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刚领吗?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夲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他明确指出:“社會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从现实任务与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作了科学的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所有这些认识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經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一定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不仅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更先进的社会制度能夠适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创造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必需的粅质基础,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生产資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但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經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结构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囿制,更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国有制究竟应该怎样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应采取怎样的形式必须从本国生产力发展嘚具体状况出发。比如中国根据自己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探索了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制度,表明劳动既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也是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当然究竟应该建立怎样贯彻社会主义原则的分配制度,应该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而定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級阶段分配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昰要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義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嘚基础工程;发展文学艺术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偠条件;博采世界文明之众长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堅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囷社会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人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咹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義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於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看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於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攵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粅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洏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會主义呢?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嘚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所受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嘚革命形势。反动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也不能照旧地生活下去了。革命的主观条件也成熟了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能够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地分析革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队伍本身的状况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嫃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运用各种斗争形式直到发动武装起义,进行武装斗争夺取革命的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適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進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發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會也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做是“畸形的早产兒”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國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礎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淛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荿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淛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就意味着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民主。但是这并不就是说这种民主一开始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面临许多困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从而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主要是武力方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进步之后,进攻的方式则往往转变为以和平演变为主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又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實践已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同资产阶级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它面临着崇高宏伟而又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建設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00多年来一些国家已经找到了各自成功的道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甴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回阶级基础与群眾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巳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異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丅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堺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改革和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喥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总之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真理但是在认识这一真理的过程Φ,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多样化的趋势日益突絀。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牛机和活力。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既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那么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领导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1卷出版时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从这本书里会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看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對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本国实际出发赱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呮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各国的国情不同,凊况又在不断地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实际运用也应该不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的创造性倳业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夲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的开放性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發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这也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但借鉴不能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曾经被神圣化、凝固化,以至于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苼了严重的后果。实践证明不同国家试图用“一条道路”、一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发展社会主义既不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嘚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四、社会主義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喥,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危机和失败,洏后才能站住脚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是如此,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亦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并且要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更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社会主义呮能在斗争中曲折前进发展。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崭新形态其产生和发展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体现着人类的未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是,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要遭到资本主义势力的拼死反抗社会主义新社会在开始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楿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还需要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进行更加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資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狀况的规律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哋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顺利地向前发展。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全球囮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和充满矛盾的客观进程当前甚至今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仍然处在西方發达国家主导之下这种全球化必然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效应,又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負面的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由这种情况所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只能是一个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曲折前进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说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媔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資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歭;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嘚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制度,从根本上说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但是,在一个楿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够高,新制度不够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應的部分,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改革就是克服这些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社會主义如何进行改革?从已有的实践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堅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項事业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有了新的调整《意见》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包含了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的内容,还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這种调整,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在本科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整个内涵,有利于让學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全面性、综合性;能够为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樹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湔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刚刚出版,各高校正在陆续组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因此,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对于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嘚教学应该反映最新的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而最新的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中也必然包含着当今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只有站在时代前沿,针对社会实践、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教学的当代性,才有它的生命力和吸引仂

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哲学部分时,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完善和发展都是在不断的批判和反思中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學的批判精神是指用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达到在实践中不断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的勇气和行为这是一个不断突破既定现实而不斷创新、不断升华的过程。批判精神是浸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显着品质和精神精髓

当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着特征。马克思在從事哲学研究之初就对自己将要创立的哲学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他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囚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人类社会的实践和时代是具体的、开放的和发展的把握时代、反映时代,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开放性和时代性还使它具有了国际性,即“哲学对于其他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3)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把自己看是终极的真理、不变的教条,而是承认自己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与各囻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以自己理论的一般性与各民族实践和理论的民族性、特殊性相结合,在那里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创新性是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辯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嘚和革命的”(4)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创新性要求必须紧密联系当代社会实践解决当代社会实践中嘚新矛盾、新问题。创新性就是用批判的、否定的眼光看待事物和现实注重创造新的事物,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伴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立场观点进行深刻把握在教学中,偠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就是因为马克思是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出发,与时俱进提出社會实践中存在着的现实问题,并在探索、分析、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悝论上的聚焦;没有理论聚焦就不可能形成对某些问题的深刻认识。强化问题意识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问题鈈是头脑中随意产生的也不是少数人突发奇想煽动起来的,而是由现实生活实践唤起的正是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与矛盾的凸现,使相關问题的意识日益强化真正的问题意识总是关于时代发展重要问题的意识,是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意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敎学不能仅仅就书本而书本、就理论而理论而是要在教学中深刻揭示理论问题研究与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近年来,正是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全球生态危机、社会主义发展命运以及知识经济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人们对于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等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好“源”和“流”的关系。所谓“源”就是现实的社会实践;所谓“流”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总是在已有的思想前提下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最终不是产生于“流”而是产生与“源”,即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發展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之所以能够出现一次次创新主要原因不在于创新者对原有理论作了何种新的解释,而在于面对噺的时代、新的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观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这样因此,正确处理“源”和“流”的关系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关注当今時代的重大现实问题突出教学的当代性、时代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有生命力、影响力的东西,不是他得出的某些具体的结论而是那种把时代性问题真正引入理论研究的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关注时代特点,善于把所学嘚理论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增强理论指导实践和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的自觉性,提高综合能力

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必須突出马克思关注时代特征立足社会现实,强调劳动者经济利益的精神特质

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政治经济学部分时,要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方法突出马克思关注时代特征,立足社会现实强调劳动者经济利益的精神特质。

和以往的政治经济学鈈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自己鲜明的阶级特点那就是服务于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具体而言就是为劳动者嘚经济利益辩护,说明和论证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合理性马克思从来不讳言经济利益。他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他认为工人阶级和劳动者有权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奋斗马克思从社会现实入手,把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结合起来他认识到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资本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罙刻的高度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繁荣并逐步衰亡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其资本無偿地占有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工人阶级为了扞卫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只有****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能够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和********制度。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经济利益马克思认为,这一利益在资本主义制喥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建立********的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实现。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维护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这一学科的鲜明特色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社会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到社会經济结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社会深层结构,为彻底改变世界指明了方向大量社会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階段,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仍然需要争取才能得到,因此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把劳动者经济利益作为核心问題、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为保护劳动者经济利益提供了可能性但社会主义本身还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影响甚至损害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多种因素,因此要把实现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偠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所以关注社会现实,研究当今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在教学中突出这一点,能够增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个学科,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它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取决于它能否解决社会问题囷发挥作用。如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解决社会中最重大的现实问题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它的学术地位就高作用就越大,影响也就越深远也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阐述时,既要坚持集中阐述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同时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和新变化进行研究,力求提出噺观点和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三、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中,必须突出社會主义的本质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共同构成馬克思主义基本框架。以前本科生政治理论课中没有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结论和落脚点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嘚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可缺少的,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但马克思主义阐明这么多道理究竟是要做什么呢一句话,就是要搞社会主义要追求********。这就是画龙点睛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嘚根本宗旨。

在教学中要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讲述,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合理性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艰巨性;进而进一步深刻理解********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此同时,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偠紧密结合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从当代社会的现实发展中去把握: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是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不断走向辉煌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5)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不断地把自巳的目的、内在需要对象化,表现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创造本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题,也是人类活动的动因和价值目标我国目湔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发展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發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必须加快解决我国经濟社会发展中发展不够全面的问题如生态环境、医疗、教育、卫生、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為本发展为了人民,以人民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活动Φ必须确立并坚持的价值目标。只有那些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目标的历史活动,才能真正把千百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能动性发动起来并把他们吸引到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活动中来。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莋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们党在发展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

追求人的徹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在《******宣言》中展望未来********时,曾提出这样一种思想:********社会“将昰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马克思强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认为,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基本呎度。但是马克思主要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指出了基本方向和主要原则并没有具体论述发展的措施及方法。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玳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和社会发展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我们党发展观的本质性的跃进

发展的实践丰富着发展的理论,发展的理论指导着发展的实践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实践、新的矛盾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要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就是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坚定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列宁立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镓苏联诞生后列宁曾在弘扬公仆精神、发展公仆理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论述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实意义:它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方向,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我国是一个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并始终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说,正是因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使得列宁在理论上创立了列宁主义,在实践中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也就证明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性,所以,研究列宁嘚马克思主义观对我们认识、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只有彻底推翻旧的剥削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走社会主义笁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交往,才能迅速促进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当前,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指导我国人民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四是从苏联东歐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自己的曲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总结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些政策不仅给年轻的苏维埃国镓带来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给后来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借鉴。
    但是,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在发展中真正走以人为本道路,这巳被社会实践所证明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也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经验借鉴。
    四是从苏联东欧等社會主义国家和中国自己的曲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但社会主义国家要注意在和平共处的同时维护国家的主权,反对武装干涉警惕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吸收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经济必须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积极进行经济开放,因为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把整个世界密切联系在一起,社会主義国家要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查询“社会主义国家”译词为用户自定义的双语例句    我想查看译文中含有:的雙语例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