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工仔找不到女朋友事做。国家经济怎么了?

独董为何成了大股东的打工仔_杂志文章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独董为何成了大股东的打工仔
文章导读:
  独董几乎成了少数人利益交换的渠道,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无疑是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掠夺。
  张景华
  最近听了一个笑话,问:独立董事和服务业有什么共同点?答:都是卖的!
  会心一笑之下
独董几乎成了少数人利益交换的渠道,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无疑是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掠夺。
最近听了一个笑话,问:独立董事和服务业有什么共同点?答:都是卖的!
会心一笑之下,不禁想起了近期被人频频提及的独董乱象:某高校知名教授在本职工作上身兼数职、本应忙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下,又被爆出超额担任6家上市公司独董,被称为&最忙独董&和&最牛独董&;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独董杨治山涉嫌内幕交易被刑事拘留,被人戏称&有毒独董&;绿大地、重庆啤酒等众多上市公司造假丑闻,独董们集体失声&&
独董乱象非一日之寒。早在2001年9月,郑百文独董陆家豪因失职受证监会处罚而得&花瓶独董&之称后,市场上对这个职业的非议就不绝于耳:摒弃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道德和良心,只拿钱不办事,或拿了钱只给大股东办事,甚至拿了钱办违背全体股东利益的犯法的坏事,
独董,为什么总是备受诟病呢?
按照证监会的定义,上市公司独董,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位,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董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董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但现在独董几乎成了少数有官商背景之人的福利和利益交换的渠道,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无疑是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掠夺。
现在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怎么解决现存的种种独董乱象。时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坚决废除独立董事制度;既然不能对上市公司起到监督作用,且又有那么多问题,不如废除。而另外一种观点就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独董制度出现问题就给予全面否定,他们坚持保留,认为有监督总比没有监督要好,就算实质上效果不大,起码还有个威慑作用,要找出症结所在,根治顽疾。
笔者认为,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独董确实不乏其人,但是独董乱象主要的根源还是在独董制度的建设上。
目前中国的独董制度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就是独董不够独立:一、按照现行规定,独董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听起来无可厚非,但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股东大会选举其实已经异化为大股东任命。二、同样因为一股独大,独董的津贴最终也是由大股东决定的,也即是其经济不够独立。
不难看出,所谓独董,其实就等同于大股东聘用的打工仔而已。能期望他们对自己的&衣食父母&做出有效的监督吗?
现行独董制度已经到了非革新不可的地步,要达到标本兼治,首先要规范和明确独董的权利和义务,严格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不但让独董本人不敢以身犯险,而且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还要追究其不作为的连带责任,让那些&花瓶独董&、&有毒独董&、&最忙独董&赶快滚蛋,让位于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专业人士,进而维护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独董的独立性,从制度建设上来保证独董制度的有效实施。具体可通过成立专门的独董协会组织、统一制定津贴标准和统一津贴来源以实现独董的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和行为独立,只有独董真正相对大股东或者上市公司独立了,再加上法律法规的约束,独董乱象自会一涤而尽。我目前是一个打工仔,我只有18岁但我想找点经济的事情作,我也想过长期打死工是没什么进展,请问有什么..._百度知道
我目前是一个打工仔,我只有18岁但我想找点经济的事情作,我也想过长期打死工是没什么进展,请问有什么...
请问有什么指教吗,我只有18岁但我想找点经济的事情作?想自己找点小生意起步,我也想过长期打死工是没什么进展我目前是一个打工仔
提问者采纳
但是做点生意还是需要一定本钱的,也要随时关注城管。我那个时候摆过地摊呵呵,没什么成本,先打几年工存点钱再说吧,你的想法可以,一个上午能赚个二三十块钱吧。你还小。不过要选好位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打工仔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好,最主要的是自由,既能多收入,您的想法很好,又能结交多个阶层的任务,做点小本生意,进步也会很快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是要能吃苦的不过现在有志气有远大理想的孩子都是很能吃苦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埋头苦干并不是一个长久要做的事情做人要机灵懂的随机应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潘石屹:18年从打工仔到身价300亿,他是怎么做到的?(附简历)_经济管理智慧-爱微帮
&& &&& 潘石屹:18年从打工仔到身价300亿,他…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1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头边关相识,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红砖,一起抬过预制板,同吃过一份盒饭,同喝过一瓶矿泉水,成了一对共患难的“苦友”。  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辗转各地打工,而潘石屹却成了拥有300亿元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他们的命运、人生道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他们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打工汉的回忆和反思,从中寻找答案吧!  深圳,两个“盲流”南头边关检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来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过关。  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没有边防证却也想去深圳的一个年轻人,两人从此成了共患难的铁哥们。那是上午11时,李勇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说:“你想去深圳吗?我们去找个熟悉这里的人带我们去吧!”  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事的人,各交了50元钱后,在那人的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  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深深吸了两口气,兴奋地叫道:“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过了边防站,他俩这才开始了交谈。  李勇得知,同路人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甘肃天水人,居然是从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  李勇吃惊地说:“你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来深圳啊?这不是瞎折腾吗?”  潘石屹毫不在意地说:“深圳发展那么快,我们肯定能闯出一片更好的天地!”  他俩越聊越投缘,很快就以兄弟相称。李勇和潘石屹来到深圳市布吉镇。白天,他们四处找工作,晚上,就挤在3元一晚的招待所里。然而,他们走遍了布吉镇,也没找到工作。一个多星期后,两人把口袋翻了个遍,只剩下5元钱了。  李勇沮丧地说:“这可怎么办哪?明天就得饿肚子了!”  潘石屹看着桌上的5元钱,乐观地说:“我们不是有一身力气吗?明天去卖苦力,暂时解决生存问题吧!”  第二天,他们在布吉镇的一家工地上找到了挑砖头的活儿,每天10元;晚上如果加班,每小时1元。  李勇算了算,满足地说:“潘哥,我们在这里长干吧,每月能赚300多元呢!”  潘石屹却说:“先在这干吧,解决了肚皮问题,以后再想其他法子。”  潘石屹以前没干过粗活,第一天便磨得肩头出血……令李勇想不到的是,潘石屹很快适应了这种苦生活。  而且有一天干完活儿,当李勇准备休息时,潘石屹却向包工头支了30元钱,拉着李勇来到街头的一家书店,他一下买了3本经济方面的书,李勇却买了一本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  回工地后,李勇见潘石屹把经济书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禁好奇地问:“潘哥,这书有什么意思?你为什么看得这么带劲?”  潘石屹笑了笑,说:“我看书,是学习;你看书,是消磨时间哪!”  两人在工地上干了一个月,每人领到了350元的工资。  潘石屹对李勇说:“老弟,现在我们有些钱了,马上出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吧!”  李勇觉得这年头能挣300多元钱,已经很不错了,不舍地说:“我们还是留在这里把工程干完吧,一年就可以存上好几千元呢!”  潘石屹却说:“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经过潘石屹一再劝导,李勇才跟着他一道向工头辞了工。  1987年11月,他们终于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再按业绩提成。然而,由于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也带着浓厚的方言,尽管他们很拼命,业绩却并不佳。有一次,他俩来到一家公司推销时,说了几遍人家也没听明白。  对方恼了,说:“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  李勇涨红着脸,背着电话机就准备走,可潘石屹示意他等一等,然后掏出笔和纸,飞快地写道:我们是推销电话机,而不是推销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很好。  对方接过字条看了看,点头说:“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就看看产品吧!”后来,对方居然一下买了5部电话机。  第一个月,他俩一共只推销了20部电话机,一分钱的提成都没有。李勇埋怨道:“以前每月能挣300多元,钱来得多安稳,可现在,唉……”  潘石屹却不以为然,说:“你眼界放开些,在工地上靠卖苦力,每天挣10多元钱,就满足了吗?只要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每天何止10元,挣1万元也不足为奇!”  李勇尽管觉得潘石屹的说法有点异想天开,但还是受到了感染,最终留了下来。他俩随后果真打开了局面,月收入涨到了500多元,潘石屹还因为点子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可李勇哪能料到,潘石屹还是不安心、不满足。  有一天,潘石屹兴奋地对他说:“老弟,报纸上说海南建省了,成了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我们一起闯海南吧!”  李勇大吃一惊,皱着眉头说:“潘哥,留在这里吧!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  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  在潘石屹的劝说下,1988年5月底,两人各自带着1000多元的积蓄闯到了海口。恨死“潘哥”,他除了折腾还是爱折腾。然而,他俩到海口住了半个月,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李勇埋怨道:“潘哥,你就是喜欢瞎折腾。在深圳,你都是经理了,可你不知足,偏偏来海南。现在工作都找不到了……”  潘石屹只得安慰他:“老弟,机会不需多,一个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窘况,慢慢等吧!”  两个月过去了,他俩仍没找到好机会。眼看带的钱又要花光了,李勇心急如焚,看到潘石屹每天都要买报纸看,他又开始埋怨:“我们饭都没钱买了,你还看报?看报能赚到钱吗?”  潘石屹却说:“我们不怕吃苦,有什么可怕的?万一没钱吃饭,就去卖苦力呗!”  8月26日中午,李勇和潘石屹两人仍没找到门路,手中仅剩下6元钱了。潘石屹拿着5元钱,去买了一份盒饭,两人分吃了盒饭后,冒着太阳继续走在大街上找工,渴得嗓子都冒烟了。潘石屹拿着最后的1元钱,买了一瓶矿泉水说:“兄弟,喝两口吧,太渴了!”就这样,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瓶水喝得一滴不剩。  潘石屹擦了擦嘴巴,提议说:“这里到处办砖厂,去砖厂打工吧!”当天下午,他们来到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寻工。  砖厂的老板姓王,对他俩说:“你们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砖的样子,走吧!”  李勇见人家连卖苦力的机会也不给,急得快哭了。  潘石屹却挽起裤管,往黄泥中一站,对王老板说:“我这样像做砖的样子了吧?你放心,只要来了砖厂,我们就不会比其他人差!”  老板来了兴趣,收留了他们。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脱砖坯和垒砖墙全靠人力,一天下来,不但满身满脸是泥,而且全身酸痛。  李勇很后悔,说:“潘哥,在深圳时安稳轻松,挣的钱也多。现在倒好,这活既脏又累,而且挣不了几个钱……”  潘石屹还是乐观地说:“老弟,闯天下哪有一帆风顺的呢?我以前根本没做过什么苦力活,都没埋怨,你还埋怨什么呀?休息吧!”  虽然潘石屹一直硬扛着,但他毕竟身体单薄。李勇看到他实在吃不消,便劝他少干点,自己等一会儿帮他干。  没想到潘石屹说:“我们这样干下去,的确不是办法。明天我去和老板谈谈。”  李勇不解地问:“我们刚来这里,能谈什么?”  潘石屹笑了,说:“现在不告诉你,你明天跟着我去就知道了!”  第二天,潘石屹就叫上李勇一起找到了王老板,他一条一条地给老板提建议:把水引到砖厂,提高工作效率;雨季搭建雨篷烧砖……  最后,他说:“老板,我不会一辈子都在这里卖苦力,如果你信任我,就让我帮你来管理这个砖厂,第一个月暂时付200元钱的工资,保证比现在的效益好得多!一个月后,我让你心甘情愿地付我500元一个月!如果你不信任我,那就算我没说!”  王老板听了,说:“我想想,明天再给你们答复吧!”  告别王老板后,李勇说:“潘哥,你可真大胆,和老板刚见了一面,就向他提建议,要当厂长……”  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理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二天,王老板叫潘石屹和李勇一起去吃饭,说有事情商量。饭桌上,王老板表示潘石屹说得有道理,答应让他做砖厂的厂长。就这样,潘石屹刚到砖厂20多天,摇身一变成了厂长。  李勇佩服地说:“潘哥,你真有胆识,一来就想当厂长,还当成了。”  潘石屹做了砖厂的厂长后,立即在管理上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从山上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的发电机 ,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这样,效率提高了很多,每天的生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潘石屹把砖厂管理得有声有色,老板第二个月便把他的工资提高到每月500元,3个月后再次提高到800元。  多年后,他怎么就成了亿万富翁  一年后,潘石屹的月工资已涨到了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管理20多人的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  李勇终于松了口气:只要不再折腾,每月能挣几百元,多好啊!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了房地产上,准备转让砖厂。  潘石屹得知后,对李勇说:“老弟,我们把砖厂承包下来,干不干?”  李勇一听,连忙摇头,害怕地说:“潘哥,我们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你又要折腾啊!到时如果倒欠一身债,如何是好?”  潘石屹劝道:“你怎么老是缩手缩脚?我们来海南不是寻找机会的吗?承包砖厂就是不错的机会!你不干,我也要干!”  李勇不好意思再拒绝了,说:“我不投入钱,只帮你做事。到时赚得多,你就多给我点工资;亏了,算我白干。”  潘石屹点头答应了。  两人马上找到老板,通过一番谈判,以每月8000元承包了砖厂。承包后,潘石屹把砖厂经营得更加红火,第一个月交了承包款后,还净赚了1万多元,给了李勇1000元工资。很快,砖厂得到了发展,员工从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每月都赢利两三万元,李勇的收入也涨到了两三千元——这在当时可是老板级的待遇啊!  李勇乐得像做梦一样。有了钱后,李勇虽然工作仍认真负责,但他的生活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学会了抽烟和喝酒,工余去街上的录像厅看录像。  有一次,当他准备上街看录像时,潘石屹叫住他,说:“老弟,看什么录像?我们骑自行车绕着海口看风景吧!”  那天,潘石屹骑着自行车,饶有兴趣地在街上到处逛,相陪的李勇却感到既热又累,心里暗暗埋怨:好不容易才休息一天,看录像多舒服,潘哥却要骑自行车折腾,找罪受,完全是精神病……  此后,潘石屹再叫他骑自行车去逛时,他便拒绝了。  谁知好日子刚刚开始,1990年初,海南经过两年迅猛的大兴土木后,房地产市场跌入了低谷,红砖根本卖不出去,而砖厂每个月的开支却要数万元。  到了5月底,两人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可砖厂的销路仍没转机。  又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潘石屹只得低价处理了所有的砖瓦,勉强付清了员工的工资。这次打击,让李勇变得很消沉。  他坐在地上,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  但是,潘石屹却站在砖厂门口和手下的员工一一道别。  当最后一个员工走后,他居然泪流满面地痛哭了,可到了晚上,他提着瓶白酒,对李勇说:“老弟,我们今晚一醉解千愁,酒醒后重新开始!”  那晚,潘石屹足足喝了8两白酒,醉得一塌糊涂,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看到李勇仍在发呆,他说:“老弟,不要伤心了,经历过,失败过,才能成功……”  可李勇想:你说得轻巧,这次我可亏了1万多元钱,你亏了好几十万哪!谁还敢和你继续折腾啊?当潘石屹再次要他跟自己闯荡时,李勇摇头了,说:“我不愿再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不想再跟你折腾了!”  潘石屹见李勇铁心不再闯荡,只得作罢。  日,两人在破败的砖厂握了握手,互道珍重后便分道扬镳了。与潘石屹分别后,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筑工地上干活儿,每月200多元。  1993年5月,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李勇,在大街上碰到了潘石屹。潘石屹一见到他,便热情地请他到附近一家饭店吃饭。席间,潘石屹告诉李勇,自己和几个合伙人已经贷款500万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价格买了8栋别墅,准备高价转手卖掉赚钱。  李勇一听,顿时说:“潘哥,500万哪!万一亏了,一辈子就完了……”潘石屹却笑道:“老弟,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即使失败,也是轰轰烈烈地失败……”  果然,潘石屹此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3年8月,山西老板韩九吉上门购买别墅,潘石屹开价4000元/平方米,韩九吉嫌房价太高,犹豫了。可再有人上门洽谈时,潘石屹居然开价4100元/平方米……韩九吉坐不住了,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价格买了3栋。不久,潘石屹又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价格卖了两栋……  年底,他来到北京发展,成立了万通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而李勇在海南打了两年工,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后,仍然四处打工,养家糊口……  一晃十几年过去,两人的差距竟然有了天壤之别!  2007年10月,李勇来到北京建国门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当他听说SOHO的老板是潘石屹时,内心顿时掀起了狂澜: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么可能还在工地上卖苦力!  本来,他的内心涌起一阵阵的冲动,想去找找昔日的“潘哥”,但不知是出于自卑还是自尊,惭愧还是懊恼,他犹豫再三,最终并没有去见“潘哥”。  2008年春节过后,李勇来到广州的一家工地打工,他和拥有300亿元的潘石屹的交情,也只能让他在打工之余独自回忆了。  18年时间,能让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也可以仍然把李勇困在工地上打工。  接受采访时,李勇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每当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图安稳,满足于第二天就明白自己干什么工作,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当初,我还觉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腾,其实他每次再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终于折腾成了拥有几百亿的富翁!这就是我跟他的区别呀!”  李勇的反思的确有道理,穷人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穷人贪图安逸,只要能吃着馒头,就不会再奢求蛋糕!  而潘石屹的成功,与他“能折腾”息息相关。因为,只有敢于折腾,永远不满足现状,才能赢得机会,才能不断占据更高的人生新起点,获得新的成功!  这样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动荡与坎坷,但正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诗,经过磨砺的人生才能大放异彩啊!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其原因难道不在于此吗?  年轻人要敢作敢为,即使失败了,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磨难越多,以后成功就越大,要相信自己以后能成功,同时要为此付出行动!  潘石屹简历:  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创始人,1963年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1982年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家石油部工作。1989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1992年,与合伙人共同创立北京万通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的前身——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定名为SOHO中国有限公司。目前潘石屹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潘石屹(1963—),甘肃天水人。毕业于中国管道学院,1992年与他人合作创办北京万通责任有限公司,1995年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现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石屹,一位被看作是当今中国最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作为SOHO中国的董事长,他一直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凤凰男”成长记  “我生在农村,对这片土地特别有感情。”潘石屹说。1963年11月,20岁的母亲在露天的、像柴火棚一样的房里生下他,刚刚坠地,一片杏树叶就不偏不倚地落在床上。现在,那所老房只剩下半块砖高的台阶,其余部分由他出,改建成了幼儿园和图书馆。  童年时,父亲由于“右派”身份常受欺负,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自己上学只有一条破裤子穿,生活困顿而艰难。故乡没有带给潘石屹“安全、舒适感”,只有“贫困、饥饿和疾病”。然而,希望和温暖的阳光仍会在黑暗中穿透贫困,直射入心。  在租借房住了几年后,家里终于准备盖房。“建房的过程很艰苦,但我特别感谢村里人,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搬进新家时,潘石屹“非常幸福”。从小学到初中,潘石屹在这里度过。在当时的他看来,房子很重要,“有房子才会有家,有安全感”。  13岁那年,爸爸突然说自己被平反了,“哎呀,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潘石屹回忆那时的心情,“这是家里最大的一件事,高兴得不得了。”  一家人收拾好粮食、衣服和唯一的家具——一把椅子,父亲用自制担架把瘫痪的母亲抬到借来的卡车上,走过几十公里路,来到清水县城。从农村户口变为城镇户口,家人和潘石屹的命运迎来转折。  改革开放:“革命性”的影响  在清水和兰州上学时,潘石屹一心读书,从未抬头看过街上的建筑。最终,他以年级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廊坊石油部管道局。46块钱的工资无法供妹妹读书,一辈子看到头的工作更不是人生追求,于是潘石屹毅然辞职、南下深圳。  从大学、工作到下海闯荡的最初几年,潘石屹一直重复着住单身宿舍、用饭盒吃饭的生活。直到现在,陪伴他十四五年的那个铝饭盒还留在家中。那段时间,买房成家对他而言无比遥远。  来到深圳,语言隔阂带来的疏离让潘石屹没有归属感。某天,抬头看到荔枝公园旁的高楼里的万家灯火,他突然觉得,在偌大的城市里如果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多么美好——那是第一次对买房的向往。“现在在网上看到很多年轻人对房子的渴望,就想起漂泊很久后,在荔枝公园看到高楼的感觉。”潘石屹说。  1988年,这个年份属于海南。改革开放掀起建设大潮,向往自由的年轻人带着势不可挡的激情来到这里,经受海岛和市场的风雨洗礼,历练为日后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潘石屹的辉煌人生也从这里拉开序幕。回想起来,对家庭、事业乃至人生影响最大的事就是改革开放,潘石屹说,这种影响是“革命性”的。  从出任砖厂老板到合伙成立万通,从借贷炒房到腾笼换鸟,潘石屹在最恰当的时刻迈上风驰电掣的改革列车,从此意气风发。当时他已住上“三室一厅、位置最好”的海景房,并“从这时起,再没愁过住房,房子越住越大、越住越多”。  政策释放巨大能量  “聪明人就是别随波逐流,你能往上走时就走,当别人还在往前走时,你认为该退时就退。”潘石屹秉持这样的理念。1992年,两个数字引起他的注意: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是7平方米多,海口却已达到50平方米。预感到泡沫的潘石屹撤离海南、北上京城。  推出SOHO理念,则让潘石屹再次演示如何把握先机、借势发力。在弄潮改革大浪后,潘石屹又顺利搭乘呼啸而来的互联网列车。1999年,当各个行业都在思考和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时,房产业也在思考。潘石屹最终得出结论,最根本的变化是各种功能在融合,空间的界限不再明确。SOHO由此“横空出世”,并缔造出地产界的传奇。  历史改变个人,个人创造历史。“任何人都要把自己放到大势里面去,你跟大势做反了,有可能就碌碌无为。”善于感知大势的潘石屹借势而起,并由此对政策与变革心怀感激。他说,允许土地使用权合法转让,才有了中国的商品房市场,人们居住的质量和水平才有大幅提高。  “政策释放的能量给社会带来的财富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努力带来的财富都多。”潘石屹说,政策带动了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人们觉得有尊严和荣耀感。  至于历史演变和政策更替对他个人生活最直观的影响,则是房子的数量与质量:“不用再愁住房”的潘石屹平日住在城里,做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潘总;周末则来到怀柔的“山语间”,砍柴种菜、喂鸟踢球,“清零入静”地与家人度过“有意义的时间”。(摘自新华网 柴静)微信号:huahunyule。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每天学习一丢丢,一年后你也拥有成功的潜能。分享是一种美德!!!
点击展开全文
每天学点赚钱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