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演练方案演练建议书

倡议书_各种倡议书格式范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
(二)称呼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篇幅不宜太长。
背景目的要写清楚,理由要充分。
措辞要恰切,情感要真挚,同时要富于鼓动性。
内容要有新的时尚和精神,要切实可行,要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
按热门倡议书查阅&&
【倡议书】特别推荐:您的位置: &
针对地震救援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优质期刊推荐“中国数字地震科学计划(建议书)”概述--《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03期
“中国数字地震科学计划(建议书)”概述
【摘要】:介绍了制定中国数字地震科学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 ,及其与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关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315.6【正文快照】:
引言2 0 0 2年 1 2月“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专家委员会会同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托部分专家起草了本建议书 ,目的是配合“中国地震数字观测网络”的实施 ,重点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 ,提高地震数字观测网络的性能和产出的质量 ;利用工程建设完成后形成的硬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嘉世旭,齐诚,王夫运,陈棋福,张先康,陈顒;[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露培,曾融生,刘福田;[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3期
王椿镛,王贵美,林中洋,张四维,刘运生,毛桐恩,刘元生,段以伟;[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朱介寿,曹家敏,李显贵,周兵;[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5期
李松林,张先康,宋占隆,石金虎,邓宏钊,杨健,张成科,任青芳;[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张先康,杨玉春,赵平,赵金仁,罗力雷,王春林,宋建立;[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6期
孙若昧,赵燕来,吴丹;[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3期
张先康,王椿镛,刘国栋,宋建立,罗力雷,吴涛,吴建春;[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3期
嘉世旭,张先康,方盛明;[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刘昌铨,嘉世旭,杜官恒;[J];地震地质;1991年03期
嘉世旭,刘昌铨;[J];地震地质;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建光;朱介寿;曹家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齐诚;赵大鹏;陈颙;陈棋福;王宝善;;[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吴晶;高原;陈运泰;黄金莉;;[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万永革;[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峻;[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发勤;;[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02期
蒲书箴;;[J];海洋科学进展;1984年02期
AndréD武东;;[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8年02期
方志鹏;;[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2年03期
小明;;[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3年06期
李明,施永辉;[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5期
赵士洞;[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6期
;[J];地学前缘;1997年Z1期
刘静宜,祝心如;[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4期
姚伯初;[J];海洋地质动态;199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宝石;查良松;;[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王兴涛;石磐;;[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吴凤鸣;;[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周继文;叶酉荪;曹建立;;[A];中国通信学会国防通信技术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卢波;原民辉;;[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刘纪远;;[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张国良;;[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曹枫;[N];中国老年报;2000年
特约通讯员
刘学农;[N];解放军报;2000年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况旭;[N];中国旅游报;2001年
王思利;[N];解放军报;2001年
;[N];经济参考报;2001年
志军;[N];科学时报;2001年
记者赵广喆;[N];北京日报;2002年
张明辉;[N];中国化工报;2003年
本报记者 周元春;[N];科学时报;2003年
王辛石;[N];中国水利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海舟;[D];暨南大学;2003年
侯明超;[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史蕾;[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加深防震减灾水平工作建议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加深防震减灾水平工作建议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0〕2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提高全市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总结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多学科、多手段、覆盖全市的综合观测系统;对我市境内1.5级以上地震,震后10分钟内实现精确定位;不断完善我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1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抗震救援体系,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
到2020年,地震监测、速报、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够综合抗御本地基本烈度的地震;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比较完备。
二、切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加强监测台网建设。新增一批地震烈度速报子台,使我市地震烈度速报子台密度达到1个/100平方公里。完善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质量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
(二)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开放合作的地震预测预报会商机制,努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完善地震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公民的地震预测行为。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支持和保障开展震情监视跟踪工作,督促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
(三)健全群测群防体系。继续推进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地震安全员、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两员一队伍”建设。各区(市)县要保证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群测群防工作。
三、加强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管理
(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应当结合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断层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府发〔2008〕58号)要求,各类建设工程必须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必备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建设。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据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严格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防震减灾等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抗震质量监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区(市)县要将重大工程和可能因地震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查纳入并联审批程序,确保此类工程均按经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二)推进农村防震保安工作。各区(市)县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农村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和村镇公共设施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要认真贯彻《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将农村防震保安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要统筹安排各类项目资金,落实防震工程措施,提高民居防震能力。要通过按政策规定实行税费减免等方式,引导农民修建抗震农居。要严格执行《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做好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选址、避让工作。自2011年起,全市农村新建公共设施必须满足抗震设防要求。住房与城乡建设、防震减灾等部门要完善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防技术标准,推进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普及建筑抗震设防知识。
(三)提高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能力。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型场所要按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开展其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及抗震加固改造。建立健全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统筹落实各项防震抗震措施,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四)加强震害防御基础工作。2015年前,有条件的区(市)县要完成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要组织开展水库、桥梁、房屋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制定、实施抗震加固、改建或拆除的规划,逐步消除未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对处于地震活动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建筑,要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抗震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和推广应用。
四、提高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
(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抗震设防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推进地铁、快铁防震系统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大灾的区域综合运输协调能力和抢通保通能力。
(二)提升电力通信抗震保障能力。本着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抗震设防标准。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对重要电力设施和输电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加强公用通信网容灾备份能力建设,提高基础电信设施防震能力。充分利用应急通信网络资源,结合卫星通信、集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短波无线电台等技术,保证信息传输及时可靠。
(三)提高水利水电、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抗震能力。优化抗震设计、施工,确保重大工程安全。加强抗震性能鉴定和核查登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认真落实水库、重点江河堤防的安全保障措施,对病险水库及重点江河堤防要定期进行排查和除险加固工作。加强输油气管线、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等重大工程的管理和维护,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五、推进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地震应急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健全指挥调度、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等工作机制。完善成都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目标、重点部位要于20年底前完成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适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
(二)加强地震救援力量建设。加强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救援队伍指挥调度机制,提高救援队伍的指挥通信、远程机动和综合保障能力,满足同时开展多点和跨区域实施救援任务的需求。建立健全军地地震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部队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演练,提高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矿山、水利、危险化学品等相关行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抗震救灾能力。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规范有序地发挥志愿者和民间救援力量的作用。
(三)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人民防空应急疏散地域建设相结合并纳入本地区建设规划。要按照规划,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按照国家标准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
(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品种和规模,完善跨地区、跨部门的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加强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监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应急物资储备,推进应急救援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
(五)加强应急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应急救助补偿机制,分散地震灾害风险,提升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完善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保障、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助能力。
六、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加强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制订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深入持久、以点带面地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2015年前,各区(市)县每年至少建设1—2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1—2个地震安全社区。在每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集中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二)做好地震信息发布工作。要健全地震信息渠道并保证畅通,提高地震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处理能力。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制度,强化新闻报道工作组织协调,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完善地震灾害舆情收集和处理机制,提高地震信息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地震谣言应对处置机制,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地震谣传,维护社会稳定。
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防震减灾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各区(市)县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依法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推进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机制不健全、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防震减灾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制定完善规划。各区(市)县要结合实际,依法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防震减灾规划与其他各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配置资源,确保防震减灾任务和措施有效落实。
(四)加大投入力度。各区(市)县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防震减灾资金。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投入,推进本地区防震减灾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技术水平。
(五)推进法制建设。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防震减灾行政执法、行政监督体制和机制,推进防震减灾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有效开展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
(六)加强队伍建设。各区(市)县要切实贯彻落实市编委《关于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成机编〔2007〕28号)等文件精神,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保持机构稳定,落实工作经费,提高防震减灾行政管理水平。
(七)加强科技和人才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年)》,深化地震基础科学研究,提升科技对防震减灾的贡献率。建立科学的防震减灾人才培养制度,加强防震减灾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完善大震大灾参与和接受救援工作机制。密切跟踪地震科技和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科技水平。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认真贯彻落实。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对地震预报的看法和建议--《国际地震动态》1998年05期
对地震预报的看法和建议
【摘要】:文章对当前地震预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315.7【正文快照】:
1严格地用传统的地震三要素预报地震值得探讨随着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在世界各地的布设和逐渐完善,对强震震源机制的快速分析,使大多数地震学家认识到大地震震源的复杂性。目前,我们已知多数的大地震震源不是一个,仅日本列岛及其附近就有:1995年元月日本阪神-淡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羊雁;;[J];今日科技;1980年05期
郭长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5期
陈哲光;[J];微生物学通报;1981年02期
毕东海;;[J];世界科学;1981年01期
林大诚;;[J];生物学通报;1981年05期
桂元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孙启明;;[J];中医杂志;1981年08期
谭邦杰;;[J];化石;1981年01期
徐玉祥;;[J];陕西气象;1981年06期
李文渭;;[J];海洋技术;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兴国;;[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许文渊;谢国勋;;[A];中国钨工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宋天虎;;[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余莉霞;屈本宁;;[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胡峰孝;王忠泽;矫吉庆;;[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杨学军;严荷荣;徐赛章;;[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尚项绳;;[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王经武;王娟;;[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贾福功;张佩云;朱宪珍;房用;曹鹏云;马玲;范书义;;[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黄文龙;;[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晓真;[N];安徽经济报;2000年
雷卫红;[N];安徽经济报;2000年
屠建国(作者系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N];安徽经济报;2000年
王瑞良;[N];北京科技报;2000年
林肯再保险公司副总裁
何瑞文;[N];中国保险报;2000年
小笨鸟;[N];中国包装报;2000年
盖地;[N];中国财经报;2000年
陈平;[N];财经时报;2000年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主席
柯蒂斯;[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段福德(河南信阳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高教研究室);[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新双;[D];吉林大学;2005年
周传蛟;[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孙耀武;[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洪梅;[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陈明茹;[D];吉林大学;2005年
冯兵;[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何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彭本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张惠梅;[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吴玉东;[D];郑州大学;2005年
王兆健;[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唐志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王宏伟;[D];吉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演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