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地改革开放风云人物事迹政策的事迹

&珠海斗门区&
土地多种方式经营&农民多种渠道增收(行进中国?改革故事)
&&&&来源:&&&&
  本报广州8月27日电&(记者杜若原)广东珠海斗门区莲洲镇石龙村,这个以盛产木棉、秋枫、紫荆等多种优质苗木闻名的专业村,如今又创新土地经营,激活土地价值,让农民分享改革的红利。  村支书李悦强说,石龙村的土地分三种类型:一是口粮田,二是让村民低价承包的花卉地,三是按市场价对外发包的集体地。这些土地通过流转形成规模后,成了村民的“希望地”。前年,村民每人获益300元,去年增至600元;今年,石龙村引入一家大企业开发乡村旅游,每个村民一次可得3000元。  斗门为珠海市农村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区域发展靠农村。着眼于源头破解“三农”瓶颈,2013年开始,斗门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区建起“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管理交易平台,让农村“三资”在阳光下运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使资产得到量化,让村民分红有章可循;在广东率先使用电子公章,规范村干部的权力运行;推行土地确权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地使用权流转。  土地确权是农村社区股改的核心。区委书记梁元东介绍,在坚持“股权固化”的前提下,斗门根据每个村的土地实际情况和农户愿望,采用确权确地、确权确股不确地两种形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力争3年内完成全区农村土地确权。  (相关报道见第二版)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王子侯、夏晓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文档分类: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事迹材料范文:国土资源局申报市文明单位事迹材料 .doc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事迹材料范文:国土资源局申报市文明单位事迹材料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和执行国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全面建设,积极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与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徐州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在徐州市国土资源系统考核中荣获“综合评比第一名”。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洪源被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服从大局服务中心国土资源局是市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它的功能发挥如何,是决定人民群众对其工作是否满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水平,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该局以“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已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严格实行用途管制,下功夫抓好土地复垦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殊作用,将各项用地纳入规划“笼子”,严把用地审核关,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一律不出具用地审核材料,确保用地行为规范、有序和基本农田不被非法占用。认真搞好基本农田保护网络管理的试点工作,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电子网络系统:积极跑部进省,为争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几年来共建立国家级项目5个和省级项目12个,共争取项目资金7000万元,新增耕地8000多亩,改造低产田3万亩,连续多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先后多次敲锣打鼓送感谢信,还主动到市政府为国土资源局请功。狠抓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加大土地批租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切实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为规范土地交易运作行为,市国土资源局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建立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的报告》,并建议市政府下发《市土地储备暂行办法》及《关于建立收购储备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土地交易市场自运作以来,挂牌交易地块30宗,成交26宗,总面积80.37公顷,成交地价款6.7亿元。为政府增加收益1.15亿元,成为当地第二财政,大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建设,领导非常满意。加强矿产资源市场整治力度,下功夫解决矿业市场规范运作。为了加强矿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市国土资源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对非法采矿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纠正和制止了毁灭性、掠夺性、破坏性和无序性的采矿行为,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序开采、持续开采、科学开采打牢基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了更好地履行为社会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的任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国土资源局坚持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力开拓,勇于创新,实现了“四个转变”和“四个增强”。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宗旨意识。一是将土地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大盘子中思考土地管理事业发展问题,将国土管理部门放在政府职能部门序列中思考土地管理工作,摆正土地管理事业和国土管理部门在全市经济建设和市政府部门中的位置,牢固树立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二是牢固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权利就是责任的观念,公仆就是奉献的观念,坚持立党为公,用权为民。三是要求全局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主动自觉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转变思维模式,增强创新意识。首先,转变把土地当作纯资源来管理的传统思想模式,确立把土地管理从单纯资源型管理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事迹材料范文:国土资源局申报市文明单位事迹材料 .doc.doc
文档介绍:
事迹材料范文:国土资源局申报市文明单位事迹材料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和执行国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全面建设,积极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清远农综改事迹登《人民日报》头版
您的位置: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清远农综改事迹登《人民日报》头版
  继2015年4月,清远农村综合改革经验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后,12月9日《人民日报》又以《广东清远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为题,在头版及A06版刊登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做法,认为清远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农民利用土地整合叩开了致富的大门,而涉农服务的统筹整合,则让农民们免除了往日奔波之苦,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  
  中央、省级媒体频频关注清远农综改
  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关于清远农综改经验报道以关注英德石牯塘镇叶屋村为开头,以叶时通为代表的村民通过发挥村民自治功能,自发进行土地置换调整,随后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合作,让村民收入增高,各项公共文化事业渐次展开。
  随后的报道中还提及佛冈县石角镇大田村、阳山县杜步镇元江村、清城区龙塘镇石岭村等地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报道认为,清远地处粤北山区,土地零碎化问题突出,成了有些村庄贫困的根源之一。针对叶屋等村的探索实践,清远市委市政府及时统筹指导,自2012年底相继出台系列改革配套文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推进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和农村土地资源、财政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报道认为,清远在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带来了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实际上,自十八大五中全会召开以来,这已不是首次有中央、省级媒体关注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在半个月前,《中国经济时报》便以《“三个重心下移”的清远乡村治理改革》为题进行了整版的专题调查报道,而《南方都市报》也在本月4日的《广东农村改革“摸出”多个成功样本》的报道中,大量引用了清远农综改经验和做法。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鲁小鹏:清远农综改频频受关注因坚持了问题为导向
  12月9日,鲁小鹏认为,清远农综改做法和经验,近期频频受到各级部门及媒体的关注与肯定,反映了清远农综改符合五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改革经过三年不断深化,得到省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中央的肯定,反映出‘三个重心下移’的方向是符合清远实际,也符合中国实际。”鲁小鹏称,清远通过党组织重心下移,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而村民自治重心的下移,则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符合改革方向,所以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肯定。
  鲁小鹏称,清远农综改频频受到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坚持了问题为导向。清远三农存在的问题在全国中有代表性,通过实践,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农村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针对农村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从三个重心下移入手,从乡村治理的角度进行改革,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方向和目标。“可以看出来,我们推进的步骤和方式方法,是符合清远实际的。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了作用,成效明显。”
  此次在《人民日报》受到肯定,鲁小鹏认为是对清远的鼓励和鞭策,今后的改革形成一种政策性的支持,有利于今后按照原来制定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入推进。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需针对改革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要进行完善和提升。“改革中碰到的问题,要在改革中加以解决。”鲁小鹏认为,如今清远农村综合改革仍存在问题和短板,如基层党组织下移以后,面临党员人数不足以及农村相对缺乏“能人+好人”,党支部如何在基层组织里面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如何领导村民奔小康等问题。如今市委市政府正在制定有关措施。此外,比如清远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服务体系落在哪一个层级?农村自治半径的大小和规模如何更科学准确定位?有待在今后改革中逐步探索完善。鲁小鹏称,今后将继续从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坚持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和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内容,积极稳妥推进农综改革,争取为国家的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更多有益的经验,推动农综改往纵深方向健康发展。
  英德石牯塘镇叶屋村村长叶时通:将继续为村民服务,让村民增收,减少村内矛盾
  “上人民日报了?呵呵,我都还不知道。”12月9日下午,正忙于家务事的叶时通,对“叶屋经验”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一事倍感诧异。他说,叶屋村通过土地整合为偏远山区闯出一条致富路,算是为国家农村改革作出了一份贡献,是很荣耀的事。“今后还是要继续为村民服务,让村民增收,减少村内矛盾。”
  早在半年前,为增加村集体收益,叶时通号召村民集资发展农家乐。目前,叶屋村农家乐餐饮场所已近完工,预计元旦期间可正式开业。但由于资金不足,叶时通正颇感为难。“村民集资的20多万都花完了,又欠人工和材料费10多万,估计还差20多万。”叶时通表示,农家乐后续建设将继续赊账。
  “向英德信用社贷款的200万,2015年估计可以收入6万元,但想一下子把窟窿补上肯定不行。”叶时通说,近几年,叶屋村道路硬底化和排污渠修缮已让村内欠债10余万元,只能依托租地款弥补,“合同规定三年付款一次,2016年将收入30多万,差不多可以还清欠款了。”
  英德市委书记汪耿东:将利用农村金融改革盘活农村资金
  12月9日,看到《人民日报》关于清远农综改的报道,英德市委书记汪耿东倍感振奋,但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清远农综改工作先行先试的县市之一,英德已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汪耿东称,目前英德在“三个重心下移”的基础上,在“三个整合”方面也有所突破。目前英德同意开展土地整合面积为62.04万亩,占英德农村耕地面积的88.79%。此外,英德24个镇街共有5150个村民小组通过村民表决开展普惠性涉农资金整合,同意整合的普惠性涉农资金有9030.63万元,占英德应整合资金的87.91%。汪耿东表示,虽然英德市前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农综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土地资源整合后,农村产业经济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需要充足的建设资金。目前,英德已选取西牛金竹片区等6个村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村”。其中,西牛金竹村信用合作部现已开始运营,共筹集合作基金60万元。其它5个试点村也正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探索组建适合本村的信用合作金融组织。
  目前英德农村已进入冬收后土地空闲时期,汪耿东称,将推动各村小组按照通过的土地整合方案加快推进整合土地工作。此外,将指导和监督各经济合作社按照农村“三资”管理要求,管好用好整合起来的涉农资金,主要用于村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还将继续推进涉农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和丰富服务项目、内容,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阳山县委书记伍文超:美丽乡村建设将为乡村旅游打好基础
  “对阳山农综改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鞭策,增加了压力。”12月9日,得知阳山农综改做法和经验登上《人民日报》,伍文超称,对于阳山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更加坚定信心和决心。“一定要往农村综合改革这条路子去走。”
  近几年来,阳山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在社会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等工作起步较早,如今也在逐步完善和提高。目前在涉农服务平台方面,已在江英镇开展试点工作。“相比英德西牛镇的金竹服务站要更加丰富,医疗卫生服务能够与省第二人民医院联网。”伍文超称,该项服务能够让村民在村里便能享受到省里医院的专家看病待遇。预计2015年底前,全县167个行政村(社区)能够实现该项服务。而借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的契机,阳山结合土地整合,往“一户一地”或“一户两地”的方向进行确权。此外,阳山还更加注重土地调整后的效益。“为了整合而整合是没有用的,江英许多撂荒地,整合后利用起来,给农民带来增收,这才是有用的。”
  阳山农综改经验已不是首次“登陆”中央级媒体。早在2015年4月,以阳山杜步镇元江村农综改为内容之一的专题纪录片便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随后元江村成为清远乡村游最火热的目的地之一。
  提起乡村游,伍文超认为,近几年来阳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建立自己的美丽家园。如今有些较高水平的美丽乡村,已迎来发展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的契机。如在《人民日报》中被提及的元江村,该村村长陈天房2015年民宿方面的收入已超过一万元。
  “现在阳山在打造‘七星拱月’新农村示范片区,接下来发展乡村旅游,会迎来发展高潮。”伍文超称,如今阳山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些已开展前期规划。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自己干,自己得益,不要太多工商资本。”
  佛冈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金鉴: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改革目标
  “留意到《人民日报》对包括佛冈在内的清远市农综改工作的报道后,我感到很受鼓舞,这说明佛冈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佛冈的改革是对路的。”梁金鉴称,今后的农村综合改革步伐有理由更坚定,改革步子应该迈得更大。
  梁金鉴认为,一直以来,佛冈都不乏农村改革的肥沃土壤,从承担全省新农村建设试验任务,到成功竞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等都足以说明。2015年以来,佛冈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来抓,以3个试点镇为重点,把激发群众主体改革意识作为重心,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再后来分阶段在六个镇全面开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目前来看,农综改的成效已经初显。”梁金鉴称,佛冈“镇镇有信用合作部”的自选动作,开创在农村经济合作社框架内开展金融互助的全国先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这个动力燃油。各项改革不仅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改善了干群、党群之间的关系,也在村民中形成“我的村我来建”的共识。
  “不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梁金鉴称,要始终清醒地把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改革目标,让农综改的红利惠及更多的农民。
  实际上,自十八大五中全会召开以来,这已不是首次有中央、省级媒体关注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在半个月前,《中国经济时报》便以《“三个重心下移”的清远乡村治理改革》为题进行了整版的专题调查报道,而《南方都市报》也在12月4日的《广东农村改革“摸出”多个成功样本》的报道中,大量引用了清远农综改经验和做法。以下是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原文——
土地整合叩开致富大门 服务统筹免除奔波之苦
广东清远 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
  在广东清远英德市石牯塘镇叶屋村,“传奇人物”叶时通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番“折腾”,竟然触发了整个清远农村一场轰轰烈烈的综合改革。
  1998年,叶时通拿出4亩良田,跟村里人换了7亩地下渗水的差地,原本分成12块的碎地成了一整片,他在不能耕种的旱地挖了两口大鱼塘,塘边围起来养猪,头一年就挣了4万元。历经10年“试验”,2008年叶时通有了在全村开展土地整合的念头,村里成立由他出任理事长的村民理事会。如今的叶屋村,农业规模化经营如火如荼,村民收入节节高,各项公共文化事业也渐次展开。
  清远地处粤北山区,土地零碎化问题突出,户均承包土地约3.5亩,少的分成几块,多的二三十块,农民大量时间消耗在路上,成了当地贫困的根源之一;加上农村集体“三资”90%以上集中在地缘亲缘相近的村小组一级,行政村难以统一各村民小组的意愿来整合资源、统筹发展。
  针对叶屋等村的探索实践,清远市委、市政府及时统筹指导,自2012年底相继出台系列改革配套文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推进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和农村土地资源、财政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2014年11月,清远被中组部等联合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
  治理体系的改革,带来了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至今年7月底,清远全市共有13343个村民小组同意开展土地资源整合,整合耕地150.6万亩、林地374.2万亩,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产出率大大提高。
  清远还引导各地探索涉农资金整合,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生态公益林补偿、种粮直补等普惠性资金由村集体统筹整合,用于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集小钱办大事”,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撒胡椒面”导致的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7月底,清远全市共有11981个村民小组同意开展涉农资金整合,整合普惠性资金3.31亿元。
  清远全市又在行政村和社区建立了1160个社会综合服务站,集中开展便民利民的全程代办服务,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种类多达八大类108项。  《人民日报》(日01版)
清远农村变革记
  “汪汪!”两声狗吠,划破了乡野的宁静。循声望去,一前一后两辆自行车从一人高的玉米地边驶过,后面紧跟着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黑狗。骑车人就是叶昌新夫妇俩,眼前这片鱼塘就是他们家去年承包的。
  “别看这塘有25亩,旁边还搭了养猪场,种了番薯青菜,可单靠我们夫妻俩就能打理下来,不用另外雇人。为什么?就因为它们连片!”叶昌新活儿干得来劲,阳光还没照过来,汗珠子就涔涔往外冒。“哪像以前,4亩水田分8块,12亩旱地分6块,耕完一块再换另一块,走路都要半个钟,瞎耽误工夫”,他缓了口气儿长叹道,“多亏了土地整合啊!”
  叶昌新所在的清远市英德石牯塘镇叶屋村(自然村),是清远最早探索土地整合的村庄。土地调整后,他家应得10亩水田,再以每亩40元向村里租了15亩,挖了个大鱼塘,还养了100多头猪。因为连片成规模,除了干活轻松,也有了效益,现在年收入十好几万元。
  近两年,让叶昌新得劲儿的可不止这一桩事——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向来“不问窗外事”的叶昌新当起了理事,开始积极地为乡亲奔走呼号;村上片区新开了社会综合服务站,过去干部为村民办事拿腔拿调,如今干部为村民办事跑前跑后。
  清远是广东北部山区的农业大市,有像叶昌新这样故事的并不稀奇。这得益于该市近年来推行的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300万农民正过着跟以往不一样的新生活。  
  土地互换整合叩开“致富大门”
  在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大田村,一栋栋简约的欧式建筑代替了原本杂乱无章的泥砖房,干净调皮的宣传版画很萌很现代,文化中心荡漾着老人和孩子的笑声。
  “现在大不同啦!”村委会主任戈绍否说:“作为清远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眼下大田村正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你们瞧这变化多大。”
  大田村变化的秘诀,就在于村集体对全村土地的统筹——全村213亩各家各户零星分散经营的土地改为由村集体统筹,并引进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后者每年每亩地支付给农民1200元的地租。“将零碎的土地进行整合后流转既可以收取租金、提高地租,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这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石角镇党委书记陈发兴说。
  千百年来,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命根子”,清远农村“碎片化”的土地分配有其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既定利益格局延续几十年,突然要整合谈何容易?
  本来是农闲时节,可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元江村的陈天房忙得很,因为村里正在推行土地互换整合,想办法把原来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60岁的陈天房在村里辈分最高,也是村民理事会的理事长,大伙儿都叫他“房叔”。
  虽然村民们都明白土地细碎的弊端,但“房叔”提出的土地互换整合,还是遭到了不少人反对。“大家吵吵闹闹,个个都要好的不要差的,都要近的不要远的,都要平的不要高的,众口难调。”村民陈印带说。
  土地互换整合没有国家法规的支持,不能强制实行,要想村民同意,只能靠不断地解释、劝说。从2014年7月份开始,思想工作一做就是半年。好在村民理事会成员是由全村人共同推举产生的,都是村里公认威信高、人缘好的人,工作推进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到今年年初,土地整合已经获得一半村民的同意。最终,全村103户只有10户没有签字同意。
  夏去秋来,土地整合正在清远农村铺展开来,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叩开“致富门”。
  清远市阳山县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县,在开展土地整合中,先后探索出“整合置换后确承包经营权到户”“确地界到经济社(组),确股份到户”“确承包权到户,村集体整合土地经营权”等多种整合模式。
  英德市西牛镇新城村则将水田外所有旱地、林地和鱼塘由集体统筹,置换整合后连片发包给农户,并提留部分土地由村集体管理或出租,2014年村集体收入达29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  
  治理重心下移激活“神经末梢”
  元江村的土地整合中,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而在叶屋村,早在2008年,该村就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并成了清远最早完成土地整合的村庄之一。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率问题后,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叶时通和村干部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公共事业建设。
  村民理事会组建后,叶屋村村民不再跑远路往行政村赶,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村里的决策。叶时通说,平时村中小事由理事会讨论协调解决,事关全体村民的大事则由理事会形成章程,再通过家长会(户代表)进行表决。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清远力推基层民主“下移”,探索推进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自治单位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2013年开始,清远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由“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调整为“乡镇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到自然村一级,并在具备条件的村办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党组织设置重心下移后,扩大了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贴近党员群众,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说。
  同时,全市各地农村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选举热心公益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退休的公职人员、各房族代表、德高望重的乡贤、致富能人等成立村民理事会。
  自治重心下移后,群众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一些过去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强力推动的工作,变成了群众自己的事,群众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整合服务平台免除“奔波之苦”
  自治职能下移自然村后,行政村干什么?答案就在这些小事情里——过去,人手有限的村委会面临行政职能与自治功能的冲突,疲于应对上级交办的扶贫开发、计生、殡葬等各项工作,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做好自治工作。如今,行政村成了片区社会综合服务站,负责承办上级交办的工作、开展公共服务和为群众提供党政事项代办服务。“主要承担上级政府部门延伸到村级的党政工作和社会管理事务,集中开展便民利民的全程代办服务,由‘群众跑腿’变成‘干部跑腿’,并逐步拓展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清远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鲁小鹏说。
  在阳山县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黄少丽告诉记者,阳山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服务平台,连接了13个镇、167个村居、3115个村民小组,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免去了群众的奔波之苦。不仅如此,由于山区路途遥远,阳山县还探索创立了专职代办员制度。“每个乡镇一台皮卡车,每个村一台便民摩托车,有人员,有经费,每天往返城村,为农民办事。”
  随着乡村互联网的建设和农民用网的普及,便民服务进一步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今年1月,一个全新的网上办事大厅在清城区龙塘镇石岭村开通,实现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联网,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石岭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90%的基本事项,享受到民政、卫计、国土等31项公共服务。“网上办事大厅的开通,最大限度地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群众的‘家门口’”。石岭村村支部书记郭海添说。  《人民日报》(日06版)
清远市人民政府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主办:清远市人民政府 承办:清远市政府办公室 粤ICP备号
技术支持:清远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子邮箱:
软件开发:开普互联& 网站规划: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 微软IE6以上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