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孩听力不好上学好吗?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晓白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儿童、青少年不爱上学,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全网发布: 15:15
目前,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儿童及青少年不爱上学(厌学)的问题逐渐增多。儿童青少年不爱上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逃学,这种孩子一般会欺骗家长,每天装作去上学的样子,他们内心里可能确实不爱上学,通常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另外,通常这些孩子在校外有一些吸引他/她的东西,如去网吧、游戏厅等。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内心是渴望上学的,但是他们对上学有一种恐惧感,恐惧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时候,孩子自己也描述不清楚)。这类孩子大部分会有一些诱发因素导致他们不去上学,如被老师训斥,同学关系出现矛盾、考试失利等,也有一些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孩子逐渐的就不爱上学啦。这些孩子内心是渴望上学的,但是,一到快要去上学的前一刻(通常是准备上学的清晨),他们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还可能伴有恶心、头晕、腹痛甚至发烧等身体症状,而当家长允许他们不去上学后,这些症状就会很快消失,通常,他们在家里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没有啦。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谈后一种情况,并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拒绝上学”。根据我们的研究,拒绝上学只是一种外显的行为表现,其实,它还可以分为多种心理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注意力缺陷(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叫),因为这个心理问题,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逐渐成绩下降,不爱学习,最后发展成拒绝上学。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焦虑情绪,有焦虑情绪(严重的可发展成)的孩子会感到心烦意乱、打不起精神、缺乏学习的动力。比较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有分离性焦虑,即离开大人会感到恐惧。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家庭问题(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家长(包括老师)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1.这类孩子内心是有上学的愿望的,他们只是恐惧上学;2.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在很多情况下成人是无法理解的,但这种恐惧确实存在;3.不是孩子的意志力与品行问题,而是一种心理障碍。4.威逼孩子上学可能具有暂时的效果,但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如何来进行治疗呢?首先,寻求医生的帮助非常有必要。其次,家长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习改变态度以及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另外,让孩子跟医生进行交流(通常孩子不愿意接受咨询和治疗,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先做几次咨询)再次,取得学校老师的理解,医生可以帮助家长与老师沟通。最后,不排除使用少量的药物,因为如果是因为上述的那些心理疾病导致孩子不能上学,解决那些“原发”疾病是治疗的首要前提。总之,拒绝上学问题的治疗没有简单的良药,需要花些时间,也需要家长、老师和医生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9:57
李晓白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李晓白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晓白大夫提问
李晓白的咨询范围:
重症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问题咨询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好还是不好?(讨论之五)|家长|孩子_凤凰资讯
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好还是不好?(讨论之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在澳大利亚工作,儿子11岁,女儿8岁。让孩子学好中文和继承中华文化,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6日登载的文章《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以及相关讨论,又一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送回中国,孩子们将放弃英文和远离父母;留在海外,又怕他们疏远了中华文化。在这个两难的选择面前,我赞成给孩子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拥有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的生活经历,兼收并蓄。
原标题: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好还是不好?(讨论之五)《
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编者按:本报8月6日在头版刊登《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一文,引发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热烈讨论。本报在8月20日、25日、28日和9月9日刊发了4组讨论文章和感想感言。今天,本报刊发一组来自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的心声。■ 陶雪红给孩子创造一切机会我们在澳大利亚工作,儿子11岁,女儿8岁。让孩子学好中文和继承中华文化,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6日登载的文章《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以及相关讨论,又一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送回中国,孩子们将放弃英文和远离父母;留在海外,又怕他们疏远了中华文化。在这个两难的选择面前,我赞成给孩子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拥有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的生活经历,兼收并蓄。孩子们现在澳洲上学,假期我们尽量带他们回中国生活,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在澳洲期间,我们也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学习中文和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他们每周末在中文学校学习,在家收看中国卫星电视,阅读中文书籍。中国近年来举办的中华文化海外行等活动,也是一个让海外孩子学习中华文化的好机会,我们每年都参加。等孩子长大了,我们也会让他们参加去中国的寻根活动。我们还希望中国能开办一些课程,让海外的孩子们阶段性地回中国读书。也希望中国能通过网络,同步讲授中国孩子学习的课程。少年儿童有惊人的学习能力。给他们创造条件,他们就会自然地掌握多种语言,融入多国文化。两个孩子现在能自如地运用中文和英文,同样热爱中国和澳大利亚。他们关注中国新闻和澳洲新闻,为赛场上升起的中国国旗和澳大利亚国旗欢呼,热爱中国书法和澳洲玻璃镶嵌画,喜欢中国的饺子和澳洲的烧烤。见到久违的澳洲朋友,他们会飞奔过去疯狂拥抱直到都摔倒在地上。和中国朋友重逢,他们会安静地站在一起,新鲜事儿总也说不完。他们能谦虚地接受指导,也能自信地展现自己。对他们来说,两种语言和文化都自然地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并每时每刻关注着我们的祖国。我们为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每一次腾飞而骄傲,为中华文化走向全球的每一步脚步而自豪。父母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情感,以及中文的家庭环境,都将感染孩子,促使中华文化在他们心中植根。孩子们虽然没有一直生活在中国,但一直生活在崇尚中华文化的氛围中。最近,他们在为中文学校举办的朗诵比赛做准备。当女儿深情地朗诵“我的祖国,高山巍峨”的时候,当儿子举起手臂气势磅礴地喊出“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的真情和责任。中国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遥远,他们和祖国不曾分开。■ 徐卫中文是必修课看到大家有关《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的讨论,我也谈谈看法。我认为,中文学习很重要,它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有一种归属感。但我不同意在高中以前把孩子单独送回国去学习一两年。孩子成长过程中并不只是接受学校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关爱同样重要。长时间不在一起,感情会疏远,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无法洞察,更无法加以引导。另外,孩子需要全面发展,除了学校的学习外,参加课外的体育、音乐或其它兴趣小组都会是成长的一部分。这需要家长花额外的时间安排、接送,指望把这些责任都托付给别人是不现实的。况且,国内外的中文水平相差甚远。回中国去相应的年级学习,中文差距很大,会听不懂。孩子们需要额外补课才能赶上国内同龄的同学。同样,几年以后再转学回来,英文可能又需要补课了。与其让孩子们不停地补课,还不如顺其自然,充分利用海外当地的资源。比如,墨尔本有的中文学校的规模比一般的英文日校还大,我的孩子在这里已经上到8年级了。日积月累,进步还是显著的。学校每年还组织“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请中国有特长的孩子们来,把戏剧、书法、剪纸、武术、音乐等介绍给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还有“寻根之旅”,在假期组织学生们去中国考察文明古迹,跟中国学生交流。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方式。等孩子大些,比如高中或大学,如果有交换学习或她自己愿意去中国学习,我会全力支持的,因为他们已经可以自己管理自己,更知道去中国要学些什么。■ 郭向明谁说海外学不好中文?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一文,心中感慨很多,想和大家共同分享。在海外出生的孩子,要不要学习中文?必须得学!这样对孩子将来的就业和发展都会非常有利。出国前,我在中国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在澳洲墨尔本的中文学校也任教多年。我觉得,在海外出生的孩子没有必要回中国去学中文。在这里,有一支敬业的教师团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要想学好中文,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怎会学不好呢?还有重要的一点:从孩子们健康成长和亲子关系来讲,也不应该把孩子送回中国学中文。虽然,在中国同样会有很好的照顾和关心,但这些都不能替代自己父母所给予的亲情,特别是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我认为,在海外出生的孩子留在当地学好母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很重要。同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中文的条件和环境同样重要。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为中国的对外发展和建设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 郑清“ABC”学中文 我有两个女儿,她们都是人们常说的“ABC”(Australian Born Chinese)。顾名思义,她们都是海外出生的华人。无论她们将来如何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与生活,这个“根”将伴随着她们的一生。基于这种渊源,我的两个女儿早早就开始了中文的学习。在海外同样也能学好中文。我的两个女儿从预备班开始便参加了本地最大的华人中文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的学习。大女儿已学了整整11年的中文,小女儿也学了6年了。她们都已经能用中文写作与阅读。我不得不提一下,孩子的中文学习和父母与家庭是息息相关的。父母在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也能营造一个中文的学习环境。学会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同样也能弥补海外学习中文环境的缺失。多年的中文学习使我的两个女儿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们打算大学毕业后去中国专门学习一年的中文与历史,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她们相信这种学习会有益于成长。学习中文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华夏儿女,如何在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同时,又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是我们家长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方颖澳洲成长,中国寻根 读到人民日报海外版《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这个题目时,我就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和先生10年前移民墨尔本。两个女儿也先后在这里出生。在她们4岁左右时就被送到墨尔本这里的中文周末学校学习中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女儿平日里用英文和我们交流已经是常态。我和先生平日里偶尔用到中文的成语或典故,她们根本听不懂。但是,当我面临留孩子在澳洲受教育还是回中国接受教育这样的抉择时,我却很难下定决心。作为一名母亲,我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而且,中澳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也有不同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在差异如此大的两个环境中成长,孩子可能无法判断和适应,不利于心态的健康发展。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澳洲这里的中文学校开始举办越来越多的华裔少年“寻根”之旅的活动,等孩子稍大一点,会鼓励她们参加。作为一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虽然生活在海外,但是我们还是华人,希望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让她们晓得她们的“根”在中国,她们有责任把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从世界大的趋势来讲,中国在世界上迅速崛起,世界各地需要越来越多会说汉语的人才,很多的澳洲人也在学习汉语。华裔子女没有理由把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古老的文字丢失掉。等孩子大一些,我和先生打算送她们回中国读一两年大学,让她们更好地学习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 严芝萍初中送孩子回去读书好 送孩子回国读书,这是10年前我曾有过的念头。但是,我的想法没有得到先生的支持,我的计划无疾而终。10年后的今天,女儿已是大学生,也曾独自到首尔大学读过韩语。如今,我把10年前的想法告诉她,然后问她,如果当时把她送回国内读中文,对当时的她来说是否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问她,离开父母的时间多长比较合适?她的答案是6个月到两年。在我看来,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不该让孩子远离自己太久。小学阶段是亲子关系奠基时期,不该有别的事情比这更重要了。况且,如今澳洲有不少周末中文学校可以让孩子读书,我认为不需要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回国。而初中阶段的两三年时间内,可以选择性让孩子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到中国读书。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比较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时候让他们远离一段时间独自面对世界、独立处理问题,无论从个人成长和对中华文化接纳和理解等方面,还是与父母感情增进方面考虑,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喻颖在国外也能学好中文 最近,许多华侨把出生在国外的儿女送回中国读书,让孩子从小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传统的中华文化氛围中成长。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而究竟该不该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回到中国学习中文重要还是陪在父母身边重要,大家各执己见,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澳洲从事中文教育。我真切地觉得,其实在国外一样能让自己的孩子学好中文。许多西方国家都有中文学校,特别是在澳洲更有教育经验丰富、教师阵容强大的中文学校。这里的华人大可不必让成长期的孩子离开父母去中国学中文,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学习当地语言的同时学好中文。孩子回中国后,中文是学好了,但是很可能由于缺乏学习外语的客观条件而把外语放弃了。当孩子回到出生地后,会很难融入当地社会,也无法把当地语言学到母语的水平了。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及享受天伦之乐的角度讲,我也觉得不该把孩子送回国。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时代,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最需要父母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谁也替代不了父母。从小离开父母的孩子心灵上所受的伤,是无法弥补的。海外的中文学校一样可以培养出有着中国“根”、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海外学子。■ 祃洁华孩子们最有发言权我想,这个问题的主要受方是孩子,她们最有发言权,所以还是问问我的女儿吧。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上9年级;另一个11岁,上5年级。我要先讲讲她们的背景。她们的父亲是新西兰人,现在我们一家住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在此之前,我们先后居住在广州、奥克兰、珀斯、上海,现在定居墨尔本。虽然在中国住过,但是她们读的是英国学校,接受的是英式教育。现在,她们在教会学校念书,在英语环境中生活。我有和很多华人家长一样的忧虑:她们要忘掉母语了!很多华人家长将他们的孩子送回中国去念书。我是否也应该将她们送回国呢?我问了大女儿。她的答复是斩钉截铁的:“ No!”为了更加民主,我征询了小女儿的意见:“你愿意我送你去中国上学吗?”她默默地盯了我若干秒,一言不发地扭头走开了。引用一位国内朋友在微信上的话:中小学教学体制应该这样改——吃好早餐,早8∶30到校。上午3节主课(数学、中文、英语)。午饭在学校食堂。下午按照自己的选择,去文艺楼。参加舞蹈、声乐、烹饪、园艺、乐器、武术、实验、科技、服装、土木等特长班。每周爬山、攀岩、游泳、欣赏电影。暑假从6月到9月。寒假从1月到3月。假期组织旅游,到另一个城市或者国家体验风土人情。如果真是这样了,去,还是不去,还会是难题吗?■ 赵卫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几天前偶然阅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份的文章《送孩子回国读书,走起》,看完后感触颇深。如果你感受过国内外的教育,你很快就能发现中外两种教育的差异和利弊。说到中西方的结合,其实我想生活在墨尔本的华人前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探索。这就是为什么墨尔本的中文教育体系这么成熟和完善的原因。如今,中文学校已经遍布墨尔本,仅新金山学校就有几十家;学生更是成千上万。在中文学校教书这么多年,我感觉到,有些孩子中文说得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不比中国的孩子逊色。我不能说每个孩子的中文水平都可以和国内相比,但是他们的出色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同时,中文学校每年还要组织澳洲孩子到中国“寻根”,国侨办也会每年派优秀教师到澳洲来传经送宝。这里的孩子既不用离开父母、离开现有的学习环境和朋友,又能接受到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那么大家认为还有送孩子回去的必要吗?要不要送孩子回国读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论,不能一概盲从。同时,还要看看孩子将来打算生活在什么地方,工作在什么地方。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反而可能落得个无所适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21637
播放数:37180
播放数:273186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是不是国外有很多人可以边打工边上学?国内相对来说更艰难吗?为什么?
是不是国外有很多人可以边打工边上学?国内相对来说更艰难吗?为什么?
是不是人力费很贵,所以端盘子就可以养活自己?
【的回答(19票)】:
作為一個在國外打了多年工的人說句實話,不論是端盤子還是刷盤子,甚至白天端盤子,晚上刷盤子,在美國都養活不了自己,撐死了把食宿費貼出來,還是建立在往死里打。但那個天價的學費全職員工都不一定負擔的起。
以前說那些刷盤子的都是拿了學校的獎學金,然後刷盤子掙外快的。
反而在國內打工我可以養活自己,在國內飯館給人打打雜的收入還蠻高的,和一年4000塊錢的學費比,暑假勤快點絕對沒問題。
【邹雪梅的回答(8票)】:
国外的情况我不大清楚,几位出了国的同学也打打工,但没听说能养活自己。
从我多年的学生兼职经历谈谈国内为什么很难
中小学生课程紧,打工意识浅,且很少人招“童工”,我们只说大学生
最常见的大学生兼职工作可分为三类:第一是知识型,如家教、培训班老师、翻译之类;第二是市场型,如推销、促销、代理、做小生意之类;第三是劳务型,如发传单、服务员、画室的头像模特、做手工之类。
第一类兼职相对来说挣钱比较稳定和容易,但是需要知识加上技能,而且一般来说对自己没有多大的提高,做上一段时间也就不想做了
第二类兼职大多比较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十分辛苦,需要花心思,做得好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挣不来生活费
第三类基本上纯粹是用时间换微薄的外快,有这点时间不如多学点东西,以后一小时就把一个月的外快赚回来了
大学生们有打工意识的并不少,但能吃苦有干劲能坚持的不多,加上这些兼职工作本身薪酬不高,而且找这些兼职的竞争倒不小。所以也就很难靠这些养活自己了。
比如一份家教的工作,你要到学校的家教中心从四个报名者中“抢”来,而且要家长和学生对你满意(当然你也可以交钱到盈利的中介,但是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
当然,并不是说国内做兼职就养不活自己,你发狠做,肯定是能养活自己的。
比如家教,你一次做好了,家长之间是会互相推荐的,下次你可以收高一点费用,而且可以同时教附近的几个孩子。学生成绩提高了,善良的家长还会额外给你发奖金。
代理、小生意之类的有兴趣的话多揣摩多闯,做好了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关键是不管做什么,都要把它们做好!
【虞翔的回答(5票)】:
其实在大部分收学费的国家,刷盘子是肯定赚不回学费的,顶多解决生活费。德国的话还好一点,学费低廉,并且可以合法打工,不过大多数专业都比较辛苦,要抽出时间完全靠打工养活自己也不容易。在我看来,打工主要的好处在于可以赚欧元花欧元,花钱的时候只需换算成自己的工作时间,而不是换算成人民币再换算成父母的工作时间,这样心里舒坦点。
【英年早肥的回答(2票)】:
我觉得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挣多少钱,而是国内没这个氛围。
我就没见过国内中小学生送报纸挣零用钱的,哪怕他父母是摆报刊亭的,从帮助父母角度也很少。国内父母绝大多数也觉得小孩子就该读书,闲下来除了休息就是读书。
国内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更多还是泡妞打Dota吧?
【杨艺天的回答(2票)】:
留法七年,19岁起半工半读,法国公立大学免学费的,房租和其他费用学生身份都有补贴,所以生活费不高,打工足够养活自己,还有余钱买打折奢侈品。
我一直打工基本没断过,寒暑假找个全职包吃住的,学期中就找个周末工,硕士阶段课少,可以打两份工,端盘子还有很多小费的拿。
其他国家不知道,国内情况不知道,但法国是绝对能自给自足的,省着点花光打周末工就行了。
【曾健的回答(2票)】:
国内其实也不难啊。
主要还是看大学生自己愿不愿意去做。
每个人读大学的方式不同。
有读书学术型的,恋爱型的,玩乐型的,学生干部型的,也有兼职型的。
你可以看到其实那些兼职型的同学,比如家教这些的,养活自己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主要还是看大学生自己怎么选择。
【HENRY ZHAO的回答(1票)】:
关于在国外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打工,而在国内为什么很少打工的原因,我曾经跟很多出国生进行过探讨,首先国外的物价与打工的收益来比较,相对国内来说是相对平衡的,换句话说,在国外打工至少能养活自己,而在国内打工很难养活自己(我说的是非全日性工作),加之国外有很多关于最低工资收入的法律,很多合法工作者是可以得到保护的,其次,也是很多留学生生活所迫,毕竟父母拿在中国的所得供养国外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那些贪官的收入不能计算在内)
【杨森的回答(1票)】:
现在兼职一个月1000左右,一个学期下来学费就有了??
虽然学费家里出吧??
但是异地恋见面就有钱了??
还有网站的adsense三个月有小1000的收入??
【吴如翔的回答(0票)】:
国内一点都不艰难,只是大部分的人不愿意去做而已。
【李庆超的回答(0票)】:
苦逼的研究生哪有时间出去打工,只能给老板打工去了。
【继福的回答(0票)】:
我代表媳妇表示:
自大二以后所有上学费用(上海)全部通过家教赚来(非师范专业),
还给老爹买了一辆农机车。
【罗骏飞的回答(0票)】:
国内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打工行为,一旦出现劳动事故,一般算不了工伤,下场是很凄惨的,所以其实国内打工风险很高
但主要原因是国内对孩子相当看重,父母舍不得让孩子苦着累着,让孩子从小形成依赖心理,所以没有打工的意识
【白杰的回答(0票)】:
其实国内一边打工一边上学也有很多,我身边的同学就有一边做兼职,一边上学,而且工资完全能够养活自己的.这不能归因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规范,因为只要自己想做,好工作完全能找得到.
再一,现在的学校学的在社会上能用得上的几乎很少,所以,学生有的认为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可能会耽搁学习
【李颂的回答(0票)】:
国内不难+1
有个学长大学三年挣了六万。家教+外景主持。
【Zhang Mengmeng的回答(0票)】:
◎兼职工作期间,酱油路过的,后面的内容可能看起来有点混乱。
◎国外不知道。说我自己的情况,分析下为什么大学生兼职很难。
◎我专业是理工科,今年大四。
◎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如果认真学起来是非常辛苦的,厉害些的同学理解起来很快,像我这种智商平平的 & 就要花不少课余时间去解决,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不会花时间在这些课程上了。
◎大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学前三年我一次兼职也没有做过,另外还有一些可以称之为借口的原因比如课程太多,学校距离市区太远,坐公交车不方便等等。
◎其实只要是家境一般的同学肯定会有做兼职的想法的,也许自己并没有学费或者生活费上的压力,我就是这种情况,但是长这么大知道父母工作很辛苦,尽量减少父母的负担靠自己的力气吃饭多少也会有种自豪感的,所以愿意兼职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只是因为兼职工作的性价比没有吸引力所以看起来兼职很难。
◎&因为我不打算考研,工作基本定下来了,而且我的课程已经结束了,所以有很多时间做兼职,性价比我觉得也合适,我身边有好些同学的情况和我类似。
【石磊的回答(0票)】:
国外不清楚
国内也不是很难
宿舍的两个哥们都只交了第一年的学费
毕业的时候一个哥们还清了
毕业半年另外一个哥们也还清了
发表评论:
馆藏&4660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专访天娱赵晖:不读书,审美差,凭啥做好创意?_稿库_新闻_青网
专访天娱赵晖:不读书,审美差,凭啥做好创意?
核心提示:
审美、文字、包括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现在的文案非常非常欠缺的,回到事情的根本就在于现在的文案缺乏完整阅读完一本书、两本书的能力,他的肚子里是没有货的。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一期独家专访稿,接受采访的对象是天娱传媒品牌中心总经理赵晖先生。
他曾经担任过任湖南卫视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宣传负责人,也是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的营销宣传负责人。
之所以想要采访他是因为前不久我看到他在TEDxChongQing上的一段主题演讲《如何成为一名创意猎手》,不仅讲得有料,更重要的是有趣。
当我厚着脸皮向他发出了采访申请的时候,他一开始是拒绝的(这里没有Duang),拒绝的原因主要是觉得还是当面谈比较合适。
而运气总是眷顾我这样不要脸的人,7月2日他跟我说刚好来杭州出差,有时间可以见面聊聊,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带了过去。
作为一个业余的采访人,我列的几个问题都很干涩,但他都做了很好的展开,甚至把一些原本我未曾想要问的问题都做了补充。
如果你只对文案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问题3、问题4,看他是怎样来理解文案这个职业的。
这些年您跟年轻人打交道下来,在您的观察中,80后、90后有没有什么区别?
赵晖:有很大的区别。
80后可能更不太善于表述自己内心完全真正的想法,他们会有顾虑。
比如80后在和人谈话的时候会去想我讲怎样的话你心里会感到舒服,或者我去说什么样的话我的老板会觉得比较爽。
在我以前工作的经历中,我发现半夜给我发邮件的人,基本上都是85前。有一次实在忍无可忍要解雇一个同事,因为我觉得他的工作有问题。他就非常委屈的跟我说我每天这样子工作你还要开除开我啊?我就问你怎样工作的啊?他说老板难道你没有发现我每天半夜两点钟给你发邮件吗?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半夜两点钟发邮件啊?他说我都坚持了两年多了,半夜一两点发邮件,我以为你能看得到,你能想到我工作很辛苦。我说你在哪儿学的这些东西啊?他说有很多成功学的书在讲,因为竞争很激烈,你要让你的老板、你的搭档看到你很勤奋,你要在有些细节方面进行处理。
相对而言,80-85这个年龄段的人顾虑会更多,而且这个年龄段的人绝大部分已经安家立业,开始还房贷,他们还会去想我可别因为一句话没说对就犯错了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因为他们的顾虑点比较多,他们做事情也会更加慎重一些。
但是我所接触的很多90后来说,他们对有一些事情是无所谓的。
这个无所谓不是说他自身的工作态度无所谓,而是他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工作,我如果丢掉这份工作,我也许还有更多的工作呢,难道你这个公司破产了我就活不下去了吗?所以在这样子的心态基础上,他们敢去讲他们的一些东西、想法,不管是对还是错。
我们还发现,在开会的时候,最敢讲自己想法的不会是80-85之间的人,他可能是85-95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会去讲我最近在看什么东西比较好玩,在看某个动漫、看B站、看某个网络红人&&职场里的那种谦卑、长幼秩序对他们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所以他们会更加开放。
另外,我觉得90后获取的信息量会很大,他们完全是跟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但是有一点他们是赶不上80后的,就是他们的深度阅读的能力。
我们问过很多的90后上一次完整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基本上得回到他们高中的时候,他们很难完整看完一本书,所以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是有问题的,但是对碎片信息获取相当大。
在您操作过的项目当中,第一次让您直接感觉到创意是有力量的经历是什么?
赵晖:第一次感到创意好玩,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是很鸡贼的一件事情。
大概是在2003年的时候,我刚刚毕业,当时我们服务一个IT客户,他是做笔记本电脑的。做笔记本电脑要有对公司、对产品的介绍,然后不可避免要讲到自己的技术有多牛逼。
但是真实情况是他们的技术部只有2两个人,一个是老板的儿子,是上海交大的硕士毕业,一个是另外一个合伙人的儿子,在美国读博后回国继承父业。
但是对外的文案不能讲&我们技术部门只有两个人&,因为消费者对他们是没有信任和积累的,也不能讲&我们有30人的团队&,这是欺骗消费者。
那怎么办呢?
后来我给他们写了一句文案,&本公司技术实力雄厚,100%的人具有硕士文凭,50%的人具有海外博士文凭&,你看我既没有讲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只有两个人,同时又让人看上去很牛逼。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创意本身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虽然我现在反过去看这个事情是有点鸡贼,也是有点不道德的,但让我确实感觉创意很好玩,它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您觉得文案从业者们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传播环境当中,应该具备怎样的技能才能适应?
赵晖:第一, 要有审美的技能。
如果你没有见过美的东西,你就写不出好的文案。这里的审美是指要有阅读好文字的能力,并且能分清楚什么是好的文字。这需要大量的阅读以及与审美品位的人沟通。
第二, 自己要喜欢美的东西。
不管是艺术展、还是茶花、还是话剧、还是博物馆,各种各样美学范围内的东西。你很难想象一个只喜欢看搞笑段子,天天吃烤串的人能写出很美的文字,这种人在现实中是不容易见到的。
第三, 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什么叫明辨是非呢?这两年我看到的文案陷入了两个怪圈。
第1个怪圈就是跟随热点。这其实是杜蕾斯跟热点带来的连锁反应,比如范冰冰跟李晨公布恋情,大家都在说&我们&;成龙duang一下,所有品牌都duang一下,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没有品位,非常没有见识,非常没有自我判断能力的东西。当所有品牌都在跟热点到时候,其实对消费者来说是完全接收不到这种信息的。&
第2个怪圈是本来品牌的产品并不是走三俗路线、网路恶搞路线的,但平时沟通的文案总是用&我伙呆&这类的网络用语。这个时候你凭什么再去抱怨你的产品那么好、逼格那么高,但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买呢?因为你自己把自己的品牌格调降下去了呀!
所以我觉得审美、文字、包括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现在的文案非常非常欠缺的,回到事情的根本就在于现在的文案缺乏完整阅读完一本书、两本书的能力,他的肚子里是没有货的。他现在看的更多的是网络上的所谓流行语、流行词,这会极其重的破坏掉文案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底,我觉得这是很要命的事情。
您本人是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判一则文案是好还是坏的?
赵晖:有好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这个文案能帮助卖货,这是文案至高的境界。
比如以前奥格威先生给劳斯莱斯写的&每小时六十英里的时速,坐于劳斯莱斯之中,所能听到的最大噪音,是来自电子表的嘀嗒&;比如李欣频给给诚品写的一系列文案;比如台湾那句著名的&学钢琴的小孩不会变坏&&&卖货一定是文案的至高追求。&
第二种是极其强大的把一种价值观清晰的传播了出去。
比如这两天我在看一本书《故事照亮未来》,其中讲到美国一句著名文案&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包括广告圈那句著名的&I Love NY&,Google的&不作恶&这样的文案或者这样的策略出现,它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它形成了我们对于一种标准的共同诉求,这是另外一种境界,它短时间内不会带来销量,但它以更深远的方式带来影响。&
第三种我认为好的文案就是把一个看上去很小众的东西给抽离了出来使它更加大众化。
这里的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使它大众化是说它让更多人见到了美的东西。比如小米那句&为发烧而生&就是一句很好的文案,因为发烧友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但是当我们听到&发烧友&这三个字的时候,心里是知道&发烧友&一定是对某个行业非常痴迷,他会非常花时间去钻研,会去想办法去让产品变得更好更具有性价比的这样一个群体。&
另外我个人很不喜欢那种单纯抖小机灵的文案。
比如通过汉语的博大精深把一个成语改一个字带来某一种意境的不同,或者说故意写错一个字带来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甚至借某种热点事件来个关联结合,比如《爸爸去哪儿》很火的时候来一个&妈妈去哪儿&、&房子去哪儿&&&我觉得这样的文案在我看来是鸡贼型的文案,是不太好的。
在您看来,电视、互联网这两种媒介的传播特质是怎样的?未来谁会更有影响力?
赵晖:我觉得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电视会更有影响力。
原因是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可能错误的判断,就觉得互联网、互联网+无所不能,陷入这种错误判断的原因是因为你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是互联网受益者,但是请不要忘记了中国有14亿人口,真正深度又频繁的互联网用户不可能占到一半以上。
另外,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他获得的信息还不完全是互联网化的信息。
举个例子来看,这么多年,互联网没有真正产生一档现象级的节目,但是你看&超女&、&快男&、《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一年级》、《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这些现象级节目都是电视平台的,电视具有真正广泛的传播性。
互联网这两年相对好一点的节目或者作品在我看来大概有4个,一个是《屌丝男士》、一个是《万万没想到》,一个是《奇葩说》,一个是《嗨哥》,这4个相对好一点,但是他们都没有那种特别强大的影响力。&
再换句话说,我们去看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大企业,他们的产品很多传播也会借助于传统媒体去做冠名,做影视剧植入,没有电视,很多产品都难出来。
而且,电视媒体还具有目前市场上最为强大的造星功能。很多明星的家喻户晓都是通过电视出来的,通过电视剧、综艺节目、颁奖晚会。
互联网制造的明星如果不通过电视平台的放大很难进入一二线甚至三线,比如hold住姐,但hold住姐的火还是通过《康熙来了》、《小时代》;还有旭日阳刚,虽然是通过互联网出来的,但是被放大还是因为上了春晚;还有筷子兄弟,通过《老男孩》火起来,走入大众视野也是因为电影这种传统媒介。
所以我觉得,未来至少十年内,电视是更有影响力的,而且优质的内容也一定是电视提供的。你看芒果TV,短时间内估值那么高,就是因为它的优质内容制造能力。
在您自己的业余生活当中,是怎样积累创意素材的?
赵晖: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不功利&。
不功利的阅读。很多人问我平时喜欢看什么书,我其实什么都爱看,营销的、科幻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各种乱七八糟的都爱看,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某一个知识点是对你有用的。如果当你周围所有的人在聊天的时候,都只能讲大数据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时候,你们的知识是高度雷同化的。
不功利的交朋友。不是说你得到什么级别我们才能坐下来一起吃饭,因为你跟不同人的交朋友能听到很多不同行业稀奇古怪的东西。
第二是&自己想&。
因为我们接收到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信息,你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怎样。包括你看到的一些营销案例,它是被公关过的,它是为了体现自己有多厉害而那样去写,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个逻辑合理吗?
你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想,行吗?这个逻辑合理吗?&
在这样一个更多人只愿意浅阅读的平台上,你能够有耐心看到这里,那一定是被赵晖的思维逻辑给吸引了。
实际上,这一次跟赵晖先生聊的内容远远超过上面所呈现出来的。
他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有意思的故事,每谈及一个观点,他总能拎出一个故事来佐证自己的想法。
他说他退休后会把自己知道的这些故事以剧本的形式写出来。
他说神州专车的文案在他看来策略是没错的,但是用错了明星。
他还说作为一个文案应该多去看看话剧,因为话剧有最原始的戏剧冲突,在话剧的舞台上,不会加影视里的那种特效,演员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会撒谎的。
(文/贰毛)
责任编辑:pathos不在
&&2014&Power&Medi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学好还是不上学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