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萦情是啥萦绕的意思是什么

瞻,看。勤,君恩费养调。谙,问。腊近云长暝,春迟雪。远空低,瑶。舍,桥。浮远水,藤古①上。眠,落。晴,晚归樵。樵髻笛,谣。连,带。藏②溪老,脱洞骄。今当蒙,静。随,托。欣用夏,耻称猺。僧至不,寺名非③。小亭浮,出。泉细能,峰危欲。会观足,还见飘。茶汎波,香深篆。贪,厌。子美诗千首,醉。淹,轻去恨连(本作澄)宵。李,逐。舄归烟,旌旋雨。生,照。惟箭激,祇。洪井连,蒲山近④。且从周梦去,莫作招⑤。
格里历每年的第十一个月亦作“茆茨”。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斲。” 唐
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乃于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明诗纪事戊签·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
诗:“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闾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于生计。”(2).泛指民间。:“ 甘茂 起 下蔡 闾阎,显名诸侯,重彊 齐
楚 。”:“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闾阎搢绅,鲜闻好事。” 宋
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闾阎,必皆为盗贼。” 章炳麟 《驳建立孔教议》:“未尝普施闾阎,貤及谣俗。”(3).借指平民。:“ 李斯 以闾阎历诸侯,入事 秦 。” 唐
《同州谢上表》:“闾阎凋瘵,远近共知。” 孙中山 《军政府宣言》:“以卫国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则革命可成。”(1).旧交;老友。:“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于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沉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亦作“ 往徕 ”。
(1).来去,往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李镜池 通义引 王肃 曰:“﹝憧憧﹞,往来不绝貌。”:“是时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馀里,休谒往徕,转景即至。” 唐
诗:“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还是快点印出的好,否则,邮件往来,又是许多日子。”(2).反覆;来回。:“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清
:“予壬子冬下 三峡 ,至十二峰,果有鸦十馀,往来旋绕。”(3).交往,交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高肇 之盛及 清河王
怿 为宰辅, 廞 皆与其子侄交游往来。” 明
:“ 衡山 甚好,只是与人没往来。” 巴金 《家》九:“祖父偶尔也跟唱小旦的戏子往来。”(4).犹进退。指引荐与黜退。:“无能往来,兹迪彝教。” 孙星衍 疏:“无能往来,为无能进贤退不肖。”:“ 云 数上疏,言丞相 韦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来。”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不能有所前却也。”(5).已往与未来。《鹖冠子·能天》:“量往来而兴废,因动静而结生。” 陆佃 解:“已往者废,方来者兴。”亦作“羁旅”。
(1).寄居异乡。:“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羁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预 注:“羁,寄;旅,客也。”:“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担,君之惠也。” 唐
《又与柳中丞书》:“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羁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宋
诗之四:“壮岁京华羁旅,暮年湖海清狂。”(2).指客居异乡的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 郑玄 注:“羁旅,过行寄止者。” 北齐
:“ 江 南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羁旅。”:“ 机 以羁旅事 颖 ,一旦顿居诸将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台城路·同人皆诇知余近事》词:“ 吴 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羁旅。”(1).不充足,不够。:“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
刘协 :“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馀矣。”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2).不可,不能。:“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卷一:“ 孟坚 摘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3).不值得,不必。:“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4).不难。:“ 楚 兵至 荥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5).犹不尽。 唐
诗:“锐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于今歌不足。” 宋
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6).犹不致。:“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1).如此。 宋
卷三:“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2).亦作“ 于时 ”。连词。表示承接。:“我其夙夜,畏天之畏,于时保之。” 郑玄 笺:“于,于;时,是也。早夜敬天,于是得安 文王 之道。”:“公笑曰:‘可乎?’ 晏子 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 宋
卷十三:“时有县令籍民间强壮者,悉令自卫乡里,无得他适,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一境独安。”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不知男的说了一句什么话,于是女的就笑了。”(1).在此。《谷梁传·僖公三十三年》:“ 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于 殽 之岩唫之下,我将尸女于是。’”:“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唐
《捕蛇者说》:“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宋
《四菩萨阁记》:“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而寄死于 乌牙 之僧舍。板留于是百八十年矣。”(2).当时;其时。:“于是, 陈
蔡 方睦于 卫 。故 宋公 、 陈侯 、 蔡侯 、 卫 人伐 郑 。”:“于是诸郡县苦 秦 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 胜 。”:“时 高宗 崩,将迁梓宫 长安 。于是, 关中 无岁。 子昂 盛言 东都 胜垲,可营山陵。”:“ 亮 帅诸军入寇,围 祁山 ,以木牛运。于是大司马 曹真 有疾,帝命 司马懿 西屯 长安 ……以御之。” 清
徐士銮 《宋艳·駮辨》:“于是 王仲巍 者久依 贯 。闻是而自诣 贯 识之。”(3).如此。 宋
《〈牡丹记〉跋尾》:“ 君谟 之笔,既不可复得,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于是,可不惜哉!故书以传两家子孙。”(4).连词。因此。:“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郑 入 滑 , 滑 听命。已而,反与 卫 。于是 郑 伐 滑 。”:“ 贵 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雄 大败轻走, 赵育 于是降。” 宋
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清
《质疑·左传》:“又四凶之恶,漏网于 尧 ,而放流于 舜 ,于是先儒遂纷纷致疑。”(5).语气词。犹焉。《公羊传·庄公八年》:“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于是。” 陈立 义疏:“于是与焉同义。‘君何患焉’,《周本纪》作‘君何患于是’。此‘然后祠兵于是’即‘然后祠兵焉’。‘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 莒 于是’,彼于是亦当作焉字解。”(1).山与水。:“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
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宋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4).山中之水。:“山水暴出,漂溺宅舍。”:“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5).犹山野。 宋
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卓异出众。 唐
诗:“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少甚贫,而性特俊拔。” 清
《赠顾推官咸正》诗:“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1).指山色幽深秀丽。 宋
《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 也。” 明
《琅琊山游记》:“惜乎山皆童而无蔚然深秀之趣。”(2).指文句清雅。 清
《姜斋诗话》卷三:“ 刘杜三 虽早托胎于 竟陵 ,而不全堕彼法,往往有深秀之句。” 清
《〈陈大士稿〉序》:“ 大士 之文雄浑深秀。” 况周颐 卷一:“词学程序,先求妥贴、停匀,再求和雅、深秀,乃至精稳、沉著。”(1).令人敬爱;令人喜爱。:“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汉
《神异经·东荒经》:“东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缟带玄冠,女皆采衣,男女便转可爱。” 宋
卷四:“﹝予﹞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二大字,奇古可爱。” 明
词:“枫叶有霜才可爱,菊花无酒不须开。” 老舍 《骆驼祥子》三:“太阳似乎不象刚才那样可爱了!”(2).喜爱。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李 诗宛如 姑射仙子 ,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犹放置,布置。 唐
《杭州馀姚县龙泉寺大律师碑》:“惟铜瓶锡杖留置左右。”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集中兵力并不是说绝对的集中,集中主力使用于某一重要方面,对其他方面则留置或派出部分兵力,为钳制、扰乱、破坏等用,或作民众运动。”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南朝
宋 时已出现,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 五言长律 ”。 明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亦省称“ 五排 ”。 清
:“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觞也。”(1).沙滩边或沙洲上的村落。 唐
诗:“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唐
诗:“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飕飗。” 明
《题杉溪老人家壁六言》之三:“红白花明水寺,青苍树绕沙村。”(2).粗暴;粗野。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这哥哥恁地狠,没些儿淹润,一刬地沙村,倒把人寻趁。”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订盟》:“做出个沙村势逞威。”霜后的晴天。 五代 王定保 :“风下霜晴,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 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吊古城东去。正高秋,霜晴木落,路通洲渚。” 元 方回 诗:“霜晴村落全如画,一见都忘上岭难。”溪谷边的路;溪水之路。 唐
诗:“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嵚。” 唐
诗之一:“欲访 桃源 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唐
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溪路:山间小路。 唐
诗:“寥寥远天静,溪路何空濛。”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 北齐
:“ 齐 有宦者内参 田鹏鸾 本蛮人也。” 清
《风筝误·坚垒》:“呀!把尊神拜仰,威灵庇远方,恕蛮人愚蠢,免降灾殃。”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而一面又坦然地放火杀人,奸淫掳掠,做着虽蛮人对于同族也还不肯做的事。”(1). 周 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 郑玄 注:“使节,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此即小行人之虎、人、龙节,列国之使,各用其虎、人、龙节,以为行道之信。观其用虎节,知其自山国而来,人、龙亦然。”(2).泛指符节。 唐
诗:“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宋
诗:“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清
《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稽颡请封圣人喜,虎节特令儒臣持。”老农。《尹文子·大道上》:“ 魏 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项王 至 阴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 唐
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清
《知上犹县方君传》:“暇则携一童,杂坐樵夫田父间,亲讯疾苦。”大蛤蟆的别名。 明
李时珍 ﹝集解﹞引 苏颂 曰:“按《洽闻记》云,虾蟆大者名曰田父,能食蛇,蛇行被逐,殆不能去。”使者所乘的车。亦借指使者。 唐
:“水府沦幽壑,星轺下紫微。” 唐
诗:“早风吹土满长衢,驿骑星轺尽疾驱。” 明
《明珠记·煎茶》:“曙光高,马嘶人起,梳洗上星轺。” 明 叶盛 :“何冀上闻于天阙,过承下逮于星轺。” 清
《送白安石先生司理滇南》诗之二:“水驿轻装偕今子,星轺绝域访遗贤。”(1).使用手指。比喻天子、朝廷的指挥调度。语出 汉
《治安策》:“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宋
诗:“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2).谓天子、朝廷的意旨命令。:“ 相如 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 蜀 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宋
《张士澄通判定州告词》:“尔昔以才敏,尝奉使指,兹予命尔佐 中山 守。”(1).咨询;请教。:“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 宋
《与刘宜翁书》:“路远难于往返咨问。幸与 轼 尽载首尾,勿留后段以俟愤悱也。” 清
:“前辈涉历事久,多有高见。有疑难事不能自决,不可不以咨问。”(2).犹问候。 宋
《与富文忠公书》之四:“第因 张师 远行,不可无书,谨奉手启咨问。”见“ 畏涂 ”。亦作“ 畏途 ”。
(1).艰险可怕的道路。:“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成玄英 疏:“涂,道路也。夫路有劫贼,险难可畏。” 唐
《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金
《淮南道中》诗之一:“畏涂泥三尺,车马真鸡栖。” 清
《送贺十五德舆之辰州》诗:“五月 沅陵 道,毒淫多畏途。”(2).指危险可怕的地方。 宋
之三:“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 清
:“ 殷家村 在城外,多古圹,旧传圹中有怪物……里人相戒,视为畏途。”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 上海 到处都是商人气……住得真不舒服,但 北京 也是畏途。”(3).犹苦差。比喻可怕而难办的事情。 清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能以草木之生死为生死,始可与言灌园之乐,不则一灌再灌之后,无不畏途视之矣。”第一回:“因此上,自己一中进士就把这知县看作了一个畏途。” 孙中山 《知难行易》:“﹝ 中国 人﹞以为行是难的,知是不难的,把极容易做的事,视为畏途,不去实行。”(1).登山涉水。谓旅途艰苦。:“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毛 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宋 曾敏行 卷八:“朕久望卿来,何其迟也。涂中跋涉不易?”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我这么想着,就问他一路跋涉该受了很多辛苦吧。”(2).谓涉足于泥水之中艰难行走。 董必武 《挽沉骊英女士》诗:“勤劬如老农,跋涉于泥田。” 周振甫 注:“指下田。” 孙犁 《秀露集·乡里旧闻》:“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他们仍然欢乐地跑着,并不感到跋涉。” 峻青 《海啸》第一章:“他们一会儿在齐膝深的水里跋涉,一会儿在烂泥地里蹒跚,走得非常吃力。”(3).犹言劳累麻烦。 明
《考槃馀事·造搥白纸法》:“平铺石上,用打纸搥敲千馀下,揭开晾□分乾,再迭压一宿,又搥千馀搥,令发光,与蜡笺相似方妙。余尝制之甚佳,但跋涉耳。”亦作“ 遗筴 ”。亦作“ 遗策 ”。
(1).失策;失算。:“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成玄英 疏:“算计前后钻之凡经七十二,算计吉凶曾不失中。”《吕氏春秋·贵当》:“ 荆 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 高诱 注:“遗,犹失也。” 北周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虏 青犊 之兵,甚有秘计;烧 乌巢 之米,本无遗策。”:“ 向 善商财,计算无遗策。”(2).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 汉
《过秦论上》:“ 孝公 既没, 惠文 、 武 、 昭襄王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 汉中 ,西举 巴
蜀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元
《易水歌》:“沧海君犹祖遗筴,孰与千金买方士。” 元
《东山诗为叶子实赋》:“轩冕有遗策,高举谢世纷。悠悠阻林莽,长与麋鹿群。” 清
《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 武灵 遗策在,犹可制 秦 人。”(3).指古代的典籍。:“故夫显定三才昭登之绩,匪 尧 不兴;铺闻遗策在下之训,匪 汉 不弘。” 李贤 注:“遗策, 尧 之馀策,谓《尧典》也。”(1).割草采薪。:“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赵岐 注:“刍荛者,取刍薪之贱人也。”:“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使刍荛之臣得尽所闻于前,群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 胡三省 注:“刈草曰刍,采薪曰荛。”(2).割草采薪之人。:“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毛 传:“刍荛,薪采者。”《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3).指草野之人。:“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 唐
郭湜 《高力士传》:“陛下不遗鄙贱,言访刍荛,纵欲上陈,无裨圣造。”(4).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 唐
《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辄思事理,冀尽刍荛。”《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葛洪 因辞谢道:‘刍荛上献,不过备大人之一采。’” 清 宣鼎 :“郎若听妾刍荛,准于闱后获一县令。” 郭沫若 《赞天地之化育》:“兹际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谨以一个未成器的医科学生的资格,献刍荛如上。”不用,不要。卷六五:“向前便是阳,才收退便是阴;意思才动便是阳,才静便是阴。未消别看,只是一动一静便是阴阳。”:“只听得林子内大喊一声,叫道:‘ 紫金山 三百个好汉且未消出来,恐怕諕了小员外共小娘子!’”帷幔;帐幕。:“宴享宾客,供幕帟、茵席。视其敝者移少府、军器监修焉。” 宋
卷八:“ 蔡京 赐第宏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帟不能御,遂至无设床处。” 明 沉德符 :“幕帟遍野,声乐震天。”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经七里滩》:“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台。”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叠嶂:重迭的山峰。 宋
诗:“叠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谡如 ﹞到得山下,连峰叠嶂,壁立千仞。”指美酒。 宋
词:“青油幕府传芳斝,苒苒露琼花气。”用木板搭盖的房屋。:“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天水 、 陇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故《秦诗》曰‘在其板屋’。” 唐
诗:“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清
《湘云阁记》:“其尤绝者为 湘云阁 ,盖板屋而铺以湘妃竹,斑然可爱。”(1).何家,哪一家。:“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2).谁,何人。 唐
:“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挂,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3).何处。 唐
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4).怎样。 唐
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词:“好游人老,秋鬓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5).怎能。 唐
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6).为什么。 宋
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采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7).甚么。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8).甚么东西。 唐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骂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例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哪里,什么地方。:“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1).梅花的香气。 唐
:“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里娇。” 宋
诗:“酒力渐销歌扇怯,入帘飞雪带梅香。”(2).比喻政绩清明。 唐
刘震 《唐故朗州武陵主簿桑公墓志铭》:“父 倩 ,皇朝试 庐州 长史……博究书传,达不因人,肃政推能,历有梅香之任。”(3).旧时多以“梅香”为婢女的名字,因以为婢女的代称。 宋
诗:“朱帘更倩梅香挂,要放银蟾入座来。” 元 王修甫 《八声甘州》套曲:“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妆楼外月儿高。”《水浒传》第五六回:“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五章二:“叫她做一辈子的梅香丫鬟?就算过好日子,俺女儿也不稀罕!”犹九霄。指天空高处。 晋
《吴都赋》:“思假道于丰隆,披重霄而高狩。” 唐
《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宋
《谢范资政启》:“窃陶大化,瞻若重霄。”
词:“我失骄 杨 君失 柳 , 杨
柳 轻飏直上重霄九。”(1).小草。:“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轻荑承玉辇,细草藉龙骑。” 唐
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1).小牛。:“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唐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明
:“我岂复恋头上簪,鹿门黄犊稳足驾。”(2).蜗牛的别称。“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鱼豢 《魏略》:“ 焦先 及 杨沛 ,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有所谓蜗者” 唐
成玄英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谓之蜗牛,有四角。”高崖。 宋
《学舍记》:“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京剧《渡阴平》:“ 邓艾 :观峻壁与巅崖,直接天庭。”亦作“皂雕”。
见“ 皂雕 ”。亦作“ 皂雕 ”。亦作“皂雕”。亦作“皂雕”。
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唐
:“ 邯郸 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 唐
:“强神非复皂雕前,俊才早在苍鹰上。” 宋
诗:“原边黄犬去,云外皂雕迎。”《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浑似皂雕追紫燕,真如猛虎啖羊羔。”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唐
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清
《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讴。”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出任州府长官。:“朕弱年操制,出牧 司
雍 ,承政宣风,荐历年纪。” 唐
诗之一:“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宋
诗:“ 宋公 出牧曾题壁,锦段虽残试剪裁。”成年女子的通称。:“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沛公 ﹞今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唐
之三:“闻道杀人 汉水 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六日》:“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不腻不垢。” 孙犁 《风云初记》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古代军中的一种骑在马上演奏的器乐合奏。:“骑吹鼓员三人。”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吹部》:“警鼓,二人执朱幡引乐,衣文戴冠,已上乐人皆骑马乐即谓之骑吹,俗乐亦有骑吹也。” 宋
诗:“客游 潇湘 逢骑吹,知公已为苍生起。”(1). 汉 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被豳文,跨野马” 裴骃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著斑文之衣。《舆服志》云‘虎贲骑被虎文单衣’,单衣即此斑文也。”(2).彩衣。亦指服彩衣。:“﹝ 张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馀,犹斑衣受 稷 ( 张稷 )杖。” 宋
词:“满泛椒觞献寿,斑衣侍,云母分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锦衣舞处更筹晚,更舞斑衣欢笑好,靖忠猷,佐圣朝。” 清
《与李湘北书》:“俾得归供菽水,入侍刀圭。则此一日之斑衣,即终身之结草矣。”参见“ 斑衣戏彩 ”。谓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 老莱子 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第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难道反笑我不成?”行走,走动。《宣和遗事》前集:“贱妾 平康 泼妓,岂是天子行踏去处?” 元
曲:“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明
《邯郸记·入梦》:“俺这朱门下,穷酸恁的无高下,敢来行踏!”:“ 金奴 在家清閒不惯, 八老 又去招引旧时主顾,一般来走动。那几家邻舍初然只晓得 吴山 行踏,次后见往来不绝,方晓得是个大做的。”(1).亦作“ 封畺 ”。界域之标记;疆界。:“﹝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张守节 正义:“封,聚土也;疆,界也:谓界上封记也。”:“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畺田畴之整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2).疆域;疆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 唐
诗之一:“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3).指边疆。:“居封疆之间。” 杜预 注:“封疆,竟内近郊地。” 宋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浸轶可也。”(4).指封疆大吏。 清
王韬 《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招商局中集众非一,虽封疆方面,皆预其间,而隐为之规画。”详“ 封疆大吏 ”。亦作“ 封疆大臣 ”。亦作“ 封疆大员 ”。
明 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连升带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抚任上,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 马其昶 《〈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门。” 吴晗 《况钟和周忱》:“ 周忱 从公元一四三○年任 江南 巡抚,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亦作“ 五领 ”。
大庾岭 、 越城岭 、 骑田岭 、 萌渚岭 、 都庞岭 的总称,位于 江西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北有 长城 之役,南有五岭之戍。”作“五领”, 颜师古 注引 邓德明 《南康记》:“ 大庾领 一也, 桂阳
骑田领 二也, 九贞
都庞领 三也, 临贺
萌渚领 四也, 始安
越城领 五也。” 晋
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一说,指 大庾 、 始安 、 临贺 、 桂阳 、 揭阳 五岭,见诗:“伐鼓五岭表” 李善 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宋
:“自 秦 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 福建 之 汀 ,入 广东 之 循梅 ,一也;自 江西 之 南安 ,入 大庾 、入 南雄 ,二也;自 湖南 之 彬 入 连 ,三也;自 道 入 广西 之 贺 ,四也;自 全 入 静江 ,五也。”(1).习惯风俗。:“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遂登 会稽 ,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唐
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明
诗:“偏方异习俗,赋性实同调。” 杨朔 《上尉同志》:“他忽然张开胳臂,一把抱住我。这不是东方的习俗,但我们抱起来了,抱得紧紧的。”(2).犹流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著述》:“﹝ 河上公 ﹞以所注授 文帝 ,因冲空上天。此乃不经之鄙言,习俗之虚语。”古国名。:“窜 三苗 于 三危 。” 孔 传:“ 三苗 ,国名, 缙云氏 之后,为诸侯,号 饕餮 。”:“ 三苗 在 江淮 、 荆州 数为乱。” 张守节 正义:“ 吴起 曰:‘ 三苗 之国,左 洞庭 而右 彭蠡 。’……以天子在北,故 洞庭 在西为左, 彭蠡 在东为右。今 江州 、 鄂州 、 岳州 , 三苗 之地也。” 唐
诗:“云山兼五岭,风壤带 三苗 。”城狐社鼠。喻小人,坏人。:“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李善 注引:“ 景公 问 晏子 曰:治国亦有常乎?对曰:谗佞之人,隐在君侧,犹社鼠不熏也,去此乃治矣。” 宋
《御试策一道》:“此何等狐鼠辈,而陛下以身庇之。” 清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蓟门 朝士多狐鼠,旧日须眉化儿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 上海 一切如故,出版界上,仍然狐鼠成群。”(1).豺与狼。皆凶兽。:“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2).比喻凶残的恶人。:“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悉伏其辜。” 唐
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明
诗:“豺狼满地无行路,戎马他乡有战尘。”:“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1).滋润;使不干枯。 北魏 贾思协 :“时时灌溉,常令润泽。” 宋
诗:“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 冯至 《北游·公园》:“世纪末的诗人--用美人的吻来润泽他们的焦唇,用辛辣的酒浆灌溉他们憔悴的灵魂。”(2).恩泽。:“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3).谓施恩。 宋
《上西府书》:“天子明圣,亲御明堂,布德施教,润泽海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洪由义》:“汝大有恩于我部下,不但脱汝难,且当少为润泽。”(4).润色,修饰。:“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明
《篑斋杂著·九边图论》:“末论重巡抚将臣二事,皆凿凿有见,使得其意而润泽之,而又举行以实焉,未必其无效也。”(5).形容有光泽。 汉
:“目清而润泽若濡,无毳秽杂焉,故能见也。” 宋
:“又有一物,六棱,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润泽可爱。”《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施复 ﹞照常织下的紬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润泽地分梳到后面,还保持昔日的丰采。”早就。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霁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 张金凤 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起魂儿来,一时摆布不开了。”如:这件事我久已忘了。亦作“ 氛祅 ”。
妖气。多喻指灾祸或叛贼。 南朝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 江 左氛妖,投身 齐国 。” 唐
:“ 云台 画形像,皆为扫氛妖。” 唐
《贺枭斩郑注表》:“逆贼 郑注 已枭首讫,氛祅殄灭,华夏乂安。”:“近者亲提组练,径扫氛祅,振已坠之皇纲,殄偷安之寇孽。”(1).歌唱和舞蹈。:“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郑玄 笺:“虽无其德,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至也。”:“人喜歌舞,工纺绩。” 宋
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2).谓且歌且舞予以颂扬。:“ 陈氏 之施,民歌舞之矣。”(1).故乡,家乡。(2).乡约与地保的并称。 清 代一乡之中,乡董或乡长以下设庄头、乡约、地保各一人,分管乡里杂务,皆为无俸役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禁宰耕牛》:“庄头、乡地等互相觉察,如有擅宰耕牛者,即公同验明,赴官举首,审实照律治罪。”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汉
《报孙会宗书》:“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寄答李厚庵百韵》:“对人说忠孝,努力事耕桑。”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亦作为皇帝的代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晋
《陈情事表》:“逮奉圣期,沐浴清化。” 唐
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明
诗:“ 秦 日 长城 号塞垣, 汉 时故郡称 天水 ,圣朝扫荡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 清
《江宁府学记》:“今兵革已息,学校新立,更相与讲明此义,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辟异端而迪吉士。”(1).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孔颖达 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 钧 参议。” 宋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明道先生 尝至 天宁寺 ,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之文备矣。”(2).庄重的仪容举止。:“思夫人自乱于威仪。” 孔 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许地山 《缀网劳蛛》:“那班没有思想的男子在休息的时候,便因着她底姿色争来找她开心,但她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的邪念。”(3).指服饰仪表。 元
卷六:“﹝ 张行信 ﹞为人简朴,不脩威仪。”(4).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及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七埒各置埒将,射正、参军各一人,埒士四人,威仪一人,乘白马以导。”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及葬于东郊,上与淑妃御 延兴门 ,出内库金玉驼马、凤凰、麒麟,各高数尺,以为威仪。” 宋
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于殿帐座外。”(5).道教官职名。 唐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召为威仪及天下采经使。”:“ 浙西 奏,道门威仪 郑章 、道士 夏隐言 ,焚修精志,妙达希夷,推诸辈流,实有道业。” 宋 高承 :“《宋朝会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仪, 周 避讳改为道录, 宋 朝因之。”参见“ 威仪师 ”。(6).佛教语。谓行、坐、住、卧为四威仪。泛指举止动作的种种律仪规范。《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7).指瑞草。:“‘节度使宜以鹘衔绶带,观察使宜以鹘衔威仪。’威仪,瑞草也。”(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1).姓和氏。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 秦
汉 以后,姓、氏不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宋
:“两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纪于此,以助氏族书之遗脱。” 清
:“姓氏之称,自 太史公 始混而为一。”(2).指姓名。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 调皮骡子 砍了几个木橛,刮了一刮,用歪歪斜斜的字迹记下了他们的姓氏,插在他们的墓前。”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今吾诸营楼橹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唐
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1).一个早晨。:“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谒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1).一次觐见或朝拜。:“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丁酉,诏丞相以下,月一朝 重华宫 。”(2).满朝。:“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诬一朝也;然其事类,可推而得。”《诗大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唐
孔颖达 疏:“《北门》《北山》,下怨其上,未必一朝之臣皆怨上也。”一时激发的愤恨。:“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 燕王 之无臣,非忠也。” 清
《任源邃传》:“兄 元祥 尝为无赖子所侮,愤曰:‘我即出而仕,宁不能为若所为耶!’ 源邃 目止 元祥 ,既而谓曰:‘一朝之忿,终身之耻,失言矣!’ 元祥 改容谢焉。”(1).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昔我先王 熊绎 辟在 荆山 ,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宋
卷上:“ 燕 、 赵 、 青 、 齐 之野皆成草莽。” 清 唐甄 :“婴儿之委于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曹禺 《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2).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 孟子 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 注:“民会于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宋
诗:“岂若 常夫子 ,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明
《后乐斋记》:“ 伊尹 在草莽而思致其君于 唐
虞 ,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3).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第三三回:“那 琪官 现是 忠顺王爷 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4).指平庸、轻贱的人。 明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1).高大的楼阁。:“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唐
诗:“ 滕王 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陈毅 《广东》诗:“高阁 羊城 接大荒,骋怀极望郁苍苍。”(2).置放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唐
诗:“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 清
《杂物赞》:“高阁,小紫竹为架,下歛上张,以庋字画及藁纸,挂壁间。”(3).高高地搁置起来。谓弃置。:“恐君逢此时,或亦不免高阁。” 明
沉德符 :“至于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4).星名。:“命 王良 掌策驷兮,踰高阁之将将。” 吕延济 注:“高阁,星名。”传说中的鬼物。(1).浸湿;滋润。:“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一郡沾润。”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一日,驰马从禽,忽值暴雨,而浮光裘略无沾润,上方叹为异物也。”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诗:“如许英雄干劲足,渠成当在预期先。久渴之坡得沾润,从今岁岁是丰年。”(2).比喻受益。《老残游记》第五回:“如能救得他们三人性命,一则是件好事,二则大家也可沾润几两银子。”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存银之人或今日存入,明日支出,彼亦不得不为代劳,是不啻众人之总帐房,苟不予以沾润,谁乐为之?” 叶圣陶 《城中·在民间》:“认识文化,享用文化,在一般人至多只有一点一滴的沾润罢了。”(1).有所动作。:“守四封之内,愁居摄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尚书大传》卷四上:“动摇而不逆天之道。”(2).不稳固;不坚定。:“ 瓯骆 相攻, 南越 动摇。”:“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 清
《〈甲申述忧〉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敌人倾倒了成吨的钢铁,但英雄的阵地毫不动摇。”(3).指使之不稳固,或使之不坚定。:“ 汉 兴,除 秦 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残酷的刑罚并不曾动摇他的意志,他顽强地斗争着。”(4).摇摆;晃动。 汉 班昭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唐
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清
《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节奏》:“譬如一枝芦草在微风中动摇,你看它才偏到东去,又回复到西来。”(5).指形体的活动。 汉
王充 :“人之导引动摇形体者,何故寿而不死?”:“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晋
卷三:“蛇在皮中动摇良久,须臾,不动,乃牵出,长三尺许。”谓入于禅定时安稳寂静的妙趣。 唐
《杜氏墓碑》:“绝荤血于禅味,混出处于度门。” 宋
诗:“雅知足禅味,玩世失忧喜。”相传佛祖论法,感动天神,诸天落下各色香花,谓之“讲花”。因用以形容说法之妙。 宋
诗:“讲花天散坠,醉草客争收。” 元
诗:“昔闻禅板少,今见讲花飞。”参见“ 天花乱坠 ”。亦作“ 天华乱坠 ”。
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诸天各色香花,纷纷下坠。《法华经·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后以“天花乱坠”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卷三五:“凡他人之言,便做说得天花乱坠,我亦不信,依旧只执己是。”第六四回:“﹝ 贾蓉 ﹞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 尤老娘 不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你说得美妙动人,天花乱坠,闹了半天只是拐弯抹角地迷惑人、动摇人。”亦作“ 无迹 ”。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迹,天工罕代。” 宋
王谠 :“﹝ 李惠登 ﹞为政清净无迹,不求人知。”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唐
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2).见“ 远游冠 ”。(3).见“ 远游履 ”。亦作“ 远游冠 ”。
古代冠名。 秦
汉 以后历代沿用,至 元 代始废。:“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筒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三月,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远游冠, 傅玄 云 秦 冠也。似通天而前无山述,有展筒横于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后、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则以翠羽为緌,缀以白珠,其馀但青丝而已。”《新五代史·刘鋹传》:“ 鋹 于内殿设帐幄,陈宝贝, 胡子 冠远游冠,衣紫霞裾,坐帐中宣祸福,呼 鋹 为太子皇帝,国事皆决于 胡子 。”亦省称“ 远游 ”。 三国
《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古代履名。 唐
诗:“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亦省称“ 远游 ”。 明
:“ 曹子建 赋:践远游之文履。又 繁钦 诗:足下双远游。盖 魏
晋 间,履名远游也。”(1).外界事物。 三国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绝,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北历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张秋浯诗集〉序》:“乃萦情于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镂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4).景物,风景。 唐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一为清 颍 行,物象颇所览。” 清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峰云屡开阖。”(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1).久居于外。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
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2).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3).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世间的纷扰、喧嚣。 晋
诗:“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宋
诗:“人厌尘嚣欲学仙,上天官府更纷然。” 清
《桃花扇·归山》:“境隔仙凡几树桃,才知容易谢尘嚣。” 鲁迅 《集外集拾遗·〈十二个〉后记》:“也就是在庸俗的生活,尘嚣的市街中,发见诗歌底要素。”深远明达。 晋
常璩 :“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贤哉, 回 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宋
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 宋
诗:“驷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参见“ 一箪一瓢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为 孔子 赞美 颜回 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不应得而得或无意中得到。 宋
词:“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忠孝是立身之本,这钱财是倘来之物。”卷八:“赢时节道是倘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来撮哄。” 清
《丁酉正月四日自寿》诗之二:“倘来事业惭青鬓,未了名心为老亲。”白天。《鹖冠子·度万》:“光绪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闇,有义而失谥。”:“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 颜师古 注:“白昼,昼日也。言白者,谓不阴晦也。” 唐
之七:“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时皓月初升,光同白昼。”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照得山沟如同白昼。”(1).吉祥喜庆。亦指喜庆的事。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夬》:“千欢万悦,举事为决,获受嘉庆,动作有得。” 宋
词:“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 明
《元寿颂》:“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谒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惬于中也。”(2).谓外出归家拜见父母。 南朝
宋 颜延之 :“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唐
诗:“明朝拜嘉庆,须着 老莱 衣。” 唐
《休假还旧业便使》诗:“上堂嘉庆毕,顾与姻亲齿。”嘉,一本作“ 家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1).跟在别人后面走;跟着同行。:“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自知前生》:“俄顷十一人出,其随行之二人曰:汝可不过堂矣!”(2).泛指跟随,伴随。 宋 徐铉 诗:“ 海陵郡 中 陶太守 ,相逢本是随行旧。” 宋
诗之一:“藓石随行枕,藤花醒酒羹。” 明
《牡丹亭·欢挠》:“相公,这是什么画?[生:]妙娑婆,秀才家随行的香火。”(3).犹言任其所行。:“神光心以定命兮,命随行以消息。” 颜师古 注:“言神明之道,虽在人心之前已定命矣,然亦随其所行,以致祸福。”跟着众人一道。:“ 盎 病免家居,与闾里浮湛,相随行斗鸡走狗。” 唐
《上张仆射书》:“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南朝 梁元帝 诗:“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唐
诗:“ 黄牛峡 静滩声转, 白马江 寒树影稀。” 元
诗:“ 龙溪 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有画饰的船桨。 唐
诗:“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 宋
词之二:“几时一叶兰舟,画桡鸦轧东流。” 明
:“千里 淮 流双画桡, 广陵 驿前逢暮潮。”(1).寂静无声貌。:“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 杨倞 注:“漠漠,无声也。” 晋
诗:“纷纷 战国 ,漠漠衰 周 。” 逯钦立 注:“漠漠,寂寞无闻。” 五代
诗:“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清
《抒哀赋》:“神漠漠其阒灭兮,息曀奄其渺茫。”(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晋
:“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 唐
诗:“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宋
诗:“ 晋水 今入 并州 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清 秋瑾 《更漏子》词:“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3).迷蒙貌。 汉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漠漠兮未晞。”一本作“ 莫莫 ”。 唐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宋
诗:“群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中山纪念塔,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4).广阔貌。 唐
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荆棘交横,一望黄沙无际。”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但见 兰考 平原上,黄土漠漠,沙丘累累。”(5).冷淡;不关心。 清
:“ 柳 让 周 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 朱自清 《星火》诗:“一个平平常常的妇人,能有些什么,于这漠漠然的我!”(6).茂盛、浓郁貌。 宋
诗:“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景耀月 《落花篇》诗之七:“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晋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寂静。 晋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诗:“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诗之七:“渔村霭霭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3).形容凄清、寒冷。 晋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4).稀疏。 唐
诗:“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玉簪记·命试》:“白发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5).简陋。 唐
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屦。”(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1).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宋
《挥麈馀话》卷二:“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许地山 《缀网劳蛛·醍醐天女》:“在淡月中可以看见两三个男子坐在树下吸烟、闲谈。” 茅盾 《子夜》三:“﹝ 林佩瑶 ﹞曾经有过多少淡月清风之夜半睁了美妙的双目,玩味着她自己想象中的好梦。”(2).营业不旺盛的月份。跟“旺月”相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 三元里 打仗时,正值我们行中的淡月。”犹言开朗豁达。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 秦 信左右而亡, 周 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清
《青浪滩夜雨》诗:“得失亦乘除,平生秉昭旷。”(1).亦作“ 青镫 ”。光线青荧的油灯。 唐
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
诗:“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清
《与吴虹生书》十一:“背老亲而独游,理 兔园 故业,青镫顾影,悴可知己。”(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独守;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冷眼观》第一回:“ 张令 半世青灯,一行作吏,到任后吏治过于勤劳,偶染痰疾,刻已稍愈。”(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声嗷嗷以寂寥兮,顾仆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卷二:“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2).寂静无声;沉寂。:“鎗锽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锽,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3).引申指死亡。 南朝
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复弦直。”(4).空旷;高远;辽阔。:“纷纭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宁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赈恤,则一方馀民,必在沟壑。” 明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7).谓稀疏;稀少。 唐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阅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群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玮特绝之徒……羞与 哙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1).一年,四季。:“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 郑玄 注:“其岁时,今岁四时也。” 南朝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清
唐甄 :“假居于人之室,近则月日,久则岁时。”(2).岁月;时间。 唐
诗:“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唐
诗:“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宋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自 郭劝 以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3).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 孙诒让 正义:“此云岁时,唯谓岁之二时春、秋耳。” 唐
《告赠皇祖祖妣文》:“叔仲伯季、姊妹、诸姑洎友婿、弥孙,岁时与会集者,百有馀人。” 清
:“寻又遣 蔡朝用 等五人至,今在南雍,处以 光哲堂 ,岁时给衣物如例。” 郁达夫 《东指关》:“现在岁时伏腊,也还有人去顶礼膜拜哩。”(4).年景;年成。:“臣动兵涉夏,连获甘澍,岁时丰稔,人无疵疫。”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而古时的支配者偏偏会‘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以为岁时的丰啬都好像是王、卿士、师尹的力量了。”(1).江和海。:“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就薮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3).引申为退隐。 南朝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仆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欤之叹。”(4).泛指四方各地。:“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 吴会 。” 唐
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江海未苏,干戈暂止。”(1).喻人之行踪漂泊无定。 唐
诗:“六年悲梗断,两地各萍漂。”(2).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 晋
:“不揆世以投迹,不随众以萍漂者,盖亦鲜矣。”庐山 。 南朝
诗:“ 庐阜 擅高名,岧岧凌太清。” 唐
:“江路经 庐阜 ,松门入 虎溪 。” 元 辛文房 :“﹝ 刘慎虚 ﹞后欲卜隐 庐阜 ,不果。”(1).即斗柄。《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五至第七为杓。” 宋
《作翰林时》诗:“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边问斗杓。” 元
诗:“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御制千字诏》:“斗杓所竖,节序以更。”参见“ 斗柄 ”。(2).比喻为人所敬仰者或众人的引导者。 清
《顾端文公祠》诗之一:“斗杓当代擅声华,俎豆江干岁月遐。”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自兹以后,惟不懈益厉,为民斗杓,以起征胡之铙吹,流 大汉 之天声。”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黄先生 论学,如 大禹 导山水,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1).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开泰、摇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象斗,第五至第七星象柄。:“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 唐
诗之六:“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清
《沁园春》词:“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峻青 《海啸》第一章:“他望了望天,斗柄斜垂,天,已经是大半夜了。”(2).喻权柄;大权。:“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亦作“ 楚词 ”。
本为 楚 地歌谣。 战国
屈原 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 楚 辞。 西汉
刘向 编辑成集, 东汉
王逸 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 唐
诗:“腊响惊 云梦 ,渔歌激 楚 辞。”卷一三九:“ 楚 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宋
:“有 楚 辞, 屈
宋 以下,效 楚 辞体者,皆谓之 楚 辞。”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楚 辞者, 楚 人之辞也。虽‘凤兮’‘沧浪’,已载前籍,而《骚》尤深远,其辞若跌宕怪神,其思则缱绻恻怛,故能义兼《风》《雅》,体先词赋,于是 楚 辞代而兴,蔚然成家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萦绕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