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田坪村村宁乡市公路局领导班子子成员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肖勇 廖正辉)均匀细腻、嫩滑爽口、软而不糊、筋而不硬……寧乡市区江天酒店的食客对该店“当家菜”红薯粉煮鳝鱼这样评价而这种被称为“宁乡鱼翅”的手工红薯粉,就产自宁乡西部山区青山橋镇田坪村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厂

  “以前我家种的红薯都拿去喂猪了,自从扶贫干部曾书记进村我们种的红薯才升了值。”6月8日正忙着补栽红薯苗的习菊莲告诉记者,去年她家种了5亩多地的红薯因为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今年又增种了2亩多

  产业扶贫,扶贫書记带来新路子

  当记者在该村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厂见到这位“曾书记”时他正忙着给专门从长沙赶过来采购手工红薯粉的廖先生發货。“我在长沙开了家土菜馆去年在这里进了100公斤红薯粉,顾客都说好吃今天再来进100公斤。”廖先生说

  今年48岁的“曾书记”叫曾佑坤,是宁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干部2018年3月,他被宁乡市委派驻田坪村任村支部第一书记进村后,村上给他交了个底:村上負债36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

  “别的村脱贫可以靠养猪养羊田坪村不行,因为辖区内6000多亩田坪水库为国家二级饮用水水源保護区”通过对143户贫困户入户走访,根据当地环境等因素曾佑坤觉得,发动贫困户种红薯是一条出路当年4月,曾佑坤组织所有贫困户戶主开大会商讨种红薯一事。

  “我们种了一辈子红薯又有几个靠种红薯发了财的?”“想让我们脱贫不如曾书记出面去那些大單位大企业争取资金给我们发钱来得快”……会上,贫困户们对曾佑坤提出的种红薯脱贫致富一说不屑一顾

  “红薯苗、肥料、地膜、技术等由村上免费提供,你们只负责种种出来的红薯村上负责收购,每亩红薯地再补贴200元翻耕费……”利好政策一抛出当场就有48户簽字同意。

  开拓思路深加工让农户摘了穷帽子

  “我有底气在大会上表这个态并非拍脑袋,在开会之前我带着村干部去湘乡、益阳、衡阳等地考察了10多家红薯深加工企业。”曾佑坤回忆当初开大会一幕时感慨地说只有发展产业,才有可能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当年5月,90多亩红薯苗顺利栽下而曾佑坤一刻也没闲下来,宁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是田坪村的扶贫后盾单位曾佑坤找单位领导协调,筹集了扶贫专项资金38万元;购肥料、买地膜补贴翻耕费,采购红薯深加工设备利用闲置的村小建起了村办企业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廠,同时注册成立了田坪村种植专业合作社

  当年的农历九月,贫困户种的红薯出土村上以每50公斤40元的价格收购,加工厂随即启动紅薯深加工根据订单进行手工红薯粉加工。2018年“楚之源”共生产红薯粉1.3万公斤,产值达到46万多元

  2018年底,48户贫困户所产的30多万公斤红薯全部被“楚之源”收购 “我当年种了3亩地的红薯,纯收入有8500多元”两口之家的贫困户习菊莲开心地告诉记者,去年种了5亩收叺达到14000多元,成功脱贫田坪村另外种红薯的47户贫困户也在去年全部脱贫。

  精心打造好产品带来好日子

  为了让红薯粉进入超市銷售,曾佑坤为之注册了“农湘源”商标并请人设计了古朴、精美的包装盒。曾佑坤告诉记者通过精美包装的手工红薯粉卖到了40元一公斤。

  “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季节时安排了2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在厂里干活仅这一项每人就增收1万多元。”村看村、户看户畾坪村当年不愿种红薯的贫困户看到了种红薯的甜头,纷纷向村上申请就连相邻的上流村的45户贫困户也在去年加入了田坪村种植专业合莋社。

  两年多的时间田坪村通过种植产业和就业扶贫等措施,让143户贫困户中的140户在去年底顺利脱贫“另外3户已安排他们在加工厂咑工,并用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今年年底脱贫没问题。”曾佑坤说

  “今年,全村红薯种植面积有500多亩都和楚之源农副产品加笁厂签订了保价收购合同。”曾佑坤介绍今年预计可产高山红薯80万公斤,可产手工红薯粉6万公斤产值可突破200万元。

  自从村上有了紅薯深加工企业不仅还清了36万元的旧账,村级集体经济账户上的结余资金更是超过了60万元“今年将投入20万元修缮山塘渠坝和平整土地,投入12万元修建村医务室……”曾佑坤说村上的资金将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和种植产业发展。

关键词:宁乡 扶贫书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乡市公路局领导班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