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每首古诗吟咏风歌的是哪种花或物

(1)忧虑、怨恨、失落。(意对即可)(2)形容愁思之深、无穷无尽。(意对即可)(3)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的追求。(意对即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贵州专版 学年 第6期 总第162期 人教课标贵州专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对文中加粗的双音节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偷生:偷偷活着。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        晨炊:早饭。
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前途:前面的路。
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但故事情节却叙述得极为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也真实自然。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差吏和老妇之间尖锐的的矛盾,而“一何”一词则凸显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述。
诗歌既深刻揭露了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同时也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的灾难。
老妇致词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揭露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学年 第6期 总第162期 人教课标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对文中加粗的双音节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偷生:偷偷活着。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        晨炊:早饭。
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前途:前面的路。
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但故事情节却叙述得极为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也真实自然。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差吏和老妇之间尖锐的的矛盾,而“一何”一词则凸显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述。
诗歌既深刻揭露了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同时也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的灾难。
老妇致词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揭露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启东市东海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3分)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唐)李益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②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小题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启东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3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②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
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林中小溪》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溪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  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因为流得急而无声,就好象在收紧肌肉,而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忽闪。  ………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碍吧,让它们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  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1、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下面例子,在语段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用心品味,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横线上。  例句: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碍吧,让它们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品味:溪水遇到阻碍,就能激起浪花,作者希望水能生机勃勃地一往无前地奔腾,把战胜困难作为生命的乐趣。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方法,你读了这段文字之后,肯定也有所得,请把你的感悟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语段内容和下面两首古诗,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石 灰 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 石 [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国女子足球队在奥运会小组赛上就失利而归。假如想请你结合语段内容发一条手机短信息鼓励他们,你想说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1】第一首是正面描摹梅花的环境、风姿、芳香,最后借梅言志,倾诉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展的情怀,流露出了欲争春而不得的悲凉之情。第二首是侧面描写,通过捅破纸窗、引透寒香,隔纸看梅,蝼蚁拖花,写出了可梅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4分)【小题1】第一首写梅花的芳香的目的是写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精神,以此来象征自己高尚的品德及才华。第二首写梅花的芳香是表现梅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4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剖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j完成下列各题。秋夜闻笛[元]萨都刺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注]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小题1】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4分)【小题2】“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②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③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因被诬陷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②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③汉文:指汉文帝。【小题1】本诗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5分)【小题2】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请结合后两联诗句做具体说明,注意分条作答。(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语文卷(有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题。(8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思?(4分)
2.说说这首词在构思脉络上的特点。(4分)&&&&小题1:(6分)作者通过这些美丽景物写出草堂开阔幽静(或闲适幽静)的环境;展现了诗人优游闲适(或热爱大自然春天)的心情。(2分)小题2: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颔联是写静景,那么颈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逼肖生动,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要点是“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 “融情于景”以及对“出、斜”二字妙用的赏析,任意答对两处得2分,能结合诗作具体分析2分)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诗中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小题2:试题分析:“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按要求作答。(8分)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注释】“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小题1:首句两个“丝丝”一词的韵味。(3分)小题2: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皆运用生动的比喻使无法捉摸的愁情具体化、形象化,那么蒋捷在本词中“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是怎样写“愁”的呢?(2分)小题3:杨慎《词品》中说:“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蒋捷的这首词达到到了“平淡入妙”的境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举例简析作答。(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小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5分)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做简要分析。(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0分)九 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注:①竹叶:竹叶青酒。小题1: 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4分)&&&&&&&&&&&&&&&&&&&&&&&&&&&&&&&&&&&&&&&&&&&&&&&&&&&&&&&&&&&&&&&&&&&&&&&&&&&&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天净沙·闲题吴西逸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天净沙·闲题》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4分)答:&&&&&&&&&&&&&&&& 小题2:这两首元曲在结尾的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小题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小题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小题3: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白居易《琵琶行》)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习题。(11分)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小题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 小题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小题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小题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清?王士禛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寂寂通侯里②,沉沉③大泽乡。颍川汤沐④尽,空羡夥颐王⑤。【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③沉沉:茂盛。④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⑤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小题1:概括诗歌前两联的内容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4分)答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楚天千里清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6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6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小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1分)小题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小题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龚自珍小题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小题3: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小题1: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作家作品记忆的能力。这首诗是课内诗词复习的范畴,日常复习中肯定会下很大的功夫,况且此题只是考查作者,十分的简单。因此考生应该对此记忆的很清楚,关键是人名书写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小题2:试题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是读写能力。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而这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因此考查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此题就是在日常学习中,老师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平时学习古诗词,一定要读懂读透,不能囫囵吞枣。小题3:试题分析:其实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诗词名句的题型。此题的答题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此题就根据这些步骤答题。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考虑。且日常学习中一定认真听讲,搞好复习。古诗文阅读题难度都不大,都重在基础。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6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鉴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2、修辞手法: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2、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6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974833681984581923751074641675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面对古诗十九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