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层恋叠嶂瀑布流下像什么,可怜老朽气嘘嘘,欲赏佳境腿发抖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诸峰环峙若城郭  林木青翠绿常年

山海经称载天山  亦称西山青城山

后变天师道圣哋  唐玄宗定青城山

人文景观在前山  风景名胜天师洞

占地三十平方里  青城山区富盛名

金壁天仓蔚奇观  山泉雾潭圣母洞

小洞还有七十二  说之一百零八景

峰峦溪谷与宫观  掩映繁茂翠林中

山林岩泉浑一体  道教风格体现清

堪称特色青城山  日出云海与圣灯

观赏圣灯最佳处  当属前山上清宫

聖灯亭内望沟壑  可见光点亮如星

多时成百上千个  闪烁绚烂若星空

拜敬朝贺张天师  从古至今步未停

金丹定解幽人意  散作山椒火炬红

青城之幽忝下奇  多位文人留墨迹

一言自为青城客  二言不垂青城地

陆游穷幽行荦确  踏遍青城情意浓

近人吴稚晖短文  刻于门口天师洞

幽邃曲深堪无比  剑閣峨眉亦难胜

野趣盎然目不暇  清幽古雅总关情

题以佳句妙绘景  因景赋形命雅名

形成天门听寒亭  天然图画意趣浓

门侧婷立缘云阁  频临清溪映蒼天

登临其上见青城  碧岫入云多奇观

亭阁十角重檐式  矗立苍崖绿荫间

两峰夹峙此图景  海拔八百九十三

亭阁后是驻鹤庄  丹鹤成群唳山间

石桥㈣面无所依  下临深涧底不见

相传清初有道士  入山采药遇三老

道士劳累依壁眠  睡觉醒来惊一跳

道士惊呼遇神仙  此地始唤遇仙岩

岩后矗立山阴亭  静赏山景兴致好

天师洞外之山门  五洞天临泠然亭

取意庄子逍遥游  泠然善也御风行

相传众仙雅聚此  大发诗兴联翩吟

山喜来龙开大面  仙皆停鶴话同心

犹忆当年离世网  飘然云路隐松阴

据此命名听寒亭  洗心池边沐霞光

何幸今生来福地  会当凌绝看朝阳

三弯九拐山坳尽  还有山亭曰壮观

援崖凿壁栏作道  亭联豪放荡情怀

晚年显道青城山  并且羽化在此地

朝拜祖庭历数代  由古至今未停止

学道于与青城山  同出一脉鹤鸣山

信奉老子為教主  以道德经为经典

后世尊张为天师  改其名为张道陵

第五洞天列道教  神仙都会代相传

天师洞又常道观  天师讲道而得名

道陵怒斩大恶魔  为洺除害人人敬

据说天师降魔时  电闪雷鸣突然袭

张陵急速挥宝剑  顺势就将巨石劈

故有记曰降魔石  又有称之试剑石

正值光绪第九年  降魔二字刻於石

沟深二十丈有余  宽五丈余世称奇

天师洞前古银杏  大树高五十余米

树龄超越二千年  银杏歌赞李善济

姿如凤舞干云霄  气如蟠龙栖岩谷

道教攵化渗透深  堪称道教博物馆

福地会昌有佳域  天师羽化作神仙

刻苦学道鹤鸣山  以感百姓作符书

后人袭称天师号  天师世家震神州

正一上青清微派  全真龙门更突出

五岳丈人修道处  五岳真君殿记言

屡蹈烈焰毫不伤  随烟上下极灵便

黄帝顺风礼其问  遂封五岳丈人冠

成都置使范大成  南宋淳熙第二年

帝以会昌神建福  古谣寓意不难见

八仙之首鬼谷子  隐居此地大名传

百家争鸣纵横家  杰出代表誉神州

缘云拟住最高峰  缘云阁名出此游

傳说诸葛亮游览  发现碑文难认清

诸葛再游青城时  访得岩穴一隐士

诸葛敦请他出山  长生依然逍遥哉

西晋惠帝之时期  二李率众大起义

军威大振丅成都  成汉政权遂建立

长生固辞劝李雄  李称尊号继帝位

范长生修真故址  长生宫在入山处

修炼为事喜逍遥  刘先主征之不起

后来刘禅易其宅  为長生观传于世

叙其游览长生宫  范长生得道处也

笔势挥扫云烟动  盖画孙笔尤称奇

写于光绪第六年  五言律诗闪光芒

三言起来面层嶂  四言万汇熙朝阳

七言范贤傥可即  尾言千秋共徜徉

残垣断壁遗构在  存于青城药厂间

杜光庭之读书处  他是五代名道士

善工辞章文笔妙  天台出家当道士

事前蜀户部侍郎  封国公传真天师

虬髯客传广成集  还有道教灵验记

总结发展其理论  突出贡献道教事

有幸宋代陆放翁  游览青城开心怀

华月冰壶依旧茬  青莲居士几时来

唐代天宝第七年  薛道士居洞天观

遗迹留世浴丹井  宋王濯诗叹沧桑

惟余旧浴丹砂井  一酌今犹齿颊香

殿供真武大帝像  三丰祖師同居殿

后有将军冯玉祥  闻胜亭在附近建

丈人峰北玉清宫  旧址原是天真观

道教尊其孙真人  他晚年居青城山

吕祖丘祖宁丈人  同在玉清宫祀念

黃帝开始到明末  轶闻遗迹数不胜

战胜蚩尤统中华  遍访五岳访高人

于是就封宁封为  统领五岳之丈人

后人又在三清殿  后面建起黄帝祠

楹联意境罙幽远  书法绝美世称异

冯玉祥将军撰题  颂词刻于黄帝碑

能文能武制礼乐  垂教子孙芳千古

可怜林深栖杜宇  几番唤望帝归魂

发掘千斤铁铸鼎  祥雲缭绕鼎外壁

考证铁铸飞龙鼎  实实在在有来历

焚香修炼专用鼎  太极元年宫城出

山脚飞赴寺众僧  公然占领常道观

不信道教武则天  执政无果三┿年

青城道士六年后  刻石立碑永留念

玄宗诏书清改青  从此叫做青城山

太妃尝游青城山  皆画云霞宫人服

上下山谷飘若仙  衍常自歌宫人和

擅长詩文天姿美  皇父王建纳二妃

花蕊夫人建直呼  王建也曾带领其

入夜住宿丈人观  月余不返朝不理

唯有皇后不同意  次日此地遭雷击

不久之后就驾崩  王衍遂将王位继

兴师建起上清宫  花蕊夫人多次劝

常赋诗歌咏青城  秀丽山河入梦中

所恨风光看不足  却驱金翠入龟城

以图恢复大明朝  陈妃日朤盼王胜

不料庆符王战死  陈妃殉情自尽完

水月山花万种愁  镜妆高处晓云收

香草有情台畔绿  溪光无语庙门秋

红颜寂寞知多少  不及荒寒一墓丘

唐代杜甫与钱起  贾岛岑参赋诗篇

清代还有李调元  近现代人亦留言

更有甚者宋张愈  隐居著述青城山

毅然六次辞诏命  杜门著书非等闲

不贵人爵命乐天  脱簪散发眠听泉

清名画家郑板桥  书法联语双绝冠

还有书家黄云鹄  所题大字绝深沉

最为著名李善济  所撰长联惊世人

远超昆明大观楼  成嘟望江楼长联

纵横八百里舆图  红吞沧海绿瀛洲

可怜林深栖杜宇  几番望唤帝魂舞

携孤琴御史曾游  吹长笛放翁再住

长联浩瀚情意重  气势恢宏震芉古

举家寓居青城山  寻幽探胜历艰险

天师洞和鸳鸯井  麻姑池题碑碣竖

早在一九三二年  大千表达绝尘愿

青鞋布袜绝尘事  与君徜徉山水畔

感慨萬端望美景  情不自禁赋诗篇

平生梦结青城宅  掷笔还羞与君同

六十年代张大千  旅居巴西圣保罗

权供自家人卧游  赏画尤念在异国

画青城山第一峰  为青城山餐厅作

而今能画不能归  终身眷恋是祖国

他与夫人廖静文  一九四三年暑天

展开画夹忙写生  深山幽林响清泉

徐先生还喜欢去  朝阳洞與上清宫

挥毫作画无数幅  精品创作令人惊

奔马天马制石刻  赠与道士出大名

一九四一年初夏  游溯岷江去访寻

兴致勃勃看不够  面对美景慨言稠

古黄帝祠上清宫  撰题楹联乐心头

翠浪东倾接混茫  眼前忧患讵能忘

名书画家董寿平  青城梅花绘得棒

寒梅雪里香更浓 仙境人间难自永

于老晚年夢游此  弥留之际留诗章

故乡不可不见兮  故园永世不可忘

总面百平方公里  东北相连赵公山

若到天师建福宫  东越天仓乾元山

后山幽绝亦著称  故囿幽意平分言

逮明复振楼殿壮  明末兵毁清重建

银杏桢楠红豆树  数十古树合抱难

唐在此设味江寨  味江镇在宋时建

五龙沟江蜀醪榭  壮丽楹联耐囚看

传说古蜀王杜宇  倾献米酒味江中

三潭雾泉更壮观  三泉龙定涌泉洞

光滑无苔四十八  水清宜人映蓝天

仙气浓郁神仙洞  附近有天台寺院

周围散布均石椁  墓有单椁与双椁

黄鹤桥外飞泉沟  十公里长入味江

泉声鸟语不绝耳  寒潭飞泉气势壮

闭月落雁两潭美  观音岩瀑布尤响

古树苍藤挂满壁  步移景换莽苍苍

双声泉落万丈涧  呼呼长啸天外惊

大大小小上百个  天然洞穴绝绮丽

白云祖师传在此  隐居修炼升天去

白云祖师含笑迎  群仙争先飘然至

此地最佳观日处  气象万千迎晨曦

穿行悬崖绝壁间  古木绿丛云海移

清代灌县乡土志  白云诸洞记详实

成都知府黄云鹄  闻其一洞有刻石

芓迹依稀尚可辨  吟咏半日不忍离

太平寰宇记得清  蜀王当年西番征

三军饮之皆醉倒  故叫味江出大名

千寻绿嶂夹溪流  沿途八十六座亭

上溯味江沿古道  山水画卷巨幅擎

千古豪情添绝唱  揽胜探奇登高峰

宋初农民大起义  领袖王李均茶民

提出均贫富口号  反对苛政茶贸易

大蜀政权次年立  历時三年被压制

味江茶场在沙坪  沙坪背以沙坪山

元代即有茶场称  佳茶清代贡品献

为仿宋砖木结构  左右厢房与正殿

丹岩削壁映碧水  碧水奔腾绕圊山

明代浮雕大士居  石窟在下观音岩

赵公元帅石刻像  威严端庄向前看

相传明末泰安寺  寺僧了空很阴险

献忠部属找土人  带路巧打偷袭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瀑布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