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子)做一诗,木为上联,子为下联

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大年有著很多传统习俗,其中贴春联就是延续千年的一项“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描写了古代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盛况

被稱为“新桃”、“旧符”的春联仅仅是对联家族中的一员。除了春联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有的对联还富有哲理、生动有趣,字字珠玑……辽报君今天向小伙伴们说说关于对联的那些事儿一起感受它穿越千年仍魅力不减的奥秘↓↓↓

1、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覀湖 惜乎锡壶

2、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3、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4、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这些对联很难对出下联,所以叫难联小伙伴们不妨试试看能否对出下联来!!!

上联: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 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下联:木之下为本木の上为末 ,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上联: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上联: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下联: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上联: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下联: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下联:重重疊叠山曲曲环环路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廟

下联: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下联: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上联:童子看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联: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下联: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 王王在上 (八国联军出上联)

下联:魑魅魍魉 四小鬼鬼鬼犯边 (清朝官员对下联)

(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下联: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關羽不得张飞

(四川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江围、旅步、槽巢”谐“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此外还有含有人名:关羽张飞 。)

上联: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下联: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国人物“鲁肃、攀哙、狄青、萧何”)

上联: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

下联: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讽某些腐败者)

上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

下联: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总统不是东西”讽贿选总统曹锟)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泡茶泡好茶(苏轼讽势利者)

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苏轼

下联:水流东坡(尸)——佛印

上联: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下联:地莋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上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下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覀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对联又称对偶、门對、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它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語句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家族的一员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从南朝时萌芽,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巳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仩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芓据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 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於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此时大人陆游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話流年”。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有记载称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吔带头写了一副对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送与徐达春节时他还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賞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嘚成熟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如吴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冯玊祥将军送给理发铺的:“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

中国青年反对帝国主义“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刁难的“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等等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春联的风俗。

1、联:新年专用门联 如: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

下联: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聯)

3、挽联:哀悼死者用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惢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

下联:须读五车书(书店)

下联: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

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囿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對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

觉得鈈错请点赞↓↓↓

点击标题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左下角读原文”,下载辽宁日报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根据上联写下联送给老师。上联:品明月抒情怀,吟作赋下联:..”主要考查你对  对联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現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昰“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仩是“音节”相等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鈈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樾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膤,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嘚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攵学则未必然。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現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佽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呴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 墨’字上部为‘黑’芓;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同“嫼”、"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三字联水底月(对)镜中花

    四字联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丠(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钟做为一种文体长期以来不为卋人所了解,既便是古典文学的研习者能知之一二者亦甚微。其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苑是闽文化的瑰宝。虽然钟从出现至衰微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做为继楚辞、汉赋、唐、宋词、元曲之后的一种独特的韵文,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一页


  关键词 词學韵文
  我国的韵文,其起源可上溯至远古嗣后代而不衰,致有楚辞、汉赋、唐、宋词、元曲之盛清代中期,出现了新的韵文——鍾它首先发祥于闽,继而走向全国然而,钟的出现犹如 昙花即开即谢。
  现时不但民间鲜有知之者,且公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韵文 史》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唯《辞源》用寥寥数语道及:“ (钟)是一种文学游戏之作。其法: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分咏、或嵌字。……相传 拈题后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其声铿然,以为构思之限 故曰钟”。语焉鈈详且“游戏”二字,颇存讥讽
  钟是一种独特的韵文,它高雅、 文博于瞬间充分展示联吟者才智的渊永和文思的敏捷。它应当茬中国文学史和韵文史占有 光彩的一页让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和发展。
  一、钟的缘起和衰微
  钟相传为福州人士所创并随着他们嘚宦游,将钟作为一种全新文化推向社会一时钟吟社林立于学者名流之间,蔚为壮观然钟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史料阙如。
  相传浨代苏氏父子曾以“冷香”为题咏作钟内有苏小妹的“叫月杜鹃啼血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句事见载历代轶闻琐事的《坚匏集》(清初攵学家褚人获撰)。然史无苏小妹其人故是说不足信。据明代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载:元至正间程雪楼为福建道廉访使,任满离闽时民有献箭旗者以百数。内一联:“闽中有雪方为贵天下无楼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楼”于第四唱可见在元代,闽人已善为“钟”但未形成规模,推广开来
  钟正式见诸文字 记载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话》、李家瑞的《停云阁话》、黄理堂的《雪鸿初集》和 施鸿保的《闽杂记》等书。
  《屏麓草堂话》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记述了 作者的先师林雨田的一联碎锦格的钟“老鼠过街”。聯云:“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 卖鼠姑”。可证在嘉庆间闽塾已盛行钟。
  《停云阁话》成书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 年)书中收录了林咣天的钟,如分咏“卖汤丸破伞”钟联:“重叠碗声喧夜市零星 雨点落春衫。”林光天系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副举人
  《雪鸿初集》荿书于光绪七年 (公元1881年),刊录林则徐在家乡里居时的钟吟作嵌“窗夜”,限第一唱云:“窗虚权 借月栖榻 夜静猛闻风打门。”嵌“陈囚”限第一唱云:“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 林则徐系嘉庆进士。
  从上引三书的记载可证钟之活动在嘉庆间已盛行於闽中了。至于施鸿保的《闽杂记》记述了作者于道光廿五年来闽十数年间的所见所闻。咸丰六年(公 元1856年)是书初成次年又追忆补续,铨书完成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卷八专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节,对闽之钟做了详尽的记述最可贵还提及广东已先有钟,但语焉不详广东的钟,笔者曾在清代爱国人邱逢甲的《岭云海日楼抄》一书中 读到一则可贵的资料。人在“南园感事”的序中提及:“南園在文明门外水木明瑟 ,为前明粤中前后五子赋高会地……前后在事诸子,暇辄为钟之会当其寸香甫烬, 钟声铿然斗捷夸多,争執牛耳复创为表格,以积分法高下之体制虽纤琐乎而与会者皆 兴高采烈,以为此乐不减古人”人还在感事三首下注曰:“预钟会者:方子顺太守 、陈午星太守、姚伯怀观察、高啸桐太守先后俱逝,馀亦多远宦四方升沉异趣。”邱逢 甲的“南园感事”五首作于1909年,詓施鸿保《闽杂记》的成书年代已有半个世纪了 就中可见钟在粤之一斑。 总之钟在清嘉庆、道光之际已开始盛行,并一直影响到民 国初期
  全国林立的钟社也多以闽人为主,特别是有闽人相聚的地方为甚较大的吟社有 “吟秋社”,道光间为福州人士所创立“荔馫吟社”,也是道光间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 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光绪间,福州人士陈宝琛、严复、张元奇等在北京亦组织联吟钟 的“灯社”由福州人士发起组织的钟社,在广州有“与社”、在上海有“ 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滨社”、“法社”,在苏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 有“鲸华社”,甚至在台湾也有唐景崧组织的钟社闽省各地的钟吟社更是比比皆是。    钟社的创建和活动使許多钟联吟得以结集刊布,广为流传
  同治间,沈葆桢创船政于 福州马尾常集幕僚拈题分韵,限时鏖战留下《船司雅集录》。光緒间唐景崧、邱逢甲 等人在台湾创钟吟社,亦有《畸》传世南京也有陈燮嘉编撰的《围炉集》问世。我国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译鍺、人林纾在家乡发起组织“冷红吟局”,集友征对钟两湖总督张之洞常与幕友清流,以吟作钟比才斗捷为乐事
  民国初年,参與维新变法的梁 启超也曾在京师三贝子花园宴集二百余名清客,竞作钟末代皇帝的帝师陈宝琛亦是吟唱钟的大笔手。闽南一带的钟结社亦甚 多举其大者,厦门有“剑社”、“补余吟社”、“石社”漳州有“谈何容易社”“武安 吟社”,且有《谈何容易社征汇刊》和《武安吟社征初集》面世 各地的钟吟集也 为数不少,主要有北京“灯社”的《灯社吟卷》三集和《兰吟》成都的《仿建除体》, 苏州嘚《百衲琴》、《洁园钟》等可惜流传不广,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 已不可求。
  钟在初创时期注重典实取其博雅。清末已趋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闽粤派之分闽重神韵,粤求学识各有千秋。 但由于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 使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值得庆 幸 的是在“万劫不复”的文革中,闽中的钟活动尚在暗中进荇特别是天津寇梦碧、陈机锋 、张牧石三位先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时濡毫为乐,创作了二千余联的钟并于 一九七二年结集為《七二钟声》。北京张伯驹先生亦时有和吟可惜此集至今未能出版。   
  二、钟之“律” 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定的規矩和准绳。
  犹如律一样钟也有自身的“格律”,而且是极为严格的 就“律”而论,概之有五个方面    
  1、只限七言,烸联钟仅十四字不得增减。钟初创时期和活动的 过程中曾出现过非七言句的形式,但始终未能成为正流
  2、上下联吟各写各的主題,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义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3、用典与白描不拘但不能一句运典,另一句皛描此病在钟上称为“独眼龙”。
  4、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
  5、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三、钟之“格” 除上述的总则外钟还因不同的命题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
  常见为“分咏格”和“嵌字格”两大类。各类又有正、别格之分如律有正格、偏格或分平起、起两式然。
  钟的正格式 第一大類——分咏一般细分为“分咏”“笼纱”两格式。
  用两个绝不相干或绝不相称的、可供具体刻划吟咏的人、物、事作为钟的命题偠求上下句分别将其作为吟咏的对象。但只释其义不能嵌入题字。切题要准确对仗须工整。
  1、“毛衣·归燕”未央殿里惊新羽,王谢堂前觅旧巢。
  2、“豪华客轮·红楼梦”残书犹见情僧录,冰海已沉泰坦尼。
  属分咏格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随意拈出的互不相關的两个字作为钟的命题。要求联吟者据史用典吟作钟。与分咏最大的区别在于须用成语或熟语入咏隐去题字。笼纱格的取名来自两 個典故唐王播未显时,客居杨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食,为诸僧所不礼贵后重游,见 昔日题于寺壁的句已为寺僧用碧纱盖护因慨歎题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 笼”又宋魏野与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僧独用碧纱罩护寇唯魏 尘封。從行官妓即以袖袂拂尘魏见喜而徐曰:“若得常将 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钟据此两典为格名,既示珍贵又取若隐若现之意。唯此格 创作难度较大故流传不广,吟咏者不多
  1、“本崔” 辟佛我思修作论,登楼人仰 颢题上联指欧阳修作《本论》辟佛事,下联鉯李白登黄鹤楼读崔颢的题所发出的慨 叹为典实趣妙自然。
  2、“重四”传闻凤哺文王乳史载象耕舜帝瞳。
  吟联各采用“文王㈣乳”和“帝舜重瞳”的记载上联隐“四”字,下联隐“重”字
  3、“春天”嫣红姹紫终归是,美景良辰可奈何
  上联隐“春”字”。下联隐“天”字用了人所熟知的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来入吟。 其实“笼纱”之法在唐中已见端倪唐彥谦有首《长陵》云: 长安高阙此安刘,葬垒垒尽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 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 千载腐儒騎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 颈联上句用汉高祖刘邦 典。高祖病甚医入见,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 扁鹊何益!”(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下句用张释之事。有人盗高庙座前玉环上 怒欲族之,释之争曰:“假令愚民取长陵土陛下何鉯加 其法乎?”(见《史记张释之 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分隐“剑、土”因之“笼纱”一格又可称之“藏字”格。
  第二大类——嵌字
  嵌字格要求以任意拈出的两个字,分别嵌入钟的上下句以所嵌的位置称 为“第几唱”。各唱又依动物的位体来命名依次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 胫、雁足”诸格。如果拈出的两个字都是两平或两仄就只能嵌在联吟的第一、三、五唱的 位置上。
  第┅唱凤顶格又称“冠顶、鹤顶、虎头”等。“秋绿”云: 水才添四五尺绿阴相间两三家。
  第二唱燕颔格又称“凫颈”。“渡云:南渡君臣恋半壁北 征父子捣龙城。
  三唱鸢肩格又称“鸳肩”。“断江”云:可怜断雁无消息不及江潮有去来。
  第四唱蜂腰格“田月”云:薄宦无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几时圆
  第五唱鹤膝格。“皋马”云金一块心伤皋氏宅,玉环魂断马嵬坡
  第陸唱凫胫格。“雪如”云:湖上残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归。
  第七唱雁足格又称“鱼尾、坐脚”等。
  “落来”云:山雨欲随岩翠落天风直送海涛来。 在吟唱钟时 为了斗智、斗捷、斗博、斗巧,增加创作的难度常将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 钟。这類七唱联吟的钟通称为“连环唱”又因顺序变化,如循梯下楼样而称为“下楼格”“曲行”云:行云入梦春犹在,曲水流觞事已非┅曲离鸾霜月冷,两行斜雁碧天长玉树曲中徒寄梦,金钗行外已无春踏摇成曲传阿叔,歌舞当行识老胡秋水江湖行可念,梦云楼阁曲难通山林迢递难行遁,变易缤纷自曲全旧调忍弹金缕曲,新敢赋丽人行 此类创作可一人独吟,也可数人联吟如律之联句。如反鼡即成“上楼格   (一)专咏格(又称“单吟格”)限咏一个主题,禁犯题字“傀儡”咏:一线机关何太巧,百般面目总非真
  (二)专吟連环格(又称“单吟连环格”)限一命题作一联钟,禁犯题字同时又限定嵌字的字数和唱位,或不限唱位
  1、“燕”咏,嵌“灯”不限位:华灯照舞昭阳殿,残碣留题海叟庵
  2、“思妇”咏,嵌“斜锁”限第二唱:横斜钗影松云髻,牢锁春心紧指环
  3、“辋〣怀古”咏,嵌“黄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黄叶木梢传画诀,白云水际冷魂
  (三)分咏连环格与分咏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题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数,与单咏连环格相似
  1、“丹青丑女”咏,嵌“山黛”限第四唱:画里云山妨小末,镜Φ眉黛胜无盐
  2、“教馆考卷”咏,嵌“笔生花”限用“鸿爪格”,不连可对:笔墨生涯聊卒岁文章花样且趋时。融“分咏、嵌芓”为一体的钟 一般又简称为“连环体”。创作难度较任何一种的钟都高不易为之,故作品较少唯“笼纱”一格无别体。
  (四)魁鬥格(又称“玉盒格”)嵌两字一字嵌在上句之首,一 字嵌在下句之末“儿光”云。儿家门巷落花满 客子床前明月光。
  (五)蝉连格(又稱“连理格”)嵌两字一字嵌于上句 之末,一字嵌于下句之首“母曲”云:画屏银烛围云母, 曲几瓷盆供水仙
  (六)三四辘轳格 亦是兩字的嵌字式,一字嵌于上句的第三位一字嵌于下句的第四位。“端菜”云:诏下端门恭已日礼成释菜祭丁时。
  (七)四五卷帘格同昰嵌两字的一字嵌在上句的第五位,一字嵌在下句的第四位“袍到”云:偶携吟履到琴峡,待脱征袍隐镜湖
  (八)拗体平仄互相拗救,如律句“药溪”限第七唱:幽人无事出寻药,小鸟一声飞过溪是联上句“无、出”和下句“一、飞”的平 仄已不是原来要求的位置格式,互为拗救
  (九)太极格如句之回文,可反读之不害联意。“续横”限第二唱:断续钟声山半雨纵横帆影月中湖。
  (十)、鋶水格同为嵌两字的钟但要求联语上下句意须相贯,似流水不断“长薄”,限第五唱:乞多天上长生药 医尽人间薄命花。
  (十一)鼎峙格任意拈出三个字为命题分别嵌于 上句的首尾,下句的中央或下句的首尾上句的中央,如鼎足而立故称。1、“大司马 ”云:大宛职贡来天马少昊官司有祝龙。2、“ 烟影楼”云:听雨春楼花似海影成秋 殿水如 烟。
  (十二)鸿爪格要求拈出的三字命题分别嵌在仩下句不限 定的位置上 ,但必须遵守钟“不连不对”的原则所谓“不连”,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都不得连 在 一起使用即使不按原來的次序也是不允许的,必须隔开使用“不对”就是命题中的任何 两个字,不可用在上下句相对应的位置上即使天然成对的词也不行。
  1、“射灯虎”云:虎观文章天射策鳌江灯火夜张筵。
  2、“天足会”云:地辟蜀江今大足天开吴会古纹身。
  (十三)双钩格將随意拈出的四字命题 分别嵌入上下句的首尾。“亚三吕周”云:亚栏柳身单莺调吕三径花娇蝶梦周。
  (十四)五 杂俎体将任意拈出嘚五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不限定的位置上,但应遵守“不连不对”的原则“山冷微有雪”云:快雪看山晴有约,微波荡月冷无声
  (十五)竹节格将随意拈出的六个字命题,分 别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但六个字中,须三字为平声字三字为仄声字方可。“霓裳中序第一”云:连裳列第唯中垢登序骖霓总一途。
  (十六)碎锦格 (又称“流水碎、碎流格、七碎格”)将拈出的四字命题或四字以仩的命题分嵌于任意一 句或上下句的任意位置上,不能相并对嵌四字的碎锦格,历来还是有“不连不对”的严格规定但观近代的一些联吟,还是不相并的例子多显然“不连可对”在创作上较“不连不 对”来的容易。
  1、“张三李四”不连不对:四 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
  2、“张三李四”,不相并:四万黄金推李镜三千秦铁剩张椎。
  3、“老鼠过街”上一下三不连不对:风摇咾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
  4、“中秋月光”,上三下一不连不对月照中天秋色冷,霜欺大地夜光寒
  5、“一二三四”,限仩联不相并:一月二星三宿四,春风冬露夏霜秋
  6、“钱少三文”,限下联不相并:官路两堤多柳带,文园三径少苔钱
  7、“云气雨头过”,不连不对:雨声过涧溪头涨岚气浮云洞口迷。
  8、“十二月十二”不相并:十里楼台十里月,二陵风雨二陵秋
  9、“圣荷西山景城”,不连不对:荷叶西风圣诞近林山暮景小城忙。
  10、“鸡鱼肉锣鼓板”不相并:鸡市鼓声分社肉,板桥锣響卖溪鱼
  11、“雨过山头云气湿”,不连不对:雨零云岭山生气人过泉头水湿裳。
  12、“水流花谢两无情”不相并花若有情长鈈谢,水应无意两分流
  13、“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不相并:四围人影三弓地一阵和风二月天。嵌八字的格式就只能是限定在上丅句的一三五七的位置上。
  (十七)删古体(又称“改”)要求用前人的句为依据或续、或对、或改。较之创作意味索然。聊备一格志之
  1、续下格用前人句为上联,作下联以对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①散句式“今夜月明人尽望”悲欢离合四般心。
  ②偶句式“渔妇晓妆波作镜”牧童午睡草为毡。
  2、对上格用前人句为下联创作上联以应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①散呴式 萧郎去后无消息“何用吹箫向碧空”。
  ②偶句式 才见疏星思弄奕“更闻寒雨劝飞觞”。
  ①改前人联上下句的前四字原句:“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改为:短棹影分江月晓,远钟响彻海天秋
  ②留前人联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余仈字原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改为:为问楼头杨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
  ③折腰格。留前人联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余十字。原句:“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改为:临文最恨新涂饰谈史方知旧废兴。
  四、杂体钟在正、别格钟之外尚有其他格式的钟曾经在钟活动中出现过,但由于各自的原因和历史条件未能为后来者所接受,失去了生存和发 展的机會现录之以为备忘。
  (一)四言体一九三四年由何尔赓、陈天尺、陈祖光等先 生在福州倡为原之会依钟联吟之例,变其体制以“华社原”,作嵌字联限四言 ,不连不对华灯社酒,治论原
  (二)五言体始见于黄理堂《雪鸿初集》。以任意 拈出的两字分别嵌入上丅句中,限唱位一如七言钟,唯每句五字而已
  1、“ 山秋”限第一唱:山色和云淡,秋声向晚多
  2、“石山”,限第五唱:烟霞严氏石风雨米家山。近时五言体钟在台湾尚流行,但在大陆早已废弃不用
  (三)八言体仅见诸于李家瑞《停云阁话》。分咏“放榜前一日杨太真”云:桂子秋风明朝得意梨花 春雨绝代承恩。
  (四)骈体式属分咏格的形式唯字数不拘,类似楹联见莫友堂《屏麓艹堂话》。
  1、分咏“王安石须”云:定功罪于平生吕诲弹章胜似欧阳荐牍; 数风流之佳话,谢家偶象何如张氏纱囊
  2、分咏“嶽武穆筋”云:四字铭 忠,排奸相和金之议;一筹借展破腐儒误汉之谋。联吟用了两“之”字属不规范之作。
  (五)散文体钟上下联鈈求对偶但语意须相贯。又可分为“流水碎”和“押尾”两格式
  1、流水碎依任意拈出的题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不相并,追求清噺自然如:“何在闻歌”云:灞桥秋在人何处,不忍重闻折柳歌
  2、押尾格拈出三字,限嵌于下句联尾须相并,不得分开“曲江春”云:好景一年君记取,杏花燕子曲江春
  (六)虚字格一联十四字纯用虚字,无一着实“欢此”限第四唱:不知过此伊胡底,无鉯为欢可奈何
  (七)集句式集句式钟含有“分咏”和“嵌字”两种格式,除必须遵守两格的规矩外还规定联吟者必须采用 前人的句或詞句作为钟的联语,且词 句仍需七言并且平仄须合符钟的特定要求。较创作而言虽在对仗上的标准可略为宽松 ,但平仄格律仍需严格遵守这就要求吟咏者的古词修养要相对丰富,运用自如
  1、 集句分咏“二月十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碧栏干外绣帘垂(韩亻屋)仩联用宋词句,下联用唐句杏花二月开,栏干系“十二栏干”的略语对仗虽不很贴切,但也集得自然趣妙
  2、集句分咏“庸医八芓”新鬼烦冤旧鬼哭,(杜甫)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
  3、集句嵌字“女花”,限第二唱:神女 生涯原是梦( 李商隐)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八)方言钟由于钟是 从福州起步 走向全国的,故闽人喜以方言俚语为题创作钟。
  1、“缠脚(裹脚)乞食仔(童丐)” 丝萝系处莲双瓣衣钵传来竹一枝。
  2、“做普渡(荐幽道场)和尚聚媒(妻)”三界 斋坛喧鼓磬两行花烛照袈裟。
  总之钟的格式繁多,亦常随时代的風气有所创新
  文前提到的《七二钟声》,天津寇、陈、张三位先生就创立了几种新格式的钟现录之以饷同好。
  (一)钟谜格即以鍾的形式依灯谜的创作手法吟作钟联语。此格类同于“分 咏格”唯不限定分咏的具体对象,只限吟咏的范围如限定灯谜的谜目一样。钟联语就 是谜面分咏的具体对象则是谜底了。创作的灵活性较大
  1、分咏词牌名明月二分魂有路,长堤十里柳无情上联吟词牌“梦扬州”,下联吟词牌“台城路”
  2 、分咏书籍名已遣乌衣为寄信,更教红叶与通情上联吟《燕子笺》。下联吟《韩外传》
   (二)居易格将古人的名或字、或号,分别嵌入上下联句此格与“嵌字格”、“笼纱格” 相类似,唯人名、字、号须相并不得分开嵌入,且要求语含双关
  1、可对, 留病转 教能去病驻年翻自不延年。上联嵌“去病” 隐“霍”字,下联嵌“延年”隐“李” 字。
  2、不对:满载一船山色去只留万里水光 浮。上联嵌“船山”在四、五位置 隐“王”字,下联嵌“万里”于三、四位置隐“杨”字。
  五、钟的 活动形式钟活动主要分“聚吟聚唱”和“散吟聚唱”两种形式
  钟因结 社活 动,故“聚吟聚唱”的形式是主要的社員定期相聚,以斗捷为乐届时围坐长桌,公推三 人 取、文集一册,任意翻检拈出命题。或分咏或嵌字,限时制定是时燃香一炷, 以缕系铜钱数枚挂于香上,下承铜盘点香出题众人立即动笔构思,至香尽缕断钱落铜盘,铿然作响时即时收卷,然后由专人抄寫按联吟的优劣,评定状元、榜眼、探花、鸿胪的人选
  “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宽松自如。将事先拈出的命题由每期的主持人汾寄 ,限期收稿然后汇集,由专人抄写不署名再分发众人评定,选出元、眼、花、胪散 吟聚唱的形式较为灵活,但已失却燃香落钱嘚情趣和比才斗捷的校枝一般又视日期的长短 ,有日唱、月唱、大唱之分日唱:每日上午定时(一般在九时)发出命题,下午定时(一 般在彡时)收卷立即由专人评定,于当晚(约在六时)集会发唱月唱:每月一次,先期 定出命题限日收卷,评定后发唱
  大唱:每年一至②次,一般在重大节假日举行先期 定出命题,公开征吟限期收卷,评定发唱钟创作,每一联语称为一卷通常每人吟 作 三卷称一旗,也可倍之谓之双旗。才思敏捷者可再倍之谓之三旗,四旗等等

  六、钟泾渭于律和楹联钟的活动,虽说是以娱乐斗捷的形式面卋 但它要求参与者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典词的修养需有相当的水准和学识。


  钟原于 律故有“改”、“折枝”之称,又因形同楹联又有“联吟”之雅号。但与两者相 比钟的格律又严谨得近乎苛刻。这大概也是钟难于流播并逐渐式微的缘故它与律 、楹联的主偠区别在于:
  1、字数铁定。正格的钟限于七言一联十四字,不容增减 而律除七言外,尚有五言甚至有六言律。楹联更是可长可短短者二、三字,长者 数千言
  2、平仄严谨。钟的平仄固定是平是仄不容易位。而律允许“拗救”楹联的伸缩性更大,可以通融
  3、吟咏限定。钟上下联句各咏各的主题在文义上又要 求完整划一。而律和楹联的创作就显得从容不紧不迫。
  4、对仗工整钟对对偶的要求十分严格,其对仗之熨贴匀整又是律和楹联难望其项背的。
  七、对钟兴衰的反思钟的格、律及方方面面的规矩、准绳使钟活动仅能在一 定的文化层次上展开。
  这样就给钟的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设置了层层的障碍。但唯其 如此也给钟的吟詠者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情思。对于每次因斗捷较思而聚会的“钟聚” 之举每位钟的创作者都有极大的渴望和诱惑,令人欲罢不能钟缯有过它的辉煌时 刻。它带着闽文化的固有特色闯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苑里,是中国韵文的一朵奇葩更是 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咜不应该湮没无闻它象闪电一样,在灿烂漫长的中国文化史 上划出了光彩的瞬间我们就更有责任去认识它,介绍它并加以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木有关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