死,每时每刻都有,除非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法师和圣人能消除欲望,我很佩服.疑问是佛教是大部分人的信仰吗?不是,因为佛教"极端禁欲"与现在世界的"极端放纵"形成了冲突和矛盾.佛教的境界是消除了冲突和矛盾,但是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极端禁欲".当然佛教徒分为出家僧尼和在家居士,为在家居士放开了一些,允许适当合理的欲望.但仍然不可避免与现实社会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我的忧虑是佛教在现实社会中能存活多久?现在是末法时代,自然佛法衰弱,不知何时能兴起?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关于您的提问,我们随机推荐您读一读下列文章,同时也欢迎佛友在下面以评论方式回答: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查看: 2723|回复: 2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10分享UID1504帖子积分4分享7 威望-1 注册时间
依 依 不 舍.
心手上路,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UID1504帖子积分4分享7 威望-1 注册时间
在很多关于修行的文章中都要求我们最好能够禁欲,可是上次在一篇文章中却说了,禁欲对身体并没有好处,因为性欲是人的本性,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如果去禁止它,那么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对身体自然没有好处。想问下大家是怎么看的。
你最近还好吗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87 小时精华10阅读权限100分享UID2帖子积分1046分享677 威望1371 注册时间
UID2帖子积分1046分享677 威望1371 注册时间
一、不知你是看的哪方面的“修行”,有可能那方法是对的,有可能是错的。
二、有些提倡禁欲,如佛教也说要断淫欲,强忍固然不容易断,但有些法门,你修起来,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欲望就减少了,不需要你强行忍着。这说明什么,说明“性欲是人的本性”这句话是错误的。而且“奇经八脉”通了后,那种感觉比性欲还要舒服。所以,性欲只是人追求的感觉罢了,无所谓本质。
三、如果没有自然而然对性欲的减少,强忍着,应该没有什么坏处,但至少不是彻底之法,长久下去,还是会忍不住。所以还是看你修的是什么吧
this winter ,we'll be there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8 小时精华6阅读权限70分享UID380帖子积分1285分享2801 威望715 注册时间
金牌板友, 积分 12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5 积分
UID380帖子积分1285分享2801 威望715 注册时间
清心自然寡欲,
寡欲未必心清.
顺其自然,修心为重吧!
6年经验贴汇总:/thread-.html
1、什么感觉好就做什么,感觉不好的调整好了再做,顺流!
2、让创造的过程有趣,而不是得到结果才快乐。
3、随时用旁观的身份,观察自己的思、言、行和感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 小时精华3阅读权限100分享UID3帖子积分913分享81 威望1652 注册时间
UID3帖子积分913分享81 威望1652 注册时间
等你无漏之后,之后没有这样的欲念了,道家有句话叫“还精补脑”,等你下面开始不漏了,智慧也就慢慢开启了
当然,修行修到无漏,那是相当的境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0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20分享UID1904帖子积分32分享24 威望21 注册时间
注册板友,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8 积分
UID1904帖子积分32分享24 威望21 注册时间
LZ修的是什麽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4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20分享UID2425帖子积分46分享86 威望11 注册时间
注册板友, 积分 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4 积分
UID2425帖子积分46分享86 威望11 注册时间
一直认为,人只有经历过一些之后,才会体悟到一些真理,才会明白很多.佛家说看破红尘,方能遁入空门;凡心太重的人,是很难得道的.
怀抱一颗感恩和善良的心。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10分享UID2654帖子积分4分享0 威望4 注册时间
心手上路,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UID2654帖子积分4分享0 威望4 注册时间
这个问题,想回不知道从何说起,自己的知能范围,没法作答这个问题,相反我也对禁欲这块很感兴趣,有的时间段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导致自己甚至忘记了这个事情的存在、也没有欲望可言,然后效率比较高,思维也集中,但有时候闲下来还是饱暖思淫欲,对禁欲我觉得应该有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哪怕是不修行,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也要适可而止,因为这个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消退的,那么由此可见消退是最终的结果。
心怀期盼和感恩,你能走到理想的彼岸。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7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30分享UID12059帖子积分468分享1136 威望108 注册时间
中级板友, 积分 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UID12059帖子积分468分享1136 威望108 注册时间
禁欲!这怎么可以。与神对话没看吗,神可没叫我们这样,相反的是在提倡我们这样,要正确的看待。。禁欲,为什么要禁欲,这有什么坏处,不要受所谓宗教的束缚。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41 小时精华9阅读权限70分享UID14576帖子积分1796分享3669 威望1215 注册时间
我即宇宙,宇宙即我
金牌板友, 积分 17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 积分
UID14576帖子积分1796分享3669 威望1215 注册时间
欲望也是上天赐于我们的, 我觉得很美好,而且很享受。一点也不会觉得这种事很丑陋。
不知道各位所说的,什么修行, 这些东西我没怎么接触, 总之我觉得活在世界上,如果把一些天性活活的断了。那很残忍。没有必要。
我好开心阿,我好幸福 每天念一千遍
我是扬升的大师,我有无限的耐心和智慧。每天念一千遍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41 小时精华9阅读权限70分享UID14576帖子积分1796分享3669 威望1215 注册时间
我即宇宙,宇宙即我
金牌板友, 积分 17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 积分
UID14576帖子积分1796分享3669 威望1215 注册时间
听说过非州那边为了让人们禁欲而把女性的阴核除掉,不知道那边信奉什么,我觉得太残忍了。&&
性本身就不是什么罪恶,是神给我们的一种天性。&&如果性让一个人邪恶、隋落,让一个人得艾滋,那问题的是这个人,而不是性。
我好开心阿,我好幸福 每天念一千遍
我是扬升的大师,我有无限的耐心和智慧。每天念一千遍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4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50分享UID12919帖子积分774分享1601 威望541 注册时间
高级板友, 积分 7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6 积分
UID12919帖子积分774分享1601 威望541 注册时间
能禁则禁这样当然最好了,不能禁那就尽量去做到吧,这个对身体肯定是有好处的,古代的皇帝都是纵欲过度,年龄一般都不会很长,所以根据佛法去修是有道理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5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30分享UID18225帖子积分318分享818 威望75 注册时间
中级板友, 积分 3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2 积分
UID18225帖子积分318分享818 威望75 注册时间
顺其自然,不要过渡。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7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30分享UID12059帖子积分468分享1136 威望108 注册时间
中级板友, 积分 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UID12059帖子积分468分享1136 威望108 注册时间
当一个人视自己为灵性生命时,并不表示他放弃性生活;但人们若拼命去压抑自己,或老是劝别人禁欲,这就成为一种批判而非宽恕了。话说回来,一个人若心甘情愿地度贞洁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
《告别娑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85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30分享UID18725帖子积分596分享1539 威望194 注册时间
中级板友, 积分 5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UID18725帖子积分596分享1539 威望194 注册时间
我想,喜欢就不要压抑,随着你的阅历和经验慢慢提升,心灵更加清澈,再做决定禁不禁,我觉得这是一种经历或者是一种修炼,有点要经历过,才能有体会的感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0分享UID18160帖子积分264分享460 威望198 注册时间
UID18160帖子积分264分享460 威望198 注册时间
有一部分人的人生功课是要禁欲的,他们能在禁欲中得到某种对自己的肯定和其他的。如果你得到的只是压抑,那就不如去享受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4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20分享UID11999帖子积分174分享429 威望44 注册时间
注册板友, 积分 1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UID11999帖子积分174分享429 威望44 注册时间
楼主,宗教是欺骗与束缚人的东西,别信那个,信科学,当然,与神对话,赛斯拉,这些新时代运动的书籍可全是反对压抑性的哦,你还可以看一下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奥修的书他们才是圣人,古代之所以禁欲,目的是奴化人民,有既得利益者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1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20分享UID18340帖子积分83分享34 威望102 注册时间
注册板友, 积分 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7 积分
UID18340帖子积分83分享34 威望102 注册时间
哈哈,真是一知半解害人啊。发现论坛好多参佛参道的坛友评论。我觉得很好笑。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20分享UID2711帖子积分31分享61 威望22 注册时间
注册板友, 积分 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 积分
UID2711帖子积分31分享61 威望22 注册时间
当一个人视自己为灵性生命时,并不表示他放弃性生活;但人们若拼命去压抑自己,或老是劝别人禁欲,这就成为一种批判而非宽恕了。话说回来,一个人若心甘情愿地度贞洁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
《告别娑婆》
ggg 发表于
16:15 说得好,重要的是锻炼心性,而非外在的行为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4 小时精华3阅读权限50分享UID17259帖子积分940分享1672 威望827 注册时间
高级板友, 积分 9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UID17259帖子积分940分享1672 威望827 注册时间
禁欲我个人认为是最好的啦~但如果做不到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纵欲是一定不好的!从医学上对人体就会有损耗!!!男女都一样!男人会肾不好,女人很多会阴虚,会大把的掉头发,怕冷,尿频。所以一定要适量。
就是如此酷炫~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2 小时精华0阅读权限20分享UID18300帖子积分203分享446 威望122 注册时间
注册板友, 积分 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UID18300帖子积分203分享446 威望122 注册时间
不是吧?禁欲?那还要分男女干什么?&&人类还怎么繁衍?
我想应该是 禁淫乱,淫欲
要专爱自己的妻子 或者是丈夫
夫妻间还要提什么禁欲的话 整死我 我都不赞成
对不起 请原谅我 谢谢你 我爱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遇到你是我的运气,爱上你是我的福气!男男,我爱你,forever ~
Medal No.8
Medal No.10
Medal No.6
Medal No.2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3
Medal No.4
官方公众微信订阅号"wodexiyinli">
《胖子突围记》
不控制体重,何以控制人生。三年德国认知心理学背景,十年创业经历,十五年海外生涯,
通晓德语、英语、西班牙语三门外语的作者,与您一起探索创业、人生路。勇哥“九瘦真经”让你在瘦身塑形同时练就强大的情商管理能力。~
Powered by关于汉传佛教建设的思考&|&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济群法师  在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的今天,如何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对教义的解读发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佛教自身的健康发展。就教界现状来看,的确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大众修学无序,二是僧团管理混乱,三是弘法布教薄弱。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一寺一时的个别现象,而是教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教育、管理、弘法所依托的基础进行考察,对现行的佛法修学体系进行考察,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一套契理契机且操作性极强的修学体系为纲领,影响大众学修自不待言,佛教教育、僧团管理和弘法布教同样会存在缺陷。原因在于,教育、管理、弘法都离不开修学体系这一根本,同时,它们又是为修学服务的,若对修学体系模糊不清,势必影响佛教的健康发展。
  但仅有修学体系还不够,因为佛教发展涉及的是整体而非个体,需要以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其中,仍以教育、管理、弘法制度最为重要。有完善的教育制度,才能培养出荷担如来家业的合格僧才;有健全的弘法制度,才能对广大信众进行如法引导;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僧团成为和合共住的清净道场,为大众修行提供保障,为弘法事业建构平台。
  在此,将我近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作简要论述。
  一个根本——建设大众化的修学体系
  为什么说大众化修学体系是佛教发展的根本呢?因为佛陀的一切教法皆为大众修学服务。而教界的所有问题,究其根源,亦是佛弟子在修学上未能相应所致。那么,目前大众在修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有一些学人是随皈依师或某位老师修学的,但目前对佛法有系统认识并堪能引导他人修学的具格善知识极少。因而,多数师长只是根据个人修学经验作些开示,或推荐读诵某部经典,或推荐念佛、禅坐。看似指点了入门之径,但因缺乏系统引导,往往不能使学人得到多少受用。部分人因此失去继续深入的动力和兴趣,另一部分虽因信心坚定而精进不辍,但由于对佛法认识的局限,难免产生片面、偏执的现象,学到一定程度便无法提高。
  另一些学人因无缘得遇善知识,或自视甚高而选择自学、自修,凭个人感觉阅读经论、摸索实践,这种方式在知识分子中较为普遍。但佛法浩瀚,自学而能入其堂奥者极其罕见。学人或因缺乏方向知难而退,或是大海捞针般盲目摸索,更有甚者,一知半解便狂妄自大,自误误人,反成修学极大障碍。
  笔者认为,多数人的修学都处于这两个极端,要么不得要领,要么偏执一端。此外,学教者易落入玄谈,实修者又易流于盲修。好不容易得遇人生,得闻佛法,却因得不到正确引导而蹉跎此生,甚至走火入魔,断己善根,岂不可惜!因此,建立一套可供大众依循的修学体系,是当今教界最为迫切的任务。
  或许有人说,我们不是有传统的宗派可继承吗?继承固然重要,但有必要考量,这些法门在今天是否还有普遍意义?今天的人是否有能力操作起来?一个修学体系能否引导学人断惑证真,主要取决于三方面:一、方法是否正确;二、教授内容是否完整;三、是否适合目前的当机者。其中,尤以第三点变数最大。因此,佛陀才以种种法门观机逗教,接引众生。宗派佛教的形成,也是基于这一原理,以某类经典、某种修学方式引导根机与之相契的学人。如天台宗依《法华经》建立修学体系,三论宗依《般若经》及三论建立修学体系。虽在特定时期为弘传佛法起到积极作用,但它们更接近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其庞大体系和深奥理论,对于多数信众,无疑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此外,某些宗派先天存在不足,如见或行上的薄弱,或某些宗派在流传过程中未被完整继承下来,等等。所以说,没有一套完全现成的、适合大众需求的模式可以照搬。
  那么,大众化的佛法修学体系又该是怎样的呢?
  大众化的修学体系,应包含核心要素、修学次第、实践方法三项内容。所以标举“大众化”,其意有二:一、适合所有学人,不论出家在家,不论程度如何,皆须依此修学;二、适用于所有法门,换言之,可与一切法门的修学相融合。
  首先,要领明确,且完整扼要。佛法博大,但核心要素无多,最根本的乃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项,仅此便可统摄一切法门的修行。解脱道如此,菩萨道亦如此。不皈依,即无佛子资格;不发心,便无修行方向;不持戒,则无定慧之基。至于正见和止观,一为正法眼目,一为实践方法,更是缺一不可。把握这些核心,也就把握了佛法修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能对照自身修学是否完备。
  其次,次第清晰。次第,即各修学环节的递进关系,同样离不开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这些核心。皈依,是佛法及信仰之根本,因信赖三宝功德而身心归投、依教奉行。又因对三宝品质生起希求,而能发心、持戒、修学。如是,由戒定慧灭贪瞋痴,由闻思修入三摩地,环环相扣,直抵佛道。
  第三,操作性强。所谓操作,即依核心要素、修学次第完成佛道修行的具体方法,每一阶段当分哪些步骤进行。一方面,可依此修学实践;一方面,可依此作为检验修行程度的标准。就像社会上有各级质量参数一样,学佛同样要有可供检验的具体指标。如是,我们才知道自己达到什么程度,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
  关于这些问题,笔者曾在《佛法修行次第的思考》一文中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兹不赘述。
  在今天这个盛行快餐文化的时代,须将佛法以最简明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适应更多人的实际需求,大众化的意义正在于此。当然,建设大众化的修学体系,并不是对传统宗派的否定。事实上,树立正见和止观实践两大重点,仍应沿用各宗之见、之行,只是对之前的皈依、发心、戒律作了特别强调,因为这是一切修学绕不开的共同基础。
  要领之一——教育制度
  确立大众化的修学体系后,应以相关教育制度进行落实。以往的佛教教育,多依托于宗派,而现代的佛学院,则是参照社会大学的教学模式建立的。那么,现有教育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呢?
  其一,教育目标模糊。佛教的健康发展,需要讲经说法、领众修行的师资力量,也需要行政管理、弘法布教的专门人才。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大同小异,并未根据教界实际需求进行规划。一方面,各地都在大力办学;另一方面,真正的有用之材仍是奇缺。
  其二,教学次第不明。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薄弱和缺失,使学僧在接受教育的几年内,未能养成僧伽应有的素质。如是,信仰淡化、道心退失也就在所难免了。虽能说得头头是道,却无基本僧伽威仪,如何堪为人天导师?
  其三,知见教育混乱。现代佛学院是综合性的教育,所开课程面面俱到,包括教史、教制、教理等,几乎涵盖整个佛教。仅教理这部分,就涉及天台、华严、三论、唯识等各宗经论,即使具有相当佛学水准,尚难全面掌握。更何况,一般学僧只有普通的世间文化基础,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几年下来,所学难成体系,亦无能力真正把握并运用任何一宗的正见。
  其四,实用教育缺乏。所谓实用,分实修和做事两类。目前的佛教教育虽与宗教生活结合,但普遍缺乏实修指导,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地学习教理,与修行严重脱节。此外,对于教界急需的管理、弘法人才,未设专业课程进行培训。
  未来的佛教教育,应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整。一是目标明确,根据佛教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有的放矢地制订教育制度。二要次第分明,尤应重视基础教育,以此坚定信心,培养僧格。三是知见纯正,对多数人而言,一生修学具足一宗正见足矣,不求面面俱到。四是学修结合,同时重视实用技能的培养。
  这就有必要根据佛教修学特点及教界自身需求,对现行佛教教育制度进行完善。佛教教育宗旨是服务于修学,同样应以大众化的修学体系为根本,依核心要素和修学次第建构各级教育制度。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根据皈依、发心、戒律三大要素建立佛教的初级教育制度,这是每个佛子必须奠定的学修基础,也是所有僧众必须具备的素养。否则的话,学佛就会流于玄谈和迷信两个极端,与修行严重脱节。这一基础教育,也是佛教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其次,围绕菩提心和菩萨行的实践,以获得闻思正见为核心,建立佛教的中级教育制度。这一阶段可参照传统的宗派教育,以确立一宗知见为目标,一门深入,但求精而不求多。
  第三,以菩提心和空性正见的理论为基础,以止观为重点,建立佛教的高级教育制度。
  第四,依各类专门人才的不同需求,参照社会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具有佛教特色的实用教育制度,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弘法人才。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自谓实无有法与人,说明法的实相是超越语言、文化、宗派的,其表现也无特定形式,所谓无有定法。若固执于特定形式的教法,无异刻舟求剑,难得佛法真实受用。但佛教教育又是缘起法,无论是引导众生舍弃凡夫心,还是确立正见、契入空性、成就解脱,皆须依循相应方式进行,尤应契合时代需求。因此,今天的佛教教育必须针对现代众生的根机,在契理的前提下,根据教育目标确立教学内容,按照修学次第建立相关体系。
  要领之二——僧团管理制度
  僧团,不仅是十方僧众的修道场所,也是弘扬佛法的互动平台,还是社会民众的精神家园。僧团管理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僧众修行和佛法弘扬。那么,当今僧团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其一,长幼无序。依佛制,僧团应按戒腊而长幼有序,尊重有才有德的比丘,以此保障僧团健康发展,僧伽和合共住。但在当今僧团中,这一伦理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更多的是依世俗能力进行定位,无形中将僧团导向世俗化。
  其二,僧众的资历、地位、责任、待遇不明确。僧团执事者须具备哪些资格,接受什么教育,担负多少责任,享受什么待遇,并无具体标准可依据。缺乏考核及选拔人才的依据,不仅使年轻僧众没有努力目标,德才之士不能发挥所长,更严重的是,易使某些不学无术、德行鄙劣却善于投机者得以进入僧团管理核心。长此以往,佛教怎能不面临危机?
  原始僧团依戒律共住,依戒律作为处事及行为标准,偏重法治,但组织结构非常松散,这种形式对僧众整体素质要求极高。目前,僧团鱼龙混杂,僧众素质相对偏低,那种建立于自觉基础的行政结构,显然与现实存在很大距离。现行僧团依清规建立行政组织,偏重人治,管理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执事者的权威性,不如法治更为稳定。同时,其组织结构已沿用千年,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已逐渐模糊,或因不适合当代需求而被虚置。此外,对新生问题缺乏相应的职能机构,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那么,如何建立新时代的僧团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一样,僧团管理制度的完善,也应符合佛教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精神:
  首先,继承以律摄僧的根本,依律建立僧人共住规则及处事标准,依六和精神建立民主法制的僧团,恢复原始佛教中律师在僧团的权威性,建设如法如律的僧团。
  其次,继承丛林清规的传统,依此建立僧团的行政体系。但应根据当今僧团的实际需求,对其结构和各部门具体职能进行调整、改善、细化,建立契合时代的僧团管理制度。
  第三,吸收现代管理的长处,对僧团行政体系进行完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提高僧团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大众营造修学氛围,为弘法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根据佛教修学体系,依所受教育和德行、才能,确定僧人在僧团的地位、责任、待遇,使职责和能力相对应。一方面,对法师、律师、禅师等称谓建立相应审核标准;一方面,对执事者应具备哪一级佛教教育基础及相关专业知识制定相应条例,为各道场选拔人才提供参照标准,并依此进行考核。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有章可依。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现有的佛教行政组织,有如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老式汽车,性能和速度已远远不能适应。良好的僧团管理制度,是佛教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若缺乏这一重要助缘,即使有大德出世,也只能给佛教带来一时、一地而非整体的兴盛。因此,在继承佛教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建设契合时代的僧团行政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要领之三——弘法布教制度
  如果说,佛法的修学、传承依赖于健全的教育制度,其弘扬、普及同样依赖于相应的弘法布教制度。那么,目前佛教界在弘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其一,过分指望高僧,忽略大众的整体作用。常人心目中,弘法唯高僧方能胜任,与自己毫无关系,故多数出家人没有弘法意识。又因缺乏这方面的引导,信众多热衷于造庙塑像,护持弘法的热情不高。但高僧毕竟是极个别,这就使得教界越来越没“法”了。
  其二,缺乏引导体系,造成修学的无序和混乱。师长如何引导弟子?信众应该如何修学?似乎没有一定之规。信众皈依之后,或是不知如何开始修学;或是学到一定程度不知怎样提高;或是修学出现问题,又不知错在哪里。即使有幸找到可问的人,通常也只能得到笼统的答案,而非最适合此人、此时的指导。
  其三,方式方法单一、老化。传统的法会及弘法方式固然有其摄受的信众,却很难吸引知识分子或年轻人,以至佛教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佛教。普通民众又因缺乏正面认识佛教的渠道,而对佛教产生诸多误解,不能正确认识佛教对于人生的现实意义。
  弘法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座寺院的事,单纯依赖某人或某寺,即使能在特定时期将弘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难以长久维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大众的弘法布教学,使有心弘法的寺院和个人都知道,弘法究竟需要做什么,又该怎样做。
  对于在家信众的教育,首先应建立相关教育制度。关于此,可参照大众化的修行体系及佛教教育制度进行规划。同时,应结合在家信众的时间、精力作适当调整,但核心要素和修学次第必须严格把握。此外,为接引更多的人走入佛门,还有必要建立一套将佛法全面推向社会,且深入生活、契合民心的操作方式,这就要以更为丰富的内容进行引导。
  笔者认为,弘法布教学大致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构建:
  第一,方便引导。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对佛教尚无认识者引入佛门,如以佛教影视、佛教书画等为契机,与之欢喜结缘,“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在这些方面,港台佛教界已摸索出的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第二,信仰建设。皈依佛门后,须有相应修学方法,使信众对三宝的信心逐渐稳定、提升。尤其是对皈依的修习,相对于南传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显然重视得不够。事实上,皈依乃佛法根本,忽略这一根本,就不能为修学奠定扎实基础。去年,笔者特别推出《皈依修学手册》和“皈依共修仪轨”,并在一些道场长期开展共修活动。在此也希望,每个道场都能举办周日共修,为广大信众提供常规的宗教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皈依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修行次第。对三宝具备信心之后,还应继续深入修学,完成解脱道或菩萨道的修行。修学要依相应次第进行,在家居士的修学,同样可依五大要素分初级、中级、高级的教育,明确每一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修习重点。唯有这样,才能引导信众循序渐进地完成佛道修行。
  第四,佛化生活。完整的佛法修行,应该是生活化的、全面的。如果佛弟子每天花一小时念佛或禅坐,其他时间都在培养凡夫心,修行可能成就吗?因此,佛教界必须整理出一套佛化生活制度,包括从生到死的各项相关内容,使佛法全面渗透到信众生活中,成为大众乐意接受的生活模式,乃至成为人人皆知的民风民俗。只有这样,佛教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第五,社会关怀。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因此,佛法弘扬也离不开社会这片土壤。本着这一宗旨,教界应多方面发挥利他作用,在传播佛法智慧、净化社会人心的同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成立慈善基金会,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众送去温暖。在这方面,台湾慈济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六,信众管理。佛教信众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僧团关怀,需要有归属感。同时,信众又拥有巨大潜力,是促进佛教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众管理制度,包括僧团对信众的责任、信众组织、骨干培训等内容。使信众提高个人修学的同时,为佛法弘扬发挥积极作用。
  宋元以来,大众修学非禅即净,而禅与净的学人多偏向自利、出世,寺院基本没有对外弘法这项内容,所谓“山门以无事为清净”。脱离社会这片土壤,佛教发展势必走向孤立,走向片面。有鉴于此,当迅速建立弘法布教制度,使每位佛子认识到弘法的责任及重要性,齐心协力,使佛教流布广大。
  结 语
  以上就笔者近年对教界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框架性的思路,希望能对教界有所启发。汉传佛教的继承和建设是一大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界的参与。在认识问题根源、找到解决方式之后,最重要的是大众齐心协力,共同承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为契合本土众生的根机,使之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历代高僧大德亲力躬为,在各个时代做了大量本土化、当代化的诠释和发展,方使慧灯永续、法水长流。今天,佛教已传到我们这代佛子手中,我们有责任完成佛教在当今的现代化工作,以契理为宗旨,大胆突破所有不适应时代的表现方式,不要让这些曾经辉煌过的方便,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阻碍。在此,由衷期望教内外同仁群策群力,建立契合当代的修学体系及相关制度。倘能如此,则是教界之福、众生之福。(原题:一个根本 三大要领——关于汉传佛教建设的思考)(编辑:彭凤平)[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禁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