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城管打老兵后续发展,是否给群众一个解释,他都有证肯定是抗战老兵被城管打视频了

&&当前位置: >
一个老兵的坎坷人生
为抗战老兵欧亚夫94岁祝寿散记
发布时间:【字体:
】点击量:
一个老兵的坎坷人生
――为抗战老兵欧亚夫94岁祝寿散记
衡南县文化馆馆长 胡朝阳
梧桐花谢了,樟树花又开,难得一个春光明媚的四月天。
民革衡阳市委机关和衡南民革的同志们会同衡南文化馆的艺术家,驱车前往衡南县栗江镇新桥村六组,去探望衡南县唯一幸存的抗战老兵欧亚夫,并向他祝贺94岁的生日。
中共衡南县委统战部联系党派工作的副部长与我们同行,同时,县政协也派了一名副主席参加活动。先来的同志在杨柳大桥头的樟树下相聚候车,樟树花多似繁星,细碎如金,四月的好风迎上去,将碎金吹散,落得满头满身满地嫩黄,同志们指着笑着,替对方把头上的碎花摘下来,摘了又落了,落了又摘,成就了晨光中杨柳桥头愉快温馨的春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栗江是我的生养地,但久居雁城,奔波于工作,加之故乡亲人星散,没有特别的事情便难得回去了。也正因为回去的次数少,每次有了机会便多了几分难言的期待和兴奋,多了"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花木兰回乡式的轻松喜悦。但我不曾乐极生"晕",我算是个愿享受生活细节美的人,我们这地方一年之中春天最美,此时的山川风物无限诗情,怎能够放过旅途中的一切过往云烟。一上车,我便深呼吸,调节情绪,按捺住激动的心,冷静下来,不说一句话,只专注于体验车窗外层峦叠翠的春色排山倒海般地向我袭来。
栗江是衡阳市最早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的乡镇,阳光照耀下,乡道有些白得炫目。七弯八转,汽车在城基峰、杨梅峰、忠贞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山峰间穿行,仿佛是天上仙女手持的白练,我们一行六辆小车则作了白练上飞舞的蝴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节奏令开车的左小平大呼"这条路开车好爽啊!"可是好景不长,我们的乡道不够宽,太窄了,前面车来,两车交会很考验技术,稍有偏差就会开到田里去塘里去,后座的小美女贺晔蔓在嚷嚷不会游泳,有谁可以救她呀。于是帅哥选择降速后退耐心等待,让农家的车先走。
路边各色的野花在和煦的春风中轻摇曼舞,三丛两丛,开窗伸手可摘。坡上{上,绿草丛中,青藤蜿蜒,碧树生翠。田垄里油菜花结籽了,大地从金黄变作了青灰,青得像一袭春衫,灰得如一境烟云,田间垅头错杂着芳草掩盖的坟头,清明刚过去不久,祀祭先人的纸花旌幡随风飘忽,仿佛向春风泣诉着丝丝哀伤。坟冢里长眠的或许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却决然曾是这片河山的故人,见到这些,我并不害怕,反而感到了故园的亲切与熟稔。
桃红李白梨花带雨之后,便是槐花的晴空了。乡间槐花成堆成行,屋前屋后随处可见。槐花没有梧桐生得那么高富帅,却真是开得低调奢华有内涵。隐蔽在枝叶间的槐花串,仿佛是大地昨夜经过认真考虑而成熟的思想,谦和地垂挂着,并不打算让人一见钟情。同车的张紫映老师却是一位极爱槐花的人,他一直在惊呼"看槐花,槐花咧!"然后很带滋味地许愿"打倒时一定摘一把回去炒蛋吃!"我不爱枝头可以炒蛋的槐花,我爱散落在满地的花瓣,小小的圆圆的白点,如同一个个风中打滚的句号,使我念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临江仙,槐花是春天最后的花朵,槐花开尽,宜人的春天就不见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技。”一路上,人笑谈花事,车穿花渡荫,我们的车队终于来到了栗江河畔,新桥村六组欧亚夫老先生的家门前。
1922年4月8日(民国十一年农历三月十二),欧亚夫出生在栗江新桥村谭家冲。家有兄妹五人,排行老四。因母亲在生他之前还生过几胎孩子,都未能养活成人,所以他甫一降生就与邻村有女婴的好友王家互换孩子,以求平安,及至一岁,又转投寡居无儿的姑母家代养,至六岁时,父母将他接回自家,送入学堂,悉心培育。欧亚夫书名欧良遥,号亚夫。父母给他取这样的名号,是希望他将来能够见识大世面,到更遥远广阔的天地里,做一个有作为、讲谦和的大丈夫。他读过五年私塾,在大新桥蒙馆、兴隆堂蒙馆、王家冲经馆学习过《四书》《五经》《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左传》等“老书”。那时兴办新学,父母思想开明,为儿子筹谋:儿子将来要为国家做点事,必须得进新学校读点书才是。于是又把他先后送进欧族笃亲初级小学、衡阳县立十三高小学校、船山中学就读。
考入船山中学已是1938年,正值日寇侵入我中华国土一年之后。船山中学原址在衡阳市东洲岛,为了避免战乱,船山中学举校迁往衡阳南乡,在栗江西山寺、陇洲唐氏宗祠和近山堂等三个地方继续办学。因此欧亚夫得以就近在西山寺就读。一年后,国家战火更甚,三地办学物资供应乏力,管理困难,船山中学再度举校迁往车江对岸的陈氏宗祠。欧亚夫跟随着学校迁徙,在动荡与艰难中完成了三年的初中学业。父母期望他继续读高中,但高中价贵,读一期书要卖三十多担稻谷,双亲已老,不能再拖累了。而国家山河破碎,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又到哪里去安心读书呢?此时的欧亚夫有了不读高中的想法。
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二厅在四川重庆办了一个无线电通讯学校,来衡阳招生,中学同学肖淳将这一好消息信告欧亚夫。信中说他的哥哥肖鹤年(衡阳市警察局局长)认识招生办主任刘兴炎,欧亚夫和他一起经哥哥介绍被刘兴炎主任录取,一起去重庆学习无线电。欧亚夫辞别父母和新婚燕尔的妻子,坐船来到衡阳面试。招生办刘主任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哪学校毕业,能吃苦吗?”欧亚夫回答:“我叫欧良遥,十九岁,船山中学毕业,能吃苦。现日本鬼子侵略我国,我要去打鬼子,报效国家!”“说得好,不要你们上前线打鬼子,只要你们在后方好好学习无线电,支援部队打敌人!本要高中毕业程度报考,你们既然来了,望能刻苦赶上,现准予录取!”第二天,欧亚夫与肖淳踏上了投军之路,在一年轻军官带领下,经湘桂铁路,至广西桂林、柳州、贵州、贵阳,抵达目的地四川重庆綦江石角镇禹王庙。
1942年10月,欧亚夫接到家中六字电报:“父病终,望速归!”潸然泪下的欧亚夫向中队长报告请假,中队长怒目而视,坚决地说:“你要请假回家?现在是你们学习的关键时刻,抗日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国家需要你们去工作支援,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知道吗?不准假!”欧亚夫含泪肃礼咽声回答“是!”悄然退下。他把对父亲的遗恨、对亲人的思念都按压在心里,勤奋学习。此后,他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国民党,获少尉官衔,以甲等成绩取得中央军校第十八期学籍。毕业后同样是不能回家的,欧亚夫被调往重庆,在军令部二厅通讯总所当报务员,联络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支台、分台,侦收敌情信息,汇总报告军令部,为国民革命军抗击日寇传递情报、发布命令。
1944年2月,日本侵略军为了打通马来亚半岛经中国大陆到朝鲜釜山的大陆交通线,号称东亚大陆作战生命线,决定进攻被中国军队控制的河南、湖南和广西三省(史称豫湘桂大会战),下达了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命令,衡阳成为豫湘桂大会战的第二阶段“长衡会战”的主战场。欧亚夫得知这一消息,心急如焚。他清楚,自己的家乡衡阳无法再避免战争了,那梦中的山河将会改变成什么样子?无法想象。已是三年没回去,不知老娘亲还在不在?也不知兄妹妻女、亲朋同学该怎么度过战火,怎么活得下来?欧亚夫忧心如焚。
欧亚夫通过电报每天都了解到日军和国军的信息,日军先后投入横山勇的第11军团共八个师团二十余万军队,还有第五航空军和从上海调来的海军全力配合。而国军方先觉第10军号称四个师,却只有1万6千余兵力,不足两个整备师。这何止是力量的悬殊!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打响了!方先觉带领第十军将士,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和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与数倍于我的日军,演绎了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47天守城之战,最后在弹尽援绝、粮罄兵乏的绝境中,衡阳城陷落敌手。是年底,守卫衡阳的第十军众位将领逃离日军魔爪先后回到重庆,重庆军民倾城而出,欢呼英雄归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为方先觉等人颁发国军最高荣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欧亚夫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壮观场景,同时也更激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牵挂。
1945年2月,占领了衡阳的日军大肆搜捕抗日人士,围剿抗日武装,国军在衡阳的情报机构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此时,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坐镇衡阳南岳指挥进攻桂柳、广东,企图继续西逼川黔滇。为重新建立衡阳通讯联络,军令部二厅决定到在衡阳敌后建立一个传送情报的秘密通讯电台,要求选派政治可靠,技术过硬,有责任心的同志,最好是熟悉地情的衡阳人前往执行任务。经过反复甄选,欧亚夫承担了此一重任。电台命名为衡阳敌后第37分台,命欧亚夫为台长,晋升为中尉。欧亚夫欣然受命,他用箩筐背上通讯设备,化装成生意人,化名杨建宇,经娄山关、湘西矮寨、进沅陵,再由烟溪往衡阳西乡,日夜兼程,过关冲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好通讯设备。在途中,他得了痧症,险些死去,双脚不能走路了,他请求老百姓帮他雇轿子抬走,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赶到目的地建立电台,如若死在路上建不了电台,衡阳的消息没人发布出去,国军不能夺回衡阳,怎么对得起家乡,对得起国家呀!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的老百姓也是勇敢而团结的。老百姓给欧亚夫放血、刮痧、咬他的腿后跟,将他救活了!欧亚夫睁开双眼,谢过救命之恩,又嘱托轿夫抬起他继续上路,终于抵达目的地洪罗庙经武乡,在那里建立了敌后第37分台。经过艰苦繁重的试台工作,敌后37台与军令部取得了联系,打破了孤岛衡阳的僵局。欧亚夫又利用乡情慎交朋友,建立信息来源,掌握了大量真实准确的驻衡敌军情报,输送到重庆总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阔别家乡4年整的欧亚夫回到家乡,栗江新桥村谭家冲,见到了他白发苍苍的亲娘!有欧亚夫所作诗词为证:
衡阳沦陷急建台,川湘公路险阻难。
国破家亡深仇恨,万水千山怎阻挡?
台员组员合作好,指令情报顺利传。
正义抗日力量大,孤立倭寇自投降。
疯狂倭寇侵中华,有志青年保家乡。
川境石镇学通讯,衡西洪庙潜分台。
娄关矮寨险处渡,衡宝路封几命丧。
侵略临终惨败日,八五无条件投降。
新桥村六组距栗江镇十来里路,山道弯弯,坡陡林幽。这里似乎是枫树的故乡,转过一个山湾,便能望见片片枫林独占山坳。新的枫叶正在蓬勃地生长,在饱浸岁月风雨的老枝上营造绿色的梦幻。这里是栗江河的中游,河窄而水深,这种水旱寒热皆能适应的树木,与此地生民颇有相似之处。有的枫树长在河岸乃至水中,有的枫树长在村口抑或路旁,有的生在人家与炊烟作伴,更多的长在山涧与岩石为伍,处处都能构成一幅幅以枫树为主体的国画大写意。
广阔的田原上,此时已拆去了育秧薄膜,软泥青荇,水光闪闪,秧苗茁壮,郁郁青青,一行行的诗,一片片的绿,绿得你的心也顿时“小清新”起来。三五个农民在下田扯秧,似闻到歌声,摇下车窗仔细一听,约是:“哪有莳田不唱歌,哪有讨亲不打锣,哪有春天不下雨,哪有秋天不收禾……”唱的正是南乡的“田歌”,太爽了,这故乡田园的民风!驾着这种民风节奏开车的左小平忽然间冒出一句话:“当年这个欧亚夫老先生怎么晓得逃到这个好地方躲起来?”一车子人瞬时就笑翻了。
欧亚夫的二儿子欧新社已经骑着摩托等在一个岔路口,怕我们走错,特来引路。我问他谭家冲在哪,他答道谭家冲就是新桥村六组,那是过去的老地名。再问他谭家冲是不是都姓谭,他说都姓欧。至于为什么谭家冲不姓谭都姓欧,那就不得而知了。欧新社带着我们到欧家大屋去,他的心肯定是激动又急切的,摩托车开起来是这样飞,路旁觅虫的鸡公鸡婆吓得披翅而逃。欧家大屋在一个小土坡上,四面农田,几幢老舍,没有什么可资谈可考究的好“风水”。但坡上栽满了桔树,桔树也开花了,米一样白,醉人的香,赏心悦目,沁人肺腑,桔树下好几个“大屋人”在望我们了,他们衣着简朴,裤腿高卷,他们面含笑意、欢喜,含着朴实的亲切。
在欧家大屋的堂屋门口,端坐着一位老人家,他穿着军服,头戴军帽,胸佩军章,双手扶膝,瘦弱的肩背挺得笔直,昂首肃然。见到我们一群人向他走近,他倏然起身给我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且移动双脚,左右都敬到。把我们感动得快要“泪奔”了,大家个个都给他回敬了不标准的滑稽的军礼。老人家没有多少言语,只以简单的动作表达内心的感情,欧老稳住了上身却稳不住双脚,身子僵硬摇摇欲坠。李太勇主委赶忙走过去扶住欧老,说:“莫让老人家太辛苦了,我们改变一下方式,和他握手算了!”他扶老人家坐回原位,让大家和欧老一一亲切握手。见面礼是多么热烈而可爱!
"庆生活动"就在堂屋门前的小坪里举行。男士们背楼梯将横幅挂到堂屋的梁上,红底黄字,有了主题。女士们将他的座位移到阳光下,扶老寿星坐下来,一边一位美女陪着欧老聊天。来宾三十人,大屋人四五家,半围着他七八圈。老人家的大儿子欧新民将点燃的鞭炮丢向桔花坡里,青烟升腾,四野响亮,礼仪开始了。中共衡南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邹玉灿向欧亚夫老先生敬献生日蛋糕,衡南政协副主席夏海蓉向欧亚夫老先生敬献鲜花,民革衡南工委主委李太勇向欧亚夫老先生敬献寿礼,亲人来宾敬献寿礼,文化馆敬献寿礼,民革衡阳市委副主委郭露璐敬献寿匾,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宣读他亲撰的匾文:
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
您,为了国家的尊严,
为了民族的希望,
辞别爹娘,告别家乡,
背起行囊,扛起刀枪,
毅然决然,走向了驱除侵略者的战场!
七十多年过去,
您,经历了无情的岁月磨砺,
您,经受了严酷的雨雪风霜。
也许,您的脊背已经弯曲,
但您曾经挺起了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也许,您的腿脚已经不那么灵便,
但您曾经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
您的热血,点燃起民族的复兴之光,
您的精神,镌刻在国家的青史庙堂!
您的眼中,依然燃烧着坚毅的光芒,
您的心里,依然沸腾着火热的希望!
我们因您而倍感自豪,我们因您而斗志昂扬,
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在此向您呈上,一份真诚祝愿,
祝愿您身体健康!
我们无以为敬,只能在此给您奉上,一丝温暖祈禳,
祈禳您如意吉祥!
匾文是以裱画的方式装在玻璃镜框里,字较大,欧亚夫老人能看得清。他戴了助听器,也能听清楚每一句话。他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有几处,老人眼中里浮动起一缕泪光,而我们的心,潮湿成一条条河流,奔腾着穿越那故事中的沧海桑田,去追寻他老人家曾经的追寻,触碰他老人家曾经的触碰。时光如哗哗流水掠过,裹胁着战争、政治运动、饥饿与贫穷,逃亡与追捕。流水冲刷着时代,冲刷着生命,冲刷着一个一个蝼蚁肉身,有谁迷失了,有谁被卷走,有的人沉下去,有的人站立起来,他依恃怎样的傲骨与倔强,从惊涛骇浪之中挣扎着站立起来,走到了耄耋岁月。是难舍这块美丽而苦难的土地么?走遍千山万水,饮尽人间苦楚,现在散淡了心境,习惯了陋贫,归隐故土野风之中,这是上天的厚爱么?人生易老天难老!收拾起五味心情,全体同志向欧亚夫老先生唱响生日歌,歌毕,三鞠躬,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赶超百岁,年年此时,岁岁今朝!
欧家大屋堂屋门前的木桌摆上了生日蛋糕,柔软洁白的奶酪上铺陈着粉红、翠绿的水果片,衬托灿烂的雕花,仿佛春天的花园,巧克力栅栏中插着两颗粉蓝色的透明数字蜡烛,一个“9”,一个“4”,蜡烛小小的火焰,在春风中荡漾着。“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大家将欧爷爷围在桌前,再一次唱起生日歌,深情地祝福老人家,请他吹蜡烛。老人家很严谨,伸长脖子做吹气状,但由于业务不熟,气够不着,呼呼两下没能成功,统战部副部长邹玉灿连忙弓身相助,一口气就帮他搞定了程序。待老人家用蛋糕刀在大红蜜做成的“寿”字上歪歪斜斜地画了第一道,李太勇主委就两手各刮一块奶油,涂抹在欧老的脸上、鼻子上。欧老咧嘴抬头,那一副萌表情,逗大家笑得东倒西歪,大屋人、乡里乡亲也都纷纷拉着小孩跑过来讨块蛋糕吃,说是借老人高寿讨一口福气,吃了健康、长寿。姑娘们很贤惠,切的切、递的递,又送几块进厨房去,给忙着办酒席的大师傅分享,大家都尝一尝。坪里屋里坐满了吃蛋糕的人,欧家大屋洋溢着一派甜蜜喜庆气氛。
好戏在后头,马上就开锣了!曲艺家张紫映老师带来了二胡、话筒和小音箱,今天的节目准备了三个,老艺术家欧阳云与民革美女贺晔蔓合作花鼓戏《刘海砍樵》,文化馆陈翠香、吴丹的美女二重唱《甜蜜蜜》,张紫映老师渔鼓新作《蔡老娘十劝》。节目虽不多,却都是长段子,让乡里乡亲慢慢赏,听个够。节目是即兴的,临时组合,但凝聚了大家的爱。为了唱好花鼓戏《刘海砍樵》,张紫映、欧阳云二位老师在来时的车上一直教唱贺晔蔓,哪个地方吐音要重,哪里落字要轻,哪句词要将原版长沙腔改为衡阳话,句句过关。张紫映老师还反串了一长段给蔓蔓示范,他翘起兰花指,似指着前面的山林,将颤巍巍娇滴滴的尖嗓子迸发送将起来,俨像个狐狸精胡秀英就在车外穿山度林跟着我们走一般。聪慧美丽的蔓蔓很认真地学,力求字正腔圆,原汁原味,与欧阳云老师对了一遍又一遍,又合了多少遍,一直从衡阳唱到栗江。
欧亚夫老先生爱听花鼓,坐在走廊里也许听不清,他起身要到坪里去听,姑娘们复又将他的座位移至坪里,民革衡阳市委副主委郭露璐女士也搬凳子过来,陪着老人家在太阳底下听戏。
是采访的时候了,我也搬条板凳挨着老人家坐下,边听戏边与老人家聊天。唱到《比古调》时,老人家开心地笑了,我问他:“欧爷爷,您想念老伴了吧?”老人家点点头,他的眼神清澈了一下,发出流水一样的光,忽而又一阵水波摇荡,变得浑浊、黯淡了。他告诉我,老伴叫唐筱莲,1949年和他结婚,陪伴他走过54年岁月,2013年老伴丢下他走了。他起身离座,说带我看相片,我扶着他来到他的房间,他打开五屉柜,悉悉索索掏出一个扎得严严实实的袋子,袋子里又套着袋子,一层层解开,如同解开时光隧道的密码,仿佛穿越了三分钟,老人从最后一层袋子里掏出了各种证件、照片、信件还有日记,一堆珍贵的史料、一部真实的历史呈现在我眼前。当我对他的黄埔学籍证、勋章、起义证感兴趣时,他找出老伴唐筱莲的身份证,颤微微地递给我,老伴走了,身份证他一直舍不得作废,那上面有她的样子,无法抹去的相濡以沫的苦难伴侣。
欧亚夫先生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是他刚生下来时定的娃娃亲,欧家男与王家女交换代养,王家女叫王诚桂,比欧亚夫大一个月,带到一岁时回了娘家。1941年秋,初中毕业的欧亚夫奉母之命三拜成亲。新婚不到半年,欧亚夫便踏上了军旅之路,一去四年未能还家。王诚桂在家侍奉公婆,喂猪养鸡,贤惠能干。1944年初秋,日军攻下衡阳城之后,继续往西南线永州桂林方向进攻,栗江新桥是必经之地,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勤劳勇敢的王诚桂只要一得到鬼子进村的消息就马上转移公婆又转移家猪,躲到几里路外的冷水皂绿毛洞里藏身,保护家人和自己,幸能免灾。1945年抗战胜利,欧亚夫所建的军令部二厅通讯总所衡阳敌后电台37分台奉命撤销,人机合并到衡阳38分台工作,欧亚夫将王诚桂接到衡阳城十家村特一号共同生活了半年。1946年夏,欧亚夫奉命调到南京国防部二厅通讯总所工作,带王诚桂上南京城生活了一年,夫妻恩爱,有了女儿欧凤,又怀了一个在肚中。1947年,欧亚夫接到命令调江西南昌三支台工作,晋升上尉,临行前将王诚桂母女送回衡阳,让她们自己搭船回栗江。三个月后,欧亚夫接到晴天霹雳的电报:诚桂难产而死,母婴不保!
1948年初,欧亚夫回乡为亡母吊孝,经人介绍与大自己两岁的初小同学唐筱莲订婚,随后赴南昌工作。1948年秋,接上级来电:时局紧张,南昌支台急速迁至衡阳。欧亚夫与同事将电台机件用具全部运至衡阳。1949年3月,广州总台又来电:欧亚夫等人立即调回总台,不得有误。调来调去,欧亚夫被搞得晕头转向。彼时国民党军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均告溃败,北京和平解放了,解放大军快渡长江来了,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一场同室操戈的内战,欧亚夫不想再干下去了,他不辞而别,回到家乡,与唐筱莲拜堂完婚。1949年8月,经朋友推介,原栗江乡乡长李钦已投军国民党新七军任团长,引荐欧亚夫参军。欧亚夫本不想再度从军,抛离妻子,颠沛流离,然经不住来人百般劝诱乃至恫吓,就带上唐筱莲双双参加了新七军二师李钦团,欧亚夫任上尉通讯连长,唐筱莲女扮男装,尽量隐蔽,做些文书工作。夫妻二人随李钦团从茅洞桥集中出发往永州东安方向急行军,白天走得脚打血泡,晚上露宿深山雨中,不知目的地在何方。一个月后,师部命令:欧亚夫调师部通讯连升少校通讯连长,欧亚夫携妻赴命。1949年10月,新七军行至湖南道县,宣布起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137师合编为零陵军分区二纵队二师,欧亚夫编入二师部参谋室任营级参谋,筱莲当师部收发员。
1950年元月,上级指示:凡起义旧军官,绝大多数学习,愿意回家者可回。欧亚夫考虑到学习之后可能会有工作机会,就与唐筱莲商议,夫妻双双都报名参加学习。先后赴祁阳洪桥四野教导一师,株洲四野补二师,长沙望城坡湖南军区教导团等地学习,白天打卵石铺路、植树造林,晚上做思想检查,实际就是劳动改造。男女分开,夫妻俩没有编在一个部队,但周日可以相会。1951年大生产,唐筱莲所在的家属队被遣散回家,欧亚夫则转移在浏阳县各地包砍杉树、砍竹h丝,山险活重,死人流血的事时有发生,欧亚夫在劳动中担惊受险,又担心在家中待产且孤苦无依的妻子。1952年,毛泽东主席发动三反五反学习运动,为了争取早日回家,与妻子亲人团聚,欧亚夫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写感想,写悔过书,深刻检讨过去的“罪行”,自称“蒋介石的罪行就是自己的罪行,国民党政府的过错就是自己的过错”。前后学习了三年,终于被认定“改变了反革命立场,站到人民这边来了,可以重新做人了”。1952年8月,经人民政府批准,欧亚夫给予转业回乡参加生产!
“渔鼓不打两头空,缟卷不打起灰尘,鸡婆不打生野蛋,小姑不打想男人……”张紫映老师在打渔鼓了!欧亚夫老先生想听,因为他也曾经打过渔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渔鼓算是平民百姓劳动之余最简单的一种消遣方式,借助渔鼓演唱除暴安良的英雄豪杰故事和才子佳人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填补生活的缺陷,抒发内心的苦闷。在栗江,一般见过世面、有些才华又回乡吃苦的人,都爱打渔鼓。渔鼓勾起了欧老爷爷的回忆,接受采访两个小时了,老人家很辛苦,让他休息一下。我陪他来到坪里,一起听张紫映老师唱《蔡老娘十劝》。
听欧新社说欧亚夫先生每天都要散步,从欧家大屋门口的半里泥巴路到两里多远的村级水泥路,散到新桥村部栗江小河边,听听村部消息,看看河边风景,再原道散步回来。每天走两个多小时,晚上睡得香,除非下雨了,泥巴路走不得就不去了。我很想走一下这条路,就邀了几个年轻姑娘小伙,顶着春光的明媚出发了。
谁说这个地方没有好风水?这谭家冲实在是一个好风水的所在。四面的田园上如云如烟的油菜丛吐露着清香,伸手可及正在努力成熟的油菜籽籽。前路的陡坡之上有一颗伟岸的古枫树,它的苍劲恰给了这田园小路以哲学的思想。鸟儿在它的枝上啄下叶子,落在行人的肩上身上,落下一种邂逅的惊喜与浪漫。村级水泥路边好几口池塘,正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时节,生长在城里没见过世面的美女尖声叫道:“看鸭子、鸭子、鸭子在游啊!”叫得小伙子的心更欢畅了起来。而与我们的欢畅相随的是栗江小河,当我们涉过大片大片的油菜丛,来到它的身旁,我们在密密的野草堤岸,不知名的白花黄花的梦里,发现了它绝世的风景。栗江没有任何污染,水中参差错杂的野树悠闲地享受着碧水清波的漱洗,丝草在水流中曼妙地舞动,小鱼儿在水草丛中穿梭追逐,它们的追逐是宁静的,静得如一块墨玉,如一部古籍,如闺阁中飘出的一缕缕琴音。原来曾在栗江镇工作过多年的王梅英美女拿出相机咔咔拍照,我笑问:“你不是说你走过每一个村子熟悉栗江每一处风景吗?怎么都没发现?”她说:“嗨!我都走过了,就是没到过这个村咯!”一片笑声差点将河边摆“颇士”的美女丹丹掀到河里去。李主委来电话催我们返回欧家大屋,要开酒席了。“这个地方一定要来!专门来拍照!”摄影师李新民激动了。
酒席设在欧家大屋的堂屋,办了五桌,按照本地讲究“十全十美”,桌上摆了十个菜,圈里的家猪,池塘里的草鱼,自己做的豆腐,自己打的海蛋,还有坛子里的腌菜,田土上的青蔬,色香诱人。那四桌已经在开动了,一半是城里客,一半是乡下翁,举杯把盏,其乐融融,大有杜甫草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之兴。我们这一桌来迟,有理由不讲斯文了,赶紧吃。欧新民欧新社兄弟过来敬酒,我问这菜是谁做的?这么好吃!欧新社告诉:这些菜是村妇女主任王云秀做的,她有好手艺,对老爷子很尊敬,每次来宾客,都是她帮忙下厨。村支书郑长春人也好,今天也来喝酒了,还做了一条“向抗日老兵欧亚夫先生致敬”的横幅挂在村口,叮嘱以后来宾客了都要挂出来。栗江镇书记刘峰也来过一次,县民政局副局长全主持带人来送过防寒衣被和大米食油,县政协主席梁国雄春节来慰问,民革市委主委谢肃率全体机关干部也曾来走访看望。
酒过三杯,我放下筷子,邀欧新社坐到走廊里,问一问欧亚夫先生1952年回乡之后的生活状况。“我只记得六几年的事,我爷坐了好几年的牢,三个兄妹都靠我娘一个人带,好苦好苦!我爷回来又是现行反革命分子,做好重的事,再做都没得地位,我尼(栗江话:我们的意思)兄妹都没读好多书,不准我尼读!”回忆儿时往事,欧新社心情沉重了。我不想破坏他的好心情,让他继续去敬酒,我再次翻阅欧老先生的日记,走进那让人沉重又不能割舍的往昔。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1952年8月,经过三年劳动改造获得政府批准转业可以回乡生产的欧亚夫,当时的心情大有牛郎织女重回人间再续良缘的快乐。夫妻团圆了,从此男耕女织度春秋,生活再苦也是甜的。欧亚夫已经再不是当年的军官了,经过几年的“改造”,他早就双手起老茧,思想在田园了。他勤劳地学习种地耕田,学习施肥除虫,可那时还没有袁隆平的实验科学,天不遂人愿,收成太低了。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多赚点钱养家糊口。欧亚夫决定到江西钨矿区找工作,想当个矿工,但由于有“国民党的历史污点”被拒收。也曾在初级农村合作社搞犁耙做重活。他还当过理发员,教过民校,与人画过像,赚点小钱。唐筱莲1950年在改造期间生下大女儿安珠,遣散之后带女儿回家。1952年欧亚夫回家没见着大女儿,唐筱莲呜咽地告诉他,安珠得疟症没钱治,死了。自是一番夫妻抱头痛哭。唐筱莲1954年生下大儿子新民,1957年生新社,1959年生小女新玉,欧亚夫结发妻王诚桂所生大女儿欧凤在大姑家代养,通了来往。1959年自然灾害时唐筱莲病得骨瘦如柴,差点死去。日子过不下去了,1963年,有人来约欧亚夫逃到台湾去,参加逃港集团,他答应参加,但是还没有行动就被抓了起来,判了四年刑,在衡阳市建新农场服刑。唐筱莲在家里靠一双手抚养大三个孩子,吃尽了苦头。1966年,欧亚夫刑满释放回家,一回乡就被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尤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夫妻欧亚夫、唐筱莲又吃了15年苦,伴随着不可抛去的苦难的宿命,相依相伴走进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进了新时代,终于见到命运的曙光!
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为了彻底纠正“左倾”错误,遵循“有反必肃、有错必究”的原则,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重新处理“文化大革命”前后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1981年4月15日,刚满60岁的欧亚夫接到衡南县人民法院“关于1963年逃港事件撤销原判,宣告无罪的评反书”,六十年转甲子了!欧亚夫老泪纵横!1983年4月15日,62岁的欧亚夫接到衡南县公安局纠正1966年“现行反革命分子”错误的通知书。1985年7月,广州军区发来起义人员证明书,他和妻子每人一本。1989年4月,湖南黄埔军校同学会发来学籍证,1995年5月欧亚夫荣获县政协工作员,领到政府配给的微小补助。2013年,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关注抗战老兵,让他们能安享晚年”,民革衡阳市委积极响应,成立了“星光爱心会”,举行“衡阳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慈善募捐活动,决定为衡阳市幸存抗战老兵提供基本生活援助。2013年5月10日,民革衡南县工委主委李太勇率领30余名民革党员志愿者,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抗战老兵名册》公布的衡南籍唯一一名幸存下来的黄埔军校抗日老兵,92岁的欧亚夫老先生,给他送来了助听器、电视机。从此,民革衡南每三个月来看望一次欧老,将每月300月生活津贴送到老人的手中。
明年,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遥忆七十年前,像欧亚夫先生这样满怀壮志豪情,背负家国梦想奔赴前线,浴血疆场,奋勇杀敌的战士们,大多已经不在人世,幸存者寥寥,皆已白发垂暮,年近百岁。他们历经磨难,依然过着窘迫的生活。他们的儿女子孙也因政治原因基本没读过什么书,没有好的经济条件赡养他们,他们已经沦为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但他们曾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为国家存亡、民族大义血洒疆场。如今日本鬼子作祟海疆,觊觎中华国土,还能有人能像欧亚夫他们一样毅然决然地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去保家卫国吗?倘若看到当年为救国救难赴汤蹈火而义无反顾的老兵如此寒酸的后半生,许多人晚景凄凉地死去,那么即使有人想大义凛然也会找不到说服自己必须视死如归的理由。为国为民流血牺牲,最终却得不政府和社会的尊重,谈何为国捐躯?谈何爱国主义?那将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据有关登记数据显示,衡阳市现有抗战老兵40余人,湖南省有抗战老兵500多人,全国有抗战老兵20000多人。没有统计到的抗战老兵还存在不可知的数字,让风烛残年的老兵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爱,是民族情感的沧桑正道,是历史时代的责任与义务,是社会大众的良心慰籍。
酒席散去,送走一批宾客,欧亚夫老先生又想起一件可供我参考写作的东西,带我去看。他又从五屉柜里抖落出一件宝贝,那是他为自己做的一块红色软匾,足有6米,比他的房间还要长。主题为“英勇战士”,他亲笔书写人生简历、大事记,亲手绘制自画像和麻姑献寿图。他说百年以后,这张匾一挂,无须再写什么祭文悼词,他实事求是,真实的历史就是最好的归属!文化馆的姑娘罗巧月、吴丹找来竹篙子穿起,在风中拉直四角,让我全文抄写清楚。摄影师李新民、陈翠香、谢琼轶、王梅英分头将老人的证件、照片、资料、人生格言、生活训条都进行了翻拍。
一切采访到位,我问欧亚夫老先生最后一个问题,还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老人告诉我,每天散步,谭家冲这条泥巴路,落雨天没办法走,要是修成水泥路就好了,也方便大屋人走。再就是住房漏雨潮湿,光线阴暗,如果维修一下就住得安心了。现在老了,有点小便失禁,担心生活不能自理,儿女都穷,在外打工,没人照顾。他说困难是有,但现在得到承认,得到关爱,非常感恩政府,感恩人民,感恩亲朋。他反而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四年抗战中只尽到微薄之力,不足挂齿。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亮出九十岁写的感怀古体诗:
投笔抗日四载整,
蒋帮走卒又四年。
改造学习三年满,
转业回家伴田园。
犁耙功夫学老农,
插秧竞赛战少年。
人生道路曲折转,
风雨过后幸晚年。
时过下午两点,李主委催我回衡了,最后一拨人马在等我。我依依难舍地告别,告别我的故乡的老人,告别一位抗战的老兵。他送我到门口,向我挥手又挥手!向来访客人们挥手又挥手!再见!再见!我们还会再来看望您的!“洛阳城东西,长作经别时,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车队离开谭家冲欧家大屋了,我回眸一望,阳光下,那满坡的桔花都绽出了雪白的米粒,白得如同生活的亮星,生命的亮星,这亮星会升腾在今夕明晨和未来的日子,照亮中华国土上所有抗战老兵的老屋么?
信息来源:衡南县&&&&
邮编:421001
主办单位:中共衡阳市委统战部
备案序号:湘ICP备
通讯地址:衡阳市延安路2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老兵被城管打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