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寺主要供奉弥勒佛的名寺哪些佛

新闻动态News当前位置:& > 杂文
理塘寺的前世今生
作者:不详
  理塘寺的前世今生
  理塘位于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中段,金沙江与雅砻江之间,素有世界高城之称。理塘城海拔 4014.18米,三面环山,叠峦起伏,城南是一平如砥的大草原。藏语称理塘为“勒通”,意思是“象铜镜一样平坦的草坝子”。一首名叫“噫拉索日拉”的藏 族民歌唱道:“理塘无城已建城,金山银地理塘城”。沙鲁里山自西向南横贯全境,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境内的格聂山海拔6204米,谓之“康南第一峰 ”,其余山脊亦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境内高山冰川众多,湖泊星罗棋布。理塘河,亦名无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雅砻江经东北缘而过。纵贯全县的国 道318线(川藏公路南线)和省道217线东至成都,西去西藏,南通云南,北上青海,历来是康南的交通、文化、商贸中心。
  历史长河中的理塘虽是“牦牛徼外”之地,却是川藏古驿道的“康南第一重镇”。自古即为入藏要道,堪称“西藏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悠久。据史载: 此地隋为附国,唐宋属吐蕃,元代置李唐州,明代置里塘宣抚司。清初置宣慰司,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里化县,宣统三年(1911年)升为里塘府。民 国三年(1914年)废府建县,改为理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1年更名为理塘县。
  理塘最为世人关注的是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此地出过两个达赖喇嘛――七世达赖噶桑嘉错和十世达赖楚臣嘉错。从而使理塘成为雪域佛国胜地。达赖喇嘛是清廷对 藏传佛教宗教领袖的封号,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全称是“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这一长串封号,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 对藏传佛教的宗教政策和对蒙藏的民族政策,确立了达赖喇嘛的宗教领袖的地位。“普通”即“识一切”,无所不晓的意思;“瓦赤喇怛喇”是梵文“执金刚”的意 思;达赖是蒙古语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清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同藏传佛教的关系,视为国策。乾隆在他所写的《御制喇嘛说》里讲得十分 清楚:“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达赖、班禅),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蕃僧也。”在 “政教合一”的西藏,宗教领袖即是政治领袖,确实是“所系非小”。
  七世达赖法名噶桑嘉错,生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藏历第十二“饶迥”之土鼠年),理塘车马村人。其父名叫索南达吉。噶桑嘉错8岁时,在理塘寺出 家,9岁时被青海蒙古僧众迎到塔尔寺供养,12岁时(1719年),被康熙帝册封为第七世达赖喇嘛,13岁(1720年)时入藏,是年9月15日在布达拉 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清朝中央政府将其家族封为公爵,噶厦(西藏地方政府)又给予大量的田庄土地,遂成为西藏一大贵族,即今之桑珠颇章。鉴于当时西藏上层之 间经常发生争权夺利的武装冲突,清廷对西藏上层采取削弱其实力,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所辖的地区,划归川、滇各一部分,又赐给班禅一部 分。这便是今天四川藏区和云南藏区的由来。雍正六年(1728年),西藏发生了上层大农奴主主之间争权夺利的武装冲突,在雍正出兵干涉下迅即平息。接着新 疆准噶尔蒙古又发动了反对清廷中央政府的战争,觊觎西藏。由于七世达赖喇嘛之父索诺木达尔扎(索南达结)暗中参与了这场权力斗争,雍正担心准噶尔蒙古侵 藏,一旦挟持达赖作为政治工具,势将造成极大的麻烦,于是下令,将七世达赖喇嘛自拉萨转移至西康噶达的惠远寺,派兵1800人保护起来。直到雍正十二年 (1734年)准噶尔遣使求和,定界息兵,藏中威胁解除后,雍正又命其弟果亲王允礼和章嘉呼图克图专程到噶达惠远庙看望七世达赖,并遣副部统福泰、`兵部 郎中祁山、理蕃院郎中拉卜坦率官兵500人护送七世达赖返藏。果亲王允礼乃康熙第十七子,其人雅娴翰墨,精于绘事,乃亲贵中风雅之士。雍正对他倍加宠信, 委以要职,屡管部务。后来,果亲王将他这次奉使西行中的日记整理成稿,并撰有《奉使西行诗》一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果亲王的日记文笔简洁,叙 事详尽。他记述了在惠远庙举行盛典的情况:“雍正十三年乙卯元旦,在泰宁率文武官弁拜万岁牌于都冈楼,是日天气晴和,臣民租,望阙抒诚,咸荷,远被 车书文物之广,洵前古所罕见也。午宴达赖喇嘛及僧徒千八百人,酋长百八十人。”
  七世达赖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始亲政。据《西藏民族政教史》载:“位及帝师而无纤毫骄慢,教证功得内已圆满,仍从他人听闻经纶,曾无暂舍。修证已 到高深境界,然举止动静取水脱鞋皆依律而行。富有全藏受用无量,然所着服装每年只换一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藏历第十三“饶迥”之火牛年), 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错在布达拉宫逝世,时年五十岁。据说理塘寺藏有七世达赖足迹一块,为稀世文物。
  十世达赖楚臣嘉错,也是理塘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藏历十四“饶迥”之火鼠年)。其父罗桑年扎,系理塘内都拉布头人。当时西藏寻找到的灵童 共有三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在布达拉宫举行“金瓶掣签”,抽定楚臣嘉错为第十世达赖。是年八月初八日将灵童送到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其父 被清政府按惯例封为公爵,入藏后,噶厦(西藏地方政府)又拨给了很多田庄百姓,遂成为西藏大贵族,即今之宇妥(据《达赖喇嘛传》)。清道光十七年 (1837年,藏历十四“饶迥”之火鸡年)十世达赖楚臣嘉错暴亡于布达拉宫,时年22岁。终生未亲政。
  使理塘成为雪域圣地的还有“长青春科尔寺”,俗称理塘寺。据史载,明万历八年(1580年)三世达赖索南嘉错到康区弘扬佛法,云游到理塘,见此地山势奇 特,北面的山峦像一尊财神盘腿而坐,手持珍宝;西面像一只巨鹏展翅欲飞;东面像一头巨象曲身而卧,自北向南伸直长鼻,两腮处的清泉像两条洁白的哈达,从象 鼻两侧潺潺流过,南面奇峰耸立,主峰山腰仿佛一幅十相自在图文。山麓下,理塘河似青龙盘旋而行。这些奇境,印证了900多年前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的预言, 于是索南嘉措在这宛若巨象鼻梁的山峦上,将原宗苯教的邦根寺改宗格鲁派,更名为“长青春科尔寺”。“常青”为藏语,意为弥勒佛,“春科尔”意为法轮,“长 青春科尔”即弥勒佛法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因而在藏区流传着“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的说法。该寺乃四川、甘 肃、青海的三大黄教寺院之一,同时也是滇地藏区黄教的最大寺院,与西藏三大寺有着密切关系。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这座占地500余亩的寺院座落在理塘县城 北的托洛纳卡山腰的西麓,体势巍峨,金碧辉煌。20多座佛殿、经堂,20多座活佛宫室、400多座僧舍依山层叠,呈阶梯式错落,形成一组独特、严谨、壮观 的建筑群落。清人陈登龙在《理唐志略》中形象地描述道:“凌霄耸汉。瓦盖皆饰以黄金,内塑诸玉佛像,百楼镂嵌幢幡宝盖,辉煌巨丽。供奉万岁宝座,金花玉 盏。……傍环大小寺数十座,一望重楼叠阁……”抬眼望去,似有直上云霄,缥缈虚幻,高山仰止之感。
  从历史文献中我们看到,长青春科尔寺的发展,与香根活佛有着极大的关系。而香根活佛的来历,则颇不寻常。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逢西藏布达拉宫寻找十一世达赖的转世灵童,降生于理塘县火竹卓冬村的昂旺罗绒益西登比吉成被选为灵童迎至西藏。当时找到的 灵童共有三人,经“金瓶掣签”,昂旺罗绒益西登比吉成落选,被册封为“香根”(藏语意为达赖的师弟)。学经后获格西学位,回到理塘长青春科尔寺任堪布,后 升为长青春科尔寺香根活佛。后来,十三世达赖封香根为康南最高活佛,统管康南教务。从此,香根活佛的名号为长青春科尔寺历代袭用。而二世香根活佛在长青春 科尔寺的发展史上,则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据《理塘县志》记载,二世香根活佛昂旺罗绒登增次来嘉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藏历第十五“饶迥”之土猴年)出生于理化县火竹卓冬乃麦罗布村, 被确定为长青春科尔寺香根转世灵童后,于1918年举行了坐床典礼。1931年从西藏学经回到理塘。在他任职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 重大措施,使理塘寺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西藏与康巴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但其具体方式却有所区别。西藏的“政教合一”是由达 赖喇嘛管理“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是宗教统率政治,康巴藏区则是土司与寺庙的联合统治。尤以理塘寺最为典型。
  需要强调的是,清廷虽自五世达赖起即确定了其宗教领袖的地位,但是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实际上是从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开始实行的。清廷在西藏正式设立“噶厦”是在七世达赖平息了西藏上层集团的叛乱之后,授予达赖喇嘛管理。从而确定了西藏的“政教合一”统治制度。
  土司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初,即对边地各民族的部落酋长授以官职,封为土司,世代相袭,实行“土官治土民”的统治制度。清初奉行 “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民族政策,寺庙的政治地位与权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形成了土司与寺庙的联合统治。清末赵尔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 但并未触动寺庙的政治地位与权力。理塘寺的二世香根活佛,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由十三世达赖赐封为康南最高活佛,确立了对康南各寺的领导 权,统管康南六县各寺教务,委派各寺堪布(主持)。二世香根活佛在政治上,采取“敦睦友邻,亲汉近藏”的政策,既亲近国民党,又友好于西藏地方政府,从而 获得了双方的支持与帮助。
  刘文辉主政西康时期,也十分重视藏传佛教在康区的影响力。他以西康省政府主席的名义给理塘寺赠送茶叶500驮(每驮75公斤)及一些物资,并由西康省政府 批准给予理塘寺以“合法”的司法权,在寺内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政府拨予办公费、粮食等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还在寺内建立“汉僧院”,出版 宗教杂志,密切了同藏传佛教的关系。刘文辉还在康定城中筹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学院――五明学院。五明学院的筹委会主任便是二世香根活佛。他于民国二十七 年(1938年)到康定,在众多活佛喇嘛、汉藏上层人士举行的大会上发表演说,宣传他的政见与佛教教规,大受欢迎。二世香根同时还拥有佛教整理委员会副主 任、九县佛教宣化师、西康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等头衔。可见二世香根在当时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国民党时期,也不得不依靠雄据康南的理塘寺进行统治,国民党的 县政府,实施“政令”,征粮派差、税收等等,只能依靠“孔村”进行,“孔村”是理塘寺的最基层行政单位,负责人称为“格桑”,长驻理塘寺内,并直接受寺庙 上层的领导,可以参加“堪布会议”。
  理塘寺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据文献资料记载,在康区民改前,理塘寺拥有各种枪支1000余支,并能动员僧俗人枪万余参与军事行动。民国十五年(1926 年),四川军阀刘成勋委派理塘寺“传号”(掌握寺庙行政权的负责人)哇降措为康南五县的“五路团总”,从此掌握了康南的地方武装,并沿袭下来。1956 年,理塘寺的少数反动上层,在西藏少数反动上层和国民党匪特的策动下,打着雪山狮子国的旗号,号称“五路民团”,发动了反革命的武装叛乱。在多次政治争取 无效之后,我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必要的军事打击,平息了理塘寺的叛乱。――此乃后话。
  理塘寺的实力,是建筑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该寺拥有大量的耕地和草场,全寺四千多人的吃喝,均出自于此。经商、放债和布施,是理塘寺主要的经济来源。 据说寺内设有专门管理经济的机构,所放高利贷十分苛刻,借银元十元,年利五元;借粮一石,年利五斗。至于从事商贸活动的喇嘛,更是财大气粗,多钱善贾。常 年有一大批人在外经商,利润丰厚。旧时理塘风俗,无论僧俗,亡故之后,都必须将其衣物钱财等动产部分捐赠给寺庙内一个叫“榨子”的专门机构,意在减轻罪 过,少在地狱受苦。送得愈多愈能减罪。“榨子”则将死者的衣物变卖后为其念经,超度亡灵。每年“榨子”的收入巨大。据说国民党时期,理塘县政府也要向理塘 寺借钱。可见其经济实力之雄厚。
  理塘寺还有两个特殊的组织。其一是“调解委员会”,笔者前已介绍,这是由国民党西康省政府批准的,具有“合法”的司法权力的机构。规定民间的一切诉讼纠纷,必须由寺内的“调解委员会”审理决断,不得自行解决,否则予以罚款。
  其二是“汉僧院”,乃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笃信佛教的国民党二十四军旅长曾言枢及其部下史建侯共同出资修建,呈报西康省政府备案,直属重庆汉藏教理院领导。
  理塘寺组织严密,等级森严。其组织机构在藏传佛教的寺庙中具有典型性,因其内部分 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僧阶。其中,具有学位和资历的高级僧人称为“喇嘛”,意思是上师。一般僧侣只能称为“扎巴”,有工艺扎巴、历算扎巴、商巴(从事商贸活 动),而在“扎仓”学经的扎巴称为“贝恰哇”,意为学僧。经常在寺外替人念经、占卜、祈祷消灾的称为“阿巴”;还有担任卫队的兵僧“朵秃”,以及各部门的 执事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僧伽集团。这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寺院,可容纳4300多僧侣,常驻的也有800多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长青春科尔寺遭到极大破坏。改革开放后,寺庙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重点开放寺庙,省、州政府多次拨款对寺庙进行维修,恢复了弥勒殿、大经 堂、千佛殿、法相院、香根寝舍、金顶红宫等寺庙建筑;新塑了一座高大的弥勒佛像;金顶红宫内建有香根一世与香根二世活佛的灵塔。走进修茸一新的大殿,但见 高柱密梁,经幢垂幕,经幡飘带;堂皇的佛龛色彩鲜艳,挂满哈达罗帐、璎珞玉翠。佛座前的一排长长的供桌上,数百盏酥油灯排列齐整,火烛通明,香烟缭绕。如 今,该寺恢复了大法会,每年届时都要行跳神、辩经、转山、展大佛等佛事活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经制度及每月的各种修供仪轨悉如常例。目前,长青春科尔寺 是康巴地区唯一有资格授予格西学位的格鲁派寺庙。据说,该寺藏有许多稀世珍宝,其中有三世达赖用过的金马鞍,三世达赖和七世达赖的脚迹各一块,还有佛经 《甘珠尔》、《丹珠尔》等等,俱是镇寺之宝,难得示人。一般人也就无缘观瞻了。
  长青春科尔寺――神秘的雪域佛国世界。
  关于甘孜寺的香根活佛与理塘寺的香根活佛,在文献史料上,往往将甘孜寺的香根谓之孔萨香根,将理塘寺的香根谓之火竹香根,以示区别。
  孔萨家族与孔萨香根的世系如下:
  多吉绕登&&& (第一代孔萨土司)
  丁&&& 真&&& (第二代孔萨土司)
  (第三代孔萨土司)
  四郎曲登&&& (第四代孔萨土司)
  格绒达吉&&& (第五代孔萨土司)
  长子:绕洛登比恩珠(杂科然拉活佛)
  次子:格绒粗臣(第一世孔萨香根活佛,法名罗桑克珠)
  恩珠彭措&&& (第六代孔萨土司)
  拥金堪珠(女,第七代孔萨土司,1854年──1935年)
  欧珠丹珍吉美(拥金堪珠之长子,第八代孔萨土司,1887&& 年──1924年)
  洛绒降措(拥金堪珠之次子,第二世孔萨香根活佛,法名土登罗桑计美加措)
  德钦汪姆(女,第九代孔萨土司,1917年──1951年)
  图等格列& (德钦汪姆之义子,第三世孔萨香根活佛,1944年──)
  根据文献史料记载,甘孜寺的历代香根活佛,皆出自孔萨家族。第一世香根活佛格绒粗臣,为第五代孔萨土司格绒达吉的次子,被 认定为第十一世达赖的候选灵童后,迎到拉萨,经过金瓶掣签落选。第七世班禅丹比尼玛认为他是四手观音的化身,给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克珠,授予“香根”名 号,并说他是青海果洛、玉树、霍尔地区僧俗民众的救星,享有仅低于达赖和班禅的地位。香根,为藏语救星之意。第二世香根活佛格绒降措为第七代孔萨土司拥金 堪珠(女)之次子。第三世香根活佛图登格列,为第九代孔萨土司德钦汪姆(女)之义子。香根世系自一八四六年,承传至今为第三世。
  至于“甘孜还有红教的香根活佛”之说,恐系误传。甘孜寺为著名的霍尔十三寺之一,为曲吉昂翁彭措最早建成的格鲁派寺庙,不是宁玛派寺庙。只有色达的拉布寺才是宁玛派寺庙,其活佛称为拉布香根。
  “饶迥”,藏历记年法。用十二地支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糇、酉鸡、戍狗、亥猪)配合五行(木、火、金、水、土)记 年,与汉地干支配合历法全同。其法以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庚辛为金、壬癸为水、戊己为土,并以前字为阳,后字为阴,配到六十年为一周甲。藏语称为‘饶迥 ’。通灵佛教网&||||||
--(920)[] newsfy
理塘寺的前世今生
理塘寺的前世今生理塘位于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中段,金沙江与雅砻江之间,素有世界高城之称。理塘城海拔 4014.18米,三面环山,叠峦起伏,城南是一平如砥的大草原。藏语称理塘为“勒通”,意思是“象铜镜一样平坦的草坝子”。一首名叫“噫拉索日拉”的藏 族民歌唱道:“理塘无城已建城,金山银地理塘城”。沙鲁里山自西向南横贯全境,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境内的格聂山海拔6204米,谓之“康南第一峰 ”,其余山脊亦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境内高山冰川众多,湖泊星罗棋布。理塘河,亦名无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雅砻江经东北缘而过。纵贯全县的国 道318线(川藏公路南线)和省道217线东至成都,西去,南通云南,北上青海,历来是康南的交通、文化、商贸中心。历史长河中的理塘虽是“牦牛徼外”之地,却是川藏古驿道的“康南第一重镇”。自古即为入藏要道,堪称“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悠久。据史载: 此地隋为附国,唐宋属吐蕃,元代置李唐州,明代置里塘宣抚司。清初置宣慰司,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里化县,宣统三年(1911年)升为里塘府。民 国三年(1914年)废府建县,改为理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1年更名为理塘县。理塘最为世人关注的是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此地出过两个达赖——七世达赖噶桑嘉错和十世达赖楚臣嘉错。从而使理塘成为雪域佛国胜地。达赖是清廷对 藏传佛教宗教领袖的封号,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全称是“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这一长串封号,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 对藏传佛教的宗教政策和对蒙藏的民族政策,确立了达赖喇嘛的宗教领袖的地位。“普通”即“识一切”,无所不晓的意思;“瓦赤喇怛喇”是梵文“执金刚”的意 思;达赖是蒙古语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清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同藏传佛教的关系,视为国策。乾隆在他所写的《御制喇嘛说》里讲得十分 清楚:“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达赖、班禅),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蕃僧也。”在 “政教合一”的西藏,宗教领袖即是政治领袖,确实是“所系非小”。七世达赖法名噶桑嘉错,生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藏历第十二“饶迥”之土鼠年),理塘车马村人。其父名叫索南达吉。噶桑嘉错8岁时,在理塘寺出 家,9岁时被青海蒙古僧众迎到塔尔寺供养,12岁时(1719年),被康熙帝册封为第七世达赖喇嘛,13岁(1720年)时入藏,是年9月15日在布达拉 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清朝中央政府将其家族封为公爵,噶厦(西藏地方政府)又给予大量的田庄土地,遂成为西藏一大贵族,即今之桑珠颇章。鉴于当时西藏上层之 间经常发生争权夺利的武装冲突,清廷对西藏上层采取削弱其实力,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所辖的地区,划归川、滇各一部分,又赐给班禅一部 分。这便是今天四川藏区和云南藏区的由来。雍正六年(1728年),西藏发生了上层大农奴主主之间争权夺利的武装冲突,在雍正出兵干涉下迅即平息。接着新 疆准噶尔蒙古又发动了反对清廷中央政府的战争,觊觎西藏。由于七世达赖喇嘛之父索诺木达尔扎(索南达结)暗中参与了这场权力斗争,雍正担心准噶尔蒙古侵 藏,一旦挟持达赖作为政治工具,势将造成极大的麻烦,于是下令,将七世达赖喇嘛自拉萨转移至西康噶达的惠远寺,派兵1800人保护起来。直到雍正十二年 (1734年)准噶尔遣使求和,定界息兵,藏中威胁解除后,雍正又命其弟果亲王允礼和章嘉呼图克图专程到噶达惠远庙看望七世达赖,并遣副部统福泰、`兵部 郎中祁山、理蕃院郎中拉卜坦率官兵500人护送七世达赖返藏。果亲王允礼乃康熙第十七子,其人雅娴翰墨,精于绘事,乃亲贵中风雅之士。雍正对他倍加宠信, 委以要职,屡管部务。后来,果亲王将他这次奉使西行中的日记整理成稿,并撰有《奉使西行诗》一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果亲王的日记文笔简洁,叙 事详尽。他记述了在惠远庙举行盛典的情况:“雍正十三年乙卯元旦,在泰宁率文武官弁拜万岁牌于都冈楼,是日天气晴和,臣民懽忭,望阙抒诚,咸荷帡幪,远被 车书文物之广,洵前古所罕见也。午宴达赖喇嘛及僧徒千八百人,酋长百八十人。”七世达赖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始亲政。据《西藏民族政教史》载:“位及帝师而无纤毫骄慢,教证功得内已圆满,仍从他人听闻经纶,曾无暂舍。修证已 到高深境界,然举止动静取水脱鞋皆依律而行。富有全藏受用无量,然所着服装每年只换一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藏历第十三“饶迥”之火牛年), 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错在布达拉宫逝世,时年五十岁。据说理塘寺藏有七世达赖足迹一块,为稀世文物。十世达赖楚臣嘉错,也是理塘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藏历十四“饶迥”之火鼠年)。其父罗桑年扎,系理塘内都拉布头人。当时西藏寻找到的灵童 共有三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在布达拉宫举行“金瓶掣签”,抽定楚臣嘉错为第十世达赖。是年八月初八日将灵童送到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其父 被清政府按惯例封为公爵,入藏后,噶厦(西藏地方政府)又拨给了很多田庄百姓,遂成为西藏大贵族,即今之宇妥(据《达赖喇嘛传》)。清道光十七年 (1837年,藏历十四“饶迥”之火鸡年)十世达赖楚臣嘉错暴亡于布达拉宫,时年22岁。终生未亲政。使理塘成为雪域圣地的还有“长青春科尔寺”,俗称理塘寺。据史载,明万历八年(1580年)三世达赖索南嘉错到康区弘扬佛法,云游到理塘,见此地山势奇 特,北面的山峦像一尊财神盘腿而坐,手持珍宝;西面像一只巨鹏展翅欲飞;东面像一头巨象曲身而卧,自北向南伸直长鼻,两腮处的清泉像两条洁白的哈达,从象 鼻两侧潺潺流过,南面奇峰耸立,主峰山腰仿佛一幅十相自在图文。山麓下,理塘河似青龙盘旋而行。这些奇境,印证了900多年前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的预言, 于是索南嘉措在这宛若巨象鼻梁的山峦上,将原宗苯教的邦根寺改宗格鲁派,更名为“长青春科尔寺”。“常青”为藏语,意为弥勒佛,“春科尔”意为法轮,“长 青春科尔”即弥勒佛法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因而在藏区流传着“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的说法。该寺乃四川、甘 肃、青海的三大黄教寺院之一,同时也是滇地藏区黄教的最大寺院,与西藏三大寺有着密切关系。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这座占地500余亩的寺院座落在理塘县城 北的托洛纳卡山腰的西麓,体势巍峨,金碧辉煌。20多座佛殿、经堂,20多座宫室、400多座僧舍依山层叠,呈阶梯式错落,形成一组独特、严谨、壮观 的建筑群落。清人陈登龙在《理唐志略》中形象地描述道:“凌霄耸汉。瓦盖皆饰以黄金,内塑诸玉佛像,百楼镂嵌幢幡宝盖,辉煌巨丽。供奉万岁宝座,金花玉 盏。……傍环大小寺数十座,一望重楼叠阁……”抬眼望去,似有直上云霄,缥缈虚幻,高山仰止之感。从历史文献中我们看到,长青春科尔寺的发展,与香根有着极大的关系。而香根活佛的来历,则颇不寻常。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逢西藏布达拉宫寻找十一世达赖的转世灵童,降生于理塘县火竹卓冬村的昂旺罗绒益西登比吉成被选为灵童迎至西藏。当时找到的 灵童共有三人,经“金瓶掣签”,昂旺罗绒益西登比吉成落选,被册封为“香根”(藏语意为达赖的师弟)。学经后获格西学位,回到理塘长青春科尔寺任堪布,后 升为长青春科尔寺香根活佛。后来,十三世达赖封香根为康南最高活佛,统管康南教务。从此,香根活佛的名号为长青春科尔寺历代袭用。而香根活佛在长青春 科尔寺的发展史上,则作出了更大的贡献。据《理塘县志》记载,香根活佛昂旺罗绒登增次来嘉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藏历第十五“饶迥”之土猴年)出生于理化县火竹卓冬乃麦罗布村, 被确定为长青春科尔寺香根转世灵童后,于1918年举行了坐床典礼。1931年从西藏学经回到理塘。在他任职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 重大措施,使理塘寺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西藏与康巴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但其具体方式却有所区别。西藏的“政教合一”是由达 赖喇嘛管理“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是宗教统率政治,康巴藏区则是土司与的联合统治。尤以理塘寺最为典型。需要强调的是,清廷虽自五世达赖起即确定了其宗教领袖的地位,但是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实际上是从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开始实行的。清廷在西藏正式设立“噶厦”是在七世达赖平息了西藏上层集团的叛乱之后,授予达赖喇嘛管理。从而确定了西藏的“政教合一”统治制度。土司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初,即对边地各民族的部落酋长授以官职,封为土司,世代相袭,实行“土官治土民”的统治制度。清初奉行 “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民族政策,的政治地位与权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形成了土司与寺庙的联合统治。清末赵尔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 但并未触动寺庙的政治地位与权力。理塘寺的二世香根活佛,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由十三世达赖赐封为康南最高活佛,确立了对康南各寺的领导 权,统管康南六县各寺教务,委派各寺堪布(主持)。二世香根活佛在政治上,采取“敦睦友邻,亲汉近藏”的政策,既亲近国民党,又友好于西藏地方政府,从而 获得了双方的支持与帮助。刘文辉主政西康时期,也十分重视藏传佛教在康区的影响力。他以西康省政府主席的名义给理塘寺赠送茶叶500驮(每驮75公斤)及一些物资,并由西康省政府 批准给予理塘寺以“合法”的司法权,在寺内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政府拨予办公费、粮食等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还在寺内建立“汉僧院”,出版 宗教杂志,密切了同藏传佛教的关系。刘文辉还在康定城中筹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学院——五明学院。五明学院的筹委会主任便是二世香根活佛。他于民国二十七 年(1938年)到康定,在众多活佛喇嘛、汉藏上层人士举行的大会上发表演说,宣传他的政见与佛教教规,大受欢迎。二世香根同时还拥有佛教整理委员会副主 任、九县佛教宣化师、西康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等头衔。可见二世香根在当时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国民党时期,也不得不依靠雄据康南的理塘寺进行统治,国民党的 县政府,实施“政令”,征粮派差、税收等等,只能依靠“孔村”进行,“孔村”是理塘寺的最基层行政单位,负责人称为“格桑”,长驻理塘寺内,并直接受寺庙 上层的领导,可以参加“堪布会议”。理塘寺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据文献资料记载,在康区民改前,理塘寺拥有各种枪支1000余支,并能动员僧俗人枪万余参与军事行动。民国十五年(1926 年),四川军阀刘成勋委派理塘寺“传号”(掌握寺庙行政权的负责人)哇降措为康南五县的“五路团总”,从此掌握了康南的地方武装,并沿袭下来。1956 年,理塘寺的少数反动上层,在西藏少数反动上层和国民党匪特的策动下,打着雪山狮子国的旗号,号称“五路民团”,发动了反革命的武装叛乱。在多次政治争取 无效之后,我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必要的军事打击,平息了理塘寺的叛乱。——此乃后话。理塘寺的实力,是建筑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该寺拥有大量的耕地和草场,全寺四千多人的吃喝,均出自于此。经商、放债和布施,是理塘寺主要的经济来源。 据说寺内设有专门管理经济的机构,所放高利贷十分苛刻,借银元十元,年利五元;借粮一石,年利五斗。至于从事商贸活动的喇嘛,更是财大气粗,多钱善贾。常 年有一大批人在外经商,利润丰厚。旧时理塘风俗,无论僧俗,亡故之后,都必须将其衣物钱财等动产部分捐赠给寺庙内一个叫“榨子”的专门机构,意在减轻罪 过,少在地狱受苦。送得愈多愈能减罪。“榨子”则将死者的衣物变卖后为其念经,超度亡灵。每年“榨子”的收入巨大。据说国民党时期,理塘县政府也要向理塘 寺借钱。可见其经济实力之雄厚。理塘寺还有两个特殊的组织。其一是“调解委员会”,笔者前已介绍,这是由国民党西康省政府批准的,具有“合法”的司法权力的机构。规定民间的一切诉讼纠纷,必须由寺内的“调解委员会”审理决断,不得自行解决,否则予以罚款。其二是“汉僧院”,乃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笃信佛教的国民党二十四军旅长曾言枢及其部下史建侯共同出资修建,呈报西康省政府备案,直属重庆汉藏教理院领导。理塘寺组织严密,等级森严。其组织机构在藏传佛教的寺庙中具有典型性,因其内部分 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僧阶。其中,具有学位和资历的高级僧人称为“喇嘛”,意思是上师。一般僧侣只能称为“扎巴”,有工艺扎巴、历算扎巴、商巴(从事商贸活 动),而在“扎仓”学经的扎巴称为“贝恰哇”,意为学僧。经常在寺外替人念经、占卜、祈祷消灾的称为“阿巴”;还有担任卫队的兵僧“朵秃”,以及各部门的 执事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僧伽集团。这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寺院,可容纳4300多僧侣,常驻的也有800多人。文化大革命时期,长青春科尔寺遭到极大破坏。改革开放后,寺庙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重点开放寺庙,省、州政府多次拨款对寺庙进行维修,恢复了弥勒殿、大经 堂、千佛殿、法相院、香根寝舍、金顶红宫等寺庙建筑;新塑了一座高大的弥勒佛像;金顶红宫内建有香根一世与香根二世活佛的灵塔。走进修茸一新的大殿,但见 高柱密梁,经幢垂幕,经幡飘带;堂皇的佛龛色彩鲜艳,挂满哈达罗帐、璎珞玉翠。佛座前的一排长长的供桌上,数百盏酥油灯排列齐整,火烛通明,香烟缭绕。如 今,该寺恢复了大法会,每年届时都要行跳神、辩经、转山、展大佛等佛事活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经制度及每月的各种修供仪轨悉如常例。目前,长青春科尔寺 是康巴地区唯一有资格授予格西学位的格鲁派寺庙。据说,该寺藏有许多稀世珍宝,其中有三世达赖用过的金马鞍,三世达赖和七世达赖的脚迹各一块,还有佛经 《甘珠尔》、《丹珠尔》等等,俱是镇寺之宝,难得示人。一般人也就无缘观瞻了。长青春科尔寺——神秘的雪域佛国世界。关于甘孜寺的香根活佛与理塘寺的香根活佛,在文献史料上,往往将甘孜寺的香根谓之孔萨香根,将理塘寺的香根谓之火竹香根,以示区别。孔萨家族与孔萨香根的世系如下:多吉绕登&&& (第一代孔萨土司)丁&&& 真&&& (第二代孔萨土司)(第三代孔萨土司)四郎曲登&&& (第四代孔萨土司)格绒达吉&&& (第五代孔萨土司)长子:绕洛登比恩珠(杂科然拉活佛)次子:格绒粗臣(第一世孔萨香根活佛,法名罗桑克珠)恩珠彭措&&& (第六代孔萨土司)拥金堪珠(女,第七代孔萨土司,1854年──1935年)欧珠丹珍吉美(拥金堪珠之长子,第八代孔萨土司,1887&& 年──1924年)洛绒降措(拥金堪珠之次子,第二世孔萨香根活佛,法名土登罗桑计美加措)德钦汪姆(女,第九代孔萨土司,1917年──1951年)图等格列& (德钦汪姆之义子,第三世孔萨香根活佛,1944年──)根据文献史料记载,甘孜寺的历代香根活佛,皆出自孔萨家族。第一世香根活佛格绒粗臣,为第五代孔萨土司格绒达吉的次子,被 认定为第十一世达赖的候选灵童后,迎到拉萨,经过金瓶掣签落选。第七世班禅丹比尼玛认为他是四手观音的化身,给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克珠,授予“香根”名 号,并说他是青海果洛、玉树、霍尔地区僧俗民众的救星,享有仅低于达赖和班禅的地位。香根,为藏语救星之意。第二世香根活佛格绒降措为第七代孔萨土司拥金 堪珠(女)之次子。第三世香根活佛图登格列,为第九代孔萨土司德钦汪姆(女)之义子。香根世系自一八四六年,承传至今为第三世。至于“甘孜还有红教的香根活佛”之说,恐系误传。甘孜寺为着名的霍尔十三寺之一,为曲吉昂翁彭措最早建成的格鲁派寺庙,不是宁玛派寺庙。只有色达的拉布寺才是宁玛派寺庙,其活佛称为拉布香根。注释:“饶迥”,藏历记年法。用十二地支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糇、酉鸡、戍狗、亥猪)配合五行(木、火、金、水、土)记 年,与汉地干支配合历法全同。其法以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庚辛为金、壬癸为水、戊己为土,并以前字为阳,后字为阴,配到六十年为一周甲。藏语称为‘饶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寺供奉的是什么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