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全文,说说司马懿和诸葛亮和司马懿分别是怎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差异探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差异探究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老趙语录:真理都是简单的,真诚都是朴素的,真正的美都有单纯的形式。越是真话越朴素,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能用朴素的语言说大实话,这才叫真智慧。我眼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文/趙玉平问题四问:书名是《跟司马懿学管理》,我们知道现代化的企业都讲核心竞争力,员工也讲核心竞争力。赵老师,您认为司马懿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学习他哪一方面的管理智慧?赵:司马懿是头脑导向的人,他头脑冷静,精于判断,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谋略在斗争中一次次取胜。司马懿的一生总结四个字就是“稳准狠忍”。稳就是做事沉稳,谦虚谨慎,成功了也不狂妄;准就是眼光犀利,看问题透彻,能提前预见到很多事,有远见;狠就是关键时刻干预下决心,不犹豫不拖泥带水;忍就是做事情分轻重缓急,不急于求成,能够懂得让步,善于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我最佩服司马懿的,是他子女教育搞得好!这方面比曹操刘备诸葛亮都好。基业长青必须后继有人,这方面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跟司马懿学管理第九章专门就讲这个问题!问题五问:新书沿袭了以往的风格,在“麻辣”和“幽默”中解读司马懿为人做事的策略和方法。书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语言,比如说到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但司马懿活到72岁,诸葛亮只活到53岁,您用了一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长寿的人的”,让人忍俊不禁,这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您平时是怎样积累的?赵:做个比喻吧,语言的大厦是由平时积累的碎砖头盖起来的。我平时是个爱积累的人,听到或者想到生动的句子,就记下来,绝不放过。另外就是多读书,小的时候读《增广贤文》,里边就有很多句子非常棒!尽量都背一背。第三就是常和人交流,在碰撞中产生火花。第四是每天都看一会儿新闻频道听一段评书相声,保持语感,学习词汇!问题六问:您的学生给您有一个评价,您在讲《向诸葛亮借智慧》时是一个“铁人”,后来讲《跟司马懿学管理》时就晋升为一个“超人”了,您既要担负教学任务,还要准备电视讲座、写书,另外还有很多EMBA和企业的培训课程,但是您都能应付自如。而很多职场人士在工作中疲于奔命,效果却并不好,您在时间管理上有没有好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赵:时间管理和精力提升是每个追求事业的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司马懿60岁远征辽东,70岁还事业进步,这都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我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经验,主要也是几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坚持锻炼,好身体很关键;二是不碰烟酒,少吃肥腻,饮食不过饱,减少精力消耗;三是高质量睡眠,并且随时休息,有机会就打盹;四是每日立三事,确定一天的重点;五是寻找自己精力波动的周期,按规律安排自己的行动,比如上午写东西,中午小憩15分钟,下午用来见人,晚上关手机写东西,多发短信少接电话;六是坚持写微博(以前是博客),每天读书写日记,保持灵活的头脑。问题七问:赵老师,您的粉丝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玉佩”,他们对您由衷地喜爱和支持。在此能不能告诉“玉佩”和广大读者,您近期还有哪些计划和安排?您的“麻辣说三国”系列是否还会继续?下一个瞄准的人物有可能是谁?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理由?赵:特别感谢这些支持者,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关心,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目前,一是要调整节奏,休息一下;二是在北邮出版社有本书进入后期制作了《》选人用人定成败》;三是在山东教育的名家论坛在录制《话说西游记》,已经录到了第七集。我很喜欢《西游记》,这本书里边有很多团队管理的问题,其实作者吴承恩一直在“以神喻人,借古说今。”比如,为什么只给悟空戴紧箍,不给八戒沙僧带,这个叫做给能人戴紧箍,给用人画饼!今天参加贵州卫视的一个招聘节目的新闻发布会,在演讲中,我也讲了西游记得另一个问题,西游记团队里,孙悟空最有本事,但是做大事不能都用本事最大的人。想象一下,如果团队里都用本事最大的,探路的孙悟空是个猴,扛耙子陪领导聊天的是个猴,挑担子搞后勤的是个猴,唐三藏骑个猴,这不是取经,成了搞杂技的。本篇为赵老师著作《跟司马懿学管理》后期采访稿****原创内容,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简介】趙玉平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师,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微信自媒体“平讲平说”pingjiangpingshuo 公众平台主持人,北京九思书院创始人每天一段语音,收听趙老师的犀利见解每天两篇文章,解读国学中管理思想智慧每月一次讲座,品茶论道
听琴谈心平讲平说(pingjiangpingshuo)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长时间才能建立信任,短时间可以建立好感。你能看见的世界 就是你的样子“非刘玄德不能安此州也”
刘备为何能获得陶谦如此信任,并接手徐州的管理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为哪般?那些年的极品舍友们~作为总领全局的领导,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受到强烈刺激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5月22号唐人祥道场,趙老师讲述草根英雄刘备的寻梦人生重要工作有场面,艰巨工作有汗水,精彩工作有掌声。戳这里听语音↓↓↓机会如何创造?文/趙玉平****原创内容,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简介】趙玉平英雄善于造势指的是什么?做乌龟还是做兔子?戳这里听语音↓↓↓文/趙玉平
****原创内容,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简介】趙玉平博士,老趙语录:母亲的菜 故乡的云文/趙玉平****原创内容,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简介】趙玉平博士戳这里听语音↓↓↓“救命船”的故事文/趙玉平****原创内容,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简介】趙玉老趙语录:半月痕:身体这辆汽车的晴雨表文/趙玉平****原创内容,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简介】老趙语录:父不做媒,母不做师文/趙玉平****原创内容,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简介】趙玉平博士坚持做傻事的聪明人--诸葛亮文/趙玉平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文/趙玉平驱动力指的是促使事物运行的推动力,而驱动指的就是为事物的运行提供动力的过程。驱动一辆汽车需要有汽油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一轮明月,为什么不闪光,因为天上有云彩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品三国,说刘备”系列讲座四:"误交损友代价大"圆满结束,大家一起来回顾吧O(∩_∩)O~~生命的平衡握手礼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pingjiangpingshuo勿叹古韵今不再,何代无人振素风;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 关键词: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现代管理学、传道解惑。热门文章最新文章pingjiangpingshuo勿叹古韵今不再,何代无人振素风;诗酒文章千古事,都付平讲平说中。 关键词: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现代管理学、传道解惑。帖子主题:司马懿点评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共&15869&个阅读者&
军号:4082769 工分:251641
/ 排名:336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司马懿点评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文章提交者:代州虎骑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谨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次精彩自白。但是这位军事大师文人出身,用兵比较迷信计谋,每次打仗都非要设埋伏不可,然后派出一两员大将出去诱敌:“只许输,不许赢。”对这一点,赵云是照办,而魏延颇有微词。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但在三国志里,则是另一番情形。三国志里的攻坚战大都出自刘备之手。诸葛亮传曰:“成都平,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汉中战役主要由刘备指挥,法正为谋主。陈寿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善于治戎的统帅,带出来的兵行军有度,号令严明,遇变不乱,但是锐利和速度不足。简单的说,就是防御力好,而攻击力不够理想。所以诸葛亮往往是攻而不克,反而在撤退时击败追敌,获得胜利。王双与张合就是在追击诸葛亮时被击毙的。因此完全可以相信诸葛亮的治军能力,严整而细致。在这一点上,治军略显粗糙的司马懿对诸葛亮深为佩服,赞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也深谙兵法,所以每次诸葛亮撤退时,他都不主张追击。直到诸葛亮病死,司马懿才想去疯狂一把,结果还被姜维给唬了一回,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当然,诸葛亮主动出击也打过不少胜仗,如:从荆州与赵云“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平定南越、攻武都阴平两郡等,不过对手较弱。赤壁之战,联孙抗曹之方针主要应归功于诸葛亮。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中学历史书里画了两个三国人物的图像,一是曹操,旁书: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二是诸葛亮,旁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吾辈愚钝,当时不明白“杰出”与“著名”有何区别。现在想起来,“杰出”是盖棺论定,而“著名”算老几?臭名昭著、徒有虚名、名过其实的都可能是著名!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内容在中学课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后都能博得个“久经考验,卓越,优秀,伟大”之称号,何吝不以一词赐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孙后代也!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鲁肃曾对孙权说:“昔高帝(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辅周)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即使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地拥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荆州兵出于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但荆州已失,况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不得其时矣。司马懿务求自保,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边界相安无事,又没有什么重大变故,就不要想着把对方灭掉,大家都省心点,其实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这些都说明了诸葛亮北伐不得其时。但诸葛亮还有一条忧虑,他怕自己没世之后,蜀国没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觉得自从刘备死后,他的生活就一直处在高压、忧闷、繁忙和孤独之中,容易变得急于求成。如果他放宽心,养身体,多活个十几年,耐心等待机会,如果他不急于北伐,而是往南开拓疆界,也许。。。也许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非不识天数,只是他的追求太执著而已。(红潮网)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延伸阅读:
我们审视历史,是希望悲剧不会重演。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司马懿点评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06153 工分:23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2686 工分:1885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事后诸葛亮,凡评价诸葛亮者皆属于此类,因为他生前保得一方政权,终其一世,再强大的敌人也对他无可奈何,包括那大魏司马懿。身后事就不是他能掌控的,谁也掌控不了。既然能看穿诸葛亮,看到他的弱点,为何搞不定他?还是在国力兵力资源均占优的情况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52082 工分:2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2楼&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深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79490 工分:1141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诸葛亮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古人,汉贼不两立嘛,不北伐而和曹魏和平相处的话,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09402 工分:773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我还老子曰:诸葛未生,孔子已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8291 工分:4799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2楼&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基本同意。但是说诸葛亮不是统率之才不敢同意。曹魏论人力物力都在蜀汉之上,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没占到便宜,但也没吃亏啊!以弱攻强,没吃亏,也是天才统率了!若是两国国力反转,魏国能否有人挡得住诸葛亮的进攻还很难说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38106 工分:554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 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司马懿这句话说的是很对,但这口气太具有挑衅性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89635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诸葛亮不借着收复汉室持续的北伐 又如何可以权倾朝野21楼&他如不北伐,那就只能面对魏国的进攻了。被人堵在西川打,政权可以稳定吗?45楼&以弱敌强 本就只能防守反击 以待时变 诸葛那货以及之后的姜维这样穷兵黩武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在朝野上的利益。 国家越是危急掌权的越能独裁只怕到时连反击的实力都没有了。政治影响力会越来越低,国力差距越来越大,人才差距更大,等等。最主要的是不北伐如何给拥护汉室的人交待,你又如何以"蜀汉"立国,又如何用东吴这个联盟?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493214 工分:144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在世时,无人敢欺蜀国,蜀国才经夷陵大战,荆州之败,就敢鲸吞雍凉,剑指长安。蜀成国最晚,可以说诸葛亮是草起与隆中,托付于白帝,都是烂摊子。再看吴孙权对魏大规模攻势不下十次,寸土未夺,败多胜少,就知道诸葛亮之难。魏国大规模内乱机会诸葛亮一次都没有赶上,碰上都是明主,如曹操,曹丕,曹睿,失败则充满坎坷,聪明人不犯糊涂,脑袋发热事,我认为很难对付。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68488 工分:5000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4楼&深刻 只可惜刘备之后,没有人一个执掌大局的人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46509 工分:2954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38106 工分:5547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诸葛亮不借着收复汉室持续的北伐 又如何可以权倾朝野21楼&他如不北伐,那就只能面对魏国的进攻了。被人堵在西川打,政权可以稳定吗?45楼&以弱敌强 本就只能防守反击 以待时变 诸葛那货以及之后的姜维这样穷兵黩武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在朝野上的利益。 国家越是危急掌权的越能独裁 如果为了权倾朝野他怎么敢长时间离开成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6880 工分:27682
左箭头-小图标
不过,魏晋时期,诸葛亮已是很出名的,连前清的苻坚都将辅佐自己成就事业的王猛比作“诸葛亮”。看来,诸葛亮也不是浪得虚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06376 工分:3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发个大长帖,相信会和很多人的帖子有关!诸葛丞相六出祁山,其实这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字习惯问题!事实上真正能撼动曹魏根基的进攻,只有第一次!丞相一出岐山,当时正是曹丕病死,曹睿这个从小模仿他爷爷曹操的孙子的能力还不被世人所知,而且因为三马同槽的梦,让曹睿对司马懿有很大的防范,这个防范要比靠着司马懿等人出谋划策战胜了曹植和曹彰的他爹曹丕来的强得多。司马懿虽是顾命大臣却被放置在南阳宛城用来防范东吴,当然这种调动也是正确的,防范也仅仅是指司马懿得到的好处比同为顾命的陈群和曹真差得多。诸葛丞相一出岐山,此时蜀汉内部乱局已经平定,南蛮之乱化解还在其次,更深的是诸葛丞相开府治事、掌军屯汉中、封武乡侯,他的政敌被压制的无话可说。而此时蜀汉的百战悍卒虽在夷陵之战折损殆尽,但是诸葛丞相还是举起了近十万大军用来北伐,可以说是倾国之力,而曹魏直面汉中的关中军团却是人数只在三万之内,差距很大。如此看来丞相几乎赢定了,但是又不会赢的太漂亮,因为丞相可以快速击垮关中军团,但是一旦曹魏反应过来马上会有大军集结而来,如果诸葛亮把战略中心放在谋夺关中,则这场战斗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关中此时已经不是高祖刘邦的王霸之地而是被董卓祸乱、李傕、郭汜之乱,后来的马超、曹操大战打成了一片废墟。人口凋零百不存一,根本不可能支援起丞相的十万大军,要知道曹操南下赤壁大战在荆州投降之前,曹操的大军也不会过十五万之数。关中支援不起诸葛丞相的大军,那么战略物资就要从汉中转运,但是西川和汉中那绵延的大山更是做不到这一点。另一边关中虽然疲弊,但是曹魏却丢不起关中,关中之外连着西凉,西凉虽然穷困但却是产马地!魏蜀吴三国各有千秋,蜀汉有地利、孙吴有水师、曹魏的王牌则是武骑千群!一旦让蜀汉有了西凉,曹魏的骑兵优势就被追上了。所以关中,蜀汉站不住,曹魏丢不起,那么诸葛亮兵威最盛的一出岐山,目标就不是关中而是曲线救国的陇右!陇右同样能连接西凉,却又靠近汉中,蜀汉胃口小了,曹魏自然不会来拼命,我猜这是丞相的侥幸心理!而能让人想到这点的还有一个原因!一出岐山丞相败不起!前面说过此时诸葛丞相开府治事、掌军、封侯其地位和称魏王之前的曹操一样!现在人看得懂,蜀汉人一样看得懂,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诸葛丞相出错从而把他从霸府之位上掀下来,比如同为蜀汉顾命的李严!所以既然打关中有可能打成烂仗,那我就打难度更小的陇右,只要快速拿下陇右,站稳脚跟,就不怕曹魏来夺。在用人上,许多人也诟病诸葛丞相不用魏延、赵云这些重将,而是启用马谡这个被刘备贴上反面标签的文人。其实这个更好解释,甚至不用说魏延和赵云自己的问题,直接说诸葛丞相的政治布局。蜀汉政权派系林立!益州本地人、法正这些早年进入益州避祸的东洲系、刘备的元老们关张二侯为代表的原从系、诸葛亮这些荆州相随的荆州系。派系多又有强有弱,随着法正病逝,东洲系烟消云散,或因为早年的姻亲关系进入本土系,或抱上粗腿进入荆州系。而荆州系因为荆州异手他们的利益大损急需在益州找回来,那么作为代表的诸葛亮跟定要压制别人,团结荆州人,所以益州将领想要出头很难!原从系本来是诸葛亮最忌惮的力量,他们有资历!有实力!但是关羽战死、张飞遇害,夷陵之战原从系损失殆尽,只剩下老将赵云硕果仅存,这时候正好让原从系也烟消云散,又如何能让赵云建工让原从系子弟有所依仗再次抬头?既然有这么多派系和利益纠葛,那么马谡战败之后,一出岐山也失败了,诸葛亮就必然要给国内一个交代!自贬官级,马谡也必须死!因为如果马谡不死那么诸葛亮从前依法收拾掉的其他派系官员也可以不死。更何况马谡葬送掉的是诸葛亮第一次领军和外敌交手的胜利希望(孟获不算,太小打小闹了)。如果这不是一场这么多牵扯的大战,马谡绝对可以不死,因为和费祎蒋琬相比,马谡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如同刘备关羽一样,情同父子、恩尤兄弟!也许有人想说诸葛亮那么完美怎么会考虑这么多腹黑的派系利益争斗!那么你要知道诸葛亮是个政治家,他不是圣人,我没有抹黑他的意思,就像曹操一样会犯错,会心狠手辣,会有人情味,像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纸上的圣人,这样的人物才有意思!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高大上未免假大空,单纯的红脸白脸分辨更是无稽之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8489 工分:9373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诸葛亮不借着收复汉室持续的北伐 又如何可以权倾朝野21楼&他如不北伐,那就只能面对魏国的进攻了。被人堵在西川打,政权可以稳定吗?以弱敌强 本就只能防守反击 以待时变 诸葛那货以及之后的姜维这样穷兵黩武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在朝野上的利益。 国家越是危急掌权的越能独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2686 工分:18855
左箭头-小图标
30楼&以进攻替代防御,这个战略应该是对的。蜀国的进攻,其实意义上更近于袭扰。袭扰魏西线,减轻东线吴的压力。只要维持住吴蜀联盟,则可分三国,否则就是坐吃等死。同时通过战争,来稳固自己的权利,掩盖蜀国内部集团间的矛盾。否则照蜀国这个情况,不打曹魏,自己就得窝里斗起来。33楼&如果说袭扰,就应该以保存实力为主,攻其薄弱的地方抢了东西裹挟百姓就跑。而不应该打攻坚战,几次北伐,损失都比曹魏大,家底还没有人家厚。论忠君,诸葛亮架空了刘禅,就连死了都不肯还政皇帝,还要指定接班人;论爱民,为了一己之私,穷兵黩武,害那么多百姓无辜枉死。哪次损失比曹魏大?损失比曹魏大就直接亡国了好伐,诸葛亮死后,不是曹魏一胜就乘胜追击直接灭了蜀国吗?诸葛亮在,按你说的六出都失败了,大魏连追击都不敢,当然也有愣头青追了,直接被灭了,这就是主力基本完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91855 工分:31359
左箭头-小图标
我在想一个问题,当时如果有一挺重机枪,会影响多少局势?子弹若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48596 工分:7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说诸葛亮的治军方略这点史和演义都表达得接近一致,一个心细如发的人治军用兵必然四平八稳。用奇等于用险,特别是许多人口中惜哉不用魏延之计这点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是张三李四王五之类略有能力的偏将,诸葛十之七八会答应,因为失败也不损及根本,还有可能发掘出人才。但魏延这种诸葛知其力,内外知其名的将领打先锋奇袭在当时是万万输不得,更别说有可能损失掉。司马懿用兵是快为主稳为辅(受曹操用兵习惯的影响加上自己以文入武的特点而形成),这种军事特性对孤军类型的奇袭是具有很强大的反击力的。既然谨慎,那诸葛用兵就绝对不会喜欢重心不稳,魏延这一去,整个战略重心就全被他牵引向前,成功或失败都需要大部队尽快的接替或救援。因此拒绝魏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在敌境内地理谍报不占优,同时不知敌人的力量分布却打奇袭,想赢是一种纯粹的侥幸心理;二是关心魏延的安危和失败后影响大军士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78190 头衔:兵者诡道也 工分:3146
左箭头-小图标
最有意思的还是曹操莫属!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18763 工分:4535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蜀国越打越弱,魏国越打越强,这是为什么呢?实力悬殊太大。东汉十三州,蜀只占益州一州 ,吴占扬(不全)、荆(不全)、交三州,魏占七个整州和荆、扬二州的各一部分,并且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的、主体的地区,人口较稠密,经济、文化水平较高。中国历史上,大多是北方统一南方,很少南方统一北方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20147 工分:163408
/ 排名:639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诸葛亮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历来被用作对于诸葛亮军事能力评价的历史依据。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陈寿为什么会对诸葛亮有这样的评价?他写这句话的时代背景是什么?陈寿写三国志,时在西晋,是奉当时的皇帝司马炎的旨意,来为汉末三国那段历史立传;而陈寿本人的身份,又是蜀汉降臣。这样的背景决定了,陈寿不可能违逆当朝皇帝的意志;同时,诸葛亮又的确是三国时期的名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过分贬义不仅与史不符,而且也可能与陈寿本人的主观情感相违背(诸葛亮毕竟曾经是“汉”的“故相”)。因此,既对诸葛亮尽量贴近史实地立传,又不触怒当朝皇帝,就成为陈寿唯一的选择。诸葛亮的文治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与西晋皇帝没有什么厉害瓜葛,尽可以实写;而在武功方面,诸葛亮的功绩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曹魏和西晋皇帝的祖、父失败的基础上,在西晋朝廷面前夸耀(哪怕是实写)诸葛亮的军功绝对有“借古讽今”的大不敬嫌疑。陈寿要想保住自己和全家的脑袋不会因为写三国志而被司马皇帝给砍掉,就只能在司马家最敏感的军事方面对于诸葛亮有所“贬抑”。陈寿在诸葛亮传中有“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等语,充分说明了陈寿在当时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合适的分寸来写《诸葛亮传》。实际上,以陈寿在传中所记,诸葛亮固然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那样近似神一般的存在,然而作为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当之无愧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76087 工分:193296
/ 排名:50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30楼&以进攻替代防御,这个战略应该是对的。蜀国的进攻,其实意义上更近于袭扰。袭扰魏西线,减轻东线吴的压力。只要维持住吴蜀联盟,则可分三国,否则就是坐吃等死。同时通过战争,来稳固自己的权利,掩盖蜀国内部集团间的矛盾。否则照蜀国这个情况,不打曹魏,自己就得窝里斗起来。33楼&如果说袭扰,就应该以保存实力为主,攻其薄弱的地方抢了东西裹挟百姓就跑。而不应该打攻坚战,几次北伐,损失都比曹魏大,家底还没有人家厚。论忠君,诸葛亮架空了刘禅,就连死了都不肯还政皇帝,还要指定接班人;论爱民,为了一己之私,穷兵黩武,害那么多百姓无辜枉死。36楼&若果仅以袭扰作为名义上的最终目的,一无法做好动员,二也根本起不到袭扰的效果。做出全面进攻的姿态,才可以更大限度的牵制魏国的兵力部署。其实就诸葛亮在世这段时间说,魏国也没有组织起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全力进攻。始终需要用重兵防范西线,应该说蜀国的战略目的达到了。当然,如果在进攻中能够抓住机会,占领汉中,那则是更大的胜利。如果不能,也不算失败。因为就蜀国的实力,占领汉中已经是勉为其难,全面战胜曹魏则根本不现实。相信诸葛亮肯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匡扶汉室,只能是一种政治口号,一种凝聚全国之力的方式。谁真相信谁是弱智。请问历史上有几个重量级的托孤大臣会主动的还政,都是靠皇帝自己争取来的。如果刘禅连亲政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你能指望他有政治能力指挥蜀国自保吗?所以还政,这是新皇帝的一道考题,这个坎过不了,就算还政给他,他也得把家底败光。一般的皇帝,会通过长时间对候选皇子的考察,甚至纵容他们的内斗来选择强者,但是刘备没得选啊。看看孙权是怎么掌握东吴的实际控制权的吧,这个事情怨不得诸葛亮。如果刘禅不依靠诸葛亮,那他依靠谁来平衡蜀国内的派系斗争,掌握实际权力呢?诸葛亮斗败了同为托孤大臣,原西川势力的代表人物李严,稳定了西蜀派系内斗,刘禅可有借助数次北伐失败而削弱诸葛亮的实力呢?没有,所以,权力不可能在他手上。不是诸葛亮退出了,权力就自然的落到刘禅手中的。还会有其它派系的人牢牢把握自己的权力。一己之私的说法,也基本不成立。前面说了,诸葛亮的战略,是为了维护蜀国的生存和发展。对外来说,蚕食曹魏的地盘,掠夺人口,增强国力,并牵制曹魏,和东吴呼应。对内,通过战争解决内部矛盾,消除异己,凝聚国内各派势力。未见有记载说,诸葛亮在世期间,蜀国国力大幅衰败的。况且,就算西蜀偏安一隅,不主动进攻,难道魏国不会主动进攻么?是在漫长的战线上消极防守,还是主动出击?是在在汉中的土地上作战好,还是在西蜀国内作战强呢?在三国时期,就别说什么穷兵黩武,哪个势力不是打仗打出来的?消极防御的,最终都灭亡了。就蜀国的实力来说,怎么发展建设,不对外扩张,也是拼不过曹魏的。“做出全面进攻的姿态,才可以更大限度的牵制魏国的兵力部署。其实,就诸葛亮在世这段时间说,魏国也没有组织起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全力进攻。始终需要用重兵防范西线,应该说蜀国的战略目的达到了。当然,如果在进攻中能够抓住机会,占领汉中,那则是更大的胜利。如果不能,也不算失败。因为,就蜀国的实力,占领汉中已经是勉为其难,全面战胜曹魏则根本不现实。相信诸葛亮肯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匡扶汉室,只能是一种政治口号,一种凝聚全国之力的方式。谁真相信谁是弱智。”----------------------------------------------------------------------------------------------------------------------------------------------------------------------------此帖文有高见:御乱于国门之外,用兵于敌境之中,对于刚入川的刘备来说莫过于万全之策,将蜀之疆土扩充到汉中,使之前线前移,后方不使扰之,民安才物丰也。诸葛亮夺汉中,使张飞守之,东之关羽,北有张飞,刘备心安也。但天有不测风云,国刚立,南疆蛮尤作乱,后方不稳前线何安?亮之心病,所以擒孟而放之,是乃心治,前无古人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60253 工分:51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30楼&以进攻替代防御,这个战略应该是对的。蜀国的进攻,其实意义上更近于袭扰。袭扰魏西线,减轻东线吴的压力。只要维持住吴蜀联盟,则可分三国,否则就是坐吃等死。同时通过战争,来稳固自己的权利,掩盖蜀国内部集团间的矛盾。否则照蜀国这个情况,不打曹魏,自己就得窝里斗起来。33楼&如果说袭扰,就应该以保存实力为主,攻其薄弱的地方抢了东西裹挟百姓就跑。而不应该打攻坚战,几次北伐,损失都比曹魏大,家底还没有人家厚。论忠君,诸葛亮架空了刘禅,就连死了都不肯还政皇帝,还要指定接班人;论爱民,为了一己之私,穷兵黩武,害那么多百姓无辜枉死。若果仅以袭扰作为名义上的最终目的,一无法做好动员,二也根本起不到袭扰的效果。做出全面进攻的姿态,才可以更大限度的牵制魏国的兵力部署。其实就诸葛亮在世这段时间说,魏国也没有组织起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全力进攻。始终需要用重兵防范西线,应该说蜀国的战略目的达到了。当然,如果在进攻中能够抓住机会,占领汉中,那则是更大的胜利。如果不能,也不算失败。因为就蜀国的实力,占领汉中已经是勉为其难,全面战胜曹魏则根本不现实。相信诸葛亮肯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匡扶汉室,只能是一种政治口号,一种凝聚全国之力的方式。谁真相信谁是弱智。请问历史上有几个重量级的托孤大臣会主动的还政,都是靠皇帝自己争取来的。如果刘禅连亲政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你能指望他有政治能力指挥蜀国自保吗?所以还政,这是新皇帝的一道考题,这个坎过不了,就算还政给他,他也得把家底败光。一般的皇帝,会通过长时间对候选皇子的考察,甚至纵容他们的内斗来选择强者,但是刘备没得选啊。看看孙权是怎么掌握东吴的实际控制权的吧,这个事情怨不得诸葛亮。如果刘禅不依靠诸葛亮,那他依靠谁来平衡蜀国内的派系斗争,掌握实际权力呢?诸葛亮斗败了同为托孤大臣,原西川势力的代表人物李严,稳定了西蜀派系内斗,刘禅可有借助数次北伐失败而削弱诸葛亮的实力呢?没有,所以,权力不可能在他手上。不是诸葛亮退出了,权力就自然的落到刘禅手中的。还会有其它派系的人牢牢把握自己的权力。一己之私的说法,也基本不成立。前面说了,诸葛亮的战略,是为了维护蜀国的生存和发展。对外来说,蚕食曹魏的地盘,掠夺人口,增强国力,并牵制曹魏,和东吴呼应。对内,通过战争解决内部矛盾,消除异己,凝聚国内各派势力。未见有记载说,诸葛亮在世期间,蜀国国力大幅衰败的。况且,就算西蜀偏安一隅,不主动进攻,难道魏国不会主动进攻么?是在漫长的战线上消极防守,还是主动出击?是在在汉中的土地上作战好,还是在西蜀国内作战强呢?在三国时期,就别说什么穷兵黩武,哪个势力不是打仗打出来的?消极防御的,最终都灭亡了。就蜀国的实力来说,怎么发展建设,不对外扩张,也是拼不过曹魏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983 工分:3238
左箭头-小图标
31楼& 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这句是黑色幽默么?过犹不及是孔子说的 诸葛近之是作者说的 不过我刚看到的时候也酸爽了一下 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76087 工分:193296
/ 排名:50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网上一批狂人、痴人、小人,习惯于用文笔拨正挑乱,唯恐天下不乱,蚁群中的一只蚂蚁不自谅力地妄图撼动石头,支支毒箭射完了一个个伟人,今天却又指向人民心中的伟人诸葛亮,挖空心思,刨根掏底找出一点噱头来攻击历史上的名人。你们倒底是些什么人?心中倒底有何才无处泻泄吗?中国央视上百家讲坛为什么不去演讲?说什么诸葛亮不如魏延,若走陈仓定可取中原?谁不知司马之谋。还说诸葛亮害死刘备,又说害死关羽等,凡是想象的脏物一件件抛到诸葛亮的头上,也不知你姓什名谁?你还有什么不敢攻讦的?带兵打仗,治国安邦,仅凭你这点本领?刘备本无容身之地,不是诸葛亮他能败曹操借荆州,取西川,夺汉中,立蜀国?不能。西川乃弹指小国,山多地少,新立民散,北有强魏,屡欲侵略,,曹操司马一直未息兵,先攻蜀,再夺吴,此乃曹魏之国策,对蜀不可不用兵戈。南有蛮人孟获多次侵疆占界,边境难宁,东有孙吴枕戈待旦意夺荆州,谁说是诸葛亮不肯息兵安民?岂不是胡言乱语。七擒孟获安南疆,告诫关羽联吴抗曹,七出川山北伐,乃以攻为守之策,使川中民安物丰,老百姓生息有余。自古天数巳定,谁可逆天?要不孙策何以出猎?关羽不听安境之计,傲江东如鼠辈,用兵于樊地,腹背受敌。刘备取川中军兵为关羽复仇,诸葛亮说报仇何惜十年,待机而动,刘备不听,大动干戈,导致张飞被暗杀,兵马未动身先死,不吉不利也。刘备不听劝告,决意讨伐东吴,此乃三国鼎足之大忌。为防北魏南犯,诸葛亮守汉中,刘备出川,兵败三峡,白帝托孤。诸葛亮早知刘禅生性难成大事,但一代忠臣良相全心保刘,对北用兵乃刘备遗训,四面强敌,忘兵备,乃自取灭亡,主动出兵伐魏,用兵于魏境之地,是乃安民之大计,不致敌侵我疆界,扰我民生,是为上上之策。亮食少,司马知其心力不济,体病难持,叹亮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敬之。亮五十多岁死,壮年不幸,乃天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7244 工分:528
左箭头-小图标
30楼&以进攻替代防御,这个战略应该是对的。蜀国的进攻,其实意义上更近于袭扰。袭扰魏西线,减轻东线吴的压力。只要维持住吴蜀联盟,则可分三国,否则就是坐吃等死。同时通过战争,来稳固自己的权利,掩盖蜀国内部集团间的矛盾。否则照蜀国这个情况,不打曹魏,自己就得窝里斗起来。如果说袭扰,就应该以保存实力为主,攻其薄弱的地方抢了东西裹挟百姓就跑。而不应该打攻坚战,几次北伐,损失都比曹魏大,家底还没有人家厚。论忠君,诸葛亮架空了刘禅,就连死了都不肯还政皇帝,还要指定接班人;论爱民,为了一己之私,穷兵黩武,害那么多百姓无辜枉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56377 工分:365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很多朋友已经点到问题的实质了。蜀汉到最后全国人口不足百万,虽以川蜀天府之富足维持了六十年,但各方面资源别说比魏国,就是比吴国也差很多。自古幻想据四川固守的,最后都没有成功。中原王朝只要腾出手来,都会把平定四川当成要务,而且四川最后都会统一于中原。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战略家显然早已看明白了这一点。《隆中对》中的策略也是据四川和荆州然后再图中原,并不是死守四川。既然如此,那么北伐对蜀国来说或许会有一线生机,而鼎足以据,最终只能是灭亡,后期蜀国的结局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不打出北伐匡扶汉室的旗帜,蜀国内各种政治派系的倾轧将成为蜀国政治的主流,这样蜀国或许更早的会覆灭。因此诸葛亮的策略是正确的,也是保住蜀国政权仅有的选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43366 工分:3368
左箭头-小图标
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这句是黑色幽默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60253 工分:510
左箭头-小图标
以进攻替代防御,这个战略应该是对的。蜀国的进攻,其实意义上更近于袭扰。袭扰魏西线,减轻东线吴的压力。只要维持住吴蜀联盟,则可分三国,否则就是坐吃等死。同时通过战争,来稳固自己的权利,掩盖蜀国内部集团间的矛盾。否则照蜀国这个情况,不打曹魏,自己就得窝里斗起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8291 工分:479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基本同意。但是说诸葛亮不是统率之才不敢同意。曹魏论人力物力都在蜀汉之上,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没占到便宜,但也没吃亏啊!以弱攻强,没吃亏,也是天才统率了!若是两国国力反转,魏国能否有人挡得住诸葛亮的进攻还很难说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5733 工分:690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蜀国越打越弱,魏国越打越强,这是为什么呢?13楼&平原地区可以单位面积人口比山区要多点,整个中原比起四川盆地,人口有很大的差距,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也有很大差距,所以蜀国发展不过魏国战争拖的时间越长对蜀国越不利 汉刘邦就以川西平原起家而夺天下,川乃天下善守之地,天府之国美誉,隆中对中定下的大致战略方针,只要修生养息,何愁大业不成。实乃诸葛村夫急功好利,用人不明,忽视国主,集军政大权一身,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罔顾强弱而妄自北伐,劳民伤财,导致国力日衰,人才不接,对蜀国的灭忙起着决定性作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5733 工分:6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村夫,三国史上最大的失败者一:架空刘禅。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二:穷兵黩武,祸国殃民。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仅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对”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六出祁山。由于力量相差太远,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不挖掘,吸收,培养新人才。刘备死后,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养新的人才。原来的老死后,造成人才青黄不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加速了蜀国的灭亡。四:压抑,打击原有优秀人才。刘备死后,很多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赵云严颜等等老死川中。而很多虚有其表的得到重用。五:处理内部矛盾不恰当。对内部将士之间的矛盾,诸葛亮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刘备在世时,封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受。诸葛亮让费诗拍关羽的马屁,令关羽更加骄横,为失荆州埋下祸根。对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同样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使两人矛盾无法根除,为魏延造反埋下祸根。六:不敢直言刘备过失,不敢劝阻刘备过错。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授意留关羽守荆州。诸葛亮明知关羽不堪当大任而不让赵云代关羽守城,对失荆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备东征东吴,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从军,只负责后方建设,导致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刘备说:“若法正在,安有此败?”可见对诸葛亮失望至极。七:错误选择继承人。诸葛亮将自己的继承人定为只懂打仗的姜维。费炜等只是过渡人物。造成姜维执政后,不顾人民幸福和国力强弱,强行九伐中原而血本无归,加速蜀国亡国的痛苦局面。八:不懂处理后事。在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将大权交给一介书生杨仪,而杨仪与宿将魏延有极大的矛盾。杨仪获大权后剥夺魏延兵权,逼使魏延反乱(冤枉,只想建功以报先主之恩青史留名),无人附和而逃亡,后被马岱追杀,自毁长城。九:对江东一味退让,令江东得寸进尺,造成部下失和。难道仅为“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隆中对?十:任人唯亲。交给时刘备临终一再叮咛不要重用马谡,造成痛失街亭,不起用优秀人才如赵统,赵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26873 工分:64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精辟,特别是最后一句。人可死,名不可死!北伐是保名的最优选择!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00617 工分:33
左箭头-小图标
明显蜀吴加起来都不如魏国,诸葛被老刘忽悠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00617 工分:33
左箭头-小图标
蜀吴加起来也不如魏国,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诸葛只是不服而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58942 工分:12814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诸葛亮不借着收复汉室持续的北伐 又如何可以权倾朝野21楼&他如不北伐,那就只能面对魏国的进攻了。被人堵在西川打,政权可以稳定吗?巴蜀易守难攻,当初诸葛亮出谋让刘备占据巴蜀的原因首条就是蜀道难进可攻退可守,其次就是巴蜀战乱少粮草无忧。所以以刘备身亡后,蜀国固守巴蜀偏安一隅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主要是诸葛亮匡扶汉家正统的决心太大,再加上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优势三国中的一大军事集团,刘备身亡后诸葛亮必须以北伐中原来稳定朝堂,借以给巴蜀政权注入活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75914 工分:82
左箭头-小图标
打是找死,不打等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38106 工分:5547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诸葛亮不借着收复汉室持续的北伐 又如何可以权倾朝野他如不北伐,那就只能面对魏国的进攻了。被人堵在西川打,政权可以稳定吗?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57295 工分:932
左箭头-小图标
话虽说得有道理,但是一个人的追求有时很执着,又怎能轻易改变呢?何况,诸葛毕竟受刘备托孤之重,刘备是一心想光复他家的刘姓汉室的,诸葛深知刘备的追求。诸葛这么有政治远见,又何尝不识天数呢?他更多是尽忠刘备之志罢了。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人,自然崇尚“士为知己者死”,刘备对诸葛是有过知遇之恩的,诸葛的《出师表》很深刻的表明了他的这一“以报先帝”的人生追求。我想,这也是后世人们赞许敬仰诸葛的一大缘由吧!至于说蜀汉为什么会灭亡?这决不是诸葛连年征伐所造成的后果,这就是天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19131 工分:1962
左箭头-小图标
三胖也事毕躬亲,连养王八的事都还,大有诸葛遗风啊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8489 工分:9373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不借着收复汉室持续的北伐 又如何可以权倾朝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38106 工分:5547
左箭头-小图标
14楼&事后诸葛亮,凡评价诸葛亮者皆属于此类,因为他生前保得一方政权,终其一世,再强大的敌人也对他无可奈何,包括那大魏司马懿。身后事就不是他能掌控的,谁也掌控不了。既然能看穿诸葛亮,看到他的弱点,为何搞不定他?还是在国力兵力资源均占优的情况下?他就是采取的以攻为首战略,胜则统一中原,不胜则保持进攻态势压制敌人进攻,让敌人不甘小觑,自顾不暇。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648 工分:42144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 典型的国内矛盾外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93908 工分:721
左箭头-小图标
12楼& 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我还老子曰:诸葛未生,孔子已死注意句号位置,楼主这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过犹不及,诸葛亮比较接近这句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2686 工分:18855
左箭头-小图标
事后诸葛亮,凡评价诸葛亮者皆属于此类,因为他生前保得一方政权,终其一世,再强大的敌人也对他无可奈何,包括那大魏司马懿。身后事就不是他能掌控的,谁也掌控不了。既然能看穿诸葛亮,看到他的弱点,为何搞不定他?还是在国力兵力资源均占优的情况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09402 工分:7734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蜀国越打越弱,魏国越打越强,这是为什么呢? 平原地区可以单位面积人口比山区要多点,整个中原比起四川盆地,人口有很大的差距,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也有很大差距,所以蜀国发展不过魏国战争拖的时间越长对蜀国越不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09402 工分:7734
左箭头-小图标
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我还老子曰:诸葛未生,孔子已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79490 工分:11412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古人,汉贼不两立嘛,不北伐而和曹魏和平相处的话,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26826 工分:264587
/ 排名:307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死守着《隆中对》,明知失荆州已经被打折了北伐的一条腿,还要凭着微薄的巴蜀资源拼命的去完成他的战略目标,极不现实。《隆中对》的战略是凭着富饶的长江中游和上游的经济、农业,丰富的人力资源,以钳形攻势的战略,从汉中、天水、上庸、襄阳、宛城对中原和关中地区发动北伐攻势。奇兵是孟达、霍俊的上庸地区突袭紫荆关,奇袭潼关。隔断长安、许都之间的联系。再巩固关中地区后,出兵并州,占领上党地区,以猛虎下山之势虎视豫州、兖州。与荆州遥呼相应。给曹魏战略上带来极大的被动后,再伺机削弱曹魏的控制范围的。司马懿说的对,此时的蜀汉只能勉强守成,绝无北伐的能力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00950 工分:27
左箭头-小图标
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此乃天数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52310 工分:34
左箭头-小图标
“而是往南开拓疆土,也许”现在的东南亚都是中国的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52310 工分:34
左箭头-小图标
“而是往南开拓疆土,也许”现在的东南亚都是中国的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75474 工分:24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蜀国越打越弱,魏国越打越强,这是为什么呢?地理位置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03484 工分:8900
左箭头-小图标
蜀国越打越弱,魏国越打越强,这是为什么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52082 工分:25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深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38106 工分:5547
左箭头-小图标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 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司马懿这句话说的是很对,但这口气太具有挑衅性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06153 工分:23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无巨细,不能放手用人知人善任,是出色的宰相之才,但决非统帅之才。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一个类型,周深知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毛举重若轻,周举轻若重,毛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周心细如发处处落实。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就乱套了。刘备此人,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哭哭啼啼只懂仁义道德,刘备起于草根,所谓的皇叔其实在当时各路诸侯眼中不值一文,刘备此人性格坚韧,野心勃勃,手腕多变,厚黑老辣,用人大胆,知人善任,所以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低贱小民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后来远征东吴损兵折将确实是其军事生涯一大败笔,曹操也有赤壁之败,但是曹魏家底深厚远非蜀汉可比。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逐步走向衰亡,各种矛盾趋向尖锐化,诸葛亮虽非统帅大才,但对蜀汉军政了如指掌,此后多次出兵北伐,号称报先帝之恩恢复汉室,其实诸葛亮深知曹魏实力难以撼动其根本,多次军事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大权独揽,以延续蜀汉政权生命期。诸葛亮不过是刘备请来的军师,如同聘请的经理人,在蜀汉中根基浅薄。刘备死后各种政治势力如创业期的老臣,原西川文臣武将,以及少壮派等等都蠢蠢欲动,急于争权夺利。诸葛亮不是不想采取休养策略静待时机,但政治形势不允许了,若等下去,极有可能先下台的就是他。在此形势下只有祭出恢复汉室的大旗举兵北伐,一统军政大权。北伐不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是延续了蜀汉的生命。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堪称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问题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掩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1条记录]&分页:
&对司马懿点评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