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一天可以逛完吗皈依每天都可以吗

&&问答详情
九华山门票有皈依证打几折?
“九华山”最新问题
九华山出行精品推荐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公众账号
皈依弟子与出家人的区别
15:52:11&&&来源:&&&评论: 点击:
一、皈依是什么意思呢?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
一、皈依是什么意思呢?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
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
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般称为居士。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改革家,还有南朝的梁武帝,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大居士。
一个不受皈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可能得到一些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份上的印证。因此,皈依三宝并不是多余的执着,而是学佛者必需的手续。佛经中说,世人虽然行善,终不能破除先世的恶业,若能皈依三宝,就能破坏先世恶业。
二、出家是什么意思呢?
出家有五重义,就是:一、出烦恼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轮回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污不净家。
出家之人,世俗中人一般称称呼他为师父。
三、皈依和出家是什么关系?
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皈依后并不意味着要守戒律,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部分居士会在皈依同时,也受五戒或菩萨戒,但佛法慈悲而圆融,可以酌情根据自己情况,按部就班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九华山皈依记
3月28日,我和很多人一起去了九华山,这一次去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早上3点就起床,因为自己胃寒,所以吃了一碗泡饭和生姜,到了等车的地方,看见那些香客们多数都是60多岁的老人,也有一小半是2,3十岁的年轻人,个个都背着一个大包,带了很多的香烛,那份虔诚令人赞叹。由于害怕晕车,上车之后我就开始吃生姜,以前都是吃晕车药,这次决定不吃药了,还真不错,吃了几片生姜之后在车上一直没有晕车的感觉,真是有菩萨保佑。呵呵。到了九华山天还没有亮,凌晨的山上寒气逼人,幸亏多穿了衣服,天慢慢亮了起来,九华山那九朵莲花峰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朦胧美妙。渐渐地阳光揭开了云纱,整个莲花峰清晰可见,站在九华街上,仰首看去,九朵莲花山峰顶巍峨庄严的庙宇沐浴在阳光下,金碧辉煌。香烟缭绕,脑海里立即跳出一个词,佛国。顿时心生庄严。我们一行四人找了一家小店吃早点,这一家店还真不错,所有的吃食统一价两元一份,吃饭时,我小妹说起她上次来九华吃饭被宰的笑话,旁边有三个年轻人立即接过来说,你那还不算被宰,我们三个人上一次来九华,吃一顿很普通的饭就要我们700元,我说那是因为看你们是男人不会还价吧,他们说不是的,因为我们是开着宝马上山的,我们几个都笑了,心里说,你们是有钱人,不宰你们还能宰谁啊。接着,我们就是在香店里请香,然后就开始去地藏王菩萨的大殿,月身宝殿。一路上基本是逢庙都拜。最为难攀登的就是月身宝殿,要一口气爬81级台阶,很陡,这还是从南门上的,我们第二天从北门上,总共有600多级台阶,其中最为陡峭的有99级台阶。这时候,我就理解了为什么地藏王菩萨会选在九华山做为修炼的道场,没有苦难,哪有幸福,没有高山,哪有平地。在山上朝拜的人们,多数都是为了祈福消灾而来。菩萨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心中只有众生没有自己,所以,他们才能够成佛。这也是佛教得以在中国弘扬2000多年的原因之一。九华山,确实如当地人所说是有灵气的山,无论你在哪座山哪座庙,都会有一口清澈见底的井,井水清凉甜蜜。站在山上极目远眺,远处层峦叠嶂,天与山相连,分不清哪是山,哪是云。近处由上而下,疏疏落落在竹林之中都有几户人家,仿佛仙境。犹如一幅极为生动的中国山水画。此时,我只恨自己不会画国画,身临其境,那种感受只能说心旷神怡吧。朝拜完了地藏王菩萨,我们就来到此行最为重要的地方静戒禅寺,也就是九华山一位高僧明净禅师修行并坐化的寺庙。沿着九华街一直往上走,一条盘山公路通往大小天台,我们走到了一条小岔路,没走多远就没有了路,前面仿佛就是断崖,我们都说不对吧,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带我们的小朱笑着说,你们只管跟着我走吧。走到尽头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脚下就是静戒禅寺,一座庙宇就在脚下,屋顶已经破败,坐东朝西,里面供着一尊地藏王菩萨的巨型木雕佛像,旁边就是明净禅师坐化时留下的缸印,据说;明净禅师55岁才出家,他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从小心地善良,大旱之年时,他总是先帮助别人家浇地,最后才浇灌自家的地。出家之后潜心钻研,苦练身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曾被人称为疯和尚,后来坐化之时,对弟子说;我坐化之后必成真身。七年之后开缸时,尚且栩栩如生,因此被奉为地藏菩萨应身。这座庙如今更名为静戒禅寺,据说就是明净禅师亲自选定的地址,原来条件很差,但是风景特好,背靠小天台,站在庙宇前面的开阔地可以极目远眺,青山层峦叠嶂,雾霭蒙蒙,近处半山腰处,竹林之中有几户人家白墙红瓦隐约可见,茶林如宝塔般一层层盘旋。往上看去,小天台就在竹林之中隐隐约约,一片片香烟如云朵儿从那里升起。往下看,山峦起伏一层又一层,竹海一片连着一片,很低很低的下面依稀可见有一片片的黄色,应该就是油菜花吧,这时真的有俯瞰人间的感觉了,仿佛身体与精神都得到了升华。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妙不可言。庙里的师父看见我们十分热情,给我们安排了住处,简直让我们不敢相信,和宾馆的标准间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比宾馆干净。中午吃饭时,就是简单的斋饭,可是我们个个都吃得很香,每个人都是一大碗饭,做饭的师父很客气不断地把饭菜端来,说实话,真是饭来伸手,弄得很不好意思,却不敢坏了庙里的规矩。一顿饭把我们一个个都撑得肚子圆。下午,师父又令我们去洗个澡,感觉神清气爽,晚上睡觉时,就听到门被风吹的呼啦呼啦响,难怪小朱说,你们晚上睡觉不要怕,风很大,都带哨子的,并且说,看到蚊子和昆虫不要打,这里的蚊子不咬人。可能是兴奋吧,一个晚上几乎没睡着。早上三点,师父们就起床了,四点开始在大殿念经,我们也跟着一起去,可能真的与佛有缘,自从第一次去庙里进香,只要在菩萨面前一跪,心里就会涌起莫名的感动,一听到念经眼泪都想出来。想想这些出家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出家,能够持戒修行,过着清规戒律的日子,我觉得就是舍身。这种精神一般人真没有。每天早上要早起念经,上午要上课,下午也上课,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中午还不休息,我真的佩服。学佛就是学做人,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心向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看到有很多人来自全国各地,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在菩萨面前一跪拜,身份都是一样的。前两天,我们都是烧香拜佛。第三天上午,才是此行的主题,师父说;十五是个好日子,我给你们皈依佛门。早上特意为我们几人做了一场消灾祈福道场,念的是药师佛经。吃罢早饭,师父就把我们喊到三楼佛堂,给我们发了皈依证书。开始正式仪式。我们每个人都虔诚的跟着师父念经。我意识到,从今以后,我心已经皈依佛门。心灵有所归属,心中永远有爱不再有恨。用心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说来也怪,这一次来九华山,尽管比以往都累,但是丝毫没有感觉累,精神格外好,身体特有劲,可能真的是心诚则灵。愿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世间好人一生平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僧居民俗 佛国文化
九华山民间习俗
  逢菩萨诞期或成道纪念日,众多信士来寺院烧香拜佛,山民和手工工艺户趁此机会互做买卖通称庙会。九华山地藏道场亦有庙会传统。每年或每隔几年的佛诞节(夏历四月初八日)、自态日(夏历一七月十五日)、地藏诞日(夏历七月三十日)都举行&浴佛法会&、&盂兰盆会&、&大愿法会&,民间和寺院还共同举办&阴鹭大会&(夏历十月十五日D下元节)。大凡这样的日子,朝圣和集市贸易蔚然成风。各地信徒组织各种会(团)朝山进香、拜塔、守塔、朝拜天台。若丛林寺院传戒,四众弟子可参与求戒并领取戒碟。朝山信徒中历来以两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居多,也有日本、东南亚各国和中国港澳地区的佛教界人士。1983年起,每年夏历一七月三十日前后,九华山管理处(管委会)协同佛教协会有组织地举行庙会活动,将大型佛事活动与大规模的集市贸易、文化娱乐等活动融于一体,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1983年庙会期间,朝山拜佛信徒与来山游客达2万多人次。1986年地藏菩萨诞日举行&南无地藏王菩萨大愿法会&等四项佛事活动,辛氏园寺仁德住持升座,o园寺佛像开光,1000多名僧尼和居士求戒,还有成百上千信徒坐守地藏塔。是年庙会为期35天,来山香客达5万人,加上观光、游览、经商者共巧万多人次;仅10月9日一天,来山参加庙会逾万人之多。至2009年,九华山庙会已举办27届。
  佛教信徒到名山大寺进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的一种仪式。九华山是中国佛教的地藏菩萨道场,明、清时期其&香火之盛,甲于天下&。每年秋冬季节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于途&,有的背着黄布袋,有的打着朝山团的旗号,步行上山。今每逢重大佛教节日,乘车上九华山朝礼者,日达上千人甚至上万人。
  拜地藏
  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僧俗都奉地藏为&神灵&,向有拜地藏菩萨的习俗。除了寺院庵堂每天上殿做功课之外,九华街居民每月初一、十五用素菜为地藏菩萨斋供。每年正月初一,村民先到肉身宝殿向地藏菩萨拜年之后,再相互拜年;正月里舞龙灯要先向地藏朝圣,再走村串户;夏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法会,当夜村民都来肉身宝殿守塔,有的绕塔转上几圈,有的坐在殿内祈祷,直至天明。村民们若有婚丧之事,还要到地藏菩萨面前&许愿&和超度。此习俗延续至今。
  俗称&祷告子&。常见于庙堂中(一般小庙和土地庙也备有&告子&)。&告子&通常以竹兜做成。祷告人手提告子,从右到左绕三圈,同时向菩萨默念祈求所办之事,后轻轻丢下,看菩萨发什么告子。告子分顺告、阳告和阴告。顺告即办事顺利,阳告和阴告则提醒人留心办事,不可大意。新中国成立前九华山一带颇流行&祷告子&。今五溪观音殿以及白云庵等小庙仍有告子供香客祈祷。
  九华山开辟地藏道场以来即珍藏&地藏利生宝印&,相传为唐至德二年(757)肃宗命人以金铸成。这印寓意吉祥如意。明清两朝至新中国成立前,香客朝山进香、盖印极为盛行。一般多见于子女为父母或祖父母进香,携带衣物(如包头、飞裙等)在肉身殿、化城寺和天台寺盖&地藏利生宝印&和&南无地藏王菩萨宝印&,以期消灾延寿,超度亡灵。此习俗一直流传在民间。还有在香袋上盖印的习惯,也常见一些游客在新买的手帕、毛巾上盖印,朝山进香后馈赠亲友。
  九华山俗民通常在请菩萨拜佛的同时还有求签的习惯。新中国成立前肉身殿备有36支签文以应十方香客。签文即诗句,分上上、中上、大吉、中下、下下五种,可供求家宅、求婚姻、求财求寿、求子等多用。百岁宫因供有&应身菩萨&,寺僧备有各种药签,求签服用之香客甚多。山下关帝庙(在庙前街,已废)、红庙(在拥华村,已废)、望华亭(在五溪桥,已废)等处都备有签文,终年应酬香客。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迷信活动被禁止。1984年以后,部分寺庵恢复了求签活动。
  许愿、还愿
  许愿就是对佛和菩萨许以愿心,当如愿以偿时即按心中许诺的愿一一向佛、菩萨偿还。愿心有多种(如求子、求婚、求财、求寿、求功名等),一旦实现了某一意愿,便是大喜大庆。许戏愿的即预期唱一台戏或几台戏,戏目有&目莲救母&等,许这种愿的多见于&大病脱体&或&赢了官司&;许修桥补路的,则预期修好桥、补好路;许超度亡灵的,则预期请寺院僧侣打一场(或几场)水陆。还有大人为儿童许愿拜地藏王的,许愿以后,即将儿童蓄发梳辫子、穿和尚衣、戴耳环,待儿童长到10岁生日那天或地藏菩萨诞日,由其家长领着朝山拜佛,并将所蓄之发剃下置地藏王座前或带回家妥为保存。这些习惯新中国成立前盛行。 
  身心归向之意,即按三皈依仪规念诵三阪依文,名叫&打皈依&。九华山一带乡民常因孩子灾病难养,平日除请菩萨外,常将孩子皈依于佛、法、僧。一般由僧人命其法名,以期延寿消灾。成人信仰佛教也可来九华山拜师作皈依徒弟(亦称居士),在家吃素念佛。
  每年逢夏历一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也称&中元节&,九华山僧众广为施主放《瑜咖焰口》。施&钱&施食于十方饿鬼。有时举行《孟兰盆会》。逢&中元节&,九华山一带乡民也有请道士或和尚设香案念经的习惯,通称为&请孤&或&贩孤&。即于这日,在香案前供三荤三素祭先祖亡灵,然后为孤魂野鬼烧孤衣,施舍孤饭,也叫&请鬼&。
  请菩萨
  九华山自清末以来即僧俗合居一地,因为佛教的影响,逢年过节山民饮食也约定俗成。一般荤食至腊月二十八日,食毕即擦洗锅灶碗盆;然后素食到正月初三,称之为过斋年。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吃&长生面&,象征益寿延年,然后合家男丁携香烛纸马上肉身殿烧香拜佛。新中国成立前山下百姓一般都到附近家庙(或祠堂)请菩萨拜祖宗;新中国成立后,因家庙祠堂被毁,此习不存。偶见妇女们烧香请菩萨。 
  中国汉地放生的习惯古已有之,如《列子传&说符》说:&正旦放生,示有恩也。&佛教更提倡放生。《梵网经》卷二十载:&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中有&佛往昔为流水长者子救十千鱼事&。《杂宝藏经》卷五载:&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根缘。&汉族地区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大师&智领。南朝陈及隋时,天台山麓临海之民修63所放生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下诏,立放生池81所。唐至德年间(756~758),新罗僧地藏率徒在九华山化城寺前开掘放生池。自此以后,每逢佛诞日、自悠日、地藏菩萨圣诞日皆举行放生仪式,沿袭至今。所谓放生,是信徒将事先在市场上买回的龟、鳖、鳝等放入池中归养。放生者有的在龟板上刻字,有的在龟甲上穿耳环,以示纪念。1958年,清理放生池发现一龟,重3斤多,背上刻&咸丰六年&字样。1986年、1987年、1988年,大愿法会期间均举行了放生仪式。九华山除每年法会期间举行放生仪式外,平日也有僧人和居士携带鱼鳖之类来九华山放生池放生。 
  荤年、斋年
  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是佛教圣地。佛门好生惜命,慈悲为怀。历代以来,官府也重视维护佛地尊严,禁止各种弊害,如占佛地作摊场、砌酒店塞交通、宰猪杀羊、秽污教理等均勒碑警戒,于是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国间,九华街商户人居,杂以山民,官府查禁不严,荤禁松弛,出现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荤的混合局面,渐渐地习以为常。但为尊重历史习俗,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先过荤年,后过斋年。
  荤年,夏历腊月二十八日,当地居民合家荤食。之后用草木灰将锅碗器皿擦洗干净。
  斋年,夏历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当地居民做素菜过正年,他们吃过素斋,就去烧香拜祭祖宗,素食持续到新年正月初三。 
  娘娘会
  俗称&送麻花娘娘&,新中国成立前盛行此习,大多见于麻疹流行的年头。当一村或几个村的儿童过了麻疹后(即出了危险期),便视之为&回花&。妇女们即约定用粉团捏成许多&娘娘货&,如关刀、月斧、花篮、娘娘果、娘娘把,另外,还请纸扎匠扎车马、花轿、花伞,十分精美。她们三五成群地去娘娘庙上供、烧化,送麻花娘娘。新中国成立前,卫生防疫不健全,天花、麻疹经常流行,常见妇女们抱着小孩、撑着小花伞、带着供品送麻花娘娘,之后高高兴兴回到家里,向左邻右舍分送娘娘把、果。九华山于民国间即建有娘娘庙,位于化城寺北&吴氏宗祠&附近,后废。 
  百子会
  为朝拜地藏菩萨道场,外地香客自动组织起来的一种会(团)。香客们虔心斋食,然后担着香担,举旗敲锣鱼贯而行,结伴人山,凡人数满100人即可组一会,称&百子会&。百子会设香首和副香首。朝山途中香首口诵&南无幽冥教主本尊赦罪地藏王菩萨&,余众接诵&阿弥陀佛&。凡朝山之众均身着灰布青裤或围一黄色胸兜,上印&朝山进香&四字,一路上香客还给穷苦残疾人施舍钱物。他们白日徒步登山,沿途遇寺庙即烧香拜佛,人夜后除投宿外,都聚向肉身宝殿守地藏塔,携衣巾请盖&地藏利生宝印&。每逢地藏菩萨诞期,僧众及香客于肉身塔诵经拜菩萨通宵达旦,&常见僧尼和信士一步一跪拜塔不止,求其超度亡灵,赦免罪孽,消灾延寿&。百子会人数要求不很严格,二三十人朝拜九华也可称&百子会&或&小百子会&,逾200人或近200人可称&双百子会&。与此相应,各地还有类似会(团)朝山进香,如&万胜老会&、&香山胜会&、&同人老会&等。年,朝山进香的百子会渐有所增,安徽以庐江、无为、宣城、广德等地农民居多。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善男信女组织百子会朝山。
  观音会
  逢观音诞日(夏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夏历六月十九日)、出家日(夏历九月十九日),村妇们便相邀来寺院烧香拜观音,祈求母子平安,一般通称为&做观音会&。1949年以前常见村妇们三五成群做观音会,也有邀集&八大姐妹&、&十大姐妹&的。她们平日相互交往,逢观音会日即穿戴整齐,携带香烛纸马到肉身塔拜佛求签;有时也集队成群上天台观音峰上院烧香求佛,像欢度节日一样,盛况空前。山下有些地方妇女就近上庙请观音菩萨。老年妇女还有吃&观音斋&(也称花斋)的习惯,即逢夏历二、六、九3个月的初一至十九日在家素食,烧香念佛。 
  阴鹭大会
  传说金地藏航海来华,抵达江南,先到九华山下遇见老田吴村人吴用之,得其供养,然后卓锡东崖。其诗中&慕道相逢吴用之&即言此事。吴姓人因此造&九华行祠&以垂地藏圣迹,并以九华山主自居。后来逐渐扩大到&柯、吴、刘、罗、姜、钱&六大姓,组成&九华山阴鹭公&,创建阴鹭堂。六大姓派员管理阴鹭公的山林、田产,轮流任香首、副香首,举办十年一届&阴鹭大会&。首届大会始于1927年。阴鹭大会,亦称&大鹭法会&。是超度亡灵、祈求众生安乐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举行阴鹭大会历来都在o园寺和化城寺举行,用红绿绸缎扎焦面菩萨和三十六鬼王,悬挂蟠旗,陈设阴鹭文和水陆画像,唱&目莲救母&、&九更天&等戏文,几日几夜,热闹非凡。丛林寺庙配合开展多种活动,如引庙、拜忏、放生、打水陆、放焰口等。1927年、1937年、1947年的十月十五日都举行了阴鹭大会。1987年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九华山群众和僧尼集资8000余元,在化城寺广场举行了&大鹭法会&,邀请贵池县刘街乡殷陈姚摊戏剧组演出滩戏《范喜良》、《刘文龙》,青阳县杜村乡长垅村老艺人演出《目莲折子》。这是继1927年以来第四次&阴鹭大会&,戏台匾额书&风月犹存&,戏联为&度四十年月明花阴而今风调雨顺人喜神欢忆旧例,看八万里星移斗转至此国富民强山歌水曲庆良辰&。
作者: &&来源:&&
  日至10日,中国佛教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皈依后每天要念什么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