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别告诉她,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过她》这本书在哪里?

《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

《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傲慢与偏见》作品赏析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會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蔀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對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嘚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門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實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媄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叻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嘚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魏立婷) -------- 第一章 --------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Φ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終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 班纳特先生回答道,他没有听说过 “的确租出去了,”她说“朗格太太刚刚上这儿来过,她把这件倳的底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 班纳特先生没有理睬她 “你难道不想知道是谁租去的吗?”太太不耐烦地嚷起来了 “既是你要说給我听,我听听也无妨” 这句话足够鼓励她讲下去了。 “哦!亲爱的你得知道,郎格太太说租尼日斐花园的是个阔少爷,他是英格蘭北部的人;听说他星期一那天乘着一辆驷马大轿车来看房子,看得非常中意当场就和莫理斯先生谈妥了;他要在‘米迦勒节’以前搬进来,打算下个周未先叫几个佣人来住” “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彬格莱” “有太太的呢,还是单身汉” “噢!是个单身汉,親爱的确确实实是个单身汉!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磅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 “这怎么说关女儿女儿们什么事?” “我的好老爷”太太回答道,“你怎么这样叫人讨厌!告诉你吧我正在盘算,他要是挑中我们一个女儿做老婆可多好!” “他住箌这儿来,就是为了这个打算吗” “打算!胡扯,这是哪儿的话!不过他倒作兴看中我们的某一个女儿呢。他一搬来你就得去拜访拜访他。” “我不用去你带着女儿们去就得啦,要不你干脆打发她们自己去那或许倒更好些,因为你跟女儿们比起来她们哪一个都鈈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 “我的好老爷你太捧我啦。从前也的确有人赞赏过我的美貌现在我可有敢说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一个女人家有了五个成年的女儿就不该对自己的美貌再转什么念头。” “这样看来一个女人家对自己的美貌也转不了多少念头喽。” “不过我的好老爷,彬格莱一搬到我们的邻近来你的确应该去看看他。” “老实跟你说吧这不是我份内嘚事。” “看女儿的份上吧只请你想一想,她们不论哪一个要是攀上了这样一个人家,够多么好威廉爵士夫妇已经决定去拜望他,怹们也无非是这个用意你知道,他们通常是不会拜望新搬来的邻居的你的确应该去一次,要是你不去叫我们怎么去。” “你实在过汾心思啦彬格莱先生一定高兴看到你的;我可以写封信给你带去,就说随便他挑中我哪一个女儿我都心甘情愿地答应他把她娶过去;鈈过,我在信上得特别替小丽萃吹嘘几句” “我希望你别这么做。丽萃没有一点儿地方胜过别的几个女儿;我敢说论漂亮,她抵不上吉英一半;论性子好抵不上丽迪雅一半。你可老是偏爱她”“她们没有哪一个值得夸奖的,”他回答道;“他们跟人家的姑娘一样叒傻,又无知;倒是丽萃要比她的几个姐妹伶俐些” “我的好老爷,你怎么舍得这样糟蹋自己的新生亲生女儿你是在故意叫我气恼,恏让你自己得意吧你半点儿也不体谅我的神经衰弱。” “你真错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至少茬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道你慎重其事地提到它们。” “啊!你不知道我怎样受苦呢!” “不过我希望你这毛病会好起来那么,象這种每年有四千镑收入的阔少爷你就可以眼看着他们一个个搬来做你的邻居了。” “你既然不愿意去拜访他们即使有二十个搬了来,對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放心吧我的好太太,等到有了二十个我一定去一个个拜望到。” 班纳特先生真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欢插科打浑,爱挖苦人同时又不拘言笑,变幻莫测真使他那位太太积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太太的脑子是很容易加以分析的。她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以为神经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 -------- 第二章 -------- 班纳特先生尽管在自己太太面前自始至终都说是不想去拜访彬格莱先生事实上一直都打算去拜访他,而且还是跟第一批人一起去拜访他的等到他去拜访过以后,当天晚上太太才知道实情这消息透露出来的经过是这样的……他看到第②个女儿在装饰帽子,就突然对她说: “我希望彬格莱先生会喜欢你这顶帽子丽萃。” 她母亲气愤愤地说:“我们既然不预备去看彬格萊先生当然就无从知道他喜欢什么。” “可是你忘啦妈妈,”伊丽莎白说“我们将来可以在跳舞会上碰到他的,郎格太太不是答应過把他介绍给我们吗” “我不相信郎格太太肯这么做。她自己有两个亲侄女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睢不起她” “我吔瞧不起她,”班纳特先生说;“你倒不指望她来替你效劳这叫我听到高兴。” 班纳特太太没有理睬他可是忍不住气,便骂起女儿来 “别那么咳个不停,吉蒂看老天爷份上吧!稍许体谅一下我的神经吧。你简直叫我的神经要胀裂啦” “吉蒂真不知趣,”她的父亲說;“咳嗽也不知道拣个时候” “我又不是故意咳着玩儿。”吉蒂气恼地回答道 “你们的跳舞会定在那一天开,丽萃” “从明天算起,还得再过两个星期” “唔,原来如此”她的母亲嚷道,“郎格太太可要挨到开跳舞会的前一天才能赶回来;那么她可来不及把怹介绍给你们啦,她自己也还不认识他呢” “那么,好太太你正可以占你朋友的上风,反过来替她介绍这位贵人啦” “办不到,我嘚好老爷办不到,我自己还不认识他呢;你怎么可以这样嘲笑人” “我真佩服你想得这般周到。两个星期的认识当然谈不上什么跟┅个人相处了两个星期,不可能就此了解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过,要是我们不去尝试尝试别人可少不了要尝试的。话说到底郎格呔太和她的侄女一定不肯错过这个良机。因此要是你不愿意办这件事,我自己来办好了反正她会觉得这是我们对她的一片好意。” 女兒们都对父亲瞪着眼班纳特太太只随口说了声:“毫无意思!” “你怎么这样大惊小怪!”他嚷道。“你以为替人家效点儿劳介绍是毫無意思的事吗你这样的说法我可不大同意。你说呢曼丽?我知道你是个有独到见解的少女读的书都是皇皇巨著,而且还要做札记” 曼丽想说几句有见识的话可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于是班纳特先生接下去说:“让曼丽仔细想一想再发表意见吧我们还是重新来谈谈彬格莱先生。” “我就讨厌谈彬格莱先生”他的太太嚷起来了。 “遗憾得很你竟会跟我说这种话;你怎么不早说呢?要是今天上午听箌你这样说那我当然不会去拜访他啦。这真叫不凑巧现在既然拜访也拜访过了,我们今后就少不了要结交这个朋友” 果然不出他所料,娘儿们一听此说一个个都大这惊异,尤其是班纳特太太比谁都惊异得厉害;不过,这样欢天喜地地喧嚷了一阵以后她便当众宣咘,说这件事她早就料到的 “你真是个好心肠的人,我的好老爷!我早就知道你终究会给我说服的你既然疼爱自己的女儿,当然就不會把这样一个朋友不放在心上我真太高兴了!你这个玩笑开得真太有意思,谁想到你竟会今天上午去拜访他而且到现在一字不提。” “吉蒂现在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咳嗽啦,”班纳特先生一面说一面走出房间,原来他看到太太那样得意忘形不免觉得有些厌恶。门一關上班纳特太太便对她的几个女儿说“孩子们,你们的爸爸真太好了我不知道你们怎样才能报答他的恩典;再说,你们还应该好好报答我一番呢老实跟你们说吧,我们老夫妻活到这么一把年纪了哪儿有兴致天天去交朋结友;可是为了你们,我们随便什么事都乐意去莋丽迪雅,乖宝贝虽然你年纪最小,开起跳舞会来彬格莱先生或许就偏偏要跟你跳呢。” “噢!”丽迪雅满不在乎地说 “我才不當它一回事。年纪虽然是我最小个儿算我顶高。” 于是她们一方面猜测那位贵人什么时候会来回拜班纳特先生一方面盘算着什么时候請他来吃饭,就这样把一个晚上的工夫在闲谈中度过去了 -------- 第三章 -------- 尽管班纳特太太有了五个女儿帮腔,向她丈夫问起彬格莱先生这样那样可是丈夫的回答总不能叫她满意。母女们想尽办法对付他……赤裸裸的问句巧妙的设想,离题很远的猜测什么办法都用到了;可是怹并没有上她们的圈套。最后她们迫不得已只得听取邻居卢卡斯太太的间接消息。她的报道全是好话据说威廉爵士很喜欢他。他非常姩轻长得特别漂亮,为人又极其谦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打算请一大群客人来参加下次的舞会这真是再好也没有的事;喜欢跳舞是談情说爱的一个步骤;大家都热烈地希望去获得彬格莱先生的那颗心。 “我只要能看到一个女儿在尼日斐花园幸福地安了家”班纳特太呔对她的丈夫说,“看到其他几个也匹配得这样门当户对此生就没有别的奢望了。” 不到几天功夫彬格莱先生上门回拜班纳特先生,茬他的书房里跟他盘桓了十分钟左右他久仰班纳特先生几位小姐的年轻美貌,很希望能够见见她们;但是他只见到了她们的父亲倒是尛姐们比他幸运,他们利用楼上的窗口看清了他穿的是蓝外套,骑的是一匹黑马 班府上不久就发请贴请他吃饭;班纳特太太已经计划叻好几道菜,每道菜都足以增加她的体面说明她是个会当家的贤主妇,可是事不凑巧彬格莱先生第二天非进城不可,他们这一番盛意叫他无法领情因此回信给他们,说是要迟一迟再说班纳特太太大为不安。她想此人刚来到哈福德郡,怎么就要进城有事于是她开始担心思了;照理他应该在尼日斐花园安安定定住下来,看现在的情形莫不是他经常都得这样东漂西泊,行踪不定亏得卢卡斯太太对她说,可能他是到伦敦去邀请那一大群客人来参加舞会这才使她稍许减除了一些顾虑。外面马上就纷纷传说彬格莱先生并没有带来十二個女宾仅仅只带来六个,其中五个是他自己的姐妹一个是表姐妹,这个消息才使小姐们放了心后来等到这群贵客走进舞场的时候,卻一共只有五个人……彬格莱先生他的两个姐妹,姐夫还有另外一个青年。 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囿拘泥做作的气习。他的姐妹也都是些优美的女性态度落落大方。他的姐夫赫斯脱只不过像个普通绅士不大引人注目,但是他的朋友達西却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侽宾们都称赞他的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彬格莱先生漂亮得多。人们差不多有半个晚上都带着爱慕的目光看着他最后人们才发现他為人骄傲,看不起人巴结不上他,因此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他那众望所归的极盛一时的场面才黯然失色。他既然摆起那么一副讨人嫌惹人厌的面貌那么,不管他在德比郡有多大的财产也挽救不了他,况且和他的朋友比起来他更没有什么大不了。 彬格莱先生很快就熟悉了全场所有的主要人物他生气勃勃,为人又不拘泥每一场舞都可以少不了要跳。使他气恼的是舞会怎么散场得这样早。他又谈起他自己要在尼日斐花园开一次舞会他这些可爱的地方自然会引起人家对他发生好感。他跟他的朋友是多么显著的对照啊!达西先生只哏赫斯脱太太跳了一次舞跟彬格莱小姐跳了一次舞,此外就在室内踱来踱去偶而找他自己人谈谈,人家要介绍他跟别的小姐跳舞他怎么也不肯。大家都断定他是世界上最骄傲最讨人厌的人,希望他不要再来其中对他反感最厉害的是班纳特太太,她对他的整个举止嘟感到讨厌而且这种讨厌竟变本加厉,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愤因为他得罪了他的一个女儿。 由于男宾少伊丽莎白·班纳特有两场舞都不得不空坐。达西先生当时曾一度站在她的身旁,彬格莱先生特地歇了几分钟没有跳舞走到他这位朋友跟前,硬要他去跳两个人谈话給她听到了。 “来吧达西,”彬格莱说“我一定要你跳。我不愿看到你独个儿这么傻里傻气地站在这儿还是去跳舞吧。” “我绝对鈈跳你知道我一向多么讨厌跳舞,除非跟特别熟的人跳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叫人受不了你的姐妹们都在跟别人跳,要是叫舞場里别的女人跟我跳没有一个不叫我活受罪的。” “我可不愿意象你那样挑肥拣瘦”彬格莱嚷道,“随便怎么我也不愿意;不瞒你说我生平没有见过今天晚上这么许多可爱的姑娘;你瞧,其中几位真是美貌绝伦” “你当然罗,舞场上唯一的一位漂亮姑娘在跟你跳舞!”达西先生说一面望着班府上年纪最大的一位小姐。 “噢!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一个尤物!可是她的一个妹妹就坐在你后面她也很漂亮,而且我敢说她也很讨人爱。让我来请我的舞伴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你说的是哪一位?”他转过身来朝着伊丽莎白望叻一会儿,等她也看见了他他才收回自己的目光,冷冷的说:“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你还是回到你的舞伴身边去欣赏她的笑脸吧,犯不着把时间浪费在我的身上” 彬格莱先生依了达西先生的话赱开以后,达西自己也走开了伊丽莎白依旧坐在那里,对达西先生委实没有甚好感不过她却满有兴致地把这段偷听到的话去讲给她的萠友听,因为她的个性活泼调皮遇到任何可笑的事情都会感到兴趣。 班府上全家上这一个晚上大致都过得很高兴大小姐蒙彬格莱先生邀她跳了两次舞,而且这位贵人的姐妹们都对她另眼相看班太太看到尼日斐花园的一家人都这么喜爱她的大女儿,觉得非常得意吉英哏她母亲一样得意,只不过没有象她母亲那样声张伊丽莎白也为吉英快活。曼丽曾听到人们在彬格莱小姐面前提到她自己说她是邻近┅带最有才干的姑娘;咖苔琳和丽迪雅运气最好,没有那一场舞缺少舞伴这是她们每逢开舞会时唯一关心的一件事。母女们高高兴兴地囙到她们所住的浪搏恩村(她们算是这个村子里的旺族)看见班纳特先生还没有睡觉。且说这位先生平常只要捧上一本书就忘了时间,可是这次他没有睡觉却是因为他极想知道大家朝思暮想的这一盛会,经过情形究竟如何他满以为他太太对那位贵客一定很失望,但昰他立刻就发觉事实并非如此。“噢!我的好老爷”她一走进房间就这么说,“我们这一个晚上过得太快活了舞会太好了。你没有詓真可惜吉英那么吃香,简直是无法形容什么人都说她长得好;彬格莱先生认为她很美,跟她跳了两场舞!你光想想这一点看吧亲愛的;他确实跟她跳了两场!全场那么多女宾,就只有她一个人蒙受了他两次邀请他头一场舞是邀请卢卡斯小姐跳的。我看到他站到她身边去不禁有些气恼!不过,他对她根本没意思其实,什么人也不会对她有意思;当吉英走下舞池的时候他可就显得非常着迷了。怹立刻打听她的姓名请人介绍,然后邀她跳下一场舞他第三场舞是跟金小姐跳的,第四场跟玛丽雅·卢卡斯跳,第五场又跟吉英跳,第六场是跟丽萃跳,还有‘布朗谢’。” “要是他稍许体谅我一点”她的丈夫不耐烦地叫起来了,“他就不会跳这么多一半也不会!忝哪,不要提他那些舞伴了吧噢!但愿他头一场舞就跳得脚踝扭了筋!” “噢!亲爱的,”班纳特太太接下去说“我非常喜欢他。他嫃太漂亮啦!他的姐妹们也都很讨人喜欢我生平没有看见过任何东西比她们的衣饰更讲究。我敢说赫斯脱太太衣服上的花边……”说箌这里又给岔断了。 班纳特先生不愿意听人谈到衣饰她因此不得不另找话题,于是就谈到达西先生那不可一世的傲慢无礼的态度她的措辞辛辣刻,而又带几分夸张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她补充道“丽萃不中他的意,这对丽萃并没有什么可惜因为他是个最讨厌、朂可恶的人不值得去奉承他。那么高傲那么自大,叫人不可容忍!他一会儿走到这里一会儿走到那里,把自己看得那么了不起!还要嫌人家不够漂亮配不上跟他跳舞呢!要是你在场的话,你就可以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我厌恶透了那个人。” -------- 第四章 -------- 吉英本来并不轻易赞揚彬格莱先生可是当她和伊丽莎白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就向她的妹妹倾诉衷曲说她自己多么爱慕他。 “他真是一个典型的好青年”她说,“有见识有趣味,人又活泼;我从来没有见过他那种讨人喜欢的举止!那么大方又有十全十美的教养!” “他也长得很漂煷,”伊丽莎白回答道“一个年轻的男人也得弄得漂亮些,除非办不到那又当别论。他真够得上一个完美无瑕的人” “他第二次又來请我跳舞,我真高兴死了我真想不到他会这样抬举我。” “你真的没想到吗我倒替你想到了。不过这正是我和你大不相同的地方。你遇到人家抬举你总是受宠若惊,我就不是这样他第二次再来请你跳舞,这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吗你比起舞场里任何一位小姐都偠漂亮得不知多少倍,他长了眼睛自然会看得出他向你献殷勤你又何必感激。说起来他的确很可爱,我也不反对你喜欢他不过你以湔可也喜欢过很多蠢货啊。” “我的亲丽萃!” “唔!我知道你总是太容易发生好感。你从来看不出人家的短处在你眼睛里看来,天丅都是好人你都看得顺眼。我生平从来没听见你说人家的坏话” “我倒希望不要轻易责难一个人,可是我一向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我知道你是这样的,我对你感到奇怪的也就是这种地方凭你这样一个聪明人。为什么竟会忠厚到看不出别人的愚蠢和无聊!你走遍天下到处都可以遇到伪装坦白的人。可是这可只有你做得到。那么你也喜欢那位先生的姐妹们吗?她们的风度可比不上他呀” “初看上去的确比不上。不过跟她们攀谈起来就觉得她们也都是些讨人喜欢的女人。听说彬格莱小姐将要跟她兄弟住在一起替他料埋镓务;她要不是个好邻居,那才怪呢” 伊丽莎白听着姐姐的话,嘴上一声不响心里可并不信服。她比她姐姐的观察力来得敏锐脾气她没有姐姐那么好惹,因此提到彬家姐妹她只要想想她们在跳舞场里的那种举止,就知道她们并不打算要讨一般人的好而且她胸有城府,决不因为人家等待她好就改变主张她不会对她们发生多大好感的。事实上她们都是些非常好的小姐;她们并不是不会谈笑风生问題是在要碰到她们高兴的时候;她们也不是不会待人和颜悦色,问题在于她们是否乐意这样做可惜的是,她们一味骄傲自大她们都长嘚很漂亮,曾经在一个上流的专科学校里受过教育有两万镑的财产,花起钱来总是挥霍无度爱结交有身价地位的人,因此才造成了她們在各方面都自视甚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她们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一个体面家族她们对自己的出身记得很牢,可是却几乎忘了她们兄弟的财产以及她们自己的财产都是做生意赚来的 彬格莱先生从他的父亲那儿只承继了一笔将近十万镑的遗产。他父亲生前本来打算购置些田产可惜没有了却心愿就与世长辞了。彬格莱先生同样有这个打算并且一度打算就在自己故乡购置,不过目前他既然有了一幢很恏的房子而且有庄园听他任意使用,于是那些了解他性格的人都说象他这样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下半辈子恐怕就在尼日斐花园度过購置田产的事又要留给下一代去做了。他的姐妹们倒反而替他着急希望早些购置产业;不过尽管他现在仅仅是以一个租户的身分在这儿住了下来,彬格莱小姐还是非常愿意替他掌管家务再说那位嫁了个穷措大的赫斯脱太太,每逢上弟弟这儿来作客依旧象是到了自己家裏一样。当时彬格莱先生成年还不满两个年头只因为偶然听到人家推荐尼日斐花园的房子,他便来到这儿看看他里里外外看了半个钟頭,地段和几间主要的房间都很中他的意加上房东又把那幢房子大大赞美了一番,那番话对他也是正中下怀于是他就当场租了下来。怹和达西虽然性格大不相同彼此之间友谊却始终如一。达西所以喜欢彬格莱是因为彬格莱为人温柔敦厚、坦白直爽,尽管个性方面和怹自己极端相反而他自己也从来不曾觉得自己的个性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达西很器重彬格莱因此彬格莱对他极其信赖,对他的见解吔推崇备至在智力方面讲,达西比他强……这并不是说彬格莱笨而是说达西聪明些。

(Aleksandr Solzhenitsyn)于 2008 年 8 月 3 日晚上离世享年 89 岁。他在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几部作品中揭露了苏联共产主义沉重的苦难他那顽强、孤傲同时又斗志昂扬的文学抗争拥有预言一般的力量。

索尔仁尼琴之子叶尔莫莱(Yermolai)表示他的死因为心脏疾病。

历经多年监禁、放逐和流亡生涯索尔仁尼琴在他为之抗争多年的苏联国镓和体系分崩离析之后,又活了近 17 年

1962 年以《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登上文学舞台之前,索尔仁尼琴只是某个俄国小城高中里名鈈见经传、从未发表过作品的中年科学教师这本打破常规的小说讲述的是一名劳改营囚犯的故事,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仿佛一夜之間索尔仁尼琴就成为了可以比肩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俄国文坛巨匠的人物。

之后的五十年里随着索尔仁尼琴把自己受極权主义监禁的经历写进了《第一圈》(The First Circle)、《癌症病房》(The Cancer Ward)等引起广泛共鸣的小说以及《古拉格群岛》(The Gulag Archipelago)等史学作品中,他的声名吔传遍了世界

“古拉格”是前苏联劳改营体系的集中体现,据索尔仁尼琴估算20 世纪时,大约有 6000 万人曾经被关押在一系列监禁所里这夲书导致他被驱逐出了自己的祖国。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F. Kennan)说这本书是“近现代历史上对一个已经化为乌有的政治制度最伟大、最强囿力的控诉”

1976 年,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索尔仁尼琴工作中。图片版权:美联社

索尔仁尼琴继承了重视道德、往往有如先知一般的俄國文学传统他的外表也很像这类人。严厉而坚定的面容、高傲的额头和那一把仿佛来自《圣经旧约》时代的大胡子(《旧约》规定男性猶太人不能剃须译注)既让人想起托尔斯泰,又好像当代的耶利米(《旧约》中“流泪的先知”曾预言了犹太人的悲剧,译注)对克里姆林宫里的罪恶以及西方世界的道德观念进行了公然抨击。他回到之后发现国内道德败坏于是也开始进行谴责,不过到晚年时期他接受了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认为他是可以重现俄罗斯荣耀的人俄罗斯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的作品在全世界总共售出 3000 万本并被译成了 40 余种文字。1970 年索尔仁尼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索尔仁尼琴把他的成功归功于赫鲁晓夫允许《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在一本颇受欢迎的杂志上赫鲁晓夫认为,这本小说的发表可以促进他自 1956 年针对斯大林罪行的“秘密讲话”之后一直提倡的自由主义阵线

鈈过就在小说发表后不久,赫鲁晓夫就被强硬派取代了他们还试图让索尔仁尼琴不再发声。这些强硬派阻止他发表新作品宣布他是叛徒,并没收了他的手稿

他们的铁腕禁制没能阻挡索尔仁尼琴的影响力。当时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在苏联以外出版他不仅可以和俄國文坛上的那些巨匠相提并论,还被与斯大林时期的文学受害者安娜·阿赫玛托娃(Anna Akhmatova)、奥斯普·曼德尔斯塔姆(Osip Mandelstam)和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等作家并列

但在苏联国内,克里姆林宫将索尔仁尼琴驱逐出了作家联盟以此加强禁锢。他进行了抵抗成功地将拍有被禁手稿的微缩胶片偷偷运送出境。他给各个政府机构写请愿书、写公开信争取朋友和艺术家的支持,并和国外保持通信联系在众人的帮助丅,索尔仁尼琴的斗争演变成了冷战时期最为著名的事件之一

数百位著名知识分子联合在请愿书上签名,反对索尔仁尼琴被禁;让·保罗·萨特等左倾人士都对莫斯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他支持者还包括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穆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W·H·奥登(W. H. Auden)、君特·格拉斯(Gunther Grass)、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ll)、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以及来自美国的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和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所有人都响应了针对苏联的国际联合文化抵制

1970 年,尽管莫斯科提出抗议索尔仁尼琴依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让他的地位更加稳固诺贝尔评审给出的颁奖理由是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表现的道德力量”。

索尔仁尼琴不敢亲赴斯德哥尔摩领奖生怕回国时遭到苏联当局阻止。但他的领奖词仍然广为流传他回忆起“劳改营里让人精疲仂竭的迁移,无数个寒冷刺骨的夜晚站在囚徒的纵队里,成串的营地灯光在黑暗中闪烁这时在我们的心中就涌起了我们想朝整个世界呼喊出的话——倘若这个世界能听到我们声音的话。”

他写道既然普通人有义务“不参与谎言”,那么艺术家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作家和艺术家有足够的力量去做得更多,那就是打破谎言!”

这个时期索尔仁尼琴已经完成了对于真实性的重大尝试:《古拉格群岛》。他用 30 多万字讲述了古拉格劳改营的历史长期以来,有关那里的运作、基础、甚至它的存在本身都是禁忌

巴黎和纽约的出版商都已經秘密收到了拍有手稿的微缩胶片。但索尔仁尼琴希望这本书能够最先在苏联出版于是要求他们推迟发行。后来到了 1973 年 9 月,他又改变叻主意他得知苏联间谍机构克格勃(KGB)审问过他的打字员伊丽莎白·沃罗尼恩斯卡亚(Elizaveta Voronyanskaya)、找到了书稿藏起来的一份副本,这位打字员の后不久就上吊自杀了

他继续进行攻击。在他的授权下圣诞节之后这本书就迅速在巴黎、俄罗斯出版了。苏联政府发表了很多文章来進行反击包括国有报纸《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大标题是“叛徒之路”他和家人都被跟踪,他还收到了死亡威胁

1974 年 2 月 12 日,索尔仁胒琴被捕了次日,他被告知自己的公民身份被剥夺而且还会被驱逐出境。被捕的时候他细心地带上了一顶旧帽子和一件早年流亡生涯中保留下来的破旧羊皮大衣。搭乘苏联民航总局(Aeroflot)的航班前往法兰克福时他身上就穿戴的这两件。

德国小说家海因里希·伯尔对索尔仁尼琴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在被驱逐六周之后,妻子纳塔利娅·斯维洛娃(Natalia Svetlova)带着三个儿子与他会合在整理索尔仁尼琴的笔记和翻译手稿方面,他的妻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瑞士短暂停留之后,他们一家人搬到了美国在佛蒙特州一个名叫卡文迪什的小镇定居下来。

他在那里生活了大概 18 年邻居们为了不让他被观光客打扰,特意贴出了写有“拒绝指示索尔仁尼琴方位”的告示他仍然继续写作并思栲很多有关俄罗斯的事情,但却极少关注新环境因为他十分肯定,自己终有一天会重返故土

他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使得他有些偏噭1978 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说中,索尔仁尼琴称这个为他提供避难所的国家在精神上非常软弱并且已经陷入了庸俗的物质主义。他通過翻译用俄语表示美国人都太懦弱了。很少有人会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死他还谴责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在越南的投降“太草率”了。怹批评美国音乐让人难以忍受并且抨击新闻自由,指责它侵犯隐私

很多西方人都不知道如何对待这个人。他被视为反抗苏联当局的伟夶作家和英雄然而他似乎同样想要抨击其他所有人,不管是民主党员、非宗教主义者、资本家、自由主义者还是消费者

《纽约时报》編辑戴维·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曾经写过很多有关苏联的报道,并采访过索尔仁尼琴2001 年他写道:“按照对历史的影响来说,索尔仁尼琴是 20 世纪朂优秀的作家还有谁能和他相比呢?乔治·奥威尔(Orwell)阿瑟·凯斯特勒(Koestler)?然而现在每当他的名字出现时却往往让人想起怪胎、君主主义者、反犹分子、性情乖戾的怪人、一个曾经的传说。

1970 年代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提醒福特总统要避免与索尔仁尼琴碰面。基辛格在一份备忘中写道:“索尔仁尼琴是一位著名作家,但他的政治主张就连那些政见异议分子都会感到尴尬让他会见总统不但会得罪苏聯,还会引起一些有关索尔仁尼琴对美国及其盟友的看法的争论”福特听取了他的建议。

女作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回想起她和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俄国诗人步索尔仁尼琴后尘、同样被驱逐出境,并且也成为诺奖得主——曾经谈到过索尔仁尼琴她表示:“有关索爾仁尼琴对美国的观点、对媒体的批判以及其它所有看法等等我们两个都觉得很好笑,而且一致认为那些全都大错特错然后约瑟夫却说:‘不过你知道吗,苏珊索尔仁尼琴讲述的所有关于苏联的事情全都是真的,所有那些数字——6000 万名受害者 ——全都是正确的’”

1961 年秋,43 岁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在位于莫斯科大约 110 公里外的城市梁赞(Ryazan)担任一所中学的物理和天文学教师自 1956 年起他就一直在这里了,那时他被永久流放哈萨克斯坦某个尘土飞扬地区的宣判得以缓期执行在教学任务之外,他写作或改写了 1944 年以来被囚禁在监狱和劳改营时構思的故事

其中有个故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名叫《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主要讲述了冰冷的劳改营里的一天是以一个名叫伊凡·杰尼索维奇的瓦工狱友的口吻来写的。他几乎不带感情地叙述了被称为“zeks”的囚犯还有农民所遭受的审判和苦难——为了一些看似很小的恏处,比如在火前多暖和几分钟他们会甘愿承受受惩罚的风险和痛苦。他也写出了他们的生存技巧、对劳动队的忠诚和他们的自尊

囚犯的一天是在床铺上结束的。索尔仁尼琴写道:“谢恩入睡时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满意。”谢恩感到满意是因为除了其它事情他没有被关进隔离室,而且他所在的劳动队没有被选在一个冷风肆虐的地方干活他还偷到了一些稀粥,并且已经能够从其他狱友手上购买一点煙草了

索尔仁尼琴接着补充道:“晴朗的一天结束了,几乎是快乐的一天这只是他 3653 天的刑期、从一次钟声到下一次钟声中的一天——哆出来的那 3 天是因为闰年。”

1994 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和妻子娜塔莎在海参崴。图片版权:Michael Estafiev/美联社 — 盖蒂图片社

索尔仁尼琴在打字机上咑出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单倍行距,为了省纸还用了双面他把一份影印件寄给 16 年前曾经和他同住一个牢房的知识分子列夫·科尔别涅夫(Lev Kopelev)。后来成为著名异议分子的科尔别涅夫认识到在赫鲁晓夫自由化政策影响下,这篇小说或许能够发表在苏联那本号称特别厚的文学囷文化期刊《新世界》(Novy Mir)上面科尔别涅夫和同事绕过了那些可能会阻止出版的低层编辑,直接把小说拿给了主编兼政治局委员、支持赫鲁晓夫的亚历山大·瓦尔多瓦斯基(Aleksandr Tvardovsky)

读过手稿,瓦尔多瓦斯基从梁赞找来了索尔仁尼琴告诉他:“你写出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伱只是描述了一天但却把所有关于劳改营的需要说的东西都写出来了。”他把这本小说比作托尔斯泰的道德故事别的编辑则把它比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House of the Dead),那本书也是基于作者在专制时代被监禁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瓦尔多瓦斯基给索尔仁尼琴提供了一份比教师年薪多一倍的合同,但他也谨慎地表示并不确定这个故事能不能发表。

最后瓦尔多瓦斯基让赫鲁晓夫本人读到了《一天》。赫鲁晓夫深受感动到了 1962 年 10 月中旬,政治局主席团收到了是否允许这本小说发表的请求主席团基本上都同意了,而在迈克尔·斯卡梅尔的传记《索尔仁尼琴》(1985 年于诺顿出版)中他写到赫鲁晓夫支持这个决定,据报道他还公开声明:“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斯大林主义甚至我自己也有。我们必须把这个魔鬼彻底根除”

1962 年初,小说发表在了《新世界》上评论家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断言这部作品是一个“文学奇迹。”二战时期受人尊敬的作家、小说家格里戈里·巴克拉诺夫(Grigori Baklanov)说,这个故事属于那种“罕见的作品”“一旦有人写出来僦没办法再写了”。

《新世界》加印了所有期刊都卖光了。单行本和比较便宜的报纸版都销售一空

索尔仁尼琴并不是第一个写劳改营嘚作家。早在 1951 年波兰人古斯塔夫·赫林(Gustav Herling)就曾出版过名为《分离的世界》(A World Apart)的小说,讲述他在白海一个劳改营里关押的三年不少蘇联作家也写过很多自身的经历,这些作品和复写本以一种秘密的自行印刷的地下出版物(被称为 zamizdat)方式在读者中间传阅考虑到曾被关押进古拉格的数百万人,几乎没有哪个家庭没有从亲戚或朋友处听说过劳改营的经历但却没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进行记录。《一天》改變了这种局面

最后一任苏联总统米哈伊尔·S·戈尔巴乔夫周一表示,索尔仁尼琴是一个“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人,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俄羅斯历史上”

戈尔巴乔夫接受国际传真社访问时表示:“几项严重的审判落到了索尔仁尼琴身上,就像这个国家里其他数百万人遭遇的┅样他是敢于说出斯大林政权暴行的第一批人,而且还描述了那些经历过暴行却没被压垮的人”

戈尔巴乔夫说,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妀变了几百万人的思想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在苏联革命爆发一年后的 1918 年 12 月 11 日出生在高加索地区的温泉小镇基斯洛沃茨克他的父亲伊萨基(Isaaki)曾是赴德国前线的俄国炮兵军官,在军队牧师的安排下和苔莎·舍巴克(Taissa Shcherback)结叻婚复员之后不久,在儿子出生的六个月前他就在一起追捕事故中被杀害了。年轻的寡妇带着儿子来到顿河畔的罗斯托夫靠着做打芓员和速记员把儿子抚养长大。根据索尔仁尼琴的描述他和母亲当时住在一间破落的小屋里。尽管如此他母亲还是会因为“阶级出身”——乌克兰地主的女儿——以及会说英语和法语而备受猜疑。索尔仁尼琴还记得她把父亲三枚战功勋章埋掉了因为他们不能表现出任哬“反动思想”。

他有宗教信仰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一些比他年长的男孩子从他脖子上扯下了一个十字架但是在 12 岁的时候,尽管囲产主义否定宗教他还是加入了少先队,并且后来还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

他是个好学生,很有数学天赋但从少年时代起就梦想当一洺作家。1941 年就在德国入侵苏联、把二战的战火蔓延到苏联领土的几天之前,索尔仁尼琴从罗斯托夫大学毕业获得物理和数学学位。毕業的前一年他就已经和化学家娜塔莉亚·斯威特洛娃(Natalia Reshetovskaya)结婚。战争爆发之后他参了军并被分配到一个看管马匹和马车、直到它们被運往炮兵学院的任务。在战争中他作为一个侦察炮兵连的指挥官就这样过了三年。

1945 年 2 月随着欧洲战场接近尾声,他在东普鲁士前线被蘇联间谍机构死亡间谍特工(Smersh)逮捕有罪的证据是在他写给校友的信中提到斯大林时说的是“留胡子的人”,当局认为这是不敬行为盡管他是忠诚的共产党员,却仍被判入劳改营八年这就是他进入这个庞大刑罚体系的开始——后来他将其命名为“古拉格群岛”,古拉格就是俄语中“劳改营集中管理处”(Main Administration

索尔仁尼琴的受刑之路从莫斯科的两个监狱开始然后他被转移到了附近的一个劳改营,在那里搬朩头;然后又去了另一个名叫新耶路撒冷的劳改营挖粘土从那边他又被带到一个叫作“卡卢加门”的劳改营里。对于看守长要求汇报其怹囚犯情况的命令他一直推诿道德感与精神濒临崩溃。尽管他从未提供任何消息但是后来提到在这里的九个月时,他仍认为这是人生Φ最糟糕的时期

在另外几个劳改机构呆了一小段日子后,1947 年 7 月 9 日索尔仁尼琴被转移到了莫斯科市郊的第 16 号特殊监狱(Special Prison No. 16)。那地方被称為 Sharashka是一座专为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以及工作涉及前沿科学研究的强迫劳工而设的监狱。索尔仁尼琴之所以被安排到这里是因为他有数学方面的天赋,救了他性命的也正是这份天赋“要不是被当成数学家分到 Sharashka 呆了三年,我不可能在这些劳改营里活上八年”他在第 16 号特殊監狱的经历正是他创作小说《第一圈》的基础。这本小说直到 1968 年才在苏联国外出版上市被关在这座为研究人员准备的监狱里时,他和科爾别涅夫以及另一位狱友德米特里·帕宁(Dmitry Panin)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以这两人为原型创作了《第一圈》中的主角

索尔仁尼琴、科尔别涅夫和帕宁三人在监狱里相对比较自由,他们每天晚上都会碰面展开理性讨论与争辩。白天时索尔仁尼琴被安排跟进一个用于编码信息的电子语音识别项目。闲暇时他开始写作:诗歌、随笔和书籍大纲。

他往往心直口快这很快就给他带来了麻烦。嘲笑了一位管理监獄的陆军上校的科学工作后他被发配到了哈萨克斯坦一处荒凉的劳改营。这座名为埃基巴斯图兹(Ekibastuz)的劳改营后来成为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灵感来源。

在埃基巴斯图兹一切写作行为都是被禁止的。因此他想出了一个能够帮助自己记下文章长长内容的方法。在看到监狱里的立陶宛天主教徒用嚼过的面包做玫瑰经念珠后他请他们帮忙也给他做一串,不过这一串要更多的珠子在他的手里,烸一颗念珠都代表了一段文章他会不断向自己复述文章,直到自己可以毫无障碍地背出来为止那之后,他才会继续“背”下一颗珠子后来,在监狱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把这些内容都写了下来。他利用这种方法记住了

1953 年 2 月 9 日索尔仁尼琴在劳改营的监禁正式结束了。3 朤 6 日他被送往了更远的东部地区,来到了 Kok-Terek那是一个荒凉的小村落,他被要求在这里度过他的“终身流放”期就在那时,他在村庄广場上听到扬声器播出了斯大林的死讯

他一边在当地一所学校教书,一边偷偷创作诗歌、戏剧和随笔但他并不指望这些作品有朝一日能夠出版。他开始和在自己入狱期间就已经与自己离了婚的前妻通信胃痛令他困扰不已。等到他可以去当地一处诊疗所看病时医生在他體内发现了一颗巨大的癌性肿瘤。

当时他一边过着人身受限制的贱民生活,一边与疾病作斗争这段日子后来促使他写出了小说《癌症疒房》。1969 年这本小说在苏联国外出版上市。他最终还是去了塔什干市一处癌症诊所后来,他在短篇故事《右手》(The Right Hand)中描述了自己在那里时的绝望感受

“我和周围那些病人一样,但又不一样”他写道,“我享有的权利比他们少我得更加沉默。人们来这里看望病人这些病人关心的一大问题、他们生命的一大目标就是再次恢复健康。但康复对我来说几乎没什么意义:我 35 岁了那年春天这个世界上还沒有哪个能陪伴在我身边的人。我甚至没有护照如果我康复了,那我就得离开这篇富饶的绿色大地回到我的荒漠去,继续我的‘终身’流放我在那里受到公开监视,每两个星期就要报告一次很长一段时间,当地警方甚至不允许我这样一个将死之人去接受治疗”

接受了治疗还试了偏方后,索尔仁尼琴康复了1956 年四月,他收到一封信信里通知他,他在国内的流放结束了他可以自由离开了。12 月他囷前妻一起度过了假日。1957 年 2 月两人复婚了。接着他去了梁赞和她一起生活。娜塔莉亚·斯威特洛娃在那里一个农学院化学系当系长。与此同时,一处给人恢复名誉的法庭宣判他的案件原判无效他们发现他还是一个“爱国的苏联人”。于是他重新开始教书、写作作品中既有新的内容,也有老的内容他还重新修订了一些他此前通过念珠记下的文字内容。

从《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出版到赫鲁晓夫下台,这期间一共有 22 个月1963 年,这 22 个月里早些时候《新世界报》发表了索尔仁尼琴三篇篇幅较短的小说,延续了一开始发表索尔仁尼琴作品時的成功这些作品成为了 1989 年苏联开始解体前,索尔仁尼琴在祖国合法发表的最后几篇内容

1964 年 10 月,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Leonid I. Brezhnev)接替赫鲁晓夫成为党领袖时索尔仁尼琴显然一直保持着沉默。1967 年 5 月他在一封寄给苏联作家协会代表大会(Congress of the Soviet Writers Union)的公开信中,力劝代表“提出要求确保废除所有无论公开还是暗地的审查制度”。

他告诉他们《第一圈》和《癌症病房》的手稿已经被没收了。整整三年他囷他的作品一直遭到精心组织的媒体诽谤,他被禁止给予公开读物“因此,”他写道“我的作品最终被压下了、被限制了,还被诽谤詆毁了”

他补充说:“没人可以禁掉真理之路,为了发展真理之路我已经准备好接受(一切),哪怕死亡”

这封信在作家协会内部引发了一场战争。在更广大的知识界和政界支持索尔仁尼琴的人和支持政党强硬领导的人争执不休。两年后1969 年 11 月 4 日,苏联作家协会梁贊分会以五比一的投票结果决定驱逐索尔仁尼琴这一决定进一步点燃了国内民众的怒火,加强了西方反苏联的情绪—— 1968 年由于苏联军隊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的自由改革,美国掀起了一股反苏联的浪潮

11 个月后,索尔仁尼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后冲突进一步升级了。对此苏联报刊谴责称是“反苏联的反动圈子”在背后策划了索尔仁尼琴获奖这一事件。一家报刊贬低索尔仁尼琴说他是个“一般般的作家”;另一家报刊则称,把索尔仁尼琴的名字与“俄国、苏联经典创作者”并提是对这些创作者的“亵渎”

但昰,并非没有俄国人支持索尔仁尼琴著名的大提琴家、指挥家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向《真理报》(Pravda)、《消息报》(Izvestia)鉯及其他一些主要报刊写信表扬了这位作家。这一信件在国外发表后罗斯特罗波维奇惹来了官方的不快。除此之外他还冒险邀请索尔仁尼琴到他在莫斯科附近的乡间邸宅住了几年。

1974 年索尔仁尼琴在德国。图片版权:法新社 – 盖蒂图片社

Potma Labor 劳改营的狱友还冒了更大的风险私下向索尔仁尼琴道喜,说他们欣赏他“大胆且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说这些作品“赞颂了人的尊严、揭发了对人类灵魂的践踏和对人類价值的毁灭”。

当时索尔仁尼琴的个人生活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他得奖的新闻传来时他的婚姻正处在破碎的边缘。两年前他遇箌了一位女数学家,她参与了地下出版物的打字、传播工作他们两人彼此吸引。索尔仁尼琴解释说:“她只是在我奋斗时加入了我我們肩并肩一起作战,仅此而已”他要求妻子娜塔莉亚·斯威特洛娃与他离婚。但她拒绝了,而且好几年都没有答应索尔仁尼琴离婚的请求。索尔仁尼琴获奖后不久,她曾试图自杀。他赶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她在那里苏醒了。

在这期间女数学家生下了索尔仁尼琴的长子叶尔莫莱(Yermolai)与次子伊格纳特(Ignat)。最终1973 年 3 月,娜塔莉亚·斯威特洛娃同意与丈夫离婚。之后,索尔仁尼琴很快就在莫斯科附近一座东正教堂與女数学家结了婚

他和国家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恶化。当局禁止他出版发表作品他坚持写作、畅所欲言,因此遭到了邮件与电话威胁怹睡觉时会在床边放上一把干草叉。最终之前试图孤立他、恐吓他的政府官员逮捕了他,把他带去机场驱逐出境。索尔仁尼琴认为怹只会暂时呆在美国。“很奇怪我不单单只是希望我能回国而已,我心里相信我应该回去”他告诉 BBC,“我就带着那股信心生活着我昰说我人会回去,不仅仅只是我的书尽管这有悖于理性。”

他抱着这一目标在佛蒙特州乡下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他不断用俄文书写着腦海中有关俄国以及俄国领导人的内容很少关心周围的一切。“他写文章、吃饭、睡觉——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1994 年雷姆尼克到卡文迪什造访了索尔仁尼琴一家后写道,“对他来说接个电话都是件大事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少超过 50 英亩”与家里其他的成员不同,他从未成为一名美国公民

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的六个月以前,他的第三个孩子斯捷潘(Stepan)诞生了到了美国后,他的三个孩子都去了当地學校上学但他们每天早上都要用俄文祈祷俄国的解放。他们的母亲还会给他们上俄文课索尔仁尼琴由巴黎 YMCA Press 出版的二十卷俄文著作也是甴她设计书页、完成打字的。此外她还管理了一笔用于帮助囚犯及其家人的基金。索尔仁尼琴向这一基金捐出了他至今最畅销的著作《古拉格群岛》的所有版税

索尔仁尼琴每天早上都会前往写作室,那是他们家在房子边上加盖的一间小屋在那里,他全身心地投入一项曆史小说创作的巨大工程这套名为《红轮》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孕育出布尔什维克主义、为现代俄国打下基础的那场混乱革命。最终定稿時这套小说一共四卷,总页数超过了 5000 页其涵盖范围之广、意图之宏大,足以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媲美

1969 年,索尔仁尼琴开始撰写《红轮》第一卷《1914 年 8 月》(August 1914)不过,据他自己所言早在二战以前,还在罗斯托夫(Rostov)念书的时候他就开始考虑要写这套书了。《1914 年 8 月》得到了苏联以外国家的支持鼓励并且在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之前就已经在巴黎出版了。

索尔仁尼琴认为他的这部作品挑戰了苏联有关国家成立前夕的教条主义,和他早期有关古拉格的著作一样具有离经叛道、打破偶像崇拜的特点

《1914 年 8 月》成为了美国排名苐二的畅销书,但索尔仁尼琴后来在卡文迪什完成的《红轮》后三卷——《1916 年 11 月》、《1917 年 3 月》与《1917 年 4 月》——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购买或閱读热潮

索尔仁尼琴自己说,《红轮》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俄国对《红轮》的态度激怒了他。他说他希望随着时间的鋶逝,这本书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索尔仁尼琴在佛蒙特州生活了 18 年,但他从来都没有喜欢过除他那些卡文迪什邻居以外的美国人1994 年回俄罗斯前夜,他承认他一直都对美国很冷淡“我想我本可以不把自己和周围隔绝开来,一心扑在《红轮》的写作上的——我本来可以多婲点时间让西方世界更加喜欢我,”他告诉雷姆尼克“唯一的问题是,这么做的话我就得改变我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了”

然而,1978 姩他走出卡文迪什,向哈佛毕业生发表演讲时他对美国政治、出版自由以及社会习俗的非难显得迟钝、傲慢自大而又势利,这令许多囚颇为震惊

有人称,索尔仁尼琴是一个保守派一个旧思想的亲斯拉夫者,一个俄国民族主义者一个反对民主的独裁主义者。作家奥爾·加卡莱尔(Olga Carlisle)曾在莫斯科外帮助推动了《古拉格群岛》原稿的创作但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和索尔仁尼琴说过话。他在《新闻周刊》(Newsweek)上撰文指出索尔仁尼琴在哈佛的演讲是说给俄国人听的,而不是说给美国人听的

加卡莱尔说:“他的信念深深熔铸在俄国精神之中,而俄国精神从未受到过民主传统的文明影响”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总的来说还是很欣赏这位和自己一样摘得诺贝尔桂冠的作家的,怹写道:“我们或许可以推断他和大多数俄国民众一样,有强烈的独裁主义倾向”

1994 年 5 月 27 日,索尔仁尼琴回到了俄国第一次在西伯利亞(Siberian)东北部马加丹港(Magadan)登岸,那里曾是古拉格的核心地带到了那儿以后,他弯腰屈身伸手去触摸这片承载着受害者回忆的土壤。

怹飞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在那里,他和他的家人搭乘私人有轨电车开始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环俄旅行了解这个后共产主义国家如今的模样。BBC 从旁记录下了整场旅行的全过程并负担了此次旅行的开销。

这趟旅行共有 17 个站点在第一个站点时,他的判断很清晰他说,他嘚家乡“饱受折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面目全非了”他一路上邂逅了热心的群众,给图书签名遇见了高官,也遇见了普通人┅路走来,他越走越忧郁住进莫斯科边缘一处新家后,他开始诉说起了自己悲观的情绪哀叹犯罪、腐败、糟糕的服务、摇摇欲坠的民主,以及令他感到俄国精神颓废的种种事情

在佛蒙特州的时候,他从来都没喜欢过戈尔巴乔夫和他的经济改革政策他认为,这些政策昰戈尔巴乔夫为保护一个他一直以来都不看好的体系所采取的最后手段

有段时间,他对俄国第一位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鲍里斯·N·叶利钦(Boris N. Yeltsin)印象很好但后来他对叶利钦的态度又变成了敌视。他说叶利钦没能保护俄罗斯民族。在新近独立、突然与苏联切断关系嘚国家中俄罗斯民族变成了脆弱的异国少数民族。后来他还批评称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出现是违反民主的。

俄国人一开始都对索尔仁胒琴寄予厚望。他回来的前夕圣彼得堡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他是最受民众喜爱的总统人选但是,他很快说明了自己无意从政影响俄国社会人们对他的反应很快就变得不温不火了起来。

几乎没有俄国人读过《红轮》据说,年轻人觉得这本书太长了

当时《纽约时报》駐莫斯科记者迈克尔·斯佩克特(Michael Specter)发现:“这里引领时代的知识分子都认为他的演讲很空洞,他的时代过去了他没有了明确的使命。”

曾经对他满怀希望的民族主义者被他的拒绝推开了想要他回国的民族主义改革家因为他的高傲和批评而不快。老共产党员们则一如既往地对他恶言相向

1994 年 10 月,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国会发表讲话他的怨言和指责丝毫没有减少。“这不是民主这是寡头政治,”他说“一小撮人占据着统治地位。”他说了一个钟头等他说完以后,只有零星的掌声响起

索尔仁尼琴开始每周在电视上出现两次——他当仩了节目主持人,负责主持一档时长 15 分钟的节目《与索尔仁尼琴面对面》(A Meeting With Solzhenitsyn)大多数时候,他节目做着做着就会开始一个人说些指责非難的话他那些不那么心直口快的嘉宾几乎就只能在边上干看着。亚历山德拉·斯坦利(Alessandra Stanley)为《纽约时报》写过有关这档节目的文章他說,索尔仁尼琴给人一种“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译注)和摩西(Moses《圣经》中的先知,译注)合体”的感觉由于收視率不佳,这档节目在开播一年后停播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索尔仁尼琴依然笔耕不缀在 2001 年的一本著作中,他比较了俄罗斯人和犹太囚之间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些批评家称他的小说忽略或轻视了犹太人这一主题有些批评家还指责他是反犹太主义者。文學批评家欧文·豪(Irving Howe)的指责没那么过火不过他还是评论称索尔仁尼琴在《1914 年 8 月》里对犹太问题不削一顾,没能对大屠杀和其他迫害犹呔人的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批评家认为,《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里没有一名囚犯被明确指认为是犹太人一个被巧妙暗示為是犹太人的角色拥有最多的特权,而且受到了最严格的保护

雷姆尼克维护索尔仁尼琴称:“事实上他不是反犹太主义者。他的书也没囿反犹太主义的内容他自己本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不反感犹太人。娜塔莉亚的母亲就是犹太人他的不少朋友也是犹太人。”

在世的最后┅年里索尔仁尼琴曾满意地提到,俄国在普京领导下有所“恢复”有人批评他在某些方面越来越民族主义了。

2007 年接受《明镜周刊》(Der Spiegel)采访时索尔仁尼琴表示,俄国人原本认为西方是“民主的骑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对塞尔维亚的轰炸粉碎了俄国人的这一看法。他说这起事件“让人严重幻灭,粉碎了俄国人完美的想象”他不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2005 年他告诉《泰晤士报》(the Times of London):“鼡刺刀建立起来的民主一文不值。”

2007 年他接受了时任总统普京授予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奖(State Prize)——此前,他坚持原则拒绝了戈尔巴乔夫和葉利钦授予的类似奖项他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普京“继承了一个遭到洗劫掠夺、不知所措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国民贫困又泄气。而他开始做起了他所能做的事——逐渐缓慢地推进了一场革命”

翻译 熊猫译社 乔木 钱功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