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篇(描写武则天的文章驯马手段)有关文章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关于武则天的(七年级下学期历史题目)“根据你掌握的有关武则天的史实,为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撰写一篇碑文.” 最好简答!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武则天是一位褒贬不一、颇具争议的人物.这位女皇帝在位时,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并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可谓政绩昭昭,有案可稽.同时,这位“开朗”女皇的另一面,却又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遭受不白之冤;她还一意孤行,大肆建造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特别是晚年的女皇,好大喜功,生活奢靡,更加挥金如土.也许是这位女皇,当初就有一点“自知之明”,所以她为自己立下了这块无字碑.她想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让历史去填写自己的功过是非.晋中降曌,戏出名门.美艳卓群,慧智兰心.君恩降泽,龙颜悦媚.三年为尼,一朝尊后.从君侧畔,二圣紫宸.天后则天,君临武周.兴农固本,是举唯才.文治安内,武功攘边.前呈贞观,后启开元.天妒之英,女辈之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我先不说别的,你们才上到关于武则天的这一课啊!佩服你们老师!
提拔了狄仁杰
聪明机智一代女皇治世英明千古流传
洪惟我天大圣皇后,体乾知临巍焕,铄人耳目,深仁醲泽浃民心于亿万年。圣德荡荡,神功巍巍。于昭在上,呜呼瞻依。叙曰:天大圣皇后,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之后,唐高祖武德七年生,小而不习女红,喜读书,知大礼。其贤惠如斯,巍巍然,如皓月当空,高山流水,泽被亿民。贞观十七年,拜二品昭仪。我天大圣皇后明正爱人,贤德莫从。永徽六年,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封后,号曰:则天顺圣皇后。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
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但是她信图、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她统治...
扫描下载二维码有关武则天的作文(精选6篇)
有关武则天的作文(精选6篇)在百科全书上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对您充满了羡慕和敬佩。在过去,一个女人能掌管好家中的事情都已不错了,何况还能掌管整个国家呢!有许多男人都不如您,他们口上不说,但心里都有数。在我的心中您是一位伟大,能文善艺,漂亮……的女才人,我敬佩您到无法用笔和语言叙述出来的程度,因为您在朝政上所建立的一小处就是让我们国家所迈出的一大步。武则天,我应该向您学习,因为您在我心里的伟大形象是无法抹掉的。有关武则天的作文六:又谈武则天(473字)我是一个爱历史的书香女孩儿,在众多的历史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了,你们想知道关于她的一切吗?那就听我慢慢道来吧!~这个故事讲了:武则天当了15年的皇帝,但是如果算上实际操纵朝政的时间,差不多有50年之久。武则天在宫中千方百计地陷害别人,甚至不惜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从而去陷害王皇后。越是这样,她的野心在不断地膨胀,想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她的政治欲望在不断地扩展,促使她窥伺皇位,并且最终登上了皇位。看完故事,我对武则天既有敬佩之情,也有愤恨之意。她虽然很有才华,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她不能凭着正常的方式施展自己的才华,只能通过极其心狠手辣的手段得到她想拥有的一切。我曾看到过一个问题“武则天的墓碑为何无字?”现在,我终于解开了这个疑团。其中有三种说法:一说,她政绩斐然,彪炳史册,在一块碑记里写不完;二说,武则天滥杀无辜,罪孽深重,无功可记;三说,武则天有自知之明,想让后人把自己的千秋功过评论。我想,如果说古人的一切是一个单位”1“,那我们所探索的就只有1%,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揭开神秘的面纱!作文:精彩推荐
相关链接兴趣推荐
头条推荐1802097 人阅读6599904 人阅读1262534 人阅读1364299 人阅读242385 人阅读生活服务
Powered by Copyright & . 学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Tue Apr 11 21:26:36 UTC+能写飞白书的武则天
《古风中的线条》之十二
能 写 飞 白 书 的 武 则 天
★张向明
唐贞观11年(公元637年),40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听说荆州都督武士予蒦14岁的二女儿长得漂亮,品行也端正,就下召将其选入宫中,立为正四品的才人,并赐宫名为“媚娘”。自此,这位十四岁的女才人武媚娘在宫中专门管理服侍唐太宗的食宿等杂役。武媚娘与普通宫女不同之处,就是酷爱阅读史书,爱好思考问题,对身边的政事人情都十分的留意观察,待人处事目光静穆,沉默寡言,在太宗身边干起事来十分利索稳重,谨慎细微,很得太宗欢心,所以太宗喜欢将她带在身边。
吐蕃国极其愿意与强大的唐朝修好,时时进贡好东西给唐太宗,这一天,吐蕃国又进贡了一批物品,其中有一匹名贵的西域种马,长长的鬃毛呈火红之色,脊背间一条三指阔的炭黑条纹闪着油光从头透至尾部,四蹄自膝以下也皆为炭黑,马头骨棱劲健,一双铃铛似的金睛闪着强悍的锐光。此乃大宛名驹,唤“狮子骢”。唐太宗一生征战,对名马十分喜爱,一听说此马,心中十分高兴。
第二天,阳光明媚的午后,唐太宗带了房玄龄、魏征等几个大臣,来到圈着“狮子骢”的后宫苑,武媚娘等几个才人宫女也服侍在侧。
狮子骢见众人走近,在马圈中一声长嘶,嘶声直冲云霄,威风无比。
“好马”!走近了的唐太宗高声赞赏着。
太宗在圈旁站定,负责管理宝马的官员躬身走近来,磕头道:“启禀皇上,此马十分强悍,难以驯服,已经换了三个驯马师,都不能驯服。”
唐太宗摸着颔下短须,“哦,这样的马!”点着头,盯着马转了半圈,眼中逐渐露出坚毅的目光:“把马鞭拿来,我来驯驯它。”说着,把身上龙袍脱下,露出短袄锦裤,杀了杀腰带,就要向宝马走去。
房玄龄和魏征等人赶忙极力谏阻。
唐太宗哈哈笑道:“你们也真小看朕了,朕征战半生,胯下的六骏那一匹原来不是烈马,那一匹又不是朕亲自驯伏了的,开圈!”
管马官员只得将圈门打开。房玄龄赶忙叫人护驾。
唐太宗一进马圈,那烈马双蹄刨地,鼻中喷着粗气,屈项歪头,极端藐视地瞪着这位当今天子。
“吁!”唐太宗随着烈马转了一圈,突然抢上几步,一个鹞子翻身,一手抓着马鬃,猱身就要跨上马背。那马被人抓了马鬃,立刻大怒,后腿直立,高大的身躯窜向空中,一双劲健的长腿在空中乱蹬着。唐太宗被吊上半空,晃了几下身子,还想纵向马背,但用力晃了几下,还是上不去。
众大臣在马圈外看得心惊胆颤,都屏息了气,想喊,又怕惊了圣驾,那里还敢透半丝气儿。
那狮子骢猛地将头一摆,那劲力猛烈而短促,唐太宗措手不及,险些脱手飞出。但他毕意是驭马高手,伸出左手在马眼前一晃,右腿一蹬马前腿,已将身子落在了离狮子骢有半丈远的空地间。
众大臣见太宗落地,都一齐跪下,齐声叫道:“皇上神勇,这马已经服了,请皇上出圈歇息吧。”
唐太宗拍了拍衣衫,笑着道:“朕是荒疏了,手脚久不练,看来朕是驯不服此马了。”看到脸上变了颜色,跪在地上不起的众人,只好自己走出马圈,道:“都起来吧。”
“谢皇上!”众人起来,有人不停地捋着额上的冷汗。
唐太宗笑道:“你们中间谁能驯服得此马,朕重重有赏。”
众人无人敢答话。
这时,才人武媚娘在旁道:“禀皇上,奴婢可以驯它。”
唐太宗一愣:“你?”转而饶有兴趣地问:“怎驯?”
武媚娘镇静地道:“奴婢所驯,要三样东西,铁鞭、铁棍、匕首。第一用铁鞭抽它,不服,再用铁棍狠狠打它,再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自然会服”。
唐太宗真有点不相信,此话是出自自己身边这位十多岁的媚娘之口,口中哈哈大笑,“好胆魄,好气概”。但心中已感惊异,再看武媚娘的目光,有点不认识的样子了。
这就是传说的中国第一个女皇武则天驯马的故事。这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女人的独特性格,这种性格是带着血腥气的性格。
以后的武则天,在她夺取最高权力和统治朝廷大臣的过程中,就使用了驯马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封建极权制度中,将一个男权社会治理得服服贴贴。
当唐太宗病重将死之时,武媚娘就瞄准了比她小四岁的皇太子李治,想方设法要取得他的欢心。但唐太宗听了她的驯马理论后,却不敢放她生天了。在临死之前,要将武媚娘赐死殉葬。武媚娘跪下恳求道:“我蒙皇上恩宠,本要以死相报,但皇上贵体未愈,我要削发为尼,到寺庙中为皇上吃斋念佛,为皇上终生祈祷,来报答皇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时心软,见她出家,也就同意了。令唐太宗想不到的是,当这个武媚娘有一天坐到了他的宝座上时,除了她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外,她会毫不留情地将李唐宗室的近支子孙全部诛杀了。
在皇家寺庙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武媚娘并不死心,她想方设法讨得唐高宗李治的欢心,当李治借父亲忌日一周年到寺中上香时,武媚娘设法见到了高宗,两人旧念复萌,“武氏泣,上亦泣”,能令人下泪的感情是真感情。
这事让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这时的王皇后正在因高宗宠爱萧淑妃而苦恼,为了打击萧淑妃,王皇后动员高宗将武媚娘接回宫中,并受到了宠幸。
再进皇宫的武媚娘终于有了施展智慧抱负的阵地,她广散财帛,结交大臣、宫女、太监,不惜亲手扼死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嫁祸于王皇后。在不择手段,不屈不挠的努力下,武媚娘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取得了皇后宝座的武媚娘并不满足,她还要有权,而唐高宗懦弱寡断,身体不好的状况帮了她的大忙。唐高宗不得不依赖这位通史而又渴望理政的皇后来帮助他处理朝政,到了这个时期,唐朝的宫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有了“二圣”的并称。而懦弱的皇上,慢慢沦落成了刚毅皇后的应声虫。
在男权社会之中,为什么会让一个皇后专权,历史上不知多少须眉大丈夫们想不清楚也不服气,可惜他们都没有机会生活在武则天的时代。读史理政的武媚娘,她抓住了推动历史向前的杠杆,所以她成功了。
唐朝经过唐太宗时代的贞观之治,社会出现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而另一方面,新的社会环境也培植起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强大力量。延续了一百多年的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制度僵化地想独揽天下统治大权时,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却在寻找加入统治阶层的突破口。作为出身寒微阶层的武则天,因为无法在门阀士族中寻找到支持的势力,只得转向新兴的地主阶级,作为皇权代表的武则天与新兴阶级势力一拍即合,共同发起了向腐朽门阀士族势力的进攻。“驯马”手段一出来,其势锐不可挡,当大批出身门阀士族的皇族大臣被诛杀之后,所向披靡的新一代女皇就历史性地产生了。
雄视千古的女皇产生后,当然没有能避免其所处阶级的腐朽性。她有目的地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任用武姓家族势力而专权,干尽坏事,晚年生活奢侈糜烂。这些封建传统权势的腐朽性让这位女皇表演得淋漓尽致。
而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还是显示了她相当出色的政治才干。她废除门阀制度的《氏族志》,推行新的《姓氏录》,她巩固边防,加强与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她在任用亲信的同时,也任用治国能臣,她顺应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崛起,也实行抑制豪强和土地兼并的政策。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顺延了贞观以来实行的让民间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在延览人才方面,发展科举制度,亲自主持考试,招揽庶族地主出身的优秀人才。唐太宗期间,取进士205人,而武则天统治时期,取进士1000多人。
作为女性统治者,武则天是非常成功的,她的雄才大略,让一个男权统治社会领略到了女性的威严,她让骄横的统治阶层的男性第一次在女权的威胁下瑟瑟发抖了五十多年。她让世界上的女性有了扬眉吐气的根据。也让世界的男性在观察女性时变得更加谨慎和温柔。武则天,她使女性的智慧和威严变得如此耀眼,谁也不会想到,占有了历史舞台的女性,其才华会施展得如此的辉煌和灿烂!
武则天在政治统治上是一个成功的女皇,这在历史上是有定评的。而武则天对文化的发展也特别重视,她组织人才编篡了许多文化典籍。可以说,武则天在文化方面的内涵,也出色得让须眉赦颜。是否在政治上的出色,恰恰是依靠了其个人文化内涵的深厚,或者说,爬上了统治者高位上的个人,必须想方设法完善自己在文化方面的缺失,对于武则天来说,可能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总体来看,武则天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介女流,用现代的眼光看,对她留传下来的诗文、书法等都会产生一种佩服的心态。我们这里单说一说她的书法。
武则天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升仙太子碑》、《荐福寺题额》、《崇福寺题额》等,从这些题额看来,这题字之类的风气,古来就很盛。作为女统治者的武则天,也十分热衷于此,而热衷当然就会喜爱,喜爱书法的武则天,不得不刻苦习字。14岁就入宫的武则天在服待唐太宗的同时,也深受喜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的影响,自己一有空闲就勤奋习字。从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的书法看,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学书路线基本上是相同的,唐太宗从魏晋,特别是王羲之书法出,他千方百计遍求天下王书,供自己学习和欣赏。相传他得知山阴僧人辩才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嫡传弟子,秘密收藏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因硬要不到,只好听从宰相房玄龄之计,让御史萧显装扮成落魄书生,以诡计从辩才处骗取了《兰亭序》,自此观赏不厌,到其死时,亦要求儿子高宗准许将《兰亭序》殉葬相陪。
武则天同样学的是魏晋书法,从《升仙太子碑》书迹中,可见有王羲之父子的痕迹。
武则天执掌了朝政后,也是千方百计搜求王羲之的真迹,但天下的王书真迹基本上已被唐太宗搜尽。为了有新的发现,武则天召见了当时在朝廷中任凤阁侍郎的王羲之二十代从孙王方庆。武则天问王方庆,家中是否还有王羲之的真迹,王方庆自然不敢隐瞒,奏道:“臣十代从伯祖王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今有一卷见在,又有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洽,九借祖王珣,八代祖王昙首,七代祖王僧绰,六代祖王仲宝,五代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并九代三从伯祖王献之等二十八人共十卷。”这是王家在唐太宗生前搜求过后所剩的王家历代善书者的家传真迹。王方庆将它们尽数奏明了武则天,并马上回家取来进呈了上去。
武则天见到王羲之和王家历代书法家的真迹,也是珍爱不已,留在身边,日夜观赏临摹,自此以后,书艺亦大进。
唐朝自唐太宗起,获得了好的书法真迹,都喜欢拓成拓本,赏赐群臣,让他们也得以欣赏学习。武则天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她将王方庆呈献的王氏家族书法真迹命人刻拓成帖,颁赐给朝中的大臣们,这就是有名的《万岁通天帖》,这本刻拓而成的字帖,开了中国书法史上刻拓字帖的先河,这是武则天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自此后,刻拓字帖才风行了起来。
武则天没有像唐太宗一样,将珍贵的王氏家族书法真迹据为己有,而是在赏玩刻拓后,又将书法真迹命宫中的装裱师加以锦绫裱饰装潢后,装在名贵的宝匣中,赐还给了王方庆,在赐还的仪式中,将群臣召集在武成殿,将真迹让群臣集体欣赏,在欣赏后,又命中书令崔融写作了一篇《宝章集》的文章,记载这件喜庆的盛事。最后将《宝章集》连同书法真迹一起,赏赐给了王方庆。
武则天在政治上的严酷比唐太宗要厉害得多。但在对待文化上,武则天似乎又比以计骗取《兰亭序》的唐太宗要宽容、光明磊落得多。得了珍宝,唐太宗生前爱不够,还要带到阴间殉葬。而武则天欣赏过后,以拓帖广赐群臣,最后还很有礼貌地将真迹赐还给了臣下。这时,我们是否可看到一代女皇的另一面,一个女人温婉体贴的一面,“驯马”的狠毒在文化面前无形地消弥了,代之的是对文化珍品的尊重和对古代书家的尊敬。而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品行也显出了其强大的魅力和教化的作用。如果武则天不喜欢读书学史,不喜爱学习书法,那么,这样的举动能从一个封建统治者的身上显露出来吗?
传说《升仙太子碑》的内容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写。文中所记之太子,乃是周灵王时的太子晋,武则天自公元690年改国号为周后,在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也学历代帝王的做法,从东都洛阳出发去登山封禅。途中经过缑山,她听说山上建立的“升仙太子庙”刚好竣工,她就到庙中游览。庙中供奉的太子晋,是一个道教中的神仙,传说他在缑山修炼道成后,乘鹤升到天上当了神仙。武则天笃信道教,也怀有修道长寿之想望,所以其对太子晋的升仙故事很感兴趣。她亲自撰写的升仙太子碑文,现在还存在于河南偃师县缑山的仙君庙中。碑文共二千多字,其书法为行草书笔意,流畅圆润,带着明显的章草意趣,据《偃师县志》记载,其书法为:“今观其草法极工,有乌丝方格,尚似章草及皇象书。”皇象是三国时东吴的书法家,从传为其书之《急就章》看,章草味道很浓,字与字间少牵连,武则天所书碑文也少牵连,但却:“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宣和书谱》),能有这样的味道,也许正是有章草之笔力在内也。
武则天题写《升仙太子碑》碑额用的是飞白书体。所谓飞白书,是字的点画中丝丝露白,古时也有称“飞帛”书的,飞帛之意,是取其字象锦帛丝巾之迎风飞舞。相传创造飞白书的书法家是东汉的蔡邕,蔡邕的创作灵感是看到工匠们在用刷帚醮石灰水粉刷皇宫墙壁,他看到刷出的线条十分好看,他有所感悟,马上回家以笔墨试之,果然很有意趣,经认真琢磨研究,创出了飞白之书。
相传,唐太宗起,历代帝王都很喜欢飞白之书,但他们都没有留下书迹,而历代的书法家们也没有留下飞白书真迹。据说1971年冬在陕西出土有一块《尉迟敬德墓志》的志盖上刻有飞白书的“大唐故司德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二十五字。书者何人,即不得知。所以,至今为止,武则天还是唯一留下飞白书迹的帝王书法家。
唐太宗工隶书飞白,而唐高宗雅好真、草、隶书的飞白书,武则天即从两人身上学习到飞白书的方法,而且有所发展。从“升仙太子之碑”六个飞白大字看,其飞白书方扁间含了技巧上的构思,字体带着章草的味道,扁笔圆转,横直划成波磔之势,枯刷露白的笔划间饰以鸟儿飞翔的形状,使字的整体有一种飘逸飞动之感,象征着晋太子乘鹤飞升的寓意之趣。
这种飞白之书的用笔方法,古代比较讲究,遵循的也基本是书法的用笔,比方“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也有一些独特的笔法,如直笔下行多取侧笔直下,点的书写作卷曲飞动之势等等。应该说,古代的飞白之书,很有一种艺术字体的感觉,有一种“画”的意趣在其中,实际上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
这种飞白之书到了现代,有了大量美术字的流行后,已经很少有人书写了,但如果作为一种古代的特殊书体来研究,在现在提倡挖掘传统文化的大好形势下,有人研究,创新出来,应该也是一种功德无量的事情。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谈起飞白之书,有人提出现在街头上有人以水彩颜料以扁竹笔等工具在点画间作花鸟之形状的枯刷之书,是否可算现代的飞白之书?依我之见,这种书法只能算民间画字之类,与古代的飞白之书有着很大的差别,古代的飞白书在用墨、用笔、结体上都是从传统书法中悟出,带着十分浓厚的传统书法的内质,虽然古代飞白之书每个时期、每个人的用笔有所不同,但总的根基还是存在的,研究飞白之书,仍是研究当时代历史与文化的体现。
当年老的武则天重病卧床之时,宰相张柬之等五名朝廷重臣联合起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羽林军首领和太平公主等一大群李唐家族势力,发动了政变,将武则天身边的干政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处死,将武则天娘家的武氏势力也连根铲除,将武则天毫不留情地请下了帝位,将视为李唐王朝正统的太子李显立为中宗皇帝。武则天建立起来的武周政权维持了短短的16年即告结束。如果从武则天执掌朝政至建立武周政权至结束,那么武则天在其统治的五十年间,基本上是唐代政权的延续,虽经她苦苦挣扎,仍然没有能冲破中国封建皇朝顽固的男权统治壁垒。被软禁在洛阳上阳宫中八十二岁的她临死之际,只能不甘心又无奈地留下遗嘱:“附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这位心比天高的女皇不得不屈服于强大的男权政治,自己将自己回归到李唐的宗族中,因为她知道,只有回归到李唐名下,她死后才会有名份,有着落。
武则天在铲灭李唐王朝子孙的过程中,仅留下了她的亲生骨肉,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三人,而三人都参与了推翻她的政变,封建制下政治斗争的残酷可见一斑也。但骨肉之情有些时候还是会显露出来,被立为中宗的李显在武则天死后,不顾群臣的极力反对,他为自己的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依其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长安,与她的丈夫唐高宗合葬于乾陵之中。这主要的原因,还应该是政变后的武则天还政于李氏、而且将自己回归为皇后的缘故。而奉中宗之旨为武则天撰写哀册的官员是国子司业崔融,当年武则天在武成殿与群臣一起欣赏王羲之一族书法时,也是令崔融作了记此盛事的《宝章集》。这冥冥之中,文化中的巧合总是显示出其离奇多彩和发展规律上的必然。崔融将哀册写得文词精美,哀情悲切,荡气回肠,因为他目睹了一个真实伟烈的武则天。崔融写完这篇哀册后,伤感过度,终于一病不起,时年只有54岁,一代英才,是否都喜欢追随出色的人中英杰?
至今仍在西安郊外的乾陵被保护得很好,为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高大而巍峨。有人说,这无字碑是李唐王朝面对如此的一个女性,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有人说,这无字碑含着“千秋功罪,任人评说”之深意。
不管怎么说,无字碑,就是武则天的志碑,碑中内容,都在那无垠的中国历史之中了,只要你愿意翻起,就会从里面看出碑文所写的一切……
从高处遥望出去,乾陵象极唐代美女仰天的卧姿,丰满、脂腴而健硕,那高耸的两个乳峰,浑圆玉润,飘逸出婉丽、辉煌、壮观的唐代文化内涵之美,美得令人眩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历史上掌权的女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武则天不择手段成功称帝? 简单来说,武则天是由于不断经历辉煌惨淡辉煌惨淡辉煌,渐渐地生出对男人的不信任及对皇权的挑战心理,最后觉得让自己做皇帝最靠谱。 太宗时期,武则天的政治权力欲其实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最...
武则天初登皇位时,宰相是被誉为上官体五言诗鼻祖的上官仪。上官仪有个小孙女叫上官婉儿,十来岁就能写得一手好诗,而且她所写之诗,并不停留在吟风弄月上,而是深深地关心着百姓疾苦。武则天看出上官婉儿成人后必是一个能为百姓谋福的人,所以对她特别器重...
武则天当政时做过的事,历来毁誉不一。但有几件小事,似乎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因为崇佛,武则天下达了禁止屠宰的命令。有一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外出。娄师德?没错,就是他,那位提倡唾面自干的人,有人问,别人把唾沫啐到你脸上怎么办?娄师德回答,别擦...
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杰出的宰相,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为了纪念他的卓越功绩,魏州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爱戴他,供奉他。 可是,狄仁杰的儿子狄景晖却与其父相反,他生性残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来他仰仗父亲的威名做了魏州的官员,在任职期间,他贪婪...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
每日重点推荐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一个毕业了几年的女孩因为点的牛肉面里的肉少和老...
一周热点文章
点击:2869
点击:2829
点击:2768
点击:2761
点击:2109
点击:2061
点击:1955
点击:1836
点击:1586
乐读随机推荐
姚贝儿【】
林徽因【】
张小娴【】
李月亮【】
乔兆军【】
徐江宁【】
李开周【】
张丽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的政治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