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怎么应对南海复杂局面 怎么办论文

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文大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文大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国如何应对南海复杂局面论文_百度知道南海问题及中国的对策
南海问题及中国的对策
南海问题是涉及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问题。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一半存有争议,如果不能收回,不仅丧失国土,而且国家命脉将沦于他手,民族崛起更将成为泡影。因此,南海问题是21世纪崛起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南海的历史与现状
  (5)南沙问题不仅牵扯到周边国家,而且还引来了和的关注。由于南区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以及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必经之地。冷战后,出于遏制崛起的需要,以及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挑拨东盟和中国关系以达到影响南区安全局势的目的。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取得亚洲的领导地位,把发展同东盟的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力图以东盟为突破口,把投资和外交重心向亚太地区作战略转移,以此提升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所以,美日都利用东盟来牵制和制约中国,而南海问题就成为美日插手的最好突破口和切入点。东盟也正好实行“以大制大”的大国平衡政策,必然在安全和南海问题上打“牌”和“日本牌”。所以形成东盟和美日在南海问题上的默切和配合。
  (二)的对策
  面对复杂的南海局势,坚持通过和平友好的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单方面地开发南海。中国希望能够和有关国家根据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的原则和精神,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南海争议。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更是表现了中国希望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决心。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联合声明》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成了中国一家的条约,近几年南海有关国家撇开中国单独或联合侵犯我南海主权,大肆开发我资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成了“中国搁置,别人开发”的窘境。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困境,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以促成对我有利的态势。
  (1)增强海权实力,掌握制海制空权。长期以来,因为海空力量薄弱,无法完成对南沙群岛的有效军事威慑,造成南海各国可以肆无忌惮的侵占我岛礁,窃取我资源。1988年3月,中国海军曾经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同海军发生过一次有相当规模的海战。中国海军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就是因为缺乏空中掩护而撤退的。由此可见在南沙制空权的重要性。南沙群岛离越南、、都非常的近,南沙群岛在其空军作战半径之内,而南沙远离中国大陆,即使我国陆航飞机能够飞到南沙,但滞空时间短,飞行时间长,一旦南沙有事,空军很可能错过战机,无法在对海军进行有效支援。虽然我们希望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通过谈判妥善解决争议,但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实力做后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句空话。因此要改变南海小国自持地利优势军事占领南沙的局面,必须解决南海空中支援问题。
  解决空中支援问题有两个方案:一是建立南海军事基地;二是建造航空母舰。目前两个方案都是可行的,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我国已在海南岛建设了大规模的地下核潜艇基地,同时充实了在西沙群岛的军力。近年来,我国扩建了西沙永兴岛的机场,加长了跑道,建设了雷达及大型油罐,使该岛成为战机补充燃料的前沿基地。然而广袤的南海光有一个永兴岛是不够的,而且永兴岛在南海的西北方向,属于西沙群岛,位置过偏。我认为应该在南沙群岛中开辟一个新的军事基地。1988年初,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要求,我国组织有关人员进驻南沙群岛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至今已进驻永暑礁、美济礁、渚碧礁、南熏礁、东门礁、赤瓜礁、华阳礁7个岛礁,为了守卫和建设这些岛礁,我海军建立了“南沙巡防区”,以定期轮换方式驻守。这几个岛礁都非常的小,建成机场有很大的困难。太平岛是南沙最大的岛屿,目前由中国控制,该岛建有机场,有驻军110人。在两岸和解的大氛围下,太平岛可以成为两岸军事交流、政治互信的突破点。太平岛是孤悬于台湾本岛外 1600公里 外的岛礁,面积只有0.49平方公里,现建有可供运输机起降的跑道。如果两岸通过协商,共同扩建该机场,共同建设该岛,则对双方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台湾在南海仅有此一岛有驻军,加上其海空军鞭长莫及,无法保证该岛安全,如同意两岸共用,则可借大陆的威慑力,省去对南海诸国入侵的担忧,大胆地开发南海资源。而大陆方面,则加强了对南沙的影响,彻底改变南沙军事力量对比,直接威慑占领我岛礁的敌军,空军将覆盖整个南沙海域。第二种方案是建造航空母舰。“从中国已经转型成现代海洋国家来看,领海和沿海资源的保护、海上生命线的保障、海外利益的维护,对潜在国际敌对势力的威慑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需要形成了我们对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海军的呼唤。总之,航母和远洋海军对我们来说不是扩张的需要,而是保卫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的需要。”航空母舰不仅是一种作战平台,更是一种威慑手段。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别的国家不是看你的诚意有多深,而是看你的实力是否雄厚。因此,面对南海诸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一味的呼吁不如实实在在的威慑更有价值。(2)加强对南海的管控力量。日上午最大一艘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从广州起程开赴南海执行渔政管理任务。这艘由中国海军退役军舰改造的渔政船,将主要担负起在我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渔政311的宣誓主权之旅改变了中国以往的“口头抗议”,加强了对南海的管辖。在中国海军尚未有完全控制南海的能力之前,多建造渔政船,通过渔政船巡航护渔强化对南海的控制。为配合渔政船的巡航,中国海军应密切关注南海周边国家的动态,一旦渔政船遭遇非法侵害,立即采取军事行动。与中国相比,南海诸国多是小国又作为既得利益者更不愿意南海出现动荡,尤其处在在经济危机的时候。
  (3)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增强政治互信,阻止域外大国参与。南海诸国都是些小国,难以单独与抗衡,便以东盟的声音同中国讨价还价。以同一个声音同我国较量,确实增加了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但东盟积极的一面我们也应当看到。东盟作为东南亚十国的政治经济联合体,有它自身的行为准则,同东盟达成有关南海的协议,对南海诸国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这样会减少个别国家单独采取行动的机会。2002中国同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保持南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近年来南海争端出现了新的情况,积极涉入南海问题。美国不仅支持个别国家侵占我国岛礁,而且通过派遣调查船的方式侦测我国海军在南海的合法活动,否认我国对南海的主权。面对美国的涉入,我国应加强与东盟的沟通与协商,争取在南海问题上达成一个新的协议,劝阻东盟不要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并声明拒绝域外大国涉入。
  (4)加快开发南海资源。南海的油气资源丰富,南海各国每年都要从南海至少窃取数十亿美元的资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海问题很有可能解决不了。南海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也有一个开采年限,我国应快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又能够宣誓我国的主权。
  结 束 语
  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南海诸岛,并在接下来的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南海一直都在中国的版图中。特别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更是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然而,到了上世纪末南海却成了争议的焦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海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觊觎。
  面对周边国家对南海的蚕食,主要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并希望与周边国家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在照顾域外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不希望域外大国涉入。中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进入21世纪后,南海争端再次加剧,面对南海乱局,我国应采取新的对策,如加强南海海空军建设,加强对南海的管控力量,尽早开发南海资源,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等。
  只有解决了南海问题,我国才能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发展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本网热线:
时间: 04:36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2011年中国外交热点回眸 2011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事、难事、急事不断。中国外交致力化解外部风险,服务国内发展,妥善应对变局,维护中国利益。如何界定国家核心利益
什么是中国的核心利益?9月发表的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中国明确界定了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通过白皮书明确宣示有关核心利益的理念、政策,避免外界疑虑和曲解,表明坚定维护底线、清楚界定利益的立场。中美间的矛盾是否可控
今年以来,中美在很多领域都发生了碰撞,不少人忧心:中美的分歧矛盾是否会滑向不可控的境地?冷静观察,作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目前仍沿着既有轨道不断向前,不过竞争态势也日益显现。
分析人士指出,不让杂音盖过两国关系健康良好的主旋律,中美之间的矛盾就在可控范围内。周边形势向好还是恶化
年内,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加快,中国周边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到底如何判断周边形势和中国的周边外交?
分析人士指出,当今中国周边环境总体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友好合作仍是周边形势的主流。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大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智慧和耐心。局部问题不应影响对大局的判断,而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需要展现外交的韧性。如何应对“南海升温”
针对南海“波澜迭起”,中国外交妥善应对。中方既坚持通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来处理有关问题,又始终坚定不移地捍卫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中国怎样援手欧债危机
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中国没有置身事外,也从没袖手旁观。今年,中欧互访的级别和频度都超过往年。中欧经贸合作保持强劲增长。中国还是欧洲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派出30多个采购团赴欧,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购买欧洲部分国家国债……以此支持欧洲国家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领事保护不仅“救火”应急
地震重创的新西兰基督城,战火延烧的利比亚,地震、海啸、核泄漏笼罩的日本福岛……今年中国外交领事保护大事频出。并非国际外交场合上“纵横捭阖”的主角,却实实在在和民众打交道,今年的中国领保工作再次彰显了“外交为民”风范。(据新华社电)
(编辑: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山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论我国南海战略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日
本站发布:日
点击率:596次
  我国目前在南海问题上,始终陷于一种困境,就是双重目的混淆。目的不明,自然对策失据。
  所谓双重目的,即保卫领土主权和南海资源开发。二者本应有主次之分,保卫领土主权是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南海周边诸国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南海部分水域(包括岛礁)的主权,并进行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占据岛礁等实质性控制行为;而我国除了在外交口上打打嘴仗,对相关各国的侵权行为缺乏实质性的对抗、惩罚。一面宣称对南海拥有主权(以9断线为界),却未能真正行使主权;一面提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却少有共同开发,结果搁置争议不但不能息事宁人,反而让别国以为我国自认理亏,且意在资源而不是领土,他们倒是以反抗中国欺压保护本国资源为由,大肆宣扬对南海部分水域的主权,而且联合起来并拉拢美日加强对抗。这使得我国在对南海主权诉求上极为被动,也形成了目前“六国七方”割据南海的复杂局面。
  现在国内一提南海问题,就会说到南海石油资源,而不是如何行使国家主权。这是本末倒置,也是国家南海战略模糊、突破乏力的主因。如果南海没有油气资源,难道我国就不保卫对南海的主权了吗?在论及主权时,大可不必与资源混在一起,主权和资源应分而治之。
  南海问题,首先是我国在南海行使主权的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坚称“对南海的主权不容置疑”,但是这只是一家之言。我国对南海的主权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对此,我国没有采取“坚决的维权行动”,而是希望和平解决,同其他宣称拥有南海主权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战。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是各国普遍承认的法理基础。《公约》中有三个重要内容——“领海原则”:确定每个国家领海的宽度为从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专属经济区原则”:每个国家有权在领海以外拥有从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原则”:沿海国的大陆架, 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直至大陆的外缘, 最远可延伸至350海里, 如不到200海里者, 则扩至200海里,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主权,归属沿海国所有。但是,相关条款阐述不严谨,对三个原则相互冲突的情况没有具体说明,例如相邻和相对沿海国间的具体划界问题。南海争端的主要问题恰恰就是存在这种冲突。以此公约为法律依据,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南海周边各国乃至美国和日本在处理南海问题时口口声声都谈“在国际海洋法的框架里解决”,其实是有意将水搞混,让我国无法占据主动。
  (2)“历史性水域”判定权益归属。根据习惯国际法,构成“历史性水域”的法律要件包括:主张“历史性水域”的国家须在其所主张之水域行使权力,并且须在相当长期间内继续行使这种权力,另外还需获得外国之默认。主张历史性水域的国家具有“举证责任”。因此,在论证我国南海9断线内水域是“历史性水域”时,我国须举证:我国曾在9断线内行使权力;我国在一段相当长期间在该水域执行国家权力,且这种权力之行使已获他国之默认。
  历史性水域一直是我国对南海主权诉求的主要凭借,但是南海周边各国也同样可以做有利于各自的举证,而且也一直在做着相关的努力。不过,现在的国际海洋争端处理机制中,历史举证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我国的优势并不大。
  (3)“有效占领”制度逐渐发展为最重要的习惯国际法规则。在国际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存在清楚、正式的法律权利证据的领土争端,国际法庭或仲裁庭一般通过“有效占领”制度来判决争议地区的归属。对南海的有效占领,实际上是针对岛礁而言的。目前我国、中国台湾、越南和菲律宾都宣称拥有南沙群岛全数岛屿,但我国有效控制的岛礁有11个、中国台湾1个(太平岛)、越南28个、菲律宾9个,马来西亚4个,文莱1个(南通礁)。
  从有效占领情况来看,我国并不占优势。
  综上所述,我国在论战中并不占绝对的“理”。按我国的逻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表示,但在“国际对手”看来倒像是我国理亏,明着在示弱,暗里在“抢属于他们的资源”。
  我国政府一味的退让求“和”,却让对手得寸进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现行战略的反思。我国在融入国际大家庭的过程中,不能一厢情愿的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而是应该深入理解国际惯例和别人的思维。
  领土主权历来就是一国的根本问题,关乎大是大非。俄罗斯政府历来是寸土必争,即便综合实力不比苏联时代,在领土问题上毫不退让,这并没有损害其国际形象,反而给对手以很大压力,反而不敢轻言战事。
  如果怕,就得忍!一味的避让,必然要承受损失。但是避让未必就能如愿,只有强者才不会被动战争!
  加强我国在南海的军事实力,才是保卫领土的根本。虽然现代战争要靠经济实力支撑,但经济实力强未必就能保证在战争中获胜。我国在宋代时是非常富庶的,却被经济落后的北方游牧民族亡了国;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但是却在1840年开始被外国列强凌辱,原因在于“全中国的一千艘战舰,不堪一小舰之击”。这种例证在世界历史中比比皆是。把握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辩证关系才是关键。
  南海问题,其次才是我国开发海洋资源的问题!
  开发资源是实施“有效占领”的途径之一,也是可以避开政治争端的商业行为。开发的主体不一定是政府。民间力量在此时更具有灵活性和规避政治风险的功能。民间的资源开发和国际交往更有利于通过商业规则推动和平解决争端。一旦我国的民间行为遭到对手的遏制甚至暴力袭击,则给我国军事力量的合理介入提供了由头。那时就要看我国的军力了。
  我们认同“共同开发”,但必须是在别国承认我国对南海拥有主权这个大前提下的共同开发;否则,就是别国单方面的侵权行为。对于侵权国,我国必须先通过正当、正常的外交途径进行交涉,先礼后兵。“搁置争议”本身就是对拥有主权的不自信和不确定。在我国无力维权时,拖延以待时机、稳定以求发展是说得过去的。但是目前我们已经高调宣扬国家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且不久的将来还要超越美国,需要继续搁置吗?何时才能维权呢?维权和维稳这对矛盾如何破解?关键还是军事力量。在当今国际秩序不是依法而治,而是弱肉强食的大环境里,只有强大的军力才可以维权,只有强大的军力才可以维稳。
  经济落后未必挨打,军事落后才会挨打!
  在南海主权争端突破乏力之际,我们不妨摆正主权拥有者的姿态,战略上区分开领土主权和经济活动,切实提升军事实力,加强对该水域的有效占领,为合理的、民间主导的商业活动提供有力保障,为我国的地缘外交提供更大的谈判优势和回旋空间。
  (本文未提及南海、东海和台海的关系,留待更深入的研究。)&&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此处显示新 Div 标签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应对美国南海挑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