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救助对象范围是否属于政府救助

巴林左旗精准扶贫暖民心惠民生
  自该旗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林东镇索布嘎村村民的疾苦就时刻牵挂着该旗民政局领导的心。近日,该局成员再次到村就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帮扶对策等工作与村两委进行探讨和交流,并看望慰问村里20余户贫困对象,为他们送去节日祝福和慰问金11000元。  索布嘎村位于林东镇西部、303国道沿线,距林东镇人民政府8公里。属于平川干旱地区,坡耕地较少。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人,其中:贫困户295户706人。旗民政局立足全村困难群体实情,积极搭建社会救助平台,通过开展低保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临时救助、灾害救助等系列民生工作,竭力实现为困难群众脱贫&输血&,全面拉开了民政救助工作扶贫大幕。精准扶贫旨在帮扶群众脱贫,针对村里的自身特色,立足现有特点资源、环境特点,以生产发展为主导,全面制定并实施社会救助支持计划和精准扶贫计划,以此作为突破口顺利打开工作局面。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葡萄采摘和荒山榛子种植、安国梨产业以及养殖业。二是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部分,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索布嘎村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户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五是为农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同时,还积极协助做好了&十个全覆盖&、土房土墙统计测量、党建相关档案完善、卫生整治、街巷硬化、办公场所改善、农村低保、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调整等工作。通过系统活动,让群众在致富远景上看到希望,增添干劲,在生活细微处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强生活和创业的信心和力量。
【字体: 】
Copyright 2008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
主办:赤峰市人民政府 承办: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建设管理:赤峰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内蒙古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投稿邮箱: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精准扶贫︱“1+19”方案解读(十一)加强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_陇南日报-爱微帮
&& &&& 精准扶贫︱“1+19”方案解读(十一)加…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精准扶贫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实现精准扶贫效益最大化,结合陇南实际,市民政局和市扶贫办共同制定了本方案。目标任务(一)逐年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使一、二类低保对象实现政策性脱贫。2016年—2020年,参照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和物价上涨等因素,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使其实际低保补助水平高于绝对贫困线,实现政策性脱贫;对农村低保三、四类对象,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做到精确救助与精确扶贫相衔接,促使其通过扶贫支持和社会救助两条路径实现脱贫致富。(二)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缓解因病致贫问题。2015年,完成全市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覆盖。2016年—2020年,逐步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提高救助水平。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路径,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就医困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三)较大幅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生活水平,实现五保对象完全脱贫。2015年供养补助标准要在2014年基础上提高40%,100%资助五保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确保五保对象医疗救助比例不低于自付费用的90%;将无住房或住危房五保对象全部安置到农村敬老院或五保家园集中供养。主要措施责任分工社会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负责年度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和水平的测算。市发改委、市统计局负责当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监控。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按照联动机制的相关要求,做好价格临时补贴的发放或停止工作。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市人社局共同做好医疗救助等相关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完成时限2015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再次提标工作任务和农村五保供养提标工作,年内实现九县区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覆盖。尽快修订出台《陇南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检查验收市民政局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当年民政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制定绩效考评办法,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市政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并通报全市。责任编辑:刘琼 编辑:马丽红
点击展开全文
发布权威消息 回应时代关切 记录陇南声音 推介魅力陇南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陇南市民政局:精准救助,为精准扶贫兜底线扫盲区
来源:陇南市
| 添加时间:日
| 作者:陇南市
在涉及民生的各个领域,今年都有哪些惠及民生的得力之作呢?首先来看看我市民政部门今年的工作亮点。
文县中庙乡肖家坝村的村民吴延荣,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七口人中有三位老人。一家人的花销主要靠女儿、女婿打工来维持。
今年8月,吴延荣一家愁喜交加,家里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家人增添了光彩,然而,欣慰的背后却是沉重的学费负担。两个孩子的学杂费无疑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也让一家人更加愁眉不展。
很快,阳光就照进了这个家庭,给他们送去了温暖。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当地的民政部门在给予他们家3500元临时生活救助的同时,还积极发动了社会力量,资助1万多元,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入学费用。
近日,记者在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把社会救助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把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纳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中,建立了一套用精准救助助推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并对纳入精准扶贫的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医疗救助对象、临时救助对象等社会救助对象5.17万户13.85万人进行了建档立卡,真正发挥了兜底线、救急难、保稳定的作用,有力地助推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
据了解,今年救助了城乡大病患者8000多人次,资助新农合近47万人次,医疗救助的全面开展,有力地撑起了患者的一片天。
提高低保补助,保住生活底线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今年,我市又一次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比2014年提高10%,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380元,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328元。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40%,达到每年每人4114元。
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水平提高到:一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275元(每年每人3300元),二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234元(每人每年2808元),一、二类低保对象23.3万人实现政策性脱贫;三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84元,四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58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114元。这项工作于今年5月底全面完成。
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全市五保对象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共25.4万人仅五保低保补助资金的发放就超过了人均2800元可支配收入的脱贫标准,实现了政策性脱贫。
主办:甘肃省农牧厅 承办: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 建议浏览器版本:IE9.0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平凉路106号 邮编:730000 电话: (信息采编)
(网络管理)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10:23:15县民政局
县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更好的发挥社会救助工作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助推精准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思路围绕“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与扶贫工作的有效衔接,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为最需要的困难群众服务,切实解决最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推动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慈善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切实快推进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进程,为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民政部门应有的作用。二、目标任务(一)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1.2015年,按照省市为民办实事要求,在已提高农村低保年指导标准和补助水平的基础上,再次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将农村低保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由192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34元/人.月,即由2304元/人.年提高到2808元/人.年,实现政策性脱贫;将农村低保一类对象补助水平由246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75元/人.月,即由2952元/人.年提高到3300元/人.年。6月底完成再次提标工作。2.2016年―2020年。根据县上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指导标准,综合考虑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和物价上涨等因素……(新文秘网省略106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做到应救尽救。三、工作重点(一)强化农村低保、五保工作1.精准确定保障对象。修订出台《**县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规范核查程序,细化核查内容,推行农村低保“3+X”综合测评法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加强低保保障对象和精准扶贫对象的信息对接,实行救助对象末端长期公示制度,做到对象精准、应保尽保。2.科学确定补助水平。参照上年度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以及国家农村扶贫标准,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和提高当年农村低保、五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确保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3.严格落实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程序,做细做实低保基础工作,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4.加强动态管理。落实农村低保有效期管理办法,定期跟踪核查已保、拟申请对象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增发、增减或停发低保金,做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常态化,确保救助资金真正用于困难群众。5.加强监测监控。配合相关部门适时监控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按照联动机制启动或停止条件,及时发放或停止价格临时补贴,防止因物价波动给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带来大的影响。(二)加大医疗救助力度1.资助参合。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予以补贴,其中农村一类低保对象全额资助,二类低保对象按照不低于个人缴费部分的30%的标准给予资助。2.完善模式。全面实行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间的有效衔接,简化救助程序,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3.扩大范围。在救助低保家庭成员和五保供养对象的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三)规范临时救助工作。1.准确认定救助对象。紧扣遭遇“急难”问题和因必需支出突然增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两个特征,做到符合条件的对象应救尽救。2.严格操作规范。根据“急难”事件程度、救助对象类别,科学确定申请受理和审核审批方式。一般情况下按照乡镇受理、审核,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的工作流程办理;对情况紧急的,按照先救助后补手续的程序办理,真正做到救助及时。3.加大资金投入。将临时救助资金纳入预算,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切实发挥救助资金救急、解难的功能。4.充分发挥“受理窗口”绿色通道的作用。全面建立规范“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畅通救助申请和受理渠道,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受理、转办申请救助事项,确保困难群众求救有门、受助及时。(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1.低保指标整合。将农村低保动态调整指标重点向88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优先解决重残、重病、单亲及生活极度困难扶贫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2.救助资金整合。在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资金方面,重点向88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及时落实救助资金,帮助实现脱贫致富。(五)提升养老服务水平1.加强集中供养力度。在现有的集中供养机构(县福利院、北滩中心敬老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村校、村委会、闲置校舍等闲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行贫困村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敬老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对适宜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尽最大可能集中供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2015年新建19所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年底前启动刘川中心敬老院,2016年完成大芦中心敬老院建设,2017年完成**县老年公寓建设,以后计划每年建成20个左右互助老人幸福院,做好后续运行和管理工作。到2017年,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机构床位不低于40%,到2020年实现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对贫困村全覆盖。2.加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建设居家养老服信息系统,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数据库,逐步形成覆盖区、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70周岁以上农村残困老人生活补助制度,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及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项资金,切实保障困难老年人合法权益。(六)加强村组建设指导1.做好岷县、漳县移民搬迁衔接工作。按照岷县、漳县移民搬迁计划,及时指导做好移民村村组规划、村级阵地建设等工作及相关手续的有效衔接,同时,做好社会救助指标(农村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申请对接工作,全面落实移民人员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2.指导开展村组建设。针对异地移民搬迁后,部分村社没有居住人口或居住人口较少等现状,由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提出分阶段分年度村组撤并意见,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后,及时向上级民政部门申报,逐步加大村组整合力度,积极指导开展村组建设。(七)开展社会救助活动1.组织开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困群体关爱救助活动。对县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内的老年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孤儿进行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排查解忧工作,重点排查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和思想情绪等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重点排查辍 ……(未完,全文共5685字,当前仅显示299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医疗救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