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人力资源网摆独村搬迁请问县委县镇府可以实现吗?

独山县猴儿山览胜(转)_独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140贴子:
独山县猴儿山览胜(转)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火红的朝霞燃烧了,五彩的裙裾舒展开来,象孔雀在天宇间开屏。黄橙橙地撒了一地,撒在田野上,撒向我的车门。虽一路颠颠波波,可清新的晨风迷人的郊野景色,时而点击着我的睡眠神经,我不仅毫无晕车之感,倒反而越发精神,越发清爽。&&&&&&&& 一路上,“独山有个山金猴,半截还在云里头。”的千百年古彦在我脑海里盘绕升腾。猴儿山,海拔1605米,常年云雾锁山腰,这我已从资料上了解到,但都说山顶风景如画,大有次黄山的韵味,可美到什么程度,我没到过,心总是痒痒的,早想上去一睹为快,冲着欲识“庐山真面目”,冲看领悟大自然的神韵,我和小谭小陈今天要离开喧嚣的城市,踏上登山之旅……。&&&&&&&& 一条不寻常的石阶路&&&&&&&& 弯曲静幽的山路,断断续续地还砌上了一些石块,第一个遐想在我脑海里浮现:谁在这荒山野岭上修的这条路?为什么没修完就停工了呢?我把这一疑惑向同行人问,话没说完,谁知小谭竟说出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修路者原来是小谭的曾祖公,因与朋友一人住在猴儿山腰上,一人在山脚下,两人虽然一穷一富,经济地位悬殊较大,但两个语言甚是投机,交往特深,每个月总要相互走访,把酒交谈一次。由于路滑经常来往不便,于是便决定把路砌了,一人出钱一人出力,可谁知路没砌好,穷的人竟撒手人寰了,富的悲痛欲绝,再也无心修下去。留下这条断断续续的充满遗憾和忧伤的路。这条静谧的摩云路虽未修好,可古人那感人的真心友谊在地方却传为佳话。&&&&&&&&&&&& 路,望着这条不寻常的石阶路,长满杂草,布满青苔的小路,我的心在不停地翻腾,我的脑海充满无边感慨:敢问世间情为何物,让人欢欣鼓舞,让人悲痛欲绝。古人的情,那是真的情,沌的情、感天动地的情,不受金钱地位所阻的情。沉甸甸的情谊和忧怨、悲痛和无奈压弯了的幽静小路,蜿蜿蜒蜒伸向青苍的杂木林里,伸向猴儿山腰。小路两旁,山桃树、野李树、木棉树、青冈树,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马尾树等,蓬蓬簇簇,竟相吐翠。月季花、杜鹃花、金银花也不甘示弱,一团团、一簇簇、粉红的、洁白的、黄的、紫的,点缀着绿色的海洋,点缀着迷人山峰。花透着芳香,草木透着芳香,好生可心,好生惬意……,啊,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才是这样无私地奉献,这样公平地待人待物。&&&&&&&& 白云深处曾有人家&&&&&&&& 经过一阵跋涉,几株园园的桂花树突现眼前,到那里一看,竟有一处斑斑驳驳的残蹋了的屋基,虽已人去楼消,可由这些桂树、荒田、长满青苔的井、风化脱落的石坎路便知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真可谓“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啊!透着一种神秘感和求知欲,我们四处寻找古人智慧的痕迹,寻找被人遗忘了的远古时空。不知怎的,目睹眼前这些斑驳的残景,这些依稀可见的古人留下的劳动痕迹和智慧结晶。我的眼眶湿润了:这里的每一处角落,不知曾渗透了多少古人汗水和心血,这些荒田、枯井和石砍路不知曾寄予多少古人美好愿望和缤纷的梦,而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桂树香。人已几番西去,留下江山依旧,人是客江山是主啊!人生如梦,切莫跟自己过不去,莫以物为喜,以已为悲。须知心宽方为贵,留下一点永恒才是珍。&&&&&&&& 风中的沐浴&&&&&&&& “谁不说咱家乡好……”我一面哼着歌儿,一面踏着茸茸的巴地草,择路而行,几经跌撞,几度匍匐,我们终于来到了鼓风坪。鼓风坪是因自古以来风力比山顶和山脚更疾之故而得名,大自然就是这般神秘,刚从山下上来,一路上虽也清风习习,但却毫不算大,乍到鼓风坪,狂风大作,吹得山间翻了绿浪,吹得小陈的秀发都立了,吹得少女的青春曲线更突出了,吹得20、30、40多岁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生命载体飘了起来,真个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这雄奇俊秀的山水间,在这充满着力与美的梦之巅,我们喷发了一种童真,像婴儿扑向母亲怀抱,像初恋少女赶赴第一次约会,像英爽的青年追逐着心爱的情人,……在风中,我们都忘了年龄的鸿沟,忘了异性之别,只管尽情地笑着、唱着、舞着,……我静静闭着双眼,封住所有思维神经,轻轻地吮吸一口山风,有些甘甜,有些馨香,我醉了,比醉酒还舒心……。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我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有时似乎可以揭露生命中的密码,在这大风面前,在这绿色的海洋里,生命中潜藏多年的玄机,瞬夕间按奈不住,突然引发开来,势不可挡,只有任其奔放任其痴狂。此时此刻,多少忧愁与烦恼,人生路上沉积下来的多少不平事,尽皆随风而去……我真正实现了“轻松自在”的梦求已久的短暂满足和平衡。实现了晚唐诗人李涉“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愿望。&&&&&&&& 山高水长云中玉液&&&&&&&& 踏着绿菌茵的草毯继续前行,乍然地,我被两汪清幽幽的水潭怔住了,一个方的,一个圆的,面积都比蓝球场还大,由于水太深,湖面清蓝清蓝的,湖里的水很静、紧紧相依着,像一对密恋的情人,正聆听对方心房跳动的节奏。云贵高原上虽有也红枫湖、滇池,但那都是由于周围山高能积水之故,而在这座秃立的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居然有深滩,实让人匪夷所思。难道真的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吗?惊叹之余,小谭由衷地建议:给它取个名儿,因此,我们展开了讨论,小陈说叫“天台姊妹潭”。小谭逗弄小陈说:“不!叫照妖镜”。我却也兴致勃勃地补上一句:“我看就叫金盆玉液吧,这样比较贴切一些”。&&&&&&&&&&&& 多情的山风,一阵阵吹来,吹弯了潭边的水草和几棵映山红,吹皱了一湖平如镜的清水,平行而直的浪纹一条条的布满整个水面,粼粼闪闪的,酷似一页天书,一页记录着4亿年前这里海底世界的秘密,记录着地球苍桑人间冷暖的天书。潭边那上百只青蛙拼命呱呱叫个不停。仿佛要把“天书”上高深而精彩的内容念给我听,纵然我听不懂,但由这里的地质特征:潭埂边约三、四米宽,二十多米长的地表竟寸草不生,象人工堆砌的水泥鹅卵石路一样,坚硬无比,敲来看却不是水泥,也不是人类所为,我猜想,这要么就是浅海相石英砂岩夹鲫状的地质结构;要么就是很久以前,地处海底的这里曾喷发过火山,这潭便是火山喷口,而“鹅卵石”却是在海水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形状不规则的气泡吧!&&&&&&&& 大自然中的洗礼&&&&&&&& 从潭边向上仰望,经一处缓坡后猛然树起一壁青岩,高约20米,岩顶岩背全是土包、绿草,特像一只往南方眺望的灵猴。远看有猴身、猴头、猴脸,近观有猴鼻、猴嘴、猴眼,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按奈不住,一人独自冲上山巅――猴的头顶上。往前方一看,哇!十万大山,气势好生滂薄啊!因为风的作用,脚下万里云涛涌如潮,嶙峋的山峰顶端也随飞云的奔腾而象动了一样,时而躲进云海里,时而探出头来,象千百万只活蹦乱跳的猴儿。我象进入梦幻般的世界,顿时迷惘沉醉,“呆”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绿身在最高层。”的诗句第一个占据了思维空间,慢慢地我把目光移向近处的奇山怪岭上,但见杂树苍苍,野蔓葱茏、青翠欲滴。一种伞状的白叶树无规则地镶在绿浪之间。象碧玉盘中的几粒水晶宝石,象白衣少女在对我招手、微笑……。&&&&&&&&&&&& 猴儿山系甲定、翁台的平台山状向驼峰,锥峰状的过渡带,所以,山上既有草原式的平坦地段又有少数凸峰、石嶂,既有绿菌菌的草坪,又有蓊郁郁的翠林,有花的馨香,云的浮动,水的点缀……活脱脱的就是一处世外桃园,――游人的空中休闲广场。&&&&&&&&&&&& 独山系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地带,比周围邻县高山300―400米的山区台地,地势北高南低、中部高于东西两侧,猴儿山是云贵高原主脉开始下斜的一个高点,因此,这里大有“东看日出南看山、西看日落北看峰”的特殊地理“奇点”。往东南西方向远眺,叫人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往北看却让人有“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截然不同感觉。猴儿山东西面,有更顶山(海拔1665.5米)北面有大风坪(1628米),大草山(1614米),西北面大其山(1530米)等,五座高峰象如来佛的佛掌,特别是大风坪,一年四季狂风大作,象是佛祖运功作法一般,让人胆寒,往北的主山脉便是云贵高原主脉,极象如来的巨大手腕,仿佛在逗弄孙猴子一样。正南面六、七公里处,四面山低唯有云堆坡(1479米)却高耸入云,极象擎天一柱金箍棒。不说则罢,一说更神了,独山自古以来有一处离猴儿山不远的景点叫花果山,(站在猴儿山上可看到)不知几代人了,都在这里栽种桃树。春天,桃花盛开,粉粉的一片,是春游的好去处,夏天,枝头上挂满大个大个的桃子,清甜而脆。美味可口。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山猴儿,你难道就是为普渡众生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吗?过去你铮铮铁骨,横扫妖狸。如今,你仍日日夜夜驻守祖国南疆,我相信,如有外夷胆敢犯疆,你的如意金箍定再次横空出世。&&&&&&&&&&&& 大自然让我陶醉,让我痴迷,但无奈太阳急急向西边移去,天空中的朵朵白云被染上紫红色,衬托在蓝天上,显得分外姣美,一会儿,太阳接近了地平线,天边顿时象烧起一片火。彤红的晚霞,如同万面红旗招展,再一会眺望远方,有一片灰、白、黄、蓝、红色交织在一起的云彩,宛如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呈现出迷人的景色,但时不待人,观览在无可奈何中行将结束。下山之际,笔者游兴未了,诗兴蒙发,特在一方石壁上留下一首打油诗:&&&&&&&&&&&&&&&&&&&&&&&&&&&& 贵州高原猴儿峰,&&&&&&&&&&&&&&&&&&&&&&&&&&&& 云上花园雾里松。&&&&&&&&&&&&&&&&&&&&&&&&&&&& 珍禽宝兽惊天簌,&&&&&&&&&&&&&&&&&&&&&&&&&&&& 玉液金盆醉游翁。
写得不错 顶下```` 可惜没有动物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2楼拜读大作,受益匪浅!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好久都没有去过那里了 不知道现在怎么样啦
从小在那长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牛B的,有什么好看,从来米遭刺抓泥就克
有图片没有,发几张图饱眼福哈喽
20年前的ps游戏全新复刻驾临pc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在城关镇摆略村和村干部几人进入深山老林明清古墓群,有土司墓,但由于天色已晚,道路阴沉,蛇虫遍地,不敢深入。明清那里曾经人丁兴旺,有过很多土财主。保留到今普通百姓住的昔日房屋大宅,长满杂草的巨石地基,屯粮深洞有很多,可以想像昔日的沧桑。屯粮保护洞具体位置在都柳江河上方100多米处,由于人迹罕至,百姓隐瞒保护,不太好找了
准确来说,应该叫猴2山!!
期待组队穿越猴2山.
&&&&&&&&&&&&&&&&&&&&&&&&
徐霞客独山游记探秘&&&&&&&&&&&&&&&&&&&&&&&&&&&&&&&&&徐霞客()明未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从万历三十五年(1607)起外出游历考察,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由湖南进入广西。一年之内,先后游历桂林、柳州、郁林、南宁、庆远诸府所属30余县地,行程3000多里。留意考察各地名胜古迹、险壑陡崖、幽岩暗洞和风土民情,并作详实记录与分折考证。崇祯十一年三月,取道南丹前往贵州、云南继续考察。 戊寅年(1638年)三月二十七日徐霞客在南丹州差人的带引下,从广西南丹州六寨北郊的芭歹村换了匹马进入了眇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约行五里路,翻过南丹与独山下司的山界岭,又往北走一里,穿过一处悬崖削壁的鸡坪岭隘口。鸡坪岭山上岩石巍峨,树木浓密,道路崎岖。至此,黔、桂两省的交界从此处划分,南北两面的河流,也从此地分流。然而这里的水流也全都下流进都泥江(红水河水系),所以石头隘口处的山脊是自东往西延伸,尽头在巴鹅的境内,多灵山的主峰在它的东面。往北下山行约一里,就进入了一条向西行的峡谷。再走一里,开始看见有了农田。又走半里,峡谷转向北去,山坞这才十分开阔。又向北行一里,进入“贵省东南第一村”,只见有个村庄在西边山坞中,叫由彝(现新同尧益)。这一带的各个山坞,四面地势都很高,不注意的话,就不知道水从那里流出去。然而由彝寨南面的石壁下,有个洞向东,细细的水流自水田中淙淙地流进去,穿过山腹向西而去。徐霞客知道这条山脉的主峰还在东面,到由彝村后,南丹州来的差人就骑马告辞走了。由彝村的人开初答应派个差人和一匹马给徐霞客,但等了很久仍不见来,于是就催促了很久,才派了两个差夫帮徐霞客挑着担子走了。徐霞客独自坐在寨老家的竹楼中,从中午等到傍晚,才等到了坐骑。于是往西北方向约走了两三里,到了个寨子(现拉号),可是寨子上的人也已将担子送往前去了。徐霞客从寨子的东面上山,越过岭脊向北下行一里,走入了山壑中。又向北走一里,再次越过一条岭脊,下山走在峡中。壑谷呈圆形,而峡谷呈长形,南北方向都有山梁在当中横亘着,没有淌水的缺口。而北面横亘的山梁,岩石如锯齿,横的竖的都似刀锋剑刃,没有下脚的地方。此时天以昏黑,骑马而下,可真是把生死托付给了这匹马了呀!越过山脊,一直下行到峡底,超过上山时的几倍路程,这才知道先前的圆壑与长形山峡还在半山腰呢。峡底有水流,从南面的山脊上往下溢出,于是形成滔滔的流水。沿着水流向西行约一里,有个寨子(打铁寨)南山山麓下,挑夫已换走了离去。又骑马向西行半里,担夫又离去。大概是寨子上的人害怕徐霞客住在他们家里的缘故,因而急急忙忙换了挑夫就上路;但是又没有坐骑来替换,马夫不肯再往前行,徐霞客只好强迫他摸黑赶路。往西北走半里,有条溪水自东流向西,溪中横着一道堤坝,左右两边是深潭,从堤上向北过溪,马蹄“得得得”地响,危险极了。又往西绕过一村(杠寨),行半里,由村西向北越过山岭,这才与两个挑夫同行,在黑夜里高声呼喊跟着一起走,已分不清是岩石还是人影。两次上山两次下山,终于走到田野间。又行五里,路过一个寨子(抹傍),推开寨门进去,村民很多。行半里,再推开一道门出寨(拉抹),又行走在田野中。前行一里半,敲开一道寨门进入旧司(播司),寨门里家家都关着,无人肯开门。等了很久,一家人家才开了门,没有床铺、没有吃饭,只好就着一堆茅草倒头便睡。
上司、下司就是丰宁司。濒临南面边界的地区,划分出来设为下司,与广西南丹州接壤。两处土司都是杨姓兄弟,但互相不和睦。当今的上司土司叫杨柚,强干有才能,制度严明,道路畅通,治安良好,盗贼收敛。下司土司是杨国贤,所辖地方荒乱不能管束,到处都有抢劫,三里之内,无处不是贼窝。在杨国贤居住的寨子东南面有个叫七榜(三棒)的地方,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那里的人,骜勇不驯。他的叔父杨云道,为首聚众在那一带作乱,无人敢进去。旧司,是下司昔日土司衙门所在地,被上司所攻占,杨国贤迁驻到寨子上(下司拉抹)。寨子在旧司南面山脚下,与旧司南北相对,中间隔着一个山坞,但也无奇险之处。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在细雨霏霏的黎明中起床,叫随行的挑夫用盐巴换米来做饭。徐霞客则拿着名帖去南面的寨子上索要差夫,可是杨国贤躲着不肯见面,推托说与上司的土司有矛盾,不敢派差夫,只同意派两三个人护送徐霞客出境。吃完饭等了很久,仍不见护送的人来。徐霞客只好自己雇了两个挑夫分别挑着行李,从旧司向北越岭前行,过打六寨,走了三里多,到饿鬼桥(现下司羊角承仙桥),有条小河自东北流向西南,小石桥横跨在河上,盗贼常常在此横行抢劫。又往北行二里,越过一道山岭,已到上司境内。下岭走二里,有个村庄(子为寨)在西面山坞中,而路的东面有一片枫树林面对着它。又向东北越岭走二里,有个村庄(关井)在东面的山坞中,村前群山环绕成壑谷,壑谷中央下洼垦为农田。村子紧靠东面的山峰,有崖石位于村后;路是顺着西边的山岭走,与村子隔田相望,这时才敢对着村子歇歇脚。又往西北爬山走了二里,转向西行,到这里山峡十分开阔,南北两山相对南山脚下村庄(丁洗)的村民十分稠密,沿北山有条大路紧傍着。往西走五里,道路再次往西北方向翻岭而过。此地的山大都在东北方,路全是沿着山的西南面往山上走,虽然有上有下,不过上山多下山少,都是逶逶迤迤上山的路。又向西北走了二里,翻过一道山岭。路的北面有座山峰,回绕绵亘层层叠叠,尤如天上盘旋着的龙形发髻。山崖的半腰上有个洞,洞口向西,数十家村民傍着它居住(东寨)。这时,路又往北走,又是一里,翻过山峰的西冈向北往下走,西冈,是大山的分支向西突出形成盘绕着的发髻状山峰,山峰下横着的山冈向西延伸形成的。西冈的北面,山势又形成东西排列的门扉。北望西面的一列山,一块圆石高插在峰头,耸立着像擎天大柱,它的北面石崖回绕杂沓,就是上司土司管辖之处了;这时,道路就顺着东面的一溜土坡往北走。再往北走五里,道路与西面耸立的石柱相对。又向北走二里,突然降下暴雨。挑夫只好停下担子,各自拉个斗笠遮雨,徐霞客则打着把伞遮住一副担子。忽然看见有四个手里拿着飞镖,背上背着弓箭,腰挂长刀,箭囊中装满箭矢的人从后面急奔而来。有两人跑到了徐霞客的伞下,一个跑到仆人的伞下,另一个则跑到挑夫的斗笠下边,这几个人全都是勇武健壮面目凶狠,看似来躲雨,又象来挟持,徐霞客非常恐慌。一个看似头头的人问徐霞客一行到哪里去,徐霞客回话说去都匀。有一个则问徐霞客要烟抽,徐霞客回答说我不抽烟。过了很久雨还没有停下来,但雨势稍为弱了下来,徐霞客就说:“可以走啦”。那几个人也说可以走啦。徐霞客以为这几个人是和他们一起往前走的样子,到徐霞客他们动身时,又见这几个人却又停下来,徐霞客就认为这几个人可能不是好人,但又不见这几人使啥坏,就想这几个人的心肠还是很好的。徐霞客一行再往北走半里,又转向西走了一里多,有处军营位于两列山夹峙之中的土包上,壁垒森严崭新整齐。由此往下又往西走了一里多,进入上司南门,有土墙围着四周,进到门内就到了住宿的驿馆(从下司走到上司一路上看到村民居住房屋大多是下半部分是土墙,上半部分是干栏式楼房,与江西人的住房相像。)。这时已是雨过天晴,但街道还很湿滑,鞋子都湿透了。从街道上往北再转向西走,有个大水塘,西面筑了道土坝修成一口大山塘。土坝之上就是驿道十分宽整。又往北走半里,直达囤子所在之山的东麓,向北进入一道门(高司寨),就看到有一线石缝在东麓下,在它的尽头,凿了个如钵盂一样大,深有一尺左右,可贮水一斗。囤子上下的人都用瓦盆等着舀水,声称这水甘甜清凉,与别处的水不同。徐霞客也舀了点喝了喝,果然不假。从这里沿着囤子所在的山麓转入北面的山峡中,峡谷中村民很多,都是土司的头目和心腹;这些村民用竹子编成粮囤架在峡谷中,分别把粮食贮藏在其中。由北面的山峡向西行,很快走入囤子的后方,有条山脊自西北而来连接着囤子,那就是囤子联结的关键之处。山脊东面的峡谷中,有个山洞紧依着囤子所在的山麓,洞口朝北,十分狭窄却很深。见有两个人将要上囤子去,徐霞客问道:“此洞深不深?”一人答道:“这个洞不深。上到囤子半山腰,有个大洞很深而且还有水,必须拿上火把才能进去。”由下抬头往上看,囤子上村民的房屋层层叠叠,只有土司居住的三四层房屋都用泥瓦盖顶,用白石灰粉墙。囤子险要,但是住房却很整齐,居民的住房比南丹还要好得很多。徐霞客于是跟随那两人沿石阶逐级往上走,那石阶非常陡峭,但开凿铺砌得宽阔平整。
一行人跌跌绊绊地往上爬,约走了半里多,折向东,有楼三间横跨在路中间,就是人们常说的“过街楼”?吧,它同时也应是囤子半山腰的关隘。山洞在中间一间楼房的后边,洞口被楼房遮挡住不能看到。只看到一男一女在中间的楼房下烧火做饭。那二人指点着徐霞客怎样进洞后,就往囤子里去了。徐霞客向正在做饭的人要了个火把,没想到楼房后面则是喂牲口的牛马猪圈。只好踩着满地的牛马猪粪进入山洞,这个山洞洞口向北,山洞的走向是往下倾斜直走,洞下面都是污泥,洞顶上落下许多淅淅沥沥的水滴,不能停脚,就又出洞来往下走。在此之前曾命一挑夫随行,但到了山脚下,挑夫就不敢往上走,徐霞客只好独自上山。然而囤子的地形从山下就看得很清楚,唯有这个山洞被楼房遮挡住了,非亲身到达是不会知道的。仍经由原路走了一里多,返回住宿的客馆,却已是黄昏了。见饭菜也已做好,便吃完饭就睡下了。上司土司杨柚,由长官司升任副总兵,这也是由于水西之战的缘故。他管辖的地盘不大,但却与南丹结仇,互相攻杀,所以两地的土司各自退居到囤子上。(南丹州衙门在囤子下却住在囤子上。上司却是土司宅第与衙门都在囤子上,而环绕着囤子居住的,全是他的头目和心腹。)南丹土司的三弟逃往荔波县,被莫伋囚禁了;四弟则逃到上司,至今仍为外患,终日惴惴不安。上司土司的这个囤子又圆又大,四面全是绝壁,仅在西北方有条山脊通有石阶上囤子,走此路必须要绕到下边的峡谷中,所以成了天险。峡谷中的水往西南方向向下流,汇合塘中及外面峡谷中南北各处的水流,全都穿过西南一则下坠而去。三月二十九日,徐霞客从上司土司衙门南门出发,然后渡过门东的小河,溯流往东北行。约走一里,踏着土山而上。又走四里,翻过土山西延的山脊,就看见山脊的西头石峰突兀,至此北面的山脊已完。又翻过山脊向西北走了一里半,只见岭头的石头山脊再度夹成隘口,两旁石骨嶙峋。由隘口向西而出,转向东北往下走半里路,下到山坞中(下关)。又向北走了一里,再次越过土山向西下迤的山脊,这就是上司与独山州府的交界处。从此下岭沿着东面的石山又走了二里地,有个村庄在西面的山坞中,叫苴查村(现知查村)。该处东西两边都是土山,中间拓开为大山坞,有条小河自北而来,夹在山坞之中,绕过苴查村的东面,便向西冲破山峡流出去。顺着东边一列山溯水流向北行,又走三里,到达(土井)。只见河水分为两条支流流入,一条来自西北,一条来自东北,如同一个“丫”字交汇于中间一支山脉的尽头处。从西北来的水流较大,路溯流往东北行,走了一里半才渡河。在中间这支山脉的东麓,走到了坛子窑村,是土司蒙家的族人。村北的小溪中都是鹅卵石,有时干涸有时水满。又向东渡过溪水,往东北登上冈头,一里左右,有环形土墙遗址,名叫关上(矮关),可是无居民房屋。又往东北走一里(汤粑沟),流水和山坞都到了头,从此登岭,此岭极其险峻。登岭三里,向北翻过岭脊,山隘中平整滑腻的石块就像人工铺砌一样,两旁有矗立的山峰,这里叫鸡公关。(又叫老关口,现尚存指路碑。)此处的山脉起自独山州西北面,绕过州府城东南延伸到这里,又往东南延伸到广西六寨的东面,再下延到蛮王峰。岭脊西南则的水流,下流到苴查村而后流入都泥江(红水河)。岭脊东北面的水流由合江州(三都县)下流到荔波县后流入龙江和柳江。从岭脊向东北眺望,则崇山婉蜒,就像屏风排列在眼前,与此山遥遥相对形成两列界山,中间夹着一个大山坞,自西北延向东南。下山后立即转向北行,一里路抵达坞中。转向东走,有条小河向东南流下来。又往东走一里,跋涉翻越走在土冈之上,忽见有条小溪流从西北流向东南(甲捞河),水流在此地重新出现,甲捞河源头则是里腊九十九潭。因此,这里也就是柳江、龙江的源头和上游了。跨过小河往东上行,从此处登上山坡土垄,往东北行走在山坞中。走了约五里,有个几家人的村庄(里腊),在东北方山下。从村前再转入西北的峡谷,北行一里,过了一条山脊,开始向北下岭。岭极深,半里路到达山麓,这才知道前边的路全是在山上。又向北在坞中走一里半,有条大溪水势浩大,自西面峡谷的层层山峦中涌出,往东奔注而去,这也是由合江州而流下龙江、柳江的上游河流(尧梭河)。经过岩石壑谷跨过溪水北面,又沿着西面一列分支的土垄向北走了五里,到了羊角寨。(是蒙土司所辖的山寨,在西面山麓下。)又往北行三里,又有条小溪自西面山坡向东流淌(“刚水河”即黑神河)。跨过这条小溪,又向北走了二里,进入独山州州府的南隘门。时见该州府未建有城池,有两个知府,一个是当地人,一个是明朝朝廷派来的。土司姓蒙,下属都是土人(“苗仲”即布依族)。当时明朝廷派来的官员大多是空缺的。只好由当地的知府蒙土司代掌官印,其下属大都是客居的民户。徐霞客当晚宿住的房主叫黄南溪,这人是个忠厚的长者,家中有楼房可以栖身。晚饭时,好客的主人拿出自家腌制的“盐酸菜”来招待他。徐霞客拈了点尝了尝,连连称之为美味。(徐霞客西行到独山,虽然慨叹贵州驿道行路之艰难,却也有幸品尝到了他从来没有品尝过的盐酸菜。)此州虽然没有城池,可夹街两侧的楼房相连,都用泥瓦盖顶,不再有草棚牛圈的简陋景象了。
独山州的土司过去是蒙诏,在四年前去观赏花灯、焰火时,被他儿子杀了。做母亲的赶去救护,也被杀了。却推说是杀一个头目,误伤了自己的父亲,竟然无人查问。现今做了土司,真的是可恨呀!三月三十日,徐霞客一行天明后吃了早饭,就出了独山州北隘门,越隘北下场中(麻万大坝),只见坡陇盈坞,小麦青青,荞麦熟,粉花翠波,有坞南北开洋,其底甚平,犁而为田。此处用牛耕,不若六寨之南用概撬,波耕水耨,盈盈其间,水皆由崖坡泻下,而不见浍浚之迹。向西北沿着西面的一列山前行。走了六里,有条小溪(麻柳河)也是从西面山坡向东流注。涉过小溪,又往北走二里,北面山坞渐渐到了尽头,山脊自东面一列山向西延伸后往南转,而路则转向东北,山涧中的小溪向北流。渡过山涧,沿东面的一列山的山腰之间向东北上行,又走二里,有水从路旁石缝中流出,十分清冽。(石缝旁有块蒙氏立的指路碑)从此处攀登石阶向东北上岭,此时突降暴雨。走一里,向北登上岭隘。此岭由东南延伸向西北,是祖山,从祖山东北面分裂为群山支脉;那正东而去的,是黎平平崖的山脊;往南分支而下的,是荔波、罗城的支脉;向西北分支而下的,延过此地往北,马上由西转向南走而后环绕独山州的西边,延伸过鸡公岭再往南,是峦王峰、多灵山的支脉。(独山州的南面二十里处,有座山尖尖耸起,立于群山之中,山名叫独山,又称独秀峰,有小路盘旋而上。顶呈马鞍形,有亭。独山州因而得名。)又往北行走在山峡之间下行。约行二里,有条山涧(深河)自东面山谷奔流到深崖中,两岸后壁甚逼,涧嵌其间甚深,架石梁其上为深河桥。过了桥,再次登崖壁而上。登上岭头往北走,有条小溪自东北倾泻到石崖之下(黄桥顶岩),涉过小溪,再次登岭约一里,便经由峡中往北行。又是二里,这才下行往东北前行在壑谷中。有个村庄(石板寨)在东山下,由村前稍转向西北约二里,有条小溪自东北流来。渡过溪水,溯溪流西岸走向东北约二里,又一溪水自东北流来,一条溪水自西北流来,来自东北的水流较大。于是涉过西北流来的溪水,沿中间的支脉上山,往东北行三里登上一座山冈。在冈上吃了饭,稍稍往下走,又向北越岭后下到狭窄的山坞中。约行三里,又上山,有条溪流自南边的山峡中向北下坠到深潭之中,潭小但地势却很高,此潭就是西北小溪的源头了。又往北越岭下行一里半,就穿越在深深的壑谷之中,有涧水自西南方峡中流来,到此处由东转向西去,这就是东北小溪的源头了。涉过山涧,向西南登岭。上走半里,沿山岭半中腰向西南行。又行二里,路过兔场,往西出了嘉坑关。顺小溪西下,经峡中走五里,夹在两旁的山多半是突兀的石岩,路侧有泉水从洞穴中涌出。又向西走二里,溪水坠入南面的峡谷中流去,路越到北边的山坳上,有个寨子(京寨)在东面的山冈的冈顶上。经寨子西北方越过山脊,南北两面都有中央下陷的洼地,田埂环绕辟为农田,一直抵达洼地底部,流水都是从洼底向西透过石穴泄去的。又向西越岭走一里,出了隘口,隘口上方石骨嶙峋棱角陡峭,全作出喷云绽花的姿态。又往西北下到峡中,行一里转向西,又半里向西出了峡谷,这里就到了独山州与都匀胡家土司的分界处了。至此,徐霞客已走出独山州,继续向都匀前行而去……。后记:400年前出发开始跋涉的徐霞客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传奇。这个江苏人从400年前便开始,用简陋的车马,带着随从穿山涉江,从22岁到56岁,直到他临死,手里还抓着从远乡带回的石头。三十年里,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途旅行,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他写下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可惜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有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40万字,展现着气象广阔的地理风貌。为撰写好本文,作者曾参考了《徐霞客游记全译》一书,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以便让读者能更多地了解大旅行家徐霞客300多年前游历独山的风风雨雨,风土人情,以及他笔下独山的山山水水。本文如有不当之处,望恕之。
猴二山 的确是个好地方,曾经去过,哪儿有野猪出没,大家还是小心,呵呵
高人 请问你说的是在什么地方啊?
回忆起读书的时候曾去过一次猴儿山春游,环境那个美啊,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貌似都是那里的人嘛 我怎么没有听说你们的 、
在什么地方啊!
我靠,你们老师带你们克猴2山春游?
有空也写写汤粑沟吧
汤粑沟在哪点?
白蜡坡下头、
貌似是。。
我也米晓得啊
写得还可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山县人民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