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商周遗址附近医院址

黄山乡_百度百科
黄山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12公里,处于全县的边缘地带。东与店上乡接壤,南与百尺乡毗邻,西与长治县西池和荫城两乡镇相接,北与龙泉镇相连。全乡国土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65%,是典型的丘岭山区。全乡气候温差较大,四季分明,雨量较少,年平均气温9℃。生态环境一般,有林面积占全乡面积的25%。山西省长治市下辖乡,全乡辖35个行政村。2009年末有人。人均纯收入2230元。全乡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900米。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全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事业较为落后。粮食作物结构单一,主要有玉米、谷子、蔓茎。经济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养殖有猪、牛、羊、兔、鸡等畜禽。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霜冻、冰雹、风灾等。境内矿产资源分布较少,主要有铁、煤等,但由于各种原因,仅有两座煤矿生产。近年来,黄山乡党委、政府加大扶贫力度,传统产业经济效益得到一定提高,支柱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相对全县平均水平来说,我乡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综合差距逐渐拉大。[1]
黄山乡历史沿革
山西省长治市辖乡。1958年设黄山乡公社,1984年置乡。距县府12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人口1.5万。辖下好牢、上好牢、薛家园、牛盆、南河、冯坡、黄山、牛王岭、西底、长井头、沙窟、神后、斛市、神东、北兑川、油坊河、杜家掌、王家掌、郑家掌、小山沟2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煤为主。农业主产玉米、小麦、谷子。
黄山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家庭户户数
家庭户总人口(总)
0-14岁(总)
15-64岁(总)
65岁及以上(总)
65岁及以上男
65岁及以上女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黄山乡文教卫生
全乡共有小学21所,中学1所。乡卫生院1所,实行了村级卫生所全覆盖,95%的农民参加了医疗合作。村村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有农家书屋、有绿化小品、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2]
黄山乡名胜古迹
黄山乡三嵕庙
位于南阳护村北小山丘上,四周桑槐环绕,景色宜人。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创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嘉靖三年重修。该庙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原为二进院落,现存一院,占地1140平方米。在国内宋辽金木结构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壶关县有木结构建筑中时代最早,艺术与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处古建筑。
黄山乡玉皇庙
位于黄山乡沙窟村西沙窟脑山上(海拔1172米,元代称古圣山)。有新石器时期商周遗址,北魏古刻,元代七佛殿遗址、明代牛家祠堂、清代玉皇庙,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家乐户。沙窟脑山地表沙石居多,裸露青石上有大量的海螺、鱼化石,1996年被山西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阳光农廉网[引用日期]
.长治市情网[引用日期]
.长治市情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寻找失落的遗珍
新闻热线:    
    日,随着冷空气的过境,晋城的冬天又变得暖和起来。“你们确定要去看三佛洞吗?”上午8点多,记者见到城区文物调查队的马艳芳时,她就一直问“确定是去那儿吗?确定吗?”在得到记者的肯定答复后,马艳芳叹一口气:“那地方太不好走了,我上次还是我们队长把我背过去的……”
    马艳芳,今年30岁,在市博物馆工作,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被抽调到了城区文物调查队。对她来说,下乡是家常便饭,怎么竟对一个三佛洞“惧怕”起来?
专家点评:
    裴池善(城区文物调查队队长)
    洞窟造像,以南北朝为多,北宋不多见。
    洞头三佛洞宋代造像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该造像佛、菩萨的面部特征、衣饰风格明显趋于中国化和世俗化,是研究宋代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重大变革和转折的宝贵实物资料。特别是该造像有准确的造像年代、准确的主持开凿僧人、明确的匠人姓名,更显得难能可贵。
    李先念旧居、郑位三旧居、陈少敏旧居、挺进中原誓师大会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党校旧址……如果不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人们可能不会知道,这么多珍贵的红色文物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聚集在一个地方——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这一罕见的“红色文物”见证了当年的峥嵘岁月:1947年8月,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围部队就是从这里修整、改编后出发,吹响了突围中原的号角。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晋城是革命老区,但是鲜有有分量的红色文物,南石店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堪称晋城重量级红色文物。一是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和中原军区司令部在此驻扎的时间比较长,晋城休整是中原军区(后来的二野十二纵)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批红色文物见证了这段历史。二是李先念后来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的特殊身份,也提升了这批红色文物的历史价值。
    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的景德寺,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据史料记载,景德寺创建于唐代,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闻名于高都镇方圆百里的古寺,被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当时人们用砖瓦覆盖白漆刷其表面,让本来宏伟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子”。
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的展开,隐藏在“白盒子”内的千年古刹才撩开了神秘面纱。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景德寺现存布局基本完整,后殿(正殿)基本保持了宋金建筑风貌。其建筑结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殿宇平面面阔五间,这在晋城现存同时期的建筑中极为少见;二是殿内采用减柱造,仅当间使用金柱两根,大大扩展了殿内使用空间;三是梁架采用草、明栿组合,在原有的平棊(天花板)以上,梁架用粗木,几乎不做加工。平棊以下,从殿中的视线所能及的,都刻削为月梁,与宋《营造法式》所载做法几近相同。
    在泽州县洞八岭村,有一座神秘的古堡式大院,20个古院建筑群落, 4个棋盘院,10个四合院,5个依地所建的不规则院形,840余间房屋内畅外通暗连网,自然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网络体系,整个大院建筑面积约15120平方米,地道及排水系统长约500米,全部是砖木或石砌结构的二层楼。是什么人在此修建了这样一座城堡式大院,大院为什么要处处彰显着防御的心理...
专家点评:
    张建军(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
    八岭谢家大院是清代时期山西晋商中泽潞商帮的一个重要商业家族,因其聚居山区,因此谢家大院成为山区商业家族的一个典型代表。
    该建筑具有三大价值:一,位于晋豫交界地带,军事防卫功能突出,大量采用地道、暗门、折巷、高院等建筑形态;二,谢家大院中的精美石雕、木雕等反映了泽潞商业家族重视文化的特点...
    日,是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正式启动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泽州县高都镇西顿村一座破败的古庙里,一通淹没在荒草中的石碑,揭开了西顿村济渎庙神秘的面纱。
    两年前的一个普通下午,西顿村的水泥道路上出现了一队人马。住在村口的村主任郭晋才正出门倒洗脸水,迎面遇到了这队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陌生人。“村民们都去城里打工了,也没听说谁家有事,这些人来干嘛?”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西顿济渎庙修建于(北)宋、金交替之时,前后历时近70年,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正殿有早期建筑风格。其前檐柱础极似宋《营造法式》石作制度中所述“铺地莲花”样式,柱与柱础之间的构件,与其说是石柱櫍,不如说是后世修葺时为增高建筑立面而对柱的墩接。济渎庙的修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崇拜的延续,而且对研究当地宋、金社会变迁有一定的意义。
    如果不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泽州县大箕镇秋木洼村——这个300年前就在整个泽州府鼎鼎有名、风光一时的村庄,恐怕至今还是藏在深山人不知。而秋木山庄——这个占地500多亩,在康乾时期就全国皆知、轰动一时的泽州首富王泰来王氏家族的豪华庄园,依然只能深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冬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一行三人驱车由市区出发,沿207国道一路南...
专家点评:
    张建军(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
    秋木山庄是明末清初王泰来家族聚居的一个古村落,是晋城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晋商宅第,其遗址规模超过了皇城相府。秋木山庄的主人王泰来家族经营盐场起家,后经营茶路,反映了晋商由盐商向茶商转变的一个大时代特点,而且在盐和茶的经营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王泰来家族还十分热衷公益,曾被朝廷赐予“义高北岳”,反映了晋商公忠体国,以益制利的优良传统。由于秋木山庄位于交通...
    1月20日早上9点,记者跟随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队员马艳芳从市区出发,来到了石佛寺。天气虽然寒冷,但记者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好奇: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就在这个不起眼的石佛寺里,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传奇”——石佛造像群。
    这个“传奇”不禁让记者震撼。据马艳芳介绍,在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石佛寺里的造像群算得上一个重大发现,让我市文物普查队员大开了眼界。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据相关史料佐证和造像风格判断,石佛寺造像约开凿于北朝时期,隋唐、明清和民国屡有续造,但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现存早期造像只能管中窥豹,明清造像居多。石窟造像艺术融汇了我国古代绘画、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黄庄村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村里老房子很多,形成了十多处民居古建筑群,大部分古建筑仍然是村民们现在的住所。黄庄村由黄姓村民立村,黄、杜、郭为村里的三个大姓。清朝时期,黄庄村里出了一位官员叫杜怀典,出了一个富商叫杜世发,出了一位节妇是杜怀典的妻子冯氏。杜怀典老宅的影壁墙上还存有精美的砖雕“竹枝腊梅”;杜世发老宅的影壁上则雕刻着《醉翁亭记》...
专家点评:
    无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着,两边是峭立的山峰,一闪而过,像是穿行在历史的隧道,前方等待着的会是什么?一种神秘感在记者心中油然而生。
    2月24日,记者跟随第三次文物普查人员从晋城市区出发,到达陵川县义汉村。一路上都在山间行驶,进入义汉村时,干脆只有一条狭窄的道路,仅够一辆车通行,不免让人心里很紧张。一进义汉村,眼前豁然开朗,像走进了“桃花源”,让记者一行很是惊讶。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义汉军工部十分厂是一处独特的红色遗址,它以月产4万枚炮弹的丰功伟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虽然已“面目全非”,但它却永远是一座红色丰碑,是晋城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历史见证。它既有助于追溯我军装备发展历史,又是研究解放战争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义汉军工部十分厂堪称“晋城的黄崖洞”。
    继柳氏民居之后,发现的又一处柳氏宗族的宅院
    提起国家4A级景区、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的柳氏民居,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据此不足1公里的铁芦柳家大院,则鲜有人知晓。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进行,这个由5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4196平方米的大院,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
专家点评:
    车国梁(沁水县博物馆馆长)
    铁芦柳家大院是民居建筑中的代表作,院子的建筑风格、雕刻工艺和西文兴柳氏民居相仿,可能为同一批匠人所为。研究铁芦柳家大院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能知道当时的建筑工艺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尤其对研究柳氏宗族在历山一带的生产、生活情况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3月3日,一场春雪过后,高平市寺庄镇鹿宿村又迎来了明媚的阳光。上午时分,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村西北的“小广场”上晒太阳。说是一个“小广场”,其实就是一块大点的空地,铺了水泥,安装了几架健身器材,因此成了村里老少的活动场所。
    在这个空地的北面有一座庙,院门用三把大锁锁着,这就是记者要探寻的白龙庙。在明清时期,这座庙是村民的文体活动中心。“想进去,得去找我们村长……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从建筑形制上看,白龙庙内建筑的屋顶仅见单檐悬山顶和单檐硬山顶两种,说明建筑等级较低,属地方性民间建筑。
    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四灵之一,其主要职责为兴云布雨。白龙庙作为一种祭祀建筑,是乡人祛灾祈福之所,不仅切合了人们的心理需要,也促进了庙宇的修建。它可以满足人们希冀的精神需要,又兼具义学、戏乐、禁约等社会功能,是乡土社会重要的文化设施。它的发现,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的乡土文化。
    城区钟家庄办事处寺底村距离市区不过十来里的路程,古老的白水河在村南静静地流淌着,白水河北岸是一大片田地,看上去和其他地方的田地没有什么两样。2009年3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城区文物普查队队长裴池善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使这块普普通通的田地顿时名噪一时。因为这无意中的一个发现,使晋城城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一下子往前推进了一到两万年。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寺底遗址是城区发现的首个旧石器遗存,也是市区方圆30公里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遗存,是与下川文化一脉相承的旧石器晚期的文明。寺底遗址的发现表明,在晋城城区这片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在白水河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寺底遗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晋城地区古代人类生活、迁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证明了当华夏文明萌芽之际...
    3月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大早从晋城出发,前往沁水县土沃乡,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下格碑村汉封自然庄。
    上午10点多,在向导柳永红和下格碑村支书刘德元的带领下,到达了汉封村。汉封地处深山,虽然已是初春,这里依然寒风刺骨,有冬天的感觉。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探秘的热情,尤其是向导柳永红。
专家点评:
    车国梁(沁水县博物馆馆长)
    “汉封”这个地名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这简单的两个字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众多传说,还有很多历史信息。汉封村的建筑也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因为建筑物本身的兴衰就可以体现历史轨迹。刘家大院毁于明末战乱,村口的牌楼则体现了刘家曾经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牌楼是目前晋城地区唯一一座木质牌楼,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在泽州县金村镇谷堆村西南部的山沟里,一座清代官员墓葬静静沉睡了两百多年。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泽州县文物科科长王鹏飞被抽调到泽州县文物普查队担任队长,他带领队友在泽州县挨村进行文物普查,有一次经过谷堆村附近的山头时,偶然发现了这座布局考究、雕刻精美,颇有研究价值的墓葬。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刘氏家族墓根据山势的自然起伏建造,由南向北节节升高,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他附属建筑则均衡分列于两侧,体现了墓主人身份的尊贵,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其中,尤以墓群入口的仿木结构石牌楼雕刻最为精美,造型为四柱三间三楼,屋顶样式为九脊歇山顶,两边有雕刻精美的鸱吻,其下还雕刻有斗拱、额枋、雀替等建筑构件,整个牌坊集透雕、浮雕等雕刻技法于一炉...
    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题为《阳城县要建中国中兽医博物馆》的新闻。据新华社记者报道,阳城县有关部门日前决定,将出资300万元,对当地纪念古代中兽医广禅侯的庙宇水草庙建筑原址进行修复,并建立中国中兽医博物馆。
    3月15日,记者在阳城县凤城镇文化站站长张跃明等人陪同下,专程前往水草庙所在的山头村采访。
传说故事:
    广禅侯常顺与水草庙
    据卫双银介绍,在山头村也一直有这样的传说: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金太祖阿骨打在平阳一带与宋兵大战,这场战争整整打了一年多。当时正逢阴雨天,宋军战马瘟疫流行,宋将寻访名兽医——山西阳城县常半村(今凤城镇山头村)的常顺前去诊治。常顺看见宋军战马神志恍惚,全身布满白灰斑块...
    2008年底,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城区队队员在城区北石店镇中河村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刘氏民居,当地百姓称刘宅里。这座并排而建由东中西三个形制相同院落组成的清代建筑,历经岁月销蚀,依然散发着一个大家族的威严与富足。
    3月8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记者一行四人走进了这所老宅院,试图穿越时空,去感受刘家当年的辉煌。
专家点评:
    张广善(晋城博物馆研究员)
    刘氏民居是晋城古建筑中的一枝奇葩。建筑风格非常有特色:规划严谨、建筑整齐和建筑功能完善。方方正正的一片建筑,将一组三个横跨的两进式院落有机地组合起来,既自成格局,又相互连接,对内,方便家庭生活;对外,可抵御社会的骚乱与侵扰。
    “明五暗七退九间”,是村民们对刘宅里建筑形式的概括总结,两进院落,三排建筑,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尽在归纳之中。
    4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了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处即将成为“国保”的元代古建筑——汤王庙。虽然在采访之前作了多种假设,比如村民的热情好客……可没想到一到大周村,竟然先吃了个“闭门羹”,又挨了一顿“批评”,才终于敲开了那历史的大门。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汤王庙正殿主体结构为元代样式,配殿为明清样式。正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墙体稳重厚实收分较大,前檐用四柱,明显采用了减柱造法,檐柱额枋用材健硕,梁架为稍加砍斫未经精细加工的自然弯材,一改两宋以来日趋细密华丽装饰繁多的建筑做法。该庙的发现为了解和研究元明清三代晋东南地域建筑文化、木刻加工技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驾车从高平下高速,沿着曲辉路至米山村北拐,便驶入了一条新建的通往大粮山景区的旅游公路上。公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生态林,郁郁葱葱,茫茫苍苍,有柏杨、柳树、塔松等多种树种。虽然4月份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起来,但一进入山区,一股清新扑面的凉爽空气,直沁心脾。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七佛山石窟的造像风格更接近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应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倡导汉化改革,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变籍贯的历史产物。
    日,风和日丽。
    记者一行人驾车从市区出发,前往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正值四月,马路两边梨花遍开,清香四溢。远远的,隐约看到一座村子在梨花掩映下显得格外静谧。随行的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程勇说,那就是釜山村,我们要寻访的“棋盘六院”就在村子中央。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棋盘六院朝向为南北向,屋身为两层砖木结构,屋顶为悬山和硬山两种样式,斗拱为三踩样式。从空间布局上看,由分列东西的两处大院(每院前后分为三个小院)辅以中部通道组成,通道北端为祠堂。因通道类似楚河汉界,六处小院落分列东西两侧,极似中国象棋的棋盘,故有棋盘六院之称。整体而言,院落布局规整、秩序井然,屋内冬暖夏凉、温度适宜,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礼仪、取法自然的思想,对研究地方民居建筑及建筑文化提供了较好的素材。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前,晋城已知的申明亭,就是位于阳城县郭峪村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亭子。2009年,阳城县文物普查队在白桑乡通义村走访调查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晋城现存规模最大、占地面积达780平方米的申明亭。
专家点评:
    张广善(晋城市博物馆馆长)
    “申明亭”是一个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遗憾的是在晋城很少见到。作为一种宣传法理、调解矛盾、张善抑恶、辅弼刑治场所,它体现着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基本形态。尽管我对文章中所指的建筑是否为“申明亭”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记载中白桑乡通义里在清代后期的确还保存着“申明亭”这样的公共建筑,这就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了。
    在去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张慎言故居采访之前,记者连夜对这位历史人物进行了一番“补课”,从搜罗到的史料来看,张慎言不仅社会地位高,文化造诣也颇深。于是,记者对将要寻访之地更多了几分敬畏和好奇。
    5月10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屯城村。刚刚下过小雨的屯城村越显清新洁净。
专家点评:
    张广善(晋城市博物馆馆长)
    民居是晋城古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图片中看张慎言故居,应该是明清交汇时期的建筑,是具有典型特征的民居院落。在沁河流域的古民居中,三间两层前带楼廊各建梯道、院子四角另辟小院、修筑耳楼的形式,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建筑,有的叫四大八小,有的叫四大四小四厦口,是晋城明清民居中的重要实例。
    去北京旅游,故宫可以说是很多人必去的地方。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神秘的宫殿,让人惊叹不已。然而,却很少有人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故宫古建筑群的琉璃瓦和琉璃饰物上。殊不知,这些象征着皇权的琉璃制品,很多都是产自阳城琉璃制作世家乔氏家族。
    多年来,关于乔氏家族的研究也有不少。然而,关于乔氏家族在阳城最早...
专家点评:
    张广善(晋城市博物馆馆长)
    阳城县东关窑址是阳城乔氏琉璃最初的诞生地,乔氏家族是在明代迁徙至阳城,将外地先进的琉璃烧制技术和本地优质的瓷土相结合形成的一个享誉全国的艺术奇葩。
    阳城琉璃的成就在全国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北京故宫和明十三陵都使用过乔氏琉璃...
    5月13日,在槐花飘香的时节里,我们来到了高平市永录乡永录村,这一路心里不再有寻访的激动,反而有点忧伤,因为那里埋葬着两千年的古魂。
    公元前262年—260年,长平之战在这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以秦将白起坑杀赵国40万降卒结束,从那一刻起,永录村被历史深深地烙上了悲凉的印记。
专家点评:
    常四龙(原高平市博物馆馆长)
    永录将军岭驿道延续了几千年,目前遗存有护墙、车辙印、铺路石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将军岭驿道位于长平之战的中心地带,东连永录,西接长平村,它的发现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对研究春秋战国交通等具有一定意义。
    在阳城县河北镇槐庄村的群山之巅,有一个神秘的石头寨,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具体创建年代,也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记载。2009年3月,阳城县文物普查队队员挨村调查时偶然发现了这个石头寨。队长牛军霞告诉记者,这个寨子当初之所以能吸引文物普查队员的目光,主要是因为它独具匠心的设计和选址。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再次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企图一探究竟。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社晚报总编)
    相对郭峪、窦庄、皇城这些古城堡来说,槐庄寨子不值一提。但是大有大的分量,小有小的价值,槐庄寨子作为一个保卫村庄的军事城堡而存在至今,一是可以佐证明末农民起义军在阳城沁水一带盘踞时间较长,当地百姓豪绅不得不筑城垒寨进行保卫;二是槐庄寨利用地势巧妙筑成,对研究古代的规划设计和军事防御都有价值;三是就地取材所用的“荆木梁”,虽然不能定论,但绝非本地常见的杨木,对研究古代阳城的树种,也有参考价值。
    丹河在高平市区东北绕了一个弯,河湾处有个美丽的村庄叫凤和村。在清朝早期,村里出了一位一品大员——李棠馥,李氏家族所居住的院子被称为李府二十四院,村里人又叫它新院。一位一品大员的宅第,会是怎样的富丽堂皇?带着好奇,记者来到了高平凤和村。
专家点评:
    张保福(原晋城电大校长,晋城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李府二十四院,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大型建筑。二十四院整体结构十分完整,以明清四合院为主体的建筑极具特色。从整体上看,二十四院门里套门,院中套院,结构复杂,蔚为壮观。各个院落各有特点,设计搭配极具匠心,巧夺天工。二十四院,不仅是研究高平地域内某特定历史时期民间艺术审美观和艺术表现手法与风格的实物资料,同时还为研究古代民居和建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泽州县大阳镇西街村的段氏老宅,目前正在申报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大阳镇是享誉全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民居商宅就有上百所,仅西街村也有几十所。为什么偏偏就为段氏老宅申报国保呢?段氏老宅究竟有着怎样的神秘?5月19日,记者对这座老宅进行了探访。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段氏老宅历史久远,建筑形制规整,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大院厅房虽为明清建筑,但其梁架用材、柱础形制等具有早期建筑风格。宅内的砖、木、石雕也别具特色,非常精美,实为晋城地区民居建筑中的精品之作。
    如果不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这里可能已经成为晋阳一级路的必经之路。有着5000年历史的和村遗址,很可能就这样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幸运的是,日,晋城市遗址专题调查队沿着长河流域在泽州县川底乡和村、李庄自然村搜寻时,从一块块破碎的陶片中发现了这里的秘密。
专家点评:
    张建军(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
    和村遗址是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和村遗址遗存有丰富的文物标本,与周边的村庄、居民都有历史对应关系,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夏、商、周时期国家的形成和文明的起源有重要支撑作用。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也说明古老的晋城在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地位。
    近300年前的一口清代四眼古井,至今还汩汩地冒着泉水!
    电话中听文物工作人员这么说时,记者便开始渴望早日见到这眼古井了。7月15日,当记者来到高平市陈区镇石村,站在古井边,俯身观望井底,一股清凉扑面而来。
    据介绍,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高平市文物普查队队员发现了这口清代古井...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说到水井,首先要谈一谈水井的发明。在人类的游牧和渔猎时代,人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是不需要水井的。关于我国水井的发明有“黄帝穿井”和“伯益作井”之说,这些说法其实并不可信,只不过是把大众的创造归于某些历史人物。
    在高平市区西部17公里处,有一座被当代古村落保护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称为“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这里是长平之战秦军东进必经之地,也是清代“高平三阁老”之一田逢吉的故里,现在还留有三十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近日,记者踏上寻访之旅,探寻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古村落。
专家点评:
    张建军(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
    良户古村是我市文化遗存的集大成者,它以祖师庙到观音堂为中轴线,西连后街、西街、太平街,东接东街和蟠龙寨,街道沙石铺砌,水道设计精巧,保留完好的明清院落多达三十几院,“三雕”艺术堪称美妙绝伦。时至今日,良户村还依然保留着古朴的民俗文化,比如打铁花、闹社火、散路灯等。良户村先后出现过五位进士、十几位举人,不难看出它又是非常重视儒家传统的一个儒贾传世、风华千年的古村落。通过良户村,我们可以看到生活是可以这样精致、艺术、且富有感情的。
    8月2日,农历七月初三,本应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却迎来了一场瓢泼大雨。记者一行四人冒雨前往高平市石末乡,去探访那座不同寻常的红色文物——翻身纪念碑。
    在盘山路上,雨越下越大,公路两边久旱的庄稼如沐甘霖,尽情摇摆着,发出铺天盖地的沙沙声,犹如65年前饱受剥削和压迫的农民,获得解放、赢得自由、拥有土地后,发出的快乐而深沉的呐喊。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在晋城众多的红色文物中,高平石末“翻身碑”有着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一是它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土地改革,真实地记录了那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时刻,随着时间推移文物价值将会越来越高。二是“翻身碑”是翻身农民自发建立的,饱含着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十分生动地见证了土改后老区人民对共产党的由衷热爱,贫苦农民大翻身的喜悦之情,真可谓“此碑无声胜有声”。
    7月13日,记者在尧庄村支书王喜成的带领下,从尧庄村出发,步行两公里左右,便看到了这口古井。虽然目前井台周围已是杂草丛生,但却将这座古朴雅致的井衬托得更加富有韵味。
    奇特的是,古井共有两个井口,但是井上面只有一个提水用的辘轳。对于这样的结构,王喜成对记者说:“两个井口,可以让两个人同时打水,这样就能保证在人多的时候,挑水等待的时间不用太长。”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凿井汲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水井的出现,结束了人类逐水而居且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使大型村镇以致城市的产生成为可能。尧庄水井不仅有确切的历史纪年,而且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水井建造、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8月10日,在陵川县境内的一处悬崖峭壁上,记者亲眼看到了三幅隐没于灌木丛后的岩画。这三幅创作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它藏于深山悬崖之上,能看到的人少之又少。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通过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这就是岩画。2009年7月,陵川县文物普查队来到附城镇参院村时...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岩画是远古人类生活和思想的直接反映,是人类最原始的艺术作品。参院岩画是我市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早期岩画作品。其构思天真纯朴,构图粗犷简练,真实地再现了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参院岩画的发现为我市的古老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们研究晋城的远古文明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
    说起咱晋城的冶铁历史,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泽州县南村、大阳、阳城县润城的河谷,想到这些地方历代堆积下来的矿渣,这都是当地冶铁业发达的证明。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陵川平城镇司家岭村的一座规模庞大的炉渣山被收录了进来,这是个典型的冶铁遗址,从而让鲜为人知的陵川冶铁历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晋城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冶炼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晋城悠久的冶炼历史,频出现于志书史册,时见诸于考古发现,司家岭冶铁遗址只不过是迄今发现的一处重要代表,虽然它的冶炼历史和科技价值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是,单凭现存的规模就足以见证晋城古代冶炼业的发达和兴盛。
    皇城相府晋城人都知道,但要说起皇城相府所在的沁河流域古堡群,知道的人很少,如果再说起紧邻皇城相府的王街村古堡,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这座同样建于清代的古堡,虽然不少建筑已经毁坏,但通过古堡内部的一些细节,仍然能感受到古堡当年的风采,特别是民居、城墙和庙宇巧妙融合,浑然一体,独具匠心。据当地村民说,当年主张修建王街村古堡的人,还和康熙皇帝“有点关系”。
专家点评:
    车国梁(沁水县博物馆馆长)
    王街村古堡,是沁河流域古堡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规模不算太大,但其中的很多细节都能透露出古堡为文人所组织修建,和其他古堡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古堡内民居、城墙和庙宇巧妙融合,这在一般的古堡建筑中是不多见的。王街村古堡的存在,对于沁河流域古堡群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8月19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记者慕名来到了高平市南城办事处下玉井村。就在这个村子中央,屹立着一座庙宇,不同寻常的是,古庙的大门竟是个很洋气的西式建筑。
    雨中,这个历经了77年风雨的门楼,更显得沧桑。它经历了多少磨难,又承载着怎样的故事,记者小心翼翼地去寻找埋在历史深处的答案。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就艺术价值而言,下玉井村初级小学校门楼外部轮廓为西方式样,略有哥特建筑的意韵,内在雕刻则为宝瓶、大象、荷花、历史人物等传统纹饰,中西合璧、互为映衬,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就历史价值而言,它反映了彼时的社会思潮,是辛亥革命后,西风东渐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启迪民众”、“以教兴国”的救国理念。
    8月17日,天阴沉沉的,还不时夹杂着雨点,到达沁水县郑村镇郭庄村已是上午十点多。从村里到石窟所在地还有一段路程,由于路面泥泞,崎岖难行,大家只好弃车步行。这更为探寻增添了一丝神秘意味。在越来越近的山坡上,历经千年风雨的万善寺石窟会是什么样子呢?
专家点评:
    车国梁(沁水县博物馆馆长)
    北朝时期的石窟造型别致,万善寺石窟与我国目前发现的石窟不一样的是,石窟里面没有雕像,而是另外造了一个千佛碑放置其中,其他五面则以壁画为主。万善寺石窟的发现为沁水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传播及造像艺术的研究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在沁水县胡底乡玉溪村,有座远近闻名的唐朝石塔。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沁水县柿庄镇海江村的一个小自然村——新窑上村,也有一座这样的石塔,形制与玉溪石塔极为相似,建于大山深处的一个山顶上,荒草掩埋中,它在那里静静地度过了千年光阴,而不被外人所知。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沁水县文史博物馆馆长车国梁被抽调担任沁水调查队队长,他们一路调查询问...
专家点评:
    车国梁(沁水县文史博物馆馆长)
    虽然新窑上唐朝石塔如今已无法辨认出当年的模样,但从塔身的材质——青石制造,塔檐的样式——黄砂石质叠涩式,塔基的形状——平面呈方形,以及塔身造像雕刻技法和特点——四面雕有佛龛、各雕一尊坐佛,与玉溪村唐朝石塔极为相似,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可以断定这座石塔为唐朝石塔,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石塔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代石塔建造工艺以及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可与玉溪唐朝石塔相媲美。
    2009年3月,文物普查人员在高平市南城办事处梨园村发现了一座明代石拱桥,距今已有401年,保存完好程度让人惊叹!时隔两年多,日,记者前往探访,却看到了让人揪心的一幕:崇正桥主体部分坍塌。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崇正桥历经四百年的风雨,历史信息丰富。从历史地理环境而言,当时崇正桥的选址区域宽度适中、易于建造,建造者亦综合考虑到古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是充满田园诗意的建筑作品,但时至今日桥体塌陷、缺乏维护,已难觅当年的古韵。从人文因素而言,桥本身具有沟通两岸的功能,修桥不仅是积德行善之义举,而且反映出建桥者的价值取向。从历史价值来说,对研究明代的桥梁构造和当时的交通乃至经济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晋商”这曾是一个令我们山西人无比自豪的一个称谓。一提起晋商,人们就会想到那些有名的晋商大院。走近晋商,晋商大院是一个途径,不过那是晋商个体的家;而商会馆则是晋商集体的家,它也见证了晋商创造的商业奇迹。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礼义这座百年前的商会馆才得以被发现、记录。我们才有幸走近这座商会馆,去触摸历史的痕迹,去聆听它的诉说。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礼义会馆是晋城现存三所会馆之一,其建筑布局为中轴对称的二进院落,主体建筑是直接尊奉关公的大殿,殿前依次为献亭和戏楼,两侧整齐排列配房和廊房。这样,会馆既是祭祀酬神之处,又是同乡商会和行帮日常办事、接待之所,功能非常完备。会馆内现存的《礼义会馆立约碑记》详细记载了会馆行规契约15条,为研究明清时期的晋商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有一座漂亮的砖雕照壁,其最具文物价值的是壁心砖雕有文章,楷书,共17行,行满33字,记述了当时的国家局势和抒发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抱负。照壁上除文字外左右边框还雕有莲花童子等图样,十分精美。为了一探这座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上乘之作,10月10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高平市米山镇郭村,与当地的村民们了解它曾经的故事。
专家点评:
    程勇(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该照壁镶嵌于民居墙壁中,属于砖雕随墙照壁。壁身周边雕饰莲花童子,中间大部分为文章题记,壁座雕饰五谷丰登、万事如意、梅兰书卷、宝瓶等吉祥图案。照壁砖雕工艺纯熟、技法精湛、造型精美,为晋城地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品,给人以愉悦的艺术享受,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根据照壁残存文字及“岁在辛酉清和月偶书王禹偁待漏院记”的题记分析,反映出作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志向。
    在高平市南城办谷口村,骷髅庙的斜对面,有一座不那么显眼的古庙——济渎庙。说它不显眼,是因为这座年久失修的古庙已经不复当年的风采,以至于在文物登记时也只是对庙中一座高禖祠进行了记录。
    尽管备受冷落,这座古庙依然静静矗立着,淡看风云变迁。它的身后,是一年一次的济渎庙会,是悠久的祭祀文化。10月20日,记者来到高平市谷口村,一探古庙的风采。
专家点评:
    常四龙(原高平市博物馆馆长)
    谷口村济渎庙建于村东南处,俗称池头庙。这里有一泉水,名曰济水,故建济渎庙以祀。庙依山势而建,坐东朝西,进深三院。在其中轴线上建有舞楼、春秋楼、亭楼、济渎神殿等主体建筑,东西两侧建有地藏、眼光、牛王、五瘟、高禖、禅房等殿宇,左右均衡对称。因该庙依山势而建,所以显得高低错落有致。济渎庙在高平不多,现知仅有三座,所以比较珍贵。庙院内七间亭楼建筑别致、高峻挺拔,具有一定的建筑特色和价值。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特色上反映了高平地区古建筑的特点特色。
    帝王崇拜古而有之,但阳城人如此崇拜汤王,让记者觉得好奇。据史料记载,阳城的汤帝庙数量全国居首,基本上是村村都有。在这遍布城乡的汤帝庙中,桑林汤帝庙尤为有名。据最新统计,现存的汤帝庙有62座,即使如此,一个县能有这么多的汤帝庙也属少见。近年来,专家考证,桑林汤帝庙极有可能就是商汤祈雨故事的发生地。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阳城汤帝庙众多,但是上桑林村汤帝庙有其独特的价值,说其独特就是因为庙建在桑林,而桑林又是《竹书纪年》、《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汤祈雨之地。圣人、圣地、圣庙,这就是上桑林汤帝庙在阳城商汤文化研究中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地位。
    在古堡林立、民居众多的沁河流域,中庄村李家大院可谓是藏在深闺人未识。10月25日,记者一行四人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位于阳城县润城镇中庄村的李家大院,空气中弥漫的那份宁静,那份古朴,那份典雅,随着呼吸沁入心田,记者瞬间被这座深藏在樊山脚下的古村落,古民居而捕获,而折服,继而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中庄李家大院是沁河两岸众多大院中较为普通的一座,由棋盘八院和环宅院组成。棋盘院建于明万历年间,环宅院应当是明末的建筑,与皇城相府等大院不同的是,李家实际是另建了一所具有防御功能的古堡性质的院落,这为研究沁河古堡又增添了一处另类对象。另外,李家人由官而商的一些文化追求也蕴藏在这些建筑之中,为研究泽商的发展兴盛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高平相传是炎帝神农氏尝五谷之地。在高平,跟炎帝有关的民间传说、民间风俗以及祭祀炎帝的活动,内容丰富,仅祭祀炎帝的庙宇,高平现存就有30余处,神农镇团西村的炎帝庙便是其一。不过,团西村炎帝庙里有炎帝寝宫,据专家介绍,这不仅在晋城独一无二,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专家点评:
    常四龙(原高平市博物馆馆长)
    团西村炎帝庙历史悠久,虽无确切的创建年代,但从建筑遗存来看,至迟在金代时已有,是上党地区典型的“前堂后寝”的建筑格局。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始成现在规制。其建筑规模宏大,正殿宏伟壮观,为炎帝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相传上古时代舜耕于历山,农业开始发端。如今,沁水一带仍保留有完整的传统舜帝祭祀文化,大大小小的舜帝庙更是散落在乡间,有关舜帝的传说比比皆是。
    位于沁水县城西南30公里处的土沃乡交口村就有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舜帝庙,根据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元至正六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后遭毁弃以至成“蛇鼠之地”,清乾隆三十二年至光绪九年...
专家点评:
    安建峰(晋城博物馆馆长助理)
    舜帝是德政文化的始祖,《尚书》称誉“德自舜明”,《史记》亦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耕历山是沁水古老文化的源流之一,从现存资料来看,沁水境内形成了以历山为中心,辐射土沃、中村、龙港三个乡镇的舜帝文化区,交口舜帝庙就是这一区域中现存20多座舜帝庙的代表,它虽历经岁月的剥蚀,但从现存的建筑、壁画和碑刻,我们依然可见自古以来沁水人民对舜帝文化的珍爱和传承,从而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沁水文化品牌。
    二仙庙,俗称二仙奶奶庙,因供奉冲惠、冲淑真人,又被称为“真泽庙”、“真泽宫”。据相关文物资料显示,长治的壶关县、长子县以及我市的泽州县、高平市和陵川县保存的二仙庙最多,总数近百座。11月22日,记者一行来到陵川县崇文镇青山底村,去寻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青山底二仙庙。
专家点评:
    安建峰(晋城博物馆馆长助理)
    二仙崇拜是晋东南地区特有的地方文化,它起源于晚唐,盛行于宋金,衰落于明清。据普查资料显示,在晋城范围内,陵川、高平、泽州现存的二仙庙最多,总计有50余座。青山底二仙庙正殿明代风格浓郁,元代至民国历代重修碑刻保存完好,为我们研究晋城的二仙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二仙文化同晋城的炎帝、舜帝和汤帝文化一样,是晋城古老文化中的一个代表。
    侯庄赵家老宅,俗称赵家老南院。老南院一进十八院,院院相连,楼楼相通,是晋商巨富之一的赵家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民居庄园。但是,类似的晋商大院太多了,这赵家老南院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11月24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高平市石末乡侯庄村,推开历经沧桑的老院大门,行走在惯于沉寂的古旧院落里,体会当年泽商赵家富甲一方的尊贵与辉煌。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明清两代,主宰中国商界的是晋商和徽商,泽州商人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像侯庄赵家一样,泽州商人大多在东南沿海发展,在江南发财后回乡建造豪华宅第。侯庄赵家老宅是众多大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可惜只剩五院,已经难见昔日之辉煌。但是赵家老宅以其独特的十八院建筑,不仅见证了泽商的辉煌,而且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晋商大院不同的韵味。
    月院寺,是大月寺、中月寺和小月寺的总称,位于泽州县晋庙铺镇窑掌村月院山下的一条幽深峡谷之中。由于该寺群久藏深山,并不为更多人所知,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遗存,一直吸引着考古学者和文人墨客前往探究。
专家点评:
    王春平(太行日报晚报总编)
    古人在《混元三教九流图赞》中说,“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三教一体”是中国文化具有极强吸纳改造能力的例证,“三教一体”的月院寺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兼通圆融的大智慧、大境界。
    文中提出了“月”的命题,这的确是南太行山最南端这一带独有的地理现象,但是作者并未给出答案,所以南太行的“月文化”值得专家学者去研究,这也是月院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财富之一。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陵川普查队在夺火乡佛水村发现一组北朝摩崖造像。令人惊奇的是,佛像前竟有一眼水井。资料显示,摩崖造像附近有水源的不少见,但像佛村水这样近在咫尺的不仅晋城少见,全国都少见。
    古人雕刻这组摩崖造像是何用意,为何佛像前有眼水井?先有这眼井才有佛造像,还是有了这眼水井后有佛造像?12月14日,记者带着一肚子疑问前往陵川县夺火乡佛水村。
专家点评:
    安建峰(市博物馆馆长助理)
    石窟造像艺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南北朝和盛唐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两次营窟造像的高峰,佛水村的造像就开凿于第一个高峰期。佛水村的三龛造像都以一佛二弟子为题材,特别之处在于,在龛的上部以线刻仿木结构屋顶和塔形建筑作为装饰,这对研究北朝石刻造像的类型、风格和北朝的建筑形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藏取经摩崖石刻、禅师修行古洞、保存完好的元代禅师石塔……2009年7月,对于泽州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队长王鹏飞来说,紫金山大云院的发现是令人兴奋的。而对于第一个对此处进行考证的考古学者裴池善来说,2010年7月大云院一行,记忆也是深刻的,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险要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石刻造像,完好的僧人木塔,极高的研究价值,让他震撼不已。
专家点评:
    裴池善(晋城市遗址专题调查队队长)
    大云院《西游记》石刻首次在晋东南地区以石刻的形式描写了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初步考证,或许可以推断,《西游记》早在元代以前就被广泛流传,它源于民间传说、被作家写成小说的。晋城乃至于上党地区是西游记的故事重要的发源地。而从大云院现存的近10通碑文和摩崖上的石刻以及道凝禅师元代石塔完好保存所传递出的佛教信息,对研究佛教人物的辈系关系、佛教在晋城地区的传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发表评论: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    |    |    |    |    |  
网站备案信息
晋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建议使用:分辨率,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网站内容维护: 太行日报社网络信息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证编号:0;    新出网证(2009)字470号    晋ICP备号    晋电子公告备201001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琉璃河商周遗址博物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