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回民支队政委民国二十八年指挥刀一把图片

被朱德誉为“母子两代英雄”的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和其大义母亲白文冠(2图)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他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马本斋随即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他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他指挥这支部队,在敌后袭击敌人、拔除据点,屡建奇功。
  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他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无所不用其极,但都没有能够得逞。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日本侵略军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马本斋沉痛地劝说战友们,“以大局为重,不要上敌人的圈套。”他向母亲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马本斋及其领导的回民支队。来源:新华网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边区,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1943年底,他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不幸病逝,时年42岁。3月17日,延安各界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和挽联。毛泽东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词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责任编辑:曹子敏)
&&&&&&&&&&&&&&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刘清瑞――回民支队中的“铁头将军”(组图)-刘清瑞,马本斋,回民支队,抗战-北方网-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最新新闻排行
刘清瑞――回民支队中的“铁头将军”(组图)
&& 05-08-16
&& 05-08-15
&& 05-07-11
著名抗日英雄、回民支队大队长马本斋铜像  
一九三九年,回民支队的战士在练刺杀  
刘清瑞(前排左二)和回民支队的战友们  
当年的刘清瑞夫妇和孩子们  
如今的刘清瑞和大儿子、大儿媳在一起
  居住在天津警备区第二干休所的刘清瑞曾是八路军回民支队赫赫有名的人物,由于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被回民支队大队长马本斋封为“铁头将军”。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在解放军二七二医院的病房中采访了刘清瑞,老人慈眉善目,须发皆白,戴一副黑框眼镜。像书生?像文人?像学者?只是没有一丝“铁头”的形象。  87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绪像奔流的溪水,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着当年的抗日经历和他的戎马生涯。若不是事先知道,我真不敢相信我面前的这位耄耋老人是个重病号……  军事启蒙教师――马本斋  刘清瑞1918年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回族,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刘清瑞的老师是名共产党员,他向学生宣传抗日爱国主义思想。在他的影响下,刘清瑞决心学习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学习贺龙两把菜刀起家。他说:“当时我想,我也能用耪地的三爪或铁锨将鬼子的头颅劈成两半。”1937年,他毅然报名参军。风华正茂的刘清瑞英俊清秀,加之嗓子好,大家推荐他去宣传队。没料想,父亲舍不得他背井离乡,说:“你的翅膀硬了,要飞了,我老了依靠谁?”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亲情岂能阻止赤子抗日的决心。1938年年初,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冬夜,他带领几个同学从家里偷偷跑出来,弃笔从戎,成为共产党组织的回民干部教导队的一名战士。由于他思想进步,作战勇敢,入伍几个月,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秋季,就担任了警卫队指导员兼队长。  1938年6月,回民干部教导队与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教导队合编成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1939年,更名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至此,刘清瑞一直跟随马本斋。  马本斋不仅军事才能卓越超群,而且在人才培养上有真知灼见。他挑选了40多个年轻人为“弟子”,因刘清瑞脑袋瓜儿灵活,有幸成为马司令员的学生。马本斋从繁忙战事中挤出时间,亲自给他选定的学生上课,手把手地教。从讲军事理论到站岗放哨,甚至连哨兵的职责、任务、范围、紧急情况的处理……都要详细讲解。每次战斗后,马司令员都要给学生们分析战事,讲解布兵排阵的战术。  刘清瑞受益匪浅。  屡受马本斋的表扬  回民支队在抗日根据地的整训工作结束后,又要去执行新的战斗任务。队伍一出根据地,鬼子就开始围堵,回民支队向滹沱河方向转移。  部队白天在青纱帐中行军,刚刚下过大雨,庄稼地里都是水,水深的地方至膝盖,前进的速度很慢,终于到了滹沱河,在李谢桥边,鬼子追上来了。首长命令刘清瑞:“守住桥头,不要让鬼子下桥,掩护大队转移。”  滹沱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大雨后,河水猛涨,水流湍急。李谢桥约百米长,桥栏杆很粗。刘清瑞指挥战士们将机关枪对着大桥,两门土炮分架两旁,大刀队、刺刀队也排列两边。  一会儿,鬼子端着刺刀、迈着大步从北岸上桥。在距离南岸20至30米时,刘清瑞命令:“开火!”没料想,机关枪只“突突”了两声就卡壳了,土炮“轰”的一声也成了哑巴。原来,这些武器是旧军队撤退时,老乡抬回去埋在土里的,时间长了,枪管、炮管全锈住了。  鬼子大踏步地走过来,距南岸只有六七米了,刘清瑞急了!命令大刀队、刺刀队的勇士们拉开架势,准备与鬼子展开肉搏。千钧一发之时,土炮突然响了,刘清瑞一抬头,桥上的100多个鬼子、桥栏杆全不见了。定睛一看,鬼子正在湍急的河水中翻滚,阳光照在河面上,鬼子的钢盔、刺刀在水中一闪一闪的。  大家不由得开怀大笑:“完成任务了!”  后来,日本鬼子在报纸上刊登文章,说:“共产党、回民支队的扫帚炮大大厉害!”  那是1938年刘清瑞指挥的第一场战斗。此仗报告给马本斋司令员后,马司令员非常满意,说:“刘儿,有决心与鬼子拼,好!今后就这么干!”  就这样,歪打正着受到了马本斋司令员的表扬。  刘清瑞在参训班学习后,到司令部任侦察参谋。1941年,在深县的南花盆战斗中,5中队长牺牲,战斗仍然激烈地进行。马本斋司令员命令刘清瑞接替5中队长的职务。他说:“我行吗?”马司令员说:“行!赶快去!”他赶到阵地,立即投入战斗。下午,一个小队的鬼子兵向5中队阵地冲来。刘清瑞命令战士们沉着应战,距离20米,战士们开始射击、投手榴弹,十几个鬼子被打死、打伤。由于回民支队的子弹少,火力不足,没有阻止住鬼子的冲锋,几个鬼子终于冲进围墙。刘清瑞指挥战士与鬼子肉搏,与鬼子摔跤,结果全歼了30多个鬼子兵。临阵受命,大获全胜,这是刘清瑞指挥的第二场战斗。他再次得到马司令员的表扬。  战事频繁,一仗接着一仗。一天,100多个鬼子到河北献县的张白村抢粮,刘清瑞带领5中队阻止敌人进村。鬼子的炮火十分猛烈,机关枪压得八路军抬不起头来。刘清瑞当机立断,改变战术,命令一分队长带领战士从左翼迂回侧击。鬼子突然侧面被攻,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趁着鬼子愣神儿的空当,刘清瑞又从正面发动攻势,打乱了鬼子的阵营,将鬼子赶回碉堡中,粉碎了敌人这次抢粮的行动。  马本斋司令员见刘清瑞又打了胜仗,非常高兴,提议刘清瑞留在5中队任中队长。  敢于向马本斋“谏言”  马本斋的脾气大,司令部的参谋们只是服从命令,从来没有自己的主张。而刘清瑞这个侦察参谋则不然,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在战斗的关键时刻。  那是1941年的春天,敌人展开战斗队形向一大队驻扎的陈庄进攻。此时的鬼子打仗也有了经验,不轻易进入八路军30米的有效射程。为了观察敌情,八路军在驻地的老乡围墙上挖了“观察孔”。白天,阳光照在“观察孔”上,只要里面有人从“观察孔”往外观察,孔就黑了。敌人选派优秀狙击手专门盯住“观察孔”,只要有人向外看,“当”的一枪,“观察孔”里面的人头颅立即开花。  那天正是刘清瑞在司令部值班,电话铃响了,一中队的同志报告说:“刘参谋,贾大队长牺牲了……”他就是牺牲在“观察孔”上。马司令员当即对郭政委说:“你在家盯住,我去看看。”郭政委坚持自己到一中队去。不幸,郭政委到了陈庄,也到贾大队长牺牲的那个“观察孔”去观察敌情。不料,“当”又是一枪,郭政委也倒在血泊中。  郭政委人非常好,不但善于打仗,而且为人和善,大家都叫他“老妈妈”。马本斋听到郭政委牺牲的消息,转过身,面对墙壁,泪水夺眶而出。  马本斋在母亲被鬼子抓走绝食而亡时,都没有掉泪。这时,一个战壕的战友牺牲了,这条硬汉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这是刘清瑞第一次看到马司令员的眼泪。  此时,西面打响了,东面的敌人也出动了,敌军呈三面合围之势向回民支队包抄过来。刘清瑞看着悲痛万分的马司令员,决心提出自己的意见:“姚庄地理位置重要,应派部队占领,这样便于大部队撤退。”“派谁呢?”“警卫连(警卫连是马队)。马队行动快,目标大,走过的地方尘土飞扬,敌人不知来了多少人。”刘清瑞一口气讲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建议得到了马司令员的采纳。  1941年秋,回民支队在铁路旁的贡家台与鬼子打了一天,战斗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时,刘清瑞建议马司令员撤退。马司令员问:“为什么?”“敌人的增援部队来了。”“你怎么知道?”刘清瑞振振有词:“听,刚才的炮声‘哐、哐’的,现在我们身后的炮声是‘轰隆、轰隆’的,这是大口径的炮。这说明,敌人增援的大部队已经上来了。”马司令员采纳了刘清瑞的意见,让通讯员向各大队下达撤退的命令,并规定了撤退的第一、第二、第三集合地点。  一日,回民支队接到情报:衡水据点的鬼子准备到康庄去抢粮,行进路线是一条东西向的公路。马本斋问:“刘儿,你说说应怎么设埋伏?”刘清瑞说:“我能行吗?”“说说看。”“埋伏在公路两旁,南北夹击,再把公路的西口堵上。鬼子进入公路后,关门打狗。”马司令员说:“好!就这样。”当鬼子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进入埋伏圈时,回民支队来了个瓮中捉鳖,全歼了鬼子一个中队,缴获了若干步枪,轻、重机枪和一门大炮。  马本斋为他“封号”  刘清瑞永远记着1943年4月的那场恶战。  一天夜里,刘清瑞带领5中队在拂晓前进入莘县城西南的坡楼村。配合区政府和区小队的同志在村里开展抗日救国和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工作。村子不大,只有东西向的一条小街,有南口没有北口,形成了一个丁字形。部队进村后马上封锁消息。这里距东北方日本鬼子占领的县城约5公里,据东南伪军据点十八里铺约5公里。  吃早饭时分,莘县的日本鬼子派汉奸队到坡楼村一带抢粮食。时任中队长的刘清瑞十分兴奋,说:“这是送礼来了!咱们来个将计就计。”距坡楼村30多米时,战士子弹上膛、手榴弹拧开了盖……严阵以待。突然,一个战士不慎,枪“走火”了。敌人一愣,转头往回跑。刘清瑞下令追击,但是敌人跑得比兔子还快,很快就钻进了炮楼。  隐蔽的地方暴露了,犯了大忌,因为这里距敌近,况且莘县驻扎的敌兵多,通讯设施先进,还配有汽车。回民支队人少,子弹少,敌我力量悬殊。刘清瑞力主撤退。但是,区政府的领导们说什么也不同意,5中队政委是从师范学校来的学生,不懂打仗。他也坚持不走,并批评刘清瑞临阵畏敌。无奈,刘清瑞只得派出侦察员监视莘县方向。  果不出所料,中午时分,6小队长报告:“发现敌情!”“哪儿?”“莘县方向的敌人出动了!”刘清瑞从望远镜中看到――8个整齐的方队快速地向我移动。刘清瑞知道:这不是汉奸队,是日本鬼子从东北调来的、训练有素、装备先进的“皇协军”。这边正数着敌军的人数,那边又报告:一辆满载日本鬼子的卡车到达马场,汽车后面还拉着一门大炮。  形势万分严峻。这时撤退还来得及,因为鬼子的汽车还没下公路,莘县方向的“皇协军”到达我隐蔽地点仍需时间。刘清瑞主张立即撤到当地的一条河边,因为一过河就到了我们的根据地。他主张将敌人引至河边,消灭在干枯的河沟内。  说时迟那时快,敌人三面包围的态势已形成。他们网开一面,让出东北角。刘清瑞一眼识破敌人的用意―――他们想将回民支队赶到东北面的开阔地,用交叉火网将之消灭。  刘清瑞的脸色黄了。战士们一见他变了脸色,就知道此仗非打不可了!刘清瑞鼓励战士们:“沉住气,我们能把鬼子打退。”  不知为什么,日本鬼子没有及时出击,这给了八路军可乘之机。刘清瑞命令战士:用物件、石头堵住村口;在老乡家的院墙上挖洞,从村东一直至村西,打通隐蔽道路。这样一来,人员和火力都可以机动。一人可当两人用,两挺机关枪可当三挺用。刘清瑞向东北“皇协军”喊话:“东北同胞们,在这儿见到你们很高兴。东北沦陷14年了,中国弱,蒋介石不抗日,共产党领导我们打鬼子。你们是被日本鬼子强迫来打仗的。共产党的口号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是我们的同胞,我们不打你们。希望你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刘清瑞见“皇协军”的队伍里没动静,知道喊话发挥了作用。队伍中有一名系着武装带的军官,刘清瑞对他喊话:“你不要犹犹豫豫的,在自己人面前,你挺起胸膛站出来,我要是对你开枪,就对不起东北三千万同胞!”那个军官真的站了出来,并发问:“哪个部队?”  “八路军回民支队。”  “职务?”  “中队长。”刘清瑞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我们要为国出力,不要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的事儿。你们开枪,往高处打,越热闹越好!”稳住了“皇协军”,他迅速跑到村东头去指挥对日战斗。  日军的大炮是带轱辘的大口径炮,杀伤力大。村前有条干枯的河沟,大炮须越过河沟,架在平坦的河沿上,才能开炮。刘清瑞命令神枪手对付日军的大炮,不让日军将大炮推上河沿。鬼子只要推炮,神枪手立即射击。炮火不能逞威,战士们便可以在老百姓高高院墙的掩护下左右逢源,适时出击。日军在机关枪掩护下向村庄逼来,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鬼子距村十几米时,刘清瑞一声令下,机关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打得鬼子人仰马翻。日本指挥官龟田少尉再次组织进攻,野兽般的日本鬼子在机枪的掩护下,喊着“哑哑哑”的杀声冲了上来,一排手榴弹将鬼子炸得屁滚尿流。鬼子组织了6次进攻,统统被打退。仗整整打了一天,鬼子死伤无数,却连村边也未沾上一下,而我们毫发未伤。  天黑了,战斗仍在继续。村里硝烟弥漫,弹火在夜空中像礼花般绽放。鬼子趁着天黑,在机关枪的掩护下,匆匆抬着死尸和伤员逃跑了。  不该打的一场战斗大获全胜。马本斋司令员得知后,连声问:“是谁打的?是不是刘儿?”核实后,他非常高兴,说:“刘儿是铁头将军!”此后,“铁头将军”的绰号很快在回民支队中叫响了。  他是个常胜“将军”  刘清瑞是个常胜“将军”。战友们对刘清瑞的指挥才能有很高的评价。《八路军回民支队》、《凝望硝烟―――回民将军刘世昌传记》中记录了他指挥的许多胜仗。战友们这样评价他:“刘清瑞有很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头脑清醒,遇事沉着,他指挥打仗,很少出纰漏。”  1941年秋,马本斋交给刘清瑞一个任务――在子牙河以东打一场伏击战。刘清瑞带领5中队夜行军,天亮到达沙河桥埋伏点。上午10点钟左右,鬼子一辆汽车开来了,刘清瑞命令机关枪射手回炳岭打汽车驾驶室。回炳岭一梭子,鬼子驾驶员一命归西。紧跟着,战士们冲了上去。刘清瑞看见两个穿将校呢、挎马刀的日本军官跳下车来。但在清理战场时,连鬼子的女眷都抓到了,就是找不到那两个军官。刘清瑞四处寻望,突然发现那两个军官正在南面的道沟中逃窜。刘清瑞带领战士顺着公路追。沟深、道路泥泞,鬼子跑不快。一会儿,刘清瑞就在前方拦住了他们。刘清瑞用日语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鬼子跪在沟里,将战刀高高举起,投降了。战士们缴获了鬼子军官的手枪、皮包、军事地图等。  1943年夏,盘踞在朝城的鬼子,窜至城北面的大李家村,抢粮食、抓民夫。刘清瑞得知后,决定带领5中队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顺河而上向敌人出击。在河堤的掩护下,战士们采取低姿势迅速向敌人侧翼迂回,切断敌人逃跑的退路。敌人的哨兵发现顺河而上的“八路”,马上鸣枪报警。村里的敌人被回民支队打得丢盔弃甲,扔下抢掠的东西,抱头向南逃窜。战士们越过徒骇河,追击敌人,战斗大获全胜。村民们高高兴兴地认领了自家被抢的东西。  刘清瑞的耳朵很大,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福,果然不假。  在二七二医院的病房中,刘清瑞的通讯员小高对我说:“听说首长当团长时,还抱着冲锋枪领头冲锋呢!”难怪,他身上至今还有敌人的炮弹皮呢。那是河北献县的一场战斗,一发炮弹落到刘清瑞眼前,弹皮崩到他右臂的肌肉里。在解放后的一次查体时发现,这块弹皮转移到肋骨上,已被软组织包住了。弹皮没取出来,至今他的胳膊常常疼痛。  刘清瑞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无论是当战士、做干部、当中队长还是任军职领导,他都是兢兢业业地把本职工作干好。他常说:“我干革命不是为了当官,党叫干啥就干啥。”跟共产党走――刘清瑞一生信守不渝,这个信念积淀为他生命中的给养,滋养着他的心智,指导着他的一言一行。  如今,刘清瑞虽身患重病却依然腰杆挺直地坐在病床边,坐姿表明了他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显露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别人出版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不少刘清瑞指挥打胜仗的事儿,但是身经百战的刘清瑞却不写《回忆录》。马本斋司令员封他的―――“铁头将军”,他没告诉过老婆、孩子,还是他儿子偶尔在石家庄看到一本书,得知父亲还有这么一个光荣的绰号。  刘清瑞多次对我讲:“我赞赏陈云的一句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对你说的都是实事儿。”  “另外,人家都叫我老首长,部队规定,老同志不授军衔。”我只好遵照他的意见,把“将军”两个字加上引号。  采访即将结束时,刘清瑞一再告诉我:“一定要写上党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写上当年参加坡楼战争、如今尚健在的两位同志的名字,一定要写上回炳岭同志……”
―天津日报
&& 05-04-13
&& 05-03-22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北方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954253]&河北省&网友:丫头&于 16:13 发表评论:
  也只能在这里看到一些关于我姥爷的故事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在听到关于我姥爷详细的故事,也许他那时的战友都不在了吧...我QQ
[166323]&江西省&网友:&于 11:42 发表评论:
  好样的!一代英雄的成长。
 精彩热图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河北阜城举办图片展 纪念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浴血抗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河北阜城举办图片展 纪念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浴血抗战
  中新网衡水9月18日电(崔志平 郝红军 苗凤强)18日上午,河北省阜城县在该县展览中心举办了纪念“九一八”80周年暨回民支队抗战图片展。
  据阜城县委宣传部介绍,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九一八”80周年之际,当地官方举办了本次图片展。共展出回民支队抗战的珍贵历史照片、回民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回民支队抗战为题材的影视剧剧照200多张。照片从不事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民族英雄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浴血奋战的历程。
  此间官方称,特别是以1942年春在阜城县千顷洼回民支队突围战为题材的数字电影《血战千顷洼》剧照,让人民在观看图片中重温了那段血的历史,从中感受到了回民支队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精神。
  河北省阜城县是革命老区,1942年春,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在阜城县千顷洼附近与日军的遭遇战激烈而惨痛,这场战斗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88名英雄为国捐躯。(完)
【编辑:谢宏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阜城举办图片展 纪念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浴血抗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衡水9月18日电(崔志平、郝红军、苗凤强)18日上午,河北省阜城县在该县展览中心举办了纪念“九一八”80周年暨回民支队抗战图片展。
据阜城县委宣传部介绍,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九一八”80周年之际,当地官方举办了本次图片展。共展出回民支队抗战的珍贵历史照片、回民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回民支队抗战为题材的影视剧剧照200多张。照片从不事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民族英雄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浴血奋战的历程。
此间官方称,特别是以1942年春在阜城县千顷洼回民支队突围战为题材的数字电影《血战千顷洼》剧照,让人民在观看图片中重温了那段血的历史,从中感受到了回民支队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精神。
河北省阜城县是革命老区,1942年春,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在阜城县千顷洼附近与日军的遭遇战激烈而惨痛,这场战斗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88名英雄为国捐躯。(完)
##rep-end##
【责任编辑:丁宁】
][][][][][马本斋回民支队威震敌胆
& & 1942年9月,著名抗日英雄马本斋,率获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称赞的“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奉命由冀中区转战到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1943年10月,原第三军分区划归冀南军区后,马本斋任新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在马本斋率领下,回民支队深深扎根于鲁西北这块土地上,奋战在冀鲁豫边区抗日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
  1942年9月,刚到达冀鲁豫边区,马本斋就指挥回民支队参加了突破日军九二七“铁壁合围”作战,在濮阳柳下屯以东伏击敌人,并跳出合围圈。11月,回民支队开赴鲁西北,在回民中心区朝(城)北张鲁集稍作休整后,立即同军分区基干武装一起,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展开反“扫荡”、反“清剿”斗争。回民支队先以“引蛇出洞”战术,消灭了冠(县)东、莘(县)北地区伪军齐子修部薄光三旅一部,击毙其副参谋长,并全歼前来增援的伪军一个中队,后以一部兵力在莘县西南焦花园、大宋庄伏击敌人,毙伤日军10余人,俘伪军30人,以另一部配合基干团深入冠堂公路以北活动,连克冠县西堤固、赵固、烟庄、二十里铺等据点,歼伪军数百人。此后一年多,回民支队猛打巧战,神出鬼没,东征西讨于鲁西北和豫北昆吾、尚和一带,遏制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按照军区统一部署,1943年7月,回民支队参加了朝南战役,对伪军文大可部予以痛击,11月,积极有力地牵制、袭扰伪军王清翰部,保障了八公桥战斗的顺利进行。
  马本斋回民支队敢大恶仗,会打巧仗。在攻克冠县田寨据点时,马本斋创造性地使用“土坦克”爆破法,吓得伪军缴械投降。1943年11月,冀鲁豫军区采用马本斋建议的“牛刀子钻心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发动突然袭击,首先打掉八公桥,再清扫外围据点,将孙良诚伪第二方面军总部直属队全部消灭。马本斋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受到军区指战员的称赞,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赞扬他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1944年1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颈部患有严重对口疮的马本斋,叮嘱指战员“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2月7日,马本斋病逝。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送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送挽联“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送挽联“民族英雄,吾党战士”。遵照马本斋遗嘱,其遗体安葬在张鲁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台风“天鹅”致青岛沿海涌巨浪
日,吉林长春,长春刘老根大...
30年代上海的十里洋场、以及天津、青岛...
潘石屹首度变身主持人,亲自坐镇优酷网...
此书是作者最满意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北...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数据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民支队马本斋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