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前后世界牢记历史爱我中华1500的横.纵联系有何不同

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上海市普陀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010.4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的试题编号是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最近考古学家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了"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象在拉犁耕地。据右图判断,这幅"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
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内儒外法3.有专家查阅了多本欧美人所著的世界史,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中国文明开始时间是约公元前1500年。他们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 A.最早的考古文物出土         B.比较成熟文字的出现 C.史书上的详细记载        
D.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 4.西汉初,地方行政管理布局呈现的特点是
A.统治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B.郡县制度是主要管理机构,王   国受制于地方郡县
C.郡国并行,拱卫汉室
D.诸侯并立,控制郡县
5.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
军机处C.中朝
内阁6.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7.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盛赞的"他"指的是
D.朱熹8.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优秀的史学家应当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方面的素质,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又在"三长"的基础上提出"史德"。他强调史德的重要性在于 A.史学应该对人民负责
B.史学家应该写出切合实际的信史  C.史学应该对统治者负责
D.史学家应该为全体国民抒写历史9.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今昔无休止的对话"10.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1.《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13.观察下面两幅图,图一是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图二是南京某纪念馆中的一个炮弹花瓶,瓶身上写着"天壤无穷  昭和戊辰(注:1928年)之冬 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书",这两幅图所表明了  
           
       图一               图二 A.二人都有和平无战争的美好愿望
B.两幅炮弹花瓶的寓意正好相反 C.日本陆军大臣在中国生活很简朴
D.丰子恺漫画炮弹作花瓶很美观14.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5.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当时国民政府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D. "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 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16.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礼仪方式的变化,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常用礼仪,能体现传统文化 B.到近代跪拜礼仪完全被握手脱帽等新式礼仪所取代 C.从跪拜到握手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社会进步 D.辛亥革命后握手礼仪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上流社会 17.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就用种姓来区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种姓等级制度的特点是 A.职业世袭、内部联姻
B.四大种姓、权利相等  C.宗教生活、不分等级
D.宗教经典、吠陀梵书18.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并制订了一些其他的如陶片放逐法等措施。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于
A.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内所制定的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内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19.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利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下图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利结构含义准确理解的是
A.国王高高在上,市民与贵族屈居其下
B.国王与贵族权利处至高无上地位 C.教皇与贵族相互联合以共同对付国王
D.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20.图中的两人是东西方的杰出治国人物,他们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伯利克里 A."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东方君主专制与西方的民主法制
21."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第86条》材料反应了作者的态度是
A.认同教会为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 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鼓吹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反对教皇聚敛广大信徒的财富2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23.法国大革命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权利,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更充分
B.法国人民的革命性更强 C.革命前法国的君主专制比其他国家更发达
D.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2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劳动纪律十分苛刻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公开而公正地工作25.有人说,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关键实质
B.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单向制约
C.贴切,解释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 26.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修建柏林墙,用以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27.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28.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3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9.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不开的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A.②③
D.①③30.日,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首位"欧盟总统",这说明
A.比利时在欧盟中处于主导地位
B.欧洲国家开始走上了联合之路
C.欧洲一体化进程向前迈进一步
D.欧盟已发展为统一的联邦国家二、非选择题(共90分)31.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这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也说: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整理自《维基百科》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一一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摘自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时代"的文化现象是什么?概括这一时代最突出的历史特    征。(2分)
(2)材料二中顾炎武、黄宗羲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的源头是什么?在当时陈独秀倡导这一运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什么?(3分)
(4)材料四中"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特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4分)32.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阅读后回答问题(8分)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问题:(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2分)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4分)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2分)33.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时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在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问题:(1)在对待电灯、自来水问题上,上海人的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2分)(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2分)相对于材料一,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何不同?(3分)  (3)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中所产生的新观念。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4分)34.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1)"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分)(2)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3分)(3)如何理解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2分)(4)英国式或者美国式的政治设计都是"最完美的政治设计"吗?请举例说明。(3分)35.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从19世纪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到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即殖民地的"全球化"而形成了世界历史的第一种结构形态--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问题(9分)(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1分)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4分)(3)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2分)36.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2009年,已经走过自己的60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7分)37.阅读下面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6分)
问题:(1)万隆会议的会议特点是什么?(2分)(2)根据以上两幅图片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性地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4分)3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25分)  华师大新世纪版的《世界通史》在其前言所说,《世界通史》,顾名思义是对世界历史的通观,它所考察的对象应当是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整体性历史运动的发展进程。它之所以区别于国别史和地区史,首先就在于它以"世界"--人类社会的整体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和研究视域;而它之所以区别于更广义的人类史或人类文明史,也在于它所确立的中心概念--"世界"具有结构意义上的特殊内涵,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对人类社会的泛指。  材料一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它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的对外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以来的中国已经告别了"中国中的世界"的时代了。她以不同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是人类社会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总体运动规律的使然,它符合人类社会由地域性历史向整体性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正如《复兴之路》解说词所说,"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以下图片资料可见一斑:  
图1《南京条约》签订  
图3 抗日战争中中美英召开开罗会议
图4 (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2010SHANGHAI EXPO CHINA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社会除了科技文化成果外,还有哪些方面显示其区域文明成就?(3分)(2)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2分)(4)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达到以图证史。对于以上材料,某校历史老师以中国概括出从"中国中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这一主题。请仔细阅读图片及文字材料,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历史老师对这一主题的概括?(注意:可以用这里提到的主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另外列出主题,来解答这道试题。15分)普陀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0.4一、选择题(1-30题,共60分)(应涂写在答题卡上)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C
B
B
A
D
B
C
 C
二、非选择题(31-38题
共90分)31.(12分)(1)百家争鸣;社会转型(或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2分)
(2)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1分) 高度的君主专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的专制(八股取士)、2分 答出3点即可)
(3)欧洲的启蒙思想或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思想(1分)  反击了尊孔复古逆流;为进一步思想解放创造条件。(2分)
(4)"两个凡是"。(1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提升。(3分 答出3点即可)32.(8分)(1)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任一,1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不超过2分)。(2)不能(1分);原因:1)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1分); 2)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1分); 3)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1分)(3)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1分);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1分)33.(11分)(1)由恐惧到认同。(1分)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促进生活近代化;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1分)  (2)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2分,)不同:材料一主要是由于电话、自来水自身的优越性。(1分)材料二则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2分,任答3点)  (3)新观念:崇尚西方;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2分,任答2点)看法:实现对陈腐观念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丢掉了一些优秀传统。(2分)34.(12分)答案要点:(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1分)  如何控制:颁布《权利法案》,(1分)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1分)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1分)(2)不适合。(1分)理由:中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封建思想顽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不具有实行这种设计的社会基础。(2分)(3)指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是英国的殖民地、建国时间相对较短(2分)(4)不是。(1分)如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承认印地安人的应有权利,对黑人等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普遍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以金钱主导的政党政治,各种暴力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时发生。(2分)35.(共9分)(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2分)(2)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2分)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鼓励工商、奖励贸易,大力发展工业化。(2分)(3)共同特点: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 36.(7分)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2分)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分)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2分,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来说明,可适当加分。)科技文化方面: 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1分)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2分)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2分)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2分)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1分,如果还能对后30年建设中的问题用辨证的观点谈认识,可适当加2分。)  37.( 6分)(1)大多数不同制度的亚非国家参加,而且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会议。(2分)(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遏制,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4分)38、(25分)(1)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在经济上,发达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政治上不断完善的皇帝和中央集权体制造就了几千年的大一统帝国,文化上儒家文明为人民提供智慧。(3分)(2)差异: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2分)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3分)(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2分)(4)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古代中国区域性的农耕文明及近现代来阐述。观点较清晰;观点不够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运用"世界整体观"进行阐释,如近代前期的文明转型时期被动,近代后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参与世界历史性的事件以及现代中国的视角来进行分析。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较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古代中国区域性的农耕文明;运用"世界整体观"进行阐释,如近代前期的文明转型时期被动,近代后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参与世界历史性的事件,现代中国以其世界性的大国姿态,为世界的发展注入活力,展示她具有的世界和平发展,和谐进步的大国风范。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运用"世界整体观"进行阐释:中国历史的发展应当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一部分,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辉煌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学西传"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中国以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泽被他国,为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为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面临社会转型的剧烈阵痛,世界近代工业文明以其特有的方式向前猛烈冲击。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由被动融入世界到走向主动参与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再到以新大国姿态重新为世界的发展注入活力。如图3为例: "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罗斯福总统的这段话主要是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中国在二战中为打败法西斯,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注意: 1、注意评分结构,评分时看学生答题的整体结构:(10分)?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料,直接作出不切当判断(0分)?第二层次:能利用单一材料,陈述主题的理由(4分)?第三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分析归纳进行适当评述(6分)?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以上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评述(8分)?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分析评述(10分) 注: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但不可以照抄,必须自己重新进行组织,形成结构。2.浮动的分值,可以视"组织"情况而进行赋分。(组织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5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00年历史的扎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