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佛七通告,怎样感恩师父的话语

感恩正法,感恩师父。
从2010年学佛以来,在师父(上本下源法师)那里皈依,开始慢慢的接触佛法,最初也听了好多法师的经,有点找不到头绪的感觉,但是自从专心跟随师父修学以后,才渐入佛理。
开始学佛大家都有个误区,觉得法师越老越出名的越好,越可靠,我当初也有此想法,其实则不然,看自己的心,您所依止的师父所宣讲的佛理。师父讲经,有一个特点:深入浅出,在生活与哲理之间自由穿行,直指人心,听者无不心领神会,得之欣然。
&&&&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哲学,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在人心里。有人曾问孔子的弟子子贡:“谁是你老师的老师?”子贡说:“文王武王的道理,没有遗失在地上,而是藏在每个人心里,只不过,聪明的人得到大智慧,普通人得到小智慧。谁不是我老师的老师呢?在日常生活中探求人生智慧,在日常交往中探求做人道理,在自己的内心中探求人性的本源,这是最好的学习
&&&&但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见识亦有差异,加上情绪障碍,我们看人看事物,可能看到这一面却看不到那一面,只看到表层却看不到里层。在感到迷茫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老师,轻轻指出要点,听者心里就会豁然开朗了。&
师父一直以来要求大家在解门上广学多闻,在行门上一门深入,师父旨在以经传道,告诉人们如何立足于自身,认识自己;如何立足于自性,保全自己的清净自性;如何立足于自心,让自己的清净自性大放异彩。&印光大师开示:“譬如契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睛,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就是说,只有打佛七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平时断断不可。&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曾对执一经一法者提出忠告:“修净土者,岂能执一经而废尽三藏十二部!”又说:“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大师认为:各宗各派,相通一理,不能互相排斥,“须广博周遍,方得融贯,不至偏执。”这与佛经教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相符。所以他老人家说:我一生勤勤恳恳念佛,亦极力劝人学教。大师提倡的是《华严经》,他说:“吾人真正善知识,《华严经》是也!”又说:一切经中,以《华严》为最究竟,无可驾其上者。驾净土于《华严》之上,只显其无知。对于过分强调一经,大师有这样的批评:不通教理而拒绝诸经,是护短!&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说:必须真解、圆解,然后将此圆解,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大师的要求是对佛法达到真解、圆解,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念佛人。&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老师的指点让这一切归于平静与淡定来放置真我,师父讲经佛理与佛教典故的巧妙融合,存乎一心,运用自如,真可谓“一理通,百理通”&理在不烦,简明为真;法不在多,有用就行。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
记得我们在做三皈依的时候,都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里皈依法的‘法’也就是指佛的教材经典,它是我们修行的标准。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语上的错误?佛经就是标准,用佛法的标准来对照,如果我们的想法、看法和经典一样,那就是对的;如果和经典上不一样,那就是错的,要赶紧修正过来,例如佛教教我们孝顺父母,我们对父母没尽到孝心,这就是错误的,佛叫我们要尊敬师长,没做到就是错误的,佛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求心地清净,我们却一天到晚生烦恼,这也是错误,所以经典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的标准。‘皈依法’是正而不邪,是正确的思想、见解、行为。‘皈依僧’,此处所说的僧不是讲出家人,‘僧’的意义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僧也是和睦的意思,大家在一块很和气的相处,所以‘僧’是净、和的意思,净而不染、和而不争。例如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见就起心动念,碰到欢喜时,就起贪心,就是污染,见到不喜欢,不高兴的,起了嗔恚心,嗔心也是染污,你的心本来清净,没有贪、嗔、痴、慢、疑,在接触外境时,迷而不觉,起了贪嗔痴慢,真心就被污染,所以佛陀教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处世待人接物,要和睦、慈爱、不起贪嗔痴,不要被污染,要保持心地的清净,佛说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平等与慈悲,所以慈悲是性德,不是修来的,本性就是慈悲,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本性!所以要恢复本性,这就是三自皈的要义,佛法的修学从这里开始。佛法修的是觉而不迷(佛),正而不邪(法),净而不染(僧),求究竟圆满的智慧幸福、真善美慧的人生。&
记得《发菩提心文》中的一段让我记忆犹新心:“云何念师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仪。若无出世间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仪。则同於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粗知礼仪。略解佛法。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师长。俱蒙利益。”故此末学将自己所得利益传播给大家,让大家也同等受益。以传佛陀正法。千万不要把佛法提前带到末法的1万年的最后1百年,只剩一部经,一句佛号。
最后由衷的希望有缘的菩萨们能从本文有一言二句之得,能解开一个心结,能解决一道难题,能找到一条道路,回归到佛陀的正法上来。我们同念弥陀同&回家。
&&&&&&&&&&&&&&&&&&&&&&&&&&&&&&&&阿弥陀佛&
&&&&&&&&&&&&&&&&&&&&&&&&&&&&&&末学觉诫合十
&&&&&&&&&&&&&&&&&&&&&&&&&&&&&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礼佛札记]南山寺七月佛七开示:知恩感恩报恩(二)_礼佛札记
[礼佛札记]南山寺七月佛七开示:知恩感恩报恩(二)_礼佛札记
上午谈到了生命的第一恩德是父母恩,因为这是每一个生命的根,如果一个人连根都忘记了,更没有办法对周围生起知恩的心。诸位要知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环境都是众缘和合而成,它不是独立存在,唯有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用感恩的心态去接受,用感恩的心态去应用,才能够活得更加幸福。幸福是天上掉下来呢,还是自己去努力呢?是坐着等幸福呢,还是去追求幸福呢?这个值得我们深思。佛把人世的苦总结为八苦,每一个人都要去面对,当你能够理解八苦,你们才能够坦然面对,懂得认命,懂得知恩感恩,你的命、你的运才会得到真正的改变。过来我们为什么会抱怨,为什么会不满,为什么会不知足?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八苦。这八苦呢,前面的四苦是生老病死,这是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人间都必经的。后面的四苦是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五阴炽盛苦,比如求不得苦,看到自己喜欢要的东西,你老公不支持你买就不高兴吧,那是求不得苦。看到这件衣服好,你想买,又觉得贵了,又舍不得买,求不得苦啊。大家想一下,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多少事情因为得不到而生烦恼,因为得不到而吵架。所以我们要明白啊,学佛学什么啊,学做明白人,只要真正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有怎么样的福报就有怎么样的享受,有怎么样的福报就有怎么样的环境,有怎么样的福报就有怎么样的生活待遇,我们就不要做求不得苦的人,这种苦叫做自找苦吃。五阴炽盛苦是讲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态,自己面对的环境不合意了,不满足了,内心里面就会生出烦恼来。在生活当中,后面的这四种苦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找来的,当我们明白了,就不要过于强求,要转变观念,今后要用知恩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家人,那你就会变得快乐起来了。知什么恩呢?你能够在这个家庭,就是你跟这个家庭的因缘,既然是这样的因缘,那你对每一个人都要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如何叫感恩?心甘情愿。在家庭里面,如果你做每一件事情,对每一个问题都毫无怨言,都能够心甘情愿,我相信你的家庭会很和谐。大家也可以想一下,很多时候,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呢,家庭就变成地狱之家、烦恼之家、痛苦之家,对不对啊?每一个人都有所求,最后造成夫妻不和、兄弟不睦,你的命运怎么会好呢?唯有懂得知恩、报恩的人,上天才会保佑他、帮助他。这样的话,你不去求好,你都会好,相不相信啊?一件不是很好的事情,一旦你用感恩的心去面对,自然能够化敌为友。很多人为了一口气,结果把自己气坏了。很多家庭,也是为了一口气,把家庭搞得不安宁。这口气叫做死气,很多人为一口气,为一个面子争得大家不安宁,这个面子真的要你死了,要你气上不来了。为什么有病啊,为了一口气,气出病来了。活着一口气,这口气是要自己越活越开心,越活越精神,为这样的一口气去活。所以气要放平,心平和气,那你就活得开心。早上我们讲父母的恩德,夫妻之间有没有恩呢?同样有恩德。知恩就是相互看到好处,妻子看到丈夫的好处,丈夫看到妻子的好处,那夫妻和睦。孩子看到父母的好处,父母看到小孩的好处,相互知恩,相互鼓励。知恩的好处很多,比如我们来到南山寺,南山寺怎么样来的,师父的愿力来成就的,我们才能够有今天。我们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念佛,那我们要知恩,知师父的恩,让我们有缘分离苦得乐,让我们有这样的缘分共同来这里集会。我们每天能够认真念佛,安心念佛,吃的不用我们操心,住的不用我们操心,那是义工们的发心成全的。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知恩,就是快乐人,不懂得相互知恩就是烦恼人。什么是烦恼人,一天到晚相互找麻烦,最后真的麻烦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知恩啊。所以呢,我们要给自己定位做一个知恩的人,因为知恩能够给家庭带来和谐,因为知恩能够给家庭带来平安快乐。能知恩,能心甘情愿地付出,付出再多都毫无怨言,你家里人还会跟你计较吗?不会。唯有自己做不到,一天到晚怨言很多,那叫做自找麻烦,自找苦恼,这样的人,只有让自己的生命往黑暗的地方走。我们明白了,就能够把握生命。生命在哪里?生命在我们身上?手上?还是心里?生命在我们每天的一切行为,行为好就有好命,行为坏就有坏命。我们想要命好,就要对照自己的行为,人做好没,事做好没,包括你一念的心好不好,懂不懂知恩。不懂得知恩,命就断了根,命一旦断了根,就会枯萎。师父也跟我们说过,脾气越大就说明你的魔气越重,烦恼越多就说明跟你的鬼越多,所以啊,鬼跟着你,魔气重重,那你说,你能有好运气吗?所以我们要把性格变得柔一些,把脾气变得小一些,把烦恼转为智慧,能够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你的生活自然就快乐了。今天早上讲了,地狱里面是苦的,那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面,他是苦的还的乐的?为什么是乐的呢?因为地藏王是大菩萨,具足大悲和大愿,所以呢,他在地狱里面就如同天堂般,快乐得不得了。在生活当中也是这样子啊,同在这个人间,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点快乐,为什么要自己陷入困境?这些都是谁给的,都是自己的选择,都是自己的创造。师父经常讲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这个说明什么,说明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人,就有怎么样的后代,如果你是龙,那你生的就是龙子,如果你是老鼠呢,那生的崽自然会去打地洞。诸位不要笑,其实这句挺有深意的,对照一下自己,现在自己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家庭,你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孩子。不要说孩子不听话,孩子爱玩游戏,我们一天到晚抱着手机在那里嘀嘀嘀,没问题,然后小孩子看到了,他也拿一个手机在那里嘀嘀嘀,你就说孩子不听话。谁不听话啊,父母不听话嘛,反过来怪孩子不听话,这种叫做糊涂人啊。所以呢,我们要学明白,时时刻刻有知恩的心,那你的福德、你的福报、你的家庭、你的事业,乃至你的孩子都会好起来的。要知对方的好处,知道自己的不好。不要说他对我没有恩,我不知道他的好处,这种人叫做恶人。唯有知恩,知道对方的好处,知道自己的不好,努力去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家庭的希望,给家庭带来美好,那就是知恩的人。请问在座的诸位,愿不愿做一个知恩的人啊?人人知恩,家家幸福。好,感恩大家。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主持净土班的师父要离开这间佛寺了…… | 不常识
Recent Pos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恩佛教师父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