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官员名单宫廷邵姓官员有谁

邵氏电影经典全集标签: 老电影类型: 时间:
22:25:07详细列表上一篇: 下一篇:随机推荐时间: 07-28时间: 07-26时间: 10-30时间: 05-03时间: 10-05@2008- 苏ICP备号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优酷土豆网公开分享的内容,仅供喜爱戏曲的网友学习,不存储任何资源。本站是一个戏曲爱好者建立的个人非营利性的戏曲网站,不接受任何商业广告,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给管理员发邮件:,我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2008-中国各地邵氏简况。。。待续(再次感谢本家邵宜勇)_邵氏家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19贴子:
中国各地邵氏简况。。。待续(再次感谢本家邵宜勇)
据近年人口统计,中华邵氏总人口约380万人,占总人口的0.24%,列大陆百强大姓的第八十四位,百强大姓的第一百位。现将已收集到的各地邵氏简况汇编如下,其他各地待续。河南安乐窝邵氏始祖(康节),始迁祖邵仁。北宋时,康节公居洛三十余年,生二子:伯温、仲良。伯温又生三子:溥、博、傅。末伯温遵父嘱携眷再度入川,免于金人入侵之难;溥、博等扈南迁浙江杭州。明代邵溥二十代孙邵仁来做官,遂居洛阳。现安乐窝邵氏均是邵仁后代。从康熙时起,历代世袭“翰林五经博士”直至清末。堂号“安乐堂”。该族历代名人有:邵雍、、邵仲良、邵溥、邵博、邵仁、邵养醇、邵国璋、邵文学、邵景龄、邵居安、邵炳、邵焕、邵启运、邵程、邵毓嵩、邵世纪等。河南古共百泉邵氏始祖邵古(之父),始迁祖邵述祖。邵雍在十二岁时随父邵古由范阳迁衡漳(今河南林县,西南),再迁(今),隐居,深研易理;三十九岁时离开百泉定居。明崇祯十五年邵雍二十二世孙邵述祖,字振宗,号桃园主人,由洛阳迁回百泉定居。该族邵氏历代名人有:邵古、邵述祖等。1924年重修《古共百泉余姚邵氏宗谱》6卷。河南新安邵氏始祖,始迁祖邵让,字伯谦,号万石,明初由山西移居河南西克昌村。1937年重修宗谱。回郭邵氏始祖。元时其后裔邵淑齐自迁山西,到明初邵雍二十一世孙邵整、邵端又自洪洞县迁河南巩县回郭镇,遂为回郭邵氏始迁祖。邵整居回郭苏村(后为邵苏村),其后族大人繁,又有族人东迁五里一地,创立“安乐寨”(现为东庙村)邵端居支界。现回郭邵氏约有五千之众。有家谱,东庙村建有“邵氏先贤祠”。名人有邵青山、邵炳南、邵雷鸣等。河南民权邵氏始祖。29世孙邵应祥由迁,31世孙邵思道、再迁州北七里子南,33世邵福增、邵福勤再迁考城北关东八里邵庄,邵福均由邵庄迁阎集西南邵小庙。有族谱。河南夏邑邵氏始祖。始迁祖邵来祖,居安乐窝,明末李闯起义,其母携二幼子东逃夏邑,择北关为家。原有家谱间遭焚毁,光绪初世袭五经博士邵毓嵩因公来夏邑,取安乐窝谱,接续成新谱。族分路北(长)、路南(次)两门,后路北又分为三,路南又分为二,成为五大门。字辈:启化先经世,天垣道范长;三贤传大德,敬守重纲常。河南南召邵氏始祖。宋末邵氏八兄弟逃往四方,邵雅迁山西,明初其后裔回河南巩县等地。后23世祖邵俊迁钧邑,乾隆初又迁居南召马市坪东上坡。道光间俊曾孙邵富又迁李青店东八里下湾。民国八年(1919年)洪水暴发,部分族裔外迁湖北社旗、方城等地,多数留下。有族谱。河南柘城邵氏始祖。11世孙邵兴由余姚迁江苏桃源县,再迁安徽怀远龙亢镇。明中叶15世祖邵槐、邵剑兄弟又迁柘城邵园、睢县邵楼,至今400多年,分布33个村庄,计一万多人。山东枣庄兰陵邵氏始祖。其裔孙邵通,元大定间以忠勇校尉官于峄县(现枣庄),后支分派别,历元、明,族裔散居周家营阴平陈庄、湖坊头、籉庄、李家店、孙家庄等处。家无谱,墓无碑。康熙五十一年后以邵会墓碑立祖,以下甚详。有家谱,近年与枣庄统编。山东济宁邵氏始祖,始迁祖邵赐及其侄邵敬。明朝洪武年间,邵雍二十世孙邵赐,兵荒由河南南阳府唐县迁济宁府汶上县苑村乡。景泰六年(1455年),邵福(邵赐之兄)之子邵敬官兖州府通判,并携季弟邵英之子邵洪来任,至天顺五年(1461年)功著兹土,遂家济宁满家庄。其子孙又散居嘉祥、梁山一带。该族邵氏历代名人有:邵敬、邵士标、邵士梅、邵勷等。山东肥城阴平邵氏始迁祖邵旺,明代人。1928年续修《阴平邵氏三甲族谱》三卷。山东荣成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未详,存卷《荣成邵氏宗谱》不分卷,(民国)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1939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
山东邵氏始迁祖未详,明朝从安徽虎步桥迁徙而来。邵家邵氏,2001年新修邵氏族谱七卷,卷首一卷。待查。山东宅科邵氏始迁祖邵举,清康熙年间,由河南迁居山东,在西夏坡村落户,后来与宅科乡陈家顶村的陈氏结亲,遂迁居于陈家顶村定居。1926年续修。山东邵氏之有邵,实维孟母夫。自明初从安徽携始祖邵绘,字文素,至成武双固集,此支系从安徽芒砀狐父17世迁来,族谱创修于明万历己亥年,清代历次续修,1993年重修宗谱。名人有清代邵擢。堂号“怡怡堂”,现在与安乐堂邵氏联宗,启用同一辈分字行,建有宗祠。邵继楼村邵氏祠堂被评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下邵邵氏始迁祖邵大端,其四子邦进、次子邦举祖居大邵,三子奉举、四子计成祖迁于。从明朝万历年至今已400 多年,传承已至十六代,俨然成了名门望族。但是,先祖究竟是自迁来,还是经枣强县而来,难以考证。1937 年续修,2007年重修。此支与山东利津邵氏系一祖。天津曹场邵氏大约公元1800年前,为避水灾,邵宏亮携全家由河北吴家迁至,为了生计,老两口各带孩子分居两处,邵宏亮带着一个儿子为曹姓地主看打谷场,遂定居曹场。其夫人也带着一个儿子在马道口生活,两地相距约三十里地。现曹场邵氏已有十二世,分五支,约三十多户,一百多人。天津南四百户邵氏始迁祖明代时由绍兴迁来,分两大门,现分四门,人口600余人,邵氏占三分之一强。家谱、祖坟毁于“文革”。天津小淀赵庄邵氏大约在明末清初时,始祖邵从浙江绍兴迁来,滞留现在赵庄,给北仓赵姓地主当佃户,遂有邵姓。经二百来年的繁衍,人丁益众,有的谠迁出赵庄,散居在附近的小贺庄、北仓、等,还另星散居天津市内各区。现赵庄有邵氏约100多户,四百多口人。天津东小屯邵氏始祖,始迁祖邵旻,明永乐二(1404)年由迁河北青县乡大。万历二十(1592)年其六世孙邵纪(字经纬)迁县西小屯,又转迁东小屯。天津蓟县上仓邵氏始祖邵美公于乾隆间携子邵成、邵发由营城(今属天津)迁二王庄,后成留此,次子发再迁上仓西北。两村各有邵氏400多人,各占同村一半。1962年始修家谱,1990年续修。
河北廊坊古县邵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南京永溪门邵晓三随驾北行,受金带指挥,娶吏部尚书之女为妻,后择居古县村。后子孙又迁居在调和头乡北邵庄、南邵庄、朱官屯等地。现古县村有邵氏一百多户,四百多口人(全村有二千多口人),原有邵家大坟,颇为壮观,分北坟园和南坟园,北坟园为祖坟,在文革期间被平,一九七二年当时生产队又将北坟园中具有五百多年的杨树和柏树砍伐变卖,仅留一棵小柏树至今还活着。南坟园由于邵氏族人的阻挡,幸免于难,2001年族人又集资圈护。名人有:邵晓三、邵瑛等。河北迁安(今属唐山市)邵氏传说明代燕王扫北时,邵氏三兄弟(均不知名)打渔为生,由浙江绍兴府迁来,据说三兄弟中有二人去东北谋生,一人留居野鸡坨北三里地,后由于思念兄长又去东北寻找,亦未回来。只有一个老太太领着三个儿子生活,而后繁衍成大门、二门、三门邵氏。因人口愈来愈多,后立庄为“邵家营”。再后子孙又有迁徙到大杨官营、宋庄、平林镇、包官营、五道沟、五重安、建昌营、石家营。还迁徙到青龙县的蛇盘兔、邵庄等地。现邵家营有551户1972人(2003年底统计),其中80%为邵氏。原有邵家祖坟,占地二、三十亩,就在四、五年前修滦(县)迁(安)公路时给平了。该族名人有:邵有堂(清末举人)、邵丰常(清末武举)、邵华(将军,男)。河北滦县(今属唐山市)邵氏传说明永乐初年()有邵姓从湖南(亦说从湖北)移民来到滦县雷庄东南三里处,故名邵家庄,后称邵庄。始迁祖名不详,后生三个儿子,名亦不详,但以后却形成了一、二、三门分支。后又有子孙从邵庄迁到塘坨、九百户、古冶西街等地。现邵庄有三百六十多户,一千四百多人,有三分之二为邵氏。原村西有祖坟地,后因人员不断增多,埋不开,就拔坟另埋。老祖坟在文革前就平了。河北栾城(今属石家庄市)邵氏1958年时发现一石碑载,明初燕王扫北时,浙江邵姓军官退伍留此,是为始祖,名佚,其下有两子,即以后分东门、西门两大支,现东门又分五大股,西门四大股。祖坟在苇河东,占地约一百多亩,在1958年平了。现邵家庄全村二千六百多人,邵氏占80%。据说原有家谱,四卷,存放在一个富农手中,因怕事,投入井中。河北文富管营邵氏始祖失记,始迁祖邵钦,祖籍绍兴,高祖姓甄,子孙改外祖之邵氏,明代由山西洪洞迁来,三子永禄、永红、永宝,形成东门、中门和西门三派;第三世七人以“甄”为字辈。后有迁急流口乡南阜庙、静海八台及附近村庄的。现有2000余人。原有祠堂、家谱、家幛和祖坟,已毁于文革。河北定州齐堡邵氏始祖失记,始迁祖邵养,明代中期从泉丘村(现有邵氏500多人)迁入,经四百多年繁衍,分为东、西、中三院,共218户,500多人,迁出约50多户,200多人。祖坟、家幛毁于文革。河北白洋淀邵氏始祖失记,1415年由山西洪洞县移到任丘莫州城西村,百年后忠臣、殿臣、良臣三兄弟再迁白洋淀中小岛“金家疙瘩”,后改称邵庄子,分为长、二、三门,共400百多人,占全村三分之一。有后裔迁附近李庄子、马家寨、赵北口、边村及小站等地。祖坟已平毁建房。河北文安里东庄邵氏始祖邵大郎,明永乐间由山西洪洞县移到文安城西徐家郭村,又携祖孙三代迁文安城北定居。现有700多人(占全村三分之一),分东、西、中东、中西四大支。村北有坟地。名人有邵邦宁、邵秉忠等。河北保定北沟头邵氏始祖失记,传说明永乐间由山西洪洞县移到清苑县壁阳城,清末邵老健再迁本地,为老鸹村九甲社人,育有五子,已传六代,共100多人。河北保定小汲店邵氏始祖失记,清末邵老品、邵老金、邵老()三大支由满城郭村(现有邵氏150多人)迁来。河北保定水碾头邵氏始祖失记。传说明永乐间由山西洪洞县移到老鸹村九甲十社人,现有140户,600多人。
河北邵氏始祖,始迁祖邵实,康节公二十世孙,元末。因避兵火由河南迁居滦州,至正年前又迁至旧下国山之鱼香镇,迨明洪武九年立村为邵郭迩庄。后其子孙散居、、、等地。该族邵氏名人有:邵实、邵汝德、邵忡等。河北营城(今在天津)邵氏始祖,始迁祖邵益谦,字廷寿。明永乐三年(1405)邵益谦由浙绍以海防千户武职移官海隅,卜居营城。该族历代名人有:邵益谦、邵燮、邵联榜、邵兰谱、邵廷杰(号雪樵)等;现代名人:书法家邵佩英。河北邵氏始祖,始迁祖邵。明永乐年间,邵雍十六世孙邵金门,由迁至流河镇,后其次孙邵秉云立庄为大邵庄,其季孙邵秉恭又立一庄为小邵庄。两庄相距六里地。后来又有子孙迁徙小和周。河北小旺庄邵氏属该市海港区,全村1300人,邵氏占三分之一,其原籍山东“”,明代迁入,分两房,字辈:永 良 汝 润 兴 同 长 庆。河北施各庄邵氏在县南,全村人口1500人,邵氏占1200人,据称其原籍山东大柳树(?)立邵廷章为始迁祖,有四子,长、次居本村,三子居小蒲河,四子迁新梨湾河新。河北施小蒲河邵氏县志载该族明代永乐年间由山东(村民称从“大柳树”?)移民而来,全村现有3000多人,邵氏(廷章三子之后)1200多人。现行字辈为:明 德 开 嘉 智,恒 昌 振 瑞 文,秉 锺 承 宝 善,广 岐 建 荣 恩。河北邵念坨邵氏在县西北龙家店镇,12户,县志载该族明代由山西(村民称从“”,或之“大槐树”?)迁来。
北京大兴邵氏始祖邵忠,始迁祖邵秉徵,字久也,清康熙年间由复居京师,入籍北京。堂号“谦受堂”、“恭寿堂”,该族清代19名,其中移居北京的邵自镇、邵庾曾、邵葆醇(福建同知)祖孙三代,朝皆登进士,均有政绩及诗文传世。安徽狐父城怡怡堂邵氏源自侯,其祖籍广陵,古属砀郡。平老归砀,史未载。唐代裔孙邵仰古,登,官御史,葬狐父城夹河大茔,尊为始祖。族裔散居张小楼、张大楼、西邵楼、、、、五里井、苏楼、彭楼、北邵庄、砀山南关、北关等。名人有邵仰古、邵仕、邵宗元。安徽华阳邵氏始迁祖邵宣,南宋四年(1134年)自迁居南龙龟潭(井潭),继迁华阳称川,其后子孙散居进潭、纹川、鱼川、塘川等处。安徽邵氏始祖邵坦。始迁祖邵文肇,字太初,谏村人,宋咸平三年(1 000年任教授)秩满,诸生请留,居务东,子孙繁衍成“务东邵”望族。清代,字伯华,再迁西门。而后族裔远播、及天津等地。名人有:宋末隐士邵悦;明代邵谊、邵宁、邵庶;清代邵亮工、邵孝本等。
安徽龙亢邵氏始祖。始迁祖邵兴为雍11世孙,由迁江苏桃源县,再迁龙亢,有六子,二、三、四支外迁失考,长支及五、六支留此,有族谱。湖北邵氏始祖邵搢,字端朝,南宋人,由迁。其后裔,由寿昌迁冶邑之麓居焉。2008年续修《凤凰山邵氏宗谱》,堂号“甘棠第”。人口800人。湖北武昌熊家弯邵氏始祖邵起公、邵圣公,原籍江西饶州府,后裔邵明二,元代昭勇将军,至正十二年迁入湖北洪道乡三里六甲,地名熊家弯。始迁祖邵宗林,邵明二十三世孙,清乾隆三十五年贸易蜀川来至达邑。同治十二年续修,1981年重修。湖北武昌北乡邵氏始祖邵廷弼,字礼敬,行千四,明洪武初由江西饶州府卜居湖北黄岗县,原堂号“奭荫堂”。始迁祖廷弼5世孙邵玉珍、邵龙,明时由黄岗迁至江夏县北乡横山里舒邵老湾。1947年重修安乐堂“武昌北乡邵氏宗谱”16卷。鄂南湘北八贤堂邵氏始祖邵绍起,明永乐六年(1408)由随子仲八之任嘉鱼广文(教谕),迁居嘉鱼洪家嘴,后族裔迁叔桥镇桥村,赤马港、八、小柏村,办,中山路等,还有迁四川、江西、广东等地的。湖南禄塘铺邵氏始祖邵维,北宋中官左卫,占籍。湖南浏阳邵家塅邵氏始祖邵维,占籍。始迁祖邵玘,进士,由湘阴迁浏阳,世居北乡邵家塅。堂号“四兴堂”疑“怡怡堂”的一个分堂。湖南花子坟邵氏始迁祖邵显珍,原居新桥河,1914年迁居花子坟。赤塘、招佃村邵氏始祖邵必云,明代由广陵迁龙溪,曾孙邵文聪迁赤塘、招佃村,今属。湖南明经堂邵氏始祖,八传至邵贤,又八传至邵钦,其四子邵道元、五子邵道清,明洪武间由江西迁金岭,后道清后裔又迁。乾隆二十九年(1764)修族谱,道光十一年(1831)续修。湖南割禾场邵氏始迁祖未详,原籍江西,明洪武十年(1377)迁常安(今明镜乡)乾隆间部分后裔迁今割禾场湖南永丰乡百丈邵氏始祖邵晔,广州知府。始迁祖邵祖茂,以廪生举孝廉,出任江南。湖南邵氏属邵晔一脉,先祖公邵岳唐末丧乱从陕西入湖南,定居。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祖茂公从桂阳携子徒郴,卜居永乡百丈老屋,实为邵氏始祖。2002年续修宗谱。此支历史名人有:清代邵荣政、邵永昂、邵永清。浙江通德乡邵氏始祖,始迁祖邵忠,字克诚,号抑庵。康节长孙邵溥扈从南迁(今杭州市),其后子孙一支又徒会稽(今绍兴市)宁桑乡。后康节裔孙扬州都巡邵忠,迁通德乡。八百年来余姚邵氏名人辈出,遂成望族。据统计,余姚邵氏自宋至清考取进士的有五十一人;举人有一百三十六人;贡生有一百三十二人。其中最出名的是邵淳、邵忠、邵叔芳、邵宏誉、邵蕃、邵贲、邵经邦、邵基、邵远平、邵念鲁、邵大业、邵晋涵、邵葆醇、邵灿、邵曰濂、邵丙璜,清代有台湾巡抚邵友濂,当代诗人、作家邵洵美等。
浙江兰风邵氏始祖邵岩渊,北宋末年随康王南渡至,他的子孙散居于浙江、宁波。始迁祖邵济川,公元1350年其子邵彦明由城内迁宁波兰风乡邵家村,友成房、裕后堂、谦德堂等宅院相继修建。2006年新修《兰风邵氏宗谱》(邵成杰先生编撰)。历史名人有:元代邵济翁、清代邵右泉、邵鸿磐。浙江淳安谏村邵氏始祖邵坦,邵平之后,河南蔡州人,晋代为始新县(古淳安)令,封承议郎,卜居谏村(今属)。后播迁四方。淳安邵氏,尽其一脉。后裔还迁安徽、、等地。人才辈出,宋代有邵焕、邵景初、邵大受、邵拱、邵梦得、邵瓒、邵源、邵应昌、邵该、邵桂子等;明代有邵猷、邵新等,近代有邵瑞彭;现代有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将)、总编辑、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名誉主席、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浙江淳安侯溪邵氏始迁祖邵文九,北宋末自谏村村迁居本邑邵宅村(今属威平镇)。堂号“东陵堂” ,本谱始修于宋代,1933年重修《侯溪东陵邵氏宗谱》。浙江淳安东井邵氏驯公以世有封邑肇姓, 邵坦迁居合洋祖村, 邵忠迁富洪, 邵方玉迁石源,至唐代邵吉迁居东井。光绪十八年续修《东井邵氏宗谱》6卷。浙江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敬一,迁居宁波府城(在今)。堂号“世显堂”, 1916年重修《月湖邵氏宗谱》二十四卷。浙江宁波嘉溪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茂,明代自邑东四都迁居本邑(今属大碶镇)。本谱清同治元年始修,1921年重修《嘉溪邵氏宗谱》1册。浙江宁波镇海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瑜(雍19世孙)明成化由山东游宦镇海,居孝义里,曾输粟五百石以充边用,诏建坊,旌曰“义门”,立“敕义堂。”四百年已传21代,分老邵家、家、小邵家。名人有:邵瑜、邵玉轩、邵凤来、邵辅忠,当代有企业家、慈善家、、兄弟。浙江宁波北仑三山邵氏始迁祖邵惠四,南宋嘉定年间自湖西迁入三山,三山邵氏宗祠修于清道光五年,有三本族谱,动乱中毁失。堂号“思本堂”。浙江奉化甘里邵氏始祖邵周,谥忠宪,晋代人。始迁祖邵本立,明末清初自鲒崎村(今属鲒崎乡)迁居本邑印家坑村(今属尙田镇)。本谱清道光年间始修,1948年重修《甘里邵氏宗谱》1册。浙江四明平水潭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杲,明代迁居平。堂号“绳武堂”。 存卷道光二十四年新邑(昌)孝谨堂木活字本1册,光绪二十三年绳武堂木活字本1册.浙江四明章溪邵氏始祖邵颖,唐代自河南开封府城迁居浙江章村村(今属章水镇)。始迁祖邵万拙,宋代自章村村迁居本邑章溪村。堂号“太和堂”。本谱清乾隆三十年始修。1947年新邑(昌)德显堂木活字本2册。分二世“元八”为下新屋派,三世“新七”为上园派,“新九”为日新房派。原有宗祠,1909年毁,1910年重建。浙江永康邵宅邵氏始祖邵恢(邵思安),北宋端拱戊子科(988年)。始迁祖邵伯塻(邵恢之孙),官居奉议大夫,巡游婺州途经永康十六都时,见山川秀美,物茂土肥,遂立籍定居,定名邵宅。明天顺三年(1460)其后裔邵诚,迁居三十五都邵田,成化五年(1470)其后裔迁居烈桥,又迁居横山。该族有:邵恢、邵伯塻、邵仕全、邵茂贤、邵仁、邵智、邵崇春、邵文华、邵军等。
江头邵氏始祖邵豫,又名邵充,宋代人。始迁祖邵宏义,南宋乾道年间自王城(古地名,今衢州市)迁居双塘村(今江头村)。本谱明崇祯年间始修。1998年重修《江头村邵氏宗谱》1册。浙江永嘉韶川邵氏始祖邵象,唐代人。始迁祖邵宏明,原居福建福清县,唐大中十年(856)任温州别驾,子孙迁居永嘉场(今永强)和邵川(今邵园)等地。光绪三十三年续修,1982年重修。浙江金华汤溪邵氏谱称“先世源流出自帝喾,后入采于邵,播邵氏于博陵郡”。始迁祖邵珪,明中叶自永康县城东下塔大路邵迁居汤溪城东上坊村龙伏塘下。堂号“连瑞堂”。浙江东阳紫溪邵氏始祖邵亢,字兴宗,谥号安简。始迁祖邵养元,邵亢九世孙,南宋末迁居黄毛塔。明朝时黄毛塔出了一个邵豳,号紫溪,他是正德九年进士,万历间又任监察御史,后黄毛塔改名为紫溪村。该族邵氏名人有:邵豳、邵飘萍、邵逸轩、邵幼轩、邵一萍,当代有浙江省劳模、花园集团总裁邵钦祥等。1932年重修家谱。浙江苍南东陵邵氏东陵邵氏,源自秦东陵侯召平,至东汉献帝时改召为邵。始迁祖邵珬,明时迁居钱库。东陵,邵氏堂号也。分“桂馥堂”、“荣桂堂”二堂。浙江东阳兴贤邵氏始祖邵淮,字大通,北宋初自荆州避居婺州华溪金仙寺,即后之邵村岗,其后散居邑之东源、嘶马、墅川、溪口、兴贤等处。清代多次重修宗谱。浙江鄞县梅江邵氏始祖邵周,谥忠宪,晋朝人。始迁祖邵普,字大仁,南宋初自江苏苏州府城迁居鄞县梅江南里花汀村,称“四都邵家”(今福明乡邵家村)。其支脉分居宁波附近周港岸、滕家园、太平巷及月湖等地。堂号“德本堂”,明洪武十七年创修《鄞东梅江邵氏家乘》,清多次续修,1945年续修。浙江鄞县竹洲镇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敬先,明永乐、洪熙间由慈溪迁竹洲花园弄。历代名人:邵玉(宣德举人,天顺间任云南按察司签事),邵庄(玉子,成化进士,按察副使),邵诚(隆庆进士,官刑部郎),邵基(康熙进士,官江苏巡抚),邵铎(基子,乾隆进士,官至检讨),邵陆(乾隆举人,官四川酉阳知府),邵洪(基孙,乾隆进士,官礼部右侍郎),邵恒(洪子,官户部员外郎)。浙江鄞县上张乡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普恩,明嘉靖由洛阳迁上张乡(今朝阳乡)何邵村,康熙御赐宗祠堂号“八行堂”,后改“恩德”堂,嘉庆十五年(1810)建。三茅有宗谱两卷,1903年重修。名人有普安禅师,请藏经,赐袈裟,免普陀之粮,与士大夫往环,多有赠答诗序。堂号“八行堂”。浙江鄞县江陵乡邵江岸邵氏明代避倭寇由宁海迁来,分为三支,均建有宗祠。其一,始祖邵一伦,为南山堂;其二,始祖邵天一,为种德堂;其三,始祖邵元一,为仁极堂;三族均于1905年创修族谱。浙江鄞县郡庙前邵氏始祖为桃源邵明仲,字希贤,宋代观文殿左学士,由姚江迁桃源。南宋咸淳四年(1268)特受宠眷,赐第“府遂”。五世孙邵遂,字君遂,明代由鄞西桃源乡迁来郡庙前,后代分居孔庙镇、章耆镇等地。名人有邵文焕,明代都指挥佥事;邵岳斗,清康熙进士,沭阳知县。浙江绍兴山阴天乐邵氏始祖邵承嗣,家居河南汝南县,仕宋为黄门侍郎。历四世邵大受,在政和年间授兵部侍郎,厥后随跸南渡来到浙东,遂卜居山阴(今绍兴)天乐乡。又七世邵百七,即名寿六,官授郡马,由山阴天乐乡邵家塔迁居萧山七都狼岭下,越三世孙邵宁一,官提举,任松江府知府,还徒山阴天乐茅潭下邵,为始迁之祖。清代多次重修,堂号“安乐堂”
浙江绍兴(会稽)鱼化桥邵氏始迁祖邵洪宇,明时自会稽宁桑里迁居安昌。清雍正、乾隆间七世孙邵颖和徙居郡城之鱼化桥。浙江绍兴(会稽)邵家溇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安二,宋代由余姚迁来会稽,赘陈家泐,子孙沿溇而居,称邵家溇,属陶堰乡。当代有国、共两党名人邵力子等。浙江绍兴(会稽)龙尾山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发祥、邵吉祥兄弟,为邵博之后、邵起龙五世孙,即康节18世孙。本村 200余户,有手抄家谱。浙江绍兴(会稽)江左邵氏始迁祖邵轶,字廷献,世居淳安太平里,宋高宗南渡时扈驾至临安,迁会稽县令,转朝奉郎,宦浙,不久见朝政舛误,潜隐于会稽县蛏江北之弦歌乡(今沥海乡),家谱创于道光,1930年重修。近代有国民政府考试院长邵元冲。浙江浦阳嵩溪邵氏始祖邵正鸾,南宋末其长子邵直谅承父志,自严州桐庐钟山乡李家桥迁至浦阳汭东嵩溪,为始迁祖。堂号“永思堂”,清代多次续修宗谱。浙江诸暨清塘邵氏始迁祖邵官福,元时由江苏高邮迁居诸暨茂岭,五世孙邵恺,元代转徒清塘开口岩麓。清代多次续修宗谱。浙江诸暨东和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万二,由宋末元初自23都布谷岭迁居长宁之邵家坞,故世称长宁邵邵氏,明清两朝多次修谱,2003年重修。浙江暨东孝义邵氏始祖唐代邵蒙,字世美,扬州奉议大夫,转中宪大夫,迁资善大夫,都御史,平虏有功,升工部尚书致仕。因黄巢乱于广明自丹阳之于镇迁居浙江余杭永昌乡。迁居外邵派始迁祖邵天一,宋时自诸暨二十三都布谷岭下迁至暨东孝义双溪村。堂号“追茇堂”, 道光16年、咸丰9年、光绪3年续修《暨东孝义邵氏宗谱》。现在筹划修谱。浙江龙游志棠邵氏始迁祖邵斗,字应奎,其先寿昌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携子德仁、德懋迁志棠,德仁派居杨霸园,德懋派人丁繁衍,宗谱明清以来多次重修,2000年续修。浙江龙游太平乡邵氏&&&& 其先居兰溪樵石,分为两支,一支为邵裕,元末徙居县东节义里今邵家村,有谱,清以来多次重修。另一支为邵明远,明成化徙居五都,清乾、道以来也多次重修家谱,光绪十八(1893)年又重修。浙江龙游谷水乡凤山邵氏始祖邵绍,宋南渡时由河南辉县避乱迁来凤山,有谱,乾隆二十一年(1756)邵佛进创修,嘉庆八年(1803)、咸丰四年(1854)两次重修。浙江临海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未详,浙江临海市邵永渡乡庄头山乡,存卷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浙《临海邵氏宗谱》四卷。浙江兰溪华塘邵氏始祖邵蒙源,行旺,唐代自淳安县清平乡富洪里前邵村迁居本邑太平乡谏村村。始迁祖邵镪,明宣德五年自兰溪县椒峰村(又名椒石村,今焦石村)迁居本邑花塘村(今均属女埠镇)。本谱明宣德年间始修。堂号“凝秀堂”。 1992年重修《华塘邵氏宗谱》八卷。浙江兰溪汇潭邵氏始祖邵蒙源,始迁祖未详,宋代自金华县(今金华市金东区)下干村迁居兰溪县汇潭村(今属女埠镇)。本谱明代始修。堂号“和睦堂”, 1996年重修《汇潭邵氏宗谱》四卷。
浙江松阳山背博陵邵氏始祖邵景尧,宋代人。始迁祖邵君爱,明末清初自馀姚县邑南迁居松阳县二十五都山背村(今属板桥乡高山村)。清乾隆二十六年始修宗谱。1991年续修《山背博陵邵氏宗谱》1卷。浙江平湖新仓褚泾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言,字龙桥,世居平湖新仓之褚泾,明代隆庆年间,地方饥,邵言按户给米,其地名曰“邵家车路”。此支历代名人:邵延龄,字大年,号静山,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出谋画略,参与平定之乱,迁刑部郎中,后为江西提学副使。邵爔、邵澍、邵颖、邵穆、邵澄、邵皓、邵翼等。浙江江山承恩堂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庆二,名平淑,维扬(今扬州)人,南宋淳佑年间任西安县尉,后迁江山县尉,遂附籍居江山县金家巷。其后建祠于城东程家岭。后裔徙于横渡、清湖、上突、下洋洲、上埂、东山头、源口、龙溪、里余、附郭下市、城北等地。分布在全县8个村,主要聚居峡口、界牌里余、政棠基肯桥头村,熬坪东山头村,横渡以及清湖等地。该族历史名人有:邵庆二、邵徳宗等。浙江富阳富春邵氏富阳邵姓主要分布于新义的杜墓、千家村、岔口、春江的徐家爿、东图乌桥下(今乌畴村)、永昌的洛坞、大青的青山坞等地,其主要源流来自两个方面:一岔口分派邵氏。明朝名臣张居正所撰《春江邵氏宗谱原序》:“邵氏出于太保召康公之后,子孙固以邵为氏,世望博陵,其后裔之可见者或加邑或不加邑,则犹邴戍鄱郜之类从其便也。南宋称渡后,尧夫先生之孙曰溥者,官徽猷阁待制,承籍杭之仁和,曰博者官秘书省校书郎,历户部尚书左丞相,迁居余姚江南地,其子曰汝良者官户部侍郎擢兵部尚书,承籍余姚,曰汝直者官文林郎擢监察御史,徙居富阳,汝振者官大理评事徙居会稽。”另据《乌桥下邵氏宗谱》记载:“宋雍公为我族之鼻祖,雍公九世孙兴七公始迁岔口,兴七公之孙善九公生子三,长忠公入赘岔口何姓。三子常公,而常公之孙洪公出继千家村王姓。洪公季孙文信公迁本邑徐家沙,后徙居乌桥下复邵姓……”。由此可见,坞桥下邵氏与杜墓千家村等地邵氏系同源同宗。他们最早迁居富阳为南宋时期,监察御史邵汝直是富阳邵姓的始迁祖。而坞桥下邵氏则几经辗转又复姓为邵,当从文信公始。富春邵姓这一支派统称为岔口分派邵氏。此支历史名人有:监察御史邵汝直,邵子胜、邵子春、邵子暄、邵大江、邵大海、邵光尹(顺治九年进士)、邵嘉尹(顺治十二年进士)。二东安邵氏。青山坞邵氏民国六年重修的《富春邵氏宗谱》:东安邵氏先祖实为宋太祖赵匡胤。入元后,其55世裔孙赵若源,避居钱塘,后入赘长寿村(约今之东坞山)章氏。生一子赵嗣谦,配杜墓邵氏。赵嗣谦的儿子大圭公(讳璧),遂易赵为邵,洛坞邵姓实始于大圭公邵璧。时值元季,天下多事,大圭公邵璧由杭抵新(新登)至洛坞,后支派繁盛,实为东安望族。传至明万历年间,赵若源八世孙赵守德,则由洛坞分迁至富春惠民里(即青山坞)。因此,洛坞邵氏是由赵姓改为邵姓,而青山坞邵氏则由洛坞邵氏分迁所至,他们同尊若源公为始祖。这一支派目前主要聚居地为永昌镇洛坞邵家,约有四五百邵姓村民。岔口分派邵氏和东安邵氏虽源流不同,但人居富春历史均比较悠久,经过数十世通融,都已成为富春邵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整体。浙江衢县龙图邵氏始祖邵楚苌,始迁祖邵知柔,北宋福建政和人,南渡后以龙图阁奉祠,寓居城区菱湖东,明初分支(王车)塘、芦岭、邵宅3个村。浙江衢县下张邵家邵氏始祖邵景二,宋时从淳安迁东乡四十三庄(今柯城下张邵家),其裔分支樟潭邵家,清道光三年(1813)从下张邵家分支樟潭缪家殿边和下邵。浙江衢县(王车)塘邵家邵氏始迁祖未详,宋时从福建南平迁(王车)塘锦桥里邵家
浙江衢县玳堰邵氏始迁祖邵衢,元末从寿昌长林迁此。另一支于明初从长林迁至庙前梘头坞,称梘头坞邵氏。浙江衢县岩头邵氏始迁祖未详,元末从兰溪迁岩头邵家(今全旺镇)。浙江衢县棠陵邵氏始迁祖邵广二,于明初从淳安上梅迁云溪棠陵邵。清初分支高家下埠等地。浙江衢县黄甲山邵氏始迁祖邵文焕,淳安人,明洪武九年(1376)任衢州知府,后卜居云溪黄甲山。其孙邵北森于明永乐十三年(1418)分支华墅坞里。浙江衢县邵家邵氏始迁祖邵灏,于明万历间()从淳安迁航埠邵家。浙江衢县紫薇邵氏始迁祖未详,明弘治十五年从东阳紫薇迁高家黄鳝坑,另一支于清咸丰间从东阳紫薇迁云溪达埂。浙江衢县大洲邵氏始迁祖未详,清光绪初从福建迁大洲邵家。现存邵氏宗谱四部。江苏丹阳邵氏始祖邵寿卿,北宋时自河朔迁居丹阳耿冈,其后分徒至前观、埤城、徐荡、罗桥、晋陵、前萧、前舍等地。堂号“锡胤堂”,该族邵氏名人有邵餗(sù)、邵必、邵亢、邵景先、邵仲宣、邵篪、邵彪等,其中宋代邵亢官至枢密副使充资政殿学士,知郑、郓、亳三州,卒赠吏部尚书。光绪九年重修宗谱二十卷。江苏常州漳湟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重七,字开宗,雍八世孙。南宋时自杭迁居毗(pì)陵(今常州)漳湟、白塔前庄。堂号“青门堂”,该族邵氏名人有:邵文灿、邵长蘅(著名诗人、学者)。江苏兴化姓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辛,邵雍后裔,元代时迁居浙江兴化,明代时邵辛四后裔邵仁(又名林)寓浙江昌化,其女邵氏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封为贵妃娘娘。邵氏宗祠在南门儒学街(原交通局所在地)。邵氏父亲邵仁被追封为杭州指挥使。邵氏四弟邵喜被封为昌化伯,二弟邵安之孙邵杰也被封为昌化伯。后来,邵氏族人散居兴化城乡各地,一支由兴化城迁居大垛镇大陶村及荻垛南垛村、周东村等地,大垛邵氏始迁祖邵恒远。历史上名人有:明代邵斌,任江西永宁县知县。清代才女邵笠。江苏常熟虞山邵氏始祖邵道宗,原名喜正,嗣弟吏部侍郎说次子好礼。邵道宗于唐贞元由洛阳迁杭州北市。邵道宗曾孙邵德元,于唐咸通中由北市迁睦州。邵德元五世孙邵显迁歙贵溪。邵显四世孙邵颜,宋时任尧州帅,其子邵万成,原名迁三,字子实,号清溪,宋政和元年由贵溪迁休宁黎阳,为黎阳一世祖。邵万成二十世孙邵嘉祚,清顺治十七年由休宁黎阳迁至常熟县小东门内兴贤桥,为迁常熟虞山一世祖。该族历史名人有:邵韡(weǐ)、邵齐列(乾隆十年进士)、邵齐焘(乾隆七年进士)、邵齐然、邵齐熊、邵齐鳌、邵圣珪、邵广融、邵广钧、邵渊耀,邵亨豫(道光庚戌进士)。堂号有“愿学堂”和“嘉会堂”二堂。江苏常熟北虞邵氏始祖邵雍。五世孙邵淳,宋南渡任常州知府,季子公翰知常熟,子孙占籍常熟。明代邵圭洁,号北虞,以文著称,后人建有邵北虞祠。名人有邵公翰、邵圭洁、邵鍪、邵梁、邵鸿逵等。江苏高邮景行堂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失记,明初由苏州迁高邮邵庄,已六百多年,外迁较多,旧谱牒不存,现有十多房,78户,304人,散居郭集、公道赤岸、送桥和高邮等。2006年编撰《景行堂邵氏宗谱》。
江苏武进安尚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为其15世孙邵文思,字敦睦,明代由武进东河墩迁南里许安尚桥,另支十三世邵世德迁居常州虞桥。堂号“点易堂”,光绪15年重修《安尚邵氏宗谱》6卷。江苏宜兴永定邵氏始迁祖邵伯忠,字正卿,号静庵,南宋迁宜兴永定里。此支有2个分支堂号“天远堂”和“垂裕堂”。江苏宜兴九苞邵氏始祖邵丰,字灵甫,北宋人。始迁祖为14世孙邵天真,明永乐由宜兴永定徙居富村北九苞里。堂号“天远堂”,咸丰初重修《九苞邵氏宗谱》。江苏宜兴袁桥邵氏始祖邵伯忠,元末其三世孙邵荣,跟大将徐达攻克宜兴后,迁居袁桥。1942年重修天远堂《袁桥邵氏族谱》。江苏太仓邵氏始祖邵琳,晋代人,始迁祖邵光龙,康熙朝由安徽休宁东门迁来太仓。名人有邵嗣宗。道光十三年修《邵氏思源录》一册。江苏江阴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钲,宋时自庐州合肥迁至吴中,其子邵滋复迁江阴。堂号“礼让堂”,同治11年重修《江邑邵氏宗谱》6卷。江苏无锡君子堂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勰,字君协,雍孙,南宋初官常州刺史,自河南新城迁至无锡。该族名人有:邵宝,任右副都御史,南京礼部尚书,工诗文书画。江苏镇江润东当江沙邵氏始祖邵彪,字以威,先世居云阳,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迁邑之埤城。始迁祖为八世孙邵德清,元末移居润东当江沙之邵家里,即邵家榨。堂号东陵堂,有光绪三十年重修的《润东当江沙邵氏宗谱》六卷。
江苏淮安山阳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敬泉,明代迁居江苏山阳县(今属淮安),有光绪二年修的《山阳邵氏族谱》三卷存世。
福建福州武林观梅堂邵氏始祖邵雍,入闽始迁祖邵楩(拼音:pián),字良用,号龙山,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明嘉靖十七,其父是任令的邵旭(字以升,号竹泉。)。民国邵守正重修的族谱言,其始祖为府君,当指温之子邵博绍兴间就任眉州守。并与胐山邵氏联宗,使用相同的字辈。追溯其支源流,其先祖邵尚,由江苏迁浙江仁和,故为仁和人,尚到楩之间繁衍了五代(尚-贵-廉-琮-旭-楩)。贵和廉,赠评事。琮,号慕庵,天顺四年进士,历官四川副使。旭,嘉靖壬午谒选吏部,授知闽之同安县。清代时曾经使用“观梅堂”为其堂号,此系由慈禧太后亲题,今已毁。胐山邵氏宗祠曾挂复制的一块匾额也无存,仅仅在族谱上有记载。观梅堂的宗祠遗址在今福州于山内。据传其每年祭祀用的“公婆磡”系纯黄金打造,背面还刻有70多位先祖名讳、生辰、官职以及葬地,可惜在战乱中遭焚毁。1937年最后一次祭祖,亲历者邵拱北现居住在台湾台北,为邵楩13世孙。该族历史名人有:邵楩、邵绳武、邵天赐、邵仰霄、邵建功、邵连登、邵连科(号捷轩、振威,福建水师提督)、邵连三、邵鸿元、邵守正、邵鸿禧、邵鸿高。邵耀祖,原法国核动能博士。邵耀华,美国流力及航太双博士。
福建福州朏山邵氏始祖邵说(人,邵贞一孙,唐代吏部侍郎),始迁祖邵刚(邵说次子),于唐“”(755-763)南涉入闽,家于(即,福州的旧称)。784年其子邵楚苌(字待伦)携子邵礼又徒居濂江之开化里(今福州)立庄名:邵岐。邵楚苌十一世孙邵汝霖,号龙溪,又徒居朏山,是为朏山始祖,至今已有九百余载,传世三十九代,计有908户,3700余人;朏山本村仅有285户,其余遍布福州市周围,还有定居美国、、及。宗谱系北宋大观间创编,续至民国初,2002年续编了《朏山邵氏家乘》为第十修。今属福州市。宗祠仅存兰干邵氏支祠。福州道山路上的尾邵氏总祠如今也荡然无存。该族历史名人有:邵说、邵楚苌(唐贞元十五年)、邵环、邵伯胤(顺治九年进士)、邵搢春、邵京言、邵京实、邵公芾、邵亨友等。福建福州石头邵氏始祖邵楚苌,始迁支祖邵旻(拼音:mín),南宋末年邵楚苌18世孙邵文靖(邵弥大子),由福州邵岐流寓浦下,为迁连江始祖。邵文靖十世孙明代的邵成,字仲敬,号宣议,为连江石头村始祖。邵成生三子:昊、曾、富。分天房、地房、人房。现石头村邵氏系天房的后裔,人口1000多人,属福州市下属连江市鳌江镇。堂号“光裕堂”,宗祠最早建于明代,清代重修,2007年重建,宗谱正续编。该族历史名人有:宋宝佑元年特奏邵弥大。爱国华侨邵章桂。福建福州潘渡邵氏族人称由福州分支,定居县。手抄族谱将、伯温列为祖先,则应为族系,或为邵泽(洛谱记为雍公洛系七世孙)迁闽县(2003年新编《福建省志》载邵泽登南宋嘉熙二年榜眼时为闽县人)后繁衍再迁徙的后裔,待查。始祖?邵楚苌?,始迁祖邵耕(邵铜孙),由福州鳌峰坊迁居潘渡。从咸丰年间手抄家谱(现称之为福州新塔邵氏家谱)分析,此支当时已经和福州朏山邵氏统谱,接入邵楚苌世系。观其真实历史源流,其支入闽始祖邵泽归属是关键,有待今后讨论界定。此支已知的现有约19户,有老谱存在今不知何处?该族历史名人有:南宋嘉熙二年榜眼邵泽,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邵捷春,明景泰五年进士邵铜、康熙四十八年进士邵言纶。福建福州永泰丹洋邵氏始祖?邵楚苌?始迁祖明代邵畴(邵铜孙,与邵耕系兄弟),即神保公,明代由福州鳌峰坊迁居二十三都长尾,今丹洋村。宗祠2004年重建。据传邵耕和邵畴分支时,老谱带回福州,今无处寻觅,只有手抄简易线谱。字行:典则师宣圣文章学孟贤诗书承先德裕后复先前。永泰丹洋邵氏现约有350户。该族历史名人有:邵锷 清康熙四十年(1701)乡荐中式举人、邵则杨、邵师董、邵师严、邵师煌、邵宣华、邵圣丹、邵文品、邵文趾、邵文奎等。福建福州慎修堂邵氏始迁祖邵葩露,从事盐务贸易,其父邵尼峰,明末由南京追随明福王入闽,据传祖籍系江苏扬州一带人,现已与朏山邵氏联宗,使用相同的字辈。邵佑人(邵葩露孙)生三子:邵大伯、邵补堂、邵积诚。分福、禄、寿三房,分居福州文儒坊、妙巷、东牙巷。旧字行:慎始图成 国其长发 立邦家基 元亨利贞 恒守诗书 宗功积福。新字行:思勤克谨 世必永昌 惟孝友敬 允植循良 宜尊孔孟 宗德传芳。该族历史名人有:邵佑人(即邵启元,道光二十五年),其子邵积诚(字实孚,同治七年进士)。历史学家邵循正、国际贸易法学家邵循怡、英语教育家邵循道等。福建福州石步邵氏始祖邵楚苌,始迁祖邵孝大(又名邵听美),邵楚苌二十九世孙。清代由朏山迁龙江石步乡(旧称王码头)。该族历史名人有:邵正涵,黄埔军校毕业,民国无线电台台长。邵正浩,民国陆军师长。邵正炎,民国海军司令陈绍宽部下,海军上校舰长。邵循环,字季慈,民国国防部测量局局长,始编石步邵氏家乘世系图。
福建邵氏始祖邵楚苌,始迁祖邵知柔,字民望,邵楚苌十一世孙,里邵屯人(今县洋后村)。北宋政和五年,官国子监祭酒,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伴读。乾道初告老,升阁直学士,奉祠。提举,至是食或不给。东宫以为言,遣使就国学,特食赐金而荣归。恩赐“枇杷门庭”金匾,赐书“才满皇天”誉评。2005年统计政和城关约38户,30户,洋后村40户,王山村38户,20户,新口村6户,护田村5户,东游村5户,伏演村23户,12户,合计217户1188人。无旧谱,石屯镇洋后村近年新建邵氏祠堂,悬挂“龙图阁直学士邵知柔纪念堂”牌匾。辈分字行仅知“仁义礼智信”。福建儒林堂邵氏始祖,始迁祖邵祖忠,邵雍十四世孙,世居龙游,明永乐间,由龙游偕兄与弟贸易福建邑,兄弟各适异域,惟邵祖忠拓基名曰:东昔。宗谱首修南宋三年,明十一年续修,1951年辛卯续修宗谱。堂号“儒林堂”,字行排辈:祖学继长、仙子(建)德应、、加庆常新、安邦显大、定国可铭、孝义贤良、盛时发祥。此支历史名人有:邵祖忠、邵仙禄。福建邵氏始祖,始迁祖邵子厚,为雍曾孙,邵溥之子,南宋初年入迁县邵厝,登乾道八年(1172年)壬辰科,官节度使。宗谱载其“配,子于缵”,繁衍—邵泽—邵忠族系;而晋江《温陵邵氏家乘》则载“配白氏,子启盛”, 繁衍致政—德龙—周山族系,其裔孙分居晋江、福州、、潮州、、等地。洛系与晋系同为子厚公裔孙,各成派系,应为子厚公入闽前后不同婚配蕃衍的不同族裔。清康熙初“迁界”,该村地处海滨被毁,居民迁往广东、等地,1683年台湾统一后部分回迁。是泉州邵氏族居地,现居邵氏1300多人,占该村人口三分之二(余为黄氏)。宗谱《温陵邵氏家乘》始编于清元年,后曾续修,现正筹划重修。属。福建厦门邵氏始祖,始迁祖为子厚公11世、雍公14世孙邵亨,字时通,“业儒有声”,元末游学汀、漳、潮、惠,携长子邵恭、次子邵敬迁居县橄榄岭(现属厦门市,分为柑岭、湖甘等三个村)现族居地人口6200多人,占厦门市邵氏总人口的86%,是福建省邵氏最大的族居地。明清以来已有裔孙迁居潮州、、、、菲律宾、、等地。本族名人有清癸丑(1733年)、刑部教习邵天球,当代旅居台湾、编撰《中华邵氏宗谱》的邵培坪。宗祠始建于明洪武,永乐四年(1406)重建,六百年多次重修,于2005年底海内外宗亲协力再次修复。宗谱自明正德三年(1508年)始编,至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断;2006年起与台湾三重邵氏联手续编,于2011年付梓。福建邵氏始祖邵亨(十四世孙),始迁祖邵子玉(邵亨季子)于元末由县仁和里邵厝村迁居县内宅村(现属陈巷镇后坊村),明末繁衍至数千人,因族斗大部外迁(部分迁漳州九湖后山),现余22户,80多人。本族名人有明万历廿六年(1598年)、广州知府、广西副使邵应祯(故居遗址、宗祠旗杆座尚存)等。“文革”中宗祠、宗谱被毁,邵应祯画像遗失。年在、晋江宗亲大力资助下,内宅宗祠于故址重建。福建九湖后山邵氏始祖邵亨,季子邵子玉元末迁县内宅,明末后裔因族斗避难,部分迁九湖镇下庵村后山。散居于角美白礁、浮宫、石码等地的邵氏,多为邵亨后裔,从橄榄岭迁居。九湖后山“有祖墓位于元山半麓,碑镌‘武安邵惠章,武德骑尉;邵惠龙,庠生。甲寅端月立’等子样”;“华安县邵氏分布于沙建镇汰内新村”(据《漳州姓氏》页邵姓)
广东南海邵氏始祖邵刚(邵楚苌之父),唐代“”由河南迁(,即福州的旧称),再迁福州邵岐。其十五世孙邵文翰(邵五才),人,于北宋祥符四年(1011年)随叔祖邵晔(邵刚十三世孙,由知府调广州知府)迁居广东,定居,即今市南海区弈贤东、西村,人口约2000多人,历代从政经商人才辈出,谱载宋至清获功名者达30多人,宋有邵文翰、邵元才、邵康伯、邵信夫,元代有邵应酉,元末有广东农民起义军首领邵宗愚。明代有邵建子、邵任可、,清代有邵东陵、邵学元、邵流光,等。宗祠规模宏大,有牌楼,“土改”时被拆毁,地址改建学校。旧谱重抄影印,新谱在筹划。广东各地宗亲每年端午聚会三山,举行“龙舟节”以敦宗联谊。堂号“萃和堂”。
广东澄海南湾垂裕堂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政仪,福建莆田人,嘉靖初年由福建莆田迁居广东澄海南湾,1667年迁居南湾寨内,以垂裕堂为堂号。1927年,垂裕堂宗祠曾为农民**红色政权根据点,解放后是南湾第一农星社社址。又有一支迁潮安东里,以“永思堂”为堂号。1984年两地同年重新修缮邵氏宗祠。南湾邵氏至今(含迁居汕尾10户)共约320户,1600多人。潮安东里邵氏,今潮安彩塘镇东里村,旧村名“打铁东陇”,为不与澄海东陇重名而于1945年改称现名。据《彩塘镇志》,该村系于明代中叶由邵姓初创。现在邵姓在东里村人口约430人。此支历史名人有:明代邵尔班,近代**者邵乐通,上海知名**人士邵尧。
台湾金门邵氏始祖邵楚苌,始迁祖邵安,字伍观,明洪武、永@乐@年@间@由@福@州@鳌@峰@坊@新@塔@调@戍@金@门@卫@,遂@定@居@金@门,繁@衍@成@金@门@邵@氏,人口1000多人,大部已外迁。宗祠毁于@1958年@炮@战,近年重建于县城金城镇东门内。宗谱正在续修。
江西都昌东汇邵氏始祖邵维周,字升昌,又字令进。始迁祖邵时,维周孙,字道鸣,号月斋,别号碧桃野老,祖居范阳,北宋宝元二年由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迁饶州都昌县城恭仁坊(即邵家街),历代名人有邵令进、邵德新、邵庆(庆历六年都昌第一位进士,累官至通议大夫殿中丞,兼徽猷阁大学士)。北宋元佑五年,邵庆编修东汇邵氏最早的《邵氏家记》,其宗祠最早建于明代。东汇邵氏自邵维周繁衍至今三十九世,1988年和2006年续修宗谱。本支历史名人有:邵庆、邵棠、邵傅、邵桓、邵倬、邵仁杰、邵艮、邵有道、邵遵道、邵傅一。江西安福县承启堂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未详,严田邵家村井家塘存有乾隆四十六年修的《安成老湖承启堂邵氏支谱》,待查。江西德兴邵氏始迁祖邵从用,献公八世孙,清代移居泗水源进宝坞(今德兴县)。1942年续修《泗源坑边邵氏宗谱》。江西横峰邵氏始迁祖待查。1940年续修《荣阳邵氏族谱》,为横峰县葛源镇枫林世系。云南陆良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成,江南凤阳府宿州灵璧县人,洪武乙未年从征屡功,授左元帅府同知武德将军,子孙世袭正千户。奉命从军平定滇黔,留镇陆卫。康熙三十二年首修,传今约21世,1940年前后重修修《云南陆良邵氏家谱》简本。此支历史名人:邵成十一世孙邵元龄,袭职掌印都指挥使、怀远将军。明隆武二年沙定洲、赵应元作乱攻陆凉,城陷骂贼不屈而死,事载通志。康熙朝特恩赐“世袭忠良”,从祀文庙忠烈祠,春秋致祭
云南宝山邵氏始祖邵亢,北宋时官礼部尚书。始迁祖邵经,北宋人。清代嘉庆十八年续修,1993年重修。四川成都崇西邵氏清初,蜀乱甫定,一位邵氏老太太(郑夫人)由湖北麻城之孝感乡来蜀,先资州迁临邛,而后定居崇庆。其谱牒世系不可考,所携三子曰春友、曰春祥、而春祥公未娶。现居崇西二五庙邵巷子的邵氏,均为春友之后裔。1936年续修《崇阳邵氏族谱》。四川重庆彭水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以明,洪武元年由湖南湘西花垣县迁入四川重庆彭水县邵家堡。有手抄族谱。四川重庆奉节邵氏始迁祖邵懿,原籍南京,洪武初年受封瞿塘卫,世袭千户之职,镇守夔关梁邑,有军屯北坡等处地方。康熙朝续修,1998年续修宗谱,历史名人:明代浙江江山知县邵仲禄。四川重庆大足邵氏始祖邵元甫,贵州平月府[遵义市]湄潭县人,康熙十三年迁入大足县三驱镇佛桂冲[佛会寺] ,转迁内江县千秋里七甲地名熊家贯二皇嘴。辈份二十字'元登子成文,永远长兴发,天高地礼厚,人和万代富'。甘肃宁县邵氏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苾,字叔芳,宁县襄乐里石鼓人,明嘉靖戊子科举人,历知叶县、介休、长山、东乡县令,后升石州知州,镇江府同知。宁县博物馆藏有其父嘉靖二十八年墓碑。现宁县邵氏有4982人,分布在新宁镇龙二村邵家沟门,新庄乡雨落坪邵家坪,石鼓乡石鼓村邵家岘子,春荣乡古城村。其中春荣乡古城村有1135人。宁县旧志记载,春荣邵氏为明代存籍,太昌邵氏可能还早于明代,现无人,石鼓邵氏为东区邵氏老户口。此支历史名人有:明代举人邵义、邵蕙、邵崇雅、邵兴国。贡生邵汝楫、邵汝杰。例贡邵汝柱。辽东大使邵冕。道光乙未进士邵桂芳,任兰州府教授。陕西富平赤兔村邵氏始祖不详,明永乐由山西移民而来。原有家谱,文革被毁。名人邵小利,女,1982年舍己救人牺牲在咸阳。陕西大荔邵氏始祖未详,始迁祖邵远,字鹏举,明代人,1981年新修邵氏宗谱三卷。辽宁连云港大港邵氏始迁祖邵兖,居河南柴乡,宋神宗时中进士,初于绍兴继迁湖广。其后人邵元通、邵元先二公定居于苏州大港。堂号为“守经堂”。辽宁海城邵氏始祖邵玉民,始迁祖邵大爷,清顺治八年由山东“小云南”迁海城县耿庄双屯子村;其弟邵二爷迁辽东抚顺。至今传14代,人口数千。2008年重修。朝鲜族平山邵氏自称始祖邵雍,始迁祖邵台辅,高丽朝中期名臣,宪宗初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上柱国。平叛之功,升为权叛吏府事,遂进为司徒判吏府事。肃宗时,升为太尉门下侍中。1103年任守太傅判户部西京留守事,兼门下侍中,后隐退,翌年为守太师,授予协谋功臣,是配享于肃宗庙庭的名臣。赴朝鲜时间不详,后裔世居平山(现为黄海北道一个市),定平山为本贯。
网上邵(东北邵)据山东省莱阳县穴坊庄邵府谱志记载:东北邵姓系由山东迁徙而来,山东莱阳邵氏实由湖南邵阳迁徙而来:祖先邵永训由湖南邵阳府到山东莱阳做官,迁居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穴坊庄居住,后人在海上打鱼为生(据说给朝廷打鱼),兄弟七人(吾家族谱不得考其名)分别定居东北分散时以网为亲缘,即所谓六网一磨之传说。何时迁徙暂不可考也,吾揣度莱阳县志或有记载;一说山东四世论网徒居奉天,从吾祖所传的家谱记载四网迁徙现在内蒙的赤峰市(即敖汉贝子府)。 明末清初,东北本地为満蒙地界,不许汉人出山海关。后由于战争及关外蒙人放荒。东北邵氏祖先从山东出海关出关到东北,全家七兄弟为日后能相识,有六张打渔网,每人分一张,分到几网就是几网人。剩下一石磨分给老七了。这就是“六网一磨”之传说邵&& 氏&& 谱&& 书:&& 康德九年六月(篆录)
原籍山东登州府荣城县海埠疃,於乾隆年间移居於奉天省金州广文屯居住数年,又携家眷迁於岫岩城西南一面山前金家屯、邵家崴子、佟家屯三处居住, 原籍博陵谱书注有五言诗一首:(五言诗前韵:广定多曰廷志中‘空’)希秉恩元士,文章继世长,振兴仁厚德,荣桂玉春芳。(义盛恒泉记) &&&&&&&&&&&&&&&&&&&&&&&&&&&&&& 鼻祖讳广耀 二世祖:邵定清(邹氏)、邵定国、邵定泰、邵定安(陈氏)、邵定智(邹氏)。三世祖:邵多禄(鲁氏)、邵多权(周氏),&& 四世祖:一网邵曰福(刘氏)、二网邵曰敬(迟氏)、三网邵曰顺、(曲氏)、四网邵成章(邹氏)、五网邵仁久(孙氏)、六网邵仁、 常 (周 氏)、七网邵义安(杜氏)&& 以上三世均系由山东带来名讳而形骸仍在山东葬埋安瘗之。&& 五世祖:邵廷法(丛氏),六世祖:邵志远,世祖:邵中盛(王氏)、邵中德、邵中 11 成,八世祖:邵玉、邵吉、邵魁、邵文、邵贤,九世祖:邵希朋 (孙氏)、邵希章(鄢氏),五世祖:邵廷桂(张氏)葬佟家屯东山头老莹地后昆徒於大孤山地枣, 泊亦一大巨户,世祖: 邵志义 汤氏、邵志纯、邵志杰、邵志仁,七世祖:邵中和 , 五世祖:邵廷选(杨氏)六世:邵志宏,邵九经(马氏), 邵廷俊(张氏)、(葬邵家隈子老莹地而俊公即为始 祖)&&& ,&& 始祖邵廷俊:俊公生四男:志秀、志清、志德、志英&& ,六世祖:邵志秀(杜氏)秀公生三男:中兴、中廉、中敏,&& 七世祖:邵中兴(王、汤氏), 八世祖:邵&& 温(王、尹氏)、邵&& 敬(迟氏), 邵中廉(林氏),八世祖: 邵&& 恭(杨氏)、邵&& 铎(王氏)……&& 此说或可信。 以上两说均有道理,从我家谱追溯本族历史从今追溯到湖南邵府普志完全吻合。史实有待考证。 七、湖南邵阳府—山东穴坊庄——吉林龙湾祖谱 本人邵培功乃为四网人:祖先因清朝借蒙地养民,由山东省迁到西边外,热河敖汉贝子府(现是今赤峰地区)有房有地( 约乾 隆 、 嘉 庆年间)。后道光八年(1828年)又借东边外蒙地,道光中期,有邵连兴,邵连景,邵连全兄弟三人,邵连全出继西边外,后由邵连兴,邵连景套白马车拉白鼻梁子马,高丽牛拉着车,老母亲坐着车奔东边外吉林省龙湾北大青堡西头陈家染防屯住。以后兴隆镇卖荒,邵连兴,邵连景买此人几十月荒(一月荒相当于三十垧),后由卖给李果匣子,周家园子自剩十月荒。即兴隆镇邵家老窝堡屯(东窝堡)。至咸丰年间又买大道西(大道指现农安县至郭尔罗斯前旗王府)东平家荒地九百九十垧,就是西窝堡兴隆镇本屯。买东平房院除去,重新建筑,自烧窑盖十三间大平青砖房,屋大宽广四丈四尺点中,门房也同样,修狼牙墙打八楞井..........至现在邵连兴,邵连景之后吉林省甚多,无处不在现录有关系谱为本家理顺枝脉参考: 湖南省邵阳府系谱: 金尚伯作永文万运宗正士玉敬有五单位未录,计十八世。 山东莱阳县系谱: 文希九世极,单位未录..承德泽丕修英华和顺温良俭让宗谟永守。计二十七世 吉林龙湾兴隆镇系谱: 文希九世连,单位未录,国永殿培承明良振继述运会方仲元显宗广化育。计三十一世 本支百世均应以尾字为准: 绶息月应锐电贞月训富秀松贤英成玉世龙景华选 据本家家谱记载和对吉林省农安县历史的考证:网上邵迁徙东北的时间大约在1800年前后,先迁徙热河敖汉贝子府(今赤峰地区),四网邵于道光八年(1828年)又迁徙吉林省龙湾(吉林农安县)北大青堡西头陈家染防屯(兴隆镇邵家老窝堡屯)居住,至今遍及全国,吉林省至多,在吉林省主要分布在长春地区,白城地区,松原地区,吉林地区。
&&&&&&&&&&&&&&&&&&&&&&&&&&
&&&&&&&&&&&&&&&& 本人代表族人,在这里再次感谢邵恩成&& 邵家烹 邵宜勇 整理的资料&&&&
谢谢本家&&&&&&&&
&&&&&&&&&&&&&&&&&&&&&&&&&&&&
全国各地的族人你们好!还有谁的落下的自己填补一下,其他的禁止在本贴留言!谢谢&&&&&&&&&&&&&&&&
&&&&&&&&&&&&
山东阳信邵氏
()第30世。现家存8卷邵氏6修家谱原件。经父亲同意愿将家谱公诸于世。忘同根族人与我联系。从镇家族声望。 &&&& 邵氏家谱,从开谱以来共修谱6次。本人家存的是第6修的家谱,6修家谱是在光绪二十二年夏修成完毕。文革后部分卷早已不知去向,我家只得保存的是家谱最重要的前8卷原件。前三卷分别是介绍家族的起源,及历代先祖名人画像,先祖提词,圣旨,历代修普时当代皇帝的准修圣御,家族字派,家训,家教,家纪,及安乐窝的原图。。。。。。 &&&& 第4卷至第8卷是记载的是邵氏家族的世系。及迁居地,分支。 &&&&&& 至一八九六年,邵氏家谱六修到今,转眼百年,中华名族深受其害,外犯,内战,权争,利夺,坑儒之苦。我邵氏家族被遇其难,族谱百载无音。其百年风云动荡,族人择主而仕,求食而居,布其环球。由于族系后人难见先祖的家谱,使后系不知世辈,家训,家教,家纪。形成辈世不清。名讳混乱,同根相煎,略为有家族后系都为寻求自己的族谱而渴望。而我家存首8卷也在文革时期险些毁掉,后由我父打点才得以保存至今。经多方考虑决定将家谱公诸于世,望我后辈不忘祖训,重修邵氏家谱,重振邵氏光辉。我邵氏家族有康节二十四世子孙,爵袭五经博士加二级的邵启运先祖立二十子为世:启化先经世,天恒道继长,三贤传大德,敬守重纲常。因为此二十字与山东,浙江,江南等省重复有:先,道,长,世。所以不若用之。 &&&& 后有康节第二十一世五经博士加二级的 邵文学先祖又立二十字为:文景贞元会,性理世泽昌,三贤传继广,五纪道经祥。 &&&& 又有康节二十七世,五经博士加二级 邵毓嵩先祖与山东,江南,浙江等族众明附续后二十字派为:玉振培鸿业,金声乃大章,家齐先忠孝,身正本诚良。共和为四十字派。为邵氏家族后系循环世世序用。 (有家谱考证)(供稿人阳信邵昌杰)
新北三重邵氏始祖邵亨,字时通,其裔孙50多户于清乾隆年间由橄榄岭东渡谋生,大部定居三重(今属),少数分居、,现有人口一千八百多人,约占台湾邵氏人口的十分之一。本族名人有原台北市长、副秘书长邵恩新(三重人),台湾邵氏宗亲会会长邵根霖、总干事邵铭祥等。现@国@民@党@中@央@党@史@馆@主@任@邵@铭@煌,祖籍也是同安橄榄岭,先祖于清代移居台中,2008年10月曾回同安祭祖。三重邵氏近年经常回同安敦宗联谊。宗谱近年与同安祖籍地合作,联手编纂,2011年付梓。&&&&&&高山族邵氏始祖邵楚苌,始迁祖未详。清末,原由福州迁台,以捕鱼为业,海遇飓风,时任巡抚大臣安置屯垦,后迁高山,其族长邵赞春,母语连江话。此支人口不多。。
您好,本家 我球球:
湖北武昌熊家弯邵氏(修正)感谢本家邵光勇
邵家谱序 邵氏世系始自子肇封燕国九世传至而周历王奔彘又八传到燕文公而伐山戍为燕()地五百里燕始强大又十九传至燕文公而说以之术文公子始称王列于七国易王传燕哙王为齐国所灭哙王子复国又四传到燕喜王被秦并吞自召公到喜王位传四十三主八百九十年如伯汉陕廿棠怀泽德易王僭号列于六国哙以(2)亡平以强(3)一谋不就并失传四十二年八九姓后亡召公之泽此中文字有很多不 自并吞分郡之时有邵起公邵圣公二人支落江西饶州府,一千六百四十年历传六十六代主至元朝到正十二年有昭勇将军邵明二首入湖北洪道乡洪三里六甲地名熊家弯四百一十三年又传十三代迨清朝三十五年予祖宗林贸易蜀川来至达邑九年置买王蟠营王炳元田业五百余金十二年建造屋宇迄今百有余载又五代矣。子历历详序。世系于篇首而亦不失绳记也哉。是序 同治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后代孙啊增福序 宗派四十字族谱序文:九年置买王蟠营王炳元田业五百余金十二年建造屋宇迄今百有余载又五代矣。子历历详序。世系于篇首而亦不失绳记也哉。同治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后代孙啊增福序
始祖邵起公、邵圣公,原籍江西饶州府,后裔邵明二,元代昭勇将军,至正十二年迁入湖北洪道乡三里六甲,地名熊家弯。始迁祖邵宗林,邵明二十三世孙,清三十五年贸易蜀川来至达邑。族谱排字:宗元增祥安,欣仁仕德传芳成志高元,品贵大财联礼醇义清正,弘良晷信贤名扬馥秀泰,恩流万斯年
邵长顺 加我QQ
江西彭泽邵氏始祖。始迁祖为其十世孙邵,号华峯,山东。教授升四川(今)(今)知县,历任五年。乘船经长江进京,船泊今彭泽县城旁(今属安徽省),遇大风桅杆断裂,船坏,遂留于彭泽。繁衍生息,至今已历传至35代。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末官员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