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你们的追光动画实习生条件有什么条件?

怎样取得做实习老师的资格?_百度知道
怎样取得做实习老师的资格?
实习教师也是需要有教师资格证的,以下是资格:教师资格认定分为七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含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学历、能力有要求 凡是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除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当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例如: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学校毕业不能作为认定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以上学历,并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放宽到高中毕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学历。同时,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即: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特别是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如果到你以前上课的那个学校!上初二,看你想去那个地方的学校是怎样的。实习老师实习完毕后并不代表能留下做老师,询问一下实习需要些什么条件大学本科生到初中或高中实习应该是可以的,应该会顺利和方便得多,看这个学校会不会好到给你一些实习补贴,但这个问题还是不要考虑的好~^_^以上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你先到想要去的学校去找一下负责这一块的老师,教师资格证要毕业才能拿到。祝你好运吧!加油!放开胆子去做,现在的学校招老师通常都是需要考试,我和你一样,很容易的就去了,去的是我中学读书的学校,而参校考试就需要教师资格证了工资嘛~应该是没有的,昨天刚开始实习上第一次课,也是三本大学大四的学生,有的学校不会查看你的教师资格证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实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找工作:你要准备什么?
找工作:你要准备什么?
毕业季找工作,让人费尽了心思。一个规划好的大学生涯,和一个缺少目标的大学生涯,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在毕业找工作之前,我们究竟需要准备些什么呢?乔布小编建议大家,从大二末大三初开始,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规划;经过一两次实习,就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到时可以做出具体的调整和设定。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明白,乔布小编专程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介绍简历、实习和找工作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无论是在找实习还是在应聘的过程中都有所帮助。一、实习前的准备1.简历怎么写?有人到找工作的时候会问“简历应该怎么写?” 其实重要的不是简历怎么写,而是简历上写了什么。而简历上能写些什么,你的成绩在班级里的排名,你从事了哪些校园活动,你有怎样的实习经历,这些在你写简历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一言以蔽之,做规划,要趁早。2.搜集信息大家最初对工作的事情还很模糊的时候,可以开始上BBS了。实习版,找工作版等等。精华区里会有历届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心得体会,这些是一手资料。虽然不完整,不准确,但很直观。看BBS的目的,正是为了搜集信息。信息包括:(1)哪些企业会大规模招聘应届毕业生。像联合利华等人员流动性特别强的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再比如四大,大家为什么经常提到它们,因为它们招聘应届生的比例很高。而有一些知名公司,它们只做少量的校园招聘,大量的职位是通过社会招聘(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填补的。它们虽然也在校园招聘季做大规模的广告和宣讲,在学校里树立自己的品牌,但招收的数量其实有限。有一些公司在全国几个城市做宣讲,但可能只招1~2名应届毕业生。(2)招聘季什么时候开始? 前几年的招聘主要从9/10月份开始,10月到第二年的1月是高峰(大概的数据)。但近几年的趋势是,大企业从暑假前就开始招“暑期实习生”,再从其中选择正式录用的人。这些“暑期实习生”表现好的就会留用,也就是说,在暑期前应聘到“暑期实习生”,是未来留用这家公司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因此,想要在好的外企找到好的工作,从大三下班学期的4/5月就要开始注意招聘信息了。的确,在大四下班学期开学以后,还有一些公司会招聘。但错过了大型企业的招聘高峰,其实就错过了应届毕业生招工作的黄金阶段。一些比较小型的企业不太喜欢高不成低不就的应届毕业生。大型企业通常比较看重学生的潜力,至于工作能力,公司会提供培训来弥补。但小型企业通常希望你上手就能干活,同时怀疑高校毕业生是否能长期安于现状,所以录用比例反而不高。(3)各公司/各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最看重的素质是什么?像进入中资银行,一个必要条件是当地户口,这几乎是公开的要求。像四大,比较重视学校的品牌,而不太重视专业。像一些咨询公司,因为门槛比较高,所以它们连一般公司不太看重的专业成绩都看得很重,可能只要年级前几名的学生。 再比如人力资源/行政这一类职位,明显偏爱女生,因为专业限制不高,所以实习经历/学生活动经历等其他指标就特别重要。 销售类职位,最好有产品相关的专业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性格方面很有要求。内向性格的人,可能过不了面试关。技术类职位,除非是技术支持类的,公司可能会偏向于招聘研究生。 这些东西从学长学姐的经验贴里都可以总结出一些。二、找实习的滋味这部分小编跟大家说一下找实习的体会。一份好的实习,有意义的实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功利性地说,它是未来找工作的一个铺垫;此外,对于一个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实习也可以帮助自己开阔眼界,认识business world,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重新修订自己的职业目标等等等等。当然,起步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很少有好的公司愿意录用简历一篇空白的大三学生做实习生。它们在挑选实习生的时候,已经在用那些有相关实习背景的学生了。就大多数的例子来看,第一份实习工作多半是通过同学、学长学姐、老师、亲戚朋友介绍的。所以,不要胆怯,先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工作吧。1.对第一份实习的要求:小编觉得第一次实习的时候,追求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什么的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因此,工作再琐碎,再乏味,先把它做起来。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实习工作可以有以下几个要求:(1)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 这一点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以小编知道的一个同学为例,她第一份实习在亲戚的介绍下做了PR的工作,接下来她再找实习工作的时候,只要是PR相关的工作,她都能轻易得到;相反,其他任何类型的工作,她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过。所以她找正式工作的时候也只能找PR相关的工作。虽然这个岗位跟她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第一份实习很可能决定一生(危言耸听……)。(2)工作单位尽可能比较正规,各部门齐全。首先,你可以在一个正规的公司里体会到公司健全的管理模式,成熟的工作方式等等;其次,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实习岗位,未来也不打算再从事相关职业的话,你可以在部门齐全的公司里看看,有哪些其他岗位是自己喜欢的,适合的。(3)小编觉得,发传单,做家教,肯德基麦当劳这一类工作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它们不仅能体现了你精力旺盛,乐于实践,吃苦耐劳等美好品德,还能赚到钱。虽然它们对你了解企业的运行,一个岗位是做什么样的工作,企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员工等等,帮助不大,但是,做家教对应聘教师岗位有所帮助,而发传单则可以锻炼你做销售的能力。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学习之余也可找一些对求职方向有帮助的兼职工作,它们也能让你有所提升。2.开始一份正式的实习在第一份甚至前几份实习工作的基础上,找到一份正式的实习就比较容易了。你经过几次实习,可能是短暂的实习之后,你可能比较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了。其实每一种工作可能都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美好,但你一定已经比以前更清醒了。小编所说“正式的实习”有以下几个要求:(1)公司提供正式的实习岗位:我觉得有一些工作不可以称之为实习,而只是兼职工作。也就是说,不是internship,而是parttime job。在兼职的岗位上,公司就是把你当成廉价劳动力,它要求你做的工作,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不会提高你的能力与价值。而有些公司会长期的,大量的招聘实习生。在这样的实习岗位上,你可以获得比较高价值的工作,获得一些培训(虽然可能是非正规的),上司会给你一些反馈和评价,你可以深入了解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发展前景等等等等。这样的公司其实挺多的,因为很多公司的人员结构都快变成倒金字塔了,就是经理级员工很多,但没有底层的正式员工,真正在底层办事的,都是实习生。在这样的公司,你可能被当成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使用,尤其当你遇到一个好上司的时候,会获得非常大的提升。(2)比较长的实习期:非正式的实习可能是1个月,甚至是几天。我就在一个公司的市场部做过10天实习。工作内容就是打电话。短期的实习不可能教会你很多东西,一来,很多东西要靠时间来领悟;二来,有些工作短期内不能上手,如果你没有稳定性的话,公司不愿意花时间来coach你,因此,如果一个实习设定的就是短期,它的工作内容必定非常单一。比较合适的实习期可能是3-6个月。(3)合适的岗位:综合上述两点,你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的一份实习,几乎必然就是你未来职业的起点了,所以慎重地选择吧。3.找实习的方式(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几种)(1)招聘网站和高校BBS;高校BBS上的信息其实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各大公司很可能在高校有联系人,会第一时间贴出招聘信息的。但请注意时效,这个职位一经贴出,可能在几天内就找到合适的人了。所以请经常关注招聘信息,坚持不懈地投简历。(2)请同学和学姐学长介绍:这种途经的成功率非常高。当一个同学或者学姐学长结束实习的时候,可能会像公司推荐继任者,因为公司也想省时省力地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多半就直接录用被推荐的人选了。当时,推荐的人选也必然是各方面素质都很好的人。同学或者学姐学长也不太愿意推荐一个不好的继任者,而给自己实习过的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推荐”只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道路而已。4.通过实习,你可以获得什么?(1)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能力的提高不意味着你多学会几种EXCEL技巧,打字变快了等等,而是体现在一些非常抽象的层面上。小编认识的一个实习达人曾经告诉我,他在实习中,日常的工作确实就是处理表格,整理档案,负责联络等等很琐碎的事情,但是几个月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比如,他以前说话语速很快,上司说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他对说话的内容没有把握,而且没办法很好的记住他说话的内容。所以他后来降低了说话的速度,而且谈吐看起来沉稳了一点。而且用压迫的语气说话,还是用商量的语气说话,办事效果完全不同。这在有很多社会经验的人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但对于没走上过社会的学生来说,第一次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直到几个月后,才会通过各方面的改变融入整个环境。再比如,学会适时跟上司汇报工作进度。再比如,合理安排工作的priority。等等等等,都可以看做是工作能力的提升。(2)提升责任心:在一份正式的实习里,你要为你的工作负责。虽然比正式员工承担的责任小的多,但还是经常有你不认识的人,跑到你的上司那里去challenge你的工作成果。这些都压迫着你把事情做到最好。(3)更了解你未来的工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实习里,你可以充分了解到你这一类工作的工作职责和人才需求。而且,你可以通过方方面面了解得到,你这个岗位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里的状况,这对未来找工作的时候很有帮助。5.怎么看招聘广告可以说,直到大家真正开始实习以后,才会了解到招聘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的招聘广告中的“职位说明”的重要意义。Job responsibility,就是这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你如果看到这个工作内容里有你一点都不认识的单词或者缩写(比如一些工科类,IT类,财务金融类的术语),极端地说,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投这个职位了。因为这说明我对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在哪个领域都不知道。当然,如果你知道这个单词或者缩写的意义,只是自己目前还不太熟练或者不太在行,这倒可以以后弥补,起码工作是属于哪个领域自己是清楚的。Requirements,就是这个职位的招聘需求。一般一个职位会写明要求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学习成绩、特殊技能等等。还会有一些抽象素质,或者说soft skill的要求。首先,每一个标准都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当公司急需用人又实在招不到人的时候,可能会降低标准。就像大学录取分数线出来之后,也有招不到人的学校降分录取的。其次,在能招到人的基础上,绝对会优先招用所有条件都符合的人。事实上,Requirements里的每一个要求基本都是有用处的。请不要把“能在工作压力下工作”,“喜欢挑战性的工作”,“诚实,有责任心”,“踏实认真”,“能适应经常出差的工作”等等当成废话。一个工作写明了“喜欢挑战性的工作”,那么如果你的简历上从来没有过学生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在学校里碌碌无为地混了几年,就体现出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一个工作写明了“能适应经常出差的工作”,那么如果你是女孩子,又计划在短期内结婚生子的话,也请不要轻易尝试。一个工作如果写明了“诚实,有责任心”,而你工作了几天之后,也许又感到厌倦了,那么请与公司好好交接工作,并安心工作到它们找到接替你的人。否则又怎么体现出你的责任心? 所以,请注意招聘广告上的所有相关信息,招到最适合你的实习和工作。三、几个误区:误区1:越好的公司薪水越高。 其实不是这样的。 小编思索之后,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公司的品牌效应放在那里,你只要在这个公司工作过,身价就会倍增,所以薪水不多也削尖了脑袋要进取工作。所以这个公司给的薪水不高。(2)可能的工资排位:资讯&IT&快消品&其他行业。(垄断行业不算在内)因为资讯/IT类企业,人力资本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公司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员工的脑力劳动,所以工资收入最高。 而一些重工业企业,固定成本占的比例很高,人的劳动只是产品增值的一部分,所以工资相应不高。误区2:越好的公司越喜欢名校毕业,越喜欢尖子学生。当然,同等条件下,公司当然喜欢用名校毕业生。但是,我们第一点提到,有些知名公司给的薪水反而不高,所以在有些比较看重薪水的生不太愿意去这种公司。有些公司会降低一些对学校的要求,或者到中部西部等地区的名校去招聘。另外,一个好公司里也有不太好的职位。比如一家大型化学企业,它也会需要很多IT人才,但这些IT岗位必然没有IT公司里的IT岗位有前途。所以它可能也不会招一流学校的一流学生,因为招了也留不住人,最后很可能给了offer,反而被学生拒掉。所以不是名校的学生,如果其他素质都非常好的话,不是没有机会的。还有一种情况,公司委托招聘网站进行校园招聘的简历筛选。那可能就比较惨。因为招聘网站可能会用一些关键字来筛选简历。它如果把“学校”的字段设成“复旦”、“交大”的话,那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而人工看简历的公司,虽然也看重学校,但没那么绝对。误区3:成绩不重要:有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有最低GPA要求的,还有一些BT公司要求你成绩非常非常好。所以,在学校里,学习是基本的!必需的!首要的!误区4:实习经历越多越好:我觉得,这也是错误的想法。有意义的实习,1、2次足矣。没有意义的实习,再多也体现不出价值。而且,很多学生的简历上,做过sales实习,做过marketing实习,又做过admin实习,反正看起来是个全能型的。这种学生,如果是本科生还可以考虑。如果是研究生,只能说明他到了研究生阶段居然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实在堪忧。此外,如果每个实习都只做1、2个月,可能会被质疑没有稳定性和责任感。误区5:这个职位条件太高,不敢尝试像前面说到的,很多条件都是可以降低的。 有时候公司最最最看重的不是学校知名度,不是实习经历,不是专业…… 那它看重什么?!看重你一个星期可以来公司上几天班,可以持续上班几个月。只要这个条件满足了,一切都可以商量。当然,也有反过来的情况,公司对专业背景的需求非常高,比如它要招工科和商科复合专业背景的人,这种人很难找到,所以其他标准都可适当放宽。误区6:外企都喜欢性格aggressive的学生:小编听说四大的确喜欢比较aggressive的学生。 但是其他的公司就要看公司不同的背景了。有些公司反而喜欢性格比较平和比较保守的人。有些岗位需要实习生脚踏实地地干些细致的工作,所以也不可能找特别显眼的人来做。它们又不是找领导,要你那么aggressive干什么呢?四、结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做好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才是应对良策。觉得还不过瘾?别急,生动有趣的“鸭子理论”,或许能让你在简历写作上获益颇多。准备一份好的简历,选择一份合适的实习,认认真真对待实习工作,小编相信你最后一定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实习期间你都学到了什么?
按投票排序
287 个回答
一、【同事篇】1、称呼快速记住别人的称呼方式是职场上的第一礼貌。2、介绍自己切记要主动去认识别人,而不是等着别人来认识你。有效方式:a、微笑。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真诚一点总不是坏事。b、“小恩小惠”的相处之道。总结的一些经验,男同事适宜递口香糖(如果你是男的最好递烟),女同事适宜递话梅等零食,洗好的水果和特产性食物一般不会有人拒绝。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和度,食物越小越好,别人忙的时候轻轻放一边就好了。(如果分发东西一定要平均到位,否则一不小心反而会得罪别人,切记!)和同事一起吃饭,最好记得带上纸巾。包里和办公室里随时放几张创可贴、卫生棉和风油精,总有一天你会庆幸自己的提前准备。以上方法和细节只是打破陌生,与人交流的一些促进手段,绝对不意味着你就能因此得到什么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对别人来讲都是可有可无的,而你本身在没有价值之前都只是一个小透明。所以遇到贴冷屁股的情况也很正常,正好能让你初步区分这些同事的相处难易度。3、学会聊天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混到眼熟后,积极参与同事间的话题。即便他们的八卦内容,你完全没有兴趣,也要学会巧妙地保持中立,适当地附和几句,类似于“真的呀?原来是这样…”。对于没有弄清楚的事情千万不要发表明确的意见,参与但不要乱参合。自己发起的聊天,要根据对象,筛选聊天话题。比如年轻的同事可以从娱乐、运动、美容等话题开展,中年的同事可以从小孩、教育等话题开展,对于年纪较大的同事最好的话题就是忆苦思甜,而对于所有人都好开展的话题是新闻实事。多倾听别人的观点,要有眼神交流,人都有倾诉欲和表演欲,一定要记得忍住你的倾诉欲,表现出你对他人的认可!(后一点知道容易,做到自然不容易)4、控制距离联系方式从QQ开始,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问别人手机号码。不要谈及一些私密话题,会不小心触碰别人的雷区,也不要透露太多个人隐私。同事和朋友是有区别的!(以前随意惯了,但是直爽在职场上是要适当作减法的,有过教训…)5、学会提问不知道的问题要多问,但多问绝对不是让你遇到一个问题就问。即便同事再热心,也不可能随时有精力解决你的问题,所以:a、用好网络工具。不会的先百度或者谷歌b、提高效率。这里提高的是别人回答你问题的效率,心理上要想着尽量为别人节约时间,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为你节约时间。可以积累数个问题后再请教别人。(除非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就无法进入下一步)c、掌握好时机。请教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懂事,不要让别人忙的团团转的时候还要腾出时间来教你。所以最好在同事打印资料、玩手机、吃饭等零碎时间请教别人。(所以与越多的同事相处好,你能利用到的别人的有效零碎时间就越多,其实真正的工作中,大多数的同事们都很愿意分享知识的)6、理性助人不要太主动的帮同事解决问题,除非他(或她)对你有这个暗示或明示,在你不忙或者能力之内的举手之劳则没有关系,比如帮忙拿下快递或者带个饭之类的。乐于助人要理性,帮了就千万不要抱怨。7、NO Judging!!对于公司里的人事关系一定要谨言慎行8、随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尊重都是相互的,但需要明白的是即便抱着最大的善意、谦虚和诚恳也未必都会有人买你的帐,对于这种气场不合的人,就是做好自己的事,随缘。二、【领导篇】对于领导,或许真正要做好的就是两点:1、尊敬一个真正好的领导需要的尊敬不是奉承,而是认可和礼貌。认可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一句嚼烂了的话,少给领导做问答题,多让领导做选择题。你要认同你的领导(或者上司)是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对于一个任务,尽可能的多方案备选,优缺点备注,选项部分的大量繁琐工作是你能做的,而把最后的决定权交出去。礼貌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一些细节上的教养。比如,进出门的时候让别人先走,有客户来谈事的时候视情况给别人倒一杯水后再走,还有合适的运用敬语,好比“谢谢你”就比“谢谢”要更真诚,等等很多细节。“度”的把握尤其重要,见过同事为了给上司拎包而让上司尴尬不已,过度的表现就像一个畸形的小丑让人苦笑。礼貌是一种建立在同理心上的自然表达,应该让彼此都舒服。2、踏实a、安排的工作一定要按时完成并且及时反馈,才能得到更多的指点。努力训练自己有提前完成的能力,初入社会,工作上不会的东西太多,就像打游戏一样,你解锁的速度越快,遇到的Boss越强,说明你的能力也在增长。而这更大的挑战都需要自身更强的实力去争取。b、不要在领导面前说职业抱负,不要谈过多自己的经验,少说判断句,少用形容词。说的越多,往往会给人不务实的负面印象。这个世界上少有人真的关心你的理想和未来,一个人仰望星空,在所有人面前脚踏实地。三、【自我修炼篇】年轻最难的就是沉不住气,职场上的不公平,热脸贴冷屁股,努力很久的方案被否决,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甚至有可能被恶意的攻击等等都考验着我们这样初入职场的新人。一些经验总结:1、定位很多人都会告诉你,作为一个实习生一定要注意放低姿态。然后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实习生姿态都很低,这没有错。作为实习生,主要定位就是来学习的。试过在两家公司实习,第一次实习,每天加班,走得很晚,第二次实习,按时上下班。在工作上同样的质量完成度,但是别人的反馈是:A公司:这个姑娘态度很认真B公司:这个姑娘能力还不错所以我想说的是,努力是好事,但是过度表现努力可能反而会弱化你的能力,因为你需要更多的负荷去完成。所以电视剧电影里的职场励志鸡汤真的没有意义,不要一味的放低自己,努力不是你的特点,每个人都会,只有能力才是一个人立足的底气。2、效率安排好时间,分好事件优先级!真正工作的时候,杂事很多,往往是多任务共进的情况。用好便利贴,我每天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好当天的任务量,做起事来有个隐形的压力,却反而能不慌不忙,条理清晰。资料要整理!资料要整理!资料要整理!(血泪史~)电脑上的资料要养成分好目录的习惯,在工作量越来越大的时候,能大大提高效率。一个任务不要光求完成,有精力的情况下一定要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完成的更快。比如说各种软件里很多快捷键的整理和记忆,前期繁琐,但长期来看却是区别于别人的最优解。(这是我后期实习才有的体会,效率二字太重要。)3、观察反思 用心的观察同事或者上司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与人的交流技巧,你会发现别人身上的很多可取之处。多揣摩别人的弦外之音、姿态表情,尤其是眼神,一个领导为什么能成为领导?你为什么就是显得很嫩?别人的气场是如何形成的?工作能力可以靠时间经验累积,这些东西也许只能靠自己琢磨了。很多情况下真的不是过度解读而往往是我们的功力太浅,达不到那种自然的老练与简洁,这都需要练习。除了与人交流的技巧,还有工作经验上的学习,工作风格上的借鉴,总之学会成为一块海绵。我会把我观察到的东西快速的记录在手机上,回家后再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的差距。4、责任感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情只想有成就感,而没有责任感,走不长远。或许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开始明白,作为一个成年人从此以后都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严谨。可以有嘻嘻哈哈的状态,但是不能再有学生时代的马虎。不管公司氛围如何,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靠谱的人。5、合理规划眼光要放长,但步子是一步步迈,就说这句话吧。—————————————————从来没有一个能生搬硬套的公式,有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的方法论。重新排版了,方便大家看。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以上。
公众号“产品校招”专题已经更新了,欢迎关注分享,提意见=。=链接如下:更新线——————————————————————去年7月到今年毕业前,几乎都在实习。现在也正式入职网易了,产品岗。来来回回去了几个单位。但是感觉成长最快的还是去年暑假在聚美优品实习的那段实习,也是我第一份实习。作为没有任何经验的人进公司,有一位产品总监带,现在想想简直奢侈。当然了,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他是我清华工业工程系的亲师兄=。=感谢范老师,百忙之中教了我不少东西。学到的东西也都是一些职场上必须的东西,有些话是让我茅塞顿开的话,这里就用他的话作为答案线索吧。1.给领导方案而不是问题“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给你找数据,或者去帮你想怎么做,你不能让你的领导去做你的事情”入职之后,范老师交给我了一个任务,我说我想要一些数据,他问,你要什么数据。我说,这个功能相关的数据都给我吧。然后他就说,“你想清楚了再来跟所说,你要什么数据,为什么要,拿到这个数据能得到什么结论。”接着就说了上面这句话。总的来说,那也是我开始感觉到,职场上,需要给领导的是清晰的方案,领导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确认、拍板、提意见。而不是给领导一堆的问题。2.提出的方案要有依据,依据要能讲清楚“你说要这么改,但是要牵扯很多地方,你拿什么说服我”最后方案定下来了,然后基本上是我拍脑袋的一个想法,当时什么都不懂,方案直接牵扯到了整个产品库的基础数据更新,现在想想根本不可能去做。范老师就给了上面这句话。简直太客气了。事情形成方案的时候需要给依据,“我觉得”,这是谁都不能接受的说法。3.主动沟通而不是等问题解决“你不要光坐在椅子上,你需要沟通、跟进、碰需求,别一直坐着”刚去的时候我还比较茫然,就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写PRD,画图,然后看竞品,翻翻书什么的,开产品迭代到哪一步了我也不管。然后范老师就跟我说了这句话。然后我就动起来了。设计,研发,测试,运营,来回跑,沟通效率也确实提高了。和大家熟了之后,事情推起来也就方便很多了。4.产品可以有问题,但是不能生来平庸“你这个东西没有错,但是太平庸了。不要怕出错,错了我们可以事后改,但是平庸就直接没救了”某一次的需要做一个东西,我做完了跟范老师确认,他看了下就说了上面的话。确实,当时想着的不是怎么抓住用户眼球,而是参考了下竞品和现有情况,出了个平庸的方案。总的来说,就是产品在思考的时候,标准就应该是卓越,而不是担心出错。5.做好向上管理,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我手上不止你现在做的事情,你的事情有时间点,如果需要我确认的,你得不停的催我。不然你发个文件,我没看,事情没完成,责任还在你。”哎,范老师事情太多太忙,记性差,我负责的事情还基本上都得他确认拍板,所以,真的得追着问啊。让我也知道了向上管理确实是完成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6.事情要讲优先级和性价比“大公司做事情都是讲性价比和优先级的,需求来了先别想着做,先权衡。”不是所有的有提升的改进都必须去做,同样的资源,可能还有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要去做,所以在想方案或者考虑是否做某个事情的时候,一定得考虑成本问题。优先级和性价比。7.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你是产品经理,你都不为自己的产品去争取资源,你怎么要求你的产品能做好”那天要去和另一个总监要更好的广告位,他出差了,我就很为难,给他打电话说,“我级别不够,这种话不好说吧,你给他打电话吧”,他就跟我说了上面的话,虽然后面也很体贴的跟了一句——“你搞不定再给我打电话,我再跟他说”。当然了,问题解决了,就是我当时觉得有点怵。8.主动去学习和补充知识“事情得做,你自己还是也得提高吧,我那边有两本书,你有空翻一下。”有空看看书,也是挺重要的,嗯,后来看了不少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感谢范老师。回答比较零碎,希望有用吧。看到点赞增多,贴小广告的更新线______________好久没有正经答过题了,谢谢。自己做了公众号,刚开始不久,之前还不太清楚后面更新什么。然后看到这些内容还比较受欢迎,决定后面做下"产品校招"专题吧,对自己也是个总结和知识内化。欢迎关注公众号,“三倍体”,sanbeiti。也欢迎发知乎私信或者公众号消息,交流对这个事情的想法。
离开Saatchi回到学校以后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思考了很多,也纠结了很多,最终决定第二年暑假还是回来。顺便记录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考。先放一波六一大龄儿童节自己拍的 Saatchi Shanghai 现场。翻翻以前写的答案,大一的时候写过的一篇答案有提到大二想去微软:实习一定是要行业、岗位相关吗?我觉得是要有一定的关联的。如果没有关联,起码你得准备好要能跟HR扯得清楚你的职业规划思路。比如说我大一在广告公司,大二很想去甲方(比如微软)做Marketing Intern。事实上这两者的确是有很强的相关性的,都需要对Consumer
Insight有很深的理解。离开Saatchi最初的那段日子,的确是这么想的。也发现在学校里大家普遍觉得甲方钱多加班少,比agency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于是从Saatchi回来的那段日子里一直打算着下一年暑假去甲方实习。之所以想去微软是因为,本身就是软粉,非常喜欢微软的产品,也一直在坚持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各种安利。回到学校以后,参加了Microsoft Student Partner(MSP),同时也在继续买买买微软的产品。但随着接触了解的程度不断加深,越发越觉得微软在无论是operation还是marketing, PR, brand management方面问题都太大。撇开技术创新上优势不谈,在这些领域,微软和苹果相比,存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性的落后”。比如,微软自家员工在下的回答就几乎完美地体现了:自上到下整个组织对marketing对PR对品牌是真的一点sense没有。再来一个售后的case随意感受一下:撇开日常各种莫名其妙的营销和公关活动之外,自己亲身在与微软的各种vendor/agency接触之后也是深深地感到一种无药可治的无力感。比方说从微软中国官方商城(外包的)购买的Dock后一周发现一个USB接口损坏,打售后电话要求换新,却被告知必须将包装完整退回才可退换货。当时对这个奇怪的退货政策非常生气,直接对着电话吼了一句:“难道你们还打算把这个坏掉的东西卖给别人吗?有没有脑子?”再后来,逐渐也开始发现这种“没有sense”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微软中国区,global也一样。看不到任何危机管理预备处理方案,具体参考另一个案例:产品导向本身没有错,但在某些环节微软连产品也都没有做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Windows
10 Mobile上的不作为,不知道伤了多少粉丝的心,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只能说两年WP,爱过。曾经一度也对Windows 10充满信心。花费整整两年时间去等待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最后微软也就这样对待我这样的loyal
customer,心里只有失望。不过作为一个还算资深的软粉,使用过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微软的产品,我完全分得清微软只是在手机业务上的表现令人失望透顶,而在其他领域有着非常强势的表现。如2 in 1,一直是在给OEM做showcase,在引导,在inspire其他的一众OEM品牌厂商走向下一个发展阶段。但对于其他没有那么tech-savvy,没有那么geeky的普通消费者,无疑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黑点,并且极有可能从一个业务单元的坏印象,延伸到对微软整体品牌的不信任。对微软的在华业务的现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之后,原本要去微软中国做marketing实习的想法也自然变得不那么坚定了。在我看来,进入这样的组织,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很难对这个庞大的组织产生什么看得见的正面的积极影响,倒不如就继续日常买买买,继续把好用的产品安利给身边的人,把这份对品牌的热爱默默保留下来,不参与到品牌运营了。在否决掉去微软实习的想法后,陆续还纠结过是否要去快消巨头如宝洁亿滋的市场部。后来也发现面试的过程实在砻长,要网申要笔试要群面要单面要等通知,整个过程少说一个月,并且为了保险起见肯定不能只投一家,做出这个决定的机会成本大概会是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处于半残废状态,承担不起,有这个时间不如多读点书多积累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目前在Coursera上进行的Duke University的Excel to MySQL:
Analytic Techniques for Business. 除此之外,学校里还参加了一个Big Data相关的项目,后面还打算入门一下R和Python以及在Udemy过一遍AI的基本操作,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拿来浪费在面试上。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时间又那么有限。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掌握了很多内容,但事实是,并没有。以大家都知道的PPT为例:绝大部分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熟练掌握PPT了,但实际上他们却无法用PPT画出上图的椎体。根据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数据来源,99%的简历投递者会在简历上写熟练掌握PPT,真正达到掌握程度的可能远不足5%。(数字是瞎编的,随意感受一下就好)这里可以顺便谈谈agency和一些体量较大的甲方在招聘方面的区别。基于我自己的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agency(公关/广告等等)由于自身小而美的天然设定,在招聘方面并不会像一些体量较大的甲方(快消领域如宝洁/联合利华)那样每年在校招季会有大规模的全国性招聘。新晋人员可能是转正的实习生或是从别的公司过来的同事。即便招聘的是毕业生,一般也会要求有相关的经历,并且面试的过程相对简单许多。而进行校园招聘的agency,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来过诺丁汉宣讲的Activation Group和蓝色光标,通常都处于快速扩张期,会去各个合适学校有针对性地大批量地招募适合特定岗位的人才。如专注于luxury
sector的Activation Group来我们学校就几乎只招Account
Service,同时会选择去同济大学专门招募舞台设计的同学,去美院/国美招募创意设计的同学进入创意部门,会专门到各个学校去招适合各个部门的人才。Agency小而美的这一天然属性,决定了假如你想从agency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所要在面试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远小于各种甲方部门,所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投资于更有实践意义的一些基本技能,比如视频编辑剪辑,平面设计,数据分析等等,在我个人看来会更具价值。尤其是coding,简直是解决各种繁杂问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神器。具体在工作中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完全是由你个人的skill set决定的,在学校里好好珍惜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入门一些基础技能绝对是很有必要的。另有一篇 供参考。在甲乙方的选择问题上,除了之前提到的简单的面试流程能节约大把时间,以及参考阅读中提到的99个理由外,还有一个就是在细分领域专业程度,如果把甲方市场部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的话,通常也只能达到一个样样都会,样样稀松的意思。这点是由甲方市场部的职能决定的,因为通常市场部都会任命一些外部agency帮助他们在细分领域大展拳脚,比方说市场部可能同时会跟公关(PR),广告(advertising),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社会营销(social)领域的agency在一个integrated marketing campaign(整合营销活动)上通力合作。市场部门负责沟通调度配置资源,agency负责具体的执行。Agency也会把现有的最佳实践反哺回甲方市场部,因为通常来说agency同时服务着很多客户,对自身擅长的领域的专业程度要比甲方市场部的同事高出不少。于我个人来讲,更倾向于在一个领域有一些无法轻易被替代的专业性的积累,因此这也是一个选择留在agency而不是去市场部的原因吧。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公司的实习项目都只针对大三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有且只有大三暑假一次实习机会,次年毕业直接走毕业生校招或者给return offer,相比之下,agency不care你是高中生还是大三,像我一样运气比较好大一就进agency实习的话,等到大三暑假都已经在行业内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了,为何还要去甲方市场部重新开始呢?以我自己为例,大一暑假结束从SAATCHI上海带了几本书回到学校,并且一直在反思实习期间做过的事情,结合学校里的课程,每过一段时间都有成吨的令人无比 excited 的新发现。反思之外还有实践,比如大二上的一门课 Work & Society 的课本里就有介绍quantitative
research & qualitative research 的章节,再结合 Planning Director 派的美汁源的调研项目来实践一把,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有动力深入学习课内的内容。实践和理论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际上远不止是课本上的内容,在SAATCHI实习期间另一位Planning Director曾经给我讲过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research philosophy。她说: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how a lion hunts, you don’t go to the zoo, you go to the
jungle. 自从听到这句话一直很好奇它的出处,直到读到了 Sandy Thompson (在 1994 - 2010
长达十六年间曾是SAATCHI & SAATCHI的Worldwide
Planning Director,现任 Young & Rubicam 的 Global
Strategic Planning Director) 写的一本书:ONE IN A BILLION: XPLORING THE NEW WORLD OF CHINA.在这本书中,Sandy记录了她们一行人(同行的还有摄影师Chien-min Chung和司机)以北京为起点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数十个省市和地区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个西方人视角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不像今天,有众多的市场调研公司的存在和他们带来的完善的数据收集分析实践可以帮助品牌更好地理解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再加上受制于定量研究本身的局限,Sandy Thompson提出了“Xplore”这一独特的获得消费者洞察的理念和主张,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之成为了SAATCHI & SAATCHI 全球文化Lovemarks的一部分(中文语境下译为“至爱品牌”)。Kevin Roberts,Lovemarks概念的提出者,前SAATCHI & SAATCHI 全球CEO,多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到过Sandy的主张,比如这个在2008年时接受的采访:即便是在这个大数据盛行的时代,数据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本身对事物的洞察,因为总有特定类型的内容是数据永远无法言说无法表达的。因此,Xplore的主张,即进入到真实的消费情境去与消费者互动,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探索行为背后的归因,并且把这些发现通过一个很好的故事讲述给客户。这样的主张,无论在过去还是将来,永远站得住脚,它是超越时间和技术的。这样一个巨大的发现,立马就被用在了课内的小组作业中,并且拿了很高的分数。在这个小组作业里,我们尝试去探索为何可口可乐在1985年提出的配方改良失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在试验中,他们给消费者两小杯可乐,并且不告诉他们哪杯是百事哪杯是可口可乐。实验结果很是让可口可乐公司的高层震惊,75%的参与者表示,装有百事可乐的那一杯更好喝。高管们将这个实验结果当作可口可乐市场份额的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喜欢更甜的可乐,于是他们决定变更配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连研究人员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在试验中,实验的参与者们被带到实验室里,被给予了两小杯可乐,接着被要求说出他们更喜欢哪一杯。这能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太大了: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喝可乐的场景是家里(环境变量),一次性摄入的量也大不一样(摄入量变量),两个主要变量都没有严格控制,这样的试验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后续针对此次事件的研究中发现,实际上消费者在大量摄入可乐的时候,依旧偏好可口可乐,因为百事可乐在大量摄入时由于较高的含糖量,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程度的不适(太甜)。因此,如果完全按照消费者在真实情境下的摄入习惯饮用可乐,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不难想象,当75%这个数字被呈现到可口可乐公司的高管面前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个吓人的数字吸引住了,很少人会去质疑这个数字背后的实验设定或是背景环境。由此还可以延伸到Linda Kovarik做客Thoughtful China时的一段分享(Linda曾任SAATCHI
& SAATCHI大中华区的首席策略官,大一暑假有幸同她一起工作过)。By the way, 不得不说Thoughtful China的这么些节目对理解一些行业相关的概念和格局挺有帮助的,建议想在advertising或者marketing有长足发展的同学有空可以看看。类似于这样的反思总结还有新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也是在大一暑假,做过的 Intel 的比稿。反思源于上Digital Economy的时候professor给的一篇HBR文章:今年大二暑假再回到SAATCHI上海,头几天里,几乎碰见的每个人都会惊讶到:“啊!你回来了!”
“哇,这里有一个熟悉的面孔。”“这次是for哪个team啊David?”所有人都特别好,就像家人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钱拿,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呢?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故事还在继续,日后肯定会再补充。:)以上内容是第二年暑假开始的补充,以下是大一暑假结束后写的原答案。大一暑假在Saatchi & Saatchi上海Office实习了两个月(没错,就是2013年为央视制作上图这则关爱老人公益广告的4A广告公司),体会到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下面这句话:大一暑假在Saatchi & Saatchi上海Office实习了两个月(没错,就是2013年为央视制作上图这则关爱老人公益广告的4A广告公司),体会到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下面这句话:“NOTHING IS IMPOSSIBLE” 同时也是Saatchi的spirit之一(图片取自Saatchi Global Website)在Saatchi的两个月里接触到的事情,无论是从最开始的实习项目的面试到实际的日常工作,都可以用Saatchi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 这句slogan来总结,因为在真正经历这些事情之前完全想象不到它们能够真的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位大一即将升大二的实习生而言。首先是面试,在申请Saatchi的实习项目的前一个月,有个以前一起玩游戏的朋友问我想不想去阳狮实习,后来因为人家嫌我才大一可能不太靠谱就没了下文(图1)。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给我发了Saatchi的实习项目的推文,点进去一看,又是刺眼的“大三大四”。当时也没考虑太多,抱着“就算只是在微博转发我的作品也好”的态度投了简历。本来是没有抱着任何通过的期望投的简历。然而几天之后,非常意外地接到了HR的电话。蠢萌的我当时还多嘴问了一句:“你们不是只要大三大四的学生吗?...”“是这样,我们看了下你的简历,觉得不错,所以大一也可以啦”我:“ ... ”当时想到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争取暑期实习的机会了,于是当即买了往返机票预订好酒店,再不出门闷在家里着手准备面试,从一切渠道尽可能地多了解这家公司。做自我介绍的PPT,找往年参加实习项目的学长学姐问情况,看了好几部Saatchi the Great China CEO Michael Lee的采访视频(后来在实习期间不光是见到Michael本人,同他打了招呼,而且还和他一起录了第一财经的节目XDDD,播出了把视频放这里)翻出来了,《波士堂 by 第一财经》:《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后来在Office碰到的给我喂话筒的主持人也是她!接到面试通知后,整整三天时间都在准备面试:回忆简历上写的经历,写稿,修改,要想出比较fancy的方式来讲述,再想想前几次面跪了的经历中哪些失误是要注意避免的。总之真的是竭尽一个能力一般的大一小朋友所能做的一切了。面试前一天下午到了上海,入住,出门,按着地图步行到办公室先踩点(当时Office还在东海SOHO,入职的时候就搬到688了,很可惜当时没有拍照记录下来)。第二天面试,和之前的几场面试一样,依旧是全场最小,还碰到了好几个厦大广告系的学姐。面完后和薛导吃了顿饭,回酒店拖着行李到机场的时候整个人像被榨干了一样,歪歪扭扭地靠在候机厅的座位上,真是一点想法和力气都没有了。接下来就是一周煎熬的等待。到了发offer的最后一天的下午五点多,得知同场面试的厦大学姐都已经接到offer的消息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绝望的。嗯,那就这样吧,反正还小,尽力了就好。然而半小时后,手机响了,接起来一听,是Joyce(负责实习项目的Saatchi HR),说面试通过了。一刹那整个世界又重新明亮了起来,鸡冻得在家里蹦跶来蹦跶去,当即发条朋友圈show off一下,家里人纷纷表示药不能停。次日收到了入职确认短信。后来也问了Joyce,Saatchi历史上还没有大一暑假就能来实习的实习生,我是第一个。大一下翘了近一个月的课到处面试,先后面了Uber,美标,蓝标,尼尔森都无一例外地跪了,但最后面Saatchi的时候明显就感觉单纯在面试技巧方面丝毫没有逊于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整个努力的过程,很合适用胡适先生的“功不唐捐”来形容。这么多年下来我一直都觉得,做过的,读过的,体验过的任何东西,总会有那么一刻会真正有帮助。很多时候,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来Saatchi面试的前一个月在厦门本地的一家快消品经销商跟着跑通路(小店)渠道,期间了解到炫迈在通路渠道的一些基本信息,在面试的时候就真的用到了。没有这些前期的积累,面试根本没可能通过。入职当天,按时间到了Office,Joyce告诉我说被随机分到了P&G Olay Account Team,全组唯一一个男生,。下面这些图是688和办公室的环境,真是让农村人长姿势了。今年Saatchi China和Oxford University有签合作,所以实习生中有三位来自Oxford的同学一起参加实习项目,和他们在一起的一个月里几乎各种被全面碾压,无论是brainstorming还是presenting还是note-taking还是信息收集整理然后brief给老板,没有一项能比。其他的实习生有来自厦大、多大、还有上海本地的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同学,还碰到一个UNNC的大四工业设计的学姐(实习项目模拟提案我俩被分到一组,而且还赢了)往往是真正在一起工作了,才能意识到这里每一个人的优秀,想要达到他们所擅长的领域的那种高度,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思考和练习的。就单英语能力来说,再没有人会像在学校里那样,因为考虑到你不是native-speaker而放慢语速,不说俚语转用一些简单的表达以便于沟通。没有人会care你的弱小,你的孱弱,你的能力不足。在一所中外合办校学习了一年,英语能力依旧不足以跟上native的节奏。在学校的时候,从来就不会有真正出来实践之后意识到自己太弱,而产生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弱成渣渣,什么都不够用,什么都要提升;一方面又想到自己才大一,还有大把时间在这些方向上努力。有些苦恼,又觉得有些幸运。假期很少出去旅行,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觉得自己太弱,要是出去玩,甚至都没能力达到预期。比如因为英语太渣,去欧洲,坐在咖啡馆里,坐在冰淇淋店里,想要和当地人聊聊历史,谈谈生活都谈不利索。像路人一样经过就拍照留念?那并不是我想要的旅行方式。所以干脆就不出去,尽可能多学一点,多做一点,等到足够强了,再出去,相同的旅程,想必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扯远了,回到正题。两个多月,学习曲线几乎是指数型的。从第一周连4A腔都听不懂,mentor拉着我介绍P&G team的成员一个都记不住,事情做不完加班加到凌晨两点多,到后来临走的时候,自己想的idea被真正卖给客户,认识了Shanghai Office的大部分人,Competitor Report能独立完成越写越快,还能结合现有的UNNCHunter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源成立项目组帮Saatchi做全国Xplorer的招募和协调运作,短短两个月,自身各方面提升的幅度,让我自己都难以相信。两个月里,竟也像Saatchi正式成员一样被对待。前几周的一个早晨来上班,走进电梯,刚好碰到Fan。对,就是这个Fan:当时愣了一下在想要怎么反应才合适,完全没想到他直接热情地向我打招呼:“Hi, David ~ 早啊!最近怎么样?”而且卧槽竟然连我名字都记住了!!!然后我就blablabla扯了一堆,顺带提了最近在帮planning组织Xplorer。电梯到达,我以为谈话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他说:“这个好像还蛮有意思的,你有空可以来我办公室跟我详细讲一下吗?”我当时的心情如下:然后做了套PPT,隔天就去brief完了还被主动加了微信几乎是在Saatchi的每一天,都在发生这样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原本以为我的脑洞已经不小)。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久了,人也会变得逐渐大胆起来,再看到什么非同寻常的idea,直觉性的反应便会逐渐从 “这个肯定做不了,别想了” 变成 “Why not?” “为什么不可以试一下?”。这大概就是广告业的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吧?时尚,创意,大胆,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在leading advertising agency,比如,Saatchi的Sharing无论是实习生还是正式成员,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和观念。老板们也都非常有亲和力,人特别好,没有架子,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每次有Sharing我都会早早地去占座位,从来没有人跟我说你应该给什么什么让位置,没有那么多有的没的。Uber上海来 Saatchi 的分享,其实从面试Uber之前大概14年底就开始关注它了,听到了很多蛮有价值的point,Zoe听说我面过Uber Shanghai,还和Davis还有过一面之缘后给了我一张名片,高兴得不行。 XDD 时常也会混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零零碎碎写了这么多日常小事,也稍微提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我对广告业的一些理解吧,这部分也可以和Saatchi在做的一些事情穿插起来写。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广告业的黄金年代不再,并且逐渐走向下坡路。2014年初,Saatchi提出了拼野(Monster Attack)行动。Michael Lee说,Saatchi作为一家leading advertising agency,要对行业负有一些责任,要带领整个中国传统广告业转型,就要敢于颠覆传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怪兽,他希望Saatchi成员心中的Monster跳出来,打破以往的一些想法。比如,ADQUAN 广告门《10亿美元蒸发:宝洁全面收缩营销预算》: ,越来越多的广告预算被划给新媒体。同时我很少看到别的4A广告公司站出来,表达这样的理念:不光是自己生意好坏赚钱多少的问题,还有对行业整体转型的责任,对整个advertising industry共同繁荣的负有的责任。在波士堂的那期节目中,Michael提到,自己的Rain Maker(造雨者)的Monster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会赚钱的人。这个“赚钱”不仅是帮公司赚钱,还要帮客户赚钱,帮员工赚钱。拿很多钱,招最好的人,做最好的事,帮最好的公司赚钱,再吸引最好的人加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我在Saatchi学到的另一个重要的点,它显然不是怎么写Competitor Report,如何和老板相处,或是怎样最大化现有资源的最大价值之类的偏执行层面的技巧。而是说,通过两个月的实习,真正的,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理念被落实之后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理念,不光是狭隘地focus on个人或是公司利益的得失,而是关注于整个行业或是整个community的共同发展。当实现了这样的理念之后,个人或公司的效益,一定不会差。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在课本上读到的话:"Profit is not the purpose of business, but rather a test of the validity of the business."其中传达的理念,我想是相似的。当你能够真正为他人提供价值的时候,钱自然也就来了。所以根本不用考虑怎么赚钱,学会怎么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带着这样的理念回到学校,再看看能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最exciting的,不只是自己个人的发展,而是尝试把自己的发展和整个UNNC Community的发展结合起来的过程。以我现在在做的针对UNNCer的主推实习和商业项目的微信公众号(UNNCHunter)为例,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得捷足先登,赶在别人之前找到最有潜力的小朋友,说服他们加入Hunter团队,比如已经入坑的CopyWriter和Visual Designer两位。提供最好的资源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比如视觉方面可以在校内邀请
非爷这样的平面大神来给他们做Creative Training,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做出有格调的微信推文,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之后就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让自己飞起来了,学习资源更是一抓一大把,根本不用愁。当我们真的有能力做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的时候,眼光就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微信公众平台了。比如说,团队要做《UNNCer应该如何优雅地使用Linkedin?》,内容做出来了,review一下发出来,转发量爆炸,确实很棒,就可以考虑让对项目贡献最多的成员把原创文章针对知乎进行在排版上适配并搬运到,每一个人的贡献,都可以不仅仅局限于UNNC这个小圈子。前提是我们真的做得出像样的内容,因为真正好的内容是不怕传播不出去的。比方说
魏老师的每篇英语学习的微信推文,在知乎上都有一个对应的版本。类似于这样正向的、外部的刺激,就很容易持续性地激励整个团队每天激情澎湃地去寻找Insight,去制作高质量的内容,来帮助整个UNNC Community快速成长,与此同时,每一个人都还能有机会代表团队,向世界发声。简直Excited!另一个可以结合起来的点是国际生与中国学生的融合。这还得从商学院的一位退休高管说起,他30年前在Saatchi London Office工作了8年,他不止一次地在课上提到在Saatchi工作的经历,因此几乎商学院所有(认真听课)的学生都知道Saatchi & Saatchi其中包括我最好的同学Rik:聊天内容大意是,他非常希望能够加入Hunter的Saatchi Student Xplorer Project Team,按照我对他个人的了解,通过面试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通过并成为Hunter团队的一员了,可以预想到日常的工作将会非常有趣,并且充满挑战性。比如平时开会时用的语言,书面文件用的语言,都得是英语;以及很多在中国生活的国际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上的不足,都要求团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来对一些问题进行英语语境下的解释。由于成员的多元化,观点和内容的进一步多元化也是可以期待的。一方面是想要融入local community的国际学生,一方面是希望体验多元文化,希望有更多锻炼口语机会的中国学生,团队通过招募国际生成员,来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这样的小举动,放在整个UNNC Community里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融合交流不足的大背景来看,也算是一个创举。毫无疑问,在进行这些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同时,个人能力也会迅速提升。所以我们会说,个人的发展和Community的发展实际上是不冲突的,只是难点在于说,如何找到其中的结合点。因此我才会觉得,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大学生,早早地去接触广告行业,去像Saatchi这样的leading agency实习,其实是很inspiring的一件事。即便是从很现实的角度来看,所有在实习期间学到的东西,回到学校都是分分钟可以用起来的,根本不必等说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开花结果。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学校里,你不需要去面对什么保守的客户。Agency里卖idea是要去迎合客户的喜好的,而客户的喜好往往和真正的target audience的偏好又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学校里完全不会有这样的限制,完全任由我们自由发挥。并且你得承认,所有的人都有跳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没有到那样creative的环境里没有被激发出来罢了。所以当你有一个很好的idea的时候,就带着大家一起花样作死吧,年轻的时候不作,老了也就更不会作了。然后再尝试变得再大胆一点,再热情一点,再有想象力一点,考虑问题的时候站得再高一点,再跳脱一点,发挥想象力,尽力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改变,帮到自己,帮到别人,帮助整个社群成长,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每个人都可以,以某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做到。You never know,因为,真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更新于 :今天farewell,临走的时候恰好碰到Michael,高兴坏了,顺便合了个影:还被送了Saatchi的至爱品牌(lovemarks):再见,Saatchi,今后有缘,再相会。
起点要高,这样才能少受闲气,少打杂工。
优酷实习生。感谢主管给了我实习的机会,虽然我技术一般,可能是我们组有招pkuer的传统吧(已经连续三四茬了)工作内容么,天天写点代码,也让我的大数据技能树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最重要的是对视频行业有初步的认识,只说工作相关的吧,我们组做路由器,也就是优酷路由宝。由于现在移动设备上没有p2p,所以视频流量大都产生于移动端,如果这部分流量能由路由宝上面的P2P程序接管,优酷盈利指日可待啊,据我所知,最多的就是在空闲时候推送一点热门视频,电视剧这类的。对用户最大的好处是是装了路由宝免广告(这个功能好像还没有上),一百多终生免广告还是挺划算的。虽然优酷在走下坡路,腾讯搜狐爱奇艺后来居上,还是希望优酷的鼓励UGC计划能有成效,祝早日盈利。最重要的是 下次实习去个更好玩的公司!PS:欢迎来实习,简历发到
实习完了,绝对有经验。整理几篇,供大伙参考:=====================同事篇=====================相互尊重: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无视他人,甚至去刻意为难他们,大家都是同事,是一起奋斗的伙伴,尊重是必须的,也是相处的首要条件投其所好:如果你想和同事更好相处,要了解他们平时生活的兴趣爱好,比如一起打篮球、踢足球、逛步行街、唱K等活动,通过了解加深彼此的了解3解决矛盾:当发生矛盾时,要懂得及时补救,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宽容待人:在工作方面,切忌不要和同事抢风头,万事以宽容相待准没错。提升自我:如果一个人足够有素质,他是不会容易生气的,就算是面对同事的挑衅也能一笑而过,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本职工作要做好:和同事相处的时候,首先,你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毕竟在办公室中,工作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各尽其职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背地里讲同事坏话:在同一个办公室中,不要当着一个人的面去说另外一个同事,这种背地里说别人闲话的事情要不得。这样是很不利于办公室和谐的。学会吃亏:同事相处的时候,不要总是斤斤计较,显得很小气。偶尔吃一点亏是很正常的。从长远看,是对自己很有利的。不要一味妥协:在办公室,大家靠各尽其力,获取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如果别的同事做事情太过分,侵犯了自己的核心利益,自己绝不要妥协。不要独处:这里的独处尤其指,办公室同事一起去吃饭,你不去;一起去K歌,你也找理由拒绝;一起去溜冰,你也推脱……这些是很不好的。久而久之很不利于同事关系的融洽了。=====================上司篇=====================谦卑之心谦卑之心应该人人有之。不管是工作也好,还是生活也罢,一个都不能少。就算自己在某一方面确实比上司强也应该谦虚对待,只有这样与上司的关系才能持久。恭敬之心在职场中对待自己的上司应该心怀恭敬之意。毕竟一般的上司都比自己年长、都比自己能力强、都比自己有经验。服从之心都说军队少不了服从之心,其实在职场中对待自己的上司也应该做到服从之心。这样才能深得上司信任。交流之心俗话说: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沟通不了的人,就是这个道理。在与自己上司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多多与上司交流,理解上司的想法。必要的时候你还能窜测出她的心思。主动之心工作不懂的可以主动咨询上司。不懂就问,决不能被动。承担之心在上司布置的任务之后不但要积极完成,在出现问题之后还应该主动承担。承担之心在上司看来是一种忠诚的表现。=====================习惯篇=====================1三先优原则每天提前15分钟起床,写出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上班之后立刻去做第一件事,然后紧接着做第二件、第三件,这期间不要做任何无关的事情。做完那三件事再说。2.工作总结推迟15分钟下班,挤出时间写总结,给自己看。一天不写总结,可以说这一天基本就是白费了,对自己没有任何提高,只是用时间换工资而已。给大家总结出的表格(供大家参考)一天天的积累,以后就会派上大用场。分时间段去检验自己,你会发现,你每天都在进步。3.模板将重复的、机械化的东西做成模板。比如例行报告、工作ppt等。每天交的工作或按时间段交的工作都是有统一模板,可以重复用模板,不易出错也方便自己的工作。4.注意细节文档命名严格遵循一定的规范(部门+名字+文件名);时刻整理办公桌和电脑桌面;最需要的东西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文件分类归档等等。5.活跃思维下班后挤出一部分时间活跃一下大脑。比如思考今天看的书上面的内容;整理知识体系,多做逻辑构图。在空闲的时间不妨多逛逛一些创意设计网站。6.随时记录我的桌面永远都有一个world文档命名为&记录&的,随时记录下自已的工作想法,对事的观念,把它贴在自已最易看到的地方,时常提醒自已 。 7.管理日程除了三优先原则的工作,剩下的工作和活动自己用日程管理好,做到合理有效地安排工作与活动。日程管理可以用TODO,ticktick等软件或者像189邮箱日程等。邮件的整理与分类也需要自己整理好,有条不絮,工作必能事半功倍。8.选择好自已办公的工具了解好办公工具的性能
——电脑、办公软件、电话等
结合工作重心,发挥自已办公工具的最大作用 。 9.设一个闹钟每次干完活,休息一下的时候,打开闹钟,设5分钟到15分钟,闹钟一响立刻关掉闹钟,继续干活。10学会分享在网站上看到好的文章或好的设计记得分享给身边的好朋友哦,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团队才会不断前进哦。答主也喜欢分享,今天就分享到这了。要是有更好的建议,大家可以踊跃评论,必谦虚受教。=====================学习篇=====================1.笔记法:笔记本随身放包包,随身带2.思维导图:看完书都记得做思维关系图3.工具:知乎,Excel高级技能,ps,max等软件4.手绘:图是最有效的记录与表达能力。5.精通一门外语6.记录+归类整理+总结。7.学一乐器2.学会插画,赏画=====================好书推荐篇=====================1.《金字塔原理》2.《让创意更有粘性》3.《参与感》4.《社会心理学》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6.《怪诞行为学》7.《张爱玲小说集》
负能量扫射BIU BIU BIU!负能量扫射BIU BIU BIU!负能量扫射BIU BIU BIU!我的实习经历比较可笑。我刚回国那阵,我爸怕我社会经验太少(天地良心,他儿子十六岁就进了社会大学流氓系,二十三岁毕业,又选修了专治各种不服系,他爸爸至今蒙在鼓里),先把我安排到他朋友的一个公司,那个公司是个文具公司,专供各种政府部门的文具供应,我去了也没什么事儿干,就随意找了个师傅教我怎么修打印机和复印机,许是我聪明绝顶,我入门还挺快,这自然是给自家脸上贴金的说法,其实我拆机器的时候抱着的想法是,大不了拆坏了,反正赔的起,拆他丫的。所以不久,我就自立门户,负责一个区域所有政府部门当然还有其他我现在都想不起来的公司的的打印机和复印机维修。然而事实上,我并没学会怎么修打印机和复印机,我充其量就能很迅速很流畅的给打印机和部分复印机换个墨粉。(现在还能想起来的有个1020型号的墨粉,笑.)专业名词可是学了不少,什么充电辊鼓芯之类的。我记得自己去的第一家部门是信访局,是去换墨粉和维修一台复印机。墨粉我是很轻松的换好,复印机我是不会修,所以我就跟部门领导说:这机器在您这修起来也麻烦,墨粉什么的也一堆,您看我周五让我们公司的车拉回去修,等下周一给您带回来行么。我给您报个价,这机器的里面的加热辊坏了,估计用的时间长了老化了。大概在600左右。这是质量不错零件的价格,还有的能便宜点,但您这机器不错,我寻思就给您换个好点的零件,用的时间也长。领导也挺痛快的,我周五把机器抱回去 ,直接拿给了我师傅,我师傅拆开一看,说,就加热辊有点脏了,擦一擦就行。600块到手。月底发了工资,给师傅送了两条烟。有时候去公安局或者质监局换粉维修之类的,经常会有人会问,你看我这打印的不清楚啊之类的。我就顺口一说,您这是鼓芯脏了。我给您擦擦,您这硒鼓还能用段时间。其实天知道是什么鸟原因让他打印的不清楚,但是我一擦,估计是心理作用,领导立马说,嗯,好点。我说,这硒鼓再打二百张左右就可以换了or您这硒鼓是进口的没法给您换墨粉,下次您换个硒鼓,可以换墨粉,节约。后来有一次去工商局局长的办公室修个打印机,那打印机打出来有条横杠,我那时候蒙事儿蒙的多了,也好歹有点常识,就说,您这是鼓芯坏了,这样,您也不用花钱,您这硒鼓我给您带回去,我从我们那拿根鼓芯您先用着,等回头这硒鼓不行的时候一块换了就成。过了段局长把他们单位的该淘汰的打印机复印机全换了。当然,也偶有不愉快,区政府的办公室很抠门,有台针式打印机,估计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品了,还不退休,次次让我去换墨条(我也想不起来那个叫什么名了,随意杜撰了个名字出来,很像录音带的东西)那玩意特别费劲,得跟缠以前磁带一样一圈圈的给它缠上去。每到有这种活儿的时候我都先拖着,过几天再去。后来有次拖的时间有点长,她们主任特别恼火的来了一句:你是不是嫌活儿便宜,不想来啊,不想来我找别家。我当时心里简直骂开了花。千万匹草泥马喷涌而出。妈的,一个墨条一共五块钱,老子费十多分钟给你缠上,老子这手工费得值多少钱。CNM!其实我实习期大部分干的事儿,都算是很低级的坑蒙拐骗。但后来很多的领导都想起过我,说过“你们家做维修的那个小伙子哪去了。”之类的话。我想分享的经验就以下这么几条。政府其实是个不太在意钱的一个单位,他们更在意的是权力,以及怎么舒服的便捷的掌握权力,所以凡是跟政府或党沾边的生意都很赚钱。科技含量越高的越赚钱,因为这批人不懂科技。食物链的顶层其实只属于一种人,既不是权力的掌控者,也不是努力的人,权力易逝,时间有限,食物链的顶层只有一种人,聪明人。掌握别人不了解的知识/科技/或任何一种资源,都会让自己变的主动。一定要分享利益。要果断的舍弃蝇头小利,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并没什么大的利益,但有时候退步反而是向前。尊严在大多数年轻人身上都是个屁,可能还不值五块钱的墨条。人有时候一定要低头。要服软。很长时间以后有次饭局,那个区主任也在席,他进门的瞬间就看见我跟个大爷一样半躺在大客的位子上,然后领导就赶紧介绍,这是康家的康公子。职场商场这玩意,对错就跟屁一样,知道的人多,看见的人少。对错都是可以转换的,今天你对了,我错了,明天可能就是我对了你错了。一时的对错的没什么,但要有明天让他低头认错的能力和梦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今天是8月8日,7月6号入职,在蘑菇街实习有一个月了,虽然干的都是些杂活,不过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分下面几点:(1)学会提问(问对人、问对时机)带我的学长是我们存储与稳定性团队的leader,每天都特别忙,一天在座位上待不了多久,各种开会、方案讨论。每次问他问题只能等到他空下来,一般就是吃饭和加班没人找的时候。后来感觉这样效率很低,加上和组里其他人混熟了,基本上就是有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人问了。而且不管什么地方总会有那种很热心的人,愿意主动解答你的问题,因为帮你解决问题他们也很开心,可以多问他们。另外一个公司,无论是业务上还是技术细节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老人,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这些地方存在问题,我觉得这是新人的一个很大优势,帮助公司发现一些问题,多改几个bug都是好的。(2)要认真做好手头的事情我问了一些同学,大家实习做的事基本就是改bug或是做内部用的工具之类不那么核心的业务。我的也是,只是用PHP去读几个API然后写个定时任务存起来。组里其他人都在写高大上的各种server,这种被区分对待的感觉其实蛮不爽的,可以说实习就是打杂。后来我想明白了,对于实习生,在不够了解你的情况下,把核心的任务交给你是需要非常大的信任的,如果你没有展现出足够强的能力,他就不能信任你。所以把分配给你的任务漂亮的完成就好了,如果有一定经验后还是做自己觉得很low的事情,可以考虑跳槽,那就是这个leader有问题了。(3)持续学习,持续总结布置的任务可能虽然简单或者没技术含量什么的,要是用心总结的话,其实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比如我的任务,就可以对各个CDN厂商提供的接口的认证进行了比较,看哪些设计是好的,哪些不好,用了什么加密方式,以后我设计这种接口要注意什么、数据库设计的时候什么时候用范式,什么时候反范式,为什么要把时间戳和float存成int…还有很多可以考虑的东西。把这些整理成博客或者发邮件给你的学长都很棒。写周报/日报是个好习惯。(4)反馈非常重要头头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做完了要给他反馈,出现了问题也要跟他反馈。事情做完了闲着或者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憋着都是非常不好的,反馈周期越短越好。(5)没有妹子…………我街妹子辣么多,然并卵,整层都是研发、妹子一只手就数的出来……不过其他楼层的漂亮妹子还是蛮多的,每天打早饭和晚饭可以遇到……如果有帮助就点个赞吧 :)
从大三开始到毕业,我做了四份实习,还有更多兼职和PTA,包括Uber上海的运营BD,Coursera中国的市场发展,当然也包括现在任职的beBit咨询。当然,我接下来要分享的故事,并不属于上面任何一家公司。我想讲一些我在“明道”公司的实习经历。(一家创业公司,上百个人,传(guang)送(gao)门(wei)请戳)1、 不要低估你的潜力我同时在市场部和BI部,我的经理@老树 也是,然而,BI部门一共也只有我们两个人。工作第一天,我向经理了解对我工作的期望。他说,我给你几个统计来源,你把里面的数字摘录下来放在Excel里记录好,每周出一份数据周报就好了。但是第一天吃中饭时,我发现,这周的工作已经被我做完了……于是我开始试着研究这份Excel里的数据。还好那个学期正好在学数理统计,我就试着能不能分析出点东西,结果还真找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文后会说),于是经理给了我更多的数据,渐渐的,简单的Excel函数操作不够用了,就开始自学VBA编程,因为学过C所以上手很快,马上又有了更多的产出。再后来,经理开始给我一个月内公司整个数据库的数据,VBA也不够了,开始自学R语言。再后来,我开始提需求,希望能得到每个月的数据库更新,于是我得到了公司全年的全部数据,当然,这时候还得自学简单的SQL。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学GA之类的第三方后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从始至终,除了经理每天会和我讨论新的发现以外,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我进公司的第一个月结束,工资就翻倍了,公司还先后配给我三台电脑两台显示器来支持我的工作,这件事让我自豪了很久…2、
不要低估你的影响力差不多工作第二周的时候,有一天我研究着手里的两张Excel表,开始和经理抱怨我们的注册流程:最初的流程让用户填写了地域和行业信息,后来的版本删去了这一步骤,以为这样可以提升注册成功率。结果是,注册转化率既没有提升,反而统计的时候一大堆数据又是空着的。经理的执行力也是高,口才也是好,我上午刚和他讨论完这件事,他立马去了产品部门。到了下午,产品的注册流程就按照我们的建议改回来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后来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发现,也开始将所有的发现汇报给管理层:有一次突然发现,即便企业账号中的人数从1变为2,后续的行为就有巨大的差别,于是我们开始注重用户间的分享和邀请;后来发现有几个第三方营销公司带来的流量虽然多,但是一个注册也没有,于是我们怀疑他们在作弊,最终公司和他们终止了合作;再后来发现在有些平台上花费的资金虽然多,但是效果寥寥,于是我们在特定渠道上收紧了支出。最后两个月,我开始试着给出潜在付费用户的列表,来预计可能达成付费转化的用户清单。最终的结果是,名单中的转化率比普通的转化率整整高了4倍,这件事也让我自豪了很久……当然必须要说的是,这一切的改变,都与创业公司的扁平化管理分不开:在传统架构的企业中,还挺难想象我们实习生总是动不动就@总裁副总提建议的……3、
你并非注定做最底层的实习生随着我在数据分析上越来越多的发现,其他部门也开始知道了市场部BI部有这样一个实习生,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其他部门的人来寻求我的帮助:有的部门要定期从系统后台摘录当周的数据,但又必须专门安排一个人做摘录的工作。于是我给他们写了一个抓取的工具,直接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有一次我写了个dashboard,展示每个企业用户的各项指标,截了图上传以后,产品副总裁和两个产品经理说,这样的功能我们可以直接做在产品里啊……有一次HR部门提了需求,想知道特定部门每个员工的贡献和能力,于是我照着实况足球那样的游戏,做了一个自动显示员工能力的小工具,CEO看到以后跟我说,给我看看这个人的情况,过了一会儿他若有所思,再给我看看这个人……明道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后来有一次吃饭时,我和Coursera的Alvin说了自己的三次实习经历,他激动的和我说,你真应该给每一位面试官讲讲你这三份实习的故事。当然这里字数太多了,我就不讲其他实习的故事了…不过有一个传送门,介绍我第一份实习时候捅的娄子,请戳最后啰嗦几句:在我还没实习时,听到我的朋友在说他的困惑,“如果我实习时候学到的东西,在正式工作后两三个月内就能快速得到,那我的实习到底为了学什么呢?”确实,我们能学到怎么待人接物,怎么了解行业,怎么做好产品。确实,这些很重要,但这些真的值得我们每周花三天的时间,花自己50%的工作时间来学习吗?而现在过了两三年,回过头想起自己第一份实习,每天负责把纸上的汉字打到电脑里,一起的朋友的工作是把发票一张张扫描存档,真是感慨万千啊……
今年7月正式入职之前,我一共有3个公司(Tencent+Microsoft+Alibaba)合计15个月的实习经历,第1份是产品运营实习,略水一些,而后2份设计相关的实习(UX Design Intern @ Microsoft,Interaction Design Intern @ Alibaba)则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也很幸运一路遇到过不少真心关照我的师傅和同事,但是一直没有系统总结过收获,就借着这个题目答一下吧:1.目标场景导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思考和追问清楚具体的目标和场景,写进设计文档,再基于此去执行。我在刚开始实习用户体验设计的时候,很容易一拿到需求就闷头陷进去思考具体的产品设计细节,而在被质疑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时一问三不知,也因此在一些不靠谱的需求上白白耗费了大量精力,最后做出来的产品也不甚成功。在做具体的产品/功能设计工作之前,是一定要先明确清楚几点的。业务目标:产品的商业目标是什么,UV/PV/留存要达到多少,满意度要达到多少,等;用户目标:面向的用户,用户的痛点,用户使用的动机,用户深层的欲望和需求,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等;时间节点:什么时候完成初稿,什么时候内部评审,什么时候项目方评审,什么时候交付,什么时候跟进,等。如果有些问题PM想不清楚,设计师也要主动去补位。在理解清楚业务和用户目标之后,再进一步去提炼出这一项目阶段里具体的设计目标,也即通过设计引导用户怎么怎么做,让用户感受到什么什么,进而促进用户和业务目标的达成。这样在执行设计的过程中,才能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方向感,也能在评审的过程中引导大家根据目标给出意见反馈,而不是盲目地纠结对达成目标无关紧要的细节。我是用了很长的时间、经历了一次完整的项目失败后才醒悟到这一点的,而那时我已经快要从M家结束实习离职了。到了A家之后,目标场景导向设计一开始就成了我的习惯,也因此受到了一些肯定,这应该是要感谢前一段实习经历的。2.善于总结,不要害怕犯错,但不能重复犯错,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之改变。刚开始实习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懂,连最基本的UI设计原则都不清楚、最简单的图标都没画过,自然也就不断犯错。不过很幸运,我一路遇到的师傅们都很靠谱,或手把手从最基础的软件技能耐心教起,或深刻准确地分析我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进而引导改正,而我的专业能力也随着犯错的减少慢慢成长起来。但如果重复犯错的话,也是会受到较为严厉的批评的。在M家实习的后期,因为事情繁多+求职不顺,我曾陷入过一段很绝望无助的状态,这时一个师傅主动叫我过去长谈了很久,让我经常思考总结自己最大的几条优点和缺点,优点该如何发挥,缺点该如何纠正等,这在后来的春招求职中帮到了我很多。而在A家,周报制度的存在让我可以更好地定期总结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现,更针对性地为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努力,自己也开始尝试培养每周至少写一篇设计思考总结类文章的习惯,而我在M家的主管兼mentor也一直在关注我写的东西并鼓励我保持下去。3.追求极致,以设计师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任务,无分大小。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任务,但这些任务不一定都是我们喜欢的,但是对待每一件事情,都应该以极致、专业的设计师态度,而不是敷衍。我曾经敷衍过自己不喜欢的项目,或者把设计中间产出物(流程图、线框图)做得缺乏美感,但是M家的一位mentor和我说过一句话:“你是一个Designer,就应该把一切事情都做得有Designer的样子。”至今记忆尤深。到了A家后,我开始对所有的项目任务一视同仁,不让自己的喜好影响专业表现,结果也发现一些“不喜欢”的东西只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罢了,深入做下去后就感受到了魅力;但因为项目时间很紧,我也曾放松了对自己设计稿质量的要求,而被指出这是不应该的,对每一个细节都应有精益求精的考量,每一个控件都要深入思考它背后的场景。设计师,就要有设计师的样子,而不是为了喜好或时间无原则地退让。4.天道酬勤,所有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即使不是当下。我曾在别人眼里应该是比较拼命三郎的类型,但也曾因为这种努力短期内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而痛苦迷惘,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积少成多,努力也许不能帮我们在短期内取得成功,但会在未来慢慢彰显效果。画过的每一个界面,写过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内化为成长的轨迹,在达到临界点后蜕变;而对于新人来说,足够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为经验不足等犯错而给人留下的坏印象,大家也会更愿意付出精力指教你,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也许努力不能很快帮你取得产品的成功,帮你拿到理想的offer,但总会有那么一天,天道酬勤。就像前不久师傅和我说的那句话一样:“所有的努力,在未来都会有个交代。”5.全面发展,不要把自己限死在一个区域,多学习、多接收、多尝试。我曾经很偏执地把自己的职业规划限死在“交互设计师”内,而对其他一些职能如视觉设计等毫不上心。但在M家实习过程中,我也曾被逼着去接触视觉和产品的工作,一开始不理解也不自信,不愿意跳出交互设计的舒适区域,一位mentor和我说了句“你不能一条腿走路”,而主管兼mentor则和我说了对设计师职业生涯轨迹的看法,我曾经的狭隘观念也被慢慢纠正,详见我的另一个回答。而到了A家,虽然头衔是交互设计师,但是团队鼓励我们多去接触和承担其他角色的职能,在项目组人员不齐的时候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以前看到过一种说法,说A家的交互设计=0.5产品+0.5视觉,还是有道理的。6.乐于分享,主动为团队作贡献。作为一只INTJ,我曾因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被人贴上“高冷”的标签,而在M家也被指出过缺少团队意识,而主管兼mentor引导我走出来的方法之一就是分享,我尝试着做了一次后效果很不错,得到了不少团队伙伴的肯定。而到了A家后,分享则成了家常便饭,周报、周会都可以用来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学所感,有充足的机会和团队一起交流学习进步,分享氛围好是我非常喜欢这个公司的一点。7.勤于请教,不要闷头琢磨自己的方案。这是我做得比较不好的一点,喜欢闷头做设计,但毕竟经验有限,常常发现不了现有的问题或想不出足够好的方案,但如果多向周围的同事们请教交流的话,情况会改善很多,大家可以给出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设计。在这一点上,我比较喜欢现在的团队的内审制度,设计师可以随时随地主动发起评审邀请大家来提意见,而不是要等到一个固定的时间评审,导致在项目时间紧急时很难做好平衡。当然私下多向自己的mentor、向其他同事请教也重要。8.注意平衡,生活中不是只有工作。我在去年有过一段工作狂状态,比如经常为了画图忘记吃饭、主动加班到很晚等。后来被指出应该更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身体健康最重要,也不要忘了关心家人。这一点我也做得不够好,不过今年以来已经算改正了很多。最后其实这是软文【大雾,因为我在M家的主管兼mentor说他要招2个用户体验设计实习生,我就借这篇文章宣传下好啦,个人还是很感谢那段时间的收获的,如果对这个实习机会有兴趣的话,JD见下,简历作品集投递到邮箱,想了解更多也可以私信联系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习生招聘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