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启示对当今中国的启示四千字论文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推动
>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推动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推动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辛亥革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关键词:辛亥革命 政治现代化 民主 国家
  1905年爆发的俄国革命引发了波澜壮阔的亚洲革命风暴,在众多亚洲国家里,首先在中国出现了&世界风暴的新源泉&,这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腐朽统治,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由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变,开启了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闸门,带来了中国国家政治结构近千年来所未有的巨大变动。
  一、辛亥革命推动国家政治结构的现代化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真正的革命,带来了中国国家政治结构近千年来所未有的巨大变动。
  1、政治形态和体制上,从&朝代国家&到&共和国家&的转变。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绵延两千多,这种历代政权的更迭并非革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作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准则,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而且在此制度下,人民饱受经济剥削,毫无政治权利。孙中山在临时政府的《宣告各友邦书》中指出:清朝君主专制政府&,据无上之权,施非礼之抑勒,裁制民权,抗违公意。我中华民国之智识上,道德上,生计上种种之进步,坐是迟缓不前&。 [1]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破天荒第一次要求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同时并举。从此中国政治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2、新的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的创立。辛亥革命催生了新的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这在中国政治史上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首先,推动了政治权威的理性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无疑确立了一个&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用来取代传统王朝&更替、宗教、宗族的政治权威&。 [2]对内坚持中央政府的主权,辛亥革命后,初有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召开,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临时大总统,成立内阁;继有临时参议院会议的召开,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选临时大总统,改组内阁,充分体现了&政治体系内权力的传递或变更按照公共选择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其次,促进了政治功能的分化。民国临时政府政权组织机构是按照欧美的&三权分立说&为基础而设立的,孙中山更在这之上提出了&五权分立说&,在三权之外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这些政治功能的分化,使得科层组织变得更精密、更复杂、更有纪律性,形成很好的反馈机制,以制度化的方式反应社会和提供社会管理。再次,扩大了政治参与的范畴。共和体制的确立,极大的促进了人民对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1912年有省议员和参政两院的选举,1913年国会的正式召开,群众参政的组织形式政党在中国纷纷成立,这都是共和体制的确立后中国参政扩大化的直接反映,同时也促进了国民参政意识的不断增强。
  3、政党政治的出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资产阶级政党形式来组织领导的革命。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最早倡议并亲手建立的。民国政府建立初期,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且竭力团结其他派别,以巩固政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立宪政体下,人民仍然不可能直接参预政事,只能通过投票选举他们所信任的议员,以代表他们的意志,政党此时就可以在普选时提出政纲参加竞选,以博取人民的信任,选入议会参预政事。他们没有认清西方这种政党制度在为了瓜分利益是既会争吵也会妥协以及强烈的阶级性,但这作为现代政治的一部分,相比君主专制下的皇权至高无上的理念,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二、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民族和其他社会团体以及这个国家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辛亥革命意味着政治文化上的根本性转变,造成了传统政治制度与传统思想文化的解体,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文化应运而生。
  1、对现代法治精神的诉求。辛亥革命意味着中国政治统治由过去的&人治&开始向&法治&的根本性转变。辛亥革命中有关政权组织和权力分配的规定等都有明显的权力制衡关系。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体现了对现代法治精神的强烈诉求。辛亥革命开创了&宪政之治&的新传统。&宪政之治&正是中国知识精英全力以赴实现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表征。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而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参议院自开院到结束,一年又两个月通过法律55种,而后正式国会的召开,重在立宪,这正是以一种新观念新法统替代儒家圣王传统。
  2、促进社会心理的变更。在共和政治的倡导下,民权弥张,民意弥达,于是平等自由之风起矣。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辛亥革命引起了社会心理的更新,过去传统社会中的那些日常行为模式,由新行为所代替。革命革除了缠足恶习,天足在民国元年以后成为一种时尚。革命改变了称谓,以官职、先生和君替代了老爷、大人之称,其时代意义就在于用人格的平等来代替人格的不平等,它显示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对于封建主义不平等的否定。并且,辛亥革命之后,随之而来的服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用&西服&来代替长袍马褂,蔚然成为一种风气。辛亥革命不仅改革了传统的政治制度,而且改革了传统的服装、称谓、礼节等社会习尚。
  3、推动社会启蒙的深化。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观念和意识转变的闸门。马克思说:&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 [3]中华民国建立后,人民对种种事物均冠以&新&字,以显示其有别于旧时代、旧社会。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并颁行了一系列保护工商业发展的章程、则例,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暂行条例等等,促进了实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实业的发展、近代产业工人的增加、新式教育的提倡与实行,带来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更和社会启蒙的深化。
  4、确立新的&合法性模式&。辛亥革命摧毁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模式&,确立了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准则和概念。辛亥革命前,中国行的是神权政治。革命后,除了袁世凯准备称帝时祭过天,国家元首已经取消了这种活动,中国政治已基本上脱离了神权政治的影响。[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这么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主权在民的权利合法性原则在此被肯定。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辛亥革命导致了强权和军阀统治,从中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把传统的合法性与军事强权合法性结合的企图,但是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短暂统治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任何合法性如不能与现代化的政治相结合,其统治也不可能比较长久地发挥有效作用。
  三、结束语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政治上不但革了封建王朝的命,而且还为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民主思想的传播,人权概念的普及,临时约法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以及新国家给人民带来的新希望都为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追求西方的民主参政制度,人们在政治参与的实践当中进行了努力的模仿,并且有所创新。政治参与的扩大正是人们实践创新的结果,标志着人们从惟命是从的百姓到勇于争取自己应有权利的公民的转变。但是,政治民主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历史的惯性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时不时的会伴随着民主化的回潮。因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标准之一的政治参与也必然在民初这个看似参与扩大的背后孕育着回潮的趋势。
  [1]党庆兰.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王曼青,张长娟.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4]何 新.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J].理论观察,2010,(3).
下页更精彩:1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推动相关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辛亥革命论文.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辛亥革命成败论文,辛亥革命的成败,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认识
篇一:求《论辛亥革命的成败》的,要一千字以上……急……
  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长期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非学术界,历史学界还是非历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其中,“失败论”者显然有意无意低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成功论”者显然有意无意高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两者的共同缺陷都是把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混为一谈。  一、“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甫甫颠晃郯浩奠彤订廓,就是扫除、屏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一次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必然要由若干次小的社会革命运动所组成,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因而,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中世纪的1日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政府”,建立起“伟大的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彻底的批判。还在革命前,孙中山即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但当有人问他是否想做皇帝时,他却坚决表示:不想,我只想推翻满清政府。参加革命后,孙中山更不断地揭露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断言只有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的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惟一法门。当梁启超把维护皇帝制度和清朝皇统的“开明专制论”冒充为“政治革命论”时,孙中山明确指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的根本,实行政治革命就要颠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因而,“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就算推倒了皇帝制度,“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这就是要肃清“皇帝思想”,以“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忠实代表和坚决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清王朝。兴中会一成立,孙中山就把暴力推翻清王朝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仅1907年5月至次年4月,并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就有6次。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震动全球,于是,“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至11月初,已是义军四应,大局略定。而正是在此情况下,投机家袁世凯也乘机加紧“逼宫”,走投无路的清朝皇帝只得于宣布退位,帝制“被迅速轻易地推翻了,并且没有留下任何一点东山再起的希望”。从此,正如梁启超所说的,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辛亥革命建立了一个“中华共和国”——“伟大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前,兴中会曾制定了“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同盟会成立之日,孙中山正式“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同盟会革命方略》进一步对建立“中华民国”的共和国方案作了具体的规定,并警告“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不难看出,辛亥革命一心要把中国改造成一个“二十世纪头等的共和国”。而既然推翻清王朝及其所代表和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此就使得当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清政府大势已去之时,而建立中华民国也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191 1年12月29日,起义各省代表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宣告成立。马克思早在1850年就提出的中国将出现“自由,平等,博爱的中华共和国”的预言完全变成了现实。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两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二)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发展生产力。从1872年到1900年,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矿企业总共只有156家,资本5 000余万元。而19......
篇二:辛亥革命论文2000字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急遽激化,使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人民群......
篇三:辛亥革命的论文
查看"文档/报告共享"专题栏目
与"辛亥革命成败论文,辛亥革命的成败,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认识"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求《论辛亥革命的成败》的论文,要一千字以上……急……
  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长期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非学术界,历史学界还是非历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其中,“失败论”者显然有意无意低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成功论”者显然有意无意高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两者的共同缺陷都是把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混为一谈.  一、“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屏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一次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必然要由若干次小的社会革命运动所组成,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因而,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中世纪的1日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政府”,建立起“伟大的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彻底的批判.还在革命前,孙中山即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但当有人问他是否想做皇帝时,他却坚决表示:不想,我只想推翻满清政府.参加革命后,孙中山更不断地揭露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断言只有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的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惟一法门.当梁启超把维护皇帝制度和清朝皇统的“开明专制论”冒充为“政治革命论”时,孙中山明确指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的根本,实行政治革命就要颠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因而,“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就算推倒了皇帝制度,“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这就是要肃清“皇帝思想”,以“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忠实代表和坚决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清王朝.兴中会一成立,孙中山就把暴力推翻清王朝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仅1907年5月至次年4月,并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就有6次.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震动全球,于是,“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至11月初,已是义军四应,大局略定.而正是在此情况下,投机家袁世凯也乘机加紧“逼宫”,走投无路的清朝皇帝只得于宣布退位,帝制“被迅速轻易地推翻了,并且没有留下任何一点东山再起的希望”.从此,正如梁启超所说的,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辛亥革命建立了一个“中华共和国”——“伟大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前,兴中会曾制定了“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同盟会成立之日,孙中山正式“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同盟会革命方略》进一步对建立“中华民国”的共和国方案作了具体的规定,并警告“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不难看出,辛亥革命一心要把中国改造成一个“二十世纪头等的共和国”.而既然推翻清王朝及其所代表和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此就使得当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清政府大势已去之时,而建立中华民国也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191 1年12月29日,起义各省代表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宣告成立.马克思早在1850年就提出的中国将出现“自由,平等,博爱的中华共和国”的预言完全变成了现实.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两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二)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发展生产力.从1872年到1900年,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矿企业总共只有156家,资本5 000余万元.而1901 - 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企业就有340余家,资本1亿多元.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就是于1901年将他们在一家钱庄所获得的利润投资于茂新机器面粉厂,从而奠定了20世纪中国最大的资本主义企业之一的荣氏集团的基础.而中国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在这10年间获得如此大的进步,正是由于进入20世纪后,摄于革命运动的威力,清朝不但大大放松了对资本主义的禁锢,还在某种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  当然,“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许多保护和促使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与措施.就是袁世凯也同样能推行一些必要的改革措施,并把资本家的一些头面人物拉入政府,使他们继续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这样,在辛亥革命之后的10多年间,中国便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在这个浪潮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显著.纺织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 254万元,而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8 275万元.面粉业,1896 - 1912年,全国共设厂90家,其中民族资本仅47家,而1913 - 1921年,全国就设厂123家,其中民族资本105家.1912 - 1920年,中国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8%,增长率之高,只有1953 -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才可与之媲美.对外贸易也随着工业部门的进展而呈现增长的趋势.1918 - 1919年,中国的出口增加了34.5%.在某些场合,加工商品的出口已经取代了过去的原料出口,从而意味着殖民地商品经济的特征正在减弱.相应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 - 60万人,而到“五四运动”前夕已有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激增,不难窥见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总之,到了20世纪20年代,资产阶级已深为自己的财富、经营能力以及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而自傲,“并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世事了”.而正是基于这样一些事实,国际上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的权威学者白吉尔便把民国时期的最初10年看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认为是这一时期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前的中国工业奠定了基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辛亥革命的启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辛亥革命的启示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亥革命 迅雷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