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为什么教父评价这么高》中TOM这一角色?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和维托年轻遭遇很相似
汤姆黑根这个角色在教父中极端重要。他是一个复杂的多重身份集合体,他是爱尔兰人(而教父家族是他们的死对头意大利人)(有个问题,即系列小说中汤姆还说过自己是德美混血),他是一个披着企业律师外皮的黑帮军师,他辅佐了两代教父……&br&&br&提及汤姆,有这么一些词汇在脑子里出现:可怜 智慧 冷静 理智 才华 忠诚 保守 ……&br&&br&关于汤姆,小说原著中的描写要比电影丰满的多,原著中既描述了他的身世,也对他的性格、人生观、行为方式等各方面有大量细节刻画。确切说,是《教父家族》这本书描写的更详细一些。&br&&br&回答你的问题,我想有些电影未体现而原著却有的基本细节值得说一下,而且个人感觉评价这样一个人物,需要置于一个更大环境、提及更多人物关系里才能说得清,所以我想边说细节,边做一些评价:&br&&br&1、作为爱尔兰人的汤姆&br&&br& 汤姆的父亲叫戴尔特·黑根,是德国人,母亲叫卡拉·加拉赫,是爱尔兰人。(原著第139页)&br& 汤姆对他的父亲,是恨之入骨的。&br&&br&2、作为养子的汤姆&br& 这一部分,得多说一下。可能换别人回答这个问题,基本不考虑这些,但是没有这部分的了解,是无法完全理解汤姆的。&br&&br& 汤姆是怎么进了考利昂家?&br& 大概上世纪20年代吧,汤姆11岁那年,妈妈酗酒死亡,12岁时爸爸玩儿失踪不见了,房东把他赶了出来,他和妹妹流落街头。原本天主教慈善机构要接管他们,但是在这之前汤姆就跑掉了,几番折腾,汤姆眼睛感染,在街边流浪,这时,桑尼领着迈克尔出现了——他们出来买零食碰到了汤姆。桑尼过去看他,汤姆绝望地求救,桑尼就把他领回了家。当教父问到桑尼“我会照顾他,他是你朋友吗?”,桑尼说了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啥这样说的回答:是的,他就像我兄弟“,事实上这俩孩子几乎互不相识。汤姆这个爱尔兰孩子就是这么进了这个意大利家庭。(原著第60页)&br& 所以,汤姆和桑尼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br&&br& 汤姆唯一一次被老教父责骂&br& 这个很关键。汤姆其实很本分,中规中矩,保守谨慎。但是有一件事情,可能对汤姆来说,在其人生中有很大影响。汤姆上大学的时候,给老教父闯了个大祸,他泡了卢卡·布拉西的情妇。(卢卡,还记得吗,在电影中出现一会儿就没了,就是那个老教父的御用杀手,在酒吧被人反间杀害,但是在小说原著中他可是占了相当的篇幅啊!)在老教父那里,汤姆从来是好孩子, 教父很疼他,而且老教父向来不易动怒,一般不吐脏字,但是因为这个事情,老教父非常罕见地严厉大骂了汤姆。(原著第169页)&br&&br& 汤姆和考利昂家族的亲情关系&br& 在此,有必要单独说一下这层亲情关系,一种微妙复杂的关系。&br& 首先,汤姆-桑尼关系。上文也提到了,正式桑尼把汤姆领进了家门,汤姆比桑尼大一岁而已,同龄人。桑尼的确拿他当亲兄弟,非常关爱汤姆,汤姆也一样地疼爱桑尼,而且更有一种感恩感激的味道。但是,毕竟不是亲的,而且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有很重的隔阂,桑尼曾经好多次出言中伤汤姆,骂他是爱尔兰杂种,而且曾经对汤姆大吼你绝对不会是家族继承人等这样话,但是桑尼本心非常爱他,骂也只是他本性冲动。但是,这也正反映出这的确是个问题:种族隔阂与领养关系。&br& 再次强调,这俩人性格反差极大,但是关系的确非常好。比如电影里出现过一个细节,迈克尔刺杀索龙佐之前的家庭聚餐中,汤姆提高了嗓门大吼桑尼草率鲁莽说话不经大脑,当时桑尼的反应是很平静的,而且一点脾气都没有,换别人,桑尼早就动手了。&br& 其次,汤姆-教父关系。教父虽然的确是拿他当亲儿子养,而且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但是教父心里有数,继承人绝不会是汤姆。要知道,像考利昂家族这样的黑帮,继承人绝对必须只能是西西里人,光是意大利血统都不够。&br& 再次,汤姆-迈克尔关系。汤姆进家门的时候,迈克尔还非常小,可以说汤姆看着迈克尔长大,甚至在迈克尔从参与家族事务到继承权位期间,汤姆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老师的角色。迈克尔也疼爱汤姆,比如第一部后面迈克尔开始抛弃了汤姆,实则是处于保护他的目的。但是,个人感觉,这俩人的关系并没有汤姆-桑尼关系紧密。&br&最后,汤姆-卡梅拉关系。个人感觉,考利昂家庭中,对汤姆爱的最简单最深沉的,是母亲卡梅拉,也许是因为女人不干预男人的事务,所以卡梅拉对汤姆的情感,可以像亲生母亲那样纯粹。在小说原著中,有很多细节体现了这一点。&br&&br&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汤姆与考利昂家族的关系,当然相当亲密,但也略微妙复杂,甚至还有一点点文化或民族隔阂。&br&&br&3、作为军师的汤姆&br& 也许,回答你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会喜欢从这个角度来回答,我也来说一下吧,其实也都差不多:&br& 在战略分析和战术调整方面,跟其他人物相比,汤姆大致属于稍微偏保守型。老教父安排他接替占科(他是老教父合伙生意人,也是前任军师,电影没出现),是有很多考虑的,占科也是优秀的军师,汤姆身上有他的特点,比如冷静,周全,缜密。汤姆保守型的战术作风可以有效拉住鲁莽的桑尼,符合老教父强势但是宽厚的领导风格。而且,人家有学历哦,职业律师诶。&br&&br& 汤姆是一个绝对忠诚的军师。正因为这点,老教父才对他委以重任。有两个典型的细节吧:&br&一是索龙佐刺杀老教父后绑架了汤姆,松隆佐当时认为老教父已死,考利昂家族里头长子桑尼没理智,迈克尔太小,其他人不合适,只有汤姆算得上够聪明识大体的人,他对汤姆展开攻势,希望汤姆替他传话,并说服粗暴的桑尼放弃抵抗,避免战争,做出妥协。这一段的交锋是非常精彩的,如果仔细看电影并琢磨一下,还是能体会的,但是原著中非常细致的描述了他们的汤姆黑根的心理活动:当时他们都以为教父死了,汤姆瞬间就悲怆了,而汤姆的确是冷静异常的人,他很快就恢复理智,最关键的是面对索龙佐的威逼利诱,汤姆一直坚持忠于考利昂家族。&br&另一个细节是,第一部最后,泰西欧被查出是叛徒,考利昂家族解决他,泰西欧向汤姆求情,汤姆的回复非常不屑、简洁。要知道,泰西欧和克莱门扎是跟老教父并肩作战发家致富的元老级头目,老教父死后他们是非常有分量的,而且,老教父死后,迈克尔太年轻,不服众,其他头目蠢蠢欲动,汤姆如果加入进去,肯定会分一杯羹,但事实证明,汤姆没有辜负老教父,他绝对忠于考利昂家族。&br&&br&&br&个人感觉,汤姆是一个成功的参谋,他具备的素质就不多说了,都知道。但是有时候我会这样想,他也有些可怜,不知道这么说恰当不恰当。家庭出身不好,被敌对种族黑帮收养,待遇不错的确非常幸运,而且自己也很努力。但是,寄人篱下毕竟还是寄人篱下。我认为,这也是汤姆黑根最大的缺陷,或者说软肋:自主性问题。怎么说呢,这是一种人格缺陷,没有善恶之分,只是缺陷。就像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内心深处需要更多关爱一样,就这个道理。汤姆黑根虽然聪慧冷静,但是他缺乏那种深层次的主动性、创造力,一种内核性的动力。我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棒的会计,但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好掌柜。当然了,要按照这么说的话,大家都是有缺陷的,呵呵,类型不同罢了
汤姆黑根这个角色在教父中极端重要。他是一个复杂的多重身份集合体,他是爱尔兰人(而教父家族是他们的死对头意大利人)(有个问题,即系列小说中汤姆还说过自己是德美混血),他是一个披着企业律师外皮的黑帮军师,他辅佐了两代教父……提及汤姆,有这么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教父》经典台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教父》经典台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对《教父》中部分细节的个人分析
相关影评:
&&&&&&&&&&&&&&&&&&&&&&&&文/blackcell518&
&&&&&&最近看了《教父》(Godfather)。初看时,觉得它节奏太慢。不过之后回忆时,却发现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
  曾听说《教父》的导演Coppola力荐Marlon&Brando来饰演教父Vito&Corleone,在剧中,他身上丝毫没有那种我们想象中应有的霸气。我个人认为,这样才像是“教父”。&Corleone被人称为“教父”而非“屠夫”“猎豹”“灰狼”之类的,自有原因——因为Corleone的杀机总是隐藏在和蔼的、“教父”一般的外表下。&&
  先看一下影片的开场:&&
  Bonasera:&I&believe&in&America.&America&has&made&my&fortune.&&
  Bonasera:我信任美国,美国造就了我的财富。&&
  《教父》以从黑暗转彩色的渐变效果开场,这种套路被用的很多。不过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在Bonasera&说“I&believe&in&America”时,画面是黑暗的,在他第二句“America&has&made&my&fortune”的第一个A音发出前,画面已经变亮了。这两句话的间隔有1秒左右,导演在此1秒内就完成了渐变效果而不像传统电影那样花上4、5秒,我个人认为导演是在有意地将两句话分开。&&
  不难看出,前半句是扯淡,后半句才是实在话。《教父》中的世界就是这样,人们的“信任”不是被精神决定的,而是被现实决定的。“美国造就了我的财富”,所以“我信任美国”。&&
  教父身边之人敬畏教父,不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是因为他的影响力和威慑力。Bonasera的女儿被两个年轻人欺辱,报警后那两人却只是受到了轻描淡写的处罚,由于缓刑他俩当天就被释放了。所以,Bonasera来找教父Vito&Corleone诉说此事时,想要的可不是倾诉后的快感,而是那俩个年轻人遭受报应——或者说他想让那俩人死。&&
  而教父Corleone的回应很有意思。面对Bonasera的请求,他完全可以用一个干脆的回答直接驳回Bonasera的请求,但是他却“先抑后扬”,先以Bonasera不常来拜访他、不喊他教父、今天是他女儿婚礼Bonasera却叫他来杀人等为由数落对方,而Bonasera没有明白教父的话中话,提出要付钱,最后Corleone不得不委婉地点明:“If&you'd&come&to&me&in&friendship,&then&the&scum&that&ruined&your&daughter&would&be&suffering&this&very&day.&And&if,&by&chance,an&honest&man&like&yourself&should&make&enemies&then&they&would&become&my&enemies.&And&then&they&would&fear&you.”Bonasera听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试探性的说了句“Be&my&friend?”当他看到教父没有回应而是“随意地”东张西望时,Bonasera明白了,他弯下腰,恭敬地说了一声“Godfather”,并亲吻了Corleone的手背。之后他的问题就解决了——胖子Clemenza被派去给Bonasera“伸张正义”。&&
  这就是“教父”,不可撼动的傲慢总是隐藏在慈眉善目下。尽管Corleone之前调侃Bonasera时提到的都是些“你多久没来我家喝咖啡了”之类的朋友间的交际事项,但显而易见Corleone可不希望Bonasera以一副朋友的姿态来与他交谈,他的言语中处处暗示着:“你不配称我为‘Corleone’,你应该称我为‘Godfather’,你请求我时应该弯腰亲吻我的手背而不是坐在我的来宾椅上以一副朋友的姿态絮絮叨叨。”这种亲近就是教父式的亲近——他看似是在仰望你,其实高高在上地俯看你。&&
  《教父》开头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来描写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婚礼,但如果你用心留意,你就会发现教父家族的脉络关系全都体现在这个婚礼之中。大家可以看一下/review/1166542/,此文对于“婚礼”片段的解析十分透彻。&&
  教父Corleone的性格中最重要的就是其老谋深算。譬如他与毒贩Sollozzo的第一次交谈中,他的大儿子Santino插了一句话,在交谈结束后,他把Santino叫来训了一顿,训话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Never&tell&anybody&outside&the&family&what&you're&thinking&again”&(永远不要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家族以外的任何人),这个简单的意见就是教父的人生智慧之一。教父说话时语调平和,无阴阳顿挫,就是为了隐匿自己的情感。而在智慧的角力中,对手不了解你的想法而你却了解对手的想法,你可以说就已经胜利了一半。&&
  在与Sollozzo的谈话中,Corleone说:“我肯见你是因为我听说你是个正经人,所以我以礼相待,但是我必须拒绝你。没错,我是有很多政界的朋友,但若他们知道我在搞毒品生意,而不再是赌博时,他们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他们认为赌博,只是些无伤大雅的事业,但毒品是败坏德性的生意。”&&
  教父此番话似乎暗示着,不是由于&&&政客讨厌毒品,而是Corleone他本人讨厌毒品,所以交易没得谈。多年后教父在一次联合会议上也坚决表面自己由于原则性的问题,坚决反对毒品生意。&&
  但是,再看看之前的Corleone和他的军事及儿子的谈话,可以看出Corleone已经“对Sollozzo是个大毒枭,他要与我谈的是毒品生意”这一事实有了清晰的认知。但是,当Sollozzo请求Corleone利用其政治人脉以给予Sollozzo政治保护时,Corleone并未直接“拒绝”他,而是思考了几秒,然后问:“我们家族能分得多少利益?”,Sollozzo回答“三成”,接着Sollozzo继续鼓动“你第一年就能进账三、四百万……”然而Corleone没理这个,他接着问“Tattaglia家族能分得多少好处”(Tattaglia家族是Corleone家族的竞争对手之一,之前教父已获悉Tattaglia会支持Sollozzo的毒品生意)。大家注意一下Sollozzo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回答“他们会得到我的敬意”,接着他说,“我会从我获益的部分拿出一些给他们”。可以看出,Sollozzo没有正面回答“Tattaglia家族能分得多少好处”,当然,大家也猜得出,Sollozzo故意隐瞒是因为Tattaglia家族分得的利润估计是在三成或三成以上,总而言之,Corleone家族如果答应了这笔生意无疑是费力去给对手赚油水。所以,接下来教父说:“我提供财务、政治和法律的保护,可以分到三成,这就是你的提议?”(潜台词:我提供这么多却只分到三成?!)而Sollozzo此时不知是没有体会到教父的话中话还是故意装傻,回答道:“是的”,接着教父就说了上面的那段话,委婉地结束了交易。&&
  我认为教父本意是想参与毒品生意的另一原因就是他之后的行动——他叫了Luca&Brasi,让Luca以与Corleone家族不和为由潜入Tattaglia家族,去“弄清楚Sollozzo私下里耍什么把戏”(I&want&you&to&find&out&what&he's&got&under&his&fingernails)。当然,教父想知道的不是Sollozzo在搞什么,而是Tattaglia家族在搞什么——他们给Sollozzo提供什么支持、他们获益多少……&&
  教父表面上以“毒品生意有违其原则”为由拒绝Sollozzo,但教父脑中盘算的其实是利益。依据Sollozzo闪烁其辞的反应,教父意识到Tattaglia家族在交易中的获益大于他Corleone家族。而此时据教父所言,Corleone家族做的是“赌博”之类的生意,所以Corleone家族已经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譬如大赌场之类的,没有理由去做高风险的毒品生意。而毒品生意的流动性可比赌博业之类的大得多,既可以在固定场所卖,也可以在街头卖。而一旦卖了出去,就不必愁卖出去第二次——毒瘾可不是那么容易戒除的,哪怕是在今天,更不用说1946年。所以,毒品生意中,Corleone家族所拥有的地盘优势不再明显,一些幸运的小势力也完全可以凭借毒品做大做强。不做毒品,Corleone家族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不再鼎盛的此时其势力也足以与其他家族抗衡。就算最终走向消亡,那也是好几年以后的事儿。而一旦让毒品生意蔓延开来,那么自己家族的势力可能很快就被仇敌消灭了。所以,阻止毒品生意蔓延,保住Corleone家族的势力优势,以待下一代人继承并设法重新做大,是老Corleone临死前的最后一个目标。所以,教父Corleone坚决的反对毒品生意。&&
  大家可以看出,Sollozzo在谈判中提供给教父的条件非常诱人——“第一年你可以进账三、四百万”,我们应了解,《教父》讲述的年代可是1946年那会儿,“三、四百万”放在今天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更何况当时,而Corleone却不为所动,他头脑清醒,紧接着就去询问Tattaglia家族的获益,来做进一步的权衡。教父的冷静及深谋远虑可见一斑。&&
  然而接下来,教父遭到了暗杀,不过他身中5枪却活了下来,可惜Luca就没这么幸运。暗杀一事是教父的百密一疏,尽管他事先可能想到Sollozzo、Tattaglia那边会采取行动,所以派了Luca过去做间谍,但没想到对方动作这么快。后来,Corleone家族也采取了有力地报复——Sollozzo,Vito&Tattaglia及Sollozzo贿赂的警长都被干掉。&&
  过了许多年后,局势刚刚有所缓和,老教父Vito&Corleone也以回到家中,此时却发生一件大事,老教父的大儿子Santino&Corleone被杀。起因是由于Santino的妹妹Connie曾经遭受丈夫Carlo虐待,而这次又遭到了毒打,所以Santino开车去找Carlo算账,结果途经一收费站时中了埋伏被杀。&&
  而此事的前因后果却有点儿匪夷所思。Santino在那个收费站交费时,收费者伪借捡硬币弯腰躲藏了下来,然后从Santino前面的车上下来3人,另一侧的房子里出来4人,一共7人,每人手里都是一挺机关枪,他们冲着Santino疯狂扫射完了以后,其中一人又Santino射了一排子弹,然后他们才离开。&&
  7个人和7挺机关枪,而且逮个正着,不难看出这些人预先知道了Santino必经此地。而Santino可不是随意乱逛而到了那里,他此行的目的是替Connie报仇,所以,Connie被Carlo毒打一事,就显得很有问题。后来,Michael&Corleone当家时,复仇行动之一就包括杀了Carlo,因为Michael认为,Connie和Carlo被幕后人收买,编造了毒打谎言,把他哥哥Santino诱骗了出去,之后中了埋伏。&&
  而电影中对于Carlo毒打Connie的情节是做了想到详细的描述的,是真实发生的。而编个谎言也不至于真的来一场毒打来“找感觉”,所以我个人认为Connie是无辜的,她只是被利用了。在看看Carlo毒打Connie的那段:&&
  Connie做好了晚饭,此时一女人打电话到Connie家,Connie接了电话,那女人说:“Carlo在吗?”Connie问:“你是谁?”那女人回答:“我是Carlo的朋友,你告诉她我今晚没空。”接着Connie问Carlo吃不吃晚饭,Carlo以他有约会为由不想吃晚饭,Connie生气地说“是你让我做晚饭的”,而Carlo骂道“滚开,好吗?”。于是Connie与Carlo争吵起来,并开始摔东西,然后Carlo抽出皮带毒打Connie,之后Connie向Santino诉苦。&&
  如果把毒打一事看成偶然事件,那么疑点太多了。我认为,这就是为了之后暗杀Santino而做的前奏——制造毒打事件,诱骗Santino出门。&&
  根据剧中描述,Carlo晚上是有约会的,可他却叫Connie做了晚饭,这无疑是Carlo在为之后的争吵铺设导火索。一个第三者给她情人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声,她自然能猜到接电话着是她情人的太太,可是,片段中的那个女的,在知道是女主人接电话后,却直言说“我是Carlo的朋友,你告诉她我今晚没空”,这就是点燃导火索的火种。之后Connie争吵时摔东西的顺序也很有意思。她先摔厨具,再摔晚饭的餐具,再摔屋里的贵重花瓶。我认为她这样“循序渐进”地摔东西而非看“乱摔一气”,是因为她内心里是希望Carlo过来哄哄她,她再撒撒火,事情就过去了。而Carlo在她摔厨具时,说:“干的好呀,把它们全打碎吧,你这被宠坏的意大利女娃。”;Connie边摔餐具边说“你干嘛不把那妓女带回来一起吃晚饭”时,&Carlo回答:“也许我会,有何不可?”;当Connie绝望地摔贵重花瓶时,Carlo在她摔完后说“现在,把它们打扫干净!”,接着就拿皮带打她。不难看出,Carlo无疑是在一点一点地激化矛盾,他压根就没打算和解,然后他不久前就因为曾经毒打Connie而被Santino教训了一顿,为何他忘性这么大?我认为他只所以这么大胆而不畏Santino,就是因为他早已获悉Santino会在赶来报仇的路上被暗杀,之后Corleone家族的焦点就会放在Santino的死上,他就可以借机脱身。所以我认为Connie仅仅是一个工具而非使工具的人。&&
  然而,在Santino刚死后,对于谁是策划人,老教父心里原本以为是老Tattaglia干的,因为Tattaglia的儿子Vito&Tattaglia以前被他们杀了,所以他请Barzini安排了一次联合会议,希图在会上声明和解意图,双方就此罢休。然而在会后,他却说“我在今天以前一直不知道是Barzini在主事”。这一段我初看时觉得莫名其妙,他怎么就看出是Barzini密谋暗杀的Santino?分析一下会议室Barzini的几次发言,不难看出其中所露出的马脚。&&
  在会上,老Corleone首先表明和解意图,之后Tattaglia不领情,他说Corleone掌握那么多的政客却不与他们共享,Corleone了解到Tattaglia是在暗示他在毒品交易上的不合作,于是直接挑明,说他不支持毒品生意,过去不,现在也不。结果,Barzini插话了,他说:“时代变了,不像昔日了,我们能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你拒绝合作实在不够朋友。Corleone阁下握有全纽约法律界以及政客的势力,他就必须与大家分享。让大家都能利用他们,他必须让我们分汲利益,大家一起发财。当然他能因这种服务,而向大家收费,毕竟我们不是共产党。”之后,又有一个不知名老大说他支持Corleone,他也不赞成毒品,但他觉得毒品生意在正派条件下(不接近学校、儿童)可以进行。Corleone此时估计是看到有点儿争吵的苗条,于是说:“我本希望能合理的讨论一些事,身为一个讲道理的人,我愿意为此事找个和平解决之道。”之后,Barzini又插话了,这次可是真正的“插”话,因为我觉得Corleone明显没说完话——Corleone估计是准备发表一下自己关于运行毒品生意的意见。Barzini说:“那么我们全都达成协议,毒品生意可以做但要有限制,柯里昂阁下会给我们东部的保护,然后我们和平相处。”&&
  教父出于复杂原因不支持毒品生意,这在几年前就已让他“吃了亏”,但如今教父的态度依然强硬——反对毒品生意,依教父之性格,多年来的坚定态度岂是这几分钟会议所能撼动的?而Barzini,在教父自己还未明确表示妥协时,就抢白道“那么我们全都达成协议”,这次的迫不及待加上之前他抢了本来该由Tattaglia说的话,使教父觉察到Barzini有点儿不同寻常的“着急”。&&
  此次会议是在Santino&Corleone被杀不久后由老Corleone发起的,估计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此事是老Tattaglia做的——会前的教父Corleone这么认为,Corleone家的军师Tom甚至在会后还这么认为,而Tattaglia本身是“无辜”的,所以他在会上应该会澄清这一点,以免成了别人的替罪羊。所以Corleone和Tattaglia应该是会议的主角,而其他与会的小老大们自然是当听众的,是来领会那些大碗们的意图的。这样看来,本应作为中立者的Barzini的话就有点儿“多”了,而且Barzini的发言有严重的倾向性。同时,再看看那个发言的不知名人物,Corleone在会议开始前的介绍里,先介绍的组织者Barzini,然后是五大家族族长,纽约布朗区老大&&&、布鲁克林区老大Tattaglia、&&&地区老大&&&……以及加州堪萨斯来的同道和全国其它各地区来的朋友。而那个不知名人物,就是排在末尾的“加州堪萨斯来的同道”,连名字都没提。而那么一个家伙,却敢插手纽约大碗间的事儿,实在是“胆大包天”。而且他的发言在暗示“可以以正派方式&进行&毒品生意”——而这生意貌似跟他就没啥关系。所以,此堪萨斯的同道分明是Barzini的一个“托儿”。教父感受到了会议中的“循循善诱”,他了解到这场会议的目的——就是“逼”教父支持毒品生意。&&
  同时,Tattaglia家族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与Corleone家族拼斗,损失颇重,不会再去盲目地挑起战争。而几年来处于中立而得以休养的Barzini,到了做“大事业”的时机。Barzini有动机,有实力,再加上他在会议上的可疑举止,教父Corleone意识到他才是幕后黑手。&&
  至于Barzini杀Santino的缘由,我认为,Barzini经过多年的修正,认为进行毒品生意的时机已再次成熟,但此时最大的障碍仍然是教父。而教父经历了上次的暗杀后,行事谨慎加上身体衰弱,不会多出门,暗杀他不是那么容易。况且,杀了他就浪费了教父所掌控的政客资源。所以,软化教父的强硬态度,并想法搞一个关于毒品生意的黑帮势力联合会议,向教父施压,使其加入己方,就是Barzini的目标。而教父的大儿子Santino,是教父未来的继承人人选之一(当时估计是最有可能的)。他性格冲动,行事鲁莽,是个较为容易暗杀掉的目标。杀了他,一则会削弱Corleone家族的实力,二则人们会怀疑是在与Corleone家族对抗中丧子的Tattaglia所为。而且,也成就了一个召开会议的借口——Barzini可以说“多年来的争战损失惨重,不如召集所有人开一个会议,跟Tattaglia和其他长老谈一谈……”之类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父角色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