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格言刘德亮书籍格言

白话人生(三十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书信100封之7
我是新乡县的一个教师,我一直是您的忠实读者,在我眼里,您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智者,几乎您所有的文章我都喜欢,我们学校只订了一份《新乡日报》,所以我曾将您的作品摘抄了整整一本,遗憾的是,去年暑假却意外丢失了。也可能是比我更喜欢您的人拿走了。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失而复得,因为先前的报纸也都不存在了,真令人伤心遗憾!不知道您的文章是否结集出版?书店里是否有卖?
因为是教师,我很喜爱文学,是河南省语文教育学会会员,多篇论文获省市县奖励。也喜欢写一些小文章,却不知道该如何投稿?恳请刘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来信给我就投稿方面加以指导。谢谢!
刘德亮老师: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冒昧的来信!
我是一位和您有缘的您的崇拜者,说和您有缘,是因为我们虽素未谋面,您却曾经帮我发过两篇稿子,一篇是我上初中时写的《俺村的新鲜事》,一篇是我上师范时写的《我第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正是由于受您的影响,我才爱上了写作,参加工作后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说是您的崇拜者,是因为多年来我一直都爱看《教育专版》,那上面每期都有您用勤奋和真心写成的或清丽,或哀婉,或含蓄,或激昂的文章。从过去的《青春寄语》到现在的《白话人生》,我已剪贴了厚厚的三大本珍藏着。因为这些文章篇篇都启人心智,令人百读不厌,我常把其中的一些篇章在语文课上读给学生们听。
刘老师,我发现现在的《教育周刊》上您负责的那版面,每期都有一些一线教师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我也很想尝试一下。一来,或许我能再次感受发表的喜悦,二来,如能发表,也能在我评职晋级时帮上忙。所以我才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给您写了这封信。恳请您不吝斧正提携。
祝您:身体健健康康!
阖家欢欢乐乐!
工作顺顺利利!
心情永远舒畅!
尊敬的刘老师:
您好!顺祝安康!
三月十四日收到寄来的散文集《走向成熟》内心激动万分,没有想到您会如此重视一个失足浪子的信件。一口气将收录在书中的106篇文章读完。感觉压抑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去。看看您亲切的话语,禁不住潸然泪下。
的确,由于年轻时的不羁言行。致使青春年华在囹圄虚度。这个年龄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亦是最值得留恋的,而我却写下不光辉的一笔,不堪回首的往事,犹如一场噩梦,时刻纠缠着我的心,让我痛不欲生。
在监狱里已经生活了五个年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日趋成熟。早已不是几年前的那个懵懂少年。生活的磨难也使我悟出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冷暖。
每每想起自己将来出狱后要做什么,感到前途一片渺茫。既没知识,又没技术,还是劳改释放犯,心头的压力挺大的。今年我报考了监狱组织的自学考试,并不是说一定要拿个文凭,主要目的是多学点知识,充实一下监狱生活。我学的是汉语文学专业(中文专业),有许多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平时写写画画,总比打牌侃天强吧!
感谢您的信任,祝福无限!
刘德亮编辑您好:
见信好,我是您的一位忠实的读者,看过您的作品后,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崇敬感。我非常敬佩您的才华,我也非常感谢您的作品对我的帮助。我原来是一位没有远大理想,远大目标的小女孩,自从看过您的作品后,我改变了很多,这时,我有了远大的理想,远大的目标,我对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从报纸上看了您的《白话人生》,从多方面来看,您的《白话人生》太好了。我曾经收集了您的《白话人生》,特别喜欢您作品中的《追求》,《鼓励》等文章,我把您的作品中的文章读给了我的弟弟妹妹,他们对您的作品也十分喜欢,他们也感觉到读您的作品是受益匪浅。我很想拥有您的书,因此,我想邮购您的作品,请您告诉我《中国写意》、《心灵之烛》、《生命误区》、《青春寄语》等书的价格,另外,您能不能给我邮一张您的相片,谢谢您。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帆风顺,快乐度过每一天。
您忠诚的读者小菊
刘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的中学生,也是《白话人生》的忠实的拜读者,以前我是一名很坏的学生,当拥有《学生·社会之门》和《校园·人生》时也不知珍惜,便将这两本书放进了书柜里,在偶尔看了《新乡日报》之后,对《白话人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的感觉。我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总之是发自内心的,这时才想起了以前所拥有的两本书。当我双手捧着这两本书,带着悔过的心情读完了之后,从此,我的人生之路有了很大的转折,踏上了光明大道。
拜读您的作品之后,深感受益匪浅,为了使您的作品对我有更大的帮助。为此,我想邮购:《拓荒集》、《沉思集》、《生命的误区》、《心灵之烛》、《魔鬼格言365》、《中国写意》、《青春寄语》这些作品,不知道价格是多少,请您告知。
您忠诚的拜读者李飞
刘德亮老师:
我是一个酷爱文学的青年,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我崇拜的人与信。刘老师我喜欢您主编的《青春寄语》,每当读完后,我总要把您的文章抄在我们班的黑板上,要求每位学生来背诵。本来我珍藏了两本书:《青春寄语》与《校园·人生》。可是当我每每在班中抄写与读给学生听的时候,总有学生渴望捧住一读,学生们也太喜欢了。于是,我的珍藏终不知被哪个“狡猾”的孩子所“借走”。原谅您愚钝的学生吧!
祝老师工作愉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东鳞西爪说德亮&&&&新乡市刘德亮
东鳞西爪说德亮
与德亮交往了十多年,不敢说很了解他。好几次有写他的冲动,却终究未能成文。
第一次见到德亮,是1986年。那年,年轻的新乡电视台搞了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在会上,德亮朗诵了自己的一首小诗。诗的题目和内容我现在已经忘却了,但我却记住了他的名字,私下里一厢情愿地将德亮引为知己,视为伯乐。作为缪斯信徒的我,曾发誓“用自己的心浆,染红诗神的嘴唇”。虽说学生时代也曾有诗作挤进报刊,可刚到新乡工作,人生地不熟的,再加上对新乡的文坛一无所知,所以也就没敢用自己的诗作去麻烦新乡的编辑们。看到德亮以后,我眼前忽然一亮,似乎一条金光大道已在我面前展开。于是,就开始将诗稿、信任和期待一起装进了信封,寄给了德亮。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德亮寄来的样报。我的《落叶》和另一作者的一幅与《落叶》同一意境的木刻作品放在了一起,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很显然,这是经过了德亮的精心包装。我没想到,对我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投稿者,德亮会如此认真对待。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相见。彼此之间说话是不太多的。我去见他总是只带稿件去,纯粹的“君子之交”。害得德亮有时还要赔上支把烟。有好几次,我请他指出诗稿的缺点,并向他请教“为文之道”,他总是以“文无定法”一语将我打发。起初,我对这一点还颇有意见。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多,我才体会到:他并不是拿这四个字来搪塞我,这四个字体现了他对为文之道的深刻理解。德亮不善口头表达,没有为人师者的滔滔不绝、循循善诱。但是,对我来说,他仍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因为他已经将对我的指导融进了对稿件的严格取舍和精心修改中了。
德亮文人气很浓,诗人气很浓,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心也总是直直的毫无遮掩”。有时难免要发些牢骚。他先后在《新乡晚报》和《新乡日报》上开的专栏《每周絮语》、《魔鬼格言》、《青春寄语》中的许多篇什,都体现了这一点。他是报社的元老。第一批进报社的“老编”、“老记”们,有的下海了,有的高升了,就剩下他和“老史”(现任政文部主任史国新)至今还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初衷未改。
德亮是名人,是诗人。本该有与其声名相符合的体面和潇洒。按说每月进项千余元,再加上爱人的工资,对于三口之家来说,应算是小康了。但毕竟是靠工资吃饭的,收入的含金量太低。他要供女儿上学,要买房子,要购书刊,要出书……以至于他总是体面潇洒不起来。在我的印象中外出采访或出席会议,他总是骑辆破摩托。他的女儿在本市的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担任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长。去年,该校组团访日,其女儿被确定为代表团成员。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可是,当学校派人去征求德亮的意见时,德亮却踌躇了。因为让他拿出10000圆去换取女儿在东瀛的几天潇洒,他实在舍不得。
德亮性格内向、沉稳,再加上个葛优似的额头,表面看来,给人未老先衰的印象。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他在“……用孩子的心去爱,用孩子的纯洁、孩子的天真,对待别人,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引自德亮《顿悟》)他有不少年青的朋友。中小学生有什么话,不愿给家长说的,不愿给老师说的,却愿向德亮倾诉。他们中的许多人,把德亮的《青春寄语》奉为“圣经”,将德亮本人当做“精神义父”。
德亮的领带总是松松垮垮的,可在工作上却全然不是这样。在报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与李辉两个人硬是把《教育专版》办得“学生爱看,大人也爱看”。订量在一步步攀升,今年已达十多万份,创造了新乡报纸发行业的奇迹。
德亮不像领导,可是,副刊部主任的担子却偏偏落在了他的肩上。他不摆领导的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倡导“团结、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他不像有的领导一样,哪天不给部下训话心里就痒痒。有什么事儿,他总是到各办公室说说了事。对部里的年轻人,他总是在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工作上帮助、激励他们。由于部里形成了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全体成员人人精益求精,个个力争上游。《石榴花》副刊思想性、可读性、丰富性和艺术性日趋提高,受到了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德亮在《青春寄语·脚印》中写到:“人生的双脚,每一步,都要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该是生命的坐标,每一步,都该是一条崭新的风景线。”请看他留下的一串脚印,据《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和《中国写意·简介》记载,德亮1956年1月生于河南省滑县。1972年毕业于滑县道口二完小,后回乡务农,并开始文学创作。1975年在道口当民办教师。1978年考入安阳师专,1981年分配到新乡文联,后调入《新乡晚报》任编辑。1987年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80年2月首次在公开刊物《星星》诗刊发表组诗《游子之心》,随后便在《北京文学》、&
《山东文学》、
《人民日报》、《当代》、《萌芽》、《飞天》、《莽原》、《奔流》、《澳门日报》、《羊城晚报》、及港澳台等地400余家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作品2000余篇&
(首),300多万字。自1984年开始散文诗创作,其作品《理解》被《河南日报》评为1985年优秀作品,后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散文诗选》和《中外散文诗选》。作品《自重》、《宽容》、《友谊》、《诗海觅珠》及其他散文诗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地获奖。并有30多篇作品被20多家出版单位收入选集。先后已出版诗集《拓荒集》、《沉思集》、《五色石》和散文诗集《大林莽》、《生命的误区》、《心灵之烛》、《魔鬼辞典365》、《中国写意》、《青春寄语》、《学生、社会之门》等。可见,德亮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都是生命的一个坐标,都是一条崭新的人生风景线,都是一首压着新的韵脚的新诗。
行文至此,窗外飘来了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的乐曲。德亮伏在油漆斑驳的写字台上,用小学生常用的软面抄,吭哧吭哧写《青春寄语》的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物介绍/刘德亮
笔  名: 北莽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1 民  族: 汉族 & & 1981年师专毕业,市文联工作,1982年进《》至今。
主要著作/刘德亮
著有《拓荒集》、《》、《生命的误区》、《心灵之烛》、《中国写意》、《》、《青春寄语》、《》、《社会之门》等。多次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创作奖。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34:5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籍的格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