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赞齐白石题画诗石

下次自动登陆
其他方式登陆:
军衔:(准尉)经验:博客访问:
武国平的博文>>
字体大小:
标签:白石 齐白 &nbsp nbsp&分类:
&齐白石,湘潭人-国画家。14岁起作木匠,学习凋花木工,后来兼习绘画,32岁时起习刻印。41岁时在桂林卖画为生,53岁起在北京刻印卖画为生。85岁新中国成立时作为领袖的老乡之谊受到表扬,并被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齐白石93载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以诗书画印名闻后世。他的感情生活也风风雨雨、多姿多彩。原配陈春君,后娶匠人之女天赋画者胡宝珠,间有情人杨颦春;84岁与夏文珠同居,继有伍德萱相侯,收干女儿新凤霞;还有1位22岁的女演员要以身相许-儿女反对作罢;91岁起有张学贤女士伺候,直到白石老人去世。
齐白石与原配陈春君:&& 齐白石12岁时家里为他收了一个童养媳陈春君。齐白石14岁学做木匠,婚后,陈春君任劳任怨,喂猪养鸡,料理家务。后来齐白石改行习画,陈春君也全力支持。1916年土匪传出话来,说这几年齐白石有钱了,要绑他的票。齐白石带着一家人到山中亲友家避难。1917年53岁的齐白石逃难北京。陈春君舍不得丢下家中的一点薄产,情愿带着儿女留守家园。齐白石远离老婆孩子,定居北京。陈春君夫人为齐白石生了五个孩子。
到北京后,齐白石住在法源寺内卖画刻印。1919年中秋过后,陈春君来到北京,看到胡宝珠出落得很是齐整,人也很稳重,知道齐白石常年在外,且年事渐高,无人照料,就作主把她聘为副室,并亲自主持了他们的婚事。胡宝珠原籍四川酆都,那年18岁,比齐白石小39岁,可谓是老夫少妻。当年冬天,陈春君为老头子办完婚事就返回湖南,把照料齐白石起居之事托付给胡宝珠。陈春君对胡宝珠看得很重,她20多年中曾三次来京,虽每次都匆匆返回湖南,但与胡宝珠相处十分融洽,胡宝珠对陈春君也处处不忘礼节。
陈春君1940年春在长沙逝世,寿79岁,回忆60多年的夫妻生活,白石老人十分悲痛,他回忆道:“春君自13岁来我家,熬穷受苦,从无怨言,我在北平卖画为活,北来探视,三往三返,不辞跋涉。相处60多年,我虽有恒河沙数的话,也难说尽贫贱夫妻之事,一朝死别,悲痛刻骨,泪哭欲干,心摧欲碎。”& 他作了一副挽联:“怪赤绳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离别;问黑面阎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团圆。”&
  齐白石与情人杨颦春:&& 齐白石小有画名后,经常往来于湘潭一带,县城有一聚英旅馆。女主人杨颦春长相俊秀,温柔淑贤,能诗善舞,夫丧早寡,和母亲相依为命。杨颦春待人热情,举止大方,又善解人意,因此生意兴隆,宾客盈门。齐白石慕名投宿,对杨颦春生欲。杨颦春也仰慕齐白石的人品才华,每当齐白石风尘仆仆地来到聚英旅馆,阿春都会为他端来热腾腾的茶水,做好可口的饭菜,浆洗换下的衣衫。夏天为他摇扇驱蚊,冬天为他生火温酒,使齐白石有回到家中之感。
齐白石作画,杨颦春陪待左右,磨墨、理纸,无话不谈。齐白石意欲将阿春纳为夫人,但终因观念的束缚,两人没能走到一齐。齐白石曾在为杨颦春作的《松雪图》上,满怀深情地题道:“忘情又为松留影,瘦爪老鳞岁月深,空谷幸存梅竹在,后凋不负岁寒心。”&&& 齐白石走出湘潭后,两人鱼雁传书,相诉衷肠。他在钦州时给杨颦春的回信道:“钦州万里,闻杜宇,已伤情,是时四月中矣。忽辱手书,喜极生恨。湘城白石,咫尺天涯,况复迢迢边地也。羡君红粉,嫁得其人;愧我青衫,老犹作客。十年毛发,对镜全衰;孤夜梦魂,还乡无计。未知何日,可使颦春见而怜之也。”
齐白石为杨颦春画《梅花》,题诗云:惜玉谁为醉似泥,孤山如梦鸟空鸣。梅花可否无遗恨,曾嫁林家唤作妻。 诗前小序曰:“邑女杨颦春,迟嫁早寡,常依其母,喜读书,能诗。尝求余画,或恐他人加题余白,并求赠诗以满之。”
齐白石与才女胡宝珠:&& 齐白石在北京以卖画刻印为生,初到京华,知名度较低,画不好卖,生活困顿。一位叫胡鄂公的官员经常前来买画,齐白石遂引之为知已。有次,齐白石画了一幅《篱豆》,胡非常喜欢,说要是你送我此画,我将报之以婢,此事白石老人的日记中曾有记载。不久,白石南归,胡鄂公亲自将婢女胡宝珠送到车站。1940年陈春君病故,齐白石次年决定“立胡宝珠为继室”,曾举行“扶正典礼”,这算是白石的第二位夫人。胡宝珠生于1902年,1919年18岁嫁给齐白石,婚后曾生养了四儿四女。
1938年胡宝珠夫人的生第四个女子良尾,齐白石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了,所以取名良尾。没想到五年以后,胡宝珠夫人又怀孕,日,齐白石83岁的时候,胡宝珠却因难产逝世。胡宝珠的6子齐良芷回忆道:母亲身体一向虚弱多病,但她对父亲的衣食、作画等总是照料得无微不至。母亲能临摹我父亲很多作品,如雏鸡、白菜、老鼠以及花鸟等,都很传神。尽管母亲画得一手好画,但外人并不知晓。父亲创造出辉煌中也浸透着母亲的汗水功劳。母亲不幸与世长辞。我当时只有13岁。
齐白石有诗云:“谁教老懒反寻常,磨墨山姬日日忙。手指画中微笑道。闲鸥何事一双双。”& 胡宝珠见得齐白石的作品多了,也就能指出他笔法的巧拙,对世上冒名齐白石的假画一眼可辨,齐白石有诗赞道:“休言浊世少人知,纵笔安详费苦思,难得近朱人亦赤,山妻能指画中疵。”& 卖画时她也与齐白石配合默契。有人来购齐白石的草虫,齐白石推托说,年事已高,不能再画,只是曾给老婆画了一本,要与她协商。于是高喊:“老婆子,客人想要你那本册页。”& 胡宝珠故意回答:“不卖。”& 齐白石又说:“卖了吧,客人给个大价钱。”& 这样一来二往,画价便抬上去了。
齐白石与协和夏文珠:&& 83岁的白石老人不耐孤寂,有意续弦,朋友为他介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的夏文珠,老人一见十分满意,决定结婚,却遭到儿女们的强烈反对,无奈,只好和夏文珠协商,以护士名义留下来,做一位“有实无名”的白石夫人。 夏文珠到齐家的时候,大约四十四五岁,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又有文化,极得老人宠爱。
齐白石女儿齐良怜描述--- “不出我们所料,她看出父亲喜欢她,慢慢的竟左右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从此对我们子女儿媳的印象,渐渐凭她的观感而转变,门客买画的否诺,也都由她做了主张,还需按每尺画的润例加收一成归她所有。我父亲对她,真可说是言听计从,我们都因看在父亲的份上,不好说什么,只是一家人的生活受了这个影响而涣散了……”
夏文珠持宠而娇,时常对老人发小脾气闹别扭,一次夏文珠闹别扭后回了娘家,老人叫良怜陪他到北京前门外夏家去找夏文珠,夏文珠的母亲来应门,据齐良怜说:“夏母比白石老人还年轻许多,但白石老人见到夏母后,马上在她面前跪下,说:‘请让文珠回到我身边来吧!’”&&&& 齐良怜见状眼泪马上流了下来。 夏文珠进到齐家七年之后,大约在1951年春,夏文珠和老人闹了别扭,夏女负气出走了,老人起初并未在意,可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夏文珠竟然没有回来。
齐白石与看护伍德萱:&& 伍德萱原藉江苏武进,她的父亲一向在湖南做事,她是在长沙长大的,和白石老人有点世交,伍女士文学很有些根底,齐白石用了聘书,聘她为秘书,还给取了个别名,叫做伍影。 新凤霞和刘金涛跟在齐白石后边,出了“白石画屋”,转了一个弯,原来在房后有一个用砖砌的圆形小神龛,里面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陈春君灵位”。陈春君是齐白石的结发妻子。他对着牌位,默默地鞠躬。
齐白石严肃地指着灵位,对新凤霞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了罪,没有享过福。”说着,齐白石竟然眼眶湿润了。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齐白石都要给陈春君灵牌上供、行礼。于是,新凤霞也照着他说的,鞠躬见礼。伍德萱说:“齐老很重爱情。”&& 齐白石一听,可不客气了,大声呵斥道:“你这张嘴呀,太爱说了!人还能干,也负责,就是话太多了!”& 伍德萱听了,一声不吭。从此,新凤霞和刘金涛去见齐白石,齐白石总是设法把伍德萱支开。
齐白石叫新凤霞跟着走。走到一个大紫红色的立柜面前,他拿出钥匙,打开大柜门,拉开一个大抽屉。新凤霞一看,啊!是一捆一捆的现钞。齐白石边笑边指着柜子,对新凤霞说:“凤霞,你要用钱就拿些去吧!你喜欢拿多少就拿多少,干爹有钱,你应当花。”&& 新凤霞一听,匆忙退了几步,连连摆手,脸上呆板,心里纳闷。刘金涛在一旁打趣,说:“齐老可真疼你这干女儿呀!给你钱,你就拿吧!”&&& 新凤霞说:“我不要钱,不要!”
在新凤霞等人的记载中,齐白石在1951年之后似乎还有一些风流韵事。名剧作家吴祖光的夫人-中国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回忆录中所记白石老人92岁的情形。据新凤霞的记述:她是1952年7月间初次见到白石老人的,这时候,跟随在老人身边的照顾他生活起居的,是“他的看护伍大姐”,新凤霞对伍大姐的年龄、长相、身世等等,丝毫未加介绍,但却一再提及伍大姐随时随地跟在老人身边,而且,从新凤霞的描述,可以看出老人和伍大姐相处很好,伍大姐在老人面前也颇为“放肆”。
记述:“……白石老人坐下来和大家打完招呼,就拉着我的手不转眼地看我,过了一会儿,伍大姐带点责备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作什么?’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说完,气得脸都红了。我赶忙说:‘你看吧,我是演员,我不怕人看。’& 吴祖光也上前哄着他说:‘您看吧,您看吧……’满屋子人都笑了……这时苗子和郁风两口子说:‘老师喜欢凤霞,就收她做干女儿吧!’老人才不生气了。”
台北中央日报刊出小提琴名家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文章,马瑞雪在齐白石93岁的时候和她父亲在北京看过齐白石。文章说:“这个孤老头结过四次婚,第四个妻子因为不能陪他享高寿,不久前过世了。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太老了!’白石老人摇着头对介绍人说。大约因为稚气日重,白石老人早已忘掉自己的高龄。不久,寻来一位22岁的年轻演员,相见之下,白石老人很喜欢,正在等着结婚办喜事呢!”&& 马瑞雪的这段记事,听来很荒唐,荒唐得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观乎她在文章中对白石老人晚年生活的描写,亲切细腻,叙事言之凿凿,绝不像是凭空捏造或道听途说的。
白石老人逝世的前一年,不知是何原因,伍影又离他而去。这时又有人为他介绍了一位44岁的女人,稚气未脱 的白石老人竟忘了自己的年龄,摇摇头对介绍人说“太老了”。最后,还是一位叫张学贤的女士,来到白石老人身边,陪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齐白石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西南。(UL.KUOPIGN东方人文新概念逻辑系统搜集整理编辑,更多资讯,搜索UL.KUOPIGN或者EDENESETREE)。
阅读(25505)评论(2)()()顶()
本文最近访客
博文评论(共2条)
其他方式登录: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齐白石的画与诗
齐白石的画与诗
   日,我国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京病逝。  世人都知道齐白石的画好,而不知齐白石的诗好,这是因为齐白石的画名太响,画名压倒了诗名。  白石老人于其诗颇为自负,尝有“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之语,而画名满天下,诗卒为所掩,实则老人之诗,脱胎宋人,幽默诙谐,饶有真趣,亦近代诗坛一异军,赏心者正不在少。  墨虾  粽子黄蜂  蝇  齐白石的诗之所以写得好,这决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他对写诗曾经下过一番苦功夫的。齐白石8岁跟随外公入蒙学,外公除教他《三字经》《百家姓》外,还教他学《千家诗》。齐白石对《千家诗》很感兴趣,而且每一首诗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琅琅吟诵,不绝于口,简直是个“小诗迷”。  齐白石27岁时认识了湘潭名士胡沁园、陈少蕃,他跟陈学诗,跟胡学画。陈对齐说,你先读《唐诗三百首》吧。俗话说,念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钻下去,定会成功。胡对齐说,光会画,不会诗,这是美中不足。又说,画是诗之魂,诗是画之神,二者相得益彰。  齐白石读懂了《唐诗三百首》后,又熟读了《聊斋志异》《汉书》《史记》等书,还熟读了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这样就开阔了齐白石写诗的视野,并为他写好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白石画秋  稻谷螳螂  齐白石经过一个阶段的读书学诗之后,为了检验他学诗的成果,胡沁园约集诗友,赏花赋诗,比试高低。齐白石在一首《咏牡丹》诗中有两句说:  莫羡牡丹称富贵,都输梨橘有余甘。  这两句诗令胡沁园老师刮目相看,赞扬说:“这两句诗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甘字韵押得也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诗能力,齐白石在家乡成立了一个“龙山诗社”,经常聚友讨论《诗经》、唐宋诗词,讨论诗的演变发展、名家的长短,进而论及诗与人生、与社会、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齐白石在“龙山诗社”一年多的时间里,读书学诗,写的诗竟达几百首之多。实践出真知,他的诗越写越精,并逐渐掌握了写诗的决窍。  “ 夏雨开花,东风长藤。可怨西风,莫忘春恩。”  “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樱桃》  齐白石写诗的范围很广,有写亲情爱情的,有写花草树木的,有写鸟兽虫鱼的,有写政事的,等等。齐白石的诗有祭祀诗、乡土诗、政事诗三种,但以乡土诗为主。  齐白石表现亲情的一首诗是:  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  身上铃声慈母意,为今已作听铃翁。  读了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每当夕阳西下,倚门而立,渴望孙子放牛、砍柴归来,听到铃声,方才放下心来。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既写生又写意的疼爱孙子的国画啊!  齐白石表现乡土生活的诗,以田园野炊的一首诗最为突出。诗云:  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一谷仓。  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这首诗散发出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新鲜草木庄稼般沁人心脾的芬芳。使人读之,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掘山芋、挖地洞,用牛粪煨着山芋,欢娱野炊的生活画面历历如在眼前。  齐白石画牛  柳荫牛憩  耕牛  齐白石  奔驰南北复东西,一粥经营老不饥。  从此收将夸旧画,倦游归去再扶犁。  忆少年  齐白石  百梅祠外塘头眺,十字坡前牛背眠。  往事重寻难再梦,心随鸿雁渡烟湘。  齐白石生长在农村,热爱农村,他对农村的一草一木,一果一蔬,都怀有十分浓厚的感情,甚至达到偏爱。他曾经说,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大有对白菜抱有不平之气,显示出他对白菜疼爱有加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他对棉花更是独有钟情,如他赞扬棉花说:“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两句诗是齐白石的大手笔,寥寥数语,却意味无穷。  齐白石不仅善于观察生活,而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如他观察小儿怕上学,从家里出发时裹足不前,放学返家时奔跑如飞,依此情景写了下面这首诗:  当真苦事要儿为,日日提萝阿母催;  学得人间夫婿步,出为茧足返为飞。  诗中把小儿畏上学的形象写得维妙维肖,趣味盎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齐白石不只把写诗的视野放在生活中的琐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放在当时暗无天日的官场上。他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用粗犷、直率的语言痛斥道:“群鼠群鼠,何多为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  读罢此诗,一位侠肝义胆、秉性刚烈、敢为人民讲话的文人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  齐白石极端痛恨日寇,当他看到日寇已经日暮途穷时,心中振奋,便在一幅《螃蟹图》上题了一首讽刺诗,用以憧憬胜利光明的前景:  处处草泥乡,行到何处好;  昨岁见君多,今岁见君少。  全国解放后,齐白石的写诗和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他欢欣鼓舞,作诗抒怀:“暮年逢盛世,报国志千里。”  写诗不求工,无忌唐宋,师法自然,书写灵性,别具一格。  喜蛛  群芳吐艳  群芳吐艳  兰花蝴蝶图  兰  齐白石  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樊之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学者,是齐白石的好友,他对齐白石关怀备至,帮助齐白石搜集整理诗稿,付印成册,书名是《供小吟馆诗草》。并为此书写序,在序中称赞齐白石的诗是“忌中有忌”,“味外有味”,给了很高评价。  齐白石写诗不求工,无忌唐宋,师法自然,书写灵性,别具一格。这是齐白石诗作的一大特色。对于这个问题,他晚年在《自述》中,总结自己写诗成功的原因时,说得最清楚。他说,朋友的文化比我高,但他们的心为科举功名,学作的是试帖诗,虽然工稳妥贴,用典用韵讲究,但毕竟拘泥板滞,不见生气。我作诗不为功利,反对死板无生气的东西,讲究灵性,陶冶性情,歌咏自然。所以,他们不见得比我写得好。  荷蓬蜻蜓  梅花八哥(局部)  齐白石写诗反对模仿他人,学这学那,搔首弄姿。正如胡适所说,齐白石“没有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的诗“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的作为不敢做或不能做的”,完全是自己的语言。  齐白石是地地道道的乡土诗人,像他这样有草根性和人民性的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找不到太多。他从构思、运笔、饰句、定义一改唐诗宋词的旧习,大胆吸收民间诗歌的各种优点,推陈出新,别开一番新的局面。也正是他的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诗乐于被一般老百姓接受,广泛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诗赞齐白石_百度知道齐白石的两首诗_一语中的_天涯博客
学习别人好东西,发表自己新见解。杂七杂八,嬉笑怒骂。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756818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2076
(1154)(634)(235)(27)(22)(123)(42)(6)
(22)(49)(9)(9)(1)(5)(3)(34)(1)(7)(5)(1)(2)(1)(1)(7)(2)(1)(8)(1)(11)(2)(1)(2)(4)(1)(1)(1)(1)(1)(9)(2)(3)(12)(2)(4)(4)(7)(14)(4)(8)(16)(8)(10)(21)(12)(22)(11)(16)(11)(15)(7)(24)(16)(19)(26)(40)(35)(70)(13)(9)(11)(13)(5)(2)(1)(6)(4)(10)(11)(18)(20)(26)(35)(15)(20)(26)(27)(29)(44)(34)(25)(24)(16)(20)(17)(22)
  齐白石的两首诗  今人好利,古人好名。虽不能说个个如此,但是大抵是不会错的。齐白石这个人呢,说今不今说古不古,但是从气质上看属于古人。著名作家林斤澜写一篇关于画家吝啬的小故事,说招待外国同行从层层包裹里拿出几粒花生。没有点名,但是我一猜就是说齐白石。吝啬并不说明他好利,习性使然也。几辈子挨饿,想不吝啬,也难。当代作家中,贾平凹就从不讳言自己吝啬。  不要说远,还是说齐白石的好名。齐白石有一首诗,且来欣赏一下:  “一身画债终难了,晨起挥毫夜睡迟。晚岁破除少年懒,谁叫姓字世都知。”  题作《因外客索画,一日未得休息,倦极自嘲》。虽然题目说是“自嘲”,但是是不是有些“自得”?我累,但是谁叫我名满天下呢?  齐白石还有一首诗,与这首诗立意相同,着笔之处却是相反。也来欣赏一下:  “早起迟眠懒未能,百年居此只三分。邻翁福厚终朝睡,好在无人识姓名。”  这首诗的题目是《木床》。人在床上的时间,一辈子要占去三分之一。但是这是总体上说,也有终朝昏睡的“邻家翁”,他“福厚”啊,可以整天躺在床上睡觉啊。但是,所幸的是天下有谁知道他老哥贵姓呢?  古人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其实就是众人的评价。为了让众人有个好的评价,活在世上要遵守世上的规矩,要力争为世界有点贡献——这大抵是古人的想法。至于今人,多不管那一套,即使搏名也完全是为了换利,而且要马上兑现。读起齐白石诗,已经觉得恍如隔世。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白石诗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