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黄荣兴提纪律自正法令纹既行提名

灌南县司法局
您现在的位置: -&
哪里没有法律 哪里就没有自由
(转自法润江苏网)
&&& 1、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英)洛克& &
  2、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英)培根
  3、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东罗马)查士丁尼
  4、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孟德斯鸠
  5、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别的发明让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律的发明,则令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法)孟德斯鸠
  6、没有人不受法律制约,没有人不受法律保护。
  ——(美)罗斯福
  7、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德)马克思
  8、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德)康德
  9、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0、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意大利)马基雅弗利
  11、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法)孟德斯鸠
  12、人们之有正义与自由,应该完全归功于法律。
  ——(法)卢梭
  13、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春秋战国)《管子》
  14、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春秋战国)《管子》
  1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战国)孟子
  16、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战国)韩非子
  17、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战国)慎到
  18、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唐)柳宗元
  1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北宋)王安石
  20、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北宋)包拯
  2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明)张居正
  22、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清)《四库全书》
  23、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汉)王符《潜夫论》
  24、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春秋战国)《管子》
主办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司法局
电&&&&话: (221202
地&&&&址: 灌南县人民路66号
邮政编码: 222000
电子邮箱: postmaster@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有哪些_百度知道法令既行 纪律自正 国家必强(原创首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0:21:41&)
2199字(313/1)
( 09:20:27)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严格执法的重大意义,只要严格执法既能治理好国家又能教化好老百姓,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理解“法令既行”中的“既行”就是法令的执行、执法的意思,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严格执法才是治国之本
考点分析: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武帝集权: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因为有了古希腊文明,才产生了璀璨的欧洲文明,从而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意大利是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上拥有悠久的传统,拥有47项世界遗产并位居世界第一。与希腊人相比,使意大利人更感到骄傲的是A.完美的政治制度
B.繁荣的经济文化C.领先的科学技术
D.庞大的帝国版图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福建厦门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大抗议书》(1641年11月国会通过,12月1日送呈国王)材料二
《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8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福建厦门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某时期部分国际知名报刊集中报道的头条新闻(封面故事)。该事件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因为A.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首次历史性会晤B.美国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建交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D.冷战格局下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北京顺义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新认识。下列用词排列正确反映了上述三种观点的是A.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C.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死亡。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宪法文献产生背景历史地位①(1分)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宪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展开②(1分)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日)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制取代人治的原因。(2分)为此,《临时约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进步性。(4分)(2)根据材料二,完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法律文献在政治建设方面有何共同作用?(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突出成就。(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潍坊市高三3月质监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列宁说:“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战争的需要
B.恢复发展经济C.巩固工农联盟
D.实现工业化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辽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宪章》所涉及的权利主体仅限于僧俗贵族和自由民,而自由民只占当时人口的l4%,这表明《大宪章》在人权保障上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相比之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性突出表现在A.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B.人权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C.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D.英国开始通过议会管理国家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品典】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原标题:【品典】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臣闻者,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焉,不可不慎。缘近岁以来,赏罚之典,或尚因循,且人知法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乎!……伏望陛下临决大政,信任正人。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罚者必当其罪,不可以幸免。邪佞者虽近必黜,忠直者虽远必收。法令既行,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在陛下力行而已。
——【北宋】《上殿札子》
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官至枢密副史,为官刚正,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是古代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被百姓誉为“包公”“包青天”。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旱魔肆虐,民不聊生,山泽之间多有乱起。时包拯自京奉转运使移任陕西转运使,沿途所见,令其骇然。他深感亢旱之灾不足惧,深惧者乃“人知法令之不足信”,因此写下《上殿札子》,上呈仁宗皇帝。针对有法不依、执法不明的弊端,包拯指出法令是固国之本,颁行法令一定要慎之又慎——“法令者,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焉,不可不慎。”只有慎行法令,取信于民,则祸乱自平,天下易治。他劝谏宋仁宗说:“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意思说,只要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教化的民众。包拯“以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及其执法如山的法治实践,给后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借鉴。
为官之义在于明法。无明法不足以正纪纲,无纪纲就不能护公正、张道义。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名言,就是要强调法律的生命在于落实,领导干部应该带头依法办事、执法严明、遵守纪律。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此作出具体部署。如果法律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不能落到实处,法度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纪纲就会变得松懈无力。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正是要求领导干部摒弃好人主义和私心杂念,使法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从而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风尚。(摘自《习近平用典》)
本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纪律处分和换届提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