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机场芒公贺怕四组历史

村民放羊遭遇黑熊袭击脸部被撕裂-秦楚网
& |&|&|&|&|&|&|&|&|&|&|&|&|&|
村民放羊遭遇黑熊袭击脸部被撕裂
来源:生活新报
 “新闻110”3110110消息:傈僳族小伙李国兴为救牛被黑熊咬掉面部2/3;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马金钢上山拾菌被黑熊咬掉半张脸..........一连串的黑熊伤人事件才刚刚平息不久。昨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又收治了一位被黑熊咬伤的病人,他名叫窦伟强,34岁,是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沙河乡的村民,这次他是上山放牧时被黑熊“毒掌”劈伤的。目前,窦伟强在医院接受抢救治疗,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放牧遇到黑熊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昆医一附院急诊科紧急抢救室,看到窦伟强的脸上用纱布遮盖着,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据窦伟强大哥窦伟利介绍,前日下午13时30分许,弟弟和同村3人一起上山放羊。四人走到一座名叫金嘴子山半山腰时,一头比人还高的黑熊突然从树林里跳出来,猝不及防的一幕把四人都吓呆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黑熊已经扑向了弟弟,巨大的熊掌重重抓在了弟弟的脸上。弟弟一声惨叫,满脸血肉模糊地倒在了地上,3名同伴见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旁齐声大吼,想以此将黑熊吓走。但是黑熊又在倒地的弟弟左臂乱抓一阵后才蹿回树林。
  窦伟利说,见黑熊离开后,3名同伴赶到窦伟强身边,看到此时弟弟已成了血人,整个鼻子已被抓得骨肉分离,同伴赶紧拨打120。因伤势过重,大理州医院无法给窦伟强做手术,当日23时,他们将窦伟强转到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昨日,在昆医附一院,急诊科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窦伟强的整个颌面撕裂较重,整个眼睑、外鼻部分也被撕裂而且下颌缺损严重。目前仍未度过危险期。
  讲述:黑熊出没频繁
  “我们辛辛苦苦地种植了一年的玉米,结果被老熊一晚就啃吃光了...........”窦伟利说,他家去年种植了五亩地的玉米,预计至少可以收成1500斤。可就在玉米刚要成熟时,黑熊突然跑到地里来,将玉米全部啃吃和糟蹋掉。“黑熊咬死牲畜的事经常发生,但伤人的事件却很少见,黑熊出没比较频繁为夏季,以前我们用铜炮枪打老熊,很久都看不到它们的影子。现在我们保护老熊,它们却不断地进攻村民。吃牲口不说,还要抓伤咬死我们,真恨不得把这些老熊全部干掉。”看着弟弟被黑熊伤成这样,窦伟利甚是气愤。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农业,弟弟这事已把家里存来买农肥及生活的5000元钱全用完了,因治疗费用不够,小兄弟已于昨日一大早回家筹钱去了。
  提醒:遇熊不可快跑
  大自然保护协会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黑熊怕人的这一特性,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和广大的旅游爱好者,进入森林时,不要单独行动,如果发现黑熊出没,最好成群结队大声喊叫吓走黑熊。当发现黑熊的粪便、脚印、熊爪留在周围树干上的抓痕和被害牲畜遗骸时,不要靠近,要尽快离开。当与黑熊近距离遭遇时,转身就跑容易激发黑熊追逐猎物的天性,熊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向熊抛撒随身携带的辣椒面自卫。无退路时可面部朝地趴下装死。牲畜尽可能圈养,如果采取放养,不要让牲畜独自在森林中逗留的时间过长,能培训猎狗放牧更加。
  黑熊伤人频频发生
  日,兰坪县啦井镇的李国兴上山寻找自家丢失的山羊时,被黑熊抓伤面部,容貌严重被毁损。今年,李国兴在西京医院进行了免费换脸手术,新脸目前已完全长好愈合。
  日,兰坪县通甸镇60多岁的老人陆金米上山寻找自己丢失的黄牛时,被黑熊抓伤面部和大腿,两只眼睛全部被抓瞎,靠好心人和政府部门捐的一点钱维持生活。
  日,兰坪县通甸镇的杨晓云也被黑熊抓伤致残,目前已丧失基本劳动力。
  日,玉龙县石头乡35岁的村民和永春到山上寻找自家的黄牛时,发现黄牛已被黑熊咬死,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头大黑熊冲过来将他的气管咬断,造成和永春当场死亡的悲惨一幕。
  2005年7月中旬,兰坪县啦井镇啦井村53岁的和桂发到山上寻找自家的黄牛时,在路边遇到一头带着两个幼崽的母熊。他转身就跑,立即爬上一棵大树。结果追过来的母熊跳起来一口咬在他的脚上,将他的脚掌咬掉一大块。由于没有钱到医院治疗,他只好在家中敷草药,现在连脚都无法挪动一下。
  2006年9月,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马金钢上山拾菌被黑熊咬掉半张脸。
  2007年2月,自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芒公村贺盼四组的钟叶荣和其他3人上山采糯米藤。走到半山腰一个旮旯处,经过一个大树洞时,一头比人还高的黑熊突然从树洞跳出来,伸出熊掌向女孩子头上抓去。猝不及防的一幕把其他3个人都惊呆了,还没等她们作出反应,黑熊又转身扑向钟叶荣,巨大的熊掌重重抓在了她的脸上。钟叶荣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黑熊伤人后迅速蹿回树林。
请进入发表评论
提醒:在秦楚论坛发表评论须
&&相关新闻:
秦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 广告部: 技术部:&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骇人听闻采药女遭黑熊撕掉整张脸
来源: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云南一妇女上山采药时被黑熊袭击,脸上只剩下一只眼球和一排上牙,其伤势重过国内首位换脸人。今后,她不得不做“换脸”手术。
  恐怖伤情吓晕女记者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昆医附一院急诊科紧急抢救室,看到钟叶荣的脸上用纱布遮盖着,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急诊科副主任魏蔚让记者做好心理准备,轻轻掀起纱布,眼前出现的恐怖景象,让在场的一名女记者险些昏倒。钟叶荣的整张脸面不见了,血肉模糊的脸上只剩下一只眼球和一排上牙。
  “眼睛能看得见吗?”钟叶荣听到有人问,点了点头,用模糊的声音说还可以看到。这位不幸的佤族妇女今年只有27岁,来自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芒公村贺盼四组,可以说简单的普通话。
  上山采药遇黑熊袭击
  钟叶荣的堂舅王永胜说,寨子对面有座山叫芒粉山,离寨子有1个多小时的路程。山不是很高,森林茂密,山上长着一种糯米藤,可以当药材,常有人到寨子里来收糯米藤,1公斤可以卖1元多钱。寨子里的人上山采糯米藤,一次可以采到四五公斤。
  6日下午3点多钟,钟叶荣和其他3人上山采糯米藤。走到半山腰一个旮旯处,经过一个大树洞时,一头比人还高的黑熊突然从树洞跳出来,伸出熊掌向一女孩头上抓去。猝不及防的一幕把其他3个人都惊呆了,还没等她们作出反应,黑熊又转身扑向钟叶荣,巨大的熊掌重重抓在了她的脸上。钟叶荣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黑熊伤人后迅速蹿回树林。
  妈妈惨状吓哭两女儿
  女孩子的妈妈扑上前去救自己的女儿,另外一位妇女来救钟叶荣,想把钟叶荣背起来,但昏迷中的钟叶荣沉甸甸的,根本背不动。最后,她只好放下钟叶荣,跑下山去叫人。听说黑熊伤了两个人,寨子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20多个男子一起来到大树洞前救人。
  女孩子的头部、后脑都被黑熊抓伤,但与钟叶荣比起来,她的伤还不算重。大家把两个伤员背下山来。回到寨子里,钟叶荣的丈夫看着妻子的脸,惊得说不出话。钟叶荣的两个女儿一个5岁,另一个才2岁,“眼前这个可怕的人是自己的妈妈?”两个孩子吓得大声哭喊。
  寨子里的人说,以前寨子里从来没有发生过黑熊伤人的事。黑熊一般是有了熊仔,怕人来抓它的幼仔,才会主动伤人。而这头黑熊体型硕大,外形长得像人,又是从大树洞里跳出来,估计它的身旁或附近就有小熊仔。
  伤势重过国内首位换脸人
  由于家里还有两个女儿需要照顾,钟叶荣的丈夫只好留在家里。当天晚上,钟叶荣的舅舅、姨妈、表姐等4人把他送往医院。到达县医院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医生用纱布为她包扎伤口后,凌晨4时,县医院派出救护车,连夜把她送往昆明治疗。
  7日晚11点,钟叶荣来到昆医附一院,医生重新为她清创,清除了伤口上的树枝、树叶,并用酒精、双氧水等为她消毒。昨天上午,医院紧急召集眼科、耳鼻喉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为钟叶荣会诊。钟叶荣整个面部、上颌部都被黑熊撕掉了,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专家们讨论后认为,她的伤势比国内首例换脸人李国兴还要重。现在最重要的是防止她的伤口进一步感染。之后,她需要做像李国兴那样的“换脸”手术,但以云南现有的技术,要做这样大型的整形手术还有些困难。
  昆医附一院与西安西京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已进行联系,准备推荐钟叶荣前去治疗。据了解,钟叶荣来自边远地区,家里贫困,来的时候家人甚至还带了锅、碗和大米,基本上就没有带钱,晚上连旅馆都不敢住,就在急诊科守着她。医生和护士都不忍心看了,纷纷向他们捐款。(云南日报)
·(02/09 08:41)·(02/09 08:04)·(02/08 16:41)·(02/02 05:39)·(11/18 08:23)·(11/13 08:45)·(11/10 06:56)·(09/24 06:47)·(09/21 04:16)·(09/08 01:33)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采药女遭黑熊袭击整张脸被撕掉(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采药女遭黑熊袭击整张脸被撕掉(图)
表姐无法接受这么惨的现实,抱着她失声痛哭本报记者 周明佳 摄
  傈僳族小伙李国兴为救牛被黑熊咬掉面部的2/3;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马金钢上山拾菌被黑熊咬掉半张脸……本报已经报道过两起被黑熊咬伤脸的事件。然而,昨天,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一位更重的伤员:一名叫钟叶荣的妇女被黑熊抓去了整张脸,受伤的惨烈程度超过了前两名伤员。
  恐怖伤情吓晕女记者
  上午,记者来到昆医附一院急诊科紧急抢救室,看到钟叶荣的脸上用纱布遮盖着,不时发出痛苦呻吟。
  急诊科副主任魏蔚让记者做好心理准备,轻轻掀起纱布,眼前出现了恐怖景象,让在场的一名女记者险些昏倒。钟叶荣的整张脸面不见了,血肉模糊的脸上只剩下一只眼球和一排上牙。
  “眼睛能看得见吗?”钟叶荣听到有人问,点了点头,用模糊的声音说还可以看到。这位不幸的佤族妇女今年只有27岁,来自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芒公村贺盼四组,可以说简单的普通话。
  在钟叶荣病床旁边的地上,放着几只塑料编织袋。钟叶荣的堂舅王永胜说,里面装的是锅、碗筷和大米,是他们一起带来的,在当地县还能用得上,但在这里根本用不上。
  4女上山采药遇黑熊
  王永胜说,寨子对面有座山叫芒粉山,离寨子有1个多小时的路程。山不是很高,森林茂密,山上长着一种糯米藤,可以当药材,常有人到寨子里来收糯米藤,1公斤可以卖1元多钱。寨子里的人上山采糯米藤,一次可以采到四五公斤。6日下午3点多钟,钟叶荣和其他3人上山采糯米藤。走到半山腰一个旮旯处,经过一个大树洞时,一头比人还高的黑熊突然从树洞跳出来,伸出熊掌向女孩子头上抓去。猝不及防的一幕把其他3个人都惊呆了,还没等她们作出反应,黑熊又转身扑向钟叶荣,巨大的熊掌重重抓在了她的脸上。钟叶荣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黑熊伤人后迅速蹿回树林。
  妈妈惨状吓哭两女儿
  女孩子的妈妈扑上前去救自己的女儿,另外一位妇女来救钟叶荣,想把钟叶荣背起来,但昏迷中的钟叶荣沉甸甸的,根本背不动。最后,她只好放下钟叶荣,跑下山去叫人。听说黑熊伤了两个人,寨子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20多个男子一起来到大树洞前救人。
  女孩子的头部、后脑都被黑熊抓伤,但与钟叶荣比起来,她的伤还不算重。大家把两个伤员背下山来。回到寨子里,钟叶荣的丈夫看着妻子的脸,惊得说不出话。钟叶荣的两个女儿一个5岁,另一个才两岁,“眼前这个可怕的人难道是自己的妈妈?”两个孩子吓得大声哭喊。
  寨子里的人说,以前寨子里从来没有发生过黑熊伤人的事。黑熊一般是有了熊仔,怕人来抓它的幼仔,才会主动伤人。而这头黑熊体型硕大,外形长得像人,又是从大树洞里跳出来,估计它的身旁或附近就有小熊仔。
  伤势超过国内首位换脸人
  由于家里还有两个女儿需要照顾,钟叶荣的丈夫只好留在家里。当天晚上,钟叶荣的舅舅、姨妈、表姐等4人把他送往医院。到达县医院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医生用纱布为她包扎伤口后,凌晨4时,县医院派出救护车,连夜把她送往昆明治疗。
  7日晚11点,钟叶荣来到昆医附一院,医生重新为她清创,清除了伤口上的树枝、树叶,并用酒精、双氧水等为她消毒。
  昨天上午,医院紧急召集眼科、耳鼻喉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为钟叶荣会诊。钟叶荣整个面部、上颌部都被黑熊撕掉了,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专家们讨论后认为,她的伤势比国内首例换脸人李国兴还要重。现在最重要的是防止她的伤口进一步感染,之后,她需要做像李国兴那样的“换脸”手术,但以云南现有的技术,要做这样大型的整形手术还有些困难。
  昨天上午,昆医附一院与西安西京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联系,准备推荐钟叶荣前去治疗,目前暂时还未得到对方的回复。
  伤者经济困难盼援手
  魏蔚说,钟叶荣仅前天一晚上的医疗费就要二三千元。她来自边远地区,家里贫困,来的时候家人甚至还带了锅、碗和大米,基本上就没有带钱,晚上连旅馆都不敢去住,就在急诊科守着她。医生和护士都不忍心看了,纷纷向他们捐款。
  医院领导得知后,批示减免医药费,号召全体医务人员捐款,先解决他们的生活费。但钟叶荣的家人淳朴老实,昨天去拿药时,尽管单据上有减免医药费的批示,他们还是凑出200多元钱,交了药费。
  医院向当地政府和民委报告了钟叶荣的伤情,希望她能获得帮助。昨天上午11时,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政府有关部门回复医院,表示将帮助钟叶荣。
  同时,医院提醒,热心市民如果要帮助钟叶荣,可与她的亲人联系,但不要直接进入病房,因为钟叶荣的伤口正在严重感染,病房里人多了,可能会交叉感染。
  □ 本报记者王劲松(春城晚报)
相关网页共约篇
【】【】【】【】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的新闻
不支持Flash
?     村民放羊遭遇黑熊袭击脸部被撕裂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村民放羊遭遇黑熊袭击脸部被撕裂
  “新闻110”3110110消息:傈僳族小伙李国兴为救牛被黑熊咬掉面部2/3;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马金钢上山拾菌被黑熊咬掉半张脸..........一连串的黑熊伤人事件才刚刚平息不久。昨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又收治了一位被黑熊咬伤的病人,他名叫窦伟强,34岁,是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沙河乡的村民,这次他是上山放牧时被黑熊“毒掌”劈伤的。目前,窦伟强在医院接受抢救治疗,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放牧遇到黑熊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昆医一附院急诊科紧急抢救室,看到窦伟强的脸上用纱布遮盖着,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据窦伟强大哥窦伟利介绍,前日下午13时30分许,弟弟和同村3人一起上山放羊。四人走到一座名叫金嘴子山半山腰时,一头比人还高的黑熊突然从树林里跳出来,猝不及防的一幕把四人都吓呆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黑熊已经扑向了弟弟,巨大的熊掌重重抓在了弟弟的脸上。弟弟一声惨叫,满脸血肉模糊地倒在了地上,3名同伴见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旁齐声大吼,想以此将黑熊吓走。但是黑熊又在倒地的弟弟左臂乱抓一阵后才蹿回树林。
  窦伟利说,见黑熊离开后,3名同伴赶到窦伟强身边,看到此时弟弟已成了血人,整个鼻子已被抓得骨肉分离,同伴赶紧拨打120。因伤势过重,大理州无法给窦伟强做手术,当日23时,他们将窦伟强转到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昨日,在昆医附一院,急诊科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窦伟强的整个颌面撕裂较重,整个眼睑、外鼻部分也被撕裂而且下颌缺损严重。目前仍未度过危险期。
  讲述:黑熊出没频繁
  “我们辛辛苦苦地种植了一年的玉米,结果被老熊一晚就啃吃光了...........”窦伟利说,他家去年种植了五亩地的玉米,预计至少可以收成1500斤。可就在玉米刚要成熟时,黑熊突然跑到地里来,将玉米全部啃吃和糟蹋掉。“黑熊咬死牲畜的事经常发生,但伤人的事件却很少见,黑熊出没比较频繁为夏季,以前我们用铜炮枪打老熊,很久都看不到它们的影子。现在我们保护老熊,它们却不断地进攻村民。吃牲口不说,还要抓伤咬死我们,真恨不得把这些老熊全部干掉。”看着弟弟被黑熊伤成这样,窦伟利甚是气愤。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农业,弟弟这事已把家里存来买农肥及生活的5000元钱全用完了,因治疗费用不够,小兄弟已于昨日一大早回家筹钱去了。
  提醒:遇熊不可快跑
  大自然保护协会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黑熊怕人的这一特性,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和广大的旅游爱好者,进入森林时,不要单独行动,如果发现黑熊出没,最好成群结队大声喊叫吓走黑熊。当发现黑熊的粪便、脚印、熊爪留在周围树干上的抓痕和被害牲畜遗骸时,不要靠近,要尽快离开。当与黑熊近距离遭遇时,转身就跑容易激发黑熊追逐猎物的天性,熊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向熊抛撒随身携带的辣椒面自卫。无退路时可面部朝地趴下装死。牲畜尽可能圈养,如果采取放养,不要让牲畜独自在森林中逗留的时间过长,能培训猎狗放牧更加。
  新闻链接
  黑熊伤人频频发生
  日,兰坪县啦井镇的李国兴上山寻找自家丢失的山羊时,被黑熊抓伤面部,容貌严重被毁损。今年,李国兴在西京医院进行了免费换脸手术,新脸目前已完全长好愈合。
  日,兰坪县通甸镇60多岁的老人陆金米上山寻找自己丢失的黄牛时,被黑熊抓伤面部和大腿,两只眼睛全部被抓瞎,靠好心人和政府部门捐的一点钱维持生活。
  日,兰坪县通甸镇的杨晓云也被黑熊抓伤致残,目前已丧失基本劳动力。
  日,玉龙县石头乡35岁的村民和永春到山上寻找自家的黄牛时,发现黄牛已被黑熊咬死,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头大黑熊冲过来将他的气管咬断,造成和永春当场死亡的悲惨一幕。
  2005年7月中旬,兰坪县啦井镇啦井村53岁的和桂发到山上寻找自家的黄牛时,在路边遇到一头带着两个幼崽的母熊。他转身就跑,立即爬上一棵大树。结果追过来的母熊跳起来一口咬在他的脚上,将他的脚掌咬掉一大块。由于没有钱到医院治疗,他只好在家中敷草药,现在连脚都无法挪动一下。
  2006年9月,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马金钢上山拾菌被黑熊咬掉半张脸。
  2007年2月,自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芒公村贺盼四组的钟叶荣和其他3人上山采糯米藤。走到半山腰一个旮旯处,经过一个大树洞时,一头比人还高的黑熊突然从树洞跳出来,伸出熊掌向女孩子头上抓去。猝不及防的一幕把其他3个人都惊呆了,还没等她们作出反应,黑熊又转身扑向钟叶荣,巨大的熊掌重重抓在了她的脸上。钟叶荣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黑熊伤人后迅速蹿回树林。
相关网页共约篇
【】【】【】【】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的新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_百度百科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位于云南省西南缘,西邻缅甸。总面积2539平方千米。隶属沧源县,沧源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勐董镇、岩帅镇、勐省镇、芒卡镇、单甲乡、糯良乡、勐来乡、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班洪乡、班老乡;勐省农场。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简介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隶属沧源县,地处沧源县北边,距县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县道路为,交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通方便,距县15公里。东邻糯良乡,南邻勐懂镇,西邻班洪乡,北邻勐来乡。辖勐角村、控角村等9个行政村。现有农户 2950户,有乡村人口12417人,其中农业人口12417人,劳动力49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512人。
全村国土面积613.7平方公里,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21 ℃,年降水量 8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1226亩,人均耕地2.5亩,林地18341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1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该乡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历史
1937年设沧源设治局。因在澜沧江支流之源而得名。1952年设沧源县,11964年改为自治县。
2000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辖3个镇、8个乡:勐董镇、、、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班洪乡、南腊乡、糯良乡、单甲乡、班老乡、、团结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25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勐董镇 45443 岩帅镇 16242 勐省镇 22667 团结乡 14755 单甲乡 10347 糯良乡 13247 勐来乡 14080 勐角乡 13615 班洪乡 9633 南腊乡 34666 班老乡 7884
2001年,全县辖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勐董镇、岩帅镇、、团结乡、单甲乡、糯良乡、勐来乡、班洪乡、班老乡、南腊乡、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日,《关于沧源县单甲乡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云政复[2004]85号):同意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政府驻地由单甲村委会单甲村迁至永武村委会永董村。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简介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中部,跨东经99°05′至99°18′,北纬23°10′至23°19′之间,东接糯良乡,西与班洪乡接壤,南邻勐董镇,北连勐来乡。面积216.75平方千米,3267户、13450人(2007年),其中农村人口2876户、12416人。有傣、彝、拉祜、佤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傣族3224人,彝族1093人,拉祜族915人,佤族7883人,汉族486人。辖勐角、莲花塘、控角、翁丁、勐卡、芒公、糯掌、控井、勐甘9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60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勐角街,距县城15千米。
地势南北高,东西低,有翁黑山、控角山、芒告大山、科弄山、勐卡山等山脉。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680米。全乡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光热条件略显不足的特点。年均降雨量1763.5毫米,常年日照数为1900.5小时。沧(源)孟(定)公路过境。景点有立新溶洞。翁丁佤族村保留着古老民族传统。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沿革
勐角是傣语地名,意即人类最先开创家业的地方(坝子)。元、明属耿马土司辖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勐角土司罕荣高受封“世袭土千总”,隶属镇边厅。1945年设勐角镇,隶属沧源设治局。1950年成立勐角区政府。1953年建立中共勐角区委员会。1968年成立革委会;1969年改名为红忠公社;1984年改为勐角区公所;1988年2月设立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1997年,面积216.7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勐角、勐甘、控井、翁丁、糯掌、芒公、勐卡、莲花塘、控角9个行政村。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邮编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2008年代码
:~201勐角村 ~202莲花塘村 ~203控角村 ~204翁丁村 ~205勐卡村 ~206芒公村 ~207糯掌村 ~208控井村 ~209勐甘村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所辖村
[糯掌村]地处勐角乡西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9千米。东邻勐角乡,南邻控井村,西邻芒公村,北邻控角村。面积4.3平方千米,海拔1636米。辖班开、科弄等7个村民小组。2007年有农户245户、乡村人口975人,其中农业人口975人。
[控井村]地处勐角乡东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千米。东邻糯良乡,南邻勐懂镇,西邻班洪乡,北邻勐来乡。面积6.97平方千米,海拔1227米。辖控井一社、控井二社等7个村民小组。2007年有农户319户、乡村人口1238人,其中农业人口1238人。
[莲花塘村]地处勐角乡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千米。东邻糯良乡,南邻勐甘村,西邻勐角村,北邻勐来。面积7平方千米,海拔1225米。辖糯恩、允纳、贺允等9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农户486户、乡村人口2074人,其中农业人口2074人。
[勐角村]地处勐角乡中心。东邻莲花塘,南邻控井村,西邻糯掌村,北邻控角村。面积9平方千米,海拔1250米。辖贺苦、老街等9个村民小组。2007年有农户535户、乡村人口2095人,其中农业人口2095人。
[控角村]地处勐角乡西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5千米。东邻莲花塘,南邻勐来,西邻翁丁,北邻勐角村。面积3平方千米,海拔1450米。辖洞康、老寨、等4个村民小组。2007年有农户185户、乡村人口774人,其中农业人口7714人。
[勐卡村]东南距乡政府驻地34千米。最高海拔1530米,最低海拔1150米,面积28.86平方千米,境内大多为高山峡谷。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003年,有200户、1190人。勐卡新寨(一、二、三组)共有94户、634人。
[翁丁村]翁丁是佤语地名,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而以此得名。位于沧源县城西北面,距县城32千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124米,最低海拔800米,境内大多数为高山峡谷。辖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03年有238户、1094人。翁丁大寨(一、二、三、四组)共有113户、543人。
[芒公村]东南距乡政府驻地40千米。境内大多为高山峡谷,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211米,最低海拔1584米,村内绝大多数面积属山地荒坡。面积33.8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村317户、1603人。芒公大寨(一、二组)共有74户、407人。
[勐甘村]地处勐角乡东南部,距县城7千米,距乡政府所在地8千米。面积19237.5亩,最高海拔1420米,最低海拔1140米。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008年有371户、农户1414人,以佤族和拉祜族为主体。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民风民俗
在中国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的阿佤山群山中,有一块被大雾覆盖的地方,这就是临沧市境内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自古至今,都被世人称为秘境之地。
翁丁佤族原生态村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山麓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丰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居住的民族全部是佤族,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寨子周围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公路两旁有碧绿的田野,因常年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翁丁”(佤语为大朵白云的意思)。翁丁佤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古朴。主要景点有民居建筑(指传统的杆栏式楼房)、牛头寨门、剽牛桩、捏西栏(公房)、祭祀神林、神秘的寨桩(寨子的标记,从它的构造可以讲述司岗里传说)、古老的水碓、佤王府、翁丁白云湖以及传统编织、传统服饰、浓郁的民族风情、原始的剽牛祭祀、声势浩大的拉木鼓活动、还有待客佳肴鸡肉烂饭,这些传统文化构成了翁丁佤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及主要风格,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专家学者观光旅游、采风调研,并为电视电影新闻媒体提供了天然的拍摄场地。目前已成为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对外宣传佤文化的一个窗口及旅游景点。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自然资源
全乡有耕地总面积31226亩(其中:水田11442亩,旱地19784亩),人均耕地2.5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834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8341亩,其中:面积7112亩,其中可采摘面积468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5亩,主要种植茶叶、甘蔗、核桃经济林果,其中:种植甘蔗2574亩;水面面积244 亩,其中养殖面积244亩;其他面积 28206亩。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农村经济
该乡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16.64万元,其中:收入1789.69万元,占总收入的61.4%;畜牧业收入323.15万元,占总收入的11.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481头,肉牛436头,肉羊125头);收入27.2万元,占总收入的0.9%;林业收入54.7万元,占总收入的1.9%;第二、三产业收入282.6万元,占总收入的9.7%;工资性收入291.3万元,占总收入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275.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39人(占劳动力的 25.2%),在省内务工345人,到省外务工894人。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特色产业
该乡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乡销售总收入580.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0%。该乡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产业。拥有企业4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3个;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71户。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 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乡有1199户通,有0户饮用井水,有175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9.4%)。有2826户通电,有92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346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5.8%、31.5%和7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9户(分别占总数的35.3%和20.6%)。
该乡到县道路为;进乡道路为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3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42辆,拖拉机149辆,摩托车282 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6955亩,有效灌溉率为60.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49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6亩。
到2007年底,全乡建有池农户95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0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9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04户。全乡有2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38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乡农户住房以其他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2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6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24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人口卫生
该乡现有农户2950户,共乡村人口12417人,其中男性 6476人,女性5941人。其中农业人口12417人,劳动力 4924人。该乡以佤、为主(是汉、佤、彝、傣、拉祜族混居地),其中佤族7220人,傣族2973人,1057人、908人、汉族259人。
到 2007年底,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773人,参合率 86.8%;享受低保302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卫生所面积为48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3人,该乡距离县医院15公里。该乡建有公厕36 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3个,人畜混居的农户962户,占农户总数的32.6%。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文化教育
该乡建有小学22所,校舍建筑面积25229.9平方米,拥有教师138人,在校学生1807人,距离乡中学0.3公里。目前全乡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07人,其中小学生 1388人,中学生419人。
全乡建有文化活动室2个、图书室6个、业余文娱宣传队7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沧源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