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涵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 A、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B、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_百度作业帮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 A、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B、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C、只强调个人的权利,不考虑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D、集体要关心个人利益,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E、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求个人作出牺牲
这种题型要有技巧的做,很明显,这是一道多选题,一共五个答案,先用排除法来看,A和C这就错的太明显了,几乎就是损人利己的意思,肯定错,那么看BDE,这三个选项相比之前两个,略有难度,如果遇到这样的题,不太会判断的时候,可以技巧与知识点相结合一下,对于选择判断类题,一般来说出现绝对,一定,必然,之类饿的表述,通常错误率较高,那么看E,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求个人作出牺牲,这就说的太绝对了,可以判断这个选项是错的,那么现在只剩下两个选项了,又是多选题,肯定选BD了.做题切记,要知识点与技巧相结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3年徐州继续教育考试(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年徐州继续教育考试(含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含​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
)A.压制个人,束缚个性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D.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妄自尊大的人生态度B.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C.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D.享乐的人生态度2A.社会出现了剥削和压迫才产生了道德B.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C.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3A.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B.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C.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D.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吸收外国优秀成果4A.实现共产主义B.在共产党的领导下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A.1个月 B.3个月C.6个月 D.9个月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答案:D提示: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知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更需要中国。”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
A.①②       
科目:高中政治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过去我们往往把人的发展片面地置于社会发展之中,以为社会发展了,个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据此完成下面试题。
1.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表现在(  )
①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②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所有个人及集体努力的结果 ④个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
2.“以为社会发展了,个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这种观点(  )
A.正确地表达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B.只看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区别,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
C.只看到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
D.错误地认为个人活动与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科目:高中政治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只有系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世界观
A.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是人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C.是指哲学家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D.是揭示世界万事万物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科学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山西省孝义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只有系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世界观( )A.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是人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是指哲学家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D.是揭示世界万事万物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科学【小题2】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同等重要互不决定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河北省学年高二第四次考试(政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维护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往往对国家的宏观决定和中央命令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种现象&
&
A.说明国家利益与局部利益是难以兼顾的& B.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
C.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主义的表现&&& D.说明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道德往往借助于什么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道德往往借助于什么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1:31:49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道德往往借助于什么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道德往往借助于什么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道德往往借助于什么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 道德的起源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发展又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即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认识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通过,增强义务感与责任感,正确选择道德行为,塑造道德价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即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在认识功能与调节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它们与其他社会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了调节作用。
(二) 道德的社会作用
1、作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因素:影响其它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影响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它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在于,不仅是适应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产物,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结果。一方面,与历史上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又是对历史上已经过时了的道德类型的超越和提升。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
2、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
3、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市场经济体件下道德建设的重要和艰巨。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需要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相通或相似之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有其弱点和缺点,如趋利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容易诱发不良现象和消极现象,干扰社会的正常生活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就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来作为它的支撑,就必须使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人们认同和具备这种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有序的发展。
2、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提出的新要求,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第一,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关系。
第二,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第三,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通俗地讲,道德就是能够为他人“服务”,也就是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是一种为他人和社会献身精神,或者说“服务精神”,如何理解和认识这种“服务”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其态度和立场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又总是同他们的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相联系,总是同他们的道德是为什么人服务联系在一起。
2、为人民服务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
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首先,市场经济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但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与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
其次,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再次,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要坚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为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集体与集体主义
恩格斯把集体主义所指的集体定义为:“控制了自己生存条件和社会成员的生存条件的革命无产者的集体”[1][2]这种集体是自觉形成的,它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担负着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关系的历史使命。是在充分重视和尊重组成集体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根据共同利益、按照一定组织原则而自觉组成的人们的共同体。
“集体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献中,集体主义这个概念见于日恩格斯给意大利社会主义的信《英国工人联合会和农村集体主义运动》一文中。首先,他把集体主义理解为工人阶级反对私有制的现实活动或运动,而不是国家的主体活动;其次,他把集体主义界定为“符合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利益。这一界定基本蕴涵了集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道德原则的基本精神。
2、集体主义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目的是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②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的价值取向。提倡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即为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为集体利益而献身。当然牺牲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更不是任意地要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即自我牺牲是有条件的必要的牺牲:一是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失去正当性,不牺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时;二是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是正当的,现时不能满足与实现,而且不牺牲个人正当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时。这种牺牲表现出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即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包括个人的身体健康,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发挥和发展的条件),以及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和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获得的个人利益。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在必要时牺牲集体利益来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诸如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等,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集体主义为培养人的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保障,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那种把集体主义看作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现阶段,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同时,还要继续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不仅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关系的需要,而且要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目标前进。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的提出,
①体现了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自觉反映和深刻把握。作为基本规范,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公民对这些规范耳熟能详,体现知晓度、信奉度、践行度。
②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如“守法”。
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
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中都提出“诚信”,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就个人面议,诚信是个人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单位宝贵的无形财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信是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
现在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①诚实守信是市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③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1、诚信对大学生的意义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诚信的缺失导致三个问题的背离:其一是道德知识与价值的背离;其二是道德认识与信念的背离;其三是道德知与行的背离,归结起来实际上是个信念问题。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缺乏诚信,背信弃约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求职简历,“掺水”成风
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3、诚信缺失的产生原因
内在原因:大学生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直接原因:现实生活中监管机制乏力、失信成本偏低(劣币驱逐良币)
重要原因:评价体制和信用体系不完善
4、如何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建立个人诚信管理机制,为诚信建档
加强自觉修养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一)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道德修养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方法:
①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
②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
③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二)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道德主体行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2、在坚持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前提下,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①学思并重。在中国古代,从内涵上来看,为学一词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指求学的行为和活动,还包括为学的态度、方法、目的等。
为学之道 ,在强调好学、博学的学习态度之后,还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思并重 ,即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礼记?中庸》把孔子学思并重的思想发展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学习步骤 ,其中肯定了学思并重,又强调了思维的重要地位。
②省察克治
③慎独自律
④积善成德
⑤知行统一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8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体主义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