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山谷广场舞战车

按回帖时间排序
按发帖时间排序
回复 / 浏览
]&140 / 1316
]&39 / 3630
]&21 / 1797
]&69 / 5107
]&47 / 3443
]&307 / 3490
]&72 / 20331
]&39 / 3641
1... 曼城专区共9963主题 / 278252回复 &今日4帖(167)(111)(31)(140)(82)
我是一个特别有原则的人,一向认为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负,特别是美食,想吃则吃,绝不嘴软。但是这个世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吃得多必然长得胖。在最近半年的时间内,我仿佛对自己尤其放纵,体重蹭蹭蹭的上涨,不管是天天见面的同事还是好久不见的朋友,看到我都说,你最近是不是胖了?眼看到了七月份,一年一度该去798拍照的日子,广场舞也没起作用,仍然是个胖子。硬着头皮出场,衣服还不给力,腰围充分暴露。
798越来越商业了,人气似乎略有下降,到九点多还没出现游人如织的情况。妈妈友情登场,指导我到原来主要的拍摄点都晃了一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十年后这就是一部电子+艺术园区的兴衰史以及大妈老胖史。如果只是变老不发胖也好的啊。
拍完798,我们去了最近新发掘的电机厂园区,继电子工厂倒闭之后,电机厂也倒闭了,变成了创业园。经过统一设计,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不知道下一个倒闭的是不是就是三所了。东边和北边的电机厂倒下在今天,西边的松彩倒下在昨天,南边的798/751/707倒闭在前天,对三所呈包围之势。那三所是明天?11所后天?
5月中旬的北京,仿佛浮动在一片月季花的猩红之上,流光四溢,满目缤纷。当然,要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观赏月季还得是植物园。植物园的月季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是巨大的树状月季,2米左右的高度,花开满树,迎风摇曳;一是mini月季,种在两排花树之间,贴地的小枝叶小花朵,20-30cm高,在晨光中璀璨如钻石。观花的人群在极大和极小之间穿行,啧啧惊叹。
其实植物园月季品种很多,各种颜色皆有,除了树状月季和微型月季外,据说还涵盖有藤本月季、香水月季、丰花月季、灌木月季等。我也没有好好研究过,分不出品性,只能按颜色区分,这个是橙色那个是白色。
月季花,或者更科学的称为rose,是西方的爱情花,总称赠人以玫瑰手留余香,其实赠的都是香水月季。每每在情人节价格大涨,因月季鲜切花的鲜艳和易碎恰好跟爱情相似。
rose在西方文化里面意义突出,而回到东方,恰巧同季绽放的芍药也是传统意象里的爱情花。上周我也买了几束鲜切peony,只是似乎比rose还不经事,两天就呈枯萎颓败之势,喷多少水都没用。赶紧找了个水盆,把花叶枝干都泡在水里,芍药似乎很快就得到重生,花朵饱满出倾国倾城之姿。但当我想把花枝从水里捞出之时,花萼再也无法承受花瓣之重,留空枝在手,而水中漂浮着厚厚一层花瓣,突然呈现一种残酷的美感。又残酷又美好的花,当然适宜用来表现爱情。据说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真是无论东西总有相似,各自选择在暮春之后百花殁前的最后一种大花来体现爱情,都表达一种绚烂之极的追求。
植物园的芍药正值盛花期,我以前似乎没有仔细观赏过作为整株植物的芍药,一见心里马上闪出三个字:妖无格。这也许本是贬义,但细想又未必见得。何必生得端庄规整,何必在别人的眼光里面妥帖稳当,作为鲜花,妖无格可以是顶点。
我是多么的喜欢植物园这个地方啊,只有在植物园里周围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只在做一件事情:赞叹美,在西山脚下一隅只有美好。记住风花之美是为积蓄面对人生艰难的勇气,但其实油盐也有油盐之韵。我虽然很不喜欢吃大葱,但葱花之美,也让人叹为观止。大花葱,百合目百合科葱属,是郁金香的亲戚。
华北平原的夏天来得比南方似乎还要早。我小的时候总是对二十四节气非常不满意,明明还是阳春却已立夏,明明还是酷暑却说立秋。来了北京才发现,原来节气分布也有适用范围,华北平原倒真是有点跟上节气鼓点的意思。立夏之后天气就逐渐热起来了,而立夏之后再开的花当属夏花。北京初夏开得轰轰烈烈的花有两类,一是布满所有篱笆和院墙的蔷薇月季,一是在鲜花批发市场里面铺天盖地的芍药。
蔷薇,蔷薇目蔷薇科蔷薇属野蔷薇种,tiny却集结成云。我们单位附件的公交车站本来有满满的一面蔷薇墙,却不知道怎么遭受横祸被砍掉大半,再也不复当年的盛景()。
我们小区里面倒是有一小块蔷薇的种植,但因为没有支撑物,没能万条垂下,所以开得有些凌乱。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姑娘趁家长不备一把抓上去,满手都是刺,这也许是她上的第一堂植物课()。
月季,蔷薇目蔷薇科蔷薇属月季种,北京的市花。每到五月,东四环、北四环、四元桥、北三环的道路就被月季占领了,似乎让司机都无法专心开车了,也要欣赏这种盛景。但车流汹涌实在是没法拍摄啊,急死我了。有一天下午去拜访客户,看见四环边的人行道上竟然有一大片绽放的月季,所以趁着夕阳未散,赶紧回去拍摄。虽然也是倚借一道篱笆开得密密麻麻,不知道为什么拍起来总不像是蔷薇那样的气质,可能是因为花朵太大的缘故。每个地方都有能借助自然条件肆意生长的植物,像是万州的栀子花,杭州的桂花,北京干燥风大阳光足气候下的月季,根本不需要人照管,竟然每一朵都开得那么庞大()。
和蔷薇月季的肆意绽放不同,芍药就娇嫩多了,只能在公园种植,或者是在鲜花批发市场里面出现。芍药,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芍药种。我没想到,五月初的鲜花市场竟然被复瓣芍药占领了。说实话,又是一种小时候的我没有见过的花卉(小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叫芍药的那种花根本就不是芍药,我被骗了,那种花一点不好看,感觉更像是一种菊科的植物)。经由一部美剧留下深刻印象,再在花店里初识。作为鲜切花的芍药花期非常短,似乎一夕开一夕就败,我洒了好多水,也难以挽救迅速颓败的样子。还好在最漂亮的时候用相机拍下。一股脑买了四种芍药,粉白粉红纯白紫红,家中似有暗香袭来()。
等月季明目张胆的开过,又一个花季的现场直播结束了。折腾了一个春天的拍花行动基本上都落在毛茛目和蔷薇目里面了。
待梨花桃花杏花一众不太分得清的花开过,北京的春天迎来最鼎盛的时节。我时常在想是不是花也商量好了。细碎的先拉开序幕,浓重的郁金香和牡丹在中间把整场花事推向高潮,然后是月季做一个念念不忘的收尾。这个春天,我比以往加了更多的班,也没有错过拍照。
漫长的倒春寒终于过去。
在春天刚展露头角的时候,只要是周末出门,广播里必定要播报植物园香山一带道路拥堵停车场饱和,但我也一直没去凑热闹。终于等到郁金香开了,我也加入了茫茫的堵车大军。但是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更汹涌一些。七点不到,五环香山出口便排起了长队,花了四十分钟,才开下高速走过不长的一段小道停好车。还好这天早上是阴天,不然最好是时光都堵在路上了。
进入植物园,觉得再拥堵这一趟行程也是值得的。植物园紧靠香山,园内山水纵横,只有不大的一块平地,肯定远比不上库肯霍夫,但也有自己的风韵。我觉得植物园郁金香最大的特色便是与碧桃相映衬。虽然碧桃也算不得一种多好看的植物,但是却为这片不大的郁金香园增加了辨识度。
郁金香,百合目百合科郁金香属郁金香种。
其实每个人拍照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我觉得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用逆光过曝来表现花朵的姿态。逆光下的郁金香像是一盏盏点亮的小灯笼,晶莹剔透。中西亚欧洲很多国家把郁金香作为自己的国花,艳丽而又单纯。
传统的郁金香多是单瓣,但植物园里也有好多复瓣的品种。不想做牡丹的郁金香不是好百合。
植物园里除了郁金香正值盛花期,丁香也开得不错,白的粉的紫的,也堆得跟云一样。但是海棠已经开始衰败,只有少数几棵还在吸引蜂飞蝶舞。
丁香,捩花目木犀科丁香属。
海棠,蔷薇目蔷薇科苹果属或者木瓜属。
又是令人窒息的周末加班。我在六点起床,只为去景山看牡丹。我觉得我应该是我们单位公园年票效用发挥最大的人之一了吧。牡丹是一种很娇嫩的花,怕冷怕晒怕风怕雨。北京持续多日三十度以上的高温,让景山的牡丹比往年更早的落败。彩色的花瓣散了一地。
看了这一个春天的花,当我站在景山的牡丹园的时候,突然心里很笃定,没有什么比较的余地了,虽然每一种花都很美,但都不能跟牡丹比。这样的雍容华贵有一种痛快燃烧的盛唐气质,娇嫩也罢,不经风雨也罢,就要把花开得这么嚣张,巨大、鲜艳、厚重、多姿多彩,没有一点遮遮掩掩的羞涩,没有任何保留,笃定是要艳压群芳。景山也有一些郁金香,但在牡丹的面前就略显单薄了。牡丹是一种很极致的植物,花很美,但是刨除花,叶子的脉络和颜色,枝干的虬曲,单看枝叶就够漂亮了。园里有几个白发的阿姨搬了小凳子在花间作画,我突然很想念我喜欢画牡丹的妈妈。拍下姚黄和赵粉,希望能成为她作画的参考。
牡丹,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牡丹种。
其实我小时候没有见过牡丹,我在穷山恶水间长大,视线就那么点宽度。我记得大姨的花盆里倒是有一颗号称牡丹的植物,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开花。直到09年春天才在小区的花园里面看到了这种花,并毅然奔赴景山,那些诗词歌赋里面关于牡丹的赞美瞬间就有了依托,不是夸张不是溢美,是真实的轰轰烈烈的。如果再有国花遴选,我必然投牡丹一票。
既然已经拍了好几年,自然有瓶颈。所以这次完全采用双重曝光的手法,加重繁复和绚烂,我妈妈很满意的,但是马晓姝评价说花太多有点乱。
牡丹花开过,来北京之后的第十一个春天已近尾声。&&&&&&
其实我拍花一直没有进步,也很懈怠没有学习下石广智大师的那些技术手法,但却一直矢志不移的在每个春天去各种不同的地方拍花。想了半天,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好,突然发现,这可能并不是热爱摄影或是热爱艺术,而是年幼时曾经幻想过要做生物学家的念头一直没能彻底根除。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城里的玉兰已经开始败了,乡下的却正在盛花期。玉兰是北京第二早开的花,第一是迎春花。玉兰开了,就标志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玉兰,毛茛目木兰科木兰属玉兰种。
每年都要在春天的时候去一次西堤,很喜欢柳树新叶嫩绿的颜色,喜欢西堤上绽放的山桃,湖光山色汇于一园。春分,赶上桃花开得正好,绕昆明湖一周。
山桃,蔷薇目蔷薇科桃属。
玉渊潭的樱花有多个品种,花期持续一月。今年赶上早樱。玉渊潭不仅樱花著名,人多也是声名远播。早上九点就已经迈不动步子。还好我是七点前进园的。拍得是不是有点花见的感觉?
樱花,蔷薇目蔷薇科樱属樱花种。
上班路上路过一片郊野公园,又脏又臭,但是春天里总有一片花开得不错。以为是桃花呢,后来才知道叫榆叶梅。这个时候似乎已经过了盛花期。
榆叶梅,蔷薇目蔷薇科桃属榆叶梅种。
晚几分钟出门,因为小区院子里面的桃花实在是开得太好了。其实各种花很不好判断,但是我们小区里面的我还是很笃定的,因为每年我都看她们结桃子。
桃花,蔷薇目蔷薇科桃属桃种。
北京的桃花和我记忆里家乡的桃花差异很大。只有我们小区的一棵树让我能想起当年,我印象里的桃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复瓣,一棵树甚至一朵花上有好几个颜色。
开了六十几公里去大兴拍梨花。晶莹洁白。总算知道为什么大兴出产西瓜了,这边都是沙土地,难道北京沙化已经这么严重了?逼近天安门了?人不少,略堵。
梨花,蔷薇目蔷薇科梨属。
文明像是一种奢侈品,谁都希望有,但却不能尽如人愿。文明还像是一种易碎品,即使仔细呵护贴上小心轻放的标签,但也难敌岁月的无情摧残。文明更像是一道亘古的谜题,当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让电脑的运算速度超过每秒千万亿次,却仍然不知道古埃及人是如何在没有任何金属工具的年代建起高大的金字塔,如何让神庙里的壁画历经三千年的风沙仍鲜艳如初。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首,就像是一枚磁石,强烈的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如果不能破解,就用静静观瞻来表达敬仰。
从远古而来--系起七千年历史的尼罗河
我把撒哈拉沙漠留给现世埃及,把尼罗河放到古代埃及。这七千年的文明皆因这一条大河而起。
我在长江边长大,并一直引以为自豪。从我的家乡汤汤流过的长江不仅是一个魔法师,劈开崇山峻岭锻造出磅礴壮阔的景观,更是母亲河,用浩荡的江流滋润养育六千公里沿岸的土地。在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当我知道这么伟大的长江只是世界第三大河的时候,我就想去看看作为世界第一大河的尼罗河是什么样子。
四大古文明无一例外都是大河文明,河水能冲击平原滋养万物,给人们带来可耕种的土地,稳定、平和的农耕世界,食物充足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季节变换的间隙人们更有闲暇去思考和创作,毕竟文化远在吃饱穿暖的层级之上。尼罗河的文明早于我们所处的长江黄河文明,这段文明随着克娄巴特拉用无花果篮子里的毒蛇结束自己的性命而告一段落,从此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再往后成为一个阿拉伯国家,文明的性状更是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那个时候西汉还在苟延残喘,中华文明尚未揭开最绚烂的篇章,而埃及的一切,已逐渐被尼罗河起伏的潮水和撒哈拉游移的沙丘湮没。
在去埃及之前,我感知里的尼罗河大概和黄河差不多,流经干旱少雨沙漠的河流应该难以为续且浊流滚滚,但现实总是颠覆想象。冬天,埃及河段水流宽阔河水清澈,清澈得能在岸边看清河里的石头。虽然有些地方沙地已逼近,但还是有大片的绿洲缠绕尼罗河,即使在冬天也一片葱茏繁忙。麦田、甘蔗田、高大的椰枣树,就像绿玉一样镶嵌在河流与沙漠之间。如果没有尼罗河,没有河岸的绿洲,就不会有高大的金字塔和神庙,不会有象形文字和壁画,不会有这一段值得全人类自豪的文明。所以埃及之行,是沿着大河去踏寻古文明的旅程。
第一次和尼罗河的相遇是在开罗,我们在离开埃博的路上驶过尼罗河上的大桥,当时正值黄昏,雨过天晴柔和的天光让这座本显得破败凌乱的城市也变得美妙起来。我还沉浸在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给我带来的巨大冲击之下,所以回忆起和尼罗河的初次相遇仿佛永远是金色的光晕。
和尼罗河的再次相遇是清晨在阿斯旺大坝之下,我们坐上小船去看菲莱神庙,船上有一个努比亚少年在兜售地图等纪念品。他笑得那么清澈灿烂,蔚蓝的尼罗河,刺眼的阳光,这一切一切都成为他的背景,所以和尼罗河的再次相逢是碧空如洗气朗神清。&&&&&&&
我们乘坐的游船在尼罗河上飘荡了两天,除了观瞻神庙,剩下大把悠闲的时光饱览河岸风光,农田、河滩、盘旋的鹰、不知名的群鸟、小镇、还有每每在清晨和黄昏都祈祷声大作的清真寺。&这流淌了亿万年,孕育出最早人类文明的河流,仍在亘古不歇的滋润着大地。从来没有一次出行这么休闲过,一路与蓝得像海一样的尼罗河相伴。
不负晨昏--希腊化时期的三座神庙
沿尼罗河而行的两天,我们参观了三座神庙,都是托勒密王朝时期的建筑,距今仅两千余年,在埃及算是古迹里面的后辈,却是我们这样以木为梁的古文明不可想象的古老。我们在黄昏拜访了库姆温布,又在清晨拜访了艾德福,所以恰巧观赏了最柔美光影下的神庙。创建托勒密王朝的是马其顿人,也算是希腊化的国家,但托勒密的统治者完全尊崇埃及当地的文化,没有在这里建筑起希腊式的神庙,而是延续了塔门+多柱大厅+神殿的建筑风格。最核心的神殿是供奉神像的地方,大多阴暗昏花,可能在这样逼仄压抑的环境下,才更容易让人产生敬畏之心。因为建筑年代较近,所以这三座神庙的壁刻保存较为完整。参观神庙的时候很惊叹,埃及人撒播了多少汗水才将殿堂垒砌,又付出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才在神庙的每一面墙上细密的刻上文字和图画。他们也许没有想到,一种文明会终结,一种信仰会停歇,但还会被重新发掘再又璀璨。
菲莱神庙,属于埃及爱神isis,怎么跟最近风起云涌的伊斯兰国的简称一样。菲莱神庙最著名的壁刻是伊西斯哺育荷露斯的场景,可惜isis的头被基督徒生生砸掉。有的时候,排他的信仰很可怕。
库姆温布神庙,是罕见的双神庙,一半属于鳄鱼神,一半属于老鹰神。库姆温布最著名的壁刻一是古代的医学器具,二是埃及的日历。其实每个神庙多少有点大同小异,但是又各有特色。除了拜祭不一样的神明,他们还表述不一样的故事。但凡是有记录,所有的一切就不怕日月更迭风霜洗礼。
埃德夫神庙是此行保存最完整的,竟然还有比较全的屋顶。这里也有很多壁画还依稀留存了当年的颜色。两千年的时光,足以让沧海变桑田,但古埃及人的智慧却能经历起岁月磨砺。埃德夫最著名的壁刻是荷露斯绞杀杀父仇人也就是叔叔赛特的场景。各国的传说神话多少有些相似,总有坏叔叔,还有复仇的王子,莎士比亚也是从埃及得到的灵感吗?不知道埃及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荷露斯,后来的国王都觉得自己是戴着王冠的鹰神转世。我们坐着马车去拜访埃德夫神庙,我坐在马夫边上,非常刺激有趣。
寻找三千年前的辉煌--拜访底比斯
第一次听说底比斯这个城市是在荷马的《伊利亚特》里,我至今仍然不知道荷马笔下的“百门之都”底比斯和埃及的底比斯是不是一个地方。whatever,后来我知道这是埃及历史上最辉煌的都城,曾经无以伦比过,远胜于现在的伊斯兰的开罗。我们的导游说,可以不去开罗,也不能不去底比斯,当然现在叫卢克索。这里是上下埃及的中心,中王国、新王国多个帝王定都于此,神庙、宫殿、陵墓遍布,遗迹众多。在那么多埃及的旅行团里,可能有不去阿斯旺的,有不去亚历山大的,但没有不去底比斯朝圣的。埃及神庙的伟大不比金字塔逊色,而底比斯是神庙的集大成者。
一片令人震撼的废墟--阿蒙神庙卡尔纳克
文明各自的表述方式不太一样,中国的文明更迭乐于摧毁以前的一切,始皇是焚了书坑了儒,项羽是一把大火烧了阿旁宫,什么未央宫大明宫统统毁于兵火。但西方文明却不完全一样,可能是比较懒吧,不愿意毁掉,住进去再说。卡尔纳克就是这样一座巨大的神庙集合体,历代帝王,不分朝代,纷纷在此建立神庙,也不太严重损毁前代的建筑。即使图特摩斯三世那么恨夺走他王位的嫡母、姑姑和岳母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我一直觉得近亲结婚毁了法老的世界),也只是修筑高墙将她的方尖碑团团围住。不知道是不是高墙冥冥之中起到了保护作用,哈特谢普苏特的方尖碑反而成为埃及境内现存的最高的方尖碑,真是命运捉弄啊。几年前,在圣彼得大教堂前,在西班牙广场,我人生第一次见到了方尖碑这么一种神奇的埃及创作,但似乎放在罗马的方尖碑已经没有了灵魂,美则美矣。方尖碑就应该耸立在太阳最炙热的沙漠里,因为它本身象征太阳的光芒,应该是闪闪发光的。
始建于中王国时期的卡尔纳克神庙,曾经拥有叹为观止十座塔门,十座宫殿,数公里长的狮身人面大道。但如今,都已残破,倒在沙地里,而最震撼人心的只剩下拉美西斯二世的多柱大厅。有评论说来到这里像是来到了一座幽深的纸莎草森林。是的,由134根高大的石柱构造的人工森林。埃及似乎比以柱子闻名的希腊更精于建造这样宏大气派的建筑。因为希腊人是海洋文明,喜欢舒朗的感觉,石柱之间尚且宽阔。但埃及的石柱间隙很小,甚至不能退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去进行拍摄。卡尔纳克的多柱大厅,每一根石柱都需要八人才能环抱,漫步其间感觉太阳的光芒都被挡住了,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不过是尘芥,在宏伟的多柱大厅里更让我们感觉渺小柔弱。也许这才更让人产生敬畏天神的情愫。
三种宗教的抗争--卢克索神庙&
古埃及的信仰比较搞笑,他们追求三位一体,不是圣父圣子圣灵,而是爸爸神妈妈神和孩子神。比如阿蒙神和他的老婆穆特还有儿子孔斯总是被一起崇拜。但其实阿蒙神有自己的神殿,穆特有自己的神殿,每年到一个时候,他们的神像会被请出来,送到另外一个神殿里面去供奉一段时间,然后老百姓就唱歌跳舞庆祝神的婚礼。卡尔纳克是阿蒙神的神殿,而卢克索神庙则是阿蒙和穆特见面的地方。和卡尔纳克经历历代帝王不断修缮规模庞大不同,卢克索主要由两位最著名的国王修建而成。阿蒙霍特普三世也就是阿肯那顿和纳芙蒂蒂的爸爸,埃及历史上著名有钱的国王,就是因为他有钱,他的孙子图坦卡蒙年纪轻轻,才有那么多钱去陵墓里面搞铺张浪费。还有拉美西斯二世,埃及历史上寿命最长建筑成就最大国王。在塔门上雕刻着他架战车搭弓射箭的样子,看起来动作还蛮帅的,他也不容易,就这么在墙上帅了三千多年。卢克索神庙也遭到过破坏,基督徒在神殿的墙壁上刷上他们的图案,伊斯兰教用神庙当地基建起了清真寺。他们都应该学学两千多年前从这路过的亚历山大,他在这刻下壁刻,说他是阿蒙神儿子。
卢克索神庙的大门口孤单的竖立着一根方尖碑,另一根在协和广场。协和广场那个明显后装修过啊!完全不是一个样子啊!当年在巴黎旅行的时候我还是个小白,对协和广场的方尖碑根本没有研究过,更没想过若干年之后我会在埃及碰见它的兄弟。旅行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很多年后它会成为你最骄傲的回忆,而在旅行过程中也更容易让人想起以前那些闪光的片段。
空留身后寂寞--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尼罗河东岸的底比斯是神和现世的天堂,而西岸属于死亡和来世。他们往西岸的岩石深处拓展开去,修建了大量的帝王、王后、贵族坟墓。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图坦卡蒙陵墓发掘就发生在这里。但是我们的团安排不太好啊,我们没时间去帝王谷,只去了另外一个团队游必到景点哈特谢普苏特神庙。西岸的神庙主要是建给个人和死亡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明显是一座经过修葺的神庙,新得有点假。但这个神庙有两点却非常让我喜欢。一是它修筑在一道绝壁之下,整个山体为神庙提供倚仗,如此壮观断崖增加了神庙的气势,难道是哈特谢普苏特也提前知道“死去何所依,托体同山阿”那种陶渊明似的豪气万丈。第二是神庙的壁画。三千多年之后,鲜艳如许,特别是殿堂的天花板上,蓝底黄色的星星,埃及人想让自己随时置身在星空之下。我们去雅典卫城的时候,听说卫城的山门曾经装饰着蓝蓝的天空和璀璨的星,不知道是否跟哈特谢普苏特神庙的天花板相似。可能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真的大同小异。
万物害怕时间,时间害怕金字塔
我们在埃及游荡了一圈,而最开始吸引我们的金字塔却是最后一个游览项目。在到达埃及的第一天我们就落脚在金字塔附近,第二天清晨我鬼使神差的推开走廊的安全门,发现在晨曦的微光里,耸立了四千多年代表人类建筑史最伟大成就的金字塔,就这样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顿时失声尖叫。超过七千公里的飞行,二十多年前就看过那些书,却是这样一个意外相逢的场景,这也许就是不操心不负责任的跟团游给我的惊喜。
在我们离开埃及的那天早上导游带我们去金字塔景区。说实话,跟团游去的三个点都不好,果然如网上所说,第一个景点太近,拍不全,第二个景点太远,拍太小,第三个景点太歪,没能给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来个正面照。我没能拍到那样一张照片,让吉萨的大小金字塔都以完美的排列收拢在一个画面里。当我坐在胡夫金字塔的巨石上,仰望这座埃菲尔铁塔建成前最高的人类建筑的时候,当我在狮身人面像边上看它搞笑的鼻子造型,想起关于埃及文化发掘的那些往事的时候,当我站在高地上,看沙漠里的驼队缓缓走向金字塔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这是告别时分了。每一次旅行都有不同的收获,为了准备这次埃及之行,我看了好多书,考古的,三毛的,介绍埃及艺术与建筑的。不断阅读,不断给自己设立梦想,又一个个通过旅行去实现。旅行是一个充电器,让我有力气再继续面对繁重的工作枯燥的生活。
重回荣光岁月--埃及博物馆
如果没有博物馆,那这世界该多无趣。我们将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也不知道过去曾经有多么辉煌,不知道个人的智慧与艺术成就能突破我们的想象。虽然埃及很多考古精品都在卢浮宫在大英,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里,但现在展出的就够让人叹为观止的了。曾经在柏林的新博物馆,我看到过纳芙蒂蒂那穿越古今近乎完美的面容,&也曾经在满是棺椁的阴暗大厅观瞻古埃及人对死亡的崇敬,而这次给我的震撼远超过柏林新博物馆。虽然不让拍照,虽然我们观看的时间仅仅有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够干嘛啊!但是却仍然觉得自己有幸能看到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品。图坦卡蒙的金面具、金棺、石棺以及外面若干层包金棺椁、金像、金椅子,让人回想起那个光线阴暗的博物馆的时候,总觉得回忆是黄金色的。不是金色,不是阳光温暖的那种感觉,而纯粹是黄金炫目有钱任性。古埃及还有一种艺术手法也非常让我倾佩,就是他们雕塑的眼睛,做得非常逼真,很多是使用黑曜石或者黑水晶做成,用光线一打似有眼波流转,比我的眼睛漂亮很多很多。而后世那些晚得多雕塑,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希腊的,都没有眼珠,体态面庞再美都多少有些遗憾。没有去阿布辛贝,没拍好金字塔,没看够博物馆,是我这次埃及之行的三大遗憾。但是,旅行总得有点遗憾,不然不会念念不忘。
欧阳锋在东邪西毒里面说,“小时候,总想知道沙漠那边是什么,走过去,才知道沙漠那边还是沙漠”。我走过去,看见沙漠的那边不只有沙漠。
据说,十四岁以前的阅读史将决定人生的宽度,人生的经历,不过是前十四年阅读的展开。我从后往前梳理十四岁以前我都读了些什么,突然想到了撒哈拉。那时候我上初二,妈妈正在准备出国工作,爸爸又忙工作,所以我经常在大姨家混。那正是无人问津所以肆无忌惮什么书都感兴趣的年龄,表哥的书架上有几本三毛的书,我便拿来看看。虽然在那之前,我一直认定三毛只是一个动画角色,但翻开书就被感动了,估计多少也和青春期多愁善感有关。特别是看《哭泣的骆驼》,哭得稀里哗啦的。若干年后,我问马晓姝,你是多大的时候读的三毛?她说大概初中吧,那时候好向往撒哈拉。这个人一直跟我有相似的阅读史。阿晖也说三毛描述的撒哈拉生活是她最深刻的印象,她年轻时候也想像她那样自由的活着,流浪。三毛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女青年(现在已成中年)的情节,她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现实空间以外的世界,和一种遥远自由的生活状态。虽然很多年以后,当我再翻开三毛的书,已找不到当年的感动,但是沙漠的荒芜,骆驼的哀鸣,月色的凄冷,撒哈拉游牧民族的美丽与悲怆,仍历历在目。
再往前梳理,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就看了若干考古为辅故弄玄虚为主的书籍,为我长大后的旅行总是从一个建筑工地到另一个建筑工地奠定了基础。说什么金字塔是外星人建的,并列举金字塔n多惊人的数据加以佐证,除了不朽以外,胡夫金字塔高度乘以十亿便是地日距离,总重量乘以10的15次方是地球的重量,子午线正好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为两半,南北延长线平分尼罗河三角洲直指北极点,底部周长除以高度的两倍正是圆周率……,让那个年龄正在苦学奥数的我瞠目结舌。里面还有一句话让我二十余年仍未敢忘怀--万物害怕时间,时间害怕金字塔。
就在想到这些的那一瞬间,我点开网页开始找去埃及的旅行团。我还没有去过任何沙漠呢!我要去展开十四岁之前的阅读史。
由于报名时间过晚,已经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我心心念念的阿布辛贝已成为mission
impossible,而黑白沙漠本来也不是旅行团的目的地,所以埃及之行在出发前就充满了遗憾。这次出行的组合也颇为搞笑,我,妈妈,小姨。磊哥,我爸爸,小姨父都在家陪父母过春节,真是孝顺啊。出发前,从我的两个大学同学那也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信息,王立诚说埃及局势微妙,一定要注意安全,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远离小商小贩;尚在埃及跟团的黄一希说晚上得穿羽绒服啊。埃及之行,别的团友包括领队都被冻成狗了,除了穿羽绒服的我们。不管是撒哈拉还是塔克拉玛干,都一样晚穿皮袄午穿纱啊!让我想起《哭泣的骆驼》里面描述的那个夜晚,也是寒彻心扉。
刨除跟团的种种弊病:镜头里面全是中国人,在景点根本没有创作的时间,永远赶不上好光影,最喜欢的博物馆点到为止,其他都还算不错。特别是跟自助穷游相比,这次埃及之行简直是吃得好住得好。我们的行程尚且能算作丰富,从神庙到金字塔,纵观上下埃及五千年的古迹,从地中海到红海,凭海临风,从熙来攘往的尼罗河绿洲到人迹罕至撒哈拉沙漠,从卧铺小火车、游船再到马车,交通工具也风情种种。游记分为两个部分,以文化的更迭为界,一是活色生香的现世埃及,沸反盈天的开罗市场,疾风劲吹的亚历山大,风平浪静的赫格达尔,游牧人的骆驼和茅屋;二是古代埃及,是法老的王国,是神的世界,巨大的建筑遗迹散落在几千年尼罗河的柔风里,一边崩塌褪色一边如泣如诉。
沙漠喜雨--开罗初印象
我们年三十晚上在机场集合,经多哈转机(中途观赏仿佛用黄金铺成的迪拜夜景),在中午时分到达开罗。飞机在降落前,看出去已是一片漫漫的黄沙色,有些雀跃,撒哈拉沙漠,我终于来了。突然发现有雨滴打在舷窗上,一出机舱门,也是阴云笼罩。待见到我们的导游,他却高兴得很。导游古达是个老导游,有18年的带团经验,他说,在沙漠国家下雨是最罕见的事情,我们太幸运了。开罗年降雨量不超过30mm,能赶上确实有幸。我们的大巴车往开罗市中心进发,雨水压制了黄沙,感觉整个城市裹挟在泥浆里。我独自坐在最后看窗外的风景,圆顶高塔的伊斯兰清真寺与贫穷破败的居民楼形成鲜明的反差,车贴着车缓慢前行喧嚣拥挤,我真的来到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世界,非洲的世界,沙漠边缘的世界。
琳琅满目--开罗的市场
傍晚时分,导游带我们去EL
MOEZ大街,顺道逛逛汗哈利里市场,这是兴起于10世纪的古街道,14世纪的古老市场。当时霞光染红了天边,我们从胜利之门入伊斯兰古城,瞬间感觉掉进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逼仄的街道上,清真寺、居民楼、小店铺节次鳞比,咖啡馆挨着面包铺,款式古老的破车横冲直撞,路边的人吸着水烟笑笑的看着外来的游人,清真寺里传出振聋发聩的祷告声,饰品店里不知道是黄金还是黄铜闪闪发光,小店的老板用各种语言试探拉拢游人,走出小巷子是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我喜欢这样的开罗,异域风情浓重,有些拥挤有些危险又五光十色。沙漠雨后的空气,很清新。其实我也算去过一些著名的购物集散地,米兰的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II
,巴黎的老佛爷,雅典的monastiraki跳蚤市场,Waikiki海滩边节次鳞比的奢侈品店,暹粒的老市场,但是汗哈利里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脏破乱差吵闹的淳朴模样,反而是很得我欢心,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最后的荣光--亚历山大夏宫
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席卷亚欧之际在埃及的地中海边建立起来的一座城市,是托勒密王朝的都城。没有开罗的摩肩接踵,没有底比斯悠久历史,建于公园前三世纪的“地中海的新娘”并没有那么浓烈的埃及味道,亚历山大灯塔早已倒塌,亚历山大图书馆毁于烈焰,找不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岸身影,没有凯撒的“I
come, I see, I
conquer”的豪迈,克娄巴特拉的芳踪更是无迹可寻。亚历山大更像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夏宫是亚历山大的第一个景点,曾是埃及末代国王的行宫,帝国最后的荣光,可俯瞰地中海海景,可惜我们来的这天北风太盛,吹得我们晕头转向。
灯塔的遗迹--卡特巴城堡
地中海及其沿岸诞生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三大文明,曾经有一位旅行家在公元前三世纪评出了七大人文奇迹。但万物惧怕时间,奇迹们没抵挡住海风地震和人为破坏,除金字塔外其他早已湮没。而亚历山大灯塔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个扼住欧亚非咽喉的地方,曾经有一座高耸的灯塔,为航船指引方向。亚历山大灯塔毁于地震之时,正是伊斯兰文化在地中海周边风起云涌的时候,据说后来的阿拉伯统治者,用灯塔崩塌的石块建立起了这座城堡,作为抵御十字军东征的前哨阵地。冬天呼啸的北风裹着蓬勃的巨浪,似乎要撕碎亚历山大的海岸,风起云涌,阳光偶尔从云层间洒下光芒,将城堡白色的石块照得熠熠生辉。每次出游都晴空万里,所有的照片都像是蓝底的证件照,这次终于拍到层云翻滚惊涛拍岸。
傲立的孤独--庞贝石柱
因为游记以克娄巴特拉政权的崩塌屋大维的进驻为界分为两部分,所以庞贝石柱属于现世埃及的部分。石柱矗立在罗马时期一座神庙的遗址之上,神庙早已毁于狂热的宗教分子之手,唯独剩下这根桅杆一样的石柱和两座狮身人面像。天上有流云飘过,抬头看上去像是石柱在风中飘摇,其实它自岿然不动。野花又在这个春天绽放,花岗岩的石柱在荒坡之上,看过了罗马的覆灭,阿拉伯的兴起,在巨大的祷告声中,继续看这座城市的起伏兴衰。&
水天一色--红海边的蓝色天堂
地中海边正北风肆虐,我们来到红海边的赫格达尔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很温暖,印度洋的风轻柔的拂过,修葺精美的酒店,泳池边三角梅正在绽放,不远处的海滩上撑起阳伞,冬天的海水微凉却清澈见底。我妈在红海边的度假村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没想到我也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要不是路程太远机票太贵埃及机场还没安检,赫格达尔确实是一个理想中的度假天堂。
作为没有河水注入和搅动的一片海洋,红海的海水格外湛蓝,而且由于水深的不同,呈现出浅蓝深蓝色巨大色块的拼接。活跃的海底地质活动又提高了海水的温度,珊瑚茂密彩鱼成群。我们坐着透明的玻璃船出海观鱼,置身于巨大的水晶宫里。珊瑚随着海水摇摆,各色鱼群在船边游荡,比城市动物园里虚假的海底世界要壮阔很多,同船小朋友的欢笑声似乎要把船顶掀翻。可惜不知道为什么照片总是拍的不好,晶莹的蓝色世界只能留存在记忆之中了。如果温度再高点,我肯定就跳下去浮潜了。
不毛之地--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吸引我去埃及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三十多岁了,也算是去过些景点,不管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却从没去过沙漠,非常的遗憾。我一直觉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壮阔的景色很适合我的性格,而三毛笔下粗粝、狂野、愚昧、淳朴的沙漠生活,又曾深深的吸引我。所以,我选择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作为沙漠目的地首选。但是!!!撒哈拉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从开罗到亚历山大的三小时车程,走的是沙漠高速,看到的却是荒漠,还有不少别墅,从卢克索到赫尔格达三个小时车程,也是穿撒哈拉沙漠,看到的是起伏的山崖,从赫尔格达到开罗七小时的车程,也是在沙漠里前行,看到的是沙滩与碧水相接。没有起伏的巨大沙丘,没有驼铃叮咚,没有浩瀚无边,没有飞沙走石,没有黄沙漫天,最多有点寸草不生,撒哈拉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行程里也安排去看沙漠日出,去品味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沙漠生活,我想这下总能看见想象中的沙漠了吧。我们五点起床,冒着严寒坐上了沙漠吉普。开车的大叔是个黑人,至少有一米九高,200多斤重,有时候连方向盘也不握,打着拍子唱着歌,带着我们在沙漠里疾驰,沿着沙丘上下颠簸。天微微亮,终于来到沙漠腹地。导游说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细软的沙子,还能玩滑沙。下车开始爬山,踩在撒哈拉乱石嶙峋的地面上,越往上沙子倒是却来越多,脚也越陷越深,终于艰难的来到山顶。我们将在这里等待日出。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下雨了,沙漠国家的第二次遇雨,我们得是多幸运的游客啊!所以没能拍到日出,却拍到了乌云笼罩的沙漠,也算是别样的创作体验了。就算来到沙漠腹地,这仍旧不是我想象中的沙漠,撒哈拉多石而少沙,且黄色的地面上大多覆盖了一层黑色的石粉,让我想起多年前云冈石窟大佛上的那层煤粉。
没有等到日出的游客继续前行,去看贝都因人的游牧生活,骑骑骆驼。古达说贝都因人不愿意定居,他们逐水草而居,在沙漠里面游牧,小孩子都很可怜不能去上学。这样一种在撒哈拉和阿拉伯半岛广泛分布的民族,仿佛像沙漠一样古老,外在世界的变化没有对他们造成多大的打扰,除了小朋友看见美元会笑和喜欢吃糖以外。他们居住在树枝搭建的房屋里面,靠放牧骆驼为生。这个村落的人几乎不会说英语,但是看到陌生的游人却十分热情。仅掌握了几十句阿拉伯语的妈妈,在这个村子里大放异彩。多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啊,随便一句向真主问好的话,都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村民们邀请她跟他们一起席地而坐享用游牧民族的早餐。沙漠里没有桃花源,却是世外的世界。
五光十色--在开罗香精店里
虽然是跟团,但并没有太多的购物点,而且香精店里面的水晶饰品和瓶瓶罐罐迷住了我。我没有听香精的介绍一直在拍照。我觉得这家店里的物品与埃及这个国家给我的感受相似。这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与我以往熟悉的隐忍的儒教佛教、人本主义的欧美文明都不一样,这里神秘莫测又色彩斑斓,这里经历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又坠入黑暗落后的境地,像是跳舞的眼镜蛇,吸引人的目光又带着巨大的危险。虽然我很倒霉被骗子拿走了10块钱,但仍不失为一次前所未有的独特经历。我喜欢这个拥挤嘈杂与荒无人烟并存的国家,哪怕是这积贫积弱的现世埃及。
在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语言学家洛克的笔下有这样一座山:“走进寒冷、灰色的黎明,但见前方万里无云的天空下,一座无与伦比的金字塔傲然挺立。这是我见过的最美妙绝伦的山峰,墨绿色的天幕下,那座冰雪金字塔呈现出灰色,然后有换做银色,但后来,当太阳最初的光芒吻了上来,峰顶涂上了一溜金黄。”这样的语句也出现在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里,他描述了一个叫做蓝月谷的地方,&同样有这样的金字塔形山峰,在蓝月谷里面是叫香格里拉的世外桃源。
虽然晚了近一百年,但我在一个幸运的清晨,看到了和洛克一样的美景。当尾气很重敞篷的小客车在山路上颠簸前行时,突然转了一个弯,那座金字塔形的山峰--央迈勇就这样扑面而来。车上的人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之声。近两千五百公里的长途奔袭,其实我只是想站在洛克曾经感叹过山之巨美的地方,看看是什么样的景色,能够吸引一个科学家翻山越岭不惧艰险前来。
十月的清晨晴得一丝云都没有,在洛绒牛场有一条小河穿过,这里的高原草甸有点像是湿地,有一些小池塘结着薄冰。我们还没等车停稳,就飞奔了下去,踩在滑溜溜结霜的栈道上,非常幸运的找到了一片水流平缓的河面作为镜子,记录下日照金山的清晨。虽然是转瞬即逝。
光线的色温很快上升,洛绒牛场从冰冻的状态下逐渐舒醒过来。洛绒牛场是我们一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也算是完美收官。
时间拨回到前一天上午,我们从原来的日瓦乡现在的香格里拉镇坐着旅游大巴,心怀忐忑的前往亚丁村。旅行为什么有意思,很大程度上就是你不知道前路到底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今天天光几何,几千公里的奔赴会不会只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想起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寝室唯一一次长途出行去了黄山,结果不懂选时候的我们赶上雨季,除了脚下一米的路,别的什么也没看到,所有的记忆仿佛就是潮湿的雾和寒冷的雨。我爸妈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曾去过一次稻城,结果什么都没看到,一直在下雨,所有的神山都在云里,更是在我的印象里增加了稻城三神山的神秘感。
但是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刚爬上波瓦山,仙乃日就出现在视野里。我非常非常的疑惑,仙乃日到底什么时候在哪拍是顺光啊?上午在亚丁村上面看是逆光,下午在珍珠海是逆光,真是愁死我了。当大巴车停在第一个旅游点的时候,其实给我最大震撼的不是庞大的仙乃日,而是山下的亚丁村。像四川很多村寨一样,这个小小的藏族村寨坐落在山谷里,但是与别的山谷不同,仙乃日像守护神一般守护着这个脚下的村寨。我坚信传说中的蓝月谷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下午的活动是冲古草甸和珍珠海。我非常喜欢冲古草甸,不仅仅是因为这里能看到夏诺多吉和仙乃日的风姿,更因为有一条小河弯弯流淌,穿过厚厚的金色草甸。不管山多么雄伟,有了水,山就立刻灵动起来,哪怕是涓涓细流。当然在这样的地方,河流是纯净得清澈见底,天气又热又晒,很想跳下去。
其实珍珠海也没多远,但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我们也歇了很多气,吃了好几次东西才爬到珍珠海。这天下午一直有微风,湖面并没有变成一面镜子将仙乃日倒映其中。有人说下午是看不到倒映的神山的,只有早上风起之前有机会。但我们也没有放弃,从日头高照游人如织一直等到夕阳西下四下无人,终于有那么一会会,风驻云歇,雪山清晰了,才让远行的人没有遗憾。
描述完了所有的景点。最后想说说我对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点看法。四川的景色很美,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太差太差,所以眼见着隔壁的云南,景致稍逊却以成为所有不明就里的外来旅行者特别是文艺爱好者的梦想天堂。第一是路太差,堂堂318景观大道,晴天是扬尘漫天,雨天是泥塘,到处是垃圾,文艺青年哪能灰头土脸?第二是住宿吃饭太不正规,新都桥的破宾馆趁十一狮子大开口,那么差的条件那么发指的价格,还一副有钱没钱没钱别住的嘴脸,这是让人来了第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的节奏啊!第三是配套资源太差,亚丁村真的当自己是世外桃源啊,连珠峰大本营都纳入国家电网了,亚丁村竟然没有电!到晚上唯一亮着灯的那几家都是柴油发电机发电的,多污染环境啊!我们住的那家所谓的民居,没有开水喝,没有热水洗脸,没有电源可以充电!还好备了电池才没耽误摄影,但是耗电的三星彻底死掉,我总算是回归没有手机的安静时代。第四是太不会讲故事,洛克的描述和照片已经在海内外树立起香格里拉的丰碑,但是运送客人去看央迈勇的班车第一班却是七点的,生生让游人错过和洛克一样观摩雪山从灰色变成银色再抹上金黄的过程。景致虽美,想到这路上的种种,让顶礼膜拜神山的心情大打折扣,恨不得让人想起美则美矣几个字来。亟待改进啊!毕竟,一生之中至少来一次贡嘎日松贡布转山朝觐不仅仅是藏人的梦想。最后从严谨的角度出发,给出仙乃日(观世音菩萨)、央迈勇(文殊菩萨)、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的正面证件照。
318国道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在名气上也许略逊于美国人的景观大道66号公路,但在景致上却毫不逊色。这条沿北纬30°,从海平面的上海一路上升到地球的极点珠峰的大道,穿过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串起东西汉藏、南北羌彝。
除了景色,这条路上有一道很独特的风景,很多人骑单车走川藏线,从上海或者成都出发,一路向珠峰而行。沿途崇山峻岭密布,海拔落差大,条件极其艰苦,非常人所能承受。很多时候,走川藏线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骑行活动,而更像是一种仪式,给自己设立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不管有多难,不管成与不成,即使绝大多数人都不能真的到达终点,总得趁年轻去尝试一下。我们开车从成都到稻城,看见很多这样的骑行者,他们三五成群,带着头盔,驼着很大件的行李,骑着或者推着单车,在翻越山垭口的时候,举步维艰,在下坡的时候享受风和云朵。有一天中午,我看见几个骑行的人聚在路边一起吃干粮,我想,有过这样共同经历的朋友肯定一辈子都打不散。
可惜我太老了,也不太会骑自行车,没有勇气去做这样惊天动地的尝试。我坐车前行都觉得很累。但一路上看到所有的骑行者,不管他们能不能到达拉萨,我都很佩服他们能迈出这一步。在一路上住的很多旅馆的墙上都写满了骑行者的留言,有些是誓向拉萨的豪迈,有些是无奈折返的遗憾,还有好多是在这么艰苦的旅程之中想念某个人。即使有一天老得路都走不动了,想起曾经有过这样的人生,足以告慰平生。
当然,术业有专攻,我这样的人还是好好欣赏风景吧。
这一路,车在高山、深谷、草原之间穿行。天低云近,苍凉荒芜,这种壮阔的美感,与318初段的小桥流水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也是318极具魅力的一个方面。
当然这一路上也是有景点的。
景点一,离稻城不远的红草滩。那么小一个红草滩,围了那么多人。
第二个是稻城及其附近金色的青杨林。
当然还有我非常喜欢的雅拉神山。那天晚上的天光真是很神奇。
我早知道稻城的亚丁村是《消失的地平线》里的香格里拉,是真正的蓝月谷,我也早知道,这片神山圣水风景壮丽,多处景点跻身国家地理选美中国之列,但是一直一直以来,我都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愿意翻山越岭,冒着高海拔和严寒的挑战,长途跋涉去看风景。直到我妈妈不让我去远的地方玩,我实在是不知道去哪了,我才又把这里列为我的旅行目的地。六世dalai仓央嘉措曾有几句很有名的诗:天空中洁白的仙鹤,请将你的双翅借我,我不会远走高飞,飞到理塘就转回。据称,仓央嘉措的女朋友,我也没研究到底是叫玛吉阿米还是叫达娃卓玛的,就是理塘的人,所以多情的dalai对这片土地特别向往,甚至根据他的诗,七世dalai也是从这里选出的。所以,既然我不能远走高飞,那我就到理塘转转吧。
这趟路线,有幸有我最敬爱的师太一家作陪,我爸爸驾着我们家的破烂小车(经过这一路颠簸,貌似更破了,减震都不太好了),作为超一流的向导和摄影指导,带我们浩浩荡荡前往。从海拔500米的成都出发,沿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前行,经雅安、石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稻城,沿途跨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雅砻江等水系,顺次翻越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兔儿山、海子山、波瓦山七座4500米以上的垭口,途经“风停止脚步”的蜀山之王贡嘎,“香格里拉的地标”稻城三神山,“拒绝融化”的海螺沟冰川和拥有“变幻之美”的川西高寒草原等位列“选美中国”的景点,来回近2000公里,最高扛设备徒步海拔雅哈垭口4700米,饱览高山、深谷、草原、森林、湖泊、瀑布、村寨、寺庙。回来之后,我只想说,实在是太辛苦了!虽然没什么特别严重的高原反应,但毕竟呼吸不畅,条件又差,要不是在四川旅游,路上的饭菜很合胃口,我可能真扛不下来(原来我爸妈在川西拍那么多好照片也是历经千辛万苦的啊)。
按从近到远的顺序,罗列一些照片,说说我的感受。
沿途第一站,雅家梗红石滩,不是第一次去了。这是一种附着在冰川石上的气生丝状绿藻---乔利橘色藻,鲜艳的血红色是因为细胞内富含虾青素,这种红色的苔藓离开原来的生长地点,立马枯萎变色,绝不给大山外面的人一窥真容的机会。红石滩的形成具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空气洁净,二是要降雨充沛,三是要温度不能太低,四还需要冰川融水提供丰富的养分。在高海拔的地区,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地方太少。长着红色苔藓的石头在川西不是独一无二,但雅家梗山上的红石滩绝对是面积最大,气势最壮观的。红色的石头沿着冰山融水的小河道从山上俯冲而下,铺天盖地。不过这次去有一点我很不满意的,随着游人的增多,人车喧哗,这次看到的红石滩明显没有以前红了,这里也面临着若干年之后无景可看的危险,人们发掘了大自然的美,也给这样的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翻过雅家梗,到达康定新县城,在刚开始翻越折多山的地方--折多塘,搭建了一个观景台,可以远眺玉岭雪山。在四川盆地茫茫大山之中,完全没有名气的一座,还云遮雾罩的,但却是远道而来的我们看到的第一座雪山。还是很激动的。
从折多山翻下去,便是号称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新都桥成名很早,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来过这里。对这里的感觉是一次不如一次。可能是离成都太近的缘故吧,来这里的人太多,据说在五一十一堵得都没法通行,我们算是错峰出行,但仍旧游人不少。这一代的民风已经完全被腐蚀破坏,所有的旅馆的狮子大开口,只要你在路边停车就有人来收停车费。这也就不说了,穿新都桥而过的那条小河,本来是这一代的特色景点,却布满了垃圾,可能是修房子多需要挖沙的缘故吧,河道也被破坏得七零八落,不复纯净的美感。虽然我们来的这天下午骤雨初停,夕阳西下,但是却找不到当年曾经感受过的美好。
第二天早起,大雾弥漫,我们依旧是早起,想去塔公草原拍雅拉神山早上的日照金山,但是大雾弥漫整个塔公草原,我们站在塔公寺后面的小山头上苦苦期盼,却没有见得真容。只能随手拍拍被冻成冰棍的花花草草。神奇的是,到了下午太阳出来,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竟然还有鲜艳的小花朵在绽放。生命,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健很多。
既然雅拉山不得见,我们就继续开车往八美方向去,刚好路过一个地方,我爸爸说他曾经去过,那边有时候有大法会。这天虽然没有大法会,但是漫山遍野的经幡还有围着一个玛尼堆转圈圈的藏民也很有特色,附近还有一个寺庙专供觉姆修行,原来喇嘛也分男女。
日头渐高,我们从半冰冻的状态逐渐化冻,便从塔公草原返回新都桥。路上遇见大雾初散,觉得像是仙境一般。从塔公流向新都桥的那条河里,有好多的石头上都刻满了六字真言,我们也偶尔停下来拍一拍。但是光线不足,效果一般。
等我们开回到新都桥的时候,高原又恢复了蓝天白云的模样。虽然这次来的时间不对,杨树叶都还没太变色,也会经常被路边的小景吸引,停下车来拍照。
下午我们都目标是雅哈垭口,据说在雅哈垭口能一睹贡嘎风姿,我非常向往,但我爸爸上次来也没有得见全貌,不知道今天运气几何。雅哈垭口在新都桥往九龙方向。沿着修葺一新的道路开几十公里,就进入小车完全没法前行的土路。这边的藏民明显受到的世俗污染比较少,都非常淳朴。在扬尘漫天的路边,小朋友看见有车经过的时候都会向车敬队礼。师太他们霸道的司机看我们前行太艰难,就让我们仨也挤进他们的车里。要不是司机这个慷慨的决定,我们也许就看不到后面的美景了。景美但道路太难行,这也许就是四川坐拥无敌山水却在旅游口碑和知名度上不及云南的原因吧。
这一路第一个景点是一个钙华瀑布。在地质活动剧烈的川西,钙华瀑布也算是常见,最著名的莫过于九寨和黄龙。这个独自矗立在荒山野岭的钙华瀑布却很有些特色,它既是水瀑又是冰瀑,还是红色的!因为流水里面还蕴含三价铁的缘故,所以颜色非常鲜亮。这也许是我见过的美得最寂寥的景点了,估计年观赏游客不足千人,虽然人迹罕至,却兀自芳华。
到这个时候,我的发型已经完全不堪入目了,我仍旧坚持留影几张,这样的景色,且不说路途上的难以企及,又处在地震带上,没准哪天就不复存在了。
看过这个附赠的小景点,我们朝今天的终极目标--雅哈垭口继续前行。这是一个连一丝云都没有的下午,估计是上天看我们千里迢迢赶来不好拂了我们虔诚的心意,所以当我们来到雅哈垭口的时候,就看见贡嘎山端端正正的矗立在群山之上。我爸爸说,顺着这条路再往前走,就是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的贡嘎钙华滩涂,有雪山印在水里,也非常经典,但我们没办法前往了。就在垭口等着日落吧。
雅哈垭口距离贡嘎山直线距离30公里。在这里,雪山以一种扑面而来的气势充斥人的视野。在这里,除了风几乎没有别的声音,除了几个饱受高原反应困扰反应迟钝的人,没有别的打扰。雪山、荒原以最原始纯净的姿态呈现。果然最美的景点都要通过最崎岖难行的道路才能到达。
在雅哈垭口有两个观景点,一个是从下车的地方平着走一段躲过前面的山头,这里更能反映雪山的高峻。另一个就是爬上这座小山头。看起来也就一两百米的一个小山包,藏民说像我们这样的需要爬半个小时,我完全不相信,所以决定走上去看看。走出十步,我就开始剧烈的喘气。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像是刚跑完800米,而且虽然冲太阳的一面晒死不得不拼命防晒但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凛冽得直刺气管。开始我背着自己的相机,磊哥背着他的相机和我的脚架,后来所有的装备都交给磊哥去承担了。开始是走两分钟休息一次,后来是一分钟,再后来是走十步一歇。我一直在犹豫我要不要下去,要不是日头已经太低我估摸着下去可能赶不上日照金山,我可能真的就半途而废了。
当我快走到山顶,贡嘎山重新显露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有雀跃的冲动--雪山从来没有离我这么近过,从来没有,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得到。而且这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是前所未有。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地方,本来就空气稀薄,又赶上天气晴好,恨不得半个川西的河山尽收眼底,我们竟然还看到了几百公里以外稻城三神山(胖胖的仙乃日真的是太容易辨认了,我当场给老妈打电话,表示旅途太艰苦,该看的景点我都看了,可以返回了)!这是什么样的视野,当然这又是什么样的运气,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我接了老长一张图只为给人看看,在画面的右边缘,那胖胖的就是仙乃日,而瘦瘦的就是央迈勇。
当然,感慨完了就剩下拍照了,这样的天气,不可能没有日照金山啊!看着光线一点点收缩,看着雪山的颜色从白色变成金色最后变成燃烧的红色,虽然没有漫天彩霞,但更凸显了贡嘎的高不可攀,真正明白感受到“风停止脚步”的意境。
待最后一抹红色离开贡嘎的山尖,整个世界被一片冰冷的蓝色所笼罩,我已经冻成狗了。
艰难的回程,好累好累,爸爸最辛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月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