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摩西分红海是真的吗的父亲

摩西的父亲是谁--生身父亲??_百度知道更多教会内容
更多事工内容
更多神学内容
更多社会内容
更多文化内容
更多家庭内容
更多商业内容
更多环球内容
更多专栏内容
从圣经中摩西的家庭看父母建立信心与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来源:福音时报
摩西是以色列历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若从摩西的家庭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摩西的父母是非常有信心的人;同时,摩西的谦卑也让我们,尤其是已经成立家庭的基督徒弟兄看到,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有利于家庭美好关系的建立。良友电台《幸福满家园》栏目中,张慕真老师分享了圣经里的人物摩西的家庭,他在旧约圣经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雅各的家族因为饥荒而到了埃及,后来成为了奴隶,称为希伯来人,因为他们强壮而让埃及人惧怕,因此法老下令将希伯来人生的孩子扔到尼罗河里,摩西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生的。摩西的母亲舍不得这个孩子死,就把孩子藏了三个月,随后放在箱子里,让箱子随着河流漂走,结果孩子被法老的女儿带走了,神奇的是,摩西的生母成了他的奶妈,摩西小的时候得以和母亲在一起。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相信上帝会存留自己的孩子,因此想尽办法要把孩子留住。摩西的姐姐在这个家庭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愿意和妈妈一起把那个婴孩放在箱子里。摩西在埃及皇宫长大,受了很好的教育,这对于摩西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生活、教育还是知识,摩西都学了很多,按理说,他可以高人一等。但按照圣经记载,摩西很认同自己同族的人和他们的文化,他看不惯埃及人欺负希伯来人。摩西不以自己为希伯来人的身份为耻,这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想见,他的父母一定作出了很多努力,让摩西去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在摩西童年的时候,无论是信仰,还是希伯来人身份的认同,这都需要他的父母去努力,要认真地教导孩子。这对于现今有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很多启示,父母们要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很好地教导他们,尤其是让他们认识信仰。当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的时候,神呼召了摩西,但是摩西推掉了,没有很快地顺服神。摩西不仅自认为没有能力,还因为之前凭着血气杀人而失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也显出摩西的谦卑,这也显明他认识自己的能力。张老师认为,在家庭中,尤其是有基督信仰的家庭里,弟兄要用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不对,就像摩西一样。不要觉得没面子或者一味地只是树立权威,其实,在很多方面,父亲可能都不懂。因为父亲强势而影响了亲子关系的事情并不少见。父亲能勇敢地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吗?这是一个挑战。作丈夫的也要勇于低头,在不足和感觉亏欠的地方和妻子说明,这有利于改善夫妻之间的关系。从摩西身上,我们看到,摩西的父母是有信心的人;同时也让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和配偶相处。
“作领导,合乎圣经教导吗?难道我们蒙召不是作跟随者而是作领导者吗?” 约翰﹒麦斯威尔博士在《作个有效领导的牧者》一书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解释了为何做领导是神的呼召以及用摩西的故事讲解了为何许多人逃避神的呼召,不想做领导。历史书中的摩西是什么样的人?_百度知道所罗门的父亲是谁?_百度知道关于旧约圣经中&&神的称谓——“父”的称谓
在上一篇《关于旧约圣经中&
神的称谓》一文中,笔者讨论了“主”的称谓;本文将继续讨论“父”的称谓。
任何称谓都是双向的,当&
神称我们为子的时候,我们也称&
神为父。双向称谓,表明关系的正常状态;如果只有单向称谓,比如:你称我为子,我却不称你为父,这表明关系可能处于不正常状态。父与子的关系,当然比主与仆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已经看到,&
神与以色列民族之间,除具有主仆关系之外,还存在父子关系,这种父子关系是怎样建立、发展的,父子之间感情如何,我们循着旧约圣经作一个寻索与讨论。
神首先称以色列人为子&
四十年后摩西才称神为父&&&&&&&&&&
首先建立父子关系的,是&
神自己。在&
神差遣摩西去见法老的时候,告诉摩西这样对法老说:
“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容我的儿子去,好侍奉我”(出4:22~23)
这段经文为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
神主动地称以色列人是自己的儿子,并通过摩西传达给众人。&&&
神既称以色列人为子,表明祂已经将自己放在以色列人之父的位置上。这是圣经中第一次&
神称以色列民族为子的记载。
神称以色列民为长子,而不是独生子;既有长子,就会有次子,众子等等,这其他的儿子只能指其他民族;这是本节经文隐含着的一个重要信息,表明在旧约时代,&
神的眼目不仅看顾以色列民,也在看顾世上的万民;&
神不仅爱以色列民族,也爱世上的万族,只是生子必有先后,头生的就要分别为圣归于& 神(出13:2);以色列民既是长子,当然也就归于&
神特殊的子民。
摩西是直接从耶和华那里得到这重要信息的人,但他并未作出回应;《出》、《利》、《民》三篇经文中,都看不到摩西称&
神为父的回应;他似乎还没有找到与&
神建立父子关系的感觉。
直到旷野生活的末尾,以色列人进入约旦河东的时候,摩西才终于明白耶和华的心意,并且作出回应,他在临终前的一首诗歌中深情地说:
“愚昧无知的民哪,你们这样报答耶和华吗?他岂不是你的父,将你买来的吗?他是制造你、建立你的。”(申32:6)
神称以色列民为子,到摩西称耶和华为以色列民的父,间隔了四十年。
四十年,时间似乎长了些,但却在情理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摩西在临终前终于领悟到耶和华与以色列民之间的亲如父子的关系呢?这其中至少有两个因素:
第一、摩西终于领悟到,这四十年中,&
神就像鹰保护雏鹰一样保护着以色列民。
其实,在何烈山上,&
神就告诉摩西说:
“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出19:4下)
只是摩西当时还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四十年后,他终于明白了,于是他在同一首诗歌中作出了回应:
“耶和华…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搧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申32:10~11)
鹰与雏鹰正是父与子之间的关系,鹰对雏鹰的训练方式是极其危险又严酷的,所以必须在保护中训练,又在训练中保护,才能使雏鹰练就雄鹰的本领而又不受伤害;&
神在四十年中对以色列人正是采用了鹰训练雏鹰的方式;因为没有严酷的训练,就不能使为奴四百年的分散群体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民族;没有保护与看顾,又不能使他们在旷野中存活。四十年,摩西一定是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
神的爱,那是父对子的深沉的爱、负责的爱、赤诚的爱;这才使摩西由衷的向&
神用了父的称谓。
第二、摩西领悟到,&
神对以色列人的管教,犹如父亲对儿子的管教。
在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中,&
神对以色列人的管教是严厉的:如在拜金牛犊的事件上(出32章);在与摩押女子行淫的事件上(民25:1~9);在米利巴水的事件上(民20:10~13)等等,以色列人受到了&
神严厉的责罚与管教。或许以色列人当时并不懂得这种责罚的意义,可是四十年之后,当他们来到约旦河东,眺望迦南美地的时候,摩西终于领悟到&
神给以色列人的管教乃是出于父爱,于是他告诫以色列民说:
“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
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儿子一样。”(申8:5)
父爱是一种严厉的爱,不是溺爱。这父爱往往蕴藏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中;而“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1)
以色列人受管教、受责打的时候,也一定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一旦发觉这管教在他们身上所结出的果子,才领会到&
神管教的甘甜,所以摩西对以色列人说:“要记念耶和华你的&
神在旷野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验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守他的诫命不肯。”(申8:2)
正是四十年的试炼,在以色列人中结出平安的果子;从此,耶和华与以色列民之间建立了父与子的关系——是&
神与以色列民族之间、而不是与摩西个人之间——这父子关系一经建立就再也不能断绝!
神称所罗门为子
所罗门却未称&
我们需要很审慎地对待这一圣经现象。
旧约圣经中,至少有四处经文明确地记载了耶和华的话,称所罗门为子,并称自己是所罗门的父。
这个信息首先是从大卫的先知拿单传递给大卫的,分别记载在两处经文中:
“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下7:14;代上17:13)
信息传出时,所罗门尚未出生;但后来耶和华的话临到大卫,向大卫确切地说明,这信息中的“后裔”是指所罗门的。所以大卫在临终前又两次重申耶和华的信息:
第一次是大卫专门召见所罗门王,与他做了一次谈话(代上22:5-15),在这次谈话中,向所罗门王传达了耶和华的上述信息(代上22:8-9);
另一次是大卫临终前,召集了以色列各支派首领及军长、千夫长、百夫长、太监及勇士的全国性的会议,从会议内容看,是建造圣殿的动员大会;圣经用两章的篇幅记载了本次会议,在会上大卫公开地传达了耶和华的话:
“耶和华对我说:‘你儿子所罗门必建造我的殿和院宇,因为我拣选他作我的子,我也必作他的父。’”(代上28:6)
如此重要的信息,由大卫直接传达给所罗门本人,并在全国性的会议上宣告,是合乎逻辑的。
这个信息的特殊性在于,耶和华拣选活着的、个体的自然人为子,在所罗门身上是第一次,也是旧约圣经中仅有的一次;因为在所罗门之前,耶和华并没有称列祖中的任何一个人为子,包括亚伯拉罕、雅各、摩西;大卫在世期间,也未曾称大卫为子;在所罗门之后,耶和华也再未称任何一位活着的君王或先知为子。耶和华称所罗门为子堪称旧约圣经中一个特例,并且通过四处经文给予明确地印证;所罗门又亲自从大卫王口中获知这一信息,不存在所罗门不知道这一信息的可能性。
但,我们在旧约圣经中却始终未见到所罗门称&
神为父的回应。
一个人的祷告常能表现他心里的光景。圣殿建成后,所罗门在同样是国家级的献圣殿之礼上,作了长篇祷告与祝福(王上8:14-61、代下6:3-42),其中既不称耶和华为父、也不提自己是耶和华之子,仅以“仆人”自称。两次国家级的集会相隔二十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我们只能说,是所罗门放弃了他已经得到的&
神的儿子的名分,这不能不令人叹息!
为什么所罗门明知耶和华拣选他作自己的儿子,却始终不能开口称耶和华为父?
显然,所罗门从内心深处对耶和华没有相应的感情,他所怀的不是儿子的心,乃是奴仆的心。所罗门的心或许早已表现在他的行为上,比如,他建圣殿花费了七年的时间,而为自己建黎巴嫩宫却花费了十三年;宫与殿同高,宫的面积却大过殿的面积四倍多;还为法老的女儿单独建了寝宫,等等(参阅王上6-7章)。耶和华一定是察看了所罗门的心,于是在献圣殿礼之后,再次向他显现。在这次显现中,耶和华应允了他的祷告,并重申了对大卫家的应许;但是,又增加了一个内容:“倘若你们”转去侍奉别神、“我就必”“剪除”你们,甚至对圣殿也“必舍弃不顾”(王上9:6-9;代下7:19-22)。这当然是给所罗门极严厉的警示,可惜他并未醒悟,以至在后十六年的执政时间里,犯罪离弃&
神。圣经对所罗门晚年的犯罪事实作了详细的记载(王上10:14-11:8),可以说是全面地、逐条地背离了摩西律法中的
关于君王的律例(申17:14-20),其结果造成了以色列国家的分裂。
为什么所罗门缺乏称&
神为父的情感?耶和华不是给了他极丰富的恩典吗?&
神给了他超越诸王的智慧,使他平安康泰,他又在世人面前甚为尊大;他缺少什么呢?我们试着从几方面查找原因:
一方面,所罗门缺少试炼与管教。与摩西、大卫的苦难经历相反,所罗门只经历了丰富、顺利和尊荣;可这样的顺境,并未在所罗门的内心里升华出拜父的情感。所罗门犹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富二代”,生在恩典之中,却不认识赐给他恩典的&
神,也不认识他自己,以至到晚年犯罪,离弃了& 神。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苦难是试炼,丰富不是试炼吗?逆境是试炼,顺境不是试炼吗?管教是试炼,称赞不是试炼吗?“人的称赞也试炼人”(箴27:21);若是这样看,所罗门没有经受住&
神给他的试炼,因为&
神给他的环境就是丰富、顺利和尊荣。
当然,他或许类似新约圣经中的马大,一生只忙于建造和积累财富,却丢弃了上好的福分;他或许没有效法大卫,昼夜思想耶和华的话,竟然忽视了&
神的应许;或许顺境的试炼比逆境的试炼更难于经受;或许…
总之,所罗门失去了与&
神建立父子关系的机会,却为后来的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神建立了父子关系吗
大卫在世的时候是否与&
神建立了父与子的关系,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话题。
按照和合本圣经的记载,大卫曾在前述的国家级建殿大会上宣告说:
“耶和华我们的父,以色列的&
神,是应当称颂,直到永永远远的。”(代上29:10下)
在这里,大卫称耶和华为“我们的父”;但是,这样的译法却只出现在和合本,其他四种中文圣经译本(现代本、新译本、吕译本与思高译本),均未采用,而是译为:
“耶和华我们的祖先以色列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新译本& 代上29:10下)
即其他四种译本并未出现称&
神为父的字样;多种英文圣经译本中,也有类似情况。“父”原文编号H0001,与“祖先”是同一个词,译法的选择就很困难。但我们不必在两种译法中做出选择,因为“我们的父”中的我们是指以色列民族,不是指大卫个人,我们要讨论的却是大卫个人是否与&
神建立了父子关系。笔者要把这节经文列出,是因为在旧约圣经的历史书卷中,这是大卫唯一有可能称&
神为父的一节经文。
耶和华是否称大卫为子?在《诗篇》中有一处记载耶和华在异象中的话,其中提到大卫说:
“他要称呼我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
神,是拯救我的磐石。’我也要立他为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诗89:26~27)
这段经文传递的信息十分清晰:耶和华确立了与大卫之间的父子关系。
可是,关乎大卫如此重要的信息却不是通过大卫传递出来,也不是通过大卫的先知传递出来,而是一个身份尚不明确的“以斯拉人以探”传递出来的。
什么时候传递出来的?要明确这个问题需要知道诗89篇的作者“以斯拉人以探”的确实身份。圣经学者对“以斯拉人以探”的身份作了许多种推测,其中有圣经根据的有两种:
一是认为,这位诗篇89篇的作者就是王上4:31经文中的“以斯拉人以探”,应为所罗门时代的一位智者,智慧不及所罗门;但这又与诗89篇末后的15节经文显示的时代不同;
二是认为,“以斯拉人以探”是犹大王国末期、巴比伦入侵时代的一位先知,因为只有那时,犹大民族才会发出诗89章后15节那样的呼声。而那个时代正是先知耶利米与以西结所处的时代。
这两种推测虽然都各有圣经根据,但二者从时间上却是无法调合的;因为巴比伦入侵的时间是在所罗门时代后四百年。
我们先不急于在这两种推测中作出选择,因为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不论是所罗门时代,还是巴比伦入侵时代,都是在大卫死后,而不是在大卫生前。
这就是说,耶和华是在大卫死后,追认大卫为自己的长子。
这样的结论或许有些大胆,但是,圣经的信息就是如此。我们不可以用自己固有的见解来限制我们发现圣经的信息;却只能从圣经的信息中来认识&
神的作为。
为什么说上述结论符合圣经,我们来作以下分析:
(1)诗89:26经文中的“你是我的父”,是“他要称呼”;他要如何,是表明一种应然的状态,而不是实然的状态,所以未能记载在历史书卷中。如果耶和华的异象是大卫在世的时候显现出来的,大卫必定要作出实然地回应,要在他的祷告中、在他的诗歌中,大大地作出回应,并记载在历史书卷上;但圣经中并未看到这种回应,我们由此判断,大卫已经不在世了。
(2)诗89:19中的异象是显现给谁的?有圣经学者解释说,是显现给大卫的先知拿单的,这样的结论显然过于草率。先知拿单传达的信息“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如经文所说,这里的“他”是指大卫的后裔;而诗89:26~27中的“他”是指大卫。这两部分的经文不可混淆;混淆了,就把圣经的信息搞错。如果不是先知拿单传达出来的信息,就再也没有理由认为& 神立大卫“为长子”的信息是在大卫生前传递出来的。
神究竟是在何时追认大卫“为长子”的?
首先需要认定诗89篇的写作时间,这是解经的一个难点;为了回避这个难点,有的圣经学者一边依据王上4:31经文认定作者“以斯拉人以探”是所罗门时代的智者;另一边又认定诗89篇的后15节反映了耶利米时代的事件(见纪博逊《旧约圣经注释》p2104、2108),这样解释,等于认可诗89篇是两个不同时代诗作的拼凑,这实属解经中的无奈。那么我们应当在这两个时代中选择哪一个?笔者以为,选择所罗门时代并不适宜,因为&
神首先拣选了所罗门为子,虽未称为长子,但首生的就是长子;既然已有长子,又追认大卫为长子,这不合宜,所以不能选择所罗门时代。那么认定在耶利米时代是否合宜?笔者认为合宜,理由可概括为:
第一合时;第二合理。
所谓合时,是说&
神做事是有时的;耶利米时代正处于犹大王国结束的前夕,在这个时候了断王国时代的未尽事宜显然是合时的。
所谓合理,是说&
神做事是有原则的,在处理大卫与所罗门的儿子名分的问题上,&
神所依据的原则十分确切,这原则至少在三处经文中得到印证:
第一处 记载在耶18:7-10经文中,表明&
神给人恩典或惩罚的决定,会因人的改变而改变:&
神若要赐给你福分,你却行祂眼中看为恶的事,神就会后悔,不将这福气赐给你;反之亦然;
第二处 记载在结18:1-20经文中,表明父与子(如大卫与所罗门)在&
神面前责任自负,互不承担;
第三处 记载在诗89:30-34经文中,表明&
神在处理所罗门犯罪的问题上,考虑到祂对大卫的应许,因而未将祂的慈爱全然收回。
这三处经文,前两处涉及律法,第三处涉及约;虽然记载在不同的篇章里,却出于同一个圣经时代——犹大王国灭亡的前夕。
从历史书卷来看,&
神不许大卫为自己建殿,却让所罗门为自己建殿;&
神没有称大卫为子,却称所罗门为子。显然,&
神预备把更大的恩典与荣耀赐给所罗门;但所罗门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耶和华的话,所以耶和华后悔,不将所应许的儿子(长子)名分赐给所罗门,重新赐给大卫。而上述三处经文,正是耶和华处理此事件的根据。
在下结论之前,需要再澄清一个问题:有圣经学者认为,诗89:26-27的信息,是圣经用大卫来预表耶稣基督;这样,与&
神建立父子关系的就不是大卫,而是指新约时代的耶稣。这种解释恐难成立,诗89篇中提到大卫,也提到了大卫的后裔;如果说26-27节中的大卫是预表耶稣基督,那么29节与36节中大卫的后裔又预表了谁?“预表”是一个不十分确切的概念,运用的时候需要谨慎。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大卫在世期间,耶和华并未与大卫建立父与子的关系,耶和华未曾称大卫为子,大卫也未曾称耶和华为父;直到大卫死后四百多年,耶和华追认大卫为自己的长子,并且接受大卫对自己父的称谓。同时依据耶18:10的原则,撤销了给所罗门儿子(长子)名分的应许;由于所罗门未曾称耶和华为父,双方之间的父子关系本来就存在问题。
神建立父子关系的事件,堪称&
神与人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大卫之所以成为大卫、并且在以色列家谱中与人类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并非因为他是王,而是因为他是人类第一个与&
神建立父子关系的自然人,从此开辟了自然人称&
神为父的先河!
背道的儿女 伤心的父亲
如前文所述,在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中,&
神与以色列民族已经确立了父与子的关系,中文圣经称以色列民为& 神的子民。
“子民”是一个复合名词,表明主体的双重身份。古代皇家有“父王”,“儿臣”的称谓。我们当然也可以称耶和华为“父神”,可惜这个称谓在旧约圣经中未被采用,仅用于新约圣经中。
“子民”这个复合名词虽能很好地表明以色列民族在&
神面前“儿子”与“百姓”的双重身份。 但这个复合词只在汉语语境中存在,和合本使用67次(其中旧约55次);其他的中文圣经译本使用更多,其中现代中文译本出现800次之多。
中文圣经译本的“子民”,与旧约原文的两个词相对应,第一个对应词是am(原文编号H5971),意为“我民”,没有儿子或后裔之意;英文圣经译本译为people,这个词亦无“子”的译意。第二个对应词是seg-ool-law(原文编号为H5459)意为“特殊的物”,可译为“特殊的产业”或“特殊的百姓”。以第一次出现“子民”的经文为例:和合本译为“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出19:5),而在其他四种中文译本中,并未出现“子民”的字样,而是译为“产业”或“选民”。
可见,中文圣经译本中的“子民”属意译,而非字译;虽然不违背圣经原意,却难以当作“子”的称谓来认定。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讨论,因为在摩西时代就已经确立了耶和华与以色列民之间的父与子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确立,是不能拆散的。
从摩西时代以后的圣经信息看,这种父子关系并不很融洽,特别是进入王国时期以后,由于这“儿子”的悖逆,常常惹得“父亲”伤感。如前边提到的,耶和华主动称所罗门为儿子,所罗门却不作回应,最后竟背离耶和华去拜别神;所罗门之后,以色列分裂,北国的王一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而南国后来比北国更甚。以色列民族的悖逆,伤了耶和华的心。但耶和华作为父神,却仍然差遣先知,劝诫“儿子”改悔,恢复正常的父子关系。
“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赛1:2~3)
这是圣经中最大的先知书《以赛亚书》的开篇之语,是《以赛亚书》的主题,甚至也是整个先知书的主题。
虽然有先知的劝导,并未能改变儿子悖逆的心,他们遇有患难,不去寻求父神的帮助,而是去寻求偶像、假神的帮助,甚至寻求外族的帮助;所以耶和华说:&&&
&&&&&&&&&&&&&“祸哉!这悖逆的儿女。”(赛30:1)
“他们是悖逆的百姓、说谎的儿女,不肯听从耶和华训诲的儿女。”(赛30:9)
虽然是悖逆的儿女,却仍然是儿女;没有哪一位父亲,因儿女的悖逆而丢弃他。所以,所罗门之后的整个王国时期、整个先知时代,就是父亲一直以仁慈的心劝诫儿子改悔,而儿子却一直悖逆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是南北国并存的时段;第二个是北国灭亡之后,犹大国单独存在的时段,总共约为345年。
当耶和华决定倾覆犹大王国的前夕,耶和华作为父神,对儿女回头的盼望更加强烈:
“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耶3:14)
“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我要医治你们背道的病。”(耶3:22)
这种呼叫,仿佛一个父亲决定给儿子更严厉的管教之前,对儿女回归的祈盼!把你的国灭掉、把你分散到列邦,这是何等严厉的管教,但这管教是为使儿子回归,不是为了毁灭,“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29:11下);不管教行吗?不行!“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来12:7下),管教是父亲的爱,这爱,你们现在或许不明白,但“末后的日子你们要全然明白。”(耶23:20下)
看吧,以色列国可以毁灭,犹大国可以倾覆,可以把你赶出应许之地,但父子关系却不能割断。因为这关系是在创生与养育中形成的、是由父对子的爱维系的,只要这爱存在着,这个关系就永远不断绝。所以:
“耶和华如此说:
若能量度上天,
寻察下地的根基,
我就因以色列后裔一切所行的弃绝他们。”(耶31:37)
耶和华父对儿子的爱,与天地共存!
虽然耶和华的父爱是那样深沉,以色列民却仍不懂得,悖逆的颈项始终没有扭转。“他们是愚昧无知的儿女,有智慧行恶,没有知识行善。”(耶4:22)
既然儿子是悖逆的,父子之间就总是相背,这样不融洽的父子关系一直持续到旧约时代的末尾。旧约圣经最后一卷《玛拉基书》对这种不融洽的父子关系作了一个终结,该书记载了耶和华说的话:
“儿子尊敬父亲”“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玛1:6)
儿子既不尊重父亲,父亲的心就一定是伤痛的。但是,耶和华这位父神,却一定要拯救他的儿女,使父与子的关系重归于好。祂要采用新的办法,实行新的救赎计划:
“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玛4:5~6)
这是旧约书卷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之后,圣经进入了两约之间四百年的沉默时期。
沉默时期过后,圣经进入了新约时代,新约圣经路加福音的第一个信息竟是施洗约翰的降生;耶稣告诉门徒,施洗约翰正是《玛拉基书》上所说的以利亚(太17:10~13),而在施洗约翰降世之前,天使就预报说:“他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叫为父的心转向儿女…”(路1:16~17)
随着施洗约翰的降世,父与子的关系进入了新的时代。
追立大卫为长子的意义
我们再来思想,&
神为什么要在大卫死后400年追立大卫“为长子”。
追立大卫为长子,实际上是耶和华为新约时代所作的预备。
我们已经看到,旧约时代是以父子关系并不融洽而结束的;我们也看到了神&&&&&&&
将要在新约时代使父子关系融洽起来。
耶稣的降世,圣灵的工作,确实使&
神与子民之间的父子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新约圣经中说,一切受造之物都一起叹息,切望“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罗8:23中)并且发自内心的呼叫&
神为“阿爸,父”。那么受造之物指望得到何等的&
神的儿子的名分呢?
耶稣基督是圣子,是&
神的儿子,难道我们可以得到与耶稣基督同等次的&
神的儿子的名分吗?
显然不能!因为耶稣是&
神独生的儿子,是独一无二的,独生子的后面并没有次子可言,所以我们不能排在耶稣后面,作与耶稣同等次的&
神的儿子。
称耶稣为“兄”的做法不符合耶稣独生子的身份,是对圣经的误解。
如果我们不能排在耶稣后边,得到与耶稣同等次儿子的名分,我们又能得到怎样的儿子的名分?
神,为我们做好了预备,我们将排在大卫后边作与大卫同等次的儿子,大卫是&
神的长子,我们将排在大卫的后边作次子。
这,应当是耶和华&
神在大卫死后四百年又追立大卫“为长子”的意义所在。
至此,我们已经深感圣经的严密性,无论是人称&
神为父,还是&
神称人为子,都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内在的原因。人与&
神之间的称谓,衬托着人与&
神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人类历史中形成,并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而发展变化;究竟是人与神的关系在推动人类历史进程,还是人类的历史进步在促进人与神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这是值得读经者思考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西过红海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