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变化平利县

平利县概况(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煤炭:在全县分布甚广,主产于广佛镇的筲箕凹、阳坡、黑沟、东沟、西沟,城关镇的牛王沟、三里垭和八仙、大贵、三阳等乡镇,已知主要矿点16处,许多地段个别和数种元素品位可达工业指标,经济
  煤炭:在全县分布甚广,主产于广佛镇的筲箕凹、阳坡、黑沟、东沟、西沟,城关镇的牛王沟、三里垭和八仙、大贵、三阳等乡镇,已知主要矿点16处,许多地段个别和数种元素品位可达工业指标,经济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现已建立小型煤矿100多处。
  大理石:主产于八仙镇的龙门和狮坪一带,矿带东起流溪沟口,西至韩河峡,绵延10公里,地质储量455万立方米,地质远景储量1500万立方米,主要品种有仙条黑、仙条灰、墨玉、白果碧玉、斑马等,花纹有的呈木纹图案,有的酷似山水画,有的为江河湖泊图形,质佳色丽,高雅古朴。
  黄铁矿:主要产地在洛河与八仙镇交界的凤凰尖,矿带绵延10多公里,矿体21个,储量3200多万吨,伴生钴、钛,为多元素大型矿床,硫平均品位15%,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一。平利生产的&凤凰牌&硫磺,产品达国际一、二、三级。
  重晶石:平利县重晶石矿藏主要分布在洛河镇所辖的水坪、清水河、神仙台一带,已探明总储量2800万吨,重晶石钡的平均品位92%,最高达到99.33%。具有很高的开采和地质科研价值。正如美国专家普尔教授现场考察结论所说:&其储量、品位是以前未见到的,这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居亚洲第一,其矿层厚,分布集中,具有大规模开发的优势&。
  平利县境内河沟密布,水流湍急,落差较大。流域内降水量充沛,年径流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0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6.25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91万千瓦,全县有大小河流1083条,其中,坝河、黄洋河、岚河、吉河是平利县四大主流。坝河水能蕴藏量为28837千瓦;可开发量15300千瓦,已开发8150千瓦,占可开发量53.3%;岚河水能蕴藏量为76209千瓦,可开发35280千瓦,已开发利用660千瓦,占可开发1.90%;黄洋河水能蕴藏量24243千瓦,可开发利用2.6%;吉河水能蕴藏量为1159千瓦,可开发量376千瓦,已开发量52千瓦,占13.8%。[1]
  爱国公益之星&吴祥义
  & 全国劳动模范&洪善存
  & 十杰青年&吴琦
  & 国家一级演员&陈俊华
  & 王定成
  & 女画家&陈贞姑
  & &农村支书一面旗&&樊文来 评
  & 茶叶专家&刘成浩
  & 著名医师&袁博之
  & &巴山红烛&&李炳贞
  & 全国劳模&陈志明
  & 革命知识分子&蔡平
  & 英雄营长&吴成周
  & 革命志士&洪九畴
  & 爱国将领&张惠民
  & 巴山革命火种&严汉卿
  & 革命先驱&廖乾五
  & 民间画家&甘棠
  & 治水总督&李逢亨 [2]
  2004年,平利县行政区划一览:
  城关镇 辖3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西城居委会、南城居委会、东城居委会、陈家坝村、药妇沟村、猫儿沟村、五峰村、东关村、金华村、龙头村、姜家坳村、八里关村、沙家河村、冲河村、纸坊沟村、南河坝村、徐家坝村、三里垭村、三河村、铜盆村、马嘴村、琵琶嘴村、杨家梁村、龙古村、牛王沟村、凉水沟村、长沙铺村、大药妇村、太平寨村、二道河村、普济寺村、堰坪村、响当河村。
  兴隆镇 辖18个村委会:冠河口村、青藤沟村、太山村、九龙池村、汝河村、马鞍桥村、小沟村、蒙溪街村、熊儿沟村、秋木河村、太子沟村、白龙寺村、朝阳冠村、鲤鱼庙村、兴隆寨村、义学堂村、红庙村、广木河村。
  老县镇 辖13个村委会:太山庙村、老县村、铺子村、大营盘村、龙王沟村、万福山村、木瓜沟村、贾家梁村、马安山村、申家沟村、蒋家坪村、七里沟村、凤桥村。
  大贵镇 辖12个村委会:后湾村、百家湾村、广兴寨村、儒林堡村、嘉峪寺村、半边街村、毛坝村、叶金沟村、杨家沟村、柳林坝村、湘子寨村、淑河村。
  三阳镇 辖14个村委会:泗王庙村、尚家坝村、北溪街村、联桥村、梁家坝村、九里沟村、天池寨村、牛角坝村、三道河村、兰家垭村、小富沟村、上河村、蒿子坝村、赖家沟村。
  洛河镇 辖14个村委会:洛河街村、丰坝村、安坝村、双龙桥村、双垭村、莲花台村、狮子坝村、线河街村、三关店村、南坪街村、岱峡河村、三坪村、清水河村、六一村。
  广佛镇 辖16个村委会:广佛村、南大溪村、香河村、塘坊村、铁炉村、东台子村、白果村、罗家院村、东山寨村、冯家梁村、秋河村、柳林子村、八角庙村、松河村、闹阳坪村、华家河村。
  八仙镇 辖21个村委会:狮坪村、三星寨、石水沟村、仁溪沟村、韩河村、龙门村、流溪沟村、松树庙村、花园岭村、大安坪村、乌药山村、百好河村、凉桥村、金鸡河村、松阳村、江西街村、号房坪村、靛坪坪村、凤凰村、龙山村、鸦河口村。
  长安镇 辖22个村委会:中坝村、张家店村、枣园沟村、千佛洞村、柴家沟村、枣坪村、梁家桥村、石牛河口村、官田坝村、连仙河村、石牛村、金石村、金沙河村、大木沟村、双杨村、杨柳坝村、小仙河村、玉仙沟村、双河村、观音庙村、西河村、兴隆村。
  西河乡 辖10个村委会:三合村、长岭村、梅子园村、石梁沟村、东坝村、五郎沟村、水田河村、西坝村、高王庙村、老场村。
  正阳乡 辖13个村委会:洪家坪村、岚架山村、让河村、鄢家台村、张家坝村、周家坪村、八仙村、屈家沟村、龙洞河村、正阳河村、泗水坪村、南溪河村、丝棉园村。
  女娲山乡 辖10个村委会:金桂村、张三沟村、七里村、段家河村、凤凰寨村、狮子寨村、东河村、桂花沟村、财神庙村、女娲山村。[3]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平利县抢抓机遇,加大开放开发步伐,不断优化环境,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8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元。 在&十五&期间,平利县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大开放步伐,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按照&135&发展战略,即:紧扣一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突出三个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实施五大建设(农业主导产业建设、支柱工业建设、小城镇和新村建设、基础实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到&十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4]
  重点项目建设富有成效,岚镇公路平利段全线贯通,安平二级公路已经于2004年建成。连接安康至陕鄂交界罗汉垭的&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即将于201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此外,&平利至镇坪至陕渝界&的高速公路亦在积极争取中,届时平利将成为沟通陕鄂及陕渝的交通桥头堡。古仙洞电站实现一、二级电站上网发电,长安省际边贸市场、县城东区开发及重点集镇和千家坪 森林旅游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水泥建材、重晶石、食品饮料等支柱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316国道横贯东西,通讯便捷,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文教体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4]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七叶参、丹茶蔓。系多年生草质野生藤本植物,生长在长江以南诸省、区的灌木丛中。地处秦巴山区的陕南是主产区。据统计,全世界有13种系,中国就有11种,平利县产6种:短、长梗绞股蓝,心籽绞股蓝(七叶胆),白毛绞股蓝,光叶绞股蓝等。
  平利县位于大巴山北麓,境内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而清新。富含铁、钙、锰、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土壤,为绞股蓝最佳产区。全县野生资源达3.5万亩,年可产干草200吨,总甙含量高达4~6.6%。自1984年来,经总农艺师徐家振等对绞股蓝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解决了野生品种驯化、栽培方法,采收加工等技术,创亩产干草4.8吨的高产记录,且质地良好。据测定,平利绞股蓝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尤其锌的含量最高达5.03mg/kg,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990年人工栽培610亩,总产71.5吨。
  平利县生产的绞股蓝,1976年就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标准样,1984年列项。研制绞股蓝系列饮料产品成功。1985年被日本命名为&中国平利绞股蓝&竹本常教授认为&平利绞股蓝&药效最好,质量最佳。在日本被誉为&福音草&,并为世界公认的地道正宗品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同年试验样品首次通过我国邢少周、苏成芝等16位专家学者技术鉴定。1986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县加工研制的系列产品有:绞股蓝茶、绞股蓝养生酒、绞股蓝可乐等产品,先后经国家卫生部及陕西省卫生厅批准投放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专家们一致认为&本项综合研究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绞股蓝有83种皂甙,统称绞股蓝皂甙,均属玛脂烷醇类结构,可视为原人参二醇或原人参三醇的异物体,其中直接含有6种人参成分:人参皂甙Rb1、Rd、F2、Rb3、Rg3及人参皂甙K,其总皂量是高丽参的三倍。被誉称为&赛人参&、&秦巴人参&、&北参南绞&、&代人参&等。
  绞股蓝饮料系列产品,系采用正宗平利绞股蓝为原料,经科学提取对人体有益成份加工而成。1985年成立平利县天然营养制品厂,以生产绞股蓝系列饮料和总甙粉为主,其主要产品有:
  [绞股蓝龙须茶、袋泡茶] 绞股蓝龙须茶选用药效最好、质量最佳的&中国平利绞股蓝&,采摘嫩尖、 叶、卷须为原料,经高温杀青,揉捻加工而成。其外形细如丝发,卷须龙头完整,天然香味纯正,汤色黄绿透明,口感清爽。绞股蓝袋泡茶,系选用&中国平利绞股蓝& 的嫩叶、茎,洗净切段,加温揉捻干燥,再经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经化学分析,绞股蓝茶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及绞股蓝皂甙等成份。(责任编辑:东方人事)
     
------分隔线----------------------------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位于北纬3833'至4015',东经11642'至11...
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接壤, 总面积82...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东经之间的广大地区。...
联系电话:010-
时事政治群:
公务员考试群:0916498 公务员录用考试交流群:(已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京ICP备号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 ? ? ? ? ? ? ? ? ? ? ?
  您所在的位置: >> 亮点追踪 >> 正文
平利:适应新常态
建设生态、富裕、人文、法治、美丽的新平利
领导干部网
日期: 11:12:18
】【】【】
平利:适应新常态& 建设生态、富裕、人文、法治、美丽的新平利
&&&&&&&& 近年来,平利县立足当地实际和特色,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目标和任务,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执行不走样&的原则,突出山水园林定位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理念,着力构建&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新型社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了以精美县城为龙头、特色集镇为支撑、新农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 坚定不移地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品牌
  坚持把&美丽乡村游&作为壮大&一县一业&、助推三产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一城两区三线&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招商合作,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一城一镇、一山一峡、一村一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聚力打造&美丽乡村游&品牌,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进一步完善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加快A级景区创建;完善龙头旅游村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长安旅游景区及城关纸坊沟、普济寺等旅游村建设,把境内308省道沿线打造成为集中展现平利徽派民居、茶园观光、美丽乡村的&百里画廊&,确保&十二五&期间再建成两个3A级景区。依托旅游产业基础,做精特色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人文景观游、山水风光游和茶乡风情游三条精品线路。坚持立足陕西、面向邻近的大中城市,加强与知名大型旅行社的营销合作,全方位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努力把&美丽乡村游&唱响陕西、推向全国。
&&&&&&&& 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经济总量扩张
  工业强则经济强。坚持把壮大工业规模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科技提升、循环发展的思路,牢固树立开放发展、全民招商的理念,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依托优势矿产资源和工业基础,立足市场需求,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狠抓招商引资、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切实把重晶石、石煤、铅锌、硅石、板石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构建起支撑全局发展的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机电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工业增速年均达到25%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陈家坝、老县两个工业集中区聚集年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50家以上,工业产值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
&&&&&&&& 坚定不移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茶、畜、桑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突出业主经营、规模发展和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整村连片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茶饮产业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生猪饲养总量突破100万头、出栏60万头;密植高效桑园达到5万亩,养蚕发种突破5万张;鼓励发展特色养殖业,稳步发展中药材、烤烟、林果、蔬菜和水产养殖业。 整合统一茶饮品牌,把&女娲富硒茶&和&平利绞股蓝&打造成国家驰名品牌 。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合作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社,倡导干部到村领办帮扶,多方引导&农超对接&。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新型社区&的总体建设规划,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支撑、新农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县城建设管理水平,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坝河城市景观带和宜居宜业宜游名城。突出主题、完善配套,增强承载、体现特色,统筹推进以长安旅游名镇、老县工业重镇和八仙特色古镇为重点的集镇建设。力争再通过五年努力,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使70%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完成移民搬迁1.5万户、6万人,新增城镇人口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
&&&& 县委书记郑小东说,围绕建设美好平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以建设陕南经济强县为目标,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循环发展&两大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城乡一体、现代农业&三化进程&,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项目带动&四大战略&,全面实现生产总值、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五个翻番&,县域经济实力、基础条件、城乡统筹、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六个跃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敢作敢为的狠劲,干出成效、干出精彩,努力建设生态、富裕、人文、法治、美丽的新平利。(3)
呼叫热线:029- 服务邮箱:
版权所有:领导干部网 Copyright ©2011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号 陕公网安备XA1062号安康市平利县商务预报
密&nbsp&码
全国政协经委会副主任:居民消费率低于30年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郑新立 &&
发布时间: 10:13:57
&&& 从1981年到1985年的&六五&时期,居民消费率曾达到51.8%,成为广大居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率即使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5%,仍然低于&六五&时期。所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率仍有较大空间。
&&& 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我国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决定了我们面临的机遇是倒逼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只有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强调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这是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得出的科学结论。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市场疲软使我国出口增长受阻,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我们只有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改善需求结构,加快建立扩需求长效机制,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一段时间以来,投资率不断攀升、消费率趋于下降,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形成这种局面,认识上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曾长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短缺经济下生活,对需求膨胀、供给不足的弊端有着深切的体会,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的基本规律理解不深、缺乏经验。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20年的时间,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过去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地区、个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投资、高消耗,资源、环境不堪重负。这种低消费、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产能过剩,是不可持续的。
&&&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用&提低、扩中、控高&的办法,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广大居民的购买力。如果&十二五&期间能将居民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就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贯彻落实。
&&& 从1981年到1985年的&六五&时期,我们纠正了前30年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居民消费率曾达到51.8%,成为广大居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率即使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5%,仍然低于&六五&时期。所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率仍有较大空间。在这方面,应当放开手脚,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力求尽快使居民消费率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变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局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 2011年,我国人均P超过50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未来10到20年,是我国由上中等收入国家向人均GDP1.2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进入高收入国家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或超过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三是农民的收入水平达到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由于达到这三个条件的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区间徘徊,有些国家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要走出中等收入区间,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也在于此。
&&&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客观要求,也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满足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城镇化率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业劳动力还有2.8亿人,耕种18亿亩土地,平均每个劳动力仅能种6.4亩地,与美欧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种几千亩、几百亩地比,相差几十至几百倍。未来一个时期,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从农业劳动力中再转移出2亿人,是有可能的。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大体均等,是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农业现代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 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出路,许多地方存在招工难问题;二是社会资金大量富余,正在寻求投资渠道;三是市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旺盛,亟待解决产需衔接和价格波动问题;四是农用工业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把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就能够大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发展现代农业包括发展现代养殖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在农业中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提高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既有利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抗风险能力。应鼓励和扶持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发展。
&&& 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应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应看到,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状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入不可能满足这种资金需求,政府投入只能起到鼓励和引导作用;依靠农户投入也不可行,因为农户自身的积累能力低;综合来看,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是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哪个行业对民间资金开放,哪个行业的发展就快;哪个行业拒绝民间资金进入,哪个行业就一潭死水。如果能进一步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就将大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区域性、股份制的小型民营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以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民间资金大多来自乡镇企业,它们对农业有感情,比较熟悉,过去有些地区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政策时,曾对农业投资作出过贡献。现在大部分乡镇企业已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需要根据新情况,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它们投资。为此,需要发展新型农业投资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予以确权颁证,长久不变。同时,鼓励土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流转集中,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国际竞争的实践证明,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利润的分配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谋划,力求在科技创新上寻找出路,纷纷把发展、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和低碳产业、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要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攻克相关技术难题。目前,许多地方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点,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产业联盟,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由相关制造和应用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组织攻关,实行协同创新,尽快在新兴产业技术上有所突破,以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在这方面,我们有制度优势和成熟经验,应进一步发挥好。
&&& 应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找出路,企业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技术成果和国际专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尽快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
&&& 应充分发挥大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大学成为能够提供大量发明专利的创新基地,发挥大学院系和学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当前发达国家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为我们扩大国际并购、引进技术和人才提供了机遇。应利用好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为引进国外科技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 加快&营改增&等税制改革,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3%和34%,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0和2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长期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负过重。应尽快扩大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努力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应重点发展物流配送、信息咨询、会计审计、金融服务、网络营销、技术贸易、规划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如果能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目前世界平均50%左右的水平,就可新增就业1亿人以上,并使社会流通成本大大下降,还能大幅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深化税制改革,还能形成促进企业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的激励机制。(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