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历史真相普书

【书物】2016年1月师友赠书录
【书物】2016年1月师友赠书录
《彀外堂藏赵氏印存》,几个月前我在上海见到赵珩先生时,他说自己请了一位叫景厂的朋友钤盖了一套自家的藏印。他可能是看到了我的眼光瞬间放亮,于是马上解释说,这套仅钤盖了一部,没有办法赠送给我,但是承中华书局徐俊社长的美意,答应将此谱原样影印出版200部,其中会有一部归我。虽然这种影印本跟原物相比,还是下真迹一等,但毕竟也是限量出版物,于是忍住了自己的贪念,几年个之后终于见到了这本小小的印谱。从制作角度而言,确实是够得上精美,而陆灏先生和杨之水老师给此书的题签,也使该谱增色。赵珩先生的短信中称,中华书局给了他50本样书,他以此来分赠朋友。能得到这五十分之一,我当然感念赵先生的友情。《南京博物馆藏中国肖像画选集》,某天王燕来兄给我打电话,说他在潘家园看到了一本画册,里面收录的都是古人的肖像画,他知道此物对我有用,于是问我是否已有之?得到我否定的回答后,他将此买了下来,而后转寄给我。今日出书号称到了读图时代,编辑特别喜欢在文章内多配一些相关图片,而在我寻访古代的文人遗迹时,也特别想能够配上本主的画像,毕竟我所访的那些人能够接的上摄影这个时代者极少,可能是我无意中跟燕来兄提到过在寻找这一类的画册,他就将这句话记在了心中,这样的情意让我感念不已。《四季访书》乃是钟芳玲女史的新作。钟小姐可堪称为“书女”,这么多年来她坚持在世界各地拜访旧书店,她的视角恰恰跟我不相重叠,她所访者都是西洋旧书店,而她的这些寻访过程也比我有耐性许多,她能帮着书店搬书打包,一交往,有的竟超过了10年,她有女性特有的细腻,能够把这些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细节描绘出来,中国人,或者说像我这样的中国人其实对国外旧书店的情况了解的很少,这么多年来,我通过拜读她的这些著作,使我对国外的书界有了感性上的认识。而钟小姐每出一书,都有赐下,尤为特别者,她每次赠给我的书都是同样的“第369号”。我不知道她固定地把此号之书赠给我有着怎样的寓意,但是如此长久地能把朋友惦记在心,这样的情意令我心暖。《杭州藏书史》,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寻访藏书楼时,所参考的主要资料就是顾志兴先生所撰的一部书,而后这些年,他又出版了许多大作,这些大作都是关于浙江或杭州历史上的藏书家或者出版史的研究。如此的惟精惟一,这让我特别佩服,而有意思的是,我跟顾先生交往多年,却一直今天还未曾谋面。前一段我到杭州去寻访时,特别想了解杭州府学和孔庙的藏书情况,于是去电顾先生,向他请教有哪跟与之相关的史料,而后就收到了他的这部赠书。顾先生特别细心,他说我想了解的情况在此书内已有描述。他为了让我看着方便,还特意在这个章节用红笔打了勾。如此认真待朋友,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好好学习。《何求老人残稿》,此书新印线装1函2册,乃是俞国林先生所赠。前一段,俞先生刚刚赠给我他所整理的《吕留良全集》,厚厚的三大本,这让我感佩不已,而今,其又赐下他所出版的吕留良的这部书,可见他的研究方法也同样是将一个人尽量的做透。这种治学姿态的确值得我学习。这些年来,我的读书和写作方式如果用陆灏兄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东写西读,看上去杂乱无章。而我给自己的宽慰话则为:现在只是读书阶段,60岁之后再正正经经地撰写著述。而俞先生如此年轻,却能做出这样专门的学问,这当然令我特别佩服,但我知道,以自己的性格,能够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吴中词徵》,王稼句先生每年都有多部专著问世,他的这种勤勉让我难以望其项背,我每次见到他时,他都在那里快乐地招待朋友,而我为了写书,却尽量地减少应酬,即使如此,都不能像他那样高产。看来才子就是才子,“勤能补拙”这个词至少在他的身上,让我得到了反证。《藏与跋》,这是李辉先生的新作。从外观来说,装帧设计风格与以往他所出书的那种严肃面孔绝不相类,不知道可否用侠骨柔情这个俗词予以解释。李辉先生的独特视角与及其高产,也是我难以做到者,下次见面时,还是要向他讨教一下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虽然这样的本事不是几句话就能学到者,但“虽不能至,心向往焉”总可以吧。《中国图书史十讲》、《纸》、《东方印迹》、《中国出版史研究》,这四部书均为肖东发老师所赠。前一段,肖老师在北大主办了“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当时邀我前去与会,但会议的当天正赶上我在上海复旦大学也有同样一个重要的会,而复旦之会又不能推托,我只能向肖老师表示了我的歉意。但他不以为忤,告诉我也有几位朋友要去参加复旦的会,他事先没有想到这个会期冲突了。但他所举办的雕版印刷会因为有国外的学者来参加,因此事先已经定好了日程,这使得改变起来不方便,只能存这种遗憾了。肖老师的这种替人着想之心,让我感动。然此后不久,我们在见面时,他同时赠我以上四书,并且向我描述了那场研讨会的盛况。我虽然也知道那个会很重要,可惜的是分身乏术,只能从这本论文集中认真地学习了。《一条开往中国的船》,这是沈迦先生的新作。沈先生近两年来把自己学术的着眼点放到了来华传教士上,这是一个敏感的冷门,我从他的书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在一篇采访中,我看到记者问他为什么以此作为近些年的研究方向?他讲到说这也是一种偶然,因为他陪同一位老师前往北京五塔寺去看传教士的墓碑,由此决定了近几年的研究方向,而我也曾两度前往五塔寺去拍那些墓碑,却没能写出像他这样有深度的研究文章,这真可谓:各花入各眼。回来翻看他的这部新作,里面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冒广生的温州旧照”,看到这篇文章让我颇感遗憾,因为几天之前,我刚在公微号上发出冒广生旧居之文,有读者指出我在描述上的不准确。我知道自己作文的粗疏,是性格所致,不容易改变,但若能提前读到沈迦先生的这篇文章,至少能让我的那篇小文多一些线索,也就会写得更为丰满。《一本书的诞生》、《十年》,当时收到的这个快递里还有沈迦先生的《一条开往中国的船》,因为不知道是何人所寄,再加上邮件较多,这个包裹也就放到了一边,而沈迦先生几次寻问是否收到了所寄之书,我却坚称未曾看到,直到查清快递号,才发现早已将这个包裹压在了下面。拆包视之,除了沈先生的那部著作,还有这两部本,在书里夹有新星出版社黄珊珊编辑的名片,我方知道这两部书系其所赐。这两部书翻来很有意思,尤其那《一本书的诞生》里面不但配有精美的插图,还包括了字号的选择等等各种编辑所从事的工作,其实我只是个作者,对书籍的后期制作仅知道个皮毛,看到了这部书,我更加理解了做编辑的不容易。任何事情想做到完美,都需要全付精力地投入,我想黄老师将这两部书寄给我,可能想以此来让我变的客观。《一岁货声》,此书为北京出版社杨良志老师所赠。杨老师乃该社的资深编辑,我在他的手中虽然没有出过书,但多年来我们却有着时断时续的交往。几年前,嘉德公司上拍了一批周作人的手稿,杨老师闻讯后特别高兴,他希望我将其全买下来,然后放到他们社出版,但可惜的我力不如人,仅买到其中的两件,这显然跟杨先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而今他所寄的《一岁货声》正是周作人手稿的影印件,即此可知,他做事是如此的执著,想到之事必定践行。《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此书为嘉德公司拍卖二十周年精品展所出的图录。这个展览距今已经有了时间,只是没想到到现在这本书方印出。嘉德是拍卖公司,二十年来他们经手了无数的珍品,但这些物品都是从这家征来,然后转入下一家,因此这些展品不可能都存在他们的库房里,而要搞这个珍品展就要找到当时的卖家,而后还要将这个精品索要过来,一共放到国家博物馆去展览,因此所有参展之物都是指定索要者,而我参展的三部书也是拓先生所点。当然,他有他的标准和取舍,但其中的明铜活字本《会通馆校正宋诸臣奏议》,则是中国留存至今最早的铜活字本,这也算是我所藏活字本专题中的重点藏品之一吧。《古籍导读》、《尚书今注今译》,这两部书均为辞书出版社朱荣所老师所赠。屈万里先生当然是目录版本学界著名的人物,前一段我写到了山东图书馆的历史,其中就谈到了屈先生等人历经千辛万苦将馆藏辗转几地,最后藏在了重庆的事情。这其中的故事读来特别让我感动,而今巧合的是,刚刚写完这篇文章,不足十天,就收到了屈先生的这两部大作。冥冥中的因缘际合,有时还真难用理性解释的清楚。《多宝塔碑》、《玉枕兰亭序玉版十三行合册》,此两书均为经折装,是福建图书馆善本部徐建平主任所赠。这两部书均为高仿真印制,甚至书中的夹条也清晰地用原色影印出来。这种印书的方式对碑帖的鉴定至关重要。即此可见,专家做书与市场做书还是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尤其书中的残破之处不做电脑修补,这也给后期鉴定留下了更多的资讯。《赵松雪书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该两书均为浙江径山寺张涛居士所赠。前几天在杭州时,由浙图地方文献部主任刘杭先生的带领,我前往径山寺去寻访。经刘主任介绍,得以见到张涛居士。张居士十分热心地带我参观了寺内的各处遗迹,同时还赠我以上两书。张居士对于径山藏历史颇为熟悉,经过他的讲解,我了解到了不少自己事先未闻的资讯,在此一并表示我的谢意。《信步胡同》,这部书的得来颇为意外。因为微信中一位读者的留言,他讲述到了我的这些文字可以结集出版,如果我愿意的话,他可以帮我做装帧设计。如此热情的读者,当然令我高兴,于是我冒昧地提出可否寄下一册他曾设计过的书,我想以此来了解他的设计风格,而后就得到了这部《信步胡同》,也由此知道了这位设计人的本名是黄鲁先生。这部书在设计上颇为典雅,尤其里面的照片比我拍摄的水平高许多倍,我的艺术修养之差让我难以拍出精美的照片,因此每当看到他人拍出的照片都让我特别羡慕,而这部书也同样如此。《福建古塔》、《灵伯居诗文自选集》、《闽词钞 闽词徵》、《天演论》,此四部书均为卢为峰先生所赠。跟卢先生大约已有七、八年时间没有见面,当年他给我出了本《古籍善本》,而后我到福州时,承蒙他热情招待,尤其让我看到了许多品质上乘的寿山石,那次的观看让我印象深刻。在此之前,我也购买了不少所谓的田黄,而卢先生让我看了他朋友的那些精品之后,我方醒悟自己的眼光是如此之差,自此之后不再涉及这一行。每想到这件事,我都感谢卢兄的这次引见,而今所赠的这部《福建古塔》,则又给我的寻访计划找到了一些信息。《吃情岁月》,冯传友著。冯先生的性格应当算是标准的文人,因为他有着诗、酒情怀,既喜欢藏书、撰文,又喜欢美食、美酒,这才是真正的懂生活。冯先生主持着《包商时报》的文艺副刊,招揽了一大帮爱书之人给他写文章,足见其人格魅力所在。前一段,此副刊被其领导砍掉,这个结果让一帮爱书人长吁短叹了一番,然而未成想,没过多久,他又将此恢复了起来,可见其有着极其执著的耐性。我是个乏味的人,对吃极其外行,希望能够从他的这部大著中学到一些美食的皮毛。每个月都能收到不少的赠刊,因为数量众多,只能选择性地在这里予以鸣谢,而其中的《天一阁文丛》、《鲁迅研究月刊》、《藏书》、《紫禁城》等,我均为编委,然而贡献的文献却很少,可是刊物却得以常年相赠,在此只能感谢主编的不弃了。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发表评论:
馆藏&12828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濮阳两门赵氏族普“两门赵氏和滑县大寨赵氏是一家吗_百度知道
濮阳两门赵氏族普“两门赵氏和滑县大寨赵氏是一家吗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大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