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类似句子谓我心忧不知我者类似句子谓我何求

朱青生教授是一位天生的学者,他拥有过人的智慧、充沛的精力、执着的精神,和胸怀天下的圣贤之心。朱老师作为老师的声望,个人的学术成就,都是出类拔萃的,然而这并非朱老师的根本追求。以专业的研究和教学,推动学科的发展,推动整个人类文化的进步才是他一直坚定不移的信念。朱老师对教育、对研究、对艺术的深刻洞见,以及伴随他几十年奋斗历程的忧虑与无奈,都能给我们以启示。
一、寻觅:追求艺术之上的人生轨迹
记者:朱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77级大学生,1978年春季入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在那个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年代,学艺术的人应该都是非常执着的。您是何时对绘画产生兴趣的?
朱老师:我最初的兴趣和特长其实不在画画上,走上艺术这条路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和机缘。我中学时数理化都还好。1973年邓小平曾短暂复出,学校恢复文化课学习,在一次竞赛测验中,我在全校一届大约300个学生中位居第二。第一名是我的好友,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我其实心里不认为自己比他差,因为他回家后,他妈妈要逼他读书、学习;而我在家的时候,我妈妈规定我不能做任何功课,回来只能习画。之所以我只能习画,是因为我的父亲被错划“右派”,母亲认为原因就在于他读书太多,于是坚决不让我多看“闲书”,而是学习一门手艺。江南一带,自古就有家藏书画的传统,民间藏龙卧虎,于是我就跟着一些老先生学画,观赏。
南师(当时称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就是原来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美术系,曾有良好的教育与艺术传统。徐悲鸿先生在这里任教时,发现并倾力资助傅抱石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1977年大学招生名额少,艺术类更少,当时在北京的中央美院、在南京的南京艺术学院都不招生,我们整个江苏只有南师美术系招生。那时有点艺术特长似乎是很风光的事情,因为任何人都能去考综合性大学。刚恢复高考,整个镇江市77年有200多人报考美术专业,就我一个人考上了。如果我当年考不上,第二年一定会去报考理工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那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
记者:您在大学期间怎么学习的?当时在艺术领域,中国也与世界隔绝很久了。
朱老师:是这样。不过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学院整天要练习的写实绘画远远不适应艺术在出现了机械摄制技术(摄影、电影、电视)之后的发展,很难触及根本的“艺术”的意义。为了表达我的意见,我找了一张《人民画报》上的照片,把它画成了一幅油画。画完以后,我就把这张照片剪下来贴在画的中间,并写上了“现实主义”几个字。用我们任课的吴东樑老师的话说,我这是“搞颠覆”。
记者:老师生气了?
朱老师:没有。老师对我很好,他其实也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但他作为老师必须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计划。吴老师于是和我做了个“交易”,我可以自主学习,但绘画作业需要应付一下。我们那个时候每周都画长期作业,从周一到周五,两个星期交一张。只有星期六上文化课,星期天休息。我几乎是所有文化课的课代表,外语、中文这些课我全是高分。吴老师就觉得我这个人“读书”很好,就建议我往学者方面发展。他对我说:“你呢,星期一上午来,下一个星期的星期五再来一次,中间随意来混混,交张作业,我给你成绩‘良好’(五分制,相当于B),其余时间你可以到图书馆读书。” 所以从那时起我走的就不是画家这条路,后来也果然成了“学者”。
记者:您可以自由看书的时候都看哪些书呢?
朱老师:我什么都看。比如我喜欢历史,就找了一套苏联出的翻译成中文的《世界史》,这套书有一书架,我从头到尾都看完了。后来我到中央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美术史系的资料室主任贺龄华老师发现我是个“读书的材料”,就给了我一把资料室的钥匙。资料室关门以后,我也可以在里面“值班”,于是我就在书中间“睡”了两年。别人读书是论本的,我当时读书是论架的(书架),哈哈。
记者:您对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一直有自己的思考,研究生毕业后的道路您有什么规划吗?
朱老师: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中央美院任教。本来我是要出国进修的,当时机会很好,因为我有幸得到张光直教授(编者注: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厚爱。他有一次到中央美院来讲课,我负责接待他,他觉得我可教,就建议我到哈佛去留学。这是1985年,社科院考古所的所长夏鼐先生还给我写了推荐信。但当时我们的系主任金维诺先生说,你其实以后出国学习机会很多,现在用人之际将你留校,应该先为学校服务两年再去。我觉得他说得对,就把哈佛错过了。到了1987年,我就调到北大来了。
记者:您到北大来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朱老师:我是为进修和补习人文基础才来北大的。艺术史是我的专业,我一直也是“野心勃勃”,想从一个学科的角度去推进这个工作。当时北大准备建艺术史专业。艺术史是人文科学研究的部分,与艺术创作大相径庭,这应该是北大的优势,也符合我的志趣,所以比较吸引我。但后来这个专业也朝“艺术”方向走了,与我的期望相去甚远。美术界的最高学府是中央美院,那边有三四百专业人士。我的那些同学,包括我当年的学生,像方力钧、刘小冬,现在都是知名的画家。我要是从事“艺术”,应该离创作中心院校近一点,何必到北大来?
当今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还是将“艺术史”这门人文科学归属“艺术门类”之下,这会造成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和培养计划的混乱,因为艺术创造是根植于人的天赋才能和创造能力的,艺术天赋就像运动员的体质,先于学习和训练就必须具备。艺术创作与思想和理性是平行的,分属于人性不同的侧面,各自评价标准不同。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依赖于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而依赖于其天赋、创造性的感受能力和超绝的技艺。而艺术史属于“历史”,是科学研究,类似考古,研究者可以完全不用会演唱、绘画,课程设置中也无需进行艺术创作的训练,艺术史专家研究艺术品和艺术现象就像生物学家研究细胞。所以,所有世界一流文理综合大学均有艺术史系科,却不一定设有以培养创作者为目标的艺术学院。
范景中教授曾“痛斥”我为“中国艺术史学的罪人”,因为我在北大任教27年,竟然连基本的学科概念都无力厘清。其实我真是“尽力”了。我在北大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任校领导,我不断写报告直陈“艺术史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前后不下几十次,均未获实质成果。现在我调任历史系任艺术史专门教授,延续40年代燕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50年代历史系系主任翦伯赞的未竟事业,将继续向学校递送申请。
到北大之后,年我去德国留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我参与领导了现代艺术运动,所以到了89年以后,编辑的许多杂志、丛书全被封掉了。连我在北大上的现代艺术史的课程都被停止了,据说是因为有学生说,他们去广场是因为上了我的课。这样一来我就没事可做,所以到1990年,我就去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读艺术史的博士学位。
记者:去德国之前您应该没有德语基础吧?
朱老师:之前在北大还是旁听了一段时间,但我的德语主要是到德国后学的。我还是我们海德堡大学语言训练班的骄傲,因为我在德语班学了两个月,就把初级、中级、高级课程都学完了,并考过了德语的“托福”(当时称DSH,“德语作为高等学校语言考试”),这是语言班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任课老师高兴极了。当然我“真实的德语水平”也是后面慢慢磨练出来的。
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北大一直是边工作边学习,坐在底下的时候,从来不把自己当教师看。留德归来,在北大我依旧去修习课程,许多北大的平辈、晚辈也是我的老师。我每次听课都很认真,完全一副学生的样子。但跟其他学生比起来,我又显得年龄有点大了,他们就以为我是一个进修学员。这里还有一件趣事:有一次课代表发讲义,我想和她要一份,她断然拒绝:“你不是我们正规的学生,不能给你。”可这位同学碰巧也选修了我教的课,几次之后终于搞清楚我就是那位“著名的教师”,于是跑来向我道歉,说,“您在台上台下根本不是一个人!”。
记者:那时您为什么没有考虑再去哈佛?
朱老师:等我有机会出国时离当年的入学机会已经隔了5年,我不好意思再跟张光直教授提这件事。但后来张光直先生听说我去德国了,为此大发雷霆,说:“我一直留着朱青生的名额,他为什么不来哈佛?”我得知后有点吃惊,因为这种机会很难得,5年中肯定会有许多替补,而当年我对先生来说也只不过是个偶然相逢的学生。于是就给他写信,说我真的不是不来,而是已经不敢再提这件事了。他立即给我回信,说在艺术史研究方面,海德堡大学也是世界一流学术重镇。然后我们就常常通信,等我得到博士学位的时候,立即就告诉了他。他回信了,就一句话,特别动人:“这是我这些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博士毕业一周后我就回北大来了,我把自己关于艺术史学和人学的关系讲授为各种课程,有时也征求他的意见,他还来信说“我真想到北大来听你的课”。
记者:您此前就是北大教师,此次又是学成归国,但您回来后的待遇好像很一般,一家三代人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
朱老师: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1995年我回国,回到出国前住的一间房子。当时上级有规定,要国家吸引你,你再回来,那才叫“人才”。而我是学完了自己立即就回来了,因此就不属于“人才”,所以没房子。当然北大以后就纠正了,后来我一直住在校内,受到优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美文故事-散文日志随笔- 文章阅读网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来源:文章阅读网 时间: 15:39 阅读: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偶然间看到这句话,幡然醒悟说这句话的人是对的,确实是真理,很具体而且很果断地形容了世间此态,懂你的,了解你的人不说也明白你心里在想什么,担心什么?并竭力为自己分担忧愁,即使不能分担也会给予对方上的抚慰关心和安慰,这样尽管分担不了亦可舒缓当时的如此紧张和担忧的情绪,我想能碰见此种知我者,对于我来讲将是中莫大的荣幸,得此一亦是生命中的一页.中,情侣之间,夫妻之间,之间等一位知我者彼此都将是幸福的,的!而不知我者将是莫大的不幸,随之接踵而至的可能是心的煎熬,不断地争吵,彼此的,也许,有的时候现实往往与背道而驰,梦想得一位知我者为妻,却已成他人之妇,之下只能随便了结今后的漫漫长路……
& 下一篇:
发表读后感:
本栏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故事在线阅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 [译文]&&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 [出典]& 春秋& 《诗经·王风·黍离》
&&1、 《诗经·王风·黍离》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2、注释:
&&& 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 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 稷 :谷子,一说高粱。
&&& 行迈:远行。迈,行、走。
&&& 靡靡:迟迟、缓慢, 犹疑不决的样子。
&&& 中心:内心。
&&& 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 谓:说。
&&& 悠悠:遥远、渺茫。
&&& 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 实:籽粒。
&&& 噎 :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 3、译文1:
&&&&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 译文2:
&&& 那糜子一片连一片?那高粱又长出新苗?我徘徊在田间小径?我的心在颤抖
&&& 理解我——?知我心忧?不理解我——?以为我作何寻求?? &&& 青天在上?是谁使宫殿变成荒丘!?
&&&& 那糜子一片连一片?那高粱又抽出穗头?我徘徊在田间小径?我的心已破碎?? &&&& 理解我——?知我心忧?不理解我——以为我作何寻求?? &&& 青天在上 这是谁呵这是谁??
&&& 那糜子一片连一片?那高粱又结出穗实?我徘徊在田间小径?我的心在抽泣?? &&& 理解我——?知我心忧?不理解我——?以为我作何寻求?? &&& 高高青天呵?这是谁呵究竟是谁!
&&&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易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放到现在来说,诗经在交际应用方面虽然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对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却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 其实,此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吗?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 5、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 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让诗人“心忧”的到底是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诗人好象很突然地就忧虑起来了。从诗的字面看,三章的内容简洁明了:诗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间徘徊,便情不自禁忧伤起来,而且伴随着黍稷的成长(出苗-成穗-结实),那股伤感越来越浓(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郁积在诗人的心里无处宣泄,不得不仰望苍穹,一声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忧郁悲怨却又不能说出只有自己才清楚的“心忧”的缘由?压抑着诗人的显然是一股沉重强大、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抗争的势力。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诗人是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而这一切一切的诱因竟是地里逐渐长熟的庄稼!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诗人究竟有没有相知者呢?如果有,那相知者一定与诗人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感触、同样的难言的苦衷。现作为代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的一个词。
& &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呼唤无以回应,这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内心坚守的悲凉,这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知音难觅的寂寞……
&&& 这种感情是宋人姜夔的《扬州慢》所抒发的感情——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深切哀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种感情是元人查德卿《越调·柳营曲(金陵故址)》所抒发的感情——物换星移几度秋,城廓如旧人民非,几回伤往事,只见夕阳红:
临故国,认残碑,伤心六朝如逝水。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南柯梦一觉初回,北邙坟三尺荒堆。四围山护绕,几处树高低。谁,曾赋‘黍离离’。
因此,我认为《王风·黍离》中的“我”是谁并不重要,他可能是“东周大夫”,他可能是“流浪人”,他可能是“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他可能是游者叹黍离
看到物换星移,人们心中就会产生“黍离之悲”;看到物是人非,人们心中就会产生“黍离之悲”;看到今不如昔,人们心中就会产生“黍离之悲”;看到昔盛今衰,人们心中就会产生“黍离之悲”;看到国家残破,人们心中就会产生“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的羁旅孤独之愁,“黍离之悲”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的漂泊感伤,“黍离之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的昔盛今衰,“黍离之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的历史深沉的感叹,“黍离之悲”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的忘国破家之痛,“黍离之悲”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黍离之悲”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真诚,是一种失落的悲哀,是一种兴亡之痛,是一种荣枯之感,是一种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深切哀叹,是一种凝聚了家恨国仇的悲怆情绪,是一种遗民沉郁不屈的情志,是一种天下苍生血泪斑斑控诉的情结……
回到《王风·黍离》,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城阙宫殿;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繁盛的都市;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富庶的乡村……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有整齐的黍;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有茂盛的稷;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有一片凄凉……借用姜夔《扬州慢》的词来解说,那就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 8、这些天心情的压抑和烦恼,使我没有了快乐和开心,心被刺得流血,现在我也不想明白那些人的目的,但我很清楚,自己永远和他是朋友,我也永远相信人与人之间不仅只有爱情还有永恒的友情,同样,人除了爱情还需要友情,而在茫茫人海中只有友情而无爱情的人们也有,就像我与他,彼此互诉衷肠,又有何妨?人常说:人生难得一知己,无论红粉知己,还是人生知己,都难得已,定当珍惜,唐代诗人王勃曾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足可见“知己”乃人生真挚友情之所在也。
&&&&& 于是,我相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9、 对现实阴暗面的批判也都是积极的,而要人接受就必须注意行文措辞,动辄粗口毕竟是件失体面的事。你也许会反驳;“现实如此”。我不否认丑陋的存在,但也不是你一个人看见吧?所有良知尚存的人都在努力,何况同样一件事,也可以有更委婉的表达,这样才容易引起共鸣。如果你还强辩,那我就再问一句:你为什么喜欢穿干净衣服?难道你愿意住在垃圾遍地的地方?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10、不知我者,往往会被表面的一切评于我差评!而知我者,会感受到我背后的心酸和压力,对我眷怀,亦有不愿被人看透的深情自矜。世事岂能尽如人意呢,但求无愧于心,活得心安理得,知我者谓我心忧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11、&也许是生来不愿服输的缘故,我总是想只要想做一件事,我就会把他做好,在这个人生的竞技场上,我觉得我每天都在博奕,自己和自己较劲,我崇尚“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我也相信“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当今无古贤”。走在人前我会抬起我高傲的头颅,这样写我是不是有一点孤芳自赏?其实我有时也觉得自己很渺小,在芸芸众生之中,我很快会被淹没。回首走过的路,真是一言难尽。曾几何时我陶醉在自我营造的心灵空境,我向往那属于我的一方净土,青涩的苦恋让我学会了成长,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我走过一段心语历程,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事理,我开以始学会了理解,从家人开始,到对接触的社会每一个成员。平凡的生活,夫复何求?到如今我站在了又一个高度,我渴望理解,我渴望精神层面的更高升华。但是,这个高度究竟能有多高?我又能走到哪里?
&&&&人性都有一个弱点,就是当年范大人说的“以物喜、以物悲”。一个友人提醒我,做人在得意的时候不要太张狂,失意的时候不要太沮丧,虽然是人人境遇不同,但我们终究是经历着可爱的人生。时常想起友人的提醒,但实际上仍然是改变不了因际遇和环境的变化而时喜时忧。今天心情就很好,因为做事很顺心。
&&&&在这秋的季节里,我分明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苍凉。岁月的流逝,让人不由得时时生出淡淡的愁怨,虽然这是一个秋实的季节,收获的喜悦让我看到我们接触的人们脸上挂满的笑容。我的心却依然是沉沉的。我隐隐感觉到这将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
  每天看到路边上如流水般的车流,晨出暮归,我常常想,这车流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而这梦有尽头,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人们在为生存和金钱忙碌着,早已顾不上去收拾一下荒芜的心境,他们又在想什么?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12、 知我者,一定是与我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心照不宣,心心相印之人,知我者,一定是彼此默然,却能彼此明了彼此心灵的柔软,知我者,必须是相对无言,却能彼此读懂彼此的灵魂。知我者,必须是目光的相望里,能传递所有的誓言,能释放所有的情感。知我者,一定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不需要一切外在的表白和徒然,知我者,有着对琴棋书画的依恋,知我者,须能悟透情感的精髓,悟透生活的真谛,悟透人生的价值,知我者,须是几世痛苦地寻觅修来的情缘。如若不然,我宁愿孤独人生几十年,如若不然,我情愿凄苦零丁沧桑生命的波澜。  不知我者,也就不明白我在追寻什么,我在感悟什么,我在放弃什么,也就不会明白,我的等待,我的期盼,还有,我的上下求索,我的情感,我的精神,我的灵魂,不知我者,任其花开花谢,任其景色迷人,风光无限,生命的季节五彩斑斓,于我不关风与月,我也会默然,淡然,悠然,于我有何相干,不知我者,任其东南西北风,任其四季春秋,我不动摇,我不羡慕,我也从不迷恋。我会欣然,坦然,悠远这一切,不知我者,我不会有丝毫的失落和遗憾,我用我的灵魂平静外在的所有内在的一切。我是我自己的风景,我是我自己的淡泊与宁静。我是我四季的色彩,我是我山谷的回音。我犹如小溪,我有我的生命之歌,我有我前进的方向,我无须躲避,我无须寻觅,在生命的流河里,会不会出现浪花与岸边某物的碰撞,会不会共鸣出一段优美的曲调,会不会有感应的漩涡或者波浪,会不会有明快的节奏附和,我不苛求,我会随着自然的高低趋势起伏,我会顺着自然的上下陡缓流淌。我是我自然地悠然向前,不知我者,在我的面前依旧是一道风景,只是我是小溪,我有我流淌的方向,不太留意两岸的风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是,这个知己向何处去寻,像伯牙与钟子期这样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千年不遇,是几世的寻觅,知我者,我多么向往,但却又不敢奢望,不知我者,我依旧平静面对,依旧孤独打磨和亮艳自己的镜子。让这面镜子更忠实于人生,让人生更忠实于自己。让自己更忠实于自己的灵魂。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