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西来庵九华山供奉什么菩萨的是那位菩萨

惠州新庵&西来古刹
西来古刹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镇。在镇西北部的白盆珠水库边。这里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寺院建在一块突兀的巨石下面,三间佛殿,能容纳数百人上香拜佛。据传说,1059年(宋嘉佑四年),一名叫"尘点无"的老和尚携带着地藏法王玉像云游到此,见这里地势雄伟,宝气冲天,遂坐于巨石云上诵经击鼓。从此当地乡里四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刹殿下有一股清泉,清澈为镜,甘甜可口,游人生客把它当作灵丹圣药。据说,公元1942年,海陆丰一带曾发生瘟疫,有当地人到西来古刹朝拜寻求保佑,和尚按照佛意,将殿下清泉当作药方,让香客带回去治病。生客带回泉水去治疗,果然灵验。于是一人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海陆丰一带成千上万人到西来古刹取泉水治病,才使当地疫情逐步消除。所以海陆丰一带不少群众向来崇尚西来古刹。
2002年全国各地出现非典型肺炎时,就有不少海陆丰信民前来西来古刹取水防病。西来古刹周围森林茂密,清泉汩汩,是一个难得的天然氧吧。环境幽静,鸟声清翠,气候十分凉爽。严寒酷暑天,尽管你步行得汗流浃背,只要你在树下歇一会儿,顿觉酷暑全消。可见,西来古刹是一个避暑圣地。如今,西来古刹与白盆珠水库连成一体。人们到西来古刹,可以乘车沿库边前往,也可以乘飞艇前往,游客可以饱尝白盆珠水库优美的自然风光。
& & 西来古刹通常人谓西来庵,是佛本西来之意。
相传,北宋仁宗年间,新庵镇还是人烟稀少之地,被称为天空地漏(樟树坳为天空,横江下径为地漏),只有20多户人家。每当凌晨时分,居住在布心田心的几户人家都能隐约听到木鱼声和诵经声。起初,闻者疑为错觉。久而久之,依然如故,奇怪之余,忽一日结队循声而去。众人攀藤附葛,爬山越涧,到了狮子岭下。拔开树丛抬眼望去,见半山腰有一形如狮子张开大口的巨石,木鱼声和诵经声更是清晰可辨。急于寻根问底的人们,砍竹成梯,攀援而上,见一僧人面朝一樽玉制佛像正在诵经。施礼问讯后,方知此僧及安微青阳九华寺的尘点无和尚,玉雕佛像系地藏法王菩萨,一日正在做功课时,玉佛突然腾空而起,后随玉佛腾云驾雾,见此间可为佛门圣地,因而到此,饥餐树叶,渴饮清泉,潜心修行,以成正果。众人顿生敬佩之情。&
众人中不免有身染小恙而胆大者,当即求尘点无和尚赐药,尘点无和尚满口应允,并示意求药者叩拜菩萨,尘点无和尚却口中念念有词。正叩首间,忽见无数天花飘落,和尚随手拈起几朵,用竹筒汲了杯许清泉,与天花一起送予求者饮服。求药者服后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大振,体健如初。尔后,家中灾厄匿迹,家门昌吉。神僧为人治病消灾的消息自此远播四方。方圆几十里外,凡患病或遭遇厄运的人都不辞跋涉之艰辛,前来求助于尘点无和尚解救,无一不药到病除,功到灾消。尘点无和尚因此声名大噪,民众对地藏法王菩萨亦侍奉有加,上香进贡更是殷勤备至,并捐款派工,把岩洞筑成了三间石室,作为供奉地藏菩萨的佛殿和以解尘点无和尚风雨侵袭之苦。
尘点无和尚在岩石下的洞室中一住就是几十年。一天,尘点无和尚对拜佛者说:"明日你等不必来此,吾将西去。"拜佛者不解其意,待来日复至洞时中时,方知尘点无和尚已经圆寂了。但见他双手合十,如生前打坐念经一般。消息传开,人人痛心疾首,为报神僧生前为民救苦救难之恩,大家捐钱购买棺木,准备抬往庵中厚葬尘点无和尚。孰料,却被雷雨交加、溪流暴涨的天气阻隔在半途。待次日雨过天晴,众人再次到达洞室时,却不见尘点无和尚的任何踪迹,只有木鱼和地藏菩萨的玉像如故。原来,尘点无和尚已经修成正果,得道西归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立了一块上写"开山祖师尘点无和尚儒座"的木牌,摆在地藏菩萨的玉像旁,并四时供奉,以代和尚之责。
尘点无和尚圆寂后,经常有云游僧人来庵中小住时日,直至明朝末年,惠州六度禅院的寄水和尚才来此,始自当家,在狮子山下耕山种茶,垦荒种粮,节衣省食,积蓄了大笔钱财,收徒传教,并派禅师涉足九华山,仿照九华寺的模式,扩建了寺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可"字形的庵舍。&
&清咸丰年间,胜隆大师当家。时有布心籍举人吴梦岚热心捐赠财物,更加完善了寺宇的建设,填补了右侧的空白,把原来的"可"字形寺宇变成了"回"字形,菩萨各殿、袢师房、当家房、香房、签房、客房、厨房一应俱全,门楼也镶上了一块镌刻"西来古刹"四字的大石碑。自此,西来古刹进入鼎盛时期。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家人释仕开禅师继承了历代传人的衣钵,管理井井有条,寺规戒律融为一体,表率众僧,潜心修行,深受僧众和民众的拥戴。当时,寺内有神师30多人,藏经达到60多部
,大小佛像100多樽,玉石佛像10多个,耕地一百多亩,雇工10多个。每岁地藏菩萨诞辰,海、陆、惠、紫的信民前来进香献贡者挤挤攘攘,香烟遮天蔽日,贡品堆积如山。
西来古刹走过了近千年历史,从小至大,从无到有,虽经历过土匪洗劫与"红卫兵"破四旧的劫难,但都未能动摇它在民众中的影响。加上解放后党对宗教信仰尊重和保护的政策,相反,今天得到了复原和光大。这是佛教中的一件喜事,也是西来古刹的一件喜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教音乐影视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广东惠州西来庵--惠州--广州寺院
       
发布时间: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人关注&&&&&&
  西来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镇的西北面有一座由南往北倏然急转朝东绵延起伏的山脉,婉如一头昂然回首的雄狮,名闻遐迩的西来古刹就座落在山脉尽头的狮子岭上,已达千年历史。古刹的四周峰峦叠嶂,古木蔽天,藤绕葛蔓,怪古嶙峋。身处其中,白云缭绕,凉风习习,清泉汩汩,鸟语花香,暮鼓晨钟,如临仙境。古刹建筑构造别具特色,白墙绿瓦,檐廊迂回,古朴典雅。雄伟的佛殿顺山势而筑,以天然巨石为顶,浑然天成,气势雄伟。古往今来,西来古刹以其玄妙的佛法、美丽的传说、神奇的山石和怡人的景致声名远播,吸引了游人香客慕名而至,成为远近闻名的佛门圣地和避暑的好地方。
  西来古刹又名西来庵,位于白盆珠镇狮子山腰的白盆珠水库边,始建于北宋嘉?元年(公元1056年),是惠东境内现存唯一一座千年古刹。
  相传为安徽九华寺点尘无和尚所建
  古刹建于巨岩之下,传为安徽点尘无和尚所建。狮子山腰有两块神奇而巨大的磐石,面粗底滑,人称之为&歌舞石&,石下有个洞叫&仙人洞&,面积约一百多平方米,西来古刹就建造在底下,远远望去,如祥云盖顶,浑然天成。古刹有几栋建筑,正殿建在磐石下面,左边供奉观世音菩萨,右边供奉达摩始祖。正殿的前方是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弥勒佛,侧殿则供奉其他佛祖。古刹左边是主持及其他僧人的厢房,右边为佛教理事机构和古刹历史文物展厅,古刹的左上方为斋堂,斋堂二楼可为过夜信众提供住处。
  据传北宋年间,安徽青阳点尘无和尚远道跋涉到此,见此地是仙山佛地,便在石下潜心修行,餐花饮露,普度众生。数年后,在点尘无和尚的主持下,当地村民及信众出钱出力,修筑上山道,并倚着两块巨石,在下面修建了3间房子作为佛殿。后来点尘无和尚在巨石下的仙人洞圆寂,肉身不腐,颜无变异。相传点尘无和尚留下一首诗:&仙洞巨石气势雄,静观万物妙无穷。飞来磐石天然盖,古寺神奇造化功。&1988年,庙宇重建,并扩建为&回&字形结构。近年来,随着通往西来古刹公路的修建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前往西来古刹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海丰宝华林寺等均为西来法系
  西来古刹坐落在深山密林中,环境幽静。走在上山道上,钟声从山中传来,远近难分,隐约神秘。站在石阶仰望,古刹悬空高耸,像是远离凡间的仙境。拾级而上,木鱼声匀称细腻,沁人心扉;僧歌佛曲悦耳陶心,令人起敬。古刹四周,群山苍翠欲滴,古木遮天蔽日,林间藤绕葛蔓,树上山鸟鸣唱,周围怪石嶙峋,山间泉水淙淙,遍地奇花异草,可谓&钟响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站在古刹门前眺望,碧玉般的白盆珠水库犹如门前大广场,库边的丘陵山包,像是千万和尚跪在&广场&上虔诚膜拜。远山簇拥而来,层次分明,十分对称。遥望莲花山峰,如百级浮屠高耸云天。历经千年,西来古刹高僧辈出,有的到香港、海丰、惠阳等地著名寺院广度佛法,有的则另立寺院,延续法系,如惠东现在的中山寺、天成庵,海丰的宝华林寺、深藏寺等均为西来法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跟团游自助游邮轮景点门票自驾游当地参团当地玩乐酒店
&&&&&惠东县景点简介
Hui Dong Xian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被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
惠东县简介
Hui Dong Xian
惠东县必去景点
惠东最著名的海景之一,粤东数百公里中海水最洁净的海湾之一,有“天赐白沙堤”美誉。
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情,让您仿如置身于海外环境中。
热门旅游攻略
友情链接:
扫描下载途牛APP
最新预订:
用户***212预订&塞班岛二日游&北部观光半日游,军舰岛一日游&&&&
用户***881预订&埃及红海6晚8日自助游&即时确认,含机票签证酒店,赠接送机,直飞红海,4种住宿可选升级&&&&
用户***865预订&埃及红海6晚8日自助游&即时确认,含机票签证酒店,赠接送机,直飞红海,4种住宿可选升级&&&&
用户***部预订&途牛旅游节大促-迪拜4晚6天自助游&入住2晚七星帆船酒店2晚凯悦,送帆船酒店自助晚餐两次,送冲沙,送接送机&&&&通灵佛教网&||||||
--(703)[] newsfy2
广东省惠东西来古剎游记
广东省惠东古剎游记天马王广东省惠东县的古剎(俗称西来庵)具有一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传说神奇,长年香烟鼎盛,朝拜者络绎不绝。据《行走惠东》(作者:杨城)和惠东有关的史料中得知,传说早在北宋嘉祜元年(1056年)那时,新庵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方圆几十里内,只有三个小小的村落,十来户人家。他们散落在各个山岭之中,山高皇帝远,近似蛮荒。有一天,有人听到从西北方向的狮子山中,传来阵阵“橐、橐、橐”的声音,侧耳细听,还有一种节奏感,明显是一种击打木器的声音,一天,两天,以为听错,后来很多人都听到了,始觉奇怪,并商定有探究一番的必要。众同心同德,一呼百应。那时要上狮子山,并非易事,山高林密,荆剌丛生,根本无路可走。众自带干粮,扛锄携斧,搬石填土,架梯搭桥,终于开出一条可达山腰的羊肠小道。当他们来到一个巨石下面时,惊奇地发现,在巨石的洞口坐着一位秃头的老人。只见老人身穿袈纱,颈挂念珠,双掌合十,盘坐在地,面朝佛祖,念念有词。面对这位,众人大惑顿生。一位乡人遂上前施礼探问:“老先生,这里山高林密,路途险艰,你从何而来?”老人满脸谦和,声如铜钟:“贫僧乃叫尘点无,从安徽省青阳九华寺随佛祖腾云驾雾而来。为的是修行礼佛,施法护民,普渡众生。”又有一乡人问道:“老先生在此山野如何度日?”老先生还是笑笑:“饑餐树叶野果,渴饮山间流泉,夜宿此处石洞,日忙诵经礼佛。”无论这僧人随佛祖腾云驾雾而来也好,还是翻山涉水而来也好,面对僧人如此淡定自如,人们不得不对他的那种执着,那种意志,那种宽怀,深怀敬意。用他自己的一首诗来说:佛祖腾云到狮峰,离禅千里我陪同,十年旧约神州梦,独选狮巖造化功。这就是他做了十年的梦,这就是他毕生要做的事业。传说,当时同来修路的一位乡人,听说僧人施法护民,普渡众生,遂上前请求僧人施法解难:“老先生,我家人疾病缠身,家境不充,求医亦难,敢请高僧慈悲为怀,救家人于水火。”老欣然应充。吩咐乡人焚香礼佛后,老和尚向佛祖诵经念咒。念毕,天上突然降下数朵花瓣和几滴水来。老人将花瓣和水滴交给乡人带回家中,即可消灾治病。不几天,那位乡人家人的病果真见好。这事不胫而走,随之尘点无也名声远播。时隔四年,西来庵已是香火鼎盛,信徒大增了,新庵人口也繁衍兴旺。尘点无又和乡贤发动信民和当地村民,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修了一条从山下通往古剎的道路。二是依山附势在那块巨石下面开辟了一百多平方米,用巨石作顶,砌起了三间屋子作为佛祖殿。至此,作为西来古剎的创始大业己基本完成。尘点无对大家说:“明日我将要归西了。”众人深感难舍难离,但是从此,尘点无一言不发。其后,端日前来古剎拜佛的香客在巖洞中发现尘点无大师已经圆寂。就象是睡着了一样,有诗形容:狮峰曾子饮流霞,醉倒象山巖洞下,几度春风吹不醒,至今颜色似桃花。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么?不!它有太多的玄机,他至少传达了人类的某一种意愿,一种无灾无难,共享太平,净心无染,社会和谐的意愿。又或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事、立业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的行走,人的所为都是精神支配的,为了一种信念,跋山涉水,饑餐宿露又算得了什么?心无杂念,目无旁视,尘点无这样做了,他做到了,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实现了一个生命应有的价值。后人呢?寄水和尚是一个目光远大,大有作为,让西来古剎走向辉煌的和尚。1560年,终南法师剃度弟子、惠州六度庵和尚寄水来到了西来古剎。狮子山层峦叠翠,气势非凡,远眺山色空蒙,俯瞰江水如链,大有狮象伏波之势。让寄水和尚顿觉朐怀开阔,弘扬佛法,重振佛光的决心倍增。深谋必有远虑,开拓勇于苦行。在他的带领下,招收门徒,雇请农工,禅农并举,气象日升。劈山造田,截溪堵水,两年间造田二十多亩,田里种稻,山上栽果,西来古剎的经济发展空前。此时,新庵有一位在外任七品官的贤达王景雄告老返乡,不久病逝,嘱其女王孝亲将遗下的田地,留下十亩自耕外,其余悉数变卖,得白银三十多两全部捐给西来古剎。寄水将捐来的白银又买田地四十多亩,这时西来古剎有田八十多亩,由于人力不足,自耕二十多亩,其余全部出租,每年租谷的收入就有四万多斤,加上水果、木材、茶叶和信徒的捐赠,西来古剎的经济支柱已经非常厚实牢固了。这时的西来古剎,庵内有禅声,庵外有歌声:“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八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好一个自食其力,乐也融融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有了这个经济基础,西来古剎新景象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了,增塑了120多尊佛像,有香房、签房、当家房、及接待房,一座拥有佛殿和十多间厢房的,终于在狮子山的山腰间拔地而起,气势恢宏,装饰华丽,雕梁画栋,红墻绿瓦,蔚为壮观。一时间,西来古剎成为遐迩闻名的“万富庵”。道光年间,新庵举人吴梦兰捐资,又在佛殿左侧建起数间厢房,使佛殿与门楼连成一体,成了一个完整的“回”字形格局。古剎完整建成之后,在寺里长居的僧尼、杂工达三四十人之众,的管理有规有矩,处事有板有眼,从早上起床,饮食,早晚课,念经礼佛,作息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各项管理分工也极为周密,如:监院负责日常事务,僧值负责威仪,库头负责财务,知客负责接待,净头负责卫生等等,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此时,西来古剎名声远播,朝拜者如潮涌来,每逢农历春秋两季前来参拜或参观游览的人不绝于途,为了招待香客,免费供斋饭流水席,热闹如盛大节日。就寺院的事业来说,西来古剎已走上全盛时期。寄水的确是一位有大志远谋,又躬身亲为的名僧。当西来古剎成为“万富庵”,当他成为万富庵之主时,他还是一个目无旁视的苦行僧。一样的素食,一样的袈纱,诚心竭虑,身体力行。寺院法规严正,上下廉洁,苦读佛经,行善施德。视禅院事业和普渡众生为毕生之事。寄水和尚更有远见的是,在寺院中创办了“普育小学。免费招生,还食宿在校,高峰时曾多至一百多人。他还在中不断挑选僧人到九华山、南华寺学习、深造,寄水和尚在四百多年前就有如此壮举,可见,寄水并非等閑之辈,说他是个思想家并不为过。思想决定目光是否远大,信念决定事业成功与否,德行决定了你能否聚众、服众。佛道奉行爱心就是福,所以行善积德,普渡众生;奉行慧觉,消除烦恼,消灾解难,施法护民;佛道的美讲求缘分,真诚宽容,绝不强求。这些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对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有着深远的促进的作用。仕开,受命于危难之时世上任何事情,任何事业都是受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和制约的,正是这个原因,西来古剎走向了她的低谷,走向了她的艰难。温仕开,1908年出生于广东省紫金县上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又因其父母体弱多病,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仕开在其伯父的关爱下,九岁来到了西来古剎,成了一个小沙弥。他就在古剎的普育小学读书,由于他天赋过人,又能刻苦攻读,所以各方面的成绩都超过,深受大家爱戴。1941 年正当他準备到安徽省青阳九华寺进修深造时,众僧力荐仕开任主持。他执意推辞,后经乡贤及众僧的劝说、请求,才接受下来。那时候,国难深重,民不聊生,战火纷飞,自然香客稀少,寺院众僧虽然还从事农耕,寺院收入锐减,他们更是苦难度日。在那艰难的日子里,仕开和尚不忘国难,对日本侵略者深怀大恨,西来古剎一度成为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活动所在地之一。西来古剎和“东江红都”高潭中洞毗邻,游击队常在古剎安营休整。众僧和战士们亲如兄弟姐妹,递茶送水,补衫洗衣,送菜做饭,献方寻药,亲如一家。众僧还在最艰难的时候筹集了两万多斤粮食给游击队。日,仕开主持到山下的冰塘村访友,获悉驻在冰塘的一股日军将于当日下午到西来古剎围攻游击队。仕开法师即回告急。由于準备及时,埋伏得当,兵僧同心,截击成功,汉奸雷天雄当场毙命,打死日伪官兵12人,打伤无数。西来古剎在抗日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一代革命家、思想家,名人贤达,彭湃、叶挺、邓演达、陈炯明,都曾来观光礼拜。1951年土地改革时,西来古剎所属田地资产被征收,更因一种思潮的影响,所有的寺院几乎都是门可罗雀,难于维继,在一种少见的困逼下,古剎的僧尼只好相继还俗,仕开也曾一度下山务农。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西来古剎遭到了致命的浩劫,一场“横扫”,把所有的佛殿、房舍几乎全毁,西来古剎逃过了战争灾难,土地革时期也只是一种冷落,但她逃不过人为的灾难。一座近千年历史的古剎,一夜之间在“红卫兵”的保卫之中湮灭了。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毁灭的一天,惟一不灭的就是思想,有了思想就可以创造一切,包括被推毁的。自然会有人生生不息,前赴后继。不是么?从1951年到1988年,这30多年来,仕开和尚一直没有忘记他的事业,利用他的人缘关系,利用他可以说话的机会,奔走呼号,呕心沥血。1952年他出席过上海佛教会,1954年当选为惠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大会,1955年当选为佛教代表并出席广东省佛教协会代表大会,1981年当选为惠东县第一届政协委员,每一次会上都有他的呼号,都有他的卓见。终于在那一年的“十月春雷”之后,西来古剎迎来了她的春天。在广大贤哲和信民的鼎力支持下,于1988年重建一新,光彩更胜当年,几经劫难之后,西来古剎又走上了另一程的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粤东名寺。1990年7月,仕开法师出席了广东省佛教二届四次理事会。仕开法师数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鞠躬尽瘁,为西来古剎的壮大发展,功不可灭。深受当地干群爱戴。仕开法师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功成,圆寂归西。当我们翻开西来古剎近千年的史册时,似有一股大风吹来,她让我们智慧,让我们净心,让我们心美,同时也让我们执着。伴随着天籁之音似的晨钟暮鼓,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在我们面前闪烁。尘点无法师千里迢迢,历尽险艰,创基开业;寄水大师深谋远虑,勇于开拓,让西来古剎走上第一个辉煌;仕开法师受命于危难,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得天时地利,让西来古剎重放佛光。时也,运也,精神使也。“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历史自有后人评说。当我们又一次朝拜这方圣土时,那“净心印月,慧海藏天”的禅意,总在隐隐中昭示我们。久闻西来庵的盛名,怀着敬仰心情,我随海丰县城众友人,分乘九部大面包车,于日(星期六)早上七点从海丰县城出发,沿省道242公路途经公平镇、西坑乡、高潭镇,又从高潭沿省道356公路经宝口镇到达惠东新庵镇的西来庵,全程约七十公里。一路行来,从海丰的西坑乡开始公路开始崎岖,道路弯曲,特别是宝口镇乡村356省道交叉路口至西来庵公路,全程约14.5公里,大概只有3-4米宽,道路狭窄,虽然多处曲折惊险,但水泥路面比较平坦,车辆只能慢速行驶。宝口至西来古剎每当路过小桥时,路边都有一个小牌子,写着桥的名字,有慈善桥、文静桥、西来桥等等。西来古剎位于惠东县新庵镇北面,在纵横数百里的乌禽嶂山脉的狮子山的山腰间,邻有天子嶂、苦竹嶂、五指嶂,莲花山、白马山,群峰相拥,前面是烟波浩淼的白盆珠水库环抱,青山、绿水、蓝天,在这样的画卷里,西来古剎就象是天池上的世外桃源。我们到达西来古剎山下的停车场时,才九点多钟,下车后稍微休息,后步行沿着山间几百米的水泥台阶路到达西来古剎,半山远眺白盆珠水库,河水潺潺,岸边青山翠竹摇曳,一副美丽的蓝天青山绿水景色!隐在浓荫树木和巨石下面的那座千年古剎,各地来祈拜的人很多,热闹非凡,因场地所局限,十分拥挤,大家只能排队轮流分别烧香、敬拜、求平安符等活动,后在寺内的休息小厅痛快地吃炒米花生芝麻咸茶解饑渴,将近十一点半,大家又到庵院斋堂吃了午斋饭。稍休息一下,开始下山乘车,于下午二点多钟原路返回到海城。虽然时间短暂紧凑,忙于旅途奔波,但大家的心情很舒畅。惠东县白盆珠镇西来古刹与惠州六度庵一脉相承_今日惠州网
惠东县白盆珠镇西来古刹与惠州六度庵一脉相承
欢迎订阅惠州日报手机报 请发送A 到,每月3元,一机在手,惠州大事都知晓[报料热线]& 惠州日报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严艺超 古优裕
  惠东白盆珠最有味道的人文景点,恐怕非西来古刹莫属。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佛家丛林,藏身于白盆珠水库腹地,静候每一位有缘人的造访。
  西来古刹原属新庵镇,一古一新,相映成趣。从省道S356线一路向东,过了赤米岭就能发现一条通往西来古刹的盘山小路。这条长达14公里的水泥路已通车5年,在此之前,人们只能通过船只横穿水库,才能到达深山之中的西来古刹。
  千年古刹与巨石同体
  巨石完全取代了构建佛殿的梁架,一石之下,有屋三间,若不留神,还真发现不了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
  西来古刹四邻乌禽嶂、天子嶂、苦竹嶂、五指嶂诸峰,前临烟波浩渺的白盆珠水库,后枕层峦叠嶂的狮子山。古刹所在之地,是一个浑然天成的“狮子口”:一块犹如天外飞来的巨大磐石,如祥云般盖在西来古刹的佛殿上。巨石完全取代了构建佛殿的梁架,一石之下,有屋三间,若不留神,还真发现不了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
巨大的“飞来石”构成了古刹佛殿的屋顶。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摄
  如今的西来古刹已远非古时的三间佛殿,而是层层叠叠,附山而上。大门门额“西来古刹”及门联是多祝乡贤蔡继曾所书:“灵岩分鹫岭,宝气毓狮台。”殿联则是:“万壑赴西岩,菩萨飞来,山青水绿俱千古;五峰朝佛殿,烟云缭绕,鸟语花香别一天。”撰者署名陈青槐,点明了西来古刹有“菩萨飞来”的传说。
  这个飞来的菩萨,指的是北宋嘉佑年间从安徽青阳九华寺而来的尘点无禅师,距今已有940多年。据传说,尘点无腾云驾雾而来,选中了“狮子口”作为礼佛诵经之处。大约四年后,尘点无与当地乡贤发动新庵信民,为西来古刹做了两件事:一是重新开辟了一条从山脚下通往古刹的盘曲山路;二是发动村民献工献料于狮子山上,在巨型磐石之下砌起三间石屋,作为佛祖殿。至此,作为西来古刹的创始大业已基本完成。但是,尘点无却在不久后圆寂西去,仅留传说二三事以垂后人。
  西来古刹僧侣尊六度庵为祖庵
  数百年来的风雨沧桑,六度、古榕两禅院均于民国初年毁圮,只有西来一脉不息。
  西来古刹有史可据的历史始于明代万历年间。万历末年,惠州六度庵寄水和尚奉师祖终南禅师之命,至新庵创建西来禅院。终南禅师讳如正,号终南,俗姓何,广州南海县人。他得法于终南山真住禅师,受具于五台山性空和尚,派宗临济。明万历中期,时任吏部侍郎的惠州先贤杨起元因倡儒佛合一之说,迎请终南禅师到惠州说法。又因真住禅师对终南禅师的示偈有“子缘惠榕,先勤六度”之语,终南禅师遂于归善县城(今桥东)处创建六度庵。崇祯年间,归善知县陆自岳改惠州古榕亭为寺,延终南禅师说法。
西来古刹香火极盛,每年的正月和二月都有大量香客前来烧香。
  终南禅师除了在六度、古榕两禅院传法,还遣弟子开创平海龙泉寺,又遣徒孙寄水和尚创西来禅院。数百年来的风雨沧桑,六度、古榕两禅院均于民国初年毁圮,只有西来一脉不息。而今西来古刹的僧侣,亦尊六度庵为祖庭。据寄水和尚第十五传弟子圣雄和尚介绍,终南禅师墓塔至今仍存,位于惠州下角郊区的剑潭山,自清代以来,西来古刹的僧侣都要到惠州六度庵、古榕寺朝礼祖庭和到剑潭山拜终南禅师墓塔。解放后至“文革”期间,拜塔仪式一度中断,至1982年才恢复。
  寄水和尚与仕开禅师
  明清鼎革,惠州众多寺院大多毁于一旦,而西来古刹却得以保存,这不能不说是寄水和尚的功劳。
  在西来古刹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人物至关重要,一个是开创者寄水和尚,另一个则是重建劫难之后的西来古刹的仕开禅师。
  寄水和尚不是一个只懂得礼佛诵经的和尚,他很有发展眼光,初来乍到,就决定禅农并举,奠定西来古刹的百年大业。他广招门徒,雇请农工,开山造田,仅用两年时间就造田20多亩。此时,新庵有一位在外任七品官的贤达王景雄告老返乡,不久病逝,嘱其女王孝亲将遗下的田地,留下十亩自耕外,其余悉数变卖,得白银30多两全部捐给西来古刹。
古刹门口的破损石碑见证着西来古刹的沧桑历史。
  寄水将捐来的白银又买田地40多亩,这时西来古刹有田70多亩,由于人力不足,自耕20多亩,其余全部出租,每年租谷的收入就有4万多斤,加上水果、木材、茶叶和信徒的捐赠,西来古刹的经济支柱已经非常厚实牢固了。这在明末时期的山区可谓难得。明清鼎革,惠州众多寺院大多毁于一旦,而西来古刹却得以保存,这不能不说是寄水和尚的功劳。
  仕开禅师,1908年出生于河源市紫金县上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聪颖过人,9岁在西来古刹出家,很快就成为众僧中的佼佼者。1941年,他放弃了到安徽青阳九华寺进修深造的机会,在众僧的力荐下担任主持。虽远离城市,但连年战祸仍使寺院收入锐减,西来僧侣度日艰难。西来僧侣在最艰难的时候,仍筹集了两万多斤粮食送给抗日游击队,使得西来古刹一度成为东江纵队的活动所在地之一。“文革”期间,西来古刹再一次遭遇浩劫,佛殿、房舍几乎全毁。横在古刹门口的两块破石匾,就是这场毁灭的历史见证。
  1988年,在仕开禅师的不懈努力之下,西来古刹终于得以重建一新,再放光彩。如今,每年的正月、二月,远道而来的香客都会把小小的山寺挤得水泄不通。
(编辑:周楠
相关阅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奉地藏王菩萨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