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我们村里怎么没有扶贫项目,希望工程 扶贫帮忙问问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3月31日19:38
3月31日19:38
4月1日03:45
4月1日05: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资金的扶持必不可少。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资金又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如何投入就需要精打细算。每个地方遇到的困难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首先要摸清基层情况,才能精准定位。云南省砚山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贫困地区,这里大山连绵,土地贫瘠,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的时候,第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交通的艰难。
云南省砚山县的一个小村庄凹塘边村,坐落在茫茫大山之中。头天晚上来了寒潮,下了雨夹雪,路面泥泞湿滑。仅仅3米左右的烂泥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车轮打滑很厉害,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到悬崖下面。
幸好一路下坡,记者的车勉强进了村,可是这大坡回去的时候怎么开上去呢?村里的道路更加泥泞不堪,都没有能下脚的地方。村口有一家人这两天刚办完喜事,屋里屋外还聚着不少村民。村民说,要想出去就用牛拉着摩托车走。
凹塘边村顾名思义,中间有一块小平坝子,四周都是高山。绝大多数的耕地都镶嵌在这石头缝里,小的一两平米,大的十几平米,零散、贫瘠,这种地貌就是典型的石漠化。陶绍高家的地都是种玉米,也就三千元左右收入,加上卖两头猪,年收入也就不到8000元,八口人人均1000元左右。一家人的生活主要还得靠陶绍高去东莞一家箱包厂打工。
像陶绍高这样靠打工脱贫的人家,在凹塘边村并不多,村里有一半左右的人从来没有走出过这大山。交通不便,土地稀少,凹塘边村多数人家都很贫困。陶绍高的叔叔一家就是贫困户,14年在政府帮助下改造了危房,养了三头小牛。人和牛生活在一间房子里,最值钱的家当是一个牛饲料破碎机和一把铡刀。
记者找到了现任的村民小组长,想了解一下全村的贫困状况,可是坐下来才发现很难沟通。
就在采访的时候,突然远远看到一些村民在推记者的车。
原来,村民们担心记者回不去,提前组织村民们把车推上了来时的大坡,这一段路足足有两公里。
记者的小车都很难进出村子,那种拉农产品的卡车根本就不可能进来。走在村子里可以看到,全村一半以上的住房都是危房,村里也没有一项可以增收致富的产业。
11岁的孩子,在别的地方起码是小学四年级了。可这个小女孩还不识字,连数数也很困难。因为大山的阻隔交通不便,小女孩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所以家里人索性连个大名都没给她起,村里人都叫她小芬。
小芬父亲去世了,跟着母亲生活,家里的土地勉强可以糊口,没有什么收入。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气温仅仅零度左右,小芬还只穿着一双塑料凉鞋。同来的乡镇干部们叮嘱小芬的表哥,天好的时候带她出来,落实户口和读书的事情。
凹塘边村的穷根儿就是大山阻隔,交通闭塞。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路,是凹塘边村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
村民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把这条路修好,乡镇干部们也一直在争取资金。
砚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比较困难,也很难拿出足够的钱来修路。2016年,云南省以贫困乡村整体推进的方式,每个贫困行政村投入100万元,重点用来改善基础设施。凹塘边村只是一个村民小组,100万元要用在阿绞村委会的17个村民小组上。
这样一分,有限的资金就所剩无几了,而凹塘边村要修一条乡村路就需要80万。
扶贫攻坚最重要的是精准,要补短板,像凹塘边村这样既偏远又不通公路的特困村在阿猛镇还有4个,在砚山县每个乡也都有几个这样的特困村,这些最贫困村是全县脱贫的最大短板。目前,上级的扶贫款是按照每个行政村100万平均分配的,但是对于那些特困村来说,如果没有资金政策上的特别倾斜,要赶上大家脱贫的步伐难度很大。
离开凹塘边村,第二天,记者来到了另一个贫困村,干河乡卡吉村。卡吉村虽然也地处山区,但在村口首先看到一大片好地,平坦、连片、开阔,这与其它贫困村形成鲜明对照。
这一大片好地有3000多亩,过去是坑坑洼洼,2012年,国土部门投入了800多万元用于土地的整治,整治后土地变得平整,还配套了灌溉沟渠,农用车也能开到田间地头。按说这土地的产出效益应该大大增加,可是村民们却反映,这两年,这土地几乎都没有什么收成,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3000多亩土地分布在沿河两岸。当年,国土部门的钱只负责土地整治,配套的流域治理却并没有专项资金,所以土地整好了,河道还是不顺畅,总是发生洪涝灾害。
连续两年,这一大片土地都没有什么收成,而这些土地又是村里家家户户最好的土地。连年的洪水,让村民们都不敢把心思放在土地上。不种地,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种了地,又担心化肥种子农药,花了不少钱,搭上劳力,却血本无归。
村支书王献堂说,这河道整治好了,就能发展产业,脱贫速度也会加快。2012年土地整治后,有不少老板来村里洽谈过合作,希望可以流转土地,搞蔬菜种植基地,可是两场洪水下来,再没有人敢来投资了。
村里的情况乡里、县里都清楚,可是苦于没有专项资金,这件事总是被搁浅。其实,这些年除了800万元土地整治费,国家各种扶贫支农项目在卡吉村投入加起来还有600多万,这其中有扶贫方面的,有抗震救灾的,还有精神文明方面的等等,但这些钱都必须按照指定的用途使用。比如2014年,申请民族团结示范村就得到几十万元。
现在,卡吉村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修了养老院,活动室,安装了路灯、太阳能等等,这些钱分别来自财政、民政、发改局、林业等各部门。但村民们最急切盼望解决的河道整治却始终无法进行。
据统计,发改委、住建、民政、扶贫、水务、国土等等,多个部门投入农村的专项资金项目种类达40多项,还有包括重点扶贫、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等等活动,也都有资金投入。可是钱下来了有的不一定是花在农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有的还会出现重复投入。
干河乡下辖的几个村都分布在这沿河两岸,情况与卡吉村都差不多。把这些村的资金加以统筹,整合出一部分钱来,用在最急迫的河道治理上,效果会好很多。
砚山县的问题在全国也有普遍性。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但是一些资金在分配上平均使力,还有些受限于条块管理,使得资金过于分散,基层一些最急迫的问题难以优先解决,一些最困难的地方难以得到倾斜。如何按照中央的精神改善资金统筹方式,更科学地确定资金的投向、比例和顺序,补短板,办大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佳效益,还需要各方积极努力,尽快完善措施。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资金的扶持必不可少。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资金又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如何投入就需要精打细算。每个地方遇到的困难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首先要摸清基层情况,才能精准定位。云南省砚山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贫困地区,这里大山连绵,土地贫瘠,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的时候,第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交通的艰难。
(《焦点访谈》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统筹资金好办事)
&&|&&&&|&&&&|&&&&|&&《焦点访谈》:难到手的扶贫贷款
&&&&四川省广元市旺仓县万家沟村的农民盼望着能早一天脱贫,但是苦于没有扶贫资金来实现这一愿望。得知国家发放扶贫贷款让农民们实施扶贫项目的消息后,农民们喜出望外,一个个很快找好了项目,提出了申请。
&&&&农民们不惜用自己最宝贵的房子做抵押,并保证由子女继承债务。按照规定程序,经过村镇县三级审核,如愿以偿地签到了这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扶贫贷款合同,拿到了银行的贷款存单。
&&&&国家规定:扶贫贷款坚持“谁贷款、谁受益”的原则,强行扣农民的贷款是违反规定的。可万家沟等村规定:钱要由村里来取。农民必须带着村里的“进度监督表”取钱,村里还要扣下一大笔钱作为“集资款”。 扶贫贷款的发放,实际上成了村里强迫农民集资的手段。
&&&&那么,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到哪里去了呢?村里的干部说,除了发放贷款,钱都用到了村里的公益建设上。可是,被村里扣下来统一使用的农民贷款帐目,却是一张张的白条和餐饮、香烟发票。就连200元一箱的药材苗沙参,卖给农民竟要800元一箱。村干部说,村里正在装修的几个办公室差不多要花3掉-5万元。这样的糊涂帐,怎么能让农民明白他们贷的扶贫款去了哪里。这样的糊涂帐又怎么能让农民放心!
&&&&扶贫贷款是农民用房屋做抵押担保从银行贷出来的。最终是要由农民来还的。可是许多农民不但没有拿到扶贫款,反而不清不白地背上了一身债。99以来,万家沟的扶贫贷款是67万元,而农民拿到手的现金还不到13万元。“扶贫贷款就像唐僧肉,这个吃一块,那个吃一块,落到我们手上就没有了,这不合理!”村民们很生气。(杨红整编)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焦点访谈》日视频 问计两会: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焦点访谈正在直播中...欢迎收看!|||||||||
《新闻联播》直播请点此进入→
内容提要来源:
  明天我们去哪养老?养儿防老,我们就是这个思想。不要给儿女增加负担,就想到养老院。养老面临多少困局?一床难求?说得100年以后才可以排上。他有吃有喝,那不叫养老,关键是老年人要有幸福感。困局如何才能破解?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这个行业。在社区建立一个健康档案,信息共享。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版权申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直播、今天的新闻联播视频源自CCTV媒体资源;本站为方便网民观看并传播、弘扬中央伟大精神。
Copyright © 网站:xinwenlianbo.tv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希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