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纪录片是怎么回事情

在109年前的今天,日 (农历腊月廿三),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和朝鲜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它和美西战争、英布战争一起构成了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标志。
19世纪末叶以来日俄两国为称霸远东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展开了激烈争夺。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关于把中国辽东半岛割让日本这一条,在沙俄看来等于是抢食其禁脔,于是俄国联合法国与德国出面干涉,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日本对此怀恨在心。以后日本又制定“大陆政策”,企图吞并朝鲜,灭亡中国,独霸东亚。1900年俄国乘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它也力图将朝鲜占为己有。1902年英国为抑制俄国在远东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德国为在远东牵制俄国,竭力挑唆日本对俄开战。美国也怂恿日俄开战,以在日俄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人之利。法国则支持俄国,反对英日同盟。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以图一决雌雄。
在英、美、德等国的煽动下,日夜间,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停泊在中国旅顺港的俄国舰队,是为战争之始。虽然俄军数量远远超过日军,但由于对战争准备不足,军事技术落后,后方补给线过长,战争指挥庸碌无能等原因,俄军在战争中接连失利。月,日本摧毁了被困在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基本力量。同时日本陆军从朝鲜和辽东半岛顺利登陆,北攻沈阳,南困旅顺。8月下旬日俄陆军在辽阳会战,日军获胜,并在9月4日占领辽阳。8月10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中大败企图突围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4.8万名俄国海陆军在旅顺口向日军投降。3月,50万俄军在35万日军进攻下步步败退,撤出沈阳。5月27日,奉命增援远东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绕过好望角,蹒跚航行1.8万海里后驶抵对马海峡,与日本海军决战。结果俄国舰队38艘舰只除3艘突围外全部被歼。
至此俄国一败涂地,无力再战。同时战争引起俄国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沙皇为镇压国内革命急切求和。而日本也已财尽力竭,希望停战。在美国调停下日俄两国于日缔结《朴次茅斯和约》,日本夺得中国辽东半岛和俄国库页岛南部以及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这场战争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遭受了惨重的战祸。战争也暴露了俄国这一庞大军事封建帝国的腐朽,其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 责任编辑:.cn )
相关文章:【后三篇】
【后二篇】
【后一篇】
【前一篇】
【前二篇】
【前三篇】
导语: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 …导语: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 …导语: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 …导语: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 …
[][][][][][][][][][]您(@)目前可用积分:2810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冯学荣: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吗?
3506 次点击
11:26:58 发布在
冯学荣: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吗?<img SRC="/uploadfiles/blog_attachment/978_89.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at 12.34.41 &&&&对于1904年在中国东北地区打响的“日俄战争”,不少历史读物是这样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争夺东北的战争,是一场狗咬狗的较量。”&&&&“狗咬狗”的定性,大概并没有错,但是如果说“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恐怕是“关窗读史、闭门造车”的结果,很难认为是可以成立的。&&&&那么“日俄战争”到底是为了争夺什么呢?&&&&这还得从甲午战争说起。&&&&甲午战争之后,朝鲜成立了一个名叫 “大韩帝国” 的国家。在此不得不提到:许多历史读物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吞并了朝鲜”,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并没有吞并朝鲜,反而是在朝鲜成立了一个号称“帝国”的国家――“大韩帝国”。“大韩帝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的影响,但同时在大体上也是基本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才是更接近事实的表述。&&&&“大韩帝国” 成立之后不久,它的宫廷内部分裂成 “亲日” 和 “亲俄” 两派。俄国的势力,在“大韩帝国”的朝野,迅速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大韩帝国的财政、军事等方面聘请大量俄国人为顾问;&&&&2、俄语学校在大韩帝国的京城汉城出现;&&&&3、咸镜道的矿山开采权被俄国人攫取到手中;&&&&4、大韩帝国辞退很多日本顾问;&&&&5、日本守备队被大韩帝国裁减;&&&&6、一些日本外贸商人被大韩帝国驱逐。&&&&..........&&&&换言之,甲午战争产生了“大韩帝国”,而“大韩帝国”却开始排日。于是,日本对“大韩帝国”的排日行为,感到十分不满、而且认为韩国人 “忘恩负义” 。当年的日本人认为:日本把朝鲜从大清国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朝鲜却倒向俄国的怀抱、对抗日本,同时也感到恐慌。关于这个,诸位可以参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的《大本营陆军部摘译》,在第47页。&&&&总之,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成为了日本和俄国互相争夺的对象。&&&&为了解决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开始与俄国谈判。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井上清所著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在第42页揭露:日俄两国谈到1898年,日本外务大臣西德二郎向俄国驻东京公使提出了“朝鲜归日本,东北归俄国” 的建议,但是,这个“分赃”提议被俄国公使拒绝了。&&&&这个事实说明了:在当时日本的眼中,对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中国东北,而是朝鲜半岛。日本要朝鲜半岛,宁可不要中国东北,它也要朝鲜半岛。&&&&在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当中,突然发生了对日本更加不利的事态: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沙俄军队以“义和团危及中东铁路安全”为由,出兵东北,闪电式地占领了大清国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并且俄军在东三省驻军,赖着不走,这个军事占领的事实,一共持续了四年之久的时间()。&&&&沙俄的军队盘踞在大清国的东北大地上,日本坐立不安。日本认为:大清国的东北土地与朝鲜半岛仅是鸭绿江一水之隔。一旦宿敌沙俄经由中国东北杀进朝鲜,日本四岛则不再安全。《大本营陆军部摘译》这册史料在第61页揭示: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占有朝鲜,是日本国防的绝对必要。绝不允许他国染指。”&&&&此外,商务印书馆1959年11月初版的(日)东亚同文会编《对华回忆录》 在第250页记录了当时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在日本议会上发表的演说。小村寿太郎当时是这样说的:&&&&“各位皆知:韩国之独立和领土的完整,是帝国(日本)安全康宁所不可或缺,这一直是我们的国家大事。中国东北一旦被沙俄侵占,则朝鲜就难免受到沙俄的侵蚀,则东亚的和平,就成为不可能……”&&&&又如,《大本营陆军部摘译》在第58页也记录了当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总务部长井口省吾的演说。井口省吾认为:&&&&“……俄国在满洲迄未撤兵,对(日本)帝国之未来,其后果堪忧,故不能置之不问。为排除对帝国将来之危害,帝国应与英美两国共同向俄提出撤兵要求,且必须使远东的永久和平得到切实保障,如英美两国不同意共同提出,则帝国也应单独与俄国公开谈判。万一谈判破裂,以和平手段不能使俄国接受我方要求时,即使诉诸武力,也必须贯彻帝国之目的……” &&&&读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了吧:沙俄的军队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日本感到朝鲜半岛乃至日本四岛受到了俄国的军事威胁。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也是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最主要的原因。&&&&日,日本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一共有如下六条:&&&&1、沙俄和日本在大清国的商业利益应该均等;&&&&2、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权,日本承认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3、朝鲜铁路与中东铁路实行连接联运;&&&&4、如果沙俄不从大清国撤兵,则日本就要出兵朝鲜;&&&&5、沙俄不得干涉日本在朝鲜的作为;&&&&6、废除以往日、俄之间关于朝鲜的一切条约。&&&&什么叫 “最后通牒”?最后通牒,有以下两层意思:&&&&1、这是日本所能接受的最优惠、最让步的条件,不能再商量了;&&&&2、如果连这么优惠的条件,俄国都不答应,那么日本只好动武。 &&&&以上最后通牒一共六条,读者如果是明眼人,应该能毫不费力地读出来:除了第1条是关于大清国的商业利益以外,第2、3、4、5、6一共五条,日本都是为了朝鲜。换言之,日本向俄国摊牌、叫嚣动武,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拖了两天,沙俄没有回复,日,日本军队夜袭旅顺口的沙俄舰队,悍然打响了日俄战争。&&&&打了一年多,一直打到1905年的“对马海战”之后,俄国才与日本谈和,并于当年10月14日签署了日俄《朴次茅斯和约》。&&&&看一个国家发动一场战争的动机和目的,战后的和约是很好的切入点。&&&&《朴次茅斯和约》的英文名叫《Treaty of Portsmouth》,让我们来看看日本在这个和约里面,向沙俄要的是什么东西。&&&&首先看第一款,但是它很枯燥无味,写的是“停战”之类的套话,不必深究它。&&&&第二款很关键,它的行文如下: &&&&The Imperial Russian Government,acknowledging that Japan possesses in Korea paramount political, military andeconomical interests engages neither to obstruct nor interfere with measuresfor guidanc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which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mayfind necessary to take in Korea. It is understood that Russian subjects inKorea shall be treated in exact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subjects and citizensof other foreign P that is to say, they shall be placed on the samefooting as the subjects and citizens of the most favored nation. It is alsoagreed that, in order to avoid causes of misunderstanding, the two highcontracting parties will abstain on the Russian-Korean frontier from taking anymilitary measure which may menace the security of Russian or Korean territory.&&&&这个“第二款”写的是什么呢? 我将它翻译如下:&&&&“沙皇俄国政府承认:日本帝国政府在朝鲜享有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无上利益。俄国保证不阻止、不干涉日本帝国政府在朝鲜采取的指导、保护、控制措施。俄国承认:俄国臣民在朝鲜享有和其他列强的臣民同等的待遇。换言之,俄国臣民享受其他列强臣民的最优惠待遇。为了避免误解,日俄两国约定:不在朝、俄两国之间的地带采取军事措施、以免危害俄国和朝鲜的领土安全。”&&&&看懂了吧?总之,就是一句话:从今以后,朝鲜半岛归我日本控制,你沙俄给我从朝鲜半岛滚得远远的。注意:这是整个和约当中的第一个要求、首要的要求、开门见山的要求。换言之,这是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最迫切的、最想要争取到的东西。&&&&第三、第四款,也是套话,实质性不强,不谈。我们直接看第五款:&&&&The ImperialRussian Government transfers and assigns 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with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the lease of Port Arthur, Talien andthe adjacent territorial waters, and all rights, privileges and concessionsconnected with or forming part of such lease, and it also transfers and assigns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all public works and properties in theterritory affect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lease.&&&&The two contractingparties mutually engage to obtain the consen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mentioned in the foregoing stipulation.&&&&The Imperial Governmentof Japan, on its part, undertakes that the proprietary rights of Russiansubjects in the territory above referred to shall be perfectly respected.&&&&以下是我对“第五款”的翻译:&&&&“沙皇俄国政府在中国政府同意的前提下,向日本帝国政府让渡以下的权益:旅顺港、大连及其领海、及其租借地和附属于租借的不动产、建筑物。日俄两国同意:以上权益的让渡,需要经过中国政府的同意。日本帝国保证尊重上述地区内俄国臣民的专属权利。”&&&&看懂了没?这是日本要沙俄转让两个租借地给日本:一个是大连,另一个是旅顺。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指出:由于沙俄和大清国在1898年签署的《旅大租地条约》,当时这两个地方,是沙俄的租借地。&&&&再看第六款: &&&&The ImperialRussian Government engages to transfer and assign 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Japan, without compensation and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railway between Chang-chunfu and Kuanchangtsu and Port Arthur, and all thebranches, together with all the rights, privileges and properties appertainingthereto in that region, as well as all the coal mines in said region belongingto or work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railway. The two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mutually engage to obtain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mentioned inthe foregoing stipulation.&&&&我对“第六款”的翻译是:&&&&“沙皇俄国政府在不索求补偿、但是需要征得中国政府同意的前提下,向日本帝国政府让渡从长春府、宽城子到旅顺口的铁路,含其支线,也包含其他附属权益、煤矿等服务于该铁路的权益。日俄两国同意:以上权益的让渡,需要经过中国政府的同意。”&&&&很明显,这是要沙俄转让从长春到旅顺的一段铁路给日本。这一段铁路,后世称作“南满铁路”。&&&&第九款,是要沙俄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这个与中国无关,相信中国读者对此兴趣不大,因此,我就不贴它的英文条款、也不作翻译了。&&&&日俄《朴次茅斯和约》签署之后仅仅一个月,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和“大韩帝国”签署《乙巳条约》、使“大韩帝国”正式沦为日本的 “保护国”。五年之后的1910年,日本再进一步、通过《日韩合并条约》、这才正式吞并了朝鲜。&&&&换言之,日本在吞并朝鲜之前,先后打了两场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及1904年的日俄战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朴次茅斯和约》签署之后,日本和清政府签署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并从沙俄手中“继承”了大连、旅顺、南满铁路以及一些林产、矿产。同时,日本从大清国东北撤军,并将其控制下的大部分领土归还给了大清国。&&&&我想,读者读到这里,总结起来应该不难了。日本发动日俄战争,主要目的是为了和俄国争夺朝鲜半岛,证据有如下:&&&&1、战前日本军政界人士的言论和主张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2、发动战争前夕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的内容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3、战争结束后签署的《朴次茅斯和约》的内容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4、战后日本控制、吞并朝鲜的行为也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5、战后日本将军事占领下的大部分土地归还给了大清国,这个行为也证明了:日本此战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综上所述,客观地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的动机和逻辑如下:&&&&1、日本出于国防和殖民的考虑,需要朝鲜半岛;&&&&2、俄国占领了大清国的东北三省,对朝鲜半岛乃至日本本土构成了军事威胁;&&&&3、日本遂发动日俄战争,主要是为了和俄国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4、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库页岛南部,这些都是次要的、顺带性的“战利品”,并不是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的主要目标。&&&&这才是更接近历史事实的说法。只有通观中国、日本、俄国三方面的材料,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有一些历史爱好者,出于闭塞的角度和狭窄的视野,看历史问题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和眼界出发,所以看不到关于日俄战争比较全面的材料,也看不到朝鲜半岛是日俄战争的焦点,所以才会得出“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 这种“一叶蔽目”的史观。&&&&文/冯学荣,近代史写家,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0:47 &&
&&&&冯学荣:再谈中日历史问题 11:23:12 (新浪历史访谈整理)&&&&新浪历史:一般的历史书批评蒋介石、张学良对日不抵抗,您说蒋、张对日处置不当、处置过激,损害了甲午之后日本的在华殖民利益,这两个说法似乎是矛盾的,您能给解释一下吗?&&&&冯学荣:并不矛盾。1923年国民党和赤俄结盟之后,赤俄怂恿国民党打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国民党为了打倒北洋政府以便上台执政,不但高喊上述口号,而且在实际上,也做出了排英、排日的过激行动。&&&&例如,张学良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在东北实施了“抵制日货”、“包围满铁”、“禁止租地给日本人”、“建设葫芦岛港” 等激进抗日行动、以及枪杀日本军事间谍等(间谍有罪应依法审理,不应私刑处死)。&&&&蒋介石、张学良这样做,符合当时广大国民的感情需求,国民政府更是公开对日本说要收回旅顺、大连、南满铁路日本租借地。但是,当年正是日本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日本自从1905年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以及《民四条约》从清政府手中攫取到的旅顺、大连租借地和南满铁路等殖民权益,显然不会甘心拱手交还,再加上日本自认为需要保住东北军事据点、以防范赤俄的向南扩张。&&&&这样一来,中国的激进民族主义也激起了日本的激进民族主义,于是,以日本军人为首的右派激进势力,决定反弹。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主要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爆发、民国丢掉东三省之后,蒋介石、张学良方知道:日本果然不好惹,这下,蒋介石决定隐忍,这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不抵抗政策”。&&&&所以,蒋、张是在年这几年间对日外交较硬、而年间对日外交则较软。其“硬”、“软”的分界线,就是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新浪历史:“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主要责任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冯学荣: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就以电报的形式、对张学良交过底:现在不是和日本打仗的时候。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也群发电报到东北各地的军警机关,要求:即使日本人闹事,也要隐忍,不要扩大事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张学良不抵抗的一个重大原因在于:张学良没有想到日本军阀的胃口那么大,他一开始只以为是一起普通的冲突,没想到整个东三省都没了。&&&&这些史实,都是有史料依据的。所以,就当时而言,尽力避免和日本爆发战争,是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共识。也就是说:即便是换了蒋介石在东北,“不抵抗”也应该是一起大概率事件。所以我认为,“东北不抵抗是蒋的过失还是张的过失”,争论这个问题意义不大。&&&&新浪历史:您认为中日战争是可以通过外交谈判、政治手段避免的吗?如何避免?&&&&冯学荣:我并没有提出过“中日战争可以避免”的观点。而且这种假设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我认为:“中日战争绝对不可避免”和“中日战争一定可以避免”这两个话,都不是严肃历史学者所应该说的话,我认为正确的说法是:1、历史无法预测;2、日本对中日战争负有最大责任;3、国民党对中华民族负有误国责任。以上三点,是我一向以来的坚定看法。&&&&多年以后的我们,现在回头研究中、日双方关于当年的史料,至今可以基本还原的事实是比较清晰的:国民政府上台之后的激进外交,推倒了中日战争的多米诺骨牌。因此我说国民党对中国人负有误国责任。这个以往是被我们的国民忽略的。国民党是怎样掩盖自己的误国责任呢?国民党及其难兄难弟为了掩饰自己的误国责任,编造出来“日本灭wang中国蓄谋已久”这种说法,这就将自己的误国责任撇的一干二净,而我们的广大国民并不知道这是圈套,现在是十几亿人上当受骗,在我看来,这是十分荒诞的事情。&&&&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日本当年对外殖民的国策,是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个定性,我认为至少从现在的材料来看,应该仍然是成立的。但当时日本帝国在东北的殖民政策并不仅仅是出于经济目的,其同时还有抵御赤俄的目的,这一点也被世人严重忽略。&&&&那么,假设国民政府对日本延续晚清、北洋以来的绥靖政策,尊重日本在旅顺、大连、南满铁路等地的既得殖民权益,中日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呢?――我的答案是: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清晰的:甲午战争之后,晚清、北洋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日战争的确是没有爆发过。&&&&新浪历史:有人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国策,就是要侵华,只不过是在其国内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或者说是在日本国内经历了一个各种势力博弈的过程。您怎么看?&&&&冯学荣: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推敲推敲。什么叫做“侵华”?英国侵占香港,算不算“侵华”?算。但是英国当年有没有一个灭wang中国的计划?没有。&&&&同理。从这个意义上的“侵华”来说,日本的政治精英,其“侵华”思想,其实远远不止在甲午战争之后,而是在更早之前,具体而言是在明治维新的初期,就开始有了。&&&&在当年日本人的眼中,所谓的“满蒙”,也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东北三省,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两层重大意义:&&&&1、经济。日本是资源贫瘠国。当年日本人认为:没有资源不安全、也无法安置日本每年新增一百万的农业人口。&&&&2、国防。日本需要防范赤俄,而东北三省是一块“对俄战略缓冲地”。一旦东北不保,整个东亚都要赤化。(后来应验了)&&&&所以我说“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蓄谋已久”这种说法,应该是成立的,因为有史料证据支撑,日本人自己也是承认的。&&&&而至于流行很广的 “日本灭wang中国蓄谋已久” 这种说法,性质则完全不同了。其实如果要有证据的话,我倒是很乐意接受这种说法,可是很遗憾,我至今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日本人也一直否认这一点。正如我前文所说,这个论调其实是国民党及其难兄难弟撇清自己误国责任的政治宣传,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国民是被骗了。&&&&尽管这些话不中听,甚至听起来觉得是天方夜谭、荒诞不经,但我想说的是:战胜国单方编写的历史是不可信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而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国民缺乏这个最基本的常识。&&&&我们做学问的人,说什么话都要有证据、有出处,这一点,我认为做学问的人应该坚守这个底线,不能向平庸无知的世人屈服。&&&&新浪历史:据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当时在国内是支持率很高的,日本历史上是否一贯把向大陆扩张看做日本强国发展的唯一方向?&&&&冯学荣:应该讲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许多政治精英主张向大陆扩张,主要有三个原因:&&&&1、当时是殖民主义横行全球的时代,英、法、荷等帝国主义国家向亚洲扩张,日本当时号称学习西方,连这个也学了。&&&&2、日本资源缺乏,认为东北是日本民族千秋万代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日本需要防范俄国,而需要至少在东北取得军事据点,以“御(俄)敌于国门之外”。&&&&所以,说当年的日本精英有 “大陆扩张”的思想,应该说: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而更令人头疼的是:当年的日本人还认为满洲根本不属于中国。但是:这个话最初除了日本人之外,还有谁说呢?是同盟会在日本说的。只是后来他们翻脸不认了。孙中山就说过:满洲不是中国。这个是有据可查的。只是我们不愿去面对罢了。&&&&新浪历史:田中奏折是真的吗,怎么评价田中奏折的内容?&&&&冯学荣:从侦查质证的角度而言,判断《田中奏折》是不是真的,最科学的方法,是鉴定该奏折上面“田中义一”的签名是否属实。比如说一份借条,是不是我写的?那么就要看我的签字,字是我签的,借条就是我写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文件连日文原件都找不到,有的只是中文翻译件,是日籍台湾人蔡智堪声称从日本皇宫内“摹写”出来的。&&&&这里需要注意“摹写”两个字。所谓 “摹写”,是拿一张透明薄纸、覆盖在原件上,用笔描出来的。但是蔡智堪本人深谙日语,依照常理,应该直接用笔抄写即可,没有必要用薄纸“摹写”。摹写的效率,显然大幅降低。&&&&什么情况下需要“摹写”呢?比如说:你现在派我去抄写一份泰语文件,我看不懂泰语,我只好用薄纸覆盖、逐字“摹写”。甚至即便我不懂泰语,我也可以依样画葫芦、直接抄写,总之,蔡智堪没有对“摹写”的必要性,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更别说1927年当年,微型照相机早已问世。&&&&所以,蔡智堪所写自己“摹写” 《田中奏折》的经过一文,是有逻辑漏洞的。&&&&除此之外,《田中奏折》还有其他的漏洞。比如说:奏折提到“《九国公约》签署之后,山县有朋与大正天皇会谈”。须知:山县有朋死于日,而《九国公约》签署于日。也就是说,《九国公约》签署当天,山县有朋就已经死去五天了,尸体早就发臭了,不可能死而复生、从棺材里跳出来、与日本天皇开会。&&&&如果从法庭质证的角度来看,提出这份《田中奏折》的人,既拿不出它的原件,也拿不出它的复印件,应该讲,这样的证据,是得不到法官取信的。这一点,可能普通读者理解起来会有一点难度,但是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此中的逻辑,应该是比较清晰的。&&&&退一步而言,即便《田中奏折》是真的,它也只是一个“吞并满蒙”的计划书,并不是一份“吞并中国”的计划书。我建议对这份奏折有兴趣的朋友要先细读这份奏折,要调查研究,再作评论和判断。&&&&新浪历史:抗日战争之前,中国的反日活动是怎样的?&&&&冯学荣:如果提问的是1931年之前的反日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1、“包围满铁”。张学良在日本经营的“南满铁路”周边,建设各种铁路,采取低票价的方针,迫使“南满铁路”生意江河日下、濒临破产。&&&&2、“葫芦岛港纠纷”。日本人一直经营大连港。而张学良则建设葫芦岛港,对日本经营的大连港构成了致命的竞争。&&&&3、“抵制日货”。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古今大同小异。&&&&4、“商租权纠纷”。张学良在东北,禁止中国人租地给日本人耕种。&&&&5、“修筑铁路纠纷”。张作霖生前允诺给日本修筑一些铁路。但是,张学良一直拒绝兑现。&&&&6、“杀日本人”。两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例一:1927年3月,“南京事件”,北伐军杀死日本侨民一人。&&&&例二:1931年5月,东北军杀死间谍中村震太郎等二名日本人。&&&&而如果提问的是 年 这段时间的反日活动,则主要有以下几项:&&&&1、“抵制日货”;&&&&2、“抵制日本开设领事馆”;&&&&3、“杀日本人”。从日军士兵,到日本记者,到日本间谍,到日本警察……而高潮则为日爆发的“通州事件”,在此事件中,由中方策反的“通州保安队”,杀死了235名当地的日本侨民。&&&&新浪历史:是谁谋杀了张作霖?&&&&冯学荣:刺杀张作霖的指使人河本大作,在历史档案里留下了《自供状》,另外,河本大作在东京对好友小矶国昭承认过此事,《小矶回忆录》有相关记录。再者,河本大作的朋友菅原宪亮,也留下了相关的证言。更重要的是:直接凶手东宫铁男在他的《满洲日志》里有相关的记录。所以应该讲,河本大作刺杀张作霖一案,史料依据是比较充分的。&&&&几年前有人提出“赤俄间谍元凶”说,据说是翻阅赤俄特工人事档案而得出的新发现。但是我认为:即便赤俄有这个档案,也不能必然推翻“河本大作说”。道理很简单:赤俄特工谎报业绩、冒领功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新浪历史:卢沟桥事变的真实经过?&&&&冯学荣:日本在北京周边驻兵,基于1901年《辛丑条约》,驻军的初衷是防范义和团再起、保护京津一带的侨民和外交人员。&&&&我只谈史实。而至于这个驻军行为,是有理还是无理,那是另一个话题。&&&&日晚上,这个日本部队的一小股官兵,在宛平城边、卢沟桥旁的空地上演习。在演习的过程中,有身份不明的人士,在黑暗中向日军开枪。于是,日军集合,点名,发现有一名士兵失踪。日军认为:士兵是被中国国军绑走了。&&&&史料显示:这个“不明人士向日军开枪”的情节,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日军的描述、和当时宛平城里的国军营长金振中的讲述,是一致的:都听到了那些冷枪的声音。这个,双方的记录,都有史料依据。我们写史的,当然不能口说无凭。&&&&而至于这些冷枪是谁放的?则至今未明。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有嫌疑。日本人的嫌疑,在于事发之前,日军营中有“七夕有大事发生”的传言。而中国人的嫌疑,则在于事发前,中方统战人员鼓动国军第二十九军 “对日军主动发起进攻”。&&&&“冷枪”之后,这一小队演习日军认为:枪是中国国军第二十九军开的,于是日军敲打城门、要求入城、搜查那位 “失踪” 的士兵,并要求中方对开冷枪一事o个说法。国军电话请示上级之后,拒绝开门。而日军也请示上级,凌晨时分日本声称再次遭到枪击,于是日军决定开战。&&&&双方打打、谈谈、停停,直到7月11日,日本首相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增兵华北。日方的史料认为:庚子拳乱是前车之鉴,此时华北日军的兵力处在弱势,应该增兵、以防万一,否则华北日侨随时可以被屠杀干净。&&&&后世相当多的日本学人认为:日本内阁这次增兵决定是鲁莽的、愚蠢的,也是灾难性的。&&&&而在南京这边,蒋介石则认为“忍耐的最后关头”已经到了,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如果此时再作妥协,蒋介石恐怕大失民心、保不住政权了。&&&&鉴于此,蒋介石作出了“在上海打一仗、争取国际调停”的决策。于是,蒋介石下令国军主动攻击日本驻上海虹口的陆战队。淞沪战役打响。中日战争全面开打。&&&&新浪历史:日本人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对中国的真实打算是什么?&&&&冯学荣:史料显示:在1931年之前,日本对华政策主要为以下几点:&&&&1、保住1905年取得的旅顺大连、南满铁路、路矿等殖民权益;&&&&2、实现《民四条约》等新条约所取得的新权益,例如东北“商租权”;&&&&3、希望张学良与日本结盟合作,确保日本在满蒙地区的地位。&&&&而在年这段时间,日本的对华政策则变成了:&&&&1、要求中国承认“满洲国”;&&&&2、要求中国华北地区“特殊化”,最好是“独立”;&&&&3、要求中国联合日本、反对赤俄;&&&&4、要求中国采取亲日的经济政策。&&&&为什么会有这个“质变”呢?因为在1931年,日本关东军侵占了东北,日本的民族主义也狂热了起来。日本政府骑虎难下,不可能违反军心、违反民意、将东北拱手归还中方。&&&&新浪历史:抗日战争胜利过去了近70年的时间,您怎么看中日关系的未来?&&&&冯学荣:我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日关系的前途是悲观的。目前就是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没有搞清楚、而且也不让人弄清楚。其他的就别谈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1:51 &&
冯学荣:再谈日本为什么侵华&&&& 于
22:42:44 发布在 凯迪社区&&猫眼看人&&&&对于“日本为什么侵华”这个问题,笔者猜想:中国99%的青年朋友可能会这样回答:“这还用问吗?日本灭亡中国蓄谋已久!”&&&&可是,这只是历史爱好者说的话,而不是学者说的话。讲“蓄谋”,是需要举证的。而青年朋友列举得最多的证据,恐怕无非是以下两项:丰臣秀吉、田中奏折。&&&&首先说丰臣秀吉。丰臣秀吉这个人,其实是中国明朝时代的一个日本封建领主,即便此人有“灭亡中国”的蓄谋,也不能代表日本整个民族的意志,更不能用它来证明1930年代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我举个类似的例子: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召开军事会议,陈济棠向蒋介石建议:“以十年为期,吞并越南”(《陈济棠自传稿》)。这则史料能否证明“中国灭亡越南蓄谋已久”?显然是不能。因为某一个或某几个军政要人的提议,不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志。一个既定的“国策”,不但必然是达成各方共识的,而且还必须是成文的、稳定的、清晰的。&&&&再说田中奏折。说起来滑稽:动辄拿田中奏折说事的人,又有几个人真正耐心地通读过(几万字篇幅的)田中奏折呢?我们拿一个历史文件说事,首先要通读它、读透、读懂,才有发言权。田中奏折的真伪,本文暂且不论(我的书中有论述),就它的全文而言,它95%以上的文字,都是在谈“满洲”。从头到尾,都是讲的怎样经营“满洲”,而根本没有提到一个具体怎样吞并全中国的计划。要知道,一个小国要吞并一个大国,这是一个大计划,要在实行意义、可行性、具体步骤等方面,作出详尽的策划和说明,显然,这一类的文字,田中奏折里面是没有的。而更重要的是:田中奏折(就算它是真是的)也只是首相向天皇写的一份建议书,它并没有获得天皇的正式批准(奏折上并没有日本天皇的批复文字)。也就是说,这事就算是真的,也仅仅在讨论阶段,类似于陈济棠建议蒋介石吞并越南,并不能说明这是“既定国策”。&&&&有的青年朋友还会说:日本人秘密绘制中国军事地图,细得连哪个村一个水井都画上了。这就是“灭亡蓄谋”的铁证。可是,说这个话的青年朋友,可能未必知道以下的事实:&&&&1、战前中国的高精军事地图,许多实际上是中国留日学生毕业回国之后从事测绘工作而绘制的。冈村宁次在他的回忆录里面感叹:中国留学生测绘的地图精确度很高,他在充当孙传芳军事顾问的时候,想法弄到了一些。另外,抗战爆发之初,日军也从国军王赓的手上弄过一些精密地图。另外还有一个事例:张学良的东北军在东北抓到了绘制军事地图的日军间谍中村震太郎,一审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是为了对苏作战做准备。&&&&2、当然,除此之外,日本也的确有间谍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绘制军事地图,但是,当年在中国绘制军事地图的,远远不止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许多国家的间谍都有。杨虎城曾经在陕西抓到过绘制地图的日本人、美国人,杨虎城果断枪毙了他们。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日本人……他们之间也互相派遣间谍、互相绘制对方的地图。这看似混乱的一切,其实指出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常识:对潜在敌国的日常情报收集,是一个国家情报机关的正常谍报活动。直至现在,美国和中国仍然在互相收集、刺探军事情报(当然包含搜集地图),这并不能说明美国灭亡中国蓄谋已久,也不能说明中国灭亡美国蓄谋已久。&&&&当然,也有朋友会说:日本都打到中国大西南来了,“灭亡中国蓄谋已久”还需要证明吗?这样说的朋友,会遇到尴尬之处:1979年,中国的军队直捣越南大地、径直打到了越南首都河内的外围谅山。若不是国际上反对和谴责的声音一边倒,中国军队将打到何处为止?但是,这能证明“中国灭亡越南蓄谋已久”吗?证明不了。&&&&抗日战争结束至今,已经有68年了。“日本为什么侵华”这个问题,是时候该弄清楚了。不能光看横店神剧,而连人家为什么打你,都不知道。&&&&事实上,日本和中国交恶、直至大打出手,症结还是为了东北。&&&&要讲清楚这个事,必须要先交代当时的三大历史背景:&&&&背景一、殖民主义方兴未艾;&&&&背景二、日本民族发展瓶颈;&&&&背景三、苏联共产主义扩张。&&&&谈“日本为什么侵华”这个话题,如果不从上述三大历史背景入手,则看什么都是糊涂的,谈什么都谈不出个客观的结论。&&&&首先谈谈第一个历史背景:“殖民主义方兴未艾”。在当时,世界上有许多个帝国主义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有驻军、有治外法权、有租界、有租借地、有许多铁路、矿产的经营权。日本只是其中一个。在这一点上,当年的日本,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日本希望能将白人的势力,排挤出亚洲以外,这样它可以在“共存共荣”的亮丽口号之下,独占亚洲市场,名利双收。这显然是自私的,但这个和灭亡不灭亡,还不是一回事。&&&&第二个历史背景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其民族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日本国土耕地不足、资源贫乏、人口膨胀、市场狭窄。尤其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使日本走入了“不进则退”的困境。于是,日本不但要拼命维护它在海外的一些殖民特权,而且还有意将它们扩大,否则无法维持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有理,而是说:人是自私的、贪婪的。中国人信奉“存天理、灭人欲”,可人家日本人不信这个。&&&&背景三、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这个问题直接对包括日本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防,构成了威胁。而日本由于其领土与苏联接近,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就苏联的威胁而言,日本是首当其冲。日本人当年的设想是:希望担当亚洲反苏联、反西方的先锋和盟主,并从中牟利(名利双收),而要做到这一点,日本的双手必须要插到亚洲其他国家的领土之内(例如驻军、租借地),否则无法“完成历史使命”。我们可以说它霸道,但是它认为自己很“伟大”。&&&&弄清楚了几个主要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来具体谈谈中日之间的事情。中日交恶的事情,其实起源于东北。1905年日本打败俄国之后,日本将东三省绝大部分的土地归还给了大清国,但是它也继承了俄国先前在东北的一些殖民特权:旅顺大连租借地、南满铁路、特定林产和矿产的开采权。日本也依照和清政府所签订的条约,派了一支日军部队驻守在南满铁道两侧,这支部队就叫做“关东军”。&&&&日本为什么要大清国同意它“继承”俄国的这些特权呢?两个动机:经济、国防。从经济上而言,日本在东北取得了旅顺、大连两处殖民地。从国防上而言,日本的势力开始进驻东北,可以与俄国抗衡。&&&&日本自从1905年取得了上述的东北殖民特权之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一直与它相安无事,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也没有挑战日本的这些既得利益,可是,蒋介石发动北伐之后,事情就糟了。&&&&为什么呢?因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开始了“革命外交”、开始挑战日本的既得利益。国民党宣称要“收回东北一切国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换言之,国民党要把日本人从中国东北赶出去。国民政府不但这样说,而且还开始这样做。例如:修铁路排挤南满铁路、禁止东北人租地租房给日本人、抵制日货…….这些事情,史料都收录在我的书中,在此不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主动和国民政府接触、谈判。日本希望维持在东北的既得利益,而国民政府则多次明确回复:坚决要收回。&&&&这件事,有点像邓小平后来与英国谈判收回香港。但是,邓小平和英国谈收回香港,邓小平是有军事实力作后盾的。而国民政府当时扬言收回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国军有相应的实力吗?回首历史,这样做是否明智,一目了然。&&&&很快,麻烦就来了。在这个旷日持久的外交交涉期间(),爆发了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经济严重受挫。国民政府在此间中日交涉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使日本军方开始有所抬头,日本军方暗地里决定:一旦时机成熟,则撇开日本政府,以铁腕手段,维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就在此时,又出事了,1931年5月,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到中国兴安岭调查地形,被张学良的东北军逮捕、并枪杀、焚尸灭迹。这件事对日本人刺激很大、并加快了关东军密谋军事行动的速度。短短4个月之后,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举侵占了东北三省,并建立了一个傀儡国家:“满洲国”。这就是所谓的:一不做,二不休。&&&&“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军阀为了维护满洲国的安全,试图将长城关内的华北广阔地带制造成一个“缓冲区”,史称“华北自治运动”。但是,日本军人在华北的这个动作,使国民政府判断为日本要“从北到南、逐步蚕食”。&&&&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的各种势力,在这几年期间,开展了大量的挑拨活动。为什么?因为中日爆发大战,符合苏联的利益。&&&&继而,爆发了真相至今不明不白的“卢沟桥事变”,至此,蒋介石认为“最后关头”已到,于是,蒋介石命令张治中率部主动攻击上海日本租界的海军陆战队。至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我所梳理的这段历史,简而言之,就是这么回事。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蒋介石以及国民政府做得不对。但是,西方不是有哲人说了吗:“没有实力的反对毫无意义”。因此则可以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国民党当年既然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为何要急着收回日本在东北的既得殖民利益(旅顺、大连、南满铁路)?&&&&为什么写史?为了萃取经验教训,使人更成熟,使人做事更稳重。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中国人自己在历史中的表现,例如在外交纠纷面前,应当如何应付,才能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安邦治国,到底靠的是爱国青年的口号和热血,还是要依靠老成谋国的精明计算?我想,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在于引发这个思考。&&&&由于篇幅所限,本文语焉不详之处,在所难免,具体的参考史料以及各种具体的分析论证,诸位不妨可以参看笔者的新书《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当当网链接在此: ;&& &&&&期待指点&&&&冯学荣&&日 草于&&中国 香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2:56 &&
&&&&《冯学荣―细节勾勒的历史启示》&&&&香港《文汇报》记者 徐全 日报道&&&&作为一名来自内地、居港工作的民间知识分子,冯学荣对中日战争的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香港中华书局以及内地的金城出版社,均出版了他的新作《从甲午到七七》(内地书名《日本为什么侵华》),讲述中日之间不断交恶的历程及细节。在他看来,没有抽象的历史,细节就是历史的全部。■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徐全&&&&《从甲午到七七》,以第一手资料覆盖了整个近现代中日战争史。冯学荣说,只有彻底了解中日两国战争的来龙去脉,才能从细节中提炼出两国能够共同分享的经验、教训,为千秋和平、世代友好打下根基。在他看来,回溯硝烟与血腥,是对所有人的警醒和启示。&&&&探究中日战史,需深究细节&&&&冯学荣深知中日交恶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国人心理形成的影响。以九一八事变为例,他认为不少国人只是执着于真实性大大存疑的《田中奏摺》来谴责日本,但缺乏实质意义的考究。冯学荣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是军事强国,却不是富国。明治日本,其国民的税负极重。政府的财政收入,除教育外,不少用于国防;且彼时日本人口剧增,故而开拓国防线之外的利益线,是日本自认为求得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冯学荣以学者式的态度,研究了自从晚清以来的满蒙悬案问题、商租权问题等中日交涉症结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他认为,至少从九一八事变来看,包括商租权问题在内的经济利益是根本动因。可在当时,经济问题没用经济手段解决。而我国当前的历史认知格局是:人人知道九一八,但大众对商租权、满蒙悬案等经济利益问题却闻所未闻。他说,只有明白冲突根源,才能避免未来的冲突;经济问题宜经济手段解决,而不应政治化。&&&&他指出,不少中国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往往缺乏细节化体验。历史是立体化的产物,也是一环扣一环的有机体。然而,部分国人对中日战史甚至整个近现代两国交流史的过程,一般只停留在几个较大的历史事件上。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轻慢,导致一些国人看待日本、中日关系,只满足于道德高地的谴责,却没有实施内涵的论述,更缺乏对历史教训的汲取、借鉴与反思。&&&&近代日本有一种独特现象--文武分立。1890年实施的《日本帝国宪法》赋予天皇军队统帅权。负责军事指挥的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本部是独立于内阁的机关。而内阁的陆海军大臣,被明确规定为「现役军人担任」。此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除了在大正天皇时代短暂废除之外,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因此,文官内阁无法有效压制军人。&&&&文武分立,是日本陆军元老山县有朋的构想。他原本想透过政府军队二元化,让军人不参政。结果反而种下军人干政的恶果。早期的日本政府以军事预算等手段限制军人;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也明定军人不得议论国政;且彼时尚有明治维新的元老在,无人造次。但昭和时期,军人野心膨胀,一发不可收拾。&&&&日本军人的干政野心,伴随日本的民权衰退、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而膨胀。青年军人以「爱国」、「讨奸」、「除国贼」为口号,蛊惑民众,将军人打扮成救国天使。军部高层则动辄以「不推荐陆海军大臣」或辞职为手段挟持文官内阁。此情势下,日本军人屡屡冒险。九一八事变就是「军人不服从文官政府」的典型事例。冯学荣指出,九一八之后,日本对华友好并与孙中山有革命友谊的犬养毅出任首相。犬养毅明确不承认「伪满洲国」,并派出曾参加辛亥武昌起义的菅野长知来华进行秘密交涉,在已经取得突破进展的情形下,和谈被日本军部破坏。犬养毅本人更是死于军事政变。&&&&后来的淞沪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部屡屡脱离政府管制,肆意妄为、扩大战争,给两国带来深重的灾难。而在日本国内,军人以「爱国」为名,以下克上,发动政变;杀戮内阁大臣;在国会压制议员的反战演说;钳制学术自由与新闻自由;建构以军部为核心的举国战时体制。冯学荣说,日本的文武分立导致外交两线化--当时的中国政府不知道究竟文武分立,误国害民是该和日本政府打交道、还是该和日本军人打交道。可见,日本民权政治的消亡,差不多也是中日战端的肇始。&&&&军人必须置于文官政府辖制之下,服从国家利益,不得干政--这是人类社会值得汲取的教训。&&&&以史为镜,守护和平&&&&透过《从甲午到七七》,以及冯学荣在接受访问时提到的细节,能够看出:中日从近代开始交恶,演变为后来的全面战争;从清日战争延伸为对日抗战,一次次的冲突、事变、摩擦甚至杀戮,都源自于经济利益和资源争夺。即以战争手段去开拓和巩固生存发展空间。不仅是中日,欧洲法、德、英等国数度争战,亦是源自经济利益。&&&&在狭隘民族主义之下,争夺生存资源是零和游戏;而零和游戏则往往导致战争。根除战争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零和游戏」转变为「双赢游戏」。&&&&冯学荣认为,时间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战争作为争夺市场、资源、经济利益手段的方式,已经显得过时不堪。即便是中日两国当前处在岛屿和海洋资源争端中,和平以及维护区域的稳定,都应该是至高的原则与目标。因为,战争是对每一个国家的国民百姓利益的重大侵害。&&&&《从甲午到七七》,冯学荣的民间书写仍然在继续。对细节的执着,为的是中日永恒的友爱与和平。的确,我们看到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已经使得发生二战那种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今日的中日韩三国,已共处于一个大市场中;文化与地理上的接近构成共同贸易的基础;也形成坚守和平主义与友好原则的重大前提。一件产品,很可能是首尔研发、东京制造、上海组装、北京销售;而购买使用者却完全可能从中国的边塞西域、跨域韩国汉拿山、再扩展至北海道。在这样的一体化格局下,若相互敌视、硝烟再起,对千万国民的生活必将生成巨大的冲击。&&&&(完)&&&&《文汇报》报道图文链接:&&&&《文汇报》报道PDF链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3:40 &&
&&&&何亮亮老师介绍《日本为什么侵华》&&&&香港畅销书(港版书名《从甲午到七七》)、简体版书名《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冯学荣著 ),已经在中国内地上市。&&&&拙作采录中、日双方历史当事人海量的日记、供述、档案、回忆、电报、会议记录等翔实史料,梳理了中、日战前四十年的交恶历史,对书名一问,给出了客观、中立的答案。&&&&以下为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何亮亮老师,于日于(凤凰卫视)电视节目《总编辑时间》中,对拙作所做的介绍:&&&&何亮亮: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流传甚广的田中奏折有一句著名的论断,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句话一向被视为是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图谋吞并中国的证据,自从甲午战争,日本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都是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学习对象,纠缠不清数十年,直至陷入全面战争的旋涡,到底日本军阀是否从一开始就把中国全部的领土作为他征服世界的踏脚石,他们有没有一个灭亡中国的全盘的方略,田中奏折又到底是不是真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书名是《从甲午到七七》,副标题是日本为什么要侵华,探讨了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40多年间,中日双方交恶的经过。&&&&澄清了一些坊间长期流传的历史陈见,作者冯学荣是香港的一位历史学家,上世纪70年代的出生在中国的广东,后来移居香港,他写过不少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例如《历史其实很雷人》,被誉为是当代中国最客观描述近代史的民间知识分子。这本从甲午到七七这本书,这个40年,也就是上世纪的头40年,也就是19世纪的末到上世纪初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了解这个实情实际上也是了解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一个出发点。&&&&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其实有一些事情我们以为是已经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比方田中奏折,根据作者的考证,其实他并不是日本官方的一个文件,他是有这么一个文件,但是这个文件是日本军人、少壮派和一些右翼政客,他们蓄意的制造的,而且很成功的让世界认为这是日本政府的一个文件,但实际上不是日本政府的文件,实际上我们看日本也并不是说,他也没有吞并整个中国的能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日本,先是从在甲午战争当中,他们通过打败了大清,吞并了朝鲜半岛和台湾,然后逐步向中国的东北来展开他们侵略的步伐,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就是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完全是如此,所以从各个角度,进一步的来探讨中日关系,澄清里面的一些疑问,有助于我们全面的把握中日关系,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在这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了,但是第二个十年,中日两个大国如何相处,对于东亚,对于世界都会有很重要关键性的影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4:08 &&
&&&&日本人的中文水平远高于现代中国人,他们用词非常到位,比如敬天爱人这样四个字,就远超中国人几百万字的神马主义。现在的中国不是真正的中国,是苏联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4:52 &&
&&&&冯学荣:中日战争史是怎样失真的 于
20:08:59 发布在 凯迪社区&&猫眼看人&&&&日本帝国(TheJapanese Empire)在19至20世纪的国策,基本上集中在满蒙(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其主要目的有二,首要目的为抵御俄国南下,其次为拓地殖民,其中首要动机含有自卫性质,次要动机则显然不是善举,但当时的世界奉行的就是丛林法则,日本帝国拓地殖民的行为,与法国、英国、俄国、德国等扩张国家拓地殖民的行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正是出于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于1904年对俄国开战,将俄国从满蒙(东北)驱逐了出去(此前的俄国于1900年借口义和团破坏中东铁路,将整个东北地区霸占了四年之久)――日本帝国打赢俄罗斯帝国、并占领满蒙(东北)之后,倘若当时有吞并满蒙的野心,并不惜与美国翻脸的话,则完全可以将满蒙据为己有,但是日本帝国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遵守了当时国际上的游戏规则,将东北交还大清帝国,但是依据《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以及《朴茨茅斯和约》等条约,从俄国手中“继承”了旅顺、大连、南满铁路以及部分林矿产,并立即向东北移民和驻兵,这支驻守南满铁路两侧的部队,后来叫做“关东军”。&&&&从日俄战争直至国民革命(国民党接受苏联援助,发动内战,推翻北洋政府,并驱逐英日帝国主义的事业,称为国民革命)这二十年间,日本帝国的对外国策重心,都在经营满蒙,当时的日本帝国尽管是一个扩张国家,但是它并没有一个“灭亡中国”的国策。1912年大清帝国爆发辛亥革命,神州战乱,显然是日本吞并东北的大好时机,当时不但有浪人向日本政府提议,而且当时作为清军将领的张作霖,也向日本政府提议出兵侵占东北,但是日本帝国当时通通予以婉拒,正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国策,并不以侵占领土为志。&&&&问题是:日本帝国从东北打跑俄国人的时间是1905年,而中华民国从大清帝国继承东北的时间则是在1912年,所以当时的日本精英认为:由于存在这样的历史,中华民国应当承认日本臣民在东北的殖民特权,日本精英也认为:东北地区和长城关内十八省汉地,必须区别对待,但中华民国的精英则认为:尽管并非“自古以来”,但东北三省既然是从大清帝国继承而来的,则也是中华民国的神圣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它的主权与行政的完整――国民革命之后二十年的中日交恶和战争,根源就在于这一点的鸡同鸭讲之上。&&&&1923年,陷入绝境的国民党,决意与苏联合作,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以及政治指导,于是从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之后,国民党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旗帜鲜明地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旗号,并宣扬收复大连、旅顺、南满铁路等一系列的日本特权,将日本势力从中国驱逐出去――国民党精英将这个事业理解为“救国”,而在苏联的算盘中,这只是苏联赤化亚洲这盘大棋的第一步而已。&&&&国民党的铁腕“革命外交”,触动了日本帝国在东亚大陆的根本利益,假如日本势力从东北退出,那么不仅日本帝国的国民经济要退步,而且日本将无力阻挡苏联在亚洲的革命输出事业,如果听之任之,最终日本也难逃被苏联赤化的危险――正因为如此,日本帝国对于1927年迁都南京的国民政府,采取了寸步不让的方针。&&&&国民党的排日国策,于今天回首一看,无疑是一场豪赌,它赌的是在大革命时期被唤醒的中国民气、以及九国公约等国际体系,能够对日本政府构成威慑和牵制,并迫使日本让步、从而从东北和平撤走,这是胜局,而败局则是日本的军事反击,国民政府的外交官们并不是不懂得败局的危险,而是因为国民政府的外交精英,多半是从北洋政府留任的,他们为了表明自己“政治正确”,做出了比国民党人更为激进的“救国”姿势――但是作为中华民国全国来看,这盘大赌局显然底气不足――因为中华民国需要至少20-30年的时间来重整军备,才能有底气对日本帝国叫板――国民政府在这一点上,显然未能做到审慎和稳重,这正是国民党精英的误国之处。&&&&苏联在远东棋盘布局短短八年之后,远东局势果然如苏联所预期――国民政府的排日外交,尽管使日本政府一筹莫展,但是却激怒了日本军方,导致日本军方决定抛开日本政府单干――于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东北三省全线沦陷,日本军阀在东北扶植了一个新的国家――“满洲国”。&&&&国民政府显然无法承认“满洲国”,因为承认“满洲国”,不但意味着国民党执政合fa性的丧失,而且更意味着国内各路军政势力的离心离德和内战风险,届时中华民国内部将会分崩离析、战乱频仍,情况远比承认“满洲国”更糟。但是不承认“满洲国”,日本军阀则认为中华民国迟早要收复东北,所以日本军阀就要求“华北自治”,也就是要求在中华民国和“满洲国”之间,拉出一段距离――后来的“卢沟桥事变”,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蒋介石认为日本要吞并华北,因此中日大战无法避免,既然中日大战无法避免,那么中华民国应该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力图使西方列强卷进来当“和事佬”,以牵制日本――出于这种策略,国民党在上海点燃了战火,打响了淞沪战役,而在日本军阀的眼中,上海战火的点燃,是继“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又一次“侮日”行为,所以日本举国出动,“膺惩暴支”,结果南京沦陷,中国被打得稀巴烂,三千五百万伤亡,堪称浩劫,空前绝后。&&&&国民党在灭亡之前,遇到了回光返照的好运气,那就是美国对中日战争的卷入,正是因为美国的卷入,中华民国才得以侥幸赢得战争,但是战争刚刚打赢,日本人在20年前所说的话,立马就灵验了――日本势力从东北退出之后,整个东亚根本就无法阻挡苏联的革命输出,结果,亚洲开始了它长达四十多年的赤化历史。&&&&而在亚洲赤化的过程中,美国也终于醒悟了过来,它也发现:如果对苏联的革命输出置之不理,那么世界各国的多米诺骨牌,将逐一倒下,正是出于这种恐惧,美国出兵台湾,出兵朝鲜半岛,出兵越南……历史上演了十分戏剧性的一幕:美国在战后的亚洲,扮演了日本在战前的亚洲所扮演的角色。&&&&怎样写史?国民党的精英以及它的御用文人在战后,绞尽了脑汁,因为国民党自己就是受了苏联的怂恿、走向革命外交、并将战祸带进了自己所热爱国家、并导致了同胞生命的陨灭,因此,如果下笔直书,那么毫无疑问,自己的祸国角色将被坐实,而自己的执政合fa性,也根本无以成立,怎样向死伤的同胞交代?怎样向子孙后代交代?国民党的精英以及它的御用文人想出了绝妙的一招:将“日本灭亡中国蓄谋已久”十个大字,写进了史书,他们告诉孩子们:我国民党当年“革命外交”手段虽然激进,但是日本灭亡中国蓄谋已久,无论我激进不激进,无论我怎样做,日本都是要灭亡我们,所以,孩子们,我们国民党是没有责任的,一切都是日本鬼子的错。&&&&打个比方,武松到村外的山上摸了老虎的屁股,老虎被激怒之后,闯进村里,咬死了大量的村民,武松振臂一呼,带领村民将老虎打死,然后,武松就成了“打虎英雄”、丰碑立庙,受后世称颂,但是村民们偏偏忘记了――当天,是谁将老虎引到村子里来的。&&&&自古写史的,并不是“人民”,而是胜利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4:53 &&
日俄战争是为了驱除鞑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5:32 &&
&&&&中日战争,中国和日本都成了大输家,苏俄成了大赢家。&&&&有的人说包括中国人在内的黄种人智商最高,我呵!呵!怎一个“蠢”字了得。&&&&苏联怂恿扶植下的国民党发动内战,打着民族主义大旗与日本发生冲突,不断激化矛盾导致全面战争,几千万人死亡。7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认识又有没有进步呢?不说自明。&&&&当年张作霖抄了苏联大使馆,发现了苏联人的惊天大阴谋就是挑起中日战争,坐收鱼利。张作霖绞死了李大钊,把苏联人的阴谋发布在报纸上,国民党难道是瞎了眼?&&&&想起某历史学家说的那句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6:09 &&
&&&&国民党的铁腕“革命外交”,触动了日本帝国在东亚大陆的根本利益,假如日本势力从东北退出,那么不仅日本帝国的国民经济要退步,而且日本将无力阻挡苏联在亚洲的革命输出事业,如果听之任之,最终日本也难逃被苏联赤化的危险――正因为如此,日本帝国对于1927年迁都南京的国民政府,采取了寸步不让的方针。&&&&国民党在灭亡之前,遇到了回光返照的好运气,那就是美国对中日战争的卷入,正是因为美国的卷入,中华民国才得以侥幸赢得战争,但是战争刚刚打赢,日本人在20年前所说的话,立马就灵验了――日本势力从东北退出之后,整个东亚根本就无法阻挡苏联的革命输出,结果,亚洲开始了它长达四十多年的赤化历史&&&&国民党的精英以及它的御用文人想出了绝妙的一招:将“日本灭亡中国蓄谋已久”十个大字,写进了史书,他们告诉孩子们:我国民党当年“革命外交”手段虽然激进,但是日本灭亡中国蓄谋已久,无论我激进不激进,无论我怎样做,日本都是要灭亡我们,所以,孩子们,我们国民党是没有责任的,一切都是日本鬼子的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7:02 &&
&&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也叫十六字方针。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7:30 &&
&&&&日俄战争,你不知道的惊人内幕&&&&本文没有倾向性,只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讲述一个历史真相,小伙伴们自己看哦。不过基本点是:落后就肯定挨打,日俄都不是好人。&&&&1900年,中国北方闹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运动,史称“义和团运动”,这个运动是好是坏,在此暂不评论。需要指出的是:在义和团运动中,驻黑龙江清军对俄军态度强硬,俄军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注意:是俄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从1900年至1905年,持续占领了五年之久。注意:是俄军,持续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五年”之久。&&&&1904年,日本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后,出兵到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注意:是“征得清政府同意”之后。这一点,和青年朋友的历史认知有悖。但是,它是事实。不但这一点是事实,而且清军还派兵支援日军、共同抗击俄军。&&&&闻所未闻吧?这些,都是事实。经过一年半的战斗,在战死十万名日本兵之后,日本打胜了俄国。日本军队将俄国军队从中国东北驱赶出去之后,日本将东北99%的土地,归还给了大清国。注意:在这里,日本将它所收复的99%的东北土地,归还了大清国。&&&&这个历史事实,与许多青年的认知相悖,但是,它是事实,铁的事实。日本为什么要这样做?日本是活雷锋吗?日本当然不是活雷锋。俄军败退之后,1905年,日本约了清政府,在北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谈判之后,清、日两国签订了一份《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在这个附约里面,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以下几项主要的主权,以作为日本从东北撤军的条件,在日本方面,则视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报酬:&&&&1、割让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2、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3、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依据这个条约,日本开始派人接管南满铁路、移民旅顺、大连,并且派了一支部队、进驻南满铁路两侧,这支部队,就叫做“关东军”,驻扎的依据是《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理由是“保护日侨”。&&&&换言之,日本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已经在中国东北,驻扎了二十六年,而且在这二十六年当中,关东军无论与张家父子,还是与东北的中国居民,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安无事。这个事实,也与我们青年的历史认知相悖,可是,它又是事实。这就是旅顺、大连、南满铁路、林矿产主权流失的简要经过,以及“关东军”的来历。事后,绝大多数中国人责备清政府“卖国”。&&&&但是事实上,当年在东北全境被俄国侵占的情况下,清政府只有以下的几项选择:&&&&选项一、任由俄国侵占,奋发图强,期望有朝一日,与俄国决战,收复东北。(评:这个选项并非不可行,但是遥遥无期)&&&&选项二、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但是,不给日本报酬。(评:日本打仗死了十万条人命,奢望它不要报酬,是不现实的)&&&&选项三、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但是事后不与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国、侵占东北全境。(评:这个选项没有意义,只是换了一个侵略者)&&&&选项四、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事后收复东北全境,然后割让小部分土地和主权,作为给日本的报酬。(评:这就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冷静思考之下,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清政府在当年所能选择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历史条件下、符合当时大清国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其他三个选择,都比这个选择更坏。&&&&这就是为什么清政府甘愿签署《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向日本割让小部分主权的原因。因为,当时只能这样办,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中、日两国在20世纪的大打出手,归根结底,就是根源于这个条约、根源于日本依据这个条约,向旅顺、大连、南满铁路两侧移民、并开始“经营满洲”。&&&&而日本这个“经营满洲”的殖民行为,与中国后来突然兴起的民族主义,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浩如烟海的史料显示:国民政府从发动北伐开始,就喊出了“收回东北一切主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民族主义激进口号,尤其是强行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成功,使国民政府斗志变得更加昂扬,在冒进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料,在东北,国民政府碰到了日本这只硬钉子,结果,出事了。国民政府认为那些都是不平等条约,必须要废除。而日本则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战争说事,它指责中国忘恩负义、不守信用。&&&&中、日两国交恶的历史,就从这场“鸡同鸭讲”的争辩中,步步激化。国民政府“铁腕救国”,在民族道义上,对不对?当然对。但是,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则未必。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写史的态度,是“只讲事实,不讲道理”。谁对谁错。读者可以自己去评判。我只负责还原事实。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主要历史背景和缘由。&&&&当然,要求我在这篇短短的介绍文里面,作充分的史料列举和论证,是不现实的,否则,南京文史馆不需要花近一年时间整理默斋主人吕公贡献日本少将名医森承一郎一堆20万余字篇幅的手稿。出书《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对这一切,讲得十分详细。&&&&当然,有的人不读书,只骂人。他要这样才痛快。也就随他了。&&&&<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6717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2785.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8146.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3090.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南京文史馆藏默斋主人吕公贡献图片资料)&&&&西方人有一句话:it is never wrong to tell the truth。意思是:只要讲的是事实,则永远都是对的。&&&&<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8032.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47647.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4222.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861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61757.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927.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6400.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8845.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1322.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10348.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4319.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1278.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781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394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8374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6372.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682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290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40:04 &&
该信息正在由编辑处理,请稍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40:27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42:58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共 3506 次点击,25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103762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0693 / 昨日发帖:3104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冯学荣: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吗?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俄战争全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