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务 颜之推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参考价值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涉务第十一_百度百科
涉务第十一
颜氏家训涉务篇是《》里的第十一篇。《》是我国时北齐文学家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涉务第十一作品原文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左琴右书①,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②,经纶③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绝有谋,强干习事④;四则藩屏⑤之臣,取其明练⑥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不辱;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⑦节费,⑧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⑨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⑩于六涂哉?但当皆晓,能守一职,便无愧耳。[1]
①左琴右书:弹琴读书。
②:指治理国家的体制、法度。
③经纶:此指处理国家大事。
④强干习事:精明强干,熟悉事物。
⑤:屏蔽,比喻藩国。
⑥:明白清楚。
⑦程功:计算、考核工程的进度。
⑧开略:思路开阔。
⑨守行:品行端正,保持好的品行。
⑩责:强求。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①古今,若指诸掌②,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③之下,不知有战陈④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之苦;肆⑤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⑥,;故江南冠带⑦,有才干者,擢为令⑧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章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⑨,监帅⑩,诸王签省,并晓习,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丈,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①品藻:鉴定等级。
②若指诸掌:像指示掌中之物一样,比喻事理浅近易明。
③庙堂:宗庙明堂,旧时帝王议事之处,故也指朝廷。
④战陈:作战的阵法。陈,“阵”的本字。
⑤肆:踞。
⑥晋朝南渡:指西晋被灭后,晋元帝于建武元年(317)南渡,在建康立东晋事。
⑦冠带:官吏或士大夫的代称,以其戴冠束带,因得称。
⑧令:即,为的长官。
⑨:指尚书省。:尚书省属下的官员。
⑩:尚书省属下官员。监帅:监督军务的官员。
省:指省事、尚书省属官。
父子:指南朝梁的君主梁武帝和他的儿子、。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①,大冠②,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③为宣城王所爱,给一④,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⑤。乘马,则纠劾之。及⑥,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⑦令性既儒雅,未尝,见马嘶喷⑧,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①:宽大的袍子和衣带。
③:字思行,南朝学者,在梁、陈都做过官。
④:在当时视为珍品的一种小马,只有三尺高,能在果树下行走,故名。
⑤放达:礼法。
⑥之乱:太清二年(548)北朝降将侯景叛乱,攻破,梁武帝被困而死。
⑦建康:即今南京。本名,吴为,晋避讳,故改为建康。
⑧:跳跃。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盖务本②之道也。夫,民非食不生矣,三日③,父子不能相存④。耕种之,盭⑤旰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⑥,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⑦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盳⑧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⑨,皆优闲之过也。[1]
①稼穑:指农事。
②本:与下文之“”相对,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③粒:以谷米为食。
④存:想念、省问。
⑤盭(lì):同“薅”,除草。
⑥中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国于江南,故称中兴。
⑦信:依靠。
⑧盳(máng):耕地时所翻起的土。
⑨办:治理。
涉务第十一作品译文
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够对旁人有益处,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弹琴读书,以此耗费君主的俸禄官爵。国家使用的人才,大概不外六种:一是朝廷之臣,为他们能通晓政治法度,规划处理国家大事,学问广博,品德高尚;二是文史之臣,为他们能撰述典章,阐释彰明前人治乱兴革之由,使今人不忘的经验教训;三是军旅之臣,为他们能多谋善断,强悍干练,熟悉战阵之事;四是藩屏之臣,为他们能通晓当地民风民俗,为政清廉,爱护百姓;五是使命之臣,为他们能洞察情况变化,择善而从,不辜负国君交付的外交使命;六是兴造之臣,为他们能计量功效,节约费用,开创筹划很有办法。以上种种,都是勤于学习、保持操行的人所能办到的。人的资质各有高下,哪能强求一个人把以上“”都办得尽善尽美呢?只不过人人都应该明白其要旨,能够在某个职位上尽自己的责任,也就可以无愧于心了。
我看世上那些弄文学的书生,品评古今,倒像是指点掌中之物一般明白,等到要用他们去干一些实事,却大都不能胜任了。他们生活在社会安定的时代,不知道会有丧国乱民的灾祸;在朝中做官,不懂得战争攻伐的急迫;有可靠的俸禄收入,不了解耕种庄稼的辛苦;高踞于吏民之上,不明白劳役的艰辛,因此难得用他们去顺应时世,处理公务。晋朝南渡后,朝廷优待,因此江南的官吏,凡有才干的,都提拔他们担任、以下,、以上的官职,让他们掌管机要大事,剩下那些空谈文章的书生,大都迂阔傲慢、华而不实,不接触实际事务;纵然有一些小小过失,也不好对他们施加杖责,因此只能给他们名声清高的职位,以此来掩饰他们的弱点。至于的、、监帅,诸王身边的、省事,担任这类职务的都是熟悉官吏事务、能够履行职责的人,其中有些人纵有不良表现,都可施以鞭打杖击的处罚,严加监督,所以这些人多被任用,大略是用其所长吧。人往往不知自量,当时大家都埋怨梁武帝父子亲近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好比自己的眼珠子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一样,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梁朝的士大夫,都爱好宽袍大带、大帽,外出乘坐车舆,回家凭靠童仆服侍,在城郊以内,就没见有哪个士大夫骑马的。这人被王宠爱,得到一匹,经常骑着它外出,满朝官员都认为他甚是放纵。至于像这样的官员骑马,就会被人检举弹劾。到发生时,这些士大夫肌肤脆弱、筋骨柔嫩,受不了步行;身体瘦弱、气血不足,耐不得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的,往往就是这些人。建康令,性格既温文尔雅,又从未骑过马,一看到马嘶叫腾跃,总是感到震惊害怕,对别人说:“这正是老虎,为什么要把它称作马呢?”那时的风气竟到了这种地步。
古人打算了解农事的艰难,这大约体现了重视粮食、以农为本的思想。吃饭是民生第一件大事,老百姓没有粮食就不会生存,三天不吃饭,恐怕父子之间也顾不得互相问候了。种一季庄稼,需要耕地、播种、除草、松土、收割、运载、脱粒、簸扬,经过多次工序,粮食才能够入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看重商业呢?江南朝廷的士大夫们,是因为晋朝的中兴,渡江南来,最后客居异乡的,到如今已过了八九代了,还从来没有下力气种过田,全靠俸禄生活。即使有点田地的,都是靠童仆们耕种,自己从没有亲眼看见翻一尺土,薅一株苗;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割,这样哪能懂得社会上的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不明,理家不会经营,这都是生活悠闲造成的过错啊。
涉务第十一作品赏析
《》篇叙述了要专心致力于事务,就是要办实事的意思。南朝的后期,在南方已日趋没落,子弟几乎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几个能办实事的,因此朝廷不得不借寒士理事务。士族出身的,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对不办实事、形同废物的士族子弟进行了谴责。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士大夫处世要有益于社会的观点,主张抛弃清高,求真务实,只有如此,于国于己才有好处。
涉务第十一作者简介
原籍琅邪(今山东省),世居(今南京市),生于官僚家庭,世传《》、《》。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他,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 ,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北周,他又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和《还冤志》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规范”。
涉务第十一后世影响
《涉务篇》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第十一篇》[1]
《》成书于灭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後娶第四、、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涉务第十一、、、、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之,清代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不唯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涉务 颜之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